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六本木新城案例解析教学文案
最新东京六本木新城城市设计案例分析专业知识讲座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 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Urban design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六本木新城具备了居住、办公、娱乐、学习、休 憩等多种功能及设施,是一个超大型复合性都会地 区,约有2万人在此工作,平均每天出入的人数达 10万人。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 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Urban design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二、空间特征: 建筑功能:
学校、论坛、图书馆、俱乐部、瞭望厅 通过垂直空间充分发挥回了建筑功能的复合型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 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整个地区内的人行道和公共场所中总共设置有8件公共艺术作品和11件装置艺术 街道家具。这些配合整体开放空间的景观系统规划,成为了六本木新城街道景 观构成的重要元素。
Urban design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除了保留六本木新城现存的水系和绿化之外,还整 合了周边的公园和广场空间
将规划区内一半以上的区域作为会外开放空间,加 强地区与都市之间的融合与协调
充分利用地铁交通系统与都市公交系统,将地区商 业活动与东京整体观光旅游相结合
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居住者与游客的多种需求,这使 得六本木新城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受关注的新兴都市 规划区之一。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 联系本人或征: 建筑动线:
六本木新城在规划时就将人的流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 并以垂直流动线来思考建筑的构成,使整体空间充满 了层次变化感。以森大厦株式会社为首,他们希望创 造一个“垂直”的都市,将都市的生活流动线由横向 改为竖向,建设一个“垂直”的而不是“水平”的都 市,以改变人们的居住与生活行为模式。通过增加大 楼的高度来增加更多的绿地和公共空间,并缩短办公 室与居住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人们的交通时间。六本 木新城内的建筑就是根据这一规划理念朝垂直化方向 设计的,因此六本木地区的户外公共空间开阔,绿化 率也较高。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六本木新城详解演示文稿

1996年
2000年
2003年
第10页,共23页。
综合是城市建设的关键
日本以前大多数再开发项目往往 把重点放在门面的翻新和原有城 市功能保留上,使它们更便于现 代人的利用。但六本木的建设则 基于一个全新的概念,所以更确 切地说,它是一个全新的形态,而 不是一个再开发项目,所以,我 们放弃保留原有城市机能的做法 ,而重新构建一个让全东京的人 都感到一新的城市。此外,还引 入了更能吸引人气的娱乐设施, 增加了商业面积的比例。
“东京的人均居住面积只有纽约的66%”
“伦敦有30%的城市面积是公园,而东京只有5%” “1998年,东京排放的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就达133550万吨” “75%在东京工作的人每天上下班所花时间要一个小时以上” “东京的居住成本是纽约的1.5倍”
……
第4页,共23页。
城市复兴的肇始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4。城市中不断变化的人际交往的要求,靠设计师的努力达不到
第3页,共23页。
• 数字化东京 CRISIS! —— 危机催生着城市的复兴……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41%的上班族,每天和伴侣说话时间不到15分钟” “70%在东京工作的人,一天睡眠时间不到6小时” “1990年,东京上市的外国企业数量以30%凌驾于纽约,而1995年,纽约是东 京的320%”
他们天衣无缝地将人工与自然,传统与现 代融为一体,让高密度的建筑群与庭院、 公园、广场并存。
第17页,共23页。
露天剧场
位于朝日电视台和椐树坡综合设施之间略有坡度
的空地上,总面积达到了4900平方米,是 一个多用途的室外舞台空间。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东京六本木新城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Urban design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进展架构 中航苑周边物业因面对邻近道路,位居前门正街,具有较好的可视性,地产深具价 值。而街区内部物业目前缺乏良好的前门大街的方位,相对土地价值略低。我们的发 展策略是充分利用开放空间,为街区内部物业制造更多更显著质量更高的前门正街环 境,运用密度关系来塑造空间,优化完善开发和土地价值。
Urban design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二、空间特征: 交通组织:
Urban design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人行道线路 - 在地面层 中航苑地块将是一个适于步 行的和人行道良好的城市区 域,这对小街区特别有利。 地块将规划穿过街区的联结 点和总体的人行道平面.从 外面进入该区域的联结点将 会得到改善。
2,使时间成倍增长:一是通过建设 道路以削减甚至消退交通堵塞来缩短
Urban design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六本木新城再开发打算的成功在于规划者有着开阔 的视野、独树一帜的品位与敏锐超群的潮流捕获力 量以及坚持不懈地努力和严谨的运营。凭借独特的 创意、完整而详实的企划和强大的执行力量,六本 木新城再开发打算提出了一个新的超大型都会复合 性休闲文化商业中心的生活圈提案,其规划包含了 一般市民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需求,成为 另一种新的都市生活的形态指标。
〔目前该地块上建有办公楼、酒店、零售商 店和住宅楼〕
规模:占地10.8公顷,共含13个街区。〔紧 接市民中心〕
Urban design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二、空间特征: 空间构成:
由于在经济上和空间上既存在时机同时又有所限制,因此 总体进展架构将分为: 建筑裙楼、地上塔楼、和地下建筑空间、室外公共活动区。
地下人行道流线和商业街建 议在地下一层开发一个有生 气的,有自然通风和自然光 线的商业街, 连接中航苑地 块中心和主要的进展地块. 将来的开发应当连接到这个 体系使其更加有生气.
