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6-1 基础+能力提升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3课后习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3课后习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必备知识基础练1.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国内对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够,一些珍贵传统中药名方(秘方)被国外抢先申请专利。

对此,农工党广东省委专门赴省中医药局调研,提交集体提案《关于推动岭南中药名方(秘方)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这表明() ①民主党派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制定和执行法律法规②发挥了民主党派自身优势,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③贯彻了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④作为我国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政协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农工党是民主党派,不能等同于人民政协,舍去④;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但不制定和执行法律,排除①。

2.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遵守宪法和法律C.坚持人民政协的组织形式D.民主监督、参政议政项说明政协的职能,C项说明多党合作的机构,B项说明多党合作的根本准则,均不符合题意。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这一决定既关注决策的结果,又关注决策的过程,拓展了民主的深度;既关注多数人的意见,又关注少数人的意见,拓宽了民主的广度。

据此完成第3—4题。

3.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人民政协承载着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任务。

这说明()①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②协商民主充分体现了政府部门的行政理念和政治智慧③我国创造性地发展了民主形式,推进了政治文明建设④切实保障政协履行国家职能,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广阔的平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即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①正确;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拓展了民主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创造性地发展了民主形式,③正确;协商民主不涉及政府部门的行政理念,舍去②;人民政协不能履行国家职能,舍去④。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 文化生活(2017年修订)人教版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 文化生活(2017年修订)人教版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孟丽复习:回忆文化创新的意义——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导入: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了解多少呢?让我们把探索的目光拉回到5000年前,我们一起来体味华夏5000年来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

说到古代文明,人们就会自然想起四大文明古国,他们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为人类文明的起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那么我们中华文明有怎样的特色呢?他与其他三大文明古国间有什么不同呢?一、古代辉煌的历程◇课堂探究: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追溯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谈谈你的感想。

◇探究提示:图中的古巴比伦城遗址和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发源于古代的古巴比论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这些古代文明由于外族入侵相继衰落、中断、湮灭;只有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2、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过渡:比较四大文明古国的发展历程,只有中华文化流传至今,说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课堂探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三次参观秦俑博物馆.他赞叹:“能够创造这个灿烂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

”你能为这个结论作出进一扫证吗?◇探究提示:2003年10月15日9时整。

“神舟”五号我人飞船成功发射。

在环绕球14圈后,于16日6时安全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成人航天术的国家。

人航天技术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巨型航天工程,我国航天事业走的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它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都是由我国创造的。

“神舟”五号载人飞行的成功,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得以实现,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在高新科技领域的创造力和自强不息的风貌,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民族能创造辉煌过去,也一定能创造辉煌未来。

◇点拨:“文化名人”介绍我国儒学宗师孔子的生平,主要评析他对中华文化的重要影响。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过渡:我们说中华文化是源远流长的,有什么凭证?源远流长有什么见证?(为什么说我们的文化是古代传下来的?)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1)汉字过渡:汉字是从哪里来的?——社会实践汉字的发展过程——甲骨文、金文、撰文、隶书、楷体、草书、行书。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 复习提纲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 复习提纲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第三单元 复习提纲和丰富成果。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

1、含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原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思考:1、 为什么说中华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为什么说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为什么说中华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为什么说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3、怎样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成因 关系 ) 永恒的中华 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3)你认为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8分2、材料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身在故土还是异国他乡,每当听到这雄壮激昂、催人奋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刻,深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就像看到“神舟”五号飞向太空,看到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材料二: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的核心,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历史与现实相联,使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

根据材料回答:我们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是一面旗帜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当代爱国主义的主题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意义)3、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1)材料一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4分)(2)结合材料一谈一谈材料二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6分)3、辨析题(14分,仅作判断不得分)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诚信缺失、道德沦丧的现象较为严重。

于是,有人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华传统文化正在失去它的作用。

答:(1)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一些人为了追逐金钱不择手段导致诚信缺失、道德沦丧等较为严重的现象,给我国经济发展、市场秩序、人们道德价值观等都带来了不良的影响,特别是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挑战。

