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事实》宋 李攸着
宋代史料——精选推荐

宋代史料《宋史》、《东都事略》《宋史》元脱脱奉敕撰,496 卷,至正五年(1345)成书,主要依据宋朝国史、实录、日历、时政记等删削增补而成,详于北宋,略于南宋,南宋后期尤疏略,向以粗疏芜杂著称,但保存史料丰富。
《宋史翼》40 卷,清末陆心源以宋人文集、史书以及年谱、方志资料,辑补《宋史》未立传人物,补传781 人(附传64 人),可补《宋史》之不足。
《东都事略》130 卷,南宋王称撰,纪传体北宋史,无志表,时称“信而有征”,少数史料为《宋史》所无或可纠《宋史》失误。
《续资治通鉴长编》《续资治通鉴长编》520 卷,南宋李焘据国史、实录、家传、野记等修撰,淳熙十年(1183)成书,广征博引,考证异同,保存大量史料,久佚。
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出重编分卷,已佚徽宗、钦宗两朝以及英宗、神宗、哲宗三朝各一部分。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150 卷,南宋杨仲良据《续资治通鉴长编》编撰,按朝各分事目,虽太祖、太宗、哲宗、徽宗四朝共佚8 卷,另2 卷亦残缺,仍保存了许多史料。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200 卷,南宋李心传撰,高宗一朝编年史,据国史、日历、文集、碑传等修撰,约于嘉定元年(1208)成书,保存了南宋初期及宋金战争史料。
《三朝北盟会编》250 卷,南宋徐梦莘编撰,绍熙五年(1194)成书,具载徽宗、钦宗、高宗三朝宋金和战史料,全录或节录原文,尤为珍贵。
《宋会要辑稿》、《文献通考》、《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宋会要辑稿》宋代至宁宗朝历朝修撰会要皆已成书,久佚。
清嘉庆时徐松自《永乐大典》辑出,后经多人整理未能完成。
1936 年据整理稿影印出版,为200 册;1957 年再缩版影印,为八大册。
分为17 门,门下分目收录大量诏令、法令、奏议,虽多有残缺,但保存了大量宋代典章制度史料。
陈智超将本书整理时的复文或误作复文而被删落的遗文约八十万字,整理为《宋会要辑稿补编》,1988 年影印出版,为一大册。
敦煌契约文书词语辑考

敦煌契约文书词语辑考张小艳自上世纪初敦煌石室遗书发现以来,其中保存下来的“契约”类文书,很早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百年来,学界对其进行辑录整理的论著主要有:罗福苌《沙州文录补》、1刘复《敦煌掇琐》、2许国霖《敦煌石室写经题记与敦煌杂录》、3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敦煌资料》第一辑、4日本学者山本达郎、池田温等《敦煌吐鲁番社会经济史资料》第三卷《契券》和《敦煌吐鲁番社会经济史资料补编》第三部分、5唐耕耦、陆宏基《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二辑、6沙知《敦煌契约文书辑校》(下文简称《契约》)、7郝春文《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8乜小红《俄藏敦煌契约文书研究》等。
9其中,《契约》收录契约类文书300馀件,是目前收罗契约资料最为宏富、校勘较为精审的整理本。
该书所收资料上起唐天宝年间,下迄北宋初期,书中根据契约的性质,将其分为买卖、便贷、雇佣、租佃质典、分书放书遗书、凭约、性质不明等七类,每类按抄写时间的先后排列(时代不详者则附于该类之后),极便学界研究。
契约文书记录的多是与下层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买卖奴婢、田地、房屋、牲畜,借贷粮食、布帛,租用田地、驼马,雇佣帮工,博换房屋,质典儿女、家资,分割家产、遗嘱子孙,释放奴婢(放良)、妻室(放妻)等。
其中用语既有契约行文中习用的格式套语,如“一无悬欠”、“更无交加”、“人无雇价”、“物无利头”、“官从政法,人从私契”、“两共对面平章,不许休悔”、“恐人无信,故立此契,用为后凭”等;也有因具体内容而临时使用的鲜活用语,如关于借贷、买卖、质典、交换的动词,涉及田土、房舍、家资、农具、牲畜、粮食、价格的名词及相应的量词。
