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例原发性肝癌超声诊断分析
原发性肝癌的超声检查和诊断

【原发性肝癌的超声检查与诊断】⒈超声检查方法:普通灰阶超声检查就是最常规与最基本的检查方法,高档的全数字化超声仪器及其新技术如自然组织谐波等能提高小肿瘤的检出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所显示的肿瘤内外血流特点不仅用于对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还被作为各种介入治疗后观察疗效的最方便而可靠的方法。
在彩色超声开发的基础上,能量图、三维血管结构显像,超声造影等相继应用于肝脏肿瘤的检查,证明对肿瘤的发现与诊断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⒉超声诊断标准:较小的HCC在声像图上表现为:(1)肝脏内局灶性低回声,内部回声较均匀,边界清楚。
(2)肿瘤后方声补偿以及侧方声影。
(3)直径1、0 cm以上的肿瘤周围可有无回声晕带。
随肿瘤瘤体生长,肿瘤常见的变化有:(1) 内部回声不均匀、回声增强或出现多结节的“马赛克”征(mosaic sign),又称为“块中块”(tumor in tumor)。
(2) 周围无回声晕带可以不完整或变得不明显。
(3) 肿瘤后方声补偿以及侧方声影现象消失,并且在较大瘤体后方出现部分声波衰减。
(4) 肿瘤形态由类圆球状向分叶状或不规则状发展。
(5) 在较大瘤体内可出现不规则的坏死液化区。
肿瘤数量增多,主瘤体周围或附近出现小的子结节。
(7) 门静脉或肝静脉内出现癌组织浸润、癌栓。
,尤其弥漫型肝癌的肝门区,腹腔动脉干及其分支周围淋巴结转移性肿大。
(9) 85~90%以上的患者伴有肝脏弥漫性病变乃至肝硬化。
⒊肿瘤的回声及其分型:根据瘤体实质的回声将HCC分为低回声型,等回声型,较强回声型与强回声型四种,肿瘤的内部回声反映肿瘤内组织病理的主要变化。
低回声型瘤体就是HCC的基本与原始类型,代表瘤体内的集中癌巢组织。
回声增强的组织学变化与肿瘤细胞内的脂肪变性及肿瘤间质成分比例增高有关,最主要的就是纤维增生、细胞坏死等。
⒋彩色超声多普勒在HCC诊断中的作用:HCC属于血流供应比较丰富类型的肿瘤,80~90 %的肿瘤内能发现血流信号;肿瘤中心部位也能见到血流信号的有41 %左右。
47例弥漫性肝癌的超声诊断分析

47例弥漫性肝癌的超声诊断分析弥漫性肝癌(Diffus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是指肝癌在整个肝脏内弥漫分布的一种类型,与局限性肝癌有所不同。
超声诊断在肝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超声诊断弥漫性肝癌的分析进行详述。
一、超声表现1.肝脏形态:肝脏整体形态变大,体积增大,呈现弥漫性的浸润性生长方式。
肝脏边缘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
2.内部回声:弥漫性肝癌的内部回声一般呈中低回声或低回声,与正常肝脏组织相比较,回声较为均匀。
3.肝血流:增强扫描下肿瘤血流显示异常,呈弥漫性增强。
此外,弥漫性肝癌还可见到一些不规则的动脉化、静脉化区域。
二、超声诊断要点1.与肝硬化鉴别:考虑到肝硬化与弥漫性肝癌具有相似的超声表现,可造成鉴别困难。
但是,肝硬化的回声一般较低且均匀,不如弥漫性肝癌的回声不均匀。
肝硬化的血流动力学常见异常,可见门脉高血流和高灌注表现。
另外,还可以根据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辅助鉴别。
2.与局限性肝癌鉴别:局限性肝癌与弥漫性肝癌的超声表现差异较大。
局限性肝癌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单个或多个不相邻的肿块,回声均质或不均匀。
而弥漫性肝癌则无明显的分界,肝内大小、形状各异的多发肿块。
三、预后及治疗措施弥漫性肝癌的预后相对较差,常伴有其他器官的转移。
月经闭经前病例预后较好,但一般而言,预后较差。
治疗方面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等,可以减轻症状、控制病情,但不能根治。
手术治疗主要是肝移植,但由于术前术后需复杂的医疗条件和手术风险较高,一般适用于早期病变和无法进行其他方式治疗的病例。
综上所述,超声诊断是弥漫性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肝脏形态、内部回声和肝血流方面的观察,可以较为准确地诊断弥漫性肝癌,并与肝硬化和局限性肝癌鉴别。
对于弥漫性肝癌的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方法,但由于预后较差,治疗效果一般较有限。
对于患者来说,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提高预后的关键。
原发性肝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龙源期刊网
原发性肝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分析作者:王壮顾世明
