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院历届生态学考题

合集下载

大学生态试题及答案

大学生态试题及答案

0绪论答案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3、尺度:是指一生态现象或生态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

二、单项选择题1、最早给出“生态学”定义的是(B)。

A. 奥德姆B. 郝克尔C. 达尔文D. 高斯2、在诸生态因子中 B 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A 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B 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C 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D 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子3、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学家?(A)A. OdumB. HaeckelC. ClementsD. Tansley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

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5、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A)。

A.实验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行为生态学D.草原生态学三、多项选择题1、通常生态学所研究的几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包括(ABCD)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2、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ABC)A.野外B.实验C.理论四、填空题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 普通生态学通常包括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四个研究层次3. 理论生态学按照生物类别可分为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等。

4、坦斯利于1935年首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

5、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分野外、实验和理论的3类6、生态学的定义是由Haeckel 于1866 年提出来的。

五、简要回答1、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生态学试题附答案

生态学试题附答案

四、问答题(本题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1、从裸岩开始的群落演替会经历那些阶段?2、空间异质性是怎样影响群落结构的?3、气体型循环与沉积型循环各有何特点,各循环类型的代表物质有哪些?五、简述题(本题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植物群落分布为什么具有“三向地带性”?2、对于一个物种,它是怎样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并产生影响的?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 至20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普通生态学》试卷(试题编号GE00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院专业:学号:姓名:一、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1. Metapopulation2. Ecosystem3. Short Day Plant4. Species Frequency5. Ecotone三、问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1、陆生动物如何适应干热环境?2、试说明什么是最大可持续产量?3、什么是植物种内竞争所表现的密度效应?4、影响初级净生产力的因素有那些?四、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 什么是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请比较二者的异同。

3.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谈谈你对其濒危原因的认识,并提出拯救该物种的建议。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1、演替系列和顶极群落2、动态生命表与静态生命表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北方植物引种到南方可能遇到的不适生态因子有哪些? 为什么?2、捕食作用对生态系统有什么影响或作用?3、海洋鱼类水分平衡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它们是如何解决的?五、简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举例说明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

2、举例说明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1、生态型与生活性2、生态幅与生态位三、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1、北方植物引种到不成功的原因是。

生态学考试试题(A)

生态学考试试题(A)

《生态学》考试试题(A)说明:书的页码以高教出版社出版的生态学为准(余下同上)考生学号:考生姓名:教师:考试时间:120分钟计分: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生态学(P/3)2光能利用率3生态幅(P/17)4生理无效辐射(P/23)5他感作用(P/97)6食物链(P/201)7生活型(P/125)8演替(P/150)9生态工程(P/365)10 斑块(缀块patche)(P/314)二、简述(每题5分,共30分)1简述生态因子对生物有机体作用的一般规律(P/13)。

2简述休眠的概念,以及对植物生存的意义(P/32)3简述干扰的概念、干扰理论在生态管理中意义(P/140-143)4请用流量流动模型说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

(P/225-235)5简述影响物质循环的因素(P/244)6简述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以及海岸红树林生物组成及其适应性。

(P/290-294)三、问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试比较r-选择和k-选择的主要特征。

r-k选择理论在生产实践中具有什么指导意义?(P/76-79)2什么是环境?地球环境由哪几部分组成(P/12-13)?3举例说明你对生物领域性和捕食作用的认识。

(P/96)4生态系统有哪些主要组成成分,它们是如何构成生态系统的?(P/207)5生态规划的概念是什么?你如何理解与其客观存在相关规划的协调性?(P/398)四、综述题(20分)结合实例(如建造纸厂),介绍生态风险评估方法。

(P/376-379)《生态学》考试试题(B)考生学号:考生姓名:教师:考试时间:120分钟计分: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生态因子(P/13)2光补偿点(P/22)3Liebig最小因子定律(P/15)4 内稳态(P/19)5叶面积指数(P/130)6生态系统(P/197)7食物网(P/201)8同化效率(P/205)9 湿地(P/280)10遗传多样性(P/339)二、简述(每题5分,共30分)1简述生态学的形成过程与发展趋势(P/5)。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生态学是研究以下哪项的科学?A. 人体解剖学B. 植物分类学C. 动物行为学D. 生物与其环境的相互关系答案:D2. 下列哪个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环境答案:D(非生物环境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3.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A. 可循环的B.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 双向流动D. 随机流动答案:B二、填空题4. 生态系统中的______是能量的来源。

