城市公园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研究——以昆明市中心城区公园为例

合集下载

从防灾减灾看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_以成都市为例_江俊浩

从防灾减灾看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_以成都市为例_江俊浩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月J OURNAL OF SOUTHWEST JI A OTONG UN I V ERSI TYO ct .2008第9卷 第5期(Socia l Sciences)V o.l 9 N o .5收稿日期: 2008-05-25作者简介: 江俊浩(1979-),男,浙江衢州人。

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景观研究。

E -m a i:l A aron-11@ 。

从防灾减灾看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以成都市为例江俊浩1,史劲松1,李有旺2(1.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成都610031;2.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重庆400074)关键词: 城市公园;防灾减灾;规划设计原则摘 要: 汶川大地震后对成都市的4个防灾公园的实地考察发现:城市公园在防灾减灾方面普遍缺乏相应的防灾规划设计、必要的应急避难设施以及安全的应急避难空间,因此城市公园的建设应遵循 安全性、可达性、人性化、持续性、合理性 五项平灾结合的设计原则,从场地规划、建筑设计、植物设计和设施设置等方面来规划。

同时,要加强防灾公园的理论与法规研究,强化公园防灾意识,建构综合防灾体系。

中图分类号: J5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9-4474(2008)05-0072-06The P 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City P arks fro m the P erspective ofD 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A Case Study of Chengdu CityJI ANG Jun -hao 1,S H I Ji n -song 1,L IY ou -w ang2(1.Fac u lty of Architecture ,Sou th w est J 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 610031,China ;2.D epart m ent of Architecture ,Chongqing J iaotong Un iversity,Chongqing 400074,China )K ey w ords :c ity par k ;d isaster preventi o n and reduction ;princ i p le of plann i n g and desi g n i n g Abstract :The paper conducted a spo t i n vesti g ation o f four d isaster -preventi n g parks i n Chengdu C ity after theM ay 12earthquake and fi n ds that the city par ks nor m ally l a ck t h e p lann i n g and design i n g o f disaster prevention ,necessary e m ergency fac ilities as w e ll as safe she lter fo r e m ergency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in order to prevent and reduce the i m pact of earthquakes and disasters ,the p lann i n g and desi g n i n g o f city parks shou l d cover the cases o f both peacefu l ti m e and disaster ,fo llo w the principles of bei n g safe ,accessi b le ,hum a n istic ,sustai n a b l e and reasonable ,and consi d er such m ain poi n ts as site pla nn i n g ,arc h itecture desi g n i n g ,plant designi n g and facility placing .I n addition ,studies into the theory and la w s about disater -preve nti n g park shoul d be strengthened ,the public consci o usness about park s disaster preventi o n shoul d be e nha nced ,and an i n tegrated syste m o f preventi n g disasters shou l d be established . 城市公园是人们脑海里大自然图景在城市空间里的再现,是城市居民修复与自然分离带来的创伤、恢复身心健康的 精神家园 ,是集游憩娱乐、科教健身、文化艺术、环境生态等多项功能为一体,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 绿洲 。

城市公园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功能与规划策略

城市公园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功能与规划策略

城市公园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功能与规划策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自然灾害的有效预防和减灾。

作为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具有丰富的功能,可发挥重要的作用来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城市公园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功能,并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以期在城市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城市公园的功能1. 自然生态功能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通过保留原有的植被、湿地和水体,城市公园能帮助调节气候,减少城市的温度、噪音和空气污染。

同时,公园内的植物和动物生态系统可提供吸收雨水、减缓洪水和土壤侵蚀的功能,有效保护城市环境。

2. 社会功能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进行休闲活动、缓解压力和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场所。

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城市公园可承担临时避难的功能,提供安全的空间供灾民避难。

