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优秀课件PPT

合集下载

《虽有嘉肴》ppt课件完整

《虽有嘉肴》ppt课件完整

参考: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 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 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 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 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 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 “知困”而“自强”。
本课小结:
文章应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 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 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 进,相辅相成的。同时,告诉我 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作业:
背诵课文
拓展提升
《礼记·学记》 ①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 建国君②民,(以)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 于学。”其此之谓乎!“教别人,是学习的一半。”来自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20
虽有嘉肴
——《礼记》
Page 1
预习检测
给下列黄色字注音: 嘉肴( yáo ) 自强( qiǎng)
兑命( yuè)
弗食(fú)
学学半(xiào )
教学相长( zhǎng )
朗读课文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翻译课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味 道的甘美;
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 的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 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虽有嘉肴》ppt课件

《虽有嘉肴》ppt课件

温故知新
《礼记》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把孔子的弟子对“经”的解说称为“传” 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又叫《小戴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西汉 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礼记》主要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礼仪,记录孔子和弟子的 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
译之
疏通文意
自我反思
自我勉励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学”同“敩”,教导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表推测, 说 大其概此之谓乎!
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的困惑, 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 的。《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延之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不善学 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逸:闲适安乐 功:效果 庸:感激 怨:埋怨 摘自《礼记·学记》 解释:会学习的人,能使教师费力不大而效果好,并能感激教师;不会学 习的人,即使老师很勤苦而自己收效甚少,还要埋怨教师。
延之
本文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⑴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文章共五句, 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
读之
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 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故曰:教学/相长(zhǎng)也。 《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之
小组合作译文
小组讨论,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文。不能理解的 勾画出来。翻译要求:

《虽有嘉肴》ppt课件

《虽有嘉肴》ppt课件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 互相促进的。
副词,表示推测,大概、也许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
“学”同“敩(xiào)”,教导。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 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说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 个道理吧!
《礼记》
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虽有佳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
jiāo
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
qiǎnɡ
jiāo
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
zhǎnɡ yuè
xiào
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读通诗意
故曰:教学相长也
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果论
研读诗歌,理解观点
2.文章是怎样论证观点的?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教学相长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研读诗歌,理解观点
3.这篇短文的句式有何特点?试举例加以分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其 不知其旨也 代词,它的
其色正耶 连词,表示选择

虽有至道 形容词,最好的 寡助之至 名词,极点
文言知识梳理
一词多义
然后能自强也 动词,勉励 强 赏赐百千强 形容词,有余
善 不知其善也 名词,好处 陈康肃公善射 动词,擅长
反 然后能自反也 动词,反思、反省 窥谷忘反 动词,同“返”,返回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共27张ppt)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共27张ppt)

拓展延伸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 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 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半部《论语》治天下 一帧《礼记》誉千秋
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
4.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引用《兑命》中的话进行引用论证,证明论点“教学相 长”,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和现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自反 自强
在同一个主体的身上,学 与教互相促进。
《礼记》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和关 于礼乐制度。《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朗读课文
虽有嘉 yáofú源自虽有/嘉肴, 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
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 也。故曰:教学/相
也。《 命》曰 “ /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学记》)
1.请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①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②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不足之处),传授知识的老师必须了解。 【解析】重点词有:(1)是故:所以;(2)学者:学习的人;失: 过失、不足之处;教者:传授知识的老师;知:了解。
现代教育学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共27张ppt)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共27张ppt)
5.由“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可知,甲文强调教与学相互促进,学习要自我反省等观点。由“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 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 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可知,乙文强调学习要开阔眼界,多交流, 还应当持之以恒,坚持下去。
课堂练习
(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 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 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③可得 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④、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 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 乎?
作者简介
戴圣,字次君,西汉梁国(今河南商丘) 人。曾任《礼》经博士,官至九江太守。与叔 父戴德跟随后苍学习《礼》学。
《三字经》云:“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读准音节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jiāo
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2.《礼记》二则
yáo
《虽有嘉肴》 《大道之行也》
《礼记》 五经你从《《诗经经典》常《谈尚》书的》《《三礼礼记第》五《》周篇易中》学《到春了秋》 哪些关于《礼记》的知识? 三礼 《周礼》《仪礼》《礼记》

22《虽有嘉肴》课件(共22张PPT)