5. 食物链中,位于最顶端的消费者被称为______。

答案:4. 阳光5. 顶级捕食者三、简答题6. 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相互关系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对维持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至关重要。

一旦生态平衡被破坏,可能会导致物种灭绝、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甚至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

7. 描述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

答案: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包括:物种多样性(不同物种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同一物种内部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

四、论述题8. 论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答案: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污染排放和气候变化,可能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包括生物栖息地的破坏、物种灭绝和生态服务功能的丧失。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实施可持续的资源管理政策,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以及提高公众对生态保护的意识。

五、计算题9.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1000千卡,能量传递效率为10%,计算次级消费者能获得的最大能量是多少?答案:次级消费者能获得的最大能量 = 1000 * 10% * 10% = 10 千卡六、案例分析题10. 某地区由于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严重下降。

请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生态学题库及答案

生态学题库及答案

生态学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 生物群落B 生态系统C 生物圈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涵盖了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以及整个生物圈。

2、以下属于种群特征的是()A 年龄结构B 出生率和死亡率C 性别比例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种群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数量特征主要有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等。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E 以上都是答案:E解析: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共同组成,它们相互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4、以下哪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A 热带雨林B 草原C 农田D 荒漠答案:A解析:热带雨林的物种丰富度高,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5、生物多样性包括()A 遗传多样性B 物种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二、填空题1、生态因子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答案: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2、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答案: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群落的演替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类型。

答案:初生演替;次生演替5、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调节机制主要是________。

答案:负反馈调节三、简答题1、简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答: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 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可分为水循环、气体型循环(如碳循环、氮循环)和沉积型循环(如磷循环)。

(完整版)生态学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版)生态学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生态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Population: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2.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群落和生态系统。

3.Niche:生态位,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4.Ecological factor:生态因子,是在环境因子中,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的环境因子。

5.Gene flow:迁移压力的增强可以使某些基因从一个群体有效地散布到另一个群体中,称为基因流。

6.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息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7.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8.协同进化:种间关系中,彼此在进化过程和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即协同进化。

(或是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的性状的反应而进化。

)9.热带雨林:一般认为热带雨林是指耐阴、喜雨、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

10.动态生命表: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动态监察的资料编制而成的生命表。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物种形成的过程是什么?答:多数学者接受地理物种形成学说,将物种形成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0.5分):(1)地理隔离(1分)通常由于地理屏障将两个种群分隔开,阻碍了种群间个体交换,使种群间基因流受阻(0.5分)。

(2)独立进化(1分)两个彼此隔离的种群适应于各自的特定环境而分别独立进化(0.5分)。

(3)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1分)两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机制,即使两种群内个体有机会再次相遇,彼此也不再发生基因流,因而形成两个种,物种形成过程完成(0.5分)。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学研究的主体是:A. 个体生物B. 生物种群C. 生态系统D. 生物圈2.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A. 生物B. 非生物C. 能量D. 气候3. 生态位是指:A.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B. 物种在地理上的分布C. 物种在食物链中的位置D. 物种在群落中的数量4.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是:A.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B. 个体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群落多样性C. 物种多样性、群落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D. 遗传多样性、群落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5. 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通常被称为:A. 初级阶段B. 次级阶段C. 顶极阶段D. 衰退阶段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6.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______稳定性。

7. 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的______。

8. 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是______的,而物质循环是______的。

9. 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捕食、寄生、______和竞争等。

10. 生态足迹是指人类活动对______的需求面积。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12. 描述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及其分类。

13. 解释什么是生物入侵,并举例说明其对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特点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5. 讨论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可能的缓解措施。