公园内的步道和运动设施也可作为疏散人员的通道使用,将人员从危险区域转移到安全地区。

3. 水资源调节功能城市公园通过构建湖泊、蓄水池和雨水花园等设施,发挥着调节城市水资源的重要功能。

在防洪减灾方面,公园内的蓄水设施可有效减缓降雨引起的洪水,并使降雨渗入土壤,维护城市的水资源平衡。

二、城市公园的规划策略1. 多样化的绿地布局在城市公园的规划中,应注重绿地的多样性和布局的合理性。

合理设置公园的位置和面积,确保城市各个区域都能方便地享受到公园的服务。

同时,公园应该根据地理和气候条件的不同,选择适宜的植被和水生态系统,提高公园的生态适应性。

2. 强化绿地与城市基础设施的连接为了更好地发挥城市公园的防灾减灾功能,应将公园与城市的基础设施紧密连接起来。

在城市规划中,公园的位置应与道路、桥梁和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相协调,以便于人员疏散和物资运输。

此外,公园内的绿地可以用于构建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运用于冲洗和环境绿化中,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3. 完善公园的应急管理措施为了保障城市公园在自然灾害中的应急响应能力,应建立健全的管理措施。

关于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调研报告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减灾是减灾救灾工作的基础,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是加强减灾能力建设、减轻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

我区社区减灾工作的现状怎样?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推进社区减灾工作?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深入荣华街、汉水街、汉正街、宗关街等4个街道15个社区进行了调研,并对全区社区减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

一、全区社区减灾工作的现状(一)减灾工作机制初步建立。

通过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减灾工作指挥体系,加强了对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

据统计,全区有113个社区建立了综合减灾机构,占全区社区总数的35.9%。

并建立了街道、社区、门栋三级防灾减灾工作组织指挥体制,明确了各级防灾减灾工作职责任务;所有社区建立了以社区书记为组长,物业管理公司责任人、辖区单位领导、社区民警、居民代表为成员组成的综合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构筑了比较完善的社区减灾工作管理体系。

(二)应急救助预案逐步建立。

按照民政部和省民政厅的统一部署,我们在社区减灾工作中,比较注重社区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制定和演练。

据统计,全区有883个社区制定了社区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占98%。

各社区结合实际,制定了消防安全工作方案、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应急抢险抢修工作方案,并定期进行了演练。

荣华街中山社区针对辖区内排查的3处灾害隐患,在预案中按照灾害类别明确了灾害预警方式、人员转移路线和救助措施等,增强了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宗关街发展社区定期组织不同类别的防灾减灾应急演练,社区8000多居民踊跃参与,增强了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安全感。

均100个社区居民就有15个注册志愿者,他们活跃在多个领域,积极开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防灾减灾、抢险救灾等活动,“人人都是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在这个社区蔚然成风。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通过开展社区减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自救技能,促进了社区的安全与和谐,但是全区社区减灾工作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工作发展不平衡。

公园规划和防灾减灾.

公园规划和防灾减灾.

1、公园规划设计综合性公园的分类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综合公园(G11分为:全市性公园(Gl11、区域性公园(G112两类,由于各城市的性质、规模、用地条件、历史沿革等具体情况不同,综合公园的规模和分布差异较大。

综合性公园活动内容多,各种设施会占去较大的园地面积,为确保公园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绿化景观,公园规模一般不宜小于10hm2。

全市性公园为全市居民服务的市级公共绿地。

面积较大,活动内容和设施最完善的绿地。

其用地面积随全市居民总数的多少而不同,一般在100hm2。

在中、小城市设1~2处。

其服务半径约2~3km,步行约30~50分钟可达,乘公共汽车约10~20分钟可达。

区域性公园在大城市中,为一个行政区的居民服务。

其用地属全市性公共绿地的一部分,其面积依据行政区的居民的人数而定,园内有较丰富的内容的设施。

一般在区内可设1~2处。

服务半径约1~1.5km。

步行约15~25分钟可达,乘公共汽车约10~15分钟。

2、昆明城市绿地规划要在居住区相对集体的区域设置居住公园及小游园,结合水系。

河道及重要景观廊道设置带状公园,并按照“步行五分钟,500米达绿地”的原则布置小游园和街旁绿地。

新建居住区应严格按规范控制绿化指标,绿地率不低于45%,小区及游园人均1平米,服务半径200米的标准安排。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园林景观路应配置观赏价值高,有地方特色的植物,以凸显地方特色景观。

