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节庆旅游资源的开发构想

合集下载

贵州旅游景点布局规划方案

贵州旅游景点布局规划方案

贵州旅游景点布局规划方案引言贵州是中国的一个风景秀丽、人文历史悠久的旅游胜地,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为了更好地发展贵州旅游业,对贵州旅游景点的布局进行规划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

本文将提出贵州旅游景点布局规划方案,以支持贵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总体规划思路1.1 宝地利用贵州是一个地貌复杂多样的省份,山川河流、湖泊溪谷等资源丰富。

总体规划思路是充分利用贵州的自然资源,开发多样化的旅游景点,打造独特的旅游品牌。

1.2 各地区协同发展贵州地区辽阔,各地区拥有不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

规划方案要充分发挥各地特色,实现协同发展,让游客在贵州各地区都能找到各具特色的旅游体验。

2. 各地区布局规划2.1 贵阳市作为贵州的省会城市,贵阳拥有先进的城市设施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规划方案需要在贵阳市建设现代化的购物中心、景区、休闲娱乐设施等,以满足游客对现代城市生活的需求。

2.2 遵义市遵义市地处贵州中部,自然风光独特,红色文化底蕴深厚。

规划方案将在遵义市建设红色旅游景点,如红军长征纪念馆、遵义会议会址等,让游客深入了解红色历史。

2.3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势平坦,气候宜人,拥有众多的水域和乡村风光。

规划方案将在黔南地区建设休闲度假村、人文村落等旅游景点,提供乡村旅游体验,让游客感受到贵州的宁静与田园风光。

2.4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处贵州东南部,民族文化瑰宝众多。

规划方案将在黔东南地区建设民族文化村、风情小镇等旅游景点,让游客领略苗侗文化的魅力。

2.5 其他地区贵州还有很多其他地区,如安顺、毕节、铜仁等,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

规划方案将在这些地区开发相应的旅游景点,展示各地的特色和魅力。

3.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支持贵州旅游业的发展,规划方案还需要建设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

包括交通网络的改善,加强各地之间的交通连接;提升旅游接待设施的质量,建设更多的酒店、餐饮等服务设施;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提高服务水平。

中国特色民族节庆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以贵州西江苗寨“牯藏节”为例

中国特色民族节庆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以贵州西江苗寨“牯藏节”为例

2020年1月下半月刊中国特色民族节庆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以贵州西江苗寨“牯藏节”为例赵 群民族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产业,它的基础核心是——文化资源。

随着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和位置越来越高,如今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

同时,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民族而言,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它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民族软实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

因此,各民族文化中所蕴含精髓。

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相互交流,形成了以汉族文化为主体、多种文化共存的格局,少数民族文化独树一帜,具有原生态差异化的特色。

本文以贵州黔东南西江苗寨的“牯藏节”为例,浅析其在当地节庆活动中的形式内容、发展趋势以及开发节庆文化旅游资源的意义。

一、中国民族民俗节庆文化现状目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建设,将文化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层面,并与政治、经济、生态、社会建设并列为“五位一体”战略方针,文化的力量愈发凸显。

5 000年的璀璨历史文明,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遗产,构筑成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守望家园,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极大动力,为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同时,也记载着中华文化历史文明的历史发展轨迹。

以节庆为载体的民俗文化,彰显着当地居民独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传承。

拥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外延,反映出了人们在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民俗文化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

在原始社会,生产水平比较落后,人类无法解释生老病死和风雨雷电的现象,就将这些现象的形成归咎于鬼神乱力等超自然的灵力。

这些神话和禁忌口口相传,成立大家约定俗成的文化;进入封建社会时期,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世界需要得进一步满足,一些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民俗活动应运而生。

此后,社会不断进步,文化日益繁荣,不同地方、不同种族的人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黔东南乡村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黔东南乡村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黔东南乡村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作者:李沙09级旅游英语04班2009404164摘要:最近几年,乡村旅游在黔东南迅速发展起来,已经成为其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出黔东南乡村旅游的强大生命力和开发价值及发展前景。

本文对黔东南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进行SWOT分析。

关键词:乡村旅游开发SWOT分析黔东南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是贵州境内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原生的多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态、原貌的历史遗存相结合及可游点分布范围广等自身的优势,给黔东南乡村旅游的开发提供了优越的旅游资源条件。

接下来本文将对黔东南乡村旅游开发进行SWOT分析以了解其现状。

㈠优势分析1. 区位与客源市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经107°17′~109°35′,北纬25°19′~27°31′。