东京六本木案例分析分解

六本木简介
六本木发展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后,六本木一带原本设有军事设施,被美军接收,此后附近逐渐开 设了为外国人而设的商店与饮食店。其后附近又开设了多间电视台,如朝日电视台等,加上外国使 馆的设置,六本木遂演变成酒吧、夜总会等夜店林立的繁华地区。
1960年代后半期开始,以外国人与较富裕的日本人为对象的迪斯科舞厅开始在六本 木开业,吸引不少外国人、艺能人与传媒工作者在此消遣。1980年代后期,泡沫经济 高峰时期,迪斯科数目有数十家之多,但其后经济泡沫爆破,部分迪斯科结业。近年 来,由于特种行业的聚集,六本木一带的治安亦逐渐变坏。
六本木设计理念 关键字:新城中的公园
提到CBD,多数国人联想的画面必然是有多栋拔 地而起的高档写字楼。跟国内绝大多数城市的CBD 不同,这里不是办公大楼的天下,它的建筑设计更多 关注的是建筑使用者的感受。建成后的六本木新城保 留了水系和绿化,整合周边的公园和广场,规划中一 半以上区域作为开放式空间。 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区,六本木新城还规 划了大量公园和绿地。在开发之前,这个区域就是树 木丛生的绿色地带。大楼建成后,六本木新城仍然保 留了四成以上的绿地,当时建设时暂时移走的百年古 树,新楼落成后又移回原地。不止如此,开发商还修 建了一个江户时代武士庭园风格的毛利庭园,和一个 露天广场供人们休闲,后者也是众多明星举办活动的 地点。森大厦东侧的毛利庭园(Mohri Garden)是 一处日式造景庭园,为毛利藩宅邸遗址中庭园的复原 版。毛利庭园里的潺潺流水声、花草的芬芳、水池假 山和春天点点飘落的樱花,为高楼林立的东京提供了 一处民众在闹区中可以悠闲赏景的户外天地。
写字楼
公寓
森艺术中心:六本木综合开发项目的“文化都心”象征,位于六本木山森大厦49层至顶层,由美术馆、 展望台、会员俱乐部、会议论坛等组成,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独一无二的巨大的文化综合体。 六本木新城的空中花园,从人的最基本生存需要出发,设置了稻田、蔬菜等田园风格的景观,强调了 可参与性,为大城市带来清新的田园景观。
典型案例日本城市综合体六本木新城研究分析

谢谢!