在环滇边通过恢复天然湿地,建设人工湿地,营造人工防护林带建设湖滨生态湿地地区,形成中心城中药的景观绿地。

3.公共厕所的相间距离或服务范围主要繁华街道公共厕所之间的距离宜为300~500m,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宜小于300m,一般街道公厕之间的距离约750~1000m为宜;居民区的公共厕所服务范围:未改造的老居民区为100~150m,新建居民区为300~500m(宜建在本区商业网点附近。

4.防灾公园体系规划4.1城市防灾绿地规划城市防灾绿地规划,应当在绿化带建设的基础上,完善连接大公园、河流、农田等开敞空间的避难网络系统,着重规划好城市滨水地区的减灾绿带和市区中的一、二级避灾据点与避难通道,建立起城市的避灾体系。

城市公园科普发展探索——以昆明市属公园为例

城市公园科普发展探索——以昆明市属公园为例

38科学普及云南科技管理2019年第5期城市公园科普发展探索——以昆明市属公园为例李 浩1,周惠瑜2 (1.昆明市昙华寺公园,云南 昆明 650216;2.昆明市金殿名胜区,云南 昆明 650224)摘 要:城市公园作为生态文明科普工作宣传的主阵地,通过对昆明市属6个城市公园2018年度开展的科普工作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昆明市城市公园的科普现状,为今后城市公园科普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昆明;城市公园;科普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168(2019)05-0038-03收稿日期:2019-07-11作者简介:李 浩(1980-),男,云南大理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植物引种栽培和公园管理。

通讯作者:周惠瑜(1976-),女,云南昆明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公园管理和园林景观营造。

0 引言科普是科学普及的简称,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有效方法[1,2]。

根据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8.47%,除传统的科学知识宣传模式外,互联网对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众通过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成为新时期科普工作的重要途径[3,4]。

城市公园作为科普教育宣传阵地,在园林园艺、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丰富昆明市城市公园的科普形式和内容,适应新时期科普工作需要,提高科普成效,对6个城市公园2018年度开展的科普工作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昆明市城市公园的科普现状,并为今后科普发展提出科学化、合理化建议。

1 研究方法对昆明大观公园、金殿名胜区、昆明动物园、西华公园、昙华寺公园、黑龙潭公园6个市属公园2018年度开展科普工作情况进行实地走访及与工作人员交流。

调查内容包含科普基地类型、举办科普活动次数、周期、科普开展形式及科普主要内容等相关工作。

2 结果与分析通过分析和整理调查资料,主要对调查的6个昆明城市公园开展科普工作的主要形式和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及对科普机构人员配置和时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昆明市公园绿地应急避难能力调查研究

昆明市公园绿地应急避难能力调查研究
・ t rp v n i nwe u u r r . e— r e t e o e r p tf wa d
Hale Waihona Puke Ke r s GI y wo d : S:Gre p c so ak ; meg n ya d dsse-rvn o Ku mi gura ra en s ae fp r s E re c n i trp e t n; n n b ae a e i n
b f rgn so ep r swe tde u e o e ft ak r su id.S mesg etosa o t eomigp 8t e h m ossigtefn t n o me e c n ia- h e o u g s n b u fr n a oltte p se sn u ci sfre r n ya ddss i r h o g
近年来 , 随着中国城市环境建设的全面推进 , 城 市绿地总量有 了很大的增长。如何根据城市人口对
避险场所的要求, 完善公园绿地的应急避险功能, 从 而提升公园绿地的综合效益, 是一个有重大意义 的
课题 _] 4。
区仅 3 m 】 08年 5月 1 4时 2 分四川 0k l 。20 J 21 1 3 8 省汶川县发生了 80级地震灾害, . 这场突如其来 的 灾害不仅给我们带来 了无比沉痛的教训, 也增强人 们对避难减灾重要性的认识 。 城市绿地 , 尤其是公园绿地 , 由于具有较大的规模 和相对完善的设施, 能有效地发挥防灾避险的功能, 并 成为人员疏散、 应急避险、 救治伤员的场所 。
Ab ta t B sd O emld a d cmpe e sv aao ep p lt na dtep r o n n t n2 0 tea ayi f h p t sr c : ae nd t e n o rh n ied t f h o ua o h aka t i n fKu migCi i 0 8,h nlsso es ai y t l a