契约文书的用语丰富多样,鲜活直白,真实自然地反映了唐五代宋初汉语词汇运用的实际面貌。
因此,敦煌契约文书的辑录整理,尤其是《敦煌资料》(第一辑)和《契约》的公开出版,引起了语言学界对契约文书词语的热切关注,学者们就其中字词用语的训释、校勘发表了一系列质量较高的论文,10为敦煌契约文书进一步的准确校理和近代汉语词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汉朝帝王陵墓地宫结构的特点

汉朝帝王陵墓地宫结构的特点古代的帝王们在修建自己的里陵墓的时候为了防止他人盗墓会把地墓修建的非常的复杂,汉朝帝王陵墓地宫结构有什么特点?接下来就和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汉朝帝王陵墓地宫结构,欢迎阅读!考古人员把这座大冢封土全部清除后,下面是一个东西带有长斜坡墓道的中字形竖穴土坑。
从墓口至墓室底部约10米,由前后斜坡墓道、墓室、外藏椁组成。
墓向朝东,墓坑加墓道长达45米,墓圹本身长17米、宽12米。
如此庞大的墓坑在皖西甚至整个安徽汉代考古中曾未出现过,而墓室的结构则是西汉前期一种典型的高级墓葬形式;;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一名首见于《汉书;霍光传》:“光薨。
赐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柏木外藏椁十五具。
”根据汉代礼制,黄肠题凑与玉衣、梓宫、便房、外藏椁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汉代丧葬制度,这是“天子之制也”,使用者主要是帝王及其妻妾、皇帝的宠臣及诸侯国国王与王后,实际是古代等级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
三国时魏人苏林在注释《汉书;霍光传》“黄肠题凑”一词时说“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向内,故曰题凑”。
根据《后汉书;礼仪志》大丧条下刘昭注补引《汉书音义》篇说:“题,头也。
凑,以头向内,所以为固也”。
由此可知,“黄肠”是指堆垒在棺椁外的柏木;“题凑”是指木头头部向内堆放的墓葬结构。
因西汉流行用柏木构筑,故称“黄肠题凑”。
柏木是中国北方特有的上等名贵木材,古人之所以选择它用于墓葬,主要取决于其材质优良、耐水湿、抗腐性强、有香味,可以保护棺木不受损坏。
然而,在“黄肠题凑”中,以成千上万根珍贵的柏木心材来堆垒成一道厚重围墙,主要是一种身份、等级和权势的象征。
自上世纪70年代考古学界在北京大葆台发现第一座西汉黄肠题凑墓起,又相继在河北石家庄市北郊小沿村发现了推测为西汉初赵王张耳(死于公元前202年)墓、湖南长沙象鼻嘴文景时长沙王墓、江苏高邮天山广陵王墓等近十座西汉王侯一级的墓葬。
这一系列墓葬的发现,为研究黄肠题凑墓室结构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证据,而双墩一号汉墓黄肠题凑的发现,使学术界对这种葬制的起源、发展与消亡,又有了进一步认识。
考古与人类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 分)1在最初的能人时期,人类打制的石器工具被命名为()文化。
(1.0分)1.0 分•A、考古地层学•B、考古分类学•A、一般文物和珍贵文物•B、一级文物、二级文物和三级文物•A、利用、传承•B、利用、继承•C、发展、开发•A、苏秉琦•A、崧泽文化•B、马家浜文化•C、良渚文化•A、便于拍摄•B、取土用作通道•C、便于记录B、积沙积石11岩画的年代鉴定比壁画简单。
(1.0分)1.0 分我的答案:×12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文物定级的标准。
(1.0分)1.0 分我的答案:×13隋炀帝陵考古属于主动性考古发掘。
(1.0分)1.0 分我的答案:×14良渚文化出土的陶器以红陶为主。
(1.0分)1.0 分我的答案:×15若是社会文化表述,我们现在一般把文物叫作“文化遗产”。
(1.0分)1.0 分我的答案:√16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考古工作主要是做专业科研。
(1.0分)1.0 分我的答案:√17陶器的产生与人类定居生活关系密切。
(1.0分)1.0 分我的答案:√18苏州草鞋山马家浜遗址发现了6000年前的水田遗迹。
