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参考书,考研招生人数,考研复试参考书
北京理工大学参考书目

《物理化学》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四版
天津大学物理 化学教研室编 王正烈等修订
837 无机化学(B) 《无机化学》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连理工大学
梅凤翔、周际 838 工程力学基础 《工程力学》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平、水小平
《工程力学学习指导》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 梅凤翔、周际
上、下册
社
平、水小平
语语言、日本文学、
樱枫社
学院联系邮寄)
日本概况)
加藤彰彦、佐 治圭三等编
《日本国家概况》 南开大学出版社 刘笑明编著
858 运筹学
《运筹学》第二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吴祈宗
《管理运筹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韩伯棠
《运筹学学习指导及习 机械工业出版社 吴祈宗
题集》
859 信息管理与知识 《知识产权法学》
《电子计算机组成原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
蒋本珊
理》(第三版)
社
《数据结构》(C 语言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严蔚敏
版)
878 大学物理(电磁
《大学物理学》(第
学、波动与光学、量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三、四、五册)
子物理)
张三慧主编
879 德语语言文学专 业(德语文学、德国 《德国文学简史》 概况)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Karl-Heinz
北京理工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编码及名称 参 考 书 目 出版社名称
编者
613 药理学
《药理学》第五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端
614 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第二 高等教育出版社 陈纪修
版)
615 创作
无参考书目
616 基础英语
无参考书目
617 法学基础(法理 《法理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文显
811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参考书目

811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参考书目一、基础概念与原理1.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William D. Callister Jr.著)这本书从材料科学和工程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材料的结构、性能和加工等方面的知识,适合初学者入门。
2. 《材料科学基础》(王道生著)本书围绕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展开,涵盖了材料的分类、结构与性能关系、材料加工与表征等内容,是理解材料科学基础的重要工具书。
3. 《材料表征技术》(刘克理、韩威著)这本书介绍了材料表征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技术,包括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质谱分析等,对于学习材料科学的同学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二、常用材料与性能4. 《工程材料科学》(Roger T. Howe、George F. Weston著)本书以工程材料为主线,介绍了金属、陶瓷、聚合物等各种常见材料的性能、加工和应用,适合对工程材料感兴趣的读者。
5. 《材料性能及其测试》(叶亦志、张培藩著)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材料性能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拉伸、硬度、疲劳等性能测试,对于材料性能研究和测试技术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三、材料加工与设计6. 《现代材料加工工程》(刘正宁、张国君著)本书详细介绍了现代材料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包括铸造、焊接、切削等,对于了解材料加工工程的同学来说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7. 《材料的选择与设计》(Michael F. Ashby、David R.H. Jones著)这本书从材料选择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材料的选型方法、设计原则和案例分析,是一本极具实用价值的参考书。
四、新兴材料与应用8. 《功能性材料科学与工程》(许再寿、张志友著)本书介绍了新兴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包括智能材料、功能陶瓷、生物材料等,对于了解和研究新兴材料的同学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9. 《纳米材料科学与技术》(刘振江、陈爱兰著)这本书系统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制备技术及其在能源、电子、生物等领域的应用,对于了解纳米材料研究和应用的同学来说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书目。
1、【万学教育海文考研】院校专业选择指导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专业深度分析
1.3.2 材料学