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苗岭山脉向湘桂丘陵盆地过渡地带。

乡村旅游开发以其是贵州的东大门、贵川通往湖南、两广的主要通道为依托,潜在客源市场广大。

整个州总面积30337.1平方千米,2009年年末总人口402.41万人,320、321国道和湘黔铁路复线穿境而过,贵新高等级公路和凯麻、玉凯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黎平机场通航,厦芙高速公路、贵广快铁已经动工,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同时黔东南州东临湖南省,南接广西,西连黔南,北抵遵义市,同仁地区,客源市场范围广。

2. 原始得自然风光黔东南州地处苗岭山区,境内峰峦起伏,江河纵横,山清水秀,景象万千。

境内中部的雷公山海拔2178.8米,山势巍峨,雄伟壮阔,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流经黄平、施秉、镇远的舞阳河为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景区内杉木河、野洞河、飞云大峡谷,两岸层峦叠嶂,林木葱龙,河水清澈,是国内不可多得的漂流胜地。

横跨州境8个县市的清水江,江水清澈碧透,两岸风景秀丽,景色迷人。

3. 原生的民族文化由于黔东南历史及地域的因素,原生的多民族文化系统保存比较完整,各民族原生的文化种类繁多,精彩纷呈,其中苗族和侗族的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尤为厚重。

找准黔东南旅游资源开发的切入点打造旅游品牌

找准黔东南旅游资源开发的切入点打造旅游品牌

越来越多 的游人 来此观光 。 但与 国内迅猛发展的旅游市场
相 比还有很 大差距 , 没有“ 远 西双版 纳泼水节~大连 服饰 节 ”哈尔滨 冰灯 节” 么火爆。 “ 那 有专家提出 , 黔东南 的州庆 假 日应从 3天延 长至 7天 , 期间将州 内的民族节 日精 华汇 集起来 , 办成黔东南 的“ 民族狂欢节 ”就象西班牙的“ , 斗牛 节 ” 巴西狂欢 节 ” “ 那样 的享誉全 球 , 样的世界品牌 才是 这
维普资讯
第2 4卷
第 2期
黔 东 南 民族 师 范 高 等专 科 学 校学 报
J un lo o te s Guzo t n l e c e C l g o r a fS uh at ih uNai a ah rs ol e o T e
V0 . 4. . 1 2 No 2 A r2 0 p .0 6
20 0 6年 4月
找准黔 东南旅游 资源开发 的 入 点 切 打造旅游 品牌
潘 笑霎
( 黔东南州 民族博物馆 ,贵州 凯照 5 6 0 )一五” 计划的 开山之年 , 游文化 产业 已被列为黔 东南州 “ 旅 十一五 ” 划的支柱产 业 . 计 打造旅 游
上 响 水 岩 瀑 布 , 一 个 极 有 吸 引 力 的景 区 ; 炉 山 巳辟 为 是 香
寨—— 黎平肇兴侗 寨 , 在这 片神奇 的土地上 , 传承着古 朴 浓 郁的 民族 风情 , 如奇异的文化 习俗 ( 婚嫁 、 丧葬 、 教信 宗 仰、 礼俗 等 )纷呈 独特的 民族节 日( 笙节 、 。 芦 姊妹 节 、 苗年 节 、 舟节 、 龙 萨玛节等 ) 门类 繁多 的民间艺术 ( 族大歌 、 , 侗 反排 木鼓舞 、 民画、 纸 、 哨、 农 剪 泥 竹木 工艺 等 )别具 一格 。 的 民族服饰 ( 仅苗族银饰就有百余 种) 风味独特的 民族 饮 。 食( 酸汤系列 、 鱼、 腌 肉等) , 等 构成 了独特浓郁 的黔 东南民

贵州的旅游资源如何开发利用

贵州的旅游资源如何开发利用

贵州的旅游资源如何开发利用贵州,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拥有着丰富多样且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

从壮观的黄果树瀑布到神秘的千户苗寨,从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到多彩的民族风情,贵州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然而,要充分发挥这些旅游资源的潜力,实现可持续的旅游发展,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有效的开发利用策略。

首先,深入挖掘和保护文化内涵是关键。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传统。

例如,苗族的芦笙舞、侗族的大歌、布依族的蜡染等,这些都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开发旅游资源时,我们应当深入挖掘这些文化内涵,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开展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等方式,让游客能够亲身感受和参与其中。