(1.0分)1.0 分我的答案:√19金刚墙是一种陵寝入口处用于加固性质的墙。
古建筑对凡是看不见的加固墙都称为金刚墙。
(1.0分)1.0 分我的答案:√20三重城的都城格局到西汉才逐渐定型。
(1.0分)1.0 分我的答案:×21与秦代陶俑相比,汉代陶俑形制变大。
(1.0分)1.0 分我的答案:×22彩陶和彩绘陶制法一样。
(1.0分)1.0 分我的答案:×23现在,盗墓工具和技术呈现科技化的趋势。
(1.0分)1.0 分我的答案:√24历代帝王不同程度地体现着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传统。
(1.0分)1.0 分我的答案:√25陶器的绘画类纹饰包括彩陶和彩绘两种。
宋代笔记小说目录

宋代笔记小说目录001《册府元龟》002《太平御览》1000卷003《三朝北盟会编》004《太平广记》005《唐会要》006《容斋随笔》007《资治通鉴》胡三省音注 008《全宋文》009《容斋随笔》总集 (南宋)洪迈撰 010《夷坚志全集》宋洪邁 011《续夷坚志》(宋)元好问撰 012《唐会要》宋王溥013《爱日斋丛抄》宋?叶釐 014《百官箴》(宋)許月卿撰 015《北梦琐言》宋?孙光宪陈尚君再补016《北狩见闻录》宋?曹勋 017《北溪字義》(宋)陳淳 018《北苑别录》(宋)赵汝砺著 019《碧雞漫志》 [宋]王灼020《避戎夜话》(宋)石茂良撰 022《泊宅編》[宋]方勺023《步里客谈》宋?陈长方 024《采石瓜洲毙亮记》(宋)蹇驹撰 025《草堂詩話》 [宋]蔡夢弼集錄 026《晁氏客语》(宋)晁说之撰 027《朝野遗记》(宋)佚名撰 028《乘轺录》(宋)路振029《仇池笔记》 [宋]苏轼030《淳熙三山志》宋梁克家著 031《淳熙玉堂杂记》(宋)周必大撰 032《从驾记》宋?陈随隐033《翠微先生北征录》(宋)华岳著 034《大宋宣和遗事》宋?佚名著 035《东谷所见》(宋)李之彦撰 036《东京梦华录》(宋)孟元老 037《东坡志林》[宋]苏轼038《东巡记》宋?赵彦卫039《洞天清録》(宋)趙希鵠撰 040《都城记胜》(宋)灌圃耐得翁 041《独醒杂志》(宋)曾敏行042《对床夜语》宋?范晞文撰 043《番禺雜記》(宋)鄭熊撰 044《艮岳记》宋?张淏045《耕禄槀》(宋)胡錡撰 046《公是先生弟子记》( 宋)刘敞撰 047《官箴》南宋•吕本中048《广清凉传》(宋)释延一撰 049《归田录》〔宋〕欧阳修撰 050《海岳名言》,著,米芾 051《韩忠献公遗事》(宋)强至撰 052《鹖冠子》(宋)陆佃 053《鹤林玉露》宋罗大经 054《鹤山笔录》(宋)魏了翁撰 055《画继》《画继补遗》宋?邓椿 056《雞肋》(宋)趙崇絢撰 057《甲申杂记》宋?王巩058《建炎复辟记》南宋?佚名 059《建炎时政记》南宋?李纲 060《建炎以來朝野雜記》 [宋]李心傳撰 061《江表志》北宋?郑文宝 062《江淮异人录》(宋)吴淑撰 063《江邻幾杂志》[宋]江休复著 064《江南別錄》[宋]陳彭年 065《江南野史》[宋] 龙衮066《角力记》北宋?调露子 067《金七十论》(宋)陈天竺三藏真谛译068《晋阳秋续》刘宋檀道鸾着 069《靖康稗史箋證》(宋)確庵、耐庵编070《靖康传信录》宋李纲 071《靖康纪闻》(宋)丁特起著 072《郡斋读书志》宋?晁公武 073《开封府状》宋•佚名074《开禧德安守城录》(宋)王致远撰 075《睽车志》[宋] 郭彖076《困学纪闻》宋王应麟 077《括异志》宋?张师正 078《揽辔录》宋?范成大079《麈史》宋]王得臣080《乐府指迷》[宋]沈义父 081《冷斋夜话》宋]释惠洪 082《醴泉笔录》宋?江休复 083《丽情集》宋?张君房084《梁公九諫》 [宋] 佚名 085《辽志》 (宋)叶隆礼著086《林间录》 (宋)释惠洪撰 087《林灵素传》(宋)赵与时 088《麟臺故事》[宋]程俱089《岭外代答》〔宋〕周去非撰 090《六一诗话》[宋]欧阳修 091《龙川别志》宋]苏辙092《龙川略志》宋]苏辙093《虏庭事实》宋?文惟简 094《陸氏家制》,宋,陸九韶撰 095《欒城遺言》(宋)蘇籀記 096《罗湖野录》宋江西沙门晓莹集 097《洛阳缙绅旧闻记》宋张齐贤撰 098《茅亭客話》宋黄休復 099《蒙鞑备録》南宋孟珙 100《蒙斋笔谈》(宋)郑景望撰 101《梦窗稿 [南宋]102《梦粱录》(宋)吴自牧著 103《梦溪笔谈》北宋沈括 104《默记》宋]王铚105《南北朝杂》记 (宋)刘敞 106《寶慶四明志》(宋)胡矩修 107《南部新书》宋钱易撰 108《南唐近事》宋郑文宝 109《齐东野语》宋?