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PPT【完美版课件】
合集下载
《虽有嘉肴》ppt课件

重点学习
为何得出结论“教学相长”后还要引用《兑 • 命父》亲里是的一话个呢什?么样的
重点学习
通过引用《兑命》里的“学学半” 的• 名父 亲言是,一印个 什证么了样 的“教学相长作特色? 特色
分析
1.多使用对偶句、节奏感强 2.有比较强的逻辑性
学 相 长 也
谢谢观看
最好的道理
好处
嘉肴,为肴中之上者,不是 一般的肴馔。以肴之嘉喻道 之至,所以这里的“学”也 绝非幼学、初学之学,而是 更高学问之学。
翻译: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如图所示
•
虽 嘉有 嘉 肴
,
肴 肴
中
, 之
上
弗 食 , 不 知 其 旨 也
重点学习
文章要讲学习的道理,为何以“嘉肴”开篇, • 这父样亲写是有一什个么什好么处样?的
重点学习
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用“嘉肴” 比喻“至道”,以“弗食”“嘉肴” 便•“父亲不是知一其个什旨么”样的来类比“弗学”“至 道”便“不知其善”的道理,引出下 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文章通俗 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学学半”
《学记》“学学半”中的前一个“学”在《尚书·兑命》 中原为“敩”,音xiào,即“教”之意。“学(敩)学半”可 以理解为会教是学之一半,即用学教或学为师的方式来学是 学之一半功夫。此理解是最深刻的。
重点记忆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导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 困惑。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共27张ppt)

拓展延伸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 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 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半部《论语》治天下 一帧《礼记》誉千秋
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
4.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引用《兑命》中的话进行引用论证,证明论点“教学相 长”,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和现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自反 自强
在同一个主体的身上,学 与教互相促进。
《礼记》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和关 于礼乐制度。《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朗读课文
虽有嘉 yáofú源自虽有/嘉肴, 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
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 也。故曰:教学/相
也。《 命》曰 “ /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学记》)
1.请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①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②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不足之处),传授知识的老师必须了解。 【解析】重点词有:(1)是故:所以;(2)学者:学习的人;失: 过失、不足之处;教者:传授知识的老师;知:了解。
现代教育学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
《虽有嘉肴》PPT课件 (共31张PPT)

合 作 探 究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重视实
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 得到进步与发展)
2、主题归纳
文章运用类 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
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我们实践
小测
1、解释下列词语
虽有嘉肴: 即使;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不知其旨也: 甘美。
虽有至道: 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
不知其善也: 好处
2、翻译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 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得地方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不懂得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虽 有 嘉 肴
—礼记
背景资料
课文节选自《学记》(《礼记解集》), 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 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 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 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儒 家学者解释说明
经书《 仪礼 》的文章选集,是一部
其此之谓乎: 表推测
其
不知其旨也: 它的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弗食,不知其旨也。
2、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
积累
根据提示齐背课文
• 虽有 虽有 是故学 知困, 曰:“ ,弗 ,不知其 ; ,弗 ,不知 。 ,教 。知不足, ; 。故曰: 也。《兑命》 。”其 ?
课 堂 检 测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5、文章有何的写作特色? ①句子对称。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②运用类比。为了论述“教学相长”的道理,首先 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说明“至道弗学不 知其善”;继而引出对教与学两个方面的论述。 ③引用论述。结尾引用《兑命》加以佐证,使论述 更有说服力。
(要尝试过、经历过才知味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
(要经过培养﹑锻炼,才能成材、明理)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对比、类比的差别
对比 比较的事物
特性
是相反、相对的
类比 比较的事物 是相似、类似的
目的 用此物衬托彼物
用此物引出彼物
倾向 揭示事物间的差异 展现事物间的共性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思考探究
1、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道理? 2、本文标题是编者加的。如果由你定标题,你会定 什么标题?为什么? 3、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4、“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学 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5、文章有何写作特色?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学习目标
1、知识:了解《礼记》的有关文学常识,积 累古文词语。
2、能力:翻译古文,理解教与学的关系。 3、情感:认识教学是互相促进的。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5、文章有何的写作特色? ①句子对称。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②运用类比。为了论述“教学相长”的道理,首先 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说明“至道弗学不 知其善”;继而引出对教与学两个方面的论述。 ③引用论述。结尾引用《兑命》加以佐证,使论述 更有说服力。
(要尝试过、经历过才知味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
(要经过培养﹑锻炼,才能成材、明理)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对比、类比的差别
对比 比较的事物
特性
是相反、相对的
类比 比较的事物 是相似、类似的
目的 用此物衬托彼物
用此物引出彼物
倾向 揭示事物间的差异 展现事物间的共性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思考探究
1、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道理? 2、本文标题是编者加的。如果由你定标题,你会定 什么标题?为什么? 3、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4、“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学 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5、文章有何写作特色?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学习目标
1、知识:了解《礼记》的有关文学常识,积 累古文词语。
2、能力:翻译古文,理解教与学的关系。 3、情感:认识教学是互相促进的。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22《虽有嘉肴》课件(共22张PPT)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自我反思
自我勉励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
说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第一个
互相促进的。
“学”同“敩”,教导
译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 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 动,互相促进的。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 个道理吧!