(2)时代的进步,新型材料需求增加,要求有实现科技进步的 专业人才 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的发展需要很多新型材料的支持。自从第 三次科技浪潮席卷全球以来,新型材料同信息、能源一起,被 称为现代科技的三大支柱。新材料的诞生会带动相关产业和技 术的迅速发展,甚至会催生新的产业和技术领域。根据我国当 前及未来发展的实际情况,新材料领域值得注重的新发展方向 主要有半导体材料、结构材料、高分子材料、敏感与传感转换 材料、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及复合材料, 材料学专业人才在各 个行业的需求量的增加为此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机会 。
二、专业竞争格局
2.2.1 2004—2011年国家复试分数线(分学科)走势图 工学[08](不含照顾专业)
二、专业竞争格局
2011年材料科学与工程A、B、C三区国家复试分数线对比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二、专业竞争格局
2.2.2 2011年独立划线学校复试分数线(工学类总分线)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二、专业竞争格局
材料学
26
54 32
9
15 7
34.62%
27.78% 21.88%
材料学
• 12 •3
35
50 36
11
14 9
31.43%
28.00% 25.00%
27
44 34
9
12 10
33.33%
27.27% 29.41%
材料学
材料学
2
6
300.00%
•2
2 64
5
250.00%
3
3
100.00%
厦门大学
3★
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考研复试分数线复试名单复试通知复试经验

四、录取
1.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可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定向或委托培养、自筹经 费研究生。其中现役军人和国防生只能录取为定向或委托培养研究生,单独考试的考生只能 录取为委托培养研究生,专业学位的考生只能录取为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研究生,强军计划 和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只能录取为定向培养研究生。
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考研复试分数线复试名单复试通知复试经验
一、 资格审查 (一)请各位考生按电话通知的时间、地点参加资格审查
硕士资格审查
时间 3 月 25 日上午 9:00-12:00(本校) 3 月 25 日下午 1:30-4:00(外校)
地点 3#201
(二)资格审查的材料包括: 1.统考考生: ①《北京理工大学 2011 年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情况登记表》(由考生自行从网上 下载); ②准考证; ③《复试通知书》(资格审查时发放); ④身份证[出示原件,提交复印件(正反面复印到同一页面上)]; ⑤学历证书(出示原件,提交复印件,应届本科毕业生交验学生证) ⑥在校历年学习成绩表(须加盖教务或人事部门公章)。 2.同等学历考生:除上述 1 中材料外还需提交 ①在国家核心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的一篇以上的学术论文的原件(出示原件,提交复
姓名
报考专业名称
备注
薛景涛 王永贵 李鑫 曾星 倪文成 傅戈 邸方 马文睿 刘士龙 王磊 薄维杰 崔云飞 高帆 王瑛 胡萌 李建新 袁纬国 姚利明 李勐 赵水平 孟庆栋 郭磊 常会勇 黄高 杨洋 许鹏程 王森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829材料科学基础真题

某年北京理工大学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材料科学基础试题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小题2分)1空间点阵2 位置3 离异共品4 置换固溶体5 晶内偏析6 相律7 不全位错8 固溶强化9 热加工10 交滑移11 铁素体12 上坡扩散13 加工硬化14 成分过冷15 异质形核二问答题(共90 分)1 低碳钢的渗碳一般选择在奥氏体区而不是在铁素体区进行,为什么?(本题6分)2 画图表示成分过冷的形成,并说明成分过冷对液固体界面生长形态的影响。
(本题12分)3 细化晶粒的措施有哪些?为什么晶粒越细,材料的强度越高,塑韧性也越好?(本题8分)8 如右图所示,滑移面ABCD上有一正方形位错环A’B’C’D‘,位错环的各段分别与滑移面各边平行,且其柏氏矢量b//AB。
指出位错环上各段位错线的类型,并画出位错运动出晶体后的滑移量和滑移方向。
(本题8分)5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与单晶体有何不同?(本题4分)6 共晶系中二元合金在不平衡结晶条件下将产生什么组织,分析其形成的条件、形成过程和组织特征。
(本题10分)7 一块纯锡板与一块钨板被子弹穿击,试分别画出弹孔周围的晶粒形态分布示意图,并作简要说明。
(本题10分)8计算含碳量为4%的铁碳合金按亚稳态冷却到室温后,组织中珠光体、二次渗碳体和莱氏体中二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和共析渗碳体的相对含量。
(本题12分)9 比较滑移变形和孪生变形的异同点。
(本题4分)10 画图说明金属熔液过冷度和形核率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其原因。
(本题6分)11 画图表示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组织和性能变化。
(本题6分)12 在一个简单立方晶胞内画出(111)、(110)晶面和[110]、[112]晶向。
(本题4分)三论述题(共30分每小题15分)1 材料中的位错密度与强度有何关系?材料强化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其机制分别是什么?2 试述固态相变的特点。
2010年北京理工大学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材料科学基础试卷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1 几何点在三维空间有规律地重复规则排列。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工程(01金属大类方向)专业2024年考研攻略