同时,要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避免过度商业化导致文化的失真和破坏。

加强对传统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和支持,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能够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旅游体验的重要保障。

尽管贵州近年来在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基础设施仍然相对薄弱。

要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提高景区的可通达性,不仅要加强高速公路、铁路的建设,还要改善景区内部的道路状况,增加公共交通服务。

此外,加强住宿、餐饮、购物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也至关重要。

提供多样化的住宿选择,从高端酒店到特色民宿,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提升餐饮服务质量,推出具有当地特色的美食,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地方文化。

建设规范的购物场所,销售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农产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再者,创新旅游产品和营销模式是吸引游客的有效手段。

除了传统的观光旅游,应当积极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如生态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等。

利用贵州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展徒步旅行、露营、探险等生态旅游活动,让游客亲近大自然,感受生态之美。

结合当地的中药材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康养旅游,为游客提供养生保健服务。

黔东南旅游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黔东南旅游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Tourism Planning旅游规划黔东南旅游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於厚荣 彭 茜*(凯里学院大数据工程学院,贵州凯里 556011)摘 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东南)是贵州省的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目前该地区旅游业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

然而,黔东南地区在发展旅游行业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其发展。

基于此,本文先分析黔东南旅游现状,然后探究黔东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旅游资源开发不充分、旅游产品单一、缺乏高品质旅游产品、旅游营销手段落后、缺乏品牌效应,最后提出黔东南旅游发展策略,以提升黔东南地区的旅游价值。

关键词:旅游;IP;黔东南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一、黔东南发展旅游业的优势黔东南是一个拥有众多风景名胜和民族文化景点,以少数民族聚居为主的地区,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有西江千户苗寨、万达旅游小镇、镇远古城、下司古镇、舞阳河、施秉云台山、隆里古城、云谷田园生态农业观光公园、斗篷山景区、杉木河漂流等旅游景点。

这里风景优美,民风淳朴,有一定的旅游开发资源,以下是对黔东南发展旅游业的优势的一些介绍。

(一)少数民族文化方面黔东南有苗族、侗族、汉族、布依族、水族、瑶族、壮族、土家族等33个民族,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户籍人口的80.3%,其中苗族人口占42.5%、侗族人口占29.5%。

这些少数民族有着独特的传统文化,包括服装、音乐、舞蹈、饮食、民俗等。

苗族文化以苗族舞蹈和苗戏闻名于世,而且苗族的服饰、织布、银饰等手工艺品非常精美。

侗族保存着独特的木楼、侗寨,构建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方式。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民族村寨、欣赏民族歌舞表演、品尝民族美食等方式,深入了解和体验这些独特的文化。

这不仅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也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

(二)自然景观方面黔东南地区拥有壮丽而多样的自然风光,包括山脉、峡谷、瀑布、湖泊等景观,这里山水资源极其丰富。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开发探讨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开发探讨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开发探讨提要旅游是一种产业,苗族生态旅游是旅游业的一种商品。

黔东南生态旅游的发展为本地区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解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

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民俗风情绚丽多彩,作为正在开发中的西江旅游景区,如何做好开发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关系到整个地区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西江;千户苗寨;生态旅游西江位于贵州省黔东南雷山县西江镇,是苗族第五次大迁徙的主要集结地。

现有1,288户,是全国最大的苗寨,故称“千户苗寨”。

其村落、吊脚楼、美人靠展示了苗族建筑的文化。

被誉为“苗族建筑瑰宝”。

1982年被省政府列为全省乙类旅游农村旅游区;1987年被列为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1992年被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八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2005年11月16日中国民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在西江挂牌成立,同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5年5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在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实施了“民族文化传承和妇女发展”项目,旨在探索民族文化活形态传承模式,这也从民间的层面上推动西江传统文化保护传承。

一、西江旅游开发现状2008年以前,由于交通不便,旅游产业意识不够,政府引导力度不强,当地旅游经济落后,西江犹如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

直至2008年凯里-西江公路的开通,“一会、一展、一节”的成功举办,拉开了西江旅游产业发展的序幕,顿时“千户苗寨”西江成了苗族生态旅游的热点。

仅2008年“十一”长假期间,西江接待游客达23.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5,000万元。

二、西江旅游开发的思路(一)加强西江苗族生态旅游文化内涵建设。

生态旅游是旅游业的一种商品,西江千户苗寨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民俗风情绚丽多彩,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来建造一个为旅游者能够流连忘返的西江苗族生态旅游?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西江旅游内涵建设:1、感受苗族文化。