周密 110《钱氏私志》宋?钱世昭 111《青溪寇轨》,宋,方勺 112《青箱杂记》宋吴处厚 113《全唐诗话》宋•尤袤 114《权书》(宋)苏洵115《儒林公议》[宋] 田况 116《儒言》(宋)晁説之撰 117《入越録》(宋)呂祖謙撰 118《三国杂事》[宋] 唐庚著 119《山家清事》(宋)林洪撰 120《賞心樂事》(宋)張鑑撰 121《少仪外傅》宋,吕祖谦撰 122《邵氏闻见前录》宋?邵伯温123《邵氏闻见后录》宋?邵博 124《渑水燕谈录》宋?王辟之 125《师友谈记》[宋]李廌126《十七史百将传》宋]张预著 127《十七史蒙求》(宋)王令撰 128《识小录》〔宋〕道人徐树丕 129《使辽语录》宋?陈襄130《昨梦录》南宋?康与之 131《守城录》(宋)陈规、汤璹撰 132《壽昌乘》(宋)佚名纂修 133《書集傳或問》(宋)陳大猷 134《四朝闻见录》宋叶绍翁135《松漠纪闻》(全) [宋]洪皓 136《宋朝事实》宋李攸著 137《宋景文公笔记》(宋)宋祁撰 138《隋唐嘉话》宋刘餗139《世范》宋袁采140《孫威敏征南錄》,宋,滕元發 141《唐语林》(宋)王谠142《唐子西文录》[宋] 唐庚强行父 143《棠阴比事》宋桂万荣 144《王氏談録》(宋)王欽臣撰 145《文昌雜錄》[宋]龐元英 146《文房四説》(宋)蔡襄147《闻见近录》宋)王巩著 148《瓮中人语》宋?韦承 149《吴船录》[宋]范成大150《吴越备史》(宋)钱俨撰 151《五代春秋》宋尹沫152《五代史阙文》(宋)王禹偁著 153《五国故事》[宋] 佚名著 154《武林旧事》宋周密155《西夏事略》宋王称撰 156《闲燕常谈》(宋)董弅 157《湘山野录》(宋)文莹著 158《心相篇》宋]陈希夷159《行营杂录》(宋)赵葵撰 160《续清凉传》(宋)张商英述 161《续世说》,宋,孔平仲 162《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宋?许亢宗163《延平答問》宋朱子撰 164《巖下放言》(宋)葉夢得撰 165《燕魏杂记》宋?吕颐浩 166《杨文公谈苑》[宋]杨亿口述黄鉴笔录 167《炀帝迷楼记》宋?佚名168《宜斋野乘》(宋)吴枋撰 169《游城南记》宋?张礼170《于役志》(宋)歐陽修撰 171《漁樵閑話录》(舊題宋)蘇軾撰 172《玉壶清话》(宋)文莹 173《寓简》宋?沈作喆174《云麓漫钞》(宋)赵彦卫撰 175《赵后遗事》宋?秦醇 176《折狱龟鉴》(南宋) 郑克 177《正蒙》〔北宋〕張載178《州縣提綱》(宋)不著撰人 179《晝簾緒論》(宋)胡太初撰 180《朱文公政训》宋?朱熹 181《隨隱漫録》(宋)陳世崇撰 182《杂纂七种》(宋)王君玉等。
北宋年号对应的含义

北宋年号对应的含义北宋第一个国号钱是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铸造的“宋元通宝”钱。
此后在宋仁宗宝元二年铸造了“皇宋通宝”钱和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铸造了“圣宋元宝”国号钱。
1、太平兴国:太宗年号,这个年号意思很明显,就不多说了,宋太祖暴死,弟弟宋太宗即位,比较蹊跷,自古以来有“烛影斧声”的传说,即宋太宗害死兄长即位,即位后有可能感到心里不踏实,害怕自己即位后天下不太平,故取“太平”作为钱文。
2、淳化:太宗年号,“淳”字通“纯”,取“纯正”、“完美”之义;“化”字应为“造化”、“自然”的意思。
“淳化”的意思综合看应该是“美好的世界”。
3、至道:太宗年号,“至”为“最”、“至高无上”的意思,“道”这里可以理解为道家的“道”,也可以理解为“王道”。
4、咸平:真宗年号,“咸”的意思是“都”,“咸平”的意思就是“到处都太平”,即“天下太平”之义。
5、景德:真宗年号,“景”的意思是“大”,特别用来指皇帝的基业,如“景业”的意思就是“帝王大业”,“德”的意思为“仁德”。
“景德”的意思综合起来看就是“帝王的宽大仁德”。
6、大中祥符:真宗年号,“祥符”意即“祥瑞的符箓”。
据史料记载,有一天,承天门南角出现黄帛一条,上面有文字。
宋真宗闻讯后说他曾梦见神人,神人说上天会降下天书三篇,名曰《大中祥符》,应该就是这条黄帛了。
黄帛从城门上取下,上面写满了为宋真宗歌功颂德的文字,真宗大喜,当即改元为“大中祥符”。
7、天禧:真宗年号,“禧”意即“幸福”、“吉祥”,“天禧”意即“天赐的幸福吉祥”。
