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反倾销分析报告报告材料开地的题目报告材料
中国纺织服装业遭遇欧美反倾销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纺织服装业遭遇欧美反倾销研究的开题报告
标题:中国纺织服装业遭遇欧美反倾销的挑战与应对
研究背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其出口规模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份额
超过30%。
然而,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也受到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反倾销行动的影响。
自2005年起,欧美对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实行了多轮反倾销措施,其中不乏一些过度手段和保护主义倾向,给中国企业和行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因此,研究中国纺织服
装业面临的欧美反倾销问题,探讨中国的应对策略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和理论价值。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 欧美反倾销措施的基本情况和影响
2. 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现状及对欧美反倾销的应对
3. 欧美反倾销措施的理论依据与保护主义倾向的分析
4. 应对欧美反倾销的策略和措施,包括政府和企业层面的应对措施以及发展新的国内
市场的方向和前景等。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文献研究主要是对相关文献、报告和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实证分析主要是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深
入分析欧美反倾销措施对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影响,探讨应对欧美反倾销的解决方案和
对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影响。
预期结果:本研究旨在分析欧美反倾销对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影响和挑战,探讨应对策
略和发展方向,为政策制定者、企业和学者提供参考。
预期结果包括对欧美反倾销措
施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对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综合分析企业和政府层面的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等。
反倾销开题报告

武汉轻工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13届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名称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2012年11月29日武汉轻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开题报告表篇二:我国面临国外反倾销现状及其应对措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中国市场化取向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国际贸易地位不断提高。
在中国加入了wto 以后,中国的外贸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截至2009年底,加入世贸的8年间,我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28.5% ,进出口总额翻了两番多,跃至世界第三位,其中出口跃居世界第二位。
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将增长15%左右,比2008年的增速有所放缓。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也继续升温。
从总体上来看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多。
不仅增长速度加快,而且发达国家对华启动贸易摩擦的手段也多种多样,但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问题.。
而我国也成为该贸易保护措施的最大受害国之一。
自1979年8月,发达国家频繁对华启动反倾销措施,到2004年6月底,世界各国对华反倾销案累计高达584起,直接影响国内500亿美元的出口。
对华反倾销所涉及的商品类别也不断扩展,涉及产品约有4000多种,涉案金额不断攀升,到目前为止,超过1亿美元的大案共约20起。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的企业遭遇反倾销案件越来越多,涉及的面越来越广,如:纺织、机电、服装、大蒜、果汁、钢铁、彩电、海鲜、家具、皮鞋等等,大部分都是我国出口支柱产品,出口量逐年上升,反倾销工作任重而道远。
论文的主要观点:根据上述背景,我将我的论文题目定为:我国面临国外反倾销现状及其应对措施。
我将会分三个大章来论证主题。
首先,我将介绍了我国遭受反倾销的现状以及趋势,强调反倾销对我国外贸的有着较严重的影响。
即虽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一些国家逐步取消了对中国的高关税贸易壁垒,然而,取而代之的是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
其中,反倾销以其方便、见效快的特点倍受各国青睐。
我国出口商品遭遇国外反倾销地现状分析报告报告材料

我国出口商品遭遇国外反倾销现状分析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出口商品自2008年10月份以来遭遇比以往更频繁的国外反倾销。