(1)用类比切入话题,用“嘉肴”“至道”进行类比,由 吃饭引申到学习,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2)以日常生活之事类比学习,使说理浅显易懂,更生动 贴切,便于理解。
3、课文结墨尾剑引飘雨用《兑命》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liyongqiang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引用古代名言,阐述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强调教的重要性,增强 观点的说服力。
引用作结 ——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二、小组合作,初步翻译课文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小组间合作,初步翻译课文,注意标红重 点字词,圈点勾画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
检测重点字词句翻译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 困,然后能自强也。
22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01 反复诵读,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疏 通文意。
学习目标
02 学习说理的方法,体会本文句式的特 点。
03 理解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明白教学相 长的道理。
一、导入
虽有嘉肴ppt课件完美版

提问环节:解答学生疑惑
自由提问
鼓励学生自由提问,提出自己在 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
分类解答
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类解答, 可以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困惑。
拓展延伸
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 拓展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思 考并拓宽视野。
06
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
重点难点总结回顾
重点 介绍了“虽有嘉肴”这篇文章的背景、作者及主要思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才能真正掌握其精髓。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 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 动,如实验、社会实践等,提 高综合素质。
提倡谦逊好学品质
谦逊是一种美德,只有保持谦逊 的态度,才能不断学习和进步。
好学是成功的基石,只有具备好 学的品质,才能不断汲取新知识
作者
戴圣。戴圣是西汉时期礼学家、 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
戴圣生平及成就
生平
戴圣一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与叔父戴德同学《礼》于后 苍,宣帝时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今本《礼 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
成就
戴圣不仅学识渊博,更重要的是他能身体力行,宣扬和实践 圣人的教诲。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为汉朝培养了大批人 才。同时,他还积极倡导礼仪制度,对汉朝的礼仪文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和领悟。
作业布置及要求说明
作业内容 阅读“虽有嘉肴”全文,并尝试背诵其中的重点段落。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
作业布置及要求说明
• 收集与“虽有嘉肴”主题相关的资料或案例,并 进行简要分析。
作业布置及要求说明
《虽有嘉肴》ppt课件完美版

B、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4、一词多义
学学半 学
学学半
音xiào,教 向别人学习
其此之谓乎 表推测。大概,恐怕 其
不知其旨也 它的
5、文言句式
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句) “之” ,宾语前置的标志)
调整后:其谓此乎?
例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我能背诵全文啦!
再见
风,没有衣裳;时间,没有居所;它们是拥有全世界的两个穷人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顾一切。 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秋水无痕聆听落叶的情愫红尘往事呢喃起涟
注意即使以下词语
用鱼肉(做味的道菜)。甘美
(1)虽有嘉 肴
好处
(2)弗食,不知其旨也
(吃3好),,品虽美尝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5最自))好我所知知是的勉以困不故道励,,足学理因然,然此后然后能后知自能不强自足也,反教也然;反后省不不知通了困,。理。解
(6)故曰:教学相长也 (7)其 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礼记》
@
背景资料
课文节选自《学记》(《礼记解 集》),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 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 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 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 论的阐述。
读准字音
嘉肴( yáo ) 自强( qiǎng ) 兑命( yuè ) 学学半( xiào)
பைடு நூலகம்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用“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学习 (实践)的重要性。
4、一词多义
学学半 学
学学半
音xiào,教 向别人学习
其此之谓乎 表推测。大概,恐怕 其
不知其旨也 它的
5、文言句式
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句) “之” ,宾语前置的标志)
调整后:其谓此乎?
例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我能背诵全文啦!