都市发展的制约;
►城市建设思路——在都心周边的公共交通系统集中地区,积极推进副中心的开 发建设,作为分散都心机能的各类设施的建设用地并大力发展道路网及公共交通 配套;
►六本木定位——在城市新中心的规划中,六本木定位为文化智能之都,该项目 从业态规划建设、商家引入等多方面承接片区规划功能。
六本木建设过程中完美的承接了城市规划功能,通过电视台、艺术馆、美术馆、露天 剧院的引入突出了项目的文化内涵,并打造了当时日本最具智能化的森大厦。
3
项目开发理念——垂直城市实现“良性互动”
54层270米高的森 大楼
低矮拥堵的日本传统建筑
超高层住 宅
►垂直城市——创造一个“垂直”的 都市,将都市的生活流动线由横向改 为竖向,建设一个“垂直”的而不是 “水平”的都市,以改变人们以往的 居住与生活行为模式;
►实现良性互动——增加大楼的高度 来增加更多的绿地和公共空间,并缩 短办公室与居住区之间的距离,减少 人们的交通时间,提供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便利、舒 适、综合性的生活。
4
项目借鉴一 —— 空间组织实现“自由体验”人流 六本木新城露天 广场
汇聚人流动 自由体线验式
曲线
►洋流理论打造自由体验动线——该项目根据洋流理论设计符合“体验”需求的自由曲线,使人流自 然流动到项目各处,增强了逛街的趣味性; ►以广场打造“人群焦点”——在项目中心位置打造露天广场,表演世界级的艺术节目,充分吸引四 面八方的人流在此处汇聚,实现写字楼、酒店、住宅、商业中心的人群互动。
典型案例日本城市综合体六本木新城研究分析
1
项目开发背景 东京新宿
六本木 新城
中央 银座区
“城市再开发”——项目总体 量77万方,位于东京闹市区六 本木丁,是目前日本最大的城 市再开发(城中村改造)项目;
东京六本木新城案例分析

东京六本木新城案例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述 (2)1. 研究背景 (3)2. 研究意义 (4)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二、六本木新城概述 (6)1. 六本木新城简介 (8)2. 六本木新城的发展历程 (8)3. 六本木新城的地理位置与交通优势 (9)4. 六本木新城的主要建筑与设施 (10)三、六本木新城的成功因素分析 (11)1. 独特的经营模式 (12)2. 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13)3. 丰富的文化与娱乐资源 (14)4. 高品质的建筑与设施 (16)5. 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与营销策略 (17)四、六本木新城在行业中的地位与影响 (18)1. 对东京市的经济贡献 (19)2. 对日本房地产市场的启示 (20)3. 对全球商业地产市场的借鉴意义 (22)五、六本木新城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23)1. 面临的挑战 (25)2. 发展战略调整 (26)3. 未来展望 (27)六、结论 (28)1. 研究总结 (29)2. 研究不足与展望 (30)一、内容概述本文档旨在全面分析东京六本木新城的案例,包括其规划背景、设计理念、实施过程、经济影响、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等方面。
通过对六本木新城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为其他城市更新和规划项目提供参考。
这一部分将介绍东京六本木新城的规划背景,包括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区域特征以及规划前的状况等。
还将探讨当时面临的重大挑战和问题,如人口密度过高、基础设施落后等。
本部分将重点介绍六本木新城的设计理念,包括其规划目标、设计原则、空间布局以及功能性混合等。
还将探讨其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融入当地文化和历史元素。
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六本木新城规划实施的整个过程,包括项目筹备、资金筹措、政策支持等方面。
还将重点关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本部分将分析六本木新城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包括房地产开发、商业活动、就业机会等方面。
东京六本木新城案例分析

东京六本木新城是一个城市中心再开发的优秀案例.其高层低密度的开发方式与公共空间艺术人性化的设计理念.给出了城市复兴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对同样面临城市用地优先城市人口众多城市环境下降等问题的我国大城市中央商务区很有借鉴意义。
本文选取广州天河CBD和上海徐家汇作为代表,从业态分布、交通组织、空间构成、文化内涵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我国大城市中央商务区未来的发展建议和意见。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六本木山新城(Roppongi Hills)