生态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C. 生态系统2. D. 气候3. C. 物种在食物链中的位置4. A.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5. C. 顶极阶段二、填空题6. 恢复力7. 数量8. 单向流动,循环9. 共生10. 生态系统三、简答题11.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学研究的主体是什么?A. 个体B. 种群C. 群落D. 生态系统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A. 物质循环B. 能量流动C. 信息传递D. 基因多样性答案:D3.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包括?A.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B. 个体多样性、种群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C. 物种多样性、种群多样性、个体多样性D. 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个体多样性答案:A4. 环境容纳量(K值)是指?A. 种群数量的最大值B. 种群数量的最小值C. 种群数量的平均值D. 种群数量的增长速度答案:A5. 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是?A. 先锋阶段B. 次生阶段C. 顶级阶段D. 衰退阶段答案:C6. 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包括?A. 竞争、捕食、寄生B. 捕食、寄生、共生C. 竞争、寄生、共生D. 竞争、捕食、共生答案:B7. 什么是生态位?A.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B. 物种在地理环境中的位置C. 物种在食物链中的位置D. 物种在群落中的数量答案:A8. 什么是生态足迹?A. 物种对环境的影响范围B.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范围C.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大小D. 人类对环境资源的消耗量答案:B9. 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 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B. 生态系统内部物种的多样性C. 生态系统内部能量的流动速度D. 生态系统内部物质的循环速度答案:A10. 什么是生态平衡?A. 生态系统中物种数量的平衡B.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平衡C.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平衡D. 生态系统中物种数量、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平衡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生态学中的“_”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物种的个体数量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

答案:种群数量动态2. 物种的_是指物种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答案:分布范围3. 生态系统中的“_”是指物种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解1.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黄化现象:一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

3.遗传瓶颈:如果一个种群在某一时期由于环境灾难或过捕等原因数量急剧下降,就称其经历瓶颈。

这会伴随基因频率的变化和总遗传变异的下降。

4.Fisher氏性比理论:大多数生物种群的性比倾向于1:1。

5.他感作用:通常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它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6.林德曼效率:是指n+1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占n营养级获得能量之比。

7.自养生态系统:直接依靠太阳能的输入来维持其功能的,这种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是靠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称为自养生态系统。

8.失汇现象:人类活动释放的二氧化碳有大约25%的全球碳流的汇是科学尚未研究清楚的。

9.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当一种植物对某一营养物质所能利用的量已接近其所需量的最小值时,该营养物质就必然会对该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起限制作用并成为限制因子。

10.静态生命表: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年龄分布的调查结果而编制,所以又称特定时间生命表。

11.建立者效应:由于取样误差,新隔离的移植种群的基因库不久便会和母种群相分歧,而且由于二者所处地域不同,各有不同的选择压力,使建立者种群与母种群的差异越来越大。

12.集合种群:局域种群通过某种程度的个体迁移而连接在一起的区域种群。

13.Fisher氏私奔模型:认为雄性这种诱惑性(epigamic)特征开始被恣意的雌性所选择,并将继续进化,如果雌性基因对挑选特征(如选大尾的)编码,雄性也会对该特征(如尾的大小)编码。

14.抽彩式竞争:一个物种的个体先于另一个物种到达空斑块或萌发会造成先到达个体在以后的竞争中占据非常有利的位置,使得谁先到谁就可以占据空斑块。

15.竞争释放:在缺乏竞争者时,物种扩张其实际生态位的现象。

16.生态系统服务:指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

17.谢福德耐受定律: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某种生物的耐性极限或生态幅,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18.动态生命表:又称股群生命表和特定年龄生命表:是根据观察一群同期出生的生物的存活情况所得数据而编制的。

19.高斯假说:亲缘关系接近的、具有同样习性或生活方式的物种不可能长期在同一地区生活,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因为它们的生态位没有差别。

如果它们在同一地区出现,它们必定利用不同食物,或在不同的时间活动,或以其他方式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否则就不能长期共存。

20.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相生态系统。

21.两面下注理论:根据对生活史不同组分(出生率、幼体死亡率、成体死亡率等)的影响来比较不同生境。

如果成体死亡率与幼体死亡率相比相对稳定,可预期成体会”保卫其赌注”,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生产后代(也就是多次生殖),而如果幼体死亡率低于成体,则其分配给繁殖的能量就应该高,后代一次全部产出(单次生殖)。