防灾公园与城市普通公园的兼容性及调控技术研究

防灾公园与城市普通公园的兼容性及调控技术研究

【 K e y wo r d s 】 Ci t y P a r k ,D i s a s t e r p r e v e n t i o n p a r k , L a n d s c a pe d e s i g n , Di s a s t e r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t o t he pr oces s of r api d ur bani z at i on.B as ed on t he m acr o l ev el t o s t r en gt hen t h e ov er al l ci t y pl an ni ng and di s as t er pr e ven t i on f aci l i t i es pl ann i ng, t h r ou gh t h e us e of t er r ai n, w at er r es our ces of ci t y par k ,par k f aci l i t i es bet ween t h e gen er al an al y s i s of ci t y par k an d di s a s t er pr ev en t i on par k com pat i bi l i t y ,ways and m ak e u s e of or di n ar y ci t y par k open ed t he di s as t er pr ev ent i on par k , we r eal i z e t h e as c ens i on of t h e wh ol e c i t y c om pr ehen s i v e di s as t er pr ev ent i on f un ct i on.W e pu t f or w ar d com m en t s and s ugges t i ons ho w t o cons i der t he f u nct i on of di s as t er pr even t i on and r edu ct i on on t he c i t y par k l an ds cape des i gn.

城市防灾公园规划建设论文

城市防灾公园规划建设论文

浅谈城市防灾公园的规划建设摘要:城市防灾公园是重要的避难场所,其具有供居民避难以及确保避难人员基本生活条件、防灾减灾、情报收集与传递、医疗与救护、运输基地等功能。

规划建设防灾公园可以提高城市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本文以南宁市南湖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为实例,介绍了防灾公园的作用与功能,提出其规划时应注意的内容。

关键词:防灾公园、减灾功能、避难场所前言近年来我国频发发生的地震灾害让很多人意识到,公园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场所,也是灾难来临时保障安全的应急避难场所。

当灾难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避难所设置得当与否,对居民安全避难、震后有效救援以及城市恢复重建都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的防灾避险功能,提高城市综合防灾避险能力,国家建设部要求加快编制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

因此,强化城市公园绿地的防灾避难职能,已被国内不少城市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并给予了格外的关注。

1 防灾公园的定义及体系构成1.1 防灾公园的定义防灾公园是由于地震灾害引发市区发生火灾等次生灾害时,为了保护民众的生命财产、强化大城市地域等城市的防灾结构而建设的,起广域防灾据点、避难场地和避难道路作用的城市公园和缓冲绿地。

1.2 防灾公园的体系构成由避难通道紧密联系的中心防灾公园、固定防灾公园和紧急防灾公园形成防灾公园体系,通常主要依避难人员停留时间与需求来进行合理规划配置。

1.2.1 中心防灾公园具有中心避难疏散场所功能的城市公园——即面积在50公顷以上的大规模公园,为多个居住区的受灾市民服务,可用作抗震救灾指挥中心、医疗抢救中心、抢险救灾部队的营地、外援人员休息地等。