地点:位于日本东京都会区的六本木六丁目地区
占地面积:11.6公顷
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
总投资:2700亿日元(40亿欧元)
投入使用时间:2003年4月25日
简介:
六本木是日本东京都的一个副都心,也是东京最具国际色彩的地方,而六本木山城的建造又为此地区的发展打入了一剂强心针,成为东京新都会的文化标志。
六本木山城是一座集办公、住宅、商业设施、文化设施、酒店、豪华影院和广播中心为一身的建筑综合体,具有居住、工作、游玩、
休憩、学习和创造等多项功能。
室内室外还不乏艺术作品,以突出文化气息........。
日本六本木综合体案例分析

开发过程
– 六本木开发、规划及建设周期长达17年,其中施工只用了3年时间,而对该项目 的前期开发、规划、设计以及与拆迁户的沟通花了14年。
14
营销宣传
开业前预热成功
– 在最初开业的五天里面,整个访问人士超过了两百万,而且森株式会社开放六本 木新城这么一个事件,在整个周末,就是2003年4月26号,27号两天几乎占据了 所有媒体的主要版面。
秋天,成熟的水稻在微风中 摇曳。老师带着小学生来空 中花园劳动,看到成熟的水 稻,感受秋天收获的喜悦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六本 木新城为学生提供实习劳动的 机会,帮助学生学会在春天播 种,通过实际劳动增强对生活 的认识,在劳动中认识自然
12
夏天,所有的鲜花开放, 青蛙为繁华的东京带来欢 快的叫声。 鲜花怒放,青 菜长势喜人,在六本木新 城的空中花园感受夏天斑 斓的色彩
2
六本木业态
新城里有美术馆、图书馆、学术报告厅、露天演出广场等众多文化娱乐设施。开业以 来,六本木新城人气很旺,被称为“城中城”、“立体城”、“艺术城”,商业在开 业两个月后月来访人达到1000万人次,开业后半年月销售额达到200亿日元。
3
资料来源:六本木网站/
开展大手笔文化活动
– 六本木新城成为「东京国际电影节」的主要会场
与旅游业合作
– 六本木设计新城在设计之初就周密进行市场调研。利用新城的空中庭院优势,专 门安排学生修学旅行。 – 将六本木新城列入东京旅游手册中,各个旅行社将六本木新城列为重要旅游景点 。每年200多万香港与台湾游客都要参观六本木新城,因此中国口味的餐馆也较 多。 – 六本木新城管理公司对外接待参观团,需要提前预约,预定会议室并提前确定时 间,参观团需要支付会议室费用何讲师费用,带领参观商业设施,讲解开发过程 – 提前几个月预告活动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解析——东京六本木新城(Roppongi Hills in Tokyo)
一、概况
日本东京是个临海城市,环抱东京湾,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东京的规模也逐步扩大,高密度的人口带动了交通网络的建设,地下铁、电车等各种公共交通发展迅速。
东京地铁站覆盖密度非常高,几乎每个路口都是都有地铁口,大部分商场都与地铁连通,完善的轨道交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商业的繁荣。
二、基地区位
六本木新城位于日本东京都港区六本木,毗邻新桥、虎门的商业街,霞关的政府机关街道,青山、赤坂的商业街,历时17年兴建而成,是集住宅、办公、酒店、商业设施等诸多要素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六本木新城项目地块面积约为11.6公顷,场地用地面积约为84000㎡,并且基地所处位置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有四条轨道交通在此通过,分别是首都高速4号新宿线、首都高速3号涉谷线、首都高速2号目黑线、首都高速都心环线,此外还有多条公交线路穿过。
三、基地历史
1.江户时代
在江户时代,此地区有六个皆有“木”姓氏的家族在此建房居住,分别为:青木氏、一柳氏、上杉氏、片桐氏、朽木氏以及高木氏。
因此将此地命名为“六本木”,六本木地区在江户时期是诸侯官邸聚集的区域。
2.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之后,六本木附近开设了为外国人而设的酒店与饮食店,其后又开设了多间电视台,加上外国使馆的设置,六本木逐渐演变成为酒吧、夜总会等设施的繁华地区。
3.60年代、80年代
1960年代后半期开始,以外国人与较富裕的日本人为对象的舞厅在六本木开业,吸引更多人来此,80年代后期,各式最新潮流的商店、舞厅等在这里接连开张,日本人与外国人都相聚于此。
4.90年代至今
90年代后期,为了对城市进行更新,让老区重获活力,东京政府将六本木地区定位“城市改建示范区域”,同时发表六本木项目改造方案,2000年,六本木地区正式开始动工建设,并更名为“六本木新城”,03年竣工,正式对外开放,形成东京市中心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四、项目总体规划
六本木新城由三个
区域构成:A区、B
区、C区。
A区:位于项目北
端,面对六本木大街,
是六本木新城的主要入
口。
A区的广场直通六
本木地铁车站,同时还
集商业、教育等综合设
施于一体
B区:是六本木新
城的核心区,包括54层
的“森大厦”主办公楼、