22.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即全球循环,代表了各种生态系统局域事件的总和。

二、简答1.简述种群数量统计的标记重捕法假定环境中某种生物的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个体数为M,再捕数为n,再捕生物中标志个体为m,即:N: M= n : mN = M×n /m2.Grime的CSR生境和植物生活史分类法Grime(1988)提出,R-C-S对策模型反映了某一地点某一时刻存在的植被是胁迫强度、干扰和竞争之间平衡的结果。

3.植物应对食草动物摄食的主要方式植物主要以两种方式来保护自己免道捕食:毒性与差的味道;防御结构。

在植物中已发现成干上万种有毒次生性化合物。

如马利筋中的强心苷,白车轴草中的氰化物、烟草中的尼古丁、卷心菜中的芥末油。

一些次生性化合物无毒,但会降低植物的食物价值。

如各种木本植物的成熟叶子中所含的单宁,与蛋白质结合,使其难以被捕食者肠道吸收。

同样番茄植物产生蛋白酶抑制因子,可抑制草食者肠道中的蛋白酶。

被食草动物脱过叶子的植物,其次生化合物水平会提高。

4.群落演替的促进模型、抑制模型和耐受模型促进模型:物种替代是由于先来物种的活动改变了环境条件,使它不利于自身生存,而促进了后来物种的繁荣;因此物种替代有顺序性,可预测和具方向性。

抑制模型:先来物种抑制后来物种,使后者难以入侵和发育,因而物种替代没有固定的顺序,各种可能都有,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一种先到。

忍受模型:介于上述二者之间,认为物种替代决定于物种的竞争能力。

先来的机会种在决定演替途径上并不重要,任何物种都可能开始演替,但有一些物种竞争能力优于其它种,因而它最后能在顶极群落中成为优势种。

5.限制磷元素在洗衣粉中使用的主要生态学意义磷是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磷增多后会使水中的植物——藻类大量繁殖。

藻类会消耗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导致水质恶化,鱼类大量死亡。

这时,水体就发生了富营养化。

只有限制水体中的磷元素,才能防止水体发生富营养化。

因此,限制使用含磷洗衣粉,就可有效地控制水体富营养化。

含磷洗衣粉的危害1、水体中的磷作为营养性物质,含量较高时会形成富营养化,造成水生藻类和浮藻生物爆发性繁殖,耗尽水中氧气,使水生动植物死亡,大量的藻类也因缺氧死亡腐烂,使水体彻底丧失使用功能。

2、由于营养物质积聚而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疯长,形成赤潮。

赤潮的危害是使水中溶解氧减少,水质恶化,鱼群、虾、蟹、贝类等水产品不能正常生存,严重破坏水产资源,致使沿海地区几乎年年发生大面积赤潮,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6.水生鱼类如何适应高盐度和低盐度的环境主要是通过3种方式调节渗透压:①控制体表细胞膜的透水性和对盐类与其他溶质的通透性;②排出水分或盐分以抵消体内与体外之间渗透压的差别;③在体内贮存水分或溶质。