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2年第34期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优势。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经彩超联合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对其超声图像进行分析并与病理分型相结合。
结果原发性肝癌病理分为弥漫型10例、块状型12例、结节型6例、小癌型2例。
各型PHC都有其不同的声像图特征,且CDFI显示>3cm的癌肿Ⅲ型血流检出率明显高于≤3cm组(χ2=5.348,P<0.05),Vmax(30~105)cm/s,RI0.40~0.80。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且操作简便、无创,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超声;诊断价值;病理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3-9701(2012)34-0074-02。
原发性肝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原发性肝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8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临床诊断结果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为95.83%,误诊率为4.35%,临床诊断准确率更高,>3cm 的肿瘤III型血流检出率明显高于≤3 cm 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肝癌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操作简便,无创,可明确癌肿部位、大小、数量及形态。
关键词:肝癌;彩色多普勒超声;病灶转移;无转移;血流参数;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指起源于肝实质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癌。
超声显像一般可显示直径为2 cm以上肿瘤。
除显示肿瘤大小、形态、部位以及与血管的关系外,还有助于判断肝静脉、门静脉有无癌栓等。
有助于肝癌早期诊断,因此被广泛用于普查肝癌。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除显示占位病变外,还可分析病灶血供情况,有助于鉴别病变性质[1]。
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8例,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在43~74岁,平均年龄(52.5±2.5)岁,经检测患者肿瘤直径为0.72~12.9 cm,平均(4.46±0.68)cm,所有患者均经CT及病理检查均确诊为肝癌。
1.2方法全部患者均行二维超声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患者取侧卧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调至3.5~5.0 MHz,对肝脏各切面进行扫查,评估癌肿位置、大小、数量、形态、回声、肝内胆管以及宫腔具体情况[2]。
体态较胖或病灶部位较深的患者,应指导患者屏气配合。
观察其病变区域的血流情况,并测量其血流阻力指数(RI)和最大血流速度(Vmax)。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超声诊断分析

F 家 庭 心 理 医 生 a m i I Y P S Y C b O ! o g i c a I d o c t o r
2 0 1 5 年 4月第4 期
C T检查在头痛诊 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一 . . .
何 苍 龙 1 王冬梅 1 绍 洪岩 2
( 1 黑龙 江省 大庆 油 田总 医院 1 6 3 0 0 1 2黑 龙江 省大庆 医学高 等专科 学校)
痛的治疗有根 有据 。因此 C T检查是诊断头痛病 因、 筛选和鉴别其他疾病的有力手段,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 词 : 头 痛 ; C T;检 查
【 中图分类号】R 7 4 7 . 2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 6 7 2 — 8 6 0 2( 2 0 1 5 )0 4 — 0 0 0 0 — 0 2
1 . 2C T检 查
全部患者给予头颅 c T检查 。扫描过程中 ,患者需保持头部位置不变 。对婴 幼儿和烦躁不安的不合作患者 ,则须用一些镇 静药。具体 扫描方法如下 : 1 . 2 . 1 横 断位 横断位是头部 C T常规扫描位 。以眶耳线为扫描基线 , 从颅底到颅顶开始扫