拥有300间客房和五星
级酒店、朝日电视台、综合电影院和空中美术馆“森艺术中心”等,并且在其中通过一些商业空间、街道和小型绿化公园将这些主体建筑串联起来。
C区:位于项目的南端,主要有四幢住宅楼,共有840单元,能容纳2000人。
此外还配合一幢多层的办公楼和其他生活辅助设施。
五、项目设计理念
1.垂直花园城市——绿地中有高层的街道
对细分化的土地加以整合,通过建筑物的集约化和高层化,灵活利用地面空间与地下空间,在地面创建出丰富的开放空间;通过开发超高层建筑和地下空间的立体利用,有效完善了铁路和公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将工作、居住、游憩、商业等丰富多彩的城市功能有机的结合为一体,将土地利用高度集约;通过高密度、高效率的使用土地,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创建环保型城市。
2.多样的开放空间城市——在有限的场地给人更多的活动聚集场所
2.1城市公园——立体迴游式庭园景观设计
在漫长的17年开发建设时间里,
设计者们考虑到工作、居住和游憩的多
重功能,在设计中融入了文化、艺术、
商业以及休闲等元素,力求打造一个体
现“城市中心文化”理念的景观设计。
设
计师运用绿色广场和园林庭院将各个标
高的室外地坪、建筑屋顶组合起来,环
绕超高层建筑塔楼,通过毛利庭园、连
廊、大台阶等与城市街道相连,并结合墙面的绿化、中心广场形成丰富的城市公园景观。
设计师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在不知不觉中营造出街道景观的连续性,并成为人们在此自由迴游、交流等各种活动的重要空间。
2.2城市生活的舞台——广场与街道
在项目总体规划上,保留六本木新城现存的绿化同时,还整合了周边的公园和广场空间,将规划区内一半以上的区域作为户外开放空间,加强地区与都市之间的融合与协调。
城市综合体中入口广场、半室内庭院、屋顶绿化广场等空间形态都是建筑综合体与城市公共空间相互渗透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开放性。
2.3城市形象设计——创造城市的美感
六本木新城的建设非常注重创造城市美感,构筑文化场所,通过构件一系列的美术馆、媒体中心、展示馆、影院、剧场等设施丰富文化特色的休闲空间,表达丰富的城市文化,并且通过设置雕塑、灯光等园林绿化小品,更大幅度的提升了空间的品质。
3.立体城市——人活动方式由水平转向垂直,交通的立体复合
六本木新城在规划时就将人的流动防灾第一位来考虑,并以垂直流动线来思考建筑的构成,使整体空间充满了层次变化感。
希望创造一个“垂直”的都市,将都市的生活流线由横向改为竖向,改变人们的居住与生活行为模式。
3.1地铁线
地铁日比谷线、南北线、大江户线、千代田线在六本木交汇,可以方便的到达城市的各个地点,并且从地铁站台可以直接通向六本木区域内办公、居住以及商业地带。
3.2空中步道
为了能丰富空间流线以及最大化利用空间,六本木新城在空中设计出很多漫步道,这些漫步道配合景观设计,连接各个主要建筑,使综合体内的交通更为流畅、不同区域的联系更加方便。
六、六本木新城可借鉴之处
1.区位相似,定位相似
日本六本木新城处于东京港区的繁华地带,周边有四条轨道交通穿过,并且还有若干条公交线路,交通极为便利,并且由于自身用地条件的限制,因此六本木新城的定位为大型城市综合体,集工作、居住、商业、游憩于一体,对于高新木塔寨基地,也是处于高新区繁华的商业区,地铁六号线从中穿过,并且附近还有700、710、324、高新一号线、高新四号线等多条公交线路,区位条件与六本木新城有很大的相似处。
基地西边为枫林绿洲居住区,东部为木塔寺遗址公园和兰亭坊小区,南部为木塔寨,西部为高层办公写字楼,因此该基地也可定位为服务于高新片区的城市商业综合体,集多种功能于一身。
2.多样化的开敞空间
城市综合体项目在城市中往往占据最佳位置的城市开发地段,这类项目的建成会对城市街区乃至整个城市的公共空间产生重要的影响。
对于市民而言,综合体是一个全天候的工作、生活、消费、游憩的场所,可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
通过六本木新城的案例可以看出,一个成功的城市综合体不单单只提供商业办公等功能,而是一个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提升者。
这种从实际生活的互动出发,结合当地社会的发展,以营造丰富的城市公共生活为核心的这种理念才应该是一个优秀的综合体应该秉承的设计理念。
对于高新木塔寨基地也是同样如此,由于两侧的唐城墙遗址带与木塔寺遗址公园,使这块基地成为高新区公共空间品质最高的地区之一,因此本次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公共开敞空间的设计,一切从居民的需求出发,力求通过此次设计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周边片区的公共空间品质。
3.立体城市
立体城市不是单一的提倡高层建设,而是应该依托高层建筑,与低层建筑、地面设施以及地下空间形成一个立体的系统:立体的人群流线、立体的绿化空间等,通过这种理念不但能丰富空间的变化,还可以最大化的集约利用土地,增加每个人的都市空间,为城市生活带来便利,创造紧凑的、有机聚合的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