当前我国面临的反倾销涉案数量多,涉及商品范围广并未改观,相反金融危机条件下还具有短期内立案集中、反倾销与反补贴结合使用增多等新特点。
我国面对这现状又该如何应对呢?一、我国出口商品遭遇国外反倾销的现状特点。
1.被反倾销调查与制裁的数量均远高于其他WTO成员。
WTO统计,1995-2008中国作为出口国共被其他成员反倾销调查677起和制裁479起。
这远远高于排第2位的韩国(分别为257起和150起)。
立案调查后,被制裁的比例高达71%。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国受反倾销的危害在WTO成员中最大。
2.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地区)对华反倾销立案数量超过发达国家。
目前这类国家和地区对华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占总数的65%以上。
其中仅印度、阿根廷、土耳其、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南非、埃及、秘鲁、韩国在1995-2008年对我国立案调查共计399起,占对我调查总数的58.9%;采取反倾销措施285起,占对我反倾销制裁的59.5%。
3.金融危机爆发后,对华反倾销在短期内不仅增幅大,而且与反补贴合并调查的案件增多。
由表1可以看出,与2006相比,2008年和2009年中国被反倾销制裁数分别增加了15起和18起,增幅分别近41%和49%。
表1 2006-2009我国被WTO其他成员采取反倾销制裁数一览另外,反倾销与反补贴合并调查的案件也越来越多,并且部分案值大。
2009年,美国对我国出口该国的油井钢管、无缝管、铜版纸、磷酸盐等产品进行了10起双反调查,立案频率之高非常罕见。
其中,输美遭到反倾销、反补贴的油井钢管,涉案金额约32亿美元(约249.6亿港币),在2009年11月份初步裁定征收36.53%-99.14%的反倾销税。
涉案的企业被迫放弃美国市场,计划转向国内市场或开辟其他地区市场。
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反倾销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反倾销问题研究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在全球经济增长趋缓的今天,反倾销措施以其特殊性已成为各国最重要的贸易保护手段之一,各国政府也乐意采取贸易保护主义,转嫁国内对其政策的批评。
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国家,首当其冲地成为众多国家反倾销的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规避反倾销诉讼,打开国外市场。
同时利用法律维护我过载对外贸易中的合法权益。
二、该题目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动态在世界市场供求失衡、技术进步等因素导致的国际市场产品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进口产品冲击国内产业的趋势将进一步发展,我国进口宏观调控仍将面临较大的压力。
其次,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给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随着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跨国公司重新调整全球生产布局,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步伐将明显加快。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利用外资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一些新的产业领域也将逐步向外资开放。
但由于受到企业规模、专业化分工和技术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短期内我国的国际分工格局中,仍将处于低附加值和低水平加工中心的地位,仍将保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产业结构,这必将诱发更多的国外反倾销调查。
同时,美国、欧盟、日本等世贸成员根据我国在入世议定书中的有关承诺,还在纷纷制定针对我国的过渡性保障措施和“非市场经济”的反倾销法案,这使我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工作面临的国际法律环境更为复杂,必将对扩大我国的对外贸易构成新的威胁。
三、选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或创新之处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商会本身的特点,促进商会、商检、海关和企业的沟通合作,发挥商会的协调作用。
对一些出口商品,只有商会核定符合行业协议价格的,海关才允许出口,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我国出口商品价格的混乱。
这样一旦被提起反倾销诉讼,就可以随时提供于己有利的证据,为有力抗辩作准备,改变被动应诉的局面。
同时,加强政府交涉和管理。
首先,国家有关部门要对不应诉或应诉不力的企业给予严厉制裁,将反倾销应诉与出口管理结合起来,制定真正体现“谁应诉、谁收益”的具体措施。
中国应对国外反倾销问题探析开题报告资料