李攸的《宋朝事实》记载,大中祥符九年十一月乙卯,宋真宗诏曰:“朕以献岁肇春,元辛叶吉,请真君而致洁,奉宝册以陈仪。
将伸荐信之辞,式举建元之典,其改来年为天禧元年。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得知,“天禧”年号与宋真宗祭天请神有关,请的神就是诏书中提到的“真君”,也即“九天司命真君赵玄朗”。
赵玄朗被皇家奉为赵氏的始祖——“圣祖”,为了避讳“宋圣祖赵玄朗”的名字,下令将“玄”改为“元”,后来因为“玄”、“元”谐音,又将“玄”改为“真”,也就是改元诏书中提到的“真君”。
山东省临沂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临沂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A.精湛高超的艺术水平B.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C.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D.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9、2003年,我国启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时确立的费用分担比例是政府与个人为2:1,后来逐渐变为3:1、4:1,个别地方甚至到了8:1以上;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
这反映出我国的社会保障( )A.政府承担主导作用B.提高了公民文化素养C.制度建设循序渐进D.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10、下图为约公元前1400年古埃及的壁画,描绘了当时各种食物。
这可用于说明( )A.两河流域农业发达B.尼罗河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C.古埃及畜牧业繁荣D.土地国有制度促进生产技术进步11、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三年后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
公司向议会或者国王购买某一领域的自由经营权,有权组建军队、占有土地、铸造货币、拥有法庭,可以发动战争、签订协议,甚至建立自己的法律及征税体系。
公司由众多“自由人”组成,并选举自己的“议会”和“政府”。
据此推断东印度公司( )A.以服务国家为宗旨B.借鉴了城市自治的经验C.以军事征服为先导D.受到中央政府有力推动12、1668—1713年,法国入侵德国、尼德兰时,英国、荷兰、奥地利结成联军反对法国;在“七年战争”(1756—1763年)中,法国、奥地利和俄国又联合起来对抗英国和普鲁士。
这表明欧洲近代早期国家的外交原则是( )A.势力均衡B.主权独立C.契约精神D.大国一致13、“只有当机器应用于生产使相关方面的变化不可避免,从而使新的劳动组织形式工厂制不可缺少时,才能引发经济史上一个连续的,但又可以区别出来的演进过程。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70年代。
2024年 四川省 遂宁市 历史 中考真题(原卷版)

A.《独立宣言》B.《权利法案》C.《查士丁尼法典》D.1787年宪法
11.两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飞速发展。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然而,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摘自部编版教材《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模式的弊端。
材料二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摘编自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
(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不同的模式上,我们可以得出哪些启示?