水生生物体液渗透压与水环境渗透压之间的关系有两种。

一种是体液的渗透压随着水环境的渗透压而变化﹐这类生物叫变渗压性生物或渗压随变生物。

它们调节渗透压的作用不完善﹐体液渗透压与水环境渗透压相接近﹐并且受水环境渗透压的影响。

水环境的盐度升高时﹐它们的体重由於失水而减少﹔盐度降低时﹐其体重由於水分渗入而增加。

另一种是能调节体液的渗透压﹐保持其稳定性而不受水环境渗透压的影响。

这类生物叫恒渗压性生物或渗压调变生物。

7.内源性自动调节理论及其学派主要论点内源性自动调节理论(1)行为调节:温-爱德华学说社群行为就是一种调节种群的机制,如社群等级和领域性。

(2)内分泌调节:克里斯琴学说当种群数量上升时,体内个体间的“紧张”或称社群压力增加,使内分泌系统产生变化,一方面使生长激素分泌减少,生长和代谢受到障碍。

另一方面性激素分泌减少,生殖受到抑制,使出生率下降。

它主要用来解释哺乳类的种群调节。

(3)遗传调节:奇蒂学说种群内个体遗传型上的区别,简单的如遗传两型现象,其中一型在种群密度增加或密度高时占优势,另一型在下降时占优势。

8.集合种群及其理论和应用意义集合种群:局域种群通过某种程度的个体迁移而连接在一起的区域种群。

也有人将集合种群称为一个种群的种群。

集合种群理论的意义与应用⏹集合种群理论模型的重要应用是做出预测,而其中的一些预测对景观管理和自然保护有很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Levins建立集合种群模型的动因之一是解决大范围的害虫防治问题。

他对该问题的研究所得的最重要的结果之一,是种群的多度将随着局域种群灭绝率的瞬间变异度的增加而减小。

⏹根据这一结果,Levins建议一种害虫的防治措施应当在充分大的范围内同步使用。

⏹随着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破碎化程度越来越高,集合种群的观点越来越受到保护生物学家的关注。

集合种群理论在保护生物学中将主要涉及到环境破碎化的种群动态和遗传进化的结局,以及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原理。

许多以前是连续分布的种由于生境破碎化而转变为集合种群。

研究这样的种的种群动态是为了提出一些适当的管理方法以保证其不会灭绝。

⏹应该建立一个大的保护区还是建立几个相互联系的小保护区的争论,其关键就是一个集合种群的问题。

但是当保护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一个或几个种,而是在整体上考虑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时,则必须要考虑集合群落的问题。

9. 内温动物对高海拔低氧的适应⏹高海拔下的气体交换系统各个部位(如从呼吸气到肺泡气,从肺泡气到动脉血气)的氧分压差小于平原地区。

⏹在组织水平上,低氧刺激组织内毛细血管增生,缩短气体弥散距离,有利于给组织供氧。

⏹高海拔土著动物、人,或是驯化后,其骨路肌中的肌红蛋白浓度均增加(肌红蛋白的携氧能力远大于血红蛋白),为低氧状态下的组织提供更多的氧。

10.高繁殖付出和低繁殖付出生境的物种适应特点在高—CR生境中生活的物种,其繁殖会在达到一个适度的身体大小以后才开始。

与此相反,在低—CR生境(此处竞争弱,大型个体处在较强的捕食压力下,或死亡率很高而且是随机的),推迟繁殖没有任何优势。

11.他感作用及其生态学意义他感作用通常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它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他感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①对农林业生产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如农业的歇地现象,早稻根系分泌对-羟基肉桂酸,对早稻幼苗起强烈的抑制作用,连作时则长势不好,产量降低。

②他感作用对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有重要影响,是造成种类成分对群落的选择性以及某种植物的出现引起另一类消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③他感作用是引起植物群落演替的重要内在因素之一。

12.食物链为什么不能太长?生态系统中的能流是单向的,通过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是逐级减少的。

①各营养级消费者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利用前一营养级的生物量,总有一部分会自然死亡和被分解者所利用;②各营养级的同化率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总有一部分变成排泄物而留于环境中,为分解者所利用;③各营养级生物要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总要消耗一部分能量,这部分能量变成热能而耗散掉。

这就是说,生态系统要维持止常的功能,就必须有永恒不断的太阳能的输入,用以平衡各营养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消耗,只要这个输入中断,生态系统侵会丧失其功能。

13.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及其主要原理(1)收获量测定法(2)氧气测定法(3)CO2测定法(4)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5)叶绿素测定法14.捕食者与猎物种群数量的相互作用(1)捕食者对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能起重大的影响。

(2)捕食者对被食者种群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对被食者的种群调节起重要作用。

①没有捕食者,被捕食者的种群可能产生剧烈波动。

②长期去除捕食者动物,可能破坏捕食者-被捕食者系统的平衡,引起后者的过度增殖而最终出现“崩溃”的局面。

③捕食者有利于提高被食者的种群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