1.石佩艳在《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问题研究》中提出:反倾销作为WTO体系下有效的贸易保护手段之一,已经被世界各国应用了两百多年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世贸组织各成员国关税幅度的逐渐缩减,反倾销措施便越来越多地被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用来保护国内产业和企业,国际反倾销的愈演愈烈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已经取代发达国家,成为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的主体。加之以印度、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反倾销案件处理上往往存在较大随意性和透明性,于是频繁的对华提起反倾销指控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的正常发展,甚至威胁到我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长期建立起的良好贸易关系。而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为了保护国内产业不受国外产品的冲击,各国纷纷采取了包括反倾销在内的一系列贸易保护手段,至此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全球面临着一场更加激烈的反倾销浪潮。中国作为WTO成员国内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更应当审视国际经济新形势,结合当前国际反倾销的特点,尤其是典型发展中国家针对中国的反倾销特点,积极研究应对措施,改善对外贸易环境,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
2.刘静静在《美国对华反倾销及中国的应对策略》中认为: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往来日趋频繁。在双边贸易不断发展并各自成为对方重要的贸易伙伴时,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快速发展。据美国商务部统计,截止2010年7月,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贸易伙伴。1980年7月2日,美国对中国部分商品进行首次反倾销调查。此后到2000年,美国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次数达79次。2001年中国入世后,随着中美贸易逆差的急剧扩大,双方之间的贸易矛盾和补救措施也同样增多。在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措施中,反倾销多达70%。而在中国遭遇的反倾销调查中,由美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约占总数的1/3。2007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催化剂,美国对华反倾销更加频繁。中美反倾销问题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中国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国外反倾销诉讼案件的频繁发生对中国企业的贸易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困扰。
为了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提高其应对反倾销的能力,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深入探讨反倾销对企业的影响和应对措施,为企业的国际贸易活动提供帮助。
二、研究意义反倾销作为一种贸易救济手段,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对中国企业的国际贸易活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本研究旨在探究国外反倾销对中国企业的贸易活动造成的影响和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措施,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反倾销政策、了解市场营销、提高反倾销诉讼的技能、规避法律风险,同时也可以让政府部门了解企业的诉求和困难,为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1. 国外反倾销的发展现状及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本部分旨在介绍国外反倾销的主要内容、发展状况和趋势,以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包括贸易壁垒的增加、进出口贸易的减少、商品价格的变化等。
2. 外贸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实证分析通过广泛收集反倾销案例及企业调查问卷,对受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企业进行实证分析,总结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应对反倾销的策略和经验,探究其成功的原因。
3. 中国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对策研究基于前两部分的分析结果和调查问卷的反馈,结合国内外文献和专家意见,提出中国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对策建议,包括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品质量控制、拓展多元市场、规避反倾销风险等。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证分析方法,通过收集文献、案例分析、调查问卷、专家访谈等手段,深入探究国外反倾销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和应对措施,建立相应的模型和数据分析体系,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五、研究计划时间安排:2022年6月-7月:文献调研和案例收集2022年8月-10月:调查问卷和数据分析2022年11月-2023年3月:专家访谈和模型建立2023年4月-6月:整理数据,撰写论文预期成果:1.针对中国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现状和困难问题,提出适当的应对策略,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2.为政府部门了解企业的诉求和困难,为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倾销与反倾销的案例分析报告材料