一、报考情况分析1.招生目录招生年份:2023年招生专业:085601材料工程(01金属大类方向)研究方向:01 (全日制)金属大类方向02 (全日制)化学大类方向03 (全日制)能源大类方向拟招生人数:8考试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4 英语二③302 数学二④839材料科学基础(金属大类方向)复试要求及相关说明:笔试科目:主要考察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材料物理与力学性能和固态相变等方面内容。
面试内容:1、参加金属大类方向面试:主要考察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材料成形原理与工艺等方面的学科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及研究进展。
2、英语听力、口语和阅读理解。
2.复试分数线2023年1、828材料学概论:300(45,45,68,68)2、829高分子物理:300(45,45,68,68)3、839材料科学基础:300(45,45,68,68)2022年1、828材料学概论:311(45,45,70,70)2、829高分子物理:311(45,45,70,70)3、839材料科学基础:311(45,45,70,70)2021年1、828材料学概论:308(45,45,70,70)2、829高分子物理:343(45,45,70,70)3、839材料科学基础:348(45,45,70,70)二、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一、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839 材料科学基础二、考试内容(一)物质的组成及原子结合键1.原子结合键(二)固体的结构1.晶体学基础2.金属的晶体结构3.合金的相结构4.常见离子晶体结构5.共价晶体结构(三)晶体中的缺陷1.点缺陷2.位错3.面缺陷(四)固体中的扩散1.扩散的表象理论2.扩散的热力学3.扩散的微观理论与机制4.扩散激活能5.影响扩散的因素6.反应扩散7.离子晶体中的扩散(五)材料的变形1.弹性变形2.粘弹性变形3.塑性变形4.回复与再结晶5.热加工(六)凝固1.相平衡与相律2.纯晶体的凝固3.合金的凝固4.铸锭组织与凝固技术(七)相图1.二元相图基础2.二元相图3.三元相图基础(八)材料的亚稳态1.纳米晶材料2.准晶3.非晶态4.固态相变形成的亚稳相三、考试要求要求深刻理解考试内容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结论,能够应用所掌握的内容综合分析有关材料科学及工程领域的相关问题,得出正确结论。
北理工考研复试班-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北理工考研复试班-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复试经验分享北京理工大学1940年诞生于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
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写校名,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
在英国QS教育集团公布的2018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学校位居世界第389名、亚洲第76名、中国大陆第17名。
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全体师生员工正对标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力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迈进。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专业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英文名: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缩写MSE)。
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制定和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属于工学学科门类之中的其中一个一级学科,下设3个二级学科,分别是: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研究材料成分、结构、加工工艺与其性能和应用的学科。
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材料科学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
主要专业方向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耐磨材料、表面强化、材料加工工程等等。
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业务课2选择829:主要考察有关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与反应、聚合工艺、结构与性能表征方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选择839:主要包括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材料物理与力学性能和固态相变等方面,选择828:有关材料学基本概念、实验及测试基本知识,电化学基础知识。
笔试科目中,全院统一测试英语听力。
复试时间地点2018-03-15上午9:00-10:30到研究生楼502教室领取复试通知书、交复试费、现场抽取面试分组签号、进行复试前材料审查;2018-03-15上午11:00研究生楼502教室进行硕士复试安排事项讲解。
2014年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学院考研复试真题,考研复试流程(精)

复试时间、地点、科目、方式由招生单位自定。复试办法和程序由招生单位公布。复试一般在5月上旬前结束。招生单位认为必要时,可再次复试。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在复试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成绩。
复试心态
1.复试面试中到底考察我们哪方面的能力呢?