浅析黔东南旅游发展现状及发展态势

浅析黔东南旅游发展现状及发展态势

浅析黔东南旅游发展现状及发展态势黄雯雯外国语学院摘要:黔东南是一个“欠发展,欠开发”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落后,工业基础差,贫困面大。

但黔东南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十分丰富,对开发旅游业提高了得天独厚的资源。

如何加快黔东南州旅游业发展,对提高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加少数民族地区农民收入,实现“旅游强省”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旅游,黔东南,现状,发展贵州素有“公园省”的美称。

而黔东南被誉为“天然的民族文化博物馆”、“绿色之州、歌舞之州,神奇之州”,是世界十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旅游圣地,是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著名人为景观和生态境光。

黔东南山川秀美,景色迷人,与多民族大杂居、个别民族相对聚居的人文环境交汇融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旅游特色和优势,这是黔东南的灵魂所在。

如何加快黔东南州旅游业发展呢?一、黔东南旅游资源概况黔东南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全省最好甚至全国鲜有的生态资源,境内峰峦连绵、群山叠翠、景象万千,是全国的重点林区之一。

有“杉乡”、“林海”之称。

在30000 平方公里的土地,山多、林多,森林覆盖率为62.78%,居全省之冠,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多。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属长江、珠江防护林保护区。

境内水系发达,河网稠密,除了清水江、湃阳河、都柳江三条主要河流平行贯穿中、北、南部之处,还有10 公里以上河流2900 多条,多年平均地表水年径流量1.91 亿立方,地下水平均年径流量26 亿文方米,是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

除此之外,这里还拥有世界旅游组织评选的世界级乡村旅游村寨30 个,目前乡村旅游已遍布全州48 个乡镇、156 个村寨:其中有20 个乡镇列入全州重点民族文化乡镇,有100 个民族文化旅游村列入全州重点民族旅游文化村寨。

有39 项51 个保护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授予的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 其推荐为 全球 十大“ 返璞 归真 、 回归 自然” 的旅游圣地之~ , 世界乡土文化保护 基金会将其 确定 为世界十八 个生 态文化 保护圈之一 。
黔东南又 有 “ 节之 乡 ” 百 的美 誉 , 称 为 “ 被 大节 三 六
长 。综上所述 , 庆活动已成为黔东南地 区发 展旅游 节
关键 词 : 民族旅 游 ; 少数 民族 ; 节庆 ; 开发探 索
论 文编 码 : o:0 3 6 / .s .6 3— 3 9 2 1 . 4 0 D i1 .9 9 ji n 17 9 2 .0 0 0 .5 s
黔东南州节庆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


点是依托节庆发展旅游 l , 一会 两节 ” 中央政 治 即“ : 局黎平会议 7 5周年 暨《 胡锦 涛 同志 在黎平会 议学 术
( ) 织 管理 政 府 化 四 组
目前 , 黔东南州 的节 庆活动仍 由政府 部门牵头 主 办, 按行 政方式运作 , 政府 既是节庆活动 的主办者 , 又 是 具体事务 的执行 者 。这一 运作 模式 在旅 游业 发展
原有经济基础薄 弱 , 展起 点较低 , 而造 成投 资严 发 从 重不足 , 资金 缺 口大 。资金 的缺乏使其 无力对 丰富 的 资源进行 开发利 用 , 无力 把 资源优 势 变成经 济优 势 , 结果形成 “ 捧着 金饭碗讨饭吃 ” 的尴尬局 面 1。 21 5 近 年来 , 黔东南 的旅 游业发 展较快 , 投入资本 但

九, 小节天 天有 ” 这里有世界上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 , 台江姊妹节 、 有世界上独木龙舟发祥地 台江施 洞