中国倾销与反倾销案例分析7中国倾销与反倾销案例分析摘要反倾销作为国际贸易中保护经济的常用手段,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加入WTO 后,反倾销成为中国与别国之间贸易争端的突出问题。
文章从中国面临的反倾销案例入手,分析了遭受反倾销的原因和背景,从法律、政策等多个角度,提出应对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反倾销;WTO;应诉;应对措施前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深,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在入世后迅猛发展。
作为发展中国家,有着自身的经济优势和良好的竞争力。
但是,贸易摩擦却逐渐增多。
其中,以反倾销案件最为突出。
20 多年来,外国对华反倾销已使我国损失了巨额外汇收益,丢掉了宝贵的海外市场,大量企业因而陷入困境。
面对如此繁多的反倾销和贸易摩擦,我国该如何应对?一、倾销与反倾销倾销是指在正常贸易过程中,一项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到另一国家或地区,从而给进口国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
法律界定的倾销概念由3 个要件构成:(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另一国销售;(2)这种倾销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了损害; (3)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只有同时具备上述3 个条件的低价销售行为,才构成法律上的倾销,同时这也是反倾销调查的3 个要件。
反倾销是WTO 允许的世界各国均可采用的维护公平贸易秩序,抵制不正当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
反倾销法律已成为WTO 成员贸易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形式合法、易实施、能够有效保护国内产业且不容易招致报复的特点。
其调查程序通常包括提起调查申请、立案、调查、裁决、行政复审、司法审议等几个阶段。
根据反倾销形式的发展变化,反倾销法日趋完善。
所谓反倾销法是由一国立法机关制定,由国家行政机关保证执行,为规范进口产品价格秩序,保护国内相关产业,要求进口产品相关者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
它是调整进口国反倾销调查机关在对倾销进行调查、裁定和采取反倾销措施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世界上第一部反倾销法是在1903 年加拿大通过的反倾销法,随后欧美等国家相继通过自己的反倾销法。
中国化工产品遭遇美国反倾销制裁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化工产品遭遇美国反倾销制裁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日益密切。
然而,在国际贸易中,常常会出现不正当的贸易行为,如倾销、补贴等。
为了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世界各国都制定了反倾销、反补贴、反补偿等制度。
其中,反倾销制度是用来打击外国企业通过“低价倾销”侵犯国内企业市场权益的一种措施。
中国化工产品作为国内重要的出口产业,受到了美国反倾销制度的影响。
因此,研究中国化工产品遭遇美国反倾销制裁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化工产品遭遇美国反倾销制裁的原因,探究问题的根源,提出相应的对策。
具体目的如下:(1)分析中国化工产品遭遇美国反倾销制裁的原因及程度;(2)剖析美国反倾销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运作模式;(3)探究中国化工产品遭遇美国反倾销制裁的影响;(4)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减轻中国化工产品受到的反倾销制度限制,促进我国化工产品出口。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研究内容:(1)从政策层面分析美国反倾销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2)分析中国化工产品遭遇美国反倾销制裁的原因及程度;(3)探究中国化工产品遭遇美国反倾销制裁的影响;(4)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减轻中国化工产品受到的反倾销制度限制,促进我国化工产品出口。
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期刊、文章、政策等资料,全面了解国内外反倾销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实际运行情况;(2)案例研究法:通过对美国反倾销制度适用于中国化工产品的具体案例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其决策和执行的过程、原因和结果,并结合实际情况得出结论;(3)统计分析法:运用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对中国化工产品遭遇美国反倾销制裁的形势和程度进行定量的分析,对制定对策提供数据支持。
四、研究预期成果:(1)系统了解美国反倾销制度的发展及演变,对其本质、特点、运作模式进行深入剖析;(2)全面了解中国化工产品遭遇美国反倾销制度的现状和影响;(3)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促进我国化工产品出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琼娣(2007)认为非市场经济地位使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虽然这一问题存在了很久, 但至今还没有得到解决。这一问题在美国对华反倾销中表现尤为突出, 当前要缓解这一问题, 一方面, 我国政府就应积极地与美国进行经济上、政治上的沟通和双边谈判; 另一方面, 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只有加速经济体制转型, 尽快实现经济的市场化,解决途径有加强同美国在经济上、政治上的沟通和谈判和加速经济体制转型, 尽快实现经济的市场化。