16.共建“一带一路”的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沿线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二、非选择题(第14题6分,第15题6分,第16题6分,第17题6分,共24分)
14.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是备受关注的热词之一,其“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中国历史,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替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朝事实》(宋)李攸著《宋朝事实》上(宋)李攸著目录·1·目录卷一 (1)卷二 (10)卷三 (19)卷四 (33)卷五 (50)卷六 (63)卷七 (78)卷八 (94)卷九 (102)卷十 (118)卷十一 (133)卷十二 (144)卷十三 (153)卷十四 (161)卷十五 (170)卷十六 (179)卷十七 (195)卷十八 (209)卷十九 (222)卷二十 (233)宋朝事实·1·●卷一·祖宗世次僖祖讳朓、{穴绦}、<身兆>、眺、趒、窕。
仕后唐,历永清、文安、幽都三县令。
十二月七日崩,葬钦陵。
建降元年,追尊文献皇帝。
大中祥符五年,加上文献睿和皇帝。
大观元年,再加上立道肇基积德起功懿文宪武睿和至孝皇帝。
乐舞大善之舞。
冬至祀昊天上帝,夏至祀皇地祇,升侑。
后崔氏,建隆元年追谥文懿。
翰林学士礼部侍郎窦俨议:行见于外曰懿。
子顺祖。
顺祖讳珽、玎、脡、侹、颋、町、{罒丁}、艼、裎、侱、珵、顼、鼎、<鹿廷>、<甾丁>、蜓、葶、閅、濎、{ 丁}、铤、廷。
仕历藩镇从事、御史中丞。
正月二十五日崩,葬康陵。
建隆元年,追尊惠元皇帝。
大中祥符五年,加上惠元睿明皇帝。
乐舞大宁之舞。
上辛祈谷,孟冬祭神州地祇,升侑。
后桑氏,建隆元年,追谥惠明。
翰林学士礼部侍郎窦俨议:容仪恭美曰明。
子翼祖。
翼祖讳敬、竟、镜、獍、璥、曔。
仕历营、蓟、涿三州刺史。
周显德中,赠左骁卫上将军。
四月十二日崩,葬靖陵。
建隆元年,追尊简恭皇帝。
大中祥符五年,加上简恭睿德皇帝。
乐舞大顺之舞。
大雩祀,升侑。
后刘氏,父正平州刺史。
初追封京兆郡太夫人。
建隆元年,追谥简穆。
翰林学士礼部侍郎窦俨议:布德执义曰穆。
子宣祖。
宋朝事实·2·宣祖讳弘殷、殷、氵隐、溵、蒑、磤、氵急急。
仕晋为龙捷左厢都指挥使、岳州防御使。
显德三年,赠武清军节度使。
七月二十六日崩,葬安陵。
建隆元年,追尊昭武皇帝。
大中祥符五年,加上昭武睿圣皇帝。
乐舞大庆之舞。
大飨明堂感生赤帝,升侑。
景灵宫天元殿奉安御容。
后杜氏,父爽,赠中书令。
周显德中,封南阳郡太夫人。
建隆元年,有司请上尊号曰皇太后。
二年六月二日崩,谥明宪。
太常少卿冯吉议:照临四方曰明,圣善同达曰宪。
乾德二年,改谥昭宪。
子太祖、太宗。
太祖讳匡胤、筐、邼、眶、恇、劻、洭、镸匡、 匡、匡、{艹匡}、軭、<匡页>、匡、框、<门匡>、匡、廷、軖、□、靷、□、引、引、鈏、申、匀、<寅攴>、□、濥、申、戭、廴、枃、螾、椼。
后唐天成二年丁亥岁二月十六日,生于西京大内甲马营。
以其日为长春节。
仕周为归德军节度使、殿前都点检。
显德七年正月四日,受周禅。
乾德元年十一月,上尊号曰应天广运仁圣文武至德皇帝-宝元年十一月,加上尊号曰应天广运圣文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宝九年十月二十日崩。
太平兴国二年四月十五日,葬河南府巩县永昌陵。
大中祥符元年岁次戊申十一月戊午朔二十七日甲申,孝子嗣皇帝臣某谨再拜稽首上言:“臣闻长发其祥,流芳于商颂;克昌厥后,播美于周诗。
庆以积善而绵长,祖以有功而丕显。
纯熙之祉,舄奕无疆。
由资始于景灵,爰锡羡于来裔。
是以允升岱社,祗荐牲瑄.式照严配之仪,恭率追崇之典。