急发的活动性病变 6小时 以内 c T即可诊断。c T还能 区别梗死和出血 ,明确梗 死或 出血 的部位 、范围 、估算出血量。C T为疾病 的早期治疗 、减少并发症 ,为 延长患者生命提供有力保障。 临床上有的头痛可不进行 C T检查 。譬如由于 C O中毒引发的头痛或高血压 性头痛 、 咳嗽导致 痛等不可做可不做 c T检查。此种头痛一般不超过一分钟可 自行消失 。如果长时间头痛或头痛症状加剧 , 需 进行 c T检查 。另外 脑炎 、脑 膜炎头痛 、癫痫性头痛等可做可不做 c T检查。是否做 c T检查根据头痛的发展 而定 。如果头痛症状渐渐减轻则 不需做 C T检查 ; 若 长时间持续头痛 ,且头痛症 状逐步加重则需进行 C T检查。检查是否存在其他器质性病变 。 有 的头痛不需做 c T检奁 。譬如神经系统的一些头痛症状则不需进行 c T检 查 。像偏头痛 、神经功能性头痛 、紧张性头痛 、丛集性头痛 等。 本组 1 5 例 头痛患者经 c T检查 ,诊断 3 例头部剧烈疼痛的患者颅 内动脉瘤 破裂 ;5例右侧慢性硬膜下血肿 ;7例颅内肿瘤 。未破裂 的动脉瘤在 C T平扫时 表现为 圆形或椭 圆形稍高密度影 ,偶尔可见瘤壁环形钙化 。C T增强扫描时动脉 瘤腔呈均匀性 明显强化 ,边界清楚。一旦动脉瘤破裂 ,C T主要显示脑 内血肿及
肝癌彩色超声诊断病例分析

肝癌彩色超声诊断病例分析近年来肝癌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并将于2015-2020年将会达到高峰,我国是世界第一肝癌高发大国,全球每年新患肝癌病人中55%发生在中国,肝癌的死亡率在所有肿瘤中位居第2位,我国的肝癌诊治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式。
肝癌分为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两大类。
在肝癌中肿瘤的几乎90%以上为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是原发于肝细胞和肝内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以30~50岁多见,男性多于女性,与病毒性肝炎有密切联系,81.8%肝癌患者有乙型肝炎感染。
转移性肝癌是指肝外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肝脏而继发的肝脏肿瘤。
资料与方法一、检测对象29例肝癌全部经CT、MRI结合病理检查证实,其中女11人,男18人,均以中老年人为主,年龄50-88岁之间,平均年龄60岁,8例因上腹痛伴消瘦就诊,7例因纳差、乏力伴消瘦来院检查,6例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性感染多年伴纳差、乏力来院就诊,2例因输血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多年伴乏力消瘦來院就诊,5例因上腹扪及包块伴黄疸就诊,1例常规体检发现。
29例患者中有27例经过穿刺病理证实,2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
7例为高分化癌(24.1%),11例为中分化癌(37.9%),8例为低分化癌(27.6%),2例为透明细胞癌(6.9%),1例为肝纤维板层癌(3.4%)。
二、仪器与方法使用GE LOGIQ7、LOGIQ9、V73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高频探头7.5-10MHZ,患者空腹,常规肝脏多切面检查,重点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边界情况,肝内胆管和血管的走行及腔内情况,应用彩色多普勒(CDFI)观察肿瘤内部及周边的血流情况,频谱多普勒(PW)测量阻力指数(RI),能量多普勒(PDI)及PW测量肿块的最高血流速度,必要时用组织弹性成像初步判断肿块的良恶性。
组织弹性成像是使人体不同组织受压后发生变形,再把这种形变的差别用不同的彩色显示出来。
即将最软的组织以红色显示,中间者显绿色,最硬者显蓝色,并以其≥3级作为恶性病变的诊断标准(1级:病灶区域整个变形明显。
肝脏肿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肝脏肿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摘要】目的探讨肝脏良恶性实质性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提高其诊断价值,减少误诊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106例肝脏占位病变的患者中,肝血管瘤45例,原发性肝癌40例,转移性肝癌21例。
患者均经CT或MRI或病理证实。
结果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脏血管瘤共106例,超声有共同和不同之处,临床意义不同。