复试面试过程中其实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考生本科期间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计算机操作能力、外语能力和应变能力,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并不要求十分精准的答案,但是要求考生流畅清楚以及有逻辑性的陈述即可。
考生的考研总成绩按上述公式进行计算。拟录取考生的名单及录取类别的确定严格依据总成绩在相应专业排名确定,复试成绩不及格不予录取。
四、复试学生
1、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曹进、陈东、陈济锋、陈金锁、陈科科、陈乐、陈跃东、程宝元、程博、程戈岚、程国清、初洪超、代华湘、范一凡、冯志明、付羚、古玉红、郭伟华、韩登宝、杭晓聪、黑泽峘、胡正阳、黄安琪、黄乐、季迎春、贾红慧、江泽、靳丹、柯菲、孔静、兰轩、兰雅竹、李高强、李恒月、李龙、李鹏、李鑫、李鑫、李雅泊、李艺、李园园、梁晓东、林翔、刘川渟、刘芳芳、刘桂菊、刘佳兴、刘亚中、卢军凯、鲁晓晓、路秋勉、吕娜、栾兴涛、罗姗姗、马琛、孟聪、穆啸楠、聂洋洋、欧阳柳、潘国平、秦笃建、秦卫华、沈正龙、史晶、苏岩、孙明明、孙世杰、唐碧云、涂朋坤、王丁、王东源、王国敬、王明华、王维伦、王文慧、王秀芳、王亚龙、王源、王紫薇、文娟、吴豪旭、吴小雪、武艳娇、兴丽娟、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闫花妍、闫晓婷、颜照东、杨飞、杨敏、叶志伟、尤劼、余东辉、张帆、张浩、张红秀、张丽娜、张龙帅、张鹏、张鹏程、张瑞博、张卫山、张稳、张潇阳、张新博、张兴永、张燕、张宇飞、张运耀、张哲、赵娇、赵莉霞、钟璇、周金莲、朱鹤翔、朱少青、朱晓琳、邹十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参考书,考研招生人数研究方向考试内容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参考教材01含能材料02毁伤与防护材料03功能高分子与阻燃材料04材料表面工程05先进材料成型理论与技术06低维与光电功能材料物理与化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29高分子物理或839材料科学基础或814材料化学复试:笔试科目:业务课2选择814或829:主要考察有关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与反应、聚合工艺、结构与性能表征方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选择839:主要包括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材料物理与力学性能和固态相变等方面。
笔试科目中,全院统一测试英语听力。
面试内容:英语听力、口语和阅读理解。
业务课2选择814或829:高分子材75829高分子物理高分子物理复旦大学出版社何曼君839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胡庚祥、蔡?《材料科学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陶杰姚正军814材料化学①物理化学.第五版(上册).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②有机化学(上、下).曾昭琼主编李景宁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料科学领域学科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及研究进展.高分子化学为主,涉及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高分子材料成型等方面.选择839: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材料成形原理与工艺等方面的学科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及研究进展。
备注:业务课2选择829或814的考生面试时须进入有机材料或化学方向组面试,业务课2选择839的考生面试时须进入金属材料或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组面试。
业务课2选814或829的,该方向招生38人,选择839的,该方向招生37人专业课的复习和应考有着与公共课不同的策略和技巧,虽然每个考生的专业不同,但是在总体上都有一个既定的规律可以探寻。
以下就是针对考研专业课的一些十分重要的复习方法和技巧。