聿隆皇运,仰属玄猷。
伏惟太祖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奋武开阶,膺图构象。
神机天纵,睿断飙驰。
当建极以居尊,乃卜年而垂裕。
灵旗直指,革辂亲征,多垒削平,中区大定。
烝黎以之富寿,寰海于是混同。
礼乐交修,梯航毕至。
倒干戈而弗用,肃刑政以惟清。
推恩雨施于万方,发号风行于四表。
成功不宰,至德无逾。
时格太平,宋朝事实·3·民用丕变。
尽垂鸿之经制,资奕世之宏规。
遗烈具存,信书攸纪。
臣猥以冲眇,逮兹纂承。
履大宝之尊,奉神器之重。
寤寐思治,旰昃忘劳。
动循燕翼之谋,克致治平之化。
属兵锋载戢,年谷顺成,琛{尽贝}来庭,边防罢警。
仰昊穹之敷佑,繄宗社之储休。
景贶荐臻,宝符载锡。
将伸昭报,祗事禋燔。
而民庶相趋,表章狎至。
愿遵时迈,固请升中。
勉徇舆情,用成先志。
灵辰协吉,毖祀允修。
罄诚明之心,祷苍黔之福。
上封乔岳,既毕于增高;归格太宫,敢忘于尊祖粤若应期之康济,创业之艰难,底绩之基扃,归厚之风化,垂于不朽,可得而言。
钦奉威灵,重扬徽懿。
谨遣摄太尉、推忠协谋同德佐理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食邑三千七百户、食实封一千八百户臣王旦奉宝册,谨加上尊谥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恭惟本仁观德,宗庙载严;致孝因心,简册增耀。
在天降鉴,锡祚有孚,眷祐后昆,永永无极。
谨言。
”参知政事冯拯撰。
乐舞大定之舞。
冬至祀昊天上帝,升侑。
景灵宫、皇武殿、扬州建隆寺、西京会圣宫、应天院、滁州天庆观、南京鸿庆宫奉安御容。
后贺氏,父景思,右千牛卫率府率。
晋开运初来归。
周显德中,封会稽郡夫人。
生燕王德昭、魏国、鲁国二大长公主。
显得五年正月三日崩。
建隆三年,追册为皇后。
乾德二年,谥孝惠,陪葬安陵。
祔祭后庙。
王氏,父饶,彰德军节度使。
周显德五年来归。
六年赐冠帔,封琅邪郡夫人。
建隆元年八月,册为皇后。
生皇子、皇女二人,皆早世。
乾德元年十二月七日崩。
谥孝明,陪葬安陵,祔祭后庙。
太平兴国二年,升祔太祖室。
宋氏,父偓,左卫上将军、邢国公。
乾德六年,入宫为皇后。
太宗即位,号开宝皇后。
太平兴国二年,居西宫。
雍熙四年,移东宫。
至道元年四月二十八日崩。
翰林学士宋白议:慈爱忘劳曰孝,温克令仪曰章。
升祔太祖庙。
太宗讳炅、颎、炯、餇、{目目火}、泂、颖、耿、□、□、局、□、□、蓥、扃、憬、皛,旧讳光义、匡义。
晋天福四年己亥十月七日,生于开封府浚仪县崇德坊护圣营之官舍。
以其日为乾明节,淳化三年改为寿宁节。
建隆元年,为殿前都虞候、睦州防御使。
八月,领泰宁军节度使。
二月七日,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开封尹。
乾德二年六月,加中书令-宝六年九月,封晋王。
九年十月二十一日,遂即尊位。
太平兴国三年,群臣上尊号应运统天睿文英武大圣至明广孝皇帝。
端拱二年,诏曰:“朕尝览群书,备观前古,居尊之号,近代方行,固非轩昊之令猷,且异唐虞之旧典。
载惟凉德,尤愧前王,浮实之名,非所宜称。
向者群后同词,封章见请,虔恳斯至,避让无由,勉从将顺之心,遂极尊崇之号。
每一念此,深用怃然,岂敢以谦德自私,必将以古道为法。
其自前所加尊号,并宜省去。
今后四方上表只称皇帝,庶叶至公。
”翌日,宰相吕蒙正等奏事长春殿,进曰:“陛下神功圣德,辉映古今。
在于尊称,止可增益。
忽奉诏旨省去,中外无不惊骇。
”帝曰:“至如皇帝二字,亦不可兼称。
此起自秦始皇,后代因之不改。
朕比欲复止称王,又以诸子封王,有所妨碍。
朕志先定,勿烦确奏。
”其后群臣累上尊号曰“法天崇道文武皇帝”,诏除“文武”二字外,宜依。
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崩。
葬河南府永安县永熙陵。
大中祥符元年岁次戊申十一月戊午朔二十七日甲申,孝子嗣皇帝臣某谨再拜稽首上言:“臣闻应期受命,圣人所以致太平;卜世其昌,上帝所以祚明德。