结论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查在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地位,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关键词】超声检查;肝脏肿瘤;CDFI肝癌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肝脏的超声诊断中二维超声是基础,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查是在二维超声基础上,对肝脏实质和病灶的血流进行检测及分析,从而提高了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水平,尤其是对于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二者结合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来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并确诊的患者,其中男65例,女41例,年龄29~80岁。
平均(57.32±7.54)岁。
肝血管瘤45例,原发性肝癌40例,转移性肝癌21例。
患者均经CT或MRI或病理证实。
1.2 方法仪器采用Aloka SSD-35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3.5 MHz。
先用二维声像图行肝脏大小、形态多切面扫查,确定肿瘤部位、大小、形态、数目与血管关系,回声,有无声晕,测量肿瘤大小,再用超声多普勒观察肿瘤血流信号,测量血流的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
2 结果45例肝血管瘤中患者多数无临床症状,超声检查中发现,少数有肝部不适。
超声表现:①高回声型:最常见,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内部可见散在点状低回声或少许纤维条光带;②低回声型:肿瘤回声明显低于肝实质,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周围有高回声包膜,内部有不规则小等号,后方回声增强;③混合型:多见于大血管型,为典型的蜂窝状网络结构,边界清晰,周围有高回声包膜。
原发性肝癌B超检查结果分析

原发性肝癌B超检查结果分析
刘向荣;何泽耘
【期刊名称】《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0(016)005
【摘要】目的:探讨各型原发性肝癌(PHC)及继发症的声像图特征的PHC的生长速度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大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50例的PHC及继发症的声像图表现,并计算出其中106例的肿瘤生长速度(即倍增时间TD).结果及结论:PHC以40~70岁男性发病率最高,结节型及块状型最多见,好发于右叶,弥漫型最易合并门静脉癌栓及腹水,门静脉癌栓好发于主干;106例患者的中位TD为40天,肿瘤的生长速度<50岁者较50岁以上者快,与性别、肿瘤部位及大小无明显差异.【总页数】3页(P356-358)
【作者】刘向荣;何泽耘
【作者单位】342300,江西省于都县人民医院B超室;342300,江西省于都县人民医院B超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超声造影与B超检查对原发性肝癌及转移至肝脏癌肿的诊断价值 [J], 李香英
2.B超检查肿块大小、肝动脉内径及肝动脉收缩期峰值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治疗前后的变化分析 [J], 李江飞;刘德章
3.原发性肝癌126例B超检查的意义 [J], 孙风华
4.原发性肝癌患者B超检查指标与肝动脉栓塞术疗效及早期复发的相关性 [J], 王文清
5.北海口岸出入境人员腹部B超检查结果分析 [J], 张运莲;林洁;胡小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影像与检 验
诊 、漏诊 ,影响检查真实性 。结果显示 全部患者 乳腺出现疾病 ,检 出率 1 0 0 %。
包括 8 例乳腺d , u ' i - 增 生 ,x线 阅片 可见乳房呈斑点状致 密腺体影 ,未见明确肿
块及异 常钙化 ,脂肪 层清晰 ,皮肤 及乳头未见异常 。 4例提示急性乳腺炎 ,乳房 呈 片状 致密腺体影 , 脂 肪层模糊不清 , 乳 晕周围皮 肤增厚。5例提示乳腺纤维腺 瘤 ,左乳房下方可见大小约 1 . 5 o m×1 . 3 c m 一 一 2 . 9 e m x 2 . 8 c m团块 影 , 外围似 可 见包膜 , 边缘 光滑 , 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 , 未见异常钙化影 。 4 例提示乳腺癌 。
注意其 他伴随征象易被漏检 。 无 回声型均质性 实性肿物较少见 。 用较 高频 率超声 探 查可见其中 回声 , 后壁出现声衰减。复合型 : 代表肿瘤迅速生长引起 中心性液
1 . 2 . 1 查前准备 : 一般 无需特殊准备 , 若 同时需要检查胆道疾病尤其是胆囊
内疾病 ,则应让被检者 至少空腹 8 h ,查前 l d少 吃油腻食物。取仰卧位 。对于
[ 1 ] 马秋伟. 数字乳腺 x 线机 与传统乳腺 x线机 的临床分析探讨 【 J 】 . 中外医学 研究,2 0 1 4 ,1 4 :5 6 — 5 6 , 5 7 . [ 2 ] 甄丽萍. 钼靶 x 线摄 影对乳腺癌 的诊断价值 ( 附7 l 例分析 ) 【 J 】 . 中外健康 文摘,2 0 1 4 ,0 8 : 9 8 . 9 9 .