的龙 舟节——赛龙舟 、 有苗族儿女最盛大 的节 日——
凯里 国际芦笙节 , 还有侗族鼓楼文化艺术节 、 萨玛节 、 祭牛节 、 吃新节等丰 富多彩的少数 民族节 H。
20 0 7年 , 黔东南苗族侗族 自治 州推 出了“ 中国 ・ 凯里原生态 民族文 化艺术 节 暨原 生态 民族文 化旅游 节 ” 标志着 民族 节 庆正 得到 高度 关注 和全 面 发展 ; ,
贵州省黔东南 苗族侗 族 自治州位 于云贵 高原 东
南边缘 , 由于多方 面 的原 因, 东南州 长期处 于相对 黔 封 闭的状态 , 民族 文化 生态 系统保存 比较完 整 , 民 各 族原生 的文化精彩纷呈 、 种类繁多 , 被誉 为“ 世界苗侗 文化遗产 保 留核 心 地 ” “ 界 上 最 大 的 民族 博 物 、世 馆” “ 、 人类疲惫心灵 栖息的家 园” “ 、 人类最古 老 的歌
游者 , 创造 良好 的经 济效益 和社会 效益 , 因此引 发 了

20 0 8年 , 黔东南州以节庆旅 游为载体 , 功举 办 了第 成 三届贵州省旅游发展大会 、 第二届 中国 - 里原生态 凯 民族文化艺术节 、 第一届原生态摄影展 。在加 快旅游 基础设施建设 的同时 , 成功 打造 了西江 景区 , 有效 提 升了黔东南旅 游形 象 , 促进 了 当地 旅游业 的发展 , 为 把黔东南州打造成原 生态 民族文化 世界旅 游 目的地 奠定了一定 的基 础 ;0 9年 , 20 黔东南 州旅游 工作 的重
收 稿 日期 : 0 0—0 21 3—1 7 作者简介 : 郭 芸 (97一) 女 , 18 , 贵州凯里人 , 西南 民族大学西南 民族研究 院2 0 0 9级少数 民族经济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为区域经济 。

l ・ 8
的资本 , 是经济快速发展 的保证 。资本形成 缺 口对经 济发展的制约在西部 民族地 区表现得尤为 突出 , 由于
的重要载体 。
民族节庆的内涵重 在民族文化 , 旅游开发 中的 民 族文化 , 不应 仅仅 局限于 原始 的少数 民族文 化 , 并 社 会在发展 , 民族亦 然。人们不 能总 是守望 过 去 , 各 在 现代文明发展 的 同时 , 民族 文化更 应取其精 华 、 其 去 糟粕 。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 日, 黔东南地 区民族 节
庆 活动 的开发取 得 了诸 多成 绩 , 但也存 在不 少 问题 。
如何依托节庆活动发展 当地旅游 , 如何开发策划少数
民族节庆 , 围绕上述问题 , 笔者展开以下思考 。
二 、 东 南 州 节 庆 旅 游 资 源 的 问题 困境 黔
举办节 日庆典 , 以提升旅 游地 知名 度 , 可 吸引旅
摘 要 : 少数 民族 节庆 主要 指 以人 文资 源为载 体 , 通过 节 日庆 典动 态性 、 括 性地反 映 该 民族 、 概 该 地 区长久积 累的生 活 习惯 、 民俗 民风 , 现 少数 民族 地 区的精 神 文化 。 民族 节庆 的 内涵重 在 文 体 化 , 展 民族 文化 的最终 目的在 于弘扬本 民族优 秀传 统 文化 , 而保 护 、 用物质 文化 和 非物 质 发 从 利 文化遗 产 。黔 东南州可 以 以民族文化 为 主题 , 以节 庆活动 为载体 , 进 少数 民族地 区的发展 。 促
第 2 卷 第 4期 8
21 0 0年 8月
凯里学院学报
J u n l fK i ie st o r a a l Unv ri o i y
V I2 No 4 0_ 8 州节 庆 旅 游 资 源 的 开发 构 想
郭 芸
( 西南 民族 大学西 南 民族研 究 院 ,四川 成都 60 4 ) 10 1
股“ 节庆 热” 。纵观 当前 的节庆 旅游 , 虽取 得 了一
定的成效 , 繁荣背后 却蕴 藏 了诸 多危机 , 但 黔东南 地 区 民族节庆活动 的开 发仍处 于初 级阶段且 存在 不少
问题 , 具体表现 如下 :
( 资本形成严 重不足 一) 资本是经济发展 的直接推动力 , 积累和形成足 够
讨论会上 的讲话》 发表 2 周年纪念大会 、 3 第三届 中国

贵州 ・ 凯里原 生态 民族 文化 艺术节 和第 四届黎平
中国侗族鼓楼文化艺术节 ; 此外 , 贵州省在 20 0 9年推 出了《 中国 ・ 贵州 生态旅 游 年 系列 活动方 案》, 旨在
通过 4 项节庆活动 , 7 带动旅游市场升 温 , 拉动客源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