再见
风,没有衣裳;时间,没有居所;它们是拥有全世界的两个穷人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顾一切。 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秋水无痕聆听落叶的情愫红尘往事呢喃起涟
注意即使以下词语
用鱼肉(做味的道菜)。甘美
(1)虽有嘉 肴
好处
(2)弗食,不知其旨也
(吃3好),,品虽美尝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5最自))好我所知知是的勉以困不故道励,,足学理因然,然此后然后能后知自能不强自足也,反教也然;反后省不不知通了困,。理。解
(6)故曰:教学相长也 (7)其 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礼记》
@
背景资料
课文节选自《学记》(《礼记解 集》),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 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 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 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 论的阐述。
读准字音
嘉肴( yáo ) 自强( qiǎng ) 兑命( yuè ) 学学半( xiào)
பைடு நூலகம்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用“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学习 (实践)的重要性。
《虽有嘉肴》PPT精品课件

01
02
03
强调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一标准。
阐述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即教学相长。
04
05Βιβλιοθήκη 提倡尊师重道、虚心学习的 态度。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梳理
引言:简要介绍文章背景及主 题
描述佳肴的美好与独特之处
分享个人对佳肴的感受和体验
正文
探讨佳肴背后的文化意蕴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佳肴的 价值和意义
《虽有嘉肴》PPT精品课件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 拓展延伸与跨文化对比 • 思考与讨论环节 •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虽有嘉肴》简介
《虽有嘉肴》是一篇经典的古 代散文,选自《礼记·学记》, 主要讲述了教与学的关系。
文章以“虽有嘉肴,弗食,不 知其旨也”为引子,通过类比 手法,阐述了实践对于认识的 重要性。
对偶句
文章大量使用对偶句,如“虽有嘉肴 ,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 学,不知其善也。”这种句式使文章 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排比句
反问句
用反问句强调观点,如“其此之谓乎 ?”加强语气,引发思考。
通过排比列举事例或观点,增强文章 气势和说服力。
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比喻
通过比喻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形象化,如将“至道”比作“嘉
分享个人见解和感悟
01
02
03
04
分享自己在阅读《虽有嘉肴》 这篇文章时的独特感受和体会
。
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 谈谈对文章中教育和学习理念
的认识和理解。
阐述文章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以及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
如何践行这些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虽有嘉肴
文 言 文
课文节选自《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 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 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 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 论的阐述。今天我们就认真研究这篇《虽有嘉肴》, 古代先哲的教育思想。
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
注释: 是故:因此。 困:困惑。 自反:自我反思。 自强:自己督促自己。
译文: 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
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了(自己的)欠缺,然后 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自 己督促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 的。《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 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读一读字音
fú
弗食
qiǎng
自强
yáo
嘉肴
(一)古今异义 虽有嘉肴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二)文言句式 省略句 学然后知不足 “知”后面省略代词“自”。意为“学然后才知道 (自己的)欠缺”。
(三)成语积累 教学相长:通过教学,不但学生得到进步, 教师自己也得到提高。
(四)名句积累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开头写嘉肴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以嘉肴喻至道,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说 明“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将抽象的道理具体 化,通俗易懂。
阅读方法解密
比喻论证作用分析法。比喻论证是一种用人们熟知 的事物作比来论证观点的论证方法。答题模式: 将……比作……,证明……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 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具有更强的 说服力。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答案】写出了“学”“教”之后的结果,为下面的 观点作铺垫。
3.“教学相长”该如何理解? 【答案】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教 使学有所增长,教人学习又反过来促进教人者知 识的积累。
4.结尾引用《兑命》中的言论有什么作用? 【答案】引用《兑命》中的言论,证明教和学是相 辅相成的,使论证更有权威性。
比喻论证
导思1:《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嘉 肴》中写嘉肴的目 的是什么?