吴金希(2004)认为反倾销问题不是个别企业的问题 ,它反映的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问题, 往往影响一个国家整个产业发展 , 要从产业安全和产业竞争力的角度看待倾销和反倾销问题。国外对华频施反倾销打击的是中国制造业,影响的是中国制造中心的形成和发展。因此,除了涉案企业以及它们的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应诉外,在反倾销案件中 ,政府具有责无旁贷的重要作用,反倾销呼唤中国政府角色到位 。具体而言,在以下问题上需要政府增强服务意识 :第一, 尽快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第二 ,重建中国产品出口秩序。第三, 积极参与 WTO 多边谈判 ,制定更加合理的反倾销国际法规。第四, 政府要坚决为中国名牌企业跨国经营保驾护航。
[9]洪志鹤.中美贸易与反倾销问题.《商场现代化》.2005
[10]赵淼.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趋势与对策.《市场经济与价值》 .2010
5、指导教师意见:
(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等方面的意见)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我国自1986年申请重返关贸总协定以来至2001年12月正式加入WTO,经历了整整十五年,可是入世后中国在保持对外贸易出口大幅增长的同时, 却遭受来自主要贸易伙伴的一系列反倾销、保障措施等贸易壁垒。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伴随着国际市场的日益饱和,同时鉴于滥用自由贸易的行为给各国经济造成危害,国际上倾销与反倾销的矛盾之争愈加激烈。在国外对华掀起的反倾销浪潮中,美国扮演了“领头羊”的角色。美国不仅是世界上最早制定反倾销政策的国家之一,
4、尽力争取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是当务之急
5、要调整中国产品生产及出口策略
(二)美国对华反倾销的对策
1、充分利用 WTO 的各项法律法规条款维护我国正当权益
2、提升我国企业在全球产业发展国际分工构架中的地位
3、坚持人民币不升值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4、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变主要产品输出为资本输出型
5、加强政府关于产业政策的宏观调控功能
羊剑勇(2004)认为中国屡遭外国反倾销的原因为,第一低价倾销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存在,第二西方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在反倾销问题上的特殊待遇,第三贸易保护主义者滥用WTO协议关于反倾销的规定。我们应该实施的对策有加快健全真正以市场为导向的价格体系, 让产品价格与商品价值直接挂钩、尽可能使出口产品合理化并确定合适的价格、争取选择合理的替代国、利用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 反击各国对我国的歧视待遇、涉诉企业要积极应诉。
为什么美国频繁对我国进行反倾销调查,我国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来应对,我们经过这些又会得到哪些启示,为此, 我们值得思考和探究。
2、国内外研究现状(或文献综述):
自从美国频繁对我国进行反倾销调查,我国的很多学者都对美国对华反倾销案提出过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刘茜茜(2010)认为美国对华产品提出反倾销问题是造成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对华反倾销的原因对美国来说因为是美国贸易逆差使得国内保护主义势力抬头,和美国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采取歧视性反倾销政策。对中国来说是因为中国外贸依存度过大、中国出口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的不合理、国内企业缺乏行业自律,出口秩序混乱和我国尚未形成有效的反倾销应对机制。对我国的启示有要认识到中美贸易摩擦已对中美双边贸易构成严峻挑战、反映了中美贸易关系严重的不对称性、需要我们反思并调整出口增长战略、以扩大内需为长期发展战略。
南京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美国对华“反倾销”案的启示及对策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教师:
2014年5月20日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1.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既互为重要的贸易与投资伙伴,又对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一直令人瞩目。在中美关系正常化后,两国贸易关系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是伴随着贸易增长带来的是贸易摩擦,双方的贸易摩擦一直在持续且不断发展。
洪志鹤(2005)认为美国对华反倾销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第一反销数量不断增加,影响我国对美产品的出口。第二美国对华反倾销的重点集中于轻工产品,直接影响我国的就业水平,使失业人口增加。第三美国对华反倾销的示范作用对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造成不利影响。第四美国对华反倾销直接针对我国对美出口的主导产品,机电产品成为美国重点打击目标。在政府方面呼吁政府要提高服务意识,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作为企业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中美贸易现状