22《虽有嘉肴》课件(共22张PPT)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自我反思
自我勉励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第一个
互相促进的。
“学”同“敩”,教导
译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 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 动,互相促进的。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 个道理吧!
(1)用类比切入话题,用“嘉肴”“至道”进行类比,由 吃饭引申到学习,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2)以日常生活之事类比学习,使说理浅显易懂,更生动 贴切,便于理解。
3、课文结墨尾剑引飘雨用《兑命》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liyongqiang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引用古代名言,阐述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强调教的重要性,增强 观点的说服力。
引用作结 ——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二、小组合作,初步翻译课文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小组间合作,初步翻译课文,注意标红重 点字词,圈点勾画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
检测重点字词句翻译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 困,然后能自强也。
22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01 反复诵读,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疏 通文意。
学习目标
02 学习说理的方法,体会本文句式的特 点。
03 理解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明白教学相 长的道理。
一、导入

《虽有嘉肴》PPT课件

《虽有嘉肴》PPT课件
2、学者有四失: 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 则易,或失则止。
3、教育教学九原则: 教学相长、长善救失、 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
23
我能背诵全文啦!
.
24
.
15
文章主题
文章应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 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 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 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 出真知的道理。
.
16
语言特点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
2、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 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 (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 (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 层层递进。
表示推测语气。
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
大概,恐怕。
“大概说的就是……吧。”
.
7
课后练习“三”
.
8
参考译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其味 道的甘美;
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 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 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5
文意疏通 (学习小组形式)
.
6
注意即使以下词语
用鱼肉(做味的道菜)。甘美
(1)虽有嘉 肴
好处
(2)弗食,不知其旨也 (吃3好),,品虽美尝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5最自))好我所知知是的勉以困不故道励,,足学理因然,然此后然后能后知自能不强自足也,反教也然;反后省不不知通了困,。理。解 ((67))故其曰此:之教谓学也相长说 “的此也就…促是…进这之。个谓道也理”吧是?一种

《虽有嘉肴》ppt课件(17页)

《虽有嘉肴》ppt课件(17页)

朗读课文品美韵
对偶
读出韵味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
(句式整齐,两两相对,读来朗朗上口。)
疏通文意释美句
美味的菜
最好的道理
积累词句
甘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 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芝诺的圆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关于学习知识是这样 说的:“如果用小圆代表你们学到的知识, 用大圆代表我学到的知识,那么大圆的面 积是多一点,但两圆之外的空白都是我们 的无知面。圆越大其圆周接触的无知面就 越多。”
《礼记》
文学常识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 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 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zhuà n)。
教学相长也(古义: 促进 今义: 增长 )
疏通文意释美句
学学半 学 学学半 其
向别人学习 音xiào,教
一词多义
其此之谓乎
不知其旨也
表推测,大概 它的
梳理脉络悟美感
品味结构
文章论述了什么道理?怎样引出这 个话题的?学习有什么作用?作者引用 了哪部著作来论证这个道理?(用原句 回答)
教 实践 学 相长
朗读课文品美韵
嘉肴( yáo )
读准字音
自强( qiǎng )
兑命( yuè) 学学半( xiào )
朗读课文品美韵
读准节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法: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相 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a
12
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
课文首先通过类比推理强调学习是 悟道的最佳途径,进而以教与学的 结果得出教学相长的观点,最后引 用《兑命》上的话加以佐证。
a
13
文章主题
文章应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 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 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 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 出真知的道理。
嘉肴: jiā yáo ··
旨: zhǐ ·
弗: fú ·
自强: qiǎng ·
学学半: xiào xué ··
兑命: yuè ·
a
6
朗读课文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a
7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全文

8
讨论●探究
1、文章第一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在 文中有什么作用?
类比论证,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 善“的道理,进而引出教与学的关系。
a
9
类比论证
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 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 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a
14
语言特点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 强。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
2、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 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 (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 (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 层层递进。
a
15
a
4
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 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东汉末 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 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 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 经典,与《周礼》、《仪礼》合称 “三礼”。与《诗经》《书经》《易 经》《春秋》合称“五经”。
a
5
预习检测
➢给加点的字注音:
a
10
讨论●探究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 和学习是互相促进的。
a
11
讨论●探究
3、从学习的角度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 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 法。 启示: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 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 相成、互相促进的。
a
1
虽有嘉肴
——《礼记》
a
2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词汇,掌握古汉语的用法。 2、学习运用类比的手法得出道理的写法。 3、理解文章中教学相长的道理。
a
3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中国古 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 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 “经”的解说称为“传”或“记”,《礼 记》因此得名,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 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 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 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