关键词: 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
导思2:孟子认为怎 样才能增长自己的 学问?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虽然嘉肴》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逻辑严密,有条有理,言简意赅。 文章开头运用了设喻说理,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最
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条理清晰。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 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 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礼记•学记》) 〔译文〕学习的人缺点有四类,教师必须知道才行:在学中 习中,有的失之于贪多,有的失之于过少,有的失之于把学习 看得很容易,有的失之于遇到困难就停止不进。这四类缺点, 是由于学习的人心理不同所致。了解他们的心理,才能补救他 们的过失。教师的作用就是在于发扬他们的优点,补救他们的 过失。
【手法探究】试分析《虽有嘉肴》一文的论证思路。
【答案】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 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 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论证,最后得 出“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虽有嘉肴
嘉肴 比
食
不
旨
喻
弗
知
至道
学
其
善
学
不足 自反
知
教
困 自强
教学 相长
《虽有嘉肴》论述了教和学的关系,说明了教 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作业2:完成《典中点》上的习题
温馨提示:以上作业的课件均见本课文件夹。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把命运寄托在自己身上,这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心思。为此努力,拼搏,不舍 满了魔鬼,学会控制他。如果你还认为自己还年轻,还可以蹉跎岁月的话,你终将一事无成,老来叹息。在实现理想的路途中,必须排除一切干扰,特别是要看清那 气,免百日之忧信心、毅力、勇气三者具备,则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当你感到无助的时候,还有一种坚实的力量可以依靠,那就 想未来是妄想,最好把握当下时刻。幸福不在得到多,而在计较少。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有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有谁 要看他有谁相伴。同样的一瓶饮料,便利店里2块钱,五星饭店里60块,很多的时候,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所在的位置。忙碌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没时间体会痛苦; 实地感受生活;疲惫是一种享受,让我们无暇空虚。10、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一定会成功!成功者往往有个计划,而失败者往往有个托辞。成功者会说:“我 说:那不是我的事。成功三个条件:机会;自己渴望改变并非常努力;贵人相助亿万财富买不到一个好的观念;好的观念却能让你赚到亿万财富。一个讯息从地球这 秒,而一个观念从脑外传到脑里却需要一年,三年甚至十年。要改变命运,先改变观念。人生的成败往往就在于一念之差。鸟无翅膀不能飞,人无志气不成功。成功 个人不成功是因为两个字——恐惧。一个会向别人学习的人就是一个要成功的人。人要是惧怕痛苦,惧怕种种疾病,惧怕不测的事情,惧怕生命的危险和死亡,他就 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在人之上,要把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对时间的慷慨,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 约,而败于奢靡。企业家收获着梦想,又在播种着希望;原来一切辉煌只代表过去,未来永远空白。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 为何一生匍匐前进,形如蝼蚁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世上那有什么成功,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代名词罢了。所谓英雄,其实是指那些无论在什么 人。微笑不用本钱,但能创造财富。赞美不用花钱,但能产生气力。分享不用过度,但能倍增快乐。微笑向阳,无畏悲伤。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并不等于没发生,我们 存在。我们渴望成功,首先要志在成功。我要让未来的自己为现在的自己感动。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要因为世界虚伪,你也变得虚伪了。小鸟眷恋春天,因为它 笑对人生,能穿透迷雾;笑对人生,能坚持到底;笑对人生,能化解危机;笑对人生,能照亮黑暗。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一个细节 都缘于一个梦想和毫无根据的自信。永远不要嘲笑你的教师无知或者单调,因为有一天当你发现你用瞌睡来嘲弄教师实际上很愚蠢时,你在社会上已经碰了很多钉子 胜过多言;坦率胜过伪装,自然胜过狡辩;心静何来多梦,苦索不如随缘。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最可怕的不是有人比你优秀 你更努力。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昨天如影——记住你昨天的挫折和失败的教训;今天如画快乐和幸 绘;明天如梦——珍惜今天,选择好自己的目标,努力地为自己的明天去寻求和拼搏。不曾扬帆,何以至远方。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轻 种,再肥的沃土也��
读并背诵课文。
(重点)
2.准确翻译课文;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与
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难点)
《礼记》简介
来自《点拨》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 的汇编,相传由西汉戴圣编纂而成,共49篇。《礼记》 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 著作。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 宗教等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 丰富的哲学思想。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 学,不知其善也。 注释: 虽: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肴。 旨:味美。 至:到达了极点。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原文: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 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文 言 文
课文节选自《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 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 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 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 论的阐述。今天我们就认真研究这篇《虽有嘉肴》, 古代先哲的教育思想。
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
注释: 是故:因此。 困:困惑。 自反:自我反思。 自强:自己督促自己。
译文: 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
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了(自己的)欠缺,然后 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自 己督促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 的。《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 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读一读字音
fú
弗食
qiǎng
自强
yáo
嘉肴
(一)古今异义 虽有嘉肴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二)文言句式 省略句 学然后知不足 “知”后面省略代词“自”。意为“学然后才知道 (自己的)欠缺”。
(三)成语积累 教学相长:通过教学,不但学生得到进步, 教师自己也得到提高。
(四)名句积累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开头写嘉肴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以嘉肴喻至道,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说 明“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将抽象的道理具体 化,通俗易懂。
阅读方法解密
比喻论证作用分析法。比喻论证是一种用人们熟知 的事物作比来论证观点的论证方法。答题模式: 将……比作……,证明……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 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具有更强的 说服力。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答案】写出了“学”“教”之后的结果,为下面的 观点作铺垫。
3.“教学相长”该如何理解? 【答案】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教 使学有所增长,教人学习又反过来促进教人者知 识的积累。
4.结尾引用《兑命》中的言论有什么作用? 【答案】引用《兑命》中的言论,证明教和学是相 辅相成的,使论证更有权威性。
比喻论证
导思1:《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嘉 肴》中写嘉肴的目 的是什么?