在乳腺疾病 诊断中具 有一定价值。 x线对乳腺疾病能有效的进行早期诊 。 同 时定位精 准、安全便捷 、鉴别可靠。总之 x 线在乳腺疾病诊 断中操作 简便,价
格低廉 ,检出率高 ,适合临床普遍应用。
参 考 文 献
右乳外 上方可见大小约 2 . 8 e m× 2 . 5 e m一 一 3 . 1 e m×2 . 8 c m团块影 ,边界不清 , 并可见 泥沙样钙化。2 1 例患者经 x线影像检查后 ,结合其 临床资料 进行综合诊 断分析 , 诊断乳腺小 叶增生 8 例 , 乳腺炎 4例 , 乳腺 纤维腺 瘤 5 例 ,乳腺 癌 4 例 ( 后 经手术及病理均得 以证实 ) 。这一研究结果 ,进一步表 明,x 线影像检查
的性质 。选取 4 5 例原发性肝癌超声诊断分析 如下 。
1临床资料
1 . 1 一般资料 :选取 2 0 1 2 年 3月 一2 0 1 3 年 l O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
其中男 3 2 例 ,女 l 3 例 ,年龄 3 8 ~ 7 6 岁 ,平均 4 6岁。有肝炎病史 3 2 例, 主
要 表 现 为 上 腹 不 适 , 消化 不 良 ,上 腹 疼 痛 。 l - 2 检 查 准 备
2 . 2 超声波检查 : 肝恶性肿瘤 的声象 图根据声象 图与肉眼病理 的联系分为 : 巨块型 、 结节型 : 回声减 少型一般代表均质性实性肿物 , 常见于体积小的癌结节。 回声增 加型: 轻度增加 , 质地仍 比较均匀 , 也可能与血管和间质成分较多有关 。 显著增加 , 多见于不均质 性改变。靶型常代表肿瘤结节 中心性缺血坏死 、出血引起的 中央非均质性改变 , 其周缘部仍代表均质的实性部分 。 等 回声型 :回声密度与周围肝组织相等 , 若未
在熟悉以上扫查方法的基础上可常规地先将探头平行于左肋缘下由此开始向正中线和右肋缘作缓慢的连续扫查同时观察扫查过程中出现的全部肝脏结构既包括左肝也包括右肝注意横膈形态及其运动
家庭 心理医生 2 0 1 5 年 4月第 4 期
F a mi l Y ps yc h oI o gi o aI d o c t or
肝脏和胆囊 附近 的病变 。
2 影 像 表 现
2 . 1 平片检查 :可见肝形态增大 ,右横膈升 高。肿瘤 向肝脏上面突出时 , 可引起右膈 限局性隆起 。 应 与限局性膈膨 出、 膈下 占位性病变等鉴别诊断 。 右胸 腔积液及肺 内转移瘤 。肝癌可发生钙化 ,为结构较粗 的钙化结节【 2 ]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确诊原发 性肝 癌患者的超声检 查作用及诊断效果 。方 法:选取 2 0 1 0年月 1月至 2 0 1 3年 1 2月,我 院收 治的 4 5 例原发性肝癌 。临床 通过超 声检 查 以确诊进行针 对治疗,分析超声显像 图像 ,总结资料 以为 资料做 参考,结果超声检查能准确诊断不 同时期 的肝癌的各项指标 包括 大小、形 态等 ,为肝癌 临床 分期 确诊的有效手段 ,能及 时准确 确诊肝 癌。结论:, 临 床 超声检查确诊肝癌有显著效果 ,为临床肝 癌的治疗提供 参考,临床 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 词 :原发性肝癌 ;超声诊 断;影像
【 中图分类号 】R 7 3 5 .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2 — 8 6 0 2( 2 0 1 5 )0 4 — 0 5 1 9 - 0 1
原发性肝 癌是 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 ,占肝原发性 恶性肿瘤的 7 5 % ~8 5 %。 A F P 结合超 声检查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 。超声 能在几分钟 内做出诊断与定位 。 它能检 出肝癌结 节的形态 、大小 、分布和部位 ,门静脉 主干或其分 支有无 癌栓 ; 了解肿块与大 血管的关系及有无癌肿播散 , 又能显示并存 的肝硬化 、 脾 大、 腹水 及较大 的侧支静 脉。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鉴 别占位 病灶的血供情况 , 推测肿瘤
[ 3 】 许琦 , 李伟, 董云飞 , 等. 数字乳腺 x 线摄 影、磁共振成像在乳腺肿瘤诊断 中
的价值 浙江 医学 ,2 0 1 4 ,1 7 :1 4 7 6 . 1 4 7 7 , 1 4 9 4 .
4 5例 原 发 性 肝 癌 超 声 诊 断 分析
刘艳 卉
(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结核病防治院 1 5 4 0 0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