一、专业课考试的方法论对于报考本专业的考生来说,由于已经有了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和知识储备,相对会比较容易进入状态。
但是,这类考生最容易产生轻敌的心理,因此也需要对该学科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做到知己知彼。
跨专业考研或者对考研所考科目较为陌生的同学,则应该快速建立起对这一学科的认知构架,第一轮下来能够把握该学科的宏观层面与整体构成,这对接下来具体而丰富地掌握各个部分、各个层面的知识具有全局和方向性的意义。
做到这一点的好处是节约时间,尽快进入一个陌生领域并找到状态。
很多初入陌生学科的同学会经常把注意力放在细枝末节上,往往是浪费了很多时间还未找到该学科的核心,同时缺乏对该学科的整体认识。
其实考研不一定要天天都埋头苦干或者从早到晚一直看书,关键的是复习效率。
要在持之以恒的基础上有张有弛。
具体复习时间则因人而异。
一般来说,考生应该做到平均一周有一天的放松时间。
四门课中,专业课(数学也属于专业课)占了300分,是考生考入名校的关键,这300分最能拉开层次。
例如,专业课考试中,分值最低的一道名词解释一般也有4分或者更多,而其他专业课大题更是动辄十几分,甚至几十分,所以在时间分配上自然也应该适当地向专业课倾斜。
根据我们的经验,专业课的复习应该以四轮复习为最佳,所以考生在备考的时候有必要结合下面的内容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第一轮复习:每年的2月—8月底这段时间是整个专业复习的黄金时间,因为在复习过程遇到不懂的难题可以尽早地寻求帮助得到解决。
这半年的时间相对来说也是整个专业复习压力最小、最清闲的时段。
考生不必要在这个时期就开始紧张。
很多考生认为这个时间开始复习有些过早,但是只有早准备才能在最后时刻不会因为时间不够而手忙脚乱。
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时间安排上更是应当尽早。
完全可以超越这里提到的复习时间,例如从上一年的10月份就开始。
一般来说,第一轮复习的重点就是熟悉专业课的基本理论知识,多看看教材和历年试题。
只有自己有了阅读体验,才能真正有自己的想法,才能有那种很踏实的感觉。
暑假期间,在准备公共课或者上辅导班的同时,继续学习专业课教材,扩大知识量。
复习的尺度上,主要是将专业课教材精读两遍以上,这里精读的速度不宜太快,否则会有遗漏,一般每天弄懂两到三个问题为宜。
由于这段时间较长,考生完全可以把专业问题都吃透。
事实上,一本专业课的书,并非所有的东西都能够作为考试内容,但是重要的内容则会不厌其烦地在不同年份的考卷中变换着面孔出现。
所以,考生在第一遍精读的时候就需要把这些能够成为考题的东西挖掘出来,整理成问答的形式。
第二轮复习:每年的9月—12月中旬这个时段属于专业课的加固阶段。
第一轮复习后总会有许多问题沉淀下来,这时最好能够一一解决,以防后患。
对于考生来说,这4个月是专业知识急剧累积的阶段,也是最为繁忙劳累的时候。
在专业课复习上,这段时间应该主要看近年的学术期刊以及一些重要的学术专著,边看书边做读书笔记,并整理以前的听课笔记。
一项这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复习的重点会往公共课上倾斜,专业课复习所占的时间也会缩短。
此时需要注意本年度涉及所考专业的热点问题。
在复习的尺度上,应该逐渐抛开书本,将书本中的知识点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整理成精练的笔记。
然后看自己的笔记并形成自己的东西,因为考试是需要用笔来表达的。
所以,把第一次精读过后的那些重点问题用答卷的方式写一遍,效果是十分突出的。
再根据本专业的情况,翻查其他的参考用书,将新的知识点补上。
一般来说,专业课不可能只涉及一两本书,不排除出现一些超越范围的考题。
因此,可以根据考过的同学的建议去精读其他的参考书,把重要的内容补充上去。
第三轮复习:12月中旬—考前一周这个时候的专业课复习主要是认真看第一轮和第二轮复习时积累下来的读书笔记和听课笔记,不断加深印象,试着自己给自己出题并且结合本年度的热点问题试图去猜一下专业考题,并想想该怎么答,训练一下解题思路和技巧。
复习的尺度方面,则是查阅本年度该专业最新的热点问题以及报考导师目前研究的主要课题等,把这些补充上去,整个的复习笔记就比较完整了。
在补充和扩展的过程中,查询网站、期刊等都是很好的手段。
另外,因为考试临近,考生应该注意调节自己的专业兴奋程度,积极地和考研盟友针对某些问题进行辩论,汲取对方的复习心得。
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查缺补漏和深化理解。
第四轮复习:考前一周—考前一天如果这个时候还有很多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那么就不要再费心血去搜集答案了。