然则升中昭事,既报本于圜方;顺美归尊,当增华于简册。
伏惟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元功不宰,妙用无方。
若唐尧之圣神,有周公之材艺。
在朱邸也,宋朝事实·5·悬象集连珠之庆;绍宝历也,长江出瑞石之文。
闽、越于是来同,并、汾以之荡定。
若乃扬庭以选士,辟馆以育材,得人而致治也。
集河、洛之图书,阐周、孔之经籍,用文以立教也。
授律以贞师,取威而禁暴,经武以定功也。
审官以考绩,议狱以缓刑,信赏而慎罚也。
既而讲三王之礼,备六代之乐,躬肆类以享帝,尊二祖以配天。
人神感通,上下交泰。
和气充塞,德泽涵濡。
百灵效祥,溢图牒之所记;九译来贡,超载籍之所闻。
然犹旰食励精,实行慈俭。
除宫室之藻饰,绝弋猎之嬉游,省去名称,抑罢封禅。
积德深厚,垂庆绵长。
俾臣薄祜,嗣膺丕锡,守位一纪,率工咸怀,叠委祯符,屡惟稔岁。
徇黎庶之确请,循虞夏之旧章,告成介丘,昭纪大号,奉扬前烈,传之无穷。
而陟配方严,鸿名未称,敢不周爰古道,侔揣大猷上以协神祇之心,下以伸臣子之志,再章节惠,永播英声。
谨遣摄太尉推忠协谋同德佐理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食邑三千七百户、食实封一千八百户臣王旦奉宝册,加上尊谥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大明广孝皇帝。
恭惟至神,俯歆令典。
延休万叶,介福兆人。
谨言。
”乐舞大盛之舞。
祈谷雩,祀神州地祇,升侑。
景灵宫、大定殿、西京应天院、崇福宫、会圣宫奉安御容。
后尹氏,父廷勋,滁州刺史。
太平兴国元年,追尊为皇后,谥淑德。
太常少卿冯永锡议:言行不回曰淑,富贵好礼曰德。
符氏,父彦卿,魏王。
周显德中来归。
国初封汝南郡夫人,进楚国、越国-宝八年十二月十九日薨。
太平兴国元年,追册为皇后,谥懿德。
太常卿张永锡议:温柔圣善曰懿,富贵好礼曰德。
陪葬安陵。
升祔太庙太宗室。
李氏,父处耘,淄州刺史-宝末,纳币。
太平兴国二年七月,入宫。
雍熙元年十二月十七日,立为皇后。
至道三年四月八日,尊为皇太后。
景德元年三月十五日崩。
谥明德。
吏部侍郎郭贽议:无幽不察曰明,中和纯备曰德。
升祔太宗庙庭。
李氏,父英,乾州防御使,赠安国军节度使、常山郡王-宝初,来归,封陇西县君。
太平兴国初,封陇西郡夫人。
二年三月十二日崩。
至道三年,追封贤妃。
十二月,追尊为皇太后。
咸平元年,谥元德。
都官员外郎秘阁校理舒雅议:茂德丕绩曰元,中和淳淑曰德。
大中祥符六年,去太字。
子真宗。
章献明肃刘后,益州华阳县人。
父通。
后为蜀人龚美携入京,为开封府人。
美以锻银为业。
真宗尹开封,美因锻银得见真宗,语之曰:“蜀妇人多才惠,汝为我求一蜀姬。
”美因纳后,年十五,宠幸专房。
太宗一曰问乳母曰:“太子近来容貌清瘦,左右有何人”乳母以后对。
上命去之。
太子不得已,置于殿侍张耆家。
未几,太宗晏驾,太子即位。
祥符五年,立为皇后。
仁宗讳祯、桢、贞、侦、贞阝、媜、徵、□、症、浈、贞、寊、揁、徵阝。
大中祥符三年庚戌岁四月十四日,生于开封府。
以其日为乾元节。
七年三月,授左卫上将军,封庆国公。
八年十二月,授中正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封寿春郡王。
天禧元年二月,加中书令。
二年二月,改建康军节度使、太保,进封升王。
八月,立为皇太子。
乾兴元年二月十九日,遂即尊位。
天圣二年十一月,上尊号曰圣文睿武仁明孝德皇帝。
明年二月,加号睿圣文武体天法道仁明孝德皇帝。
七月,诏去睿圣文武之号。
十一月,加景祐体天法道钦文英武圣神孝德皇帝。
宝元元年十一月,以宝元易景祐,冠于旧号。
康定元年,诏省去“睿圣文武”四字。
在位四十二年。
嘉祐八年三月二十九日崩。
十月二十九日葬永昭陵。
翰林学士王珪等议谥曰:“臣闻元精磅礴,济万物而不昭其迹者,荐名曰天;至德汪洋,宋朝事实·7·泽万世而不有其功者,建谥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