(二)反倾销的概念概况
二、美国对华反倾销现状及原因
(一)美国对华反倾销现状
1、中国已成为美国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
2、美国对华反倾销力度不断加强
3、美国对华反倾销产品结构相对集中
(二)美国对华反倾销的原因
1、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2、美国对中国实行歧视性待遇贸易摩擦严重
3、人民币汇率问题是中美贸易争论的焦点
6、实行出口产品多元化市场战略
4.主要参考文献:
[1]刘茜茜. 反倾销中的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研究.经济论坛.2010
[2]沈国兵.反倾销等贸易壁垒与中美双边贸易问题.财经研究.2007
[3]廖秀健.美国对华反倾销现状、原因及影响分析.《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
[4]陈琼娣.美国对华反倾销中的非日益增加出口产品市场过于集中
三、美国对华反倾销的经典案例分析
(一)中美彩电案
(二)中美水产第一案
四、美国对华反倾销的启示及对策
(一)美国对华反倾销的启示
1、以反倾销作为重要的替代性保护手段
2、强化反倾销手段可以有效遏制国外对华反倾销的滥用
3、持续巨额的贸易顺差容易招致逆差国强烈的反倾销保护
李晓杰(2004)认为我国遭受如此多的反倾销控诉, 其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 是美国以其对华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为借口, 面对竞争力日益增强的中国产品, 对我国采取歧视性待遇、实行保护主义对策。我们应加强对外直接投资、加大企业研发力度、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增加社会外汇需求、利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加强政府关于产业政策的宏观调控。我们还应在加快市场经济步伐、改善市场环境、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以及加强企业的 应诉能力等方面作进一步努力,从而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
廖秀建(2006)认为中国己成为美国等国家反倾销最大受害国。其主要原因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外贸易出口额逐渐增大,相反,美国加强对中国高科技产品的限制,造成了中美之间的巨额逆差,加之美国在反倾销调查中对中国采取歧视性政策,把中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对待,在确定正常价值时用“替代国”政策,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权益。对华反倾销的影响在出口企业方面挫伤了企业的出口积极性,阻碍了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阻碍,在反倾销立法方面促使中国制定反倾销法,在理论方面学者对于反倾销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和卓有成效的建议,对中国的反倾销立法和中国企业的应诉均有重要意义。
赵淼(2010)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经贸的影响有对其他国家产生不利的“示范效应”、中国相关产品出口受阻、破坏了中美间正常的经贸关系。建议实施有效的政府公共关系策略,通过双边对话磋商解决、早日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升出口产品结构。
3.论文写作提纲
一、中美贸易现状及反倾销概况
也是全球实施反倾销政策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 2003 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 8 000 亿美元, 居世界第三。但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遭受反倾销控诉最多的国家。在这些针对中国的反倾销等贸易壁垒中, 美国无论在涉案金额还是在涉案次数上都占据很大比重。2003年中国对美出口产品共遭遇 11 起贸易救济调查, 其中反倾销9起、特保2起, 涉案金额高达18. 5亿美元。2003年美国对中国产品的立案金额已占到世界各国对中国产品立案总金额的88%。而且, 美国政府更以美国对华巨额贸易逆差等问题为由, 利用反倾销、特保措施等手段对中国实施限制性贸易政策措施,反倾销问题己经成为中美经贸关系中最具争议性的问题之一,其政治意义恐怕己超过了经济意义。
[5]李晓杰.美国对中国实行反倾销原因及对策探讨.北方经贸.2004
[6]宋利芳.美国反倾销摩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现代国际关系》.2008
[7]吴金希.浅议政府在应对国外对华反倾销中的作用.CPA中国行政管理.2004
[8]羊剑勇.外国对华反倾销原因和对策思考.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沈国兵(2007)认为1995至2005 年中国遭受的反倾销调查、最终措施数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位, 其中美国对华提起的反倾销调查、最终措施数量名列第二。表明在WTO框架下中国相对其在世界出口市场份额强烈地遭受到国外反倾销行动的影响。而同期美国遭受的反倾销强度指数小于1, 表明美国相对其在世界出口市场份额较少受到他国反倾销的影响。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反倾销最终措施强烈地影响到中美双边贸易。为此, 中国政府应积极支持和协调行业协会加强倾销与反倾销信息的搜集和整理, 及时反馈给会员企业, 并通过行业协会等市场组织机构加大统一应诉和起诉力度,同时增进与美国商会和行业协会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了解, 以便通过事前协商来化解部分反倾销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