新高中政治高考选择性必修3 第3单元

新高中政治高考选择性必修3  第3单元

知识梳理 ///////
(2)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含义 ①连续性的含义:事物只是在量上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现实中就是这一事物还 是它 自身 ,是事物发展中的 渐进性 过程。 ②间断性的含义: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 飞跃 ,是渐进 性过程的 中断 ,或连续性的 间断 。
目录
落实必备知识
知识梳理 ///////
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 排列组合方式 。
③量变与质变的含义: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
化发展的两种 基本状态 。量变即量的变化,质变即质的变化。
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 必然结果 ,
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目录
落实必备知识
内涵
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 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 阶段,分别地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 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 行考察的思维方法
区 别
①定性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 某种成分的分析;②定量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在 某个方面的量“有多少”的分析;③功能分析是
考点精析 ///////
分析
综合
原因
为了认识事物的整体,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人们需要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要素暂时地分 割开来,把被考察的部分、要素从对象整体中抽 取出来
要形成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必须把通过分析得到的 对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以及事 物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阶段的认识,按照对象所固有 的联系重新组合起来
选择性必修三 逻辑与思维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课后习题:认识质量互变规律(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课后习题:认识质量互变规律(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理解质量互变认识质量互变规律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1.有的人做事情往往急于求成,总是企图“立竿见影”。

这样的做法违背了()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B.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C.量变比质变更重要D.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总是企图“立竿见影”。

这样的做法违背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要重视量的积累,没体现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和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排除B、D两项;量变与质变都重要,C项错误。

故选A项。

2.“涓滴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

”这是音乐大师贝多芬的名言。

这句话蕴含了()A.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质变比量变更重要B.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要抓住时机才能促成质变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涓滴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

”这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项符合题意;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但不是质变比量变更重要,A项错误;B、D两项均不合题意,排除。

3.“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量变与质变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B.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改变事物变化的趋势C.没有渐进的量的变化,任何质变都不可能发生D.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没有渐进的量的变化,任何质变都不可能发生,C项正确;材料中这句话没有说明量变与质变相互转化,A项不符合题意;坚持不懈地努力不一定能改变事物变化的趋势,B项说法错误;材料不是要强调质的性质,D项不符合题意。

4.中国在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上,确立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课后习题: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课后习题: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推动认识发展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1.孔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表明()A.辩证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抛弃B.辩证否定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C.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D.辩证否定是对新事物的肯定,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但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A项错误,排除;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B项错误,排除;“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意思是指我们要选择他人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人的缺点,则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这样的缺点,若有,就要一起加以改正,这表明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C项正确;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所以辩证否定不只是肯定新事物,D项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C项。

2.三肠涡虫是一种奇妙的动物,如果用刀子将其身体一切为二,它将生长成为两个三肠涡虫,三肠涡虫通过细胞增殖和使用遍布全身叫做新胚芽的未分化干细胞改造现有器官,从而实现器官组织再生的现象。

这说明()①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②否定是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彻底否定③辩证法思维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④辩证否定可以产生新的规定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①正确;辩证否定实现事物的质变,产生新的规定性,④正确;辩证否定包含肯定与否定,排除②;辩证思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排除③。

3.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创新求变》①要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②彻底否定旧事物才能够实现创新③要抓住时机,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④要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要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①④正确;对事物的否定是一种辩证的否定,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而不是彻底的否定,②说法错误,故不选;③强调的是质变,材料未体现,故不选。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判断题1.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 )提示:F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2.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篆书、隶书、楷书,汉字的演变过程体现了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 )提示:T3.纳西族的象形文字,是纳西族文化的基本载体和重要标志。

( )提示:T二、选择题4.中国结,全称为中国传统装饰结,是中华民族流行千载的手工编织艺术品。

其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在华人圈里广为流行。

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③中华文化已被世界各民族所接受④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解析:A 始于上古,至今流传,体现了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为中华民族所特有体现中华文化的民族性,①②④正确,③观点错误。

5.在央视科教频道周末黄金时间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宣传语是“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键盘冲击”催生网络时代的汉字保卫战,是因为( )①普及书法艺术,才能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汉字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繁衍、发展的重要信息载体④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D ①说法错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是靠普及书法艺术。

④说法错误,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键盘冲击”催生网络时代的汉字保卫战,是因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繁衍、发展的重要信息载体,故②③入选。

6.“遗失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就会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这是因为汉字( )①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字,不识汉字就是文盲③是独具特色的象形文字,有数千年悠久历史④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事关中华文明的传承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C 题干强调汉字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性,①④构成其原因;②中的“最好”和“不识汉字就是文盲”说法错误;③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练习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练习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选择题1.中华文化的主要特点是()A.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源远流长、历久弥新C.生生不息、博大精深D.生生不息、历久弥新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

本题直接考查课本基础知识,没有难度,可根据课本知识直接选出即可。

中华文化的主要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正确且符合题意;B、C、D说法都是错误的,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答案:A2.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李约瑟在《自然科学大事年表》中用图表做了说明。