关键词: 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
导思2:孟子认为怎 样才能增长自己的 学问?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虽然嘉肴》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逻辑严密,有条有理,言简意赅。 文章开头运用了设喻说理,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最
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条理清晰。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 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 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礼记•学记》) 〔译文〕学习的人缺点有四类,教师必须知道才行:在学中 习中,有的失之于贪多,有的失之于过少,有的失之于把学习 看得很容易,有的失之于遇到困难就停止不进。这四类缺点, 是由于学习的人心理不同所致。了解他们的心理,才能补救他 们的过失。教师的作用就是在于发扬他们的优点,补救他们的 过失。
【手法探究】试分析《虽有嘉肴》一文的论证思路。
【答案】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 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 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论证,最后得 出“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虽有嘉肴
嘉肴 比
食
不
旨
喻
弗
知
至道
学
其
善
学
不足 自反
知
教
困 自强
教学 相长
《虽有嘉肴》论述了教和学的关系,说明了教 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作业2:完成《典中点》上的习题
温馨提示:以上作业的课件均见本课文件夹。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把命运寄托在自己身上,这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心思。为此努力,拼搏,不舍 满了魔鬼,学会控制他。如果你还认为自己还年轻,还可以蹉跎岁月的话,你终将一事无成,老来叹息。在实现理想的路途中,必须排除一切干扰,特别是要看清那 气,免百日之忧信心、毅力、勇气三者具备,则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当你感到无助的时候,还有一种坚实的力量可以依靠,那就 想未来是妄想,最好把握当下时刻。幸福不在得到多,而在计较少。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有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有谁 要看他有谁相伴。同样的一瓶饮料,便利店里2块钱,五星饭店里60块,很多的时候,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所在的位置。忙碌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没时间体会痛苦; 实地感受生活;疲惫是一种享受,让我们无暇空虚。10、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一定会成功!成功者往往有个计划,而失败者往往有个托辞。成功者会说:“我 说:那不是我的事。成功三个条件:机会;自己渴望改变并非常努力;贵人相助亿万财富买不到一个好的观念;好的观念却能让你赚到亿万财富。一个讯息从地球这 秒,而一个观念从脑外传到脑里却需要一年,三年甚至十年。要改变命运,先改变观念。人生的成败往往就在于一念之差。鸟无翅膀不能飞,人无志气不成功。成功 个人不成功是因为两个字——恐惧。一个会向别人学习的人就是一个要成功的人。人要是惧怕痛苦,惧怕种种疾病,惧怕不测的事情,惧怕生命的危险和死亡,他就 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在人之上,要把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对时间的慷慨,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 约,而败于奢靡。企业家收获着梦想,又在播种着希望;原来一切辉煌只代表过去,未来永远空白。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 为何一生匍匐前进,形如蝼蚁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世上那有什么成功,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代名词罢了。所谓英雄,其实是指那些无论在什么 人。微笑不用本钱,但能创造财富。赞美不用花钱,但能产生气力。分享不用过度,但能倍增快乐。微笑向阳,无畏悲伤。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并不等于没发生,我们 存在。我们渴望成功,首先要志在成功。我要让未来的自己为现在的自己感动。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要因为世界虚伪,你也变得虚伪了。小鸟眷恋春天,因为它 笑对人生,能穿透迷雾;笑对人生,能坚持到底;笑对人生,能化解危机;笑对人生,能照亮黑暗。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一个细节 都缘于一个梦想和毫无根据的自信。永远不要嘲笑你的教师无知或者单调,因为有一天当你发现你用瞌睡来嘲弄教师实际上很愚蠢时,你在社会上已经碰了很多钉子 胜过多言;坦率胜过伪装,自然胜过狡辩;心静何来多梦,苦索不如随缘。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最可怕的不是有人比你优秀 你更努力。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昨天如影——记住你昨天的挫折和失败的教训;今天如画快乐和幸 绘;明天如梦——珍惜今天,选择好自己的目标,努力地为自己的明天去寻求和拼搏。不曾扬帆,何以至远方。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轻 种,再肥的沃土也��
读并背诵课文。
(重点)
2.准确翻译课文;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与
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难点)
《礼记》简介
来自《点拨》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 的汇编,相传由西汉戴圣编纂而成,共49篇。《礼记》 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 著作。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 宗教等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 丰富的哲学思想。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 学,不知其善也。 注释: 虽: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肴。 旨:味美。 至:到达了极点。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原文: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 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