这是一个博弈的阶段,把自己熟悉的问题尽量把握好才是关键。
这里突出强调的就是要学会调整心态,准备应考,让自己找到考试的感觉。
这段时间,主要是默默地体会所有的知识要点和热点问题,把心态和作息时间调整到最佳,保证考场中的理想发挥。
最主要的策略——历年试题、笔记、热点问题考研不同于其他的考试,它有着独特的考试形式和内容,因此复习也应该有相应的方法和节奏。
认真研究历年试题,分析出题方向和特点,这是专业课备考的关键。
这里强调两点:一是分析试题这项工作要提早,因为这对你看各种考研书籍和资料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另外不仅要思考,还要动笔,要认认真真把每一道考研题落实到字面上,你会发现很多原来没有想到过的东西。
同时,这种训练可以避免真正考试时因时间仓促和心理压力带来的表达上的不成熟。
有些学校的部分专业没有指定的参考书目,这样真题就更为重要了。
真题不是拿来做完了事的,要从命题人的角度、命题者的思路去推测出题偏好,推测这个院系的教学风格。
考生复习时,每复习一遍或每过一段时间,就应该拿出真题研究一下,结合年内的行业热点(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其核心期刊总会反映年度热点问题)和近期理论界的研究争论焦点进行分析。
事实证明,考生对专业真题的钻研确实可以让考生猜到那么几十分的题目。
专业课的真题,要训练对分析题的解答,把自己的答案切切实实写在纸上,不要打腹稿(这样有时候感觉自己给分点都答到了,实际上却相差很远),再反复对照自己和参考答案(如果有的话)的差别,分析答题角度,揣摩命题人意图,并用同一道题在相隔一定时间后反复训练,慢慢完善自己此类题型的解答方法。
历年题是专业课的关键,而融会贯通则是关键中的关键。
考研的专业课考题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认知性质的考题,另一种是理解与应用型的,而且以后一种居多。
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绝不能死记硬背条条框框,而应该看清条条框框背后所包含的东西,并且加以灵活运用。
在复习时,首先要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弄懂,然后要把它们串起来,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思维和理解。
由于专业的各门功课之间有着内在的相关性,如果能够做到融会贯通,无论对于理解还是记忆,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考生完全可以根据历年的考题,在专业课本中划出历年涉及的重点,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进行复习。
针对笔记、真题以及热点问题,下面的提纲可能会比较快速地让考生朋友掌握以上的内容:1专业课笔记一般来说,大部分高校的专业课都是不开设专业课辅导班的,这一点在05年的招生简章中再次明确。
因此对于外校考生,尤其是外地区考生,也就是那些几乎不可能来某高校听课的考生,专业课笔记尤为重要。
可以说,笔记是对指定参考书最好的补充。
如果条件允许,这个法宝一定要志在必得。
在具体操作上,应先复习书本,后复习笔记,再结合笔记来充实参考书。
笔记的搜集方法,一般来说,有的专业比较热门,可以在市面上买到它的出版物;有的专业笔记在网上也可能搜集到,这需要考生多花一些时间;还有的专业由于相对冷门,那么考生就需要和该专业的同学建立联系,想办法把笔记弄到手。
2专业课历年真题真题是以前的考试题,是专业课的第一手资料,它更是法宝中的法宝。
对于真题,不能只满足于看上去会做,而是应该去整体分析,分析其中的出题规律和出题范围。
万事万物,必有规律可循,试题也不例外。
因此要尽量去弄到更多的试题,最好能够搜集全最近五年的实考题。
经过严密地分析和研究,以下规律浮出水面:1.五年之内,论述题一般不会重复,这是出题人出题的主体思路;2.简答题三年之内不会重复,三年之外很有可能重复,毕竟专业考试的出题范围有限,考生可以结合前面讨论的复习方法来比较和分析;3.名词解释题三年之外必有重复,有些更是经常考到,成为常考点,多多留意;4.密切关注常考点和不考点(五年之内没有考过的点),这两个点都极可能是下次考试的重点,这也是前面所提及的。
3热点问题和热点论文试题一般由专业课的导师出,至少有部分由导师出(其他可能由题库抽取)。
一般来说,某专业课的学术领导人,在出题的时候往往会把自己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放到考试中去,这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公开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