以下图表主要说明了()时间公元前6~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公元400年公元401~公元1000年公元1001~1500年比例50% 62% 71% 58%B.中华古代科技比世界其他各国要先进得多C.中华古代科技决定了当时中华民族的至尊地位D.中华古代科技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处于领先地位解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图表强调古代中国科技在世界科技成就中占的比重,并没有涉及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故排除。

B选项观点错误,题中图表仅仅说明古代中国科技对世界的贡献大,而不是说明中国古代科技比世界其他国家先进得多,故排除。

C选项观点错误,中华古代科技并没有决定当时中华民族的至尊地位,故排除。

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图表强调古代中国科技在世界科技成就中占的比重大,说明中华古代科技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故入选。

答案:D3.(2017·三明模拟)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的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

福建土楼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尺度适当,功能齐全实用,与青山、绿水、田园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

这说明()A.中国的文学艺术在古代就大放异彩B.中国的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C.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D.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解析:“福建土楼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尺度适当,功能齐全实用,与青山、绿水、田园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说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故D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6-1 基础+能力提升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考查清单】
考查知识点对应题号
启发基础题能力题
古代辉煌的历程 1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2、3 5、7、8、9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4 6
1.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事件是( )。

A.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B.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文化的发展
C.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隋唐时期吸纳外来文化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历程。

秦朝统一了多民族文化,形成了统一的中华文化,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故选B。

答案:B
2.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到了五代,人们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相当普遍;一直到明代,人们才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了沿用至今的春联。

这主要说明( )。

A.中华文化一成不变
B.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
C.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解析:材料中对联的演变过程,说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答案:D
3.随着国家的对外开放与交流,英语在中国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大,汉字拉丁
化的倾向也尤为严重。

王蒙沉痛地说:“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这是因为( )。

A.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
B.汉字具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C.每个汉字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解析:该题是因果关系型选择题,题目实际上是要求说明汉字拉丁化为什么是我们数典忘祖的原因。

A、B、C三项虽然都是对汉字的正确认识,但没有说明题干所指的原因。

该题应选D项。

答案:D
4.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原因有( )。

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
③维新运动出现④洋务运动出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衰微的原因,故①②正确。

③④恰相反,维新运动有助于思想进步,洋务运动有助于国家强大。

故选A项。

答案:A
B级能力提升
5.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是从时间历程上证明。

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是从汉字上证明。

《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是从史书典籍上证明。

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体现的是文化的多样
性,不符合题干要求,故选C项。

答案:C
6.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2020年中外文化交流的热度继续升温,“意大利中国文化年”、“俄罗斯中国汉语年”相继举办。

我国主张世界各种文明、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应当相互交流和相互借鉴,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这一主张有利于( )。

①使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②使中华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协调③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④中华文化既体现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具体措施。

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中外文化交流的热度继续升温。

我国主张加强文化相互交流和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体现了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既能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又能体现时代性,同时有利于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故①②③④都符合题目的意思。

答案:D
7.中华世纪坛序中“大风泱泱,大潮滂滂。

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 )。

A.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征
B.源远流长、绵延不断的特征
C.神秘莫测、至高无上的特征
D.一脉相承、求同存异的特征
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千古”和“天地并存”等词可以直接选出正确的答案为B项。

材料中没有体现博大精深,A不选。

神秘莫测、至高无上、求同存异不是中华文化的特征,C、D不选。

答案:B
8.对于汉字在中华文化中的作用,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①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化的见证③汉字文化就是中华文化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④D.②③④
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

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而不是汉字,故①错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只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故③错误。

②④是对汉字在中华文化中的作用的正确认识。

答案:C
9.2020年中国壬辰龙年据说,有关龙的记载最早见于甲骨文、金文中。

在甲骨文中,“龙”字形如巨蛇,头很大,张着巨口;在金文中,“龙”字从“巳”,而“巳”字就是古代的“蛇”字。

龙最早成为帝王的象征,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古籍中有文将秦始皇喻为“祖龙”。

相传在汉初,刘邦母亲梦中与神人相遇,身附一龙,而后生下刘邦,刘邦利用龙给自己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真龙天子”由此而生。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解读上述有关龙的传说。

解析:本题以2020年中国壬辰龙年为素材。

从文化生活角度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设问的限定范围比较小,主要是结合材料作答。

答案:有关龙的记载表明,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龙的古老传说再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真龙天子”的传说表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