主要是提供大面积的开放空间,作为安全生活的场所,提供灾后城市复建完成前进行避难生活所需的设施,也是当地避难人员获得情报信息的场所。

因此,必须拥有较完善的设施及可供庇护的场所。

1.2.2 固定防灾公园具有固定避震疏散场所功能的城市公园——即面积在10公顷以上的主要公园,用作灾害时人们较长时间避难和进行集中救援的重要场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s e S u y o h n e r n Ku m i Ca t d f t e Ce t r Pa k i n ng
Fu H u ,Li i uYa ng
( ut w e tFor sr So h s e t y Uni r iy,Ga d n c l g ve st r e ole e,kun i g y na , 50 4) m n un n 6 22
中 图分 类 号 : TU9 6 5 8. 文 献 标 识 码 s s e e e to n ii a i n S s e n t u to n he Ciy Pa k s a c f t e Dia t r Pr v n i n a d M tg to y t m Co s r c i n i t t r
山东 林 业科 技
21 0 2年 第 1 期
总 18期 9
S ND G F R S R C E C DTE HN L G HA ON O E T Y S IN EAN C O O Y
2 1. . 0 2No1
文 章 编 号 :0 2 2 2 ( 0 2 0 — 0 6 — 0 10 — 742 1 )1 0 6 4
t r a r ne s h a k oft a k gr e p c n dia t rpr v nton a d mii to e wa e s ,t e lc he p r e n s a ei s se e e i n tga in,d fce c fe e g nc he truniid f e ii n y o m r e y s le fe a clte iiis, lc f or e p ndi pr v nton a m ii a i n of a i g nd h sgn f ia t r pr ve ton plnni . T o he a k o c r s o ng e e i nd tg to plnn n a t e de i o d s s e e n i a ng t p oblm s,t spa r p s f r r o l pi on . r e hi pe ut o wa d s n e o ni s Ke o ds Dia t rpr v nto nd m ii a i n s tm ;Ciy p r y W r : s s e e e in a tg to yse t a k;Dia t rp e e in a d m iia in p r s s e r v nto n tg to a k;T hec n r e t eof ku nm i iy ng ct
城 市 公 园 防 灾 减 灾 体 系 建 设 研 究
— —
以 昆 明 市 中心 城 区公 园 为 例
付 卉 , 刘 扬
( 西南 林 业 大学 园林 学 院 , 云南 昆 明 6 0 2 ) 5 2 4
摘 要 : 市 公 园 具 有 防 灾减 灾功 能 。 昆 明 市 中心 城 区公 园 , 未建 设 统 一 的 公 园 防 灾 减 灾体 系 。这 些 问题 归 根 结 底 与居 城 尚
2 0 年 5月 1 08 2日发生 了震 惊世 界 的 汶川 里 氏
8 0级 的地 震 , 亡 和 失 踪 了 近 9万 人 , 成 8 5 . 死 造 41 亿元 的直 接经 济损 失 。本 次 受 灾 中 , 民选 择 体 育 灾 场馆 、 园 、 园 绿 地 等 开 敞空 间作 为 临 时 避 灾 场 校 公 所 , 这 些场所 由于缺少救 灾应 急安 置 的设 施条 件 , 但 导致 在避 灾及救 灾 过 程 中 出现 无 序混 乱 状 态 , 露 暴 出城 市建 设 中防灾 减灾体 系不 健全 的 问题 。汶川 地
震后 , 市 的防灾减 灾再 次成 为各界 关注 的焦点 , 城 住
的危 害 、 屏蔽 瘟疫 的入侵 、 延缓 火 灾 的 蔓延 、 轻 爆 减 炸 的损害等 减灾 功 能 。在 防灾 减 灾 方 面 , 市 公 园 城 可 以成为 临时避 难场所 避难通 道 、 急救场 所 、 民临 灾
民 防 灾意 识 淡 薄 、 用 于 防 灾减 灾的 公 园绿 地 面积 不 足 、 乏 统 一 的 应 急 避 难 设 施 、 乏 相 应 防 灾减 灾规 划 设 计 等 现 状 密切 可 缺 缺
相 关 。针 对这 些 问题 , 出 昆 明 市 中 心城 区公 园防 灾减 灾体 系建 设 意 见 。 提 关键 词 : 灾 减 灾 体 系; 市 公 园 ; 灾减 灾公 园 ; 明 市 ; 防 城 防 昆 中心城 区
Ab ta t sr c :Ciy p r a h u c i n o ia t rp e e t n a d m i g t n t a k h st e{ n t fd s s e r v n i n t a i .Th r ’ o n u iid c n tu to fd s s e o o i o e e s n t a nfe o s r c in o ia t r p e e t n a d miia in s se i h e t rp r fk n ig r v n i n t t y t m t ec n e a k o u m n .Th e u t h w h ti h sa co e r l t n h p wih t ed s s o g o n er s lss o t a a l s ea i s i t h ia — t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