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第四章》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件 上册 21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四章 南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件 上册 21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四章  南朝文学

二、?文选?的价值
▪ 首先,萧统等人既能广泛吸收前人与当世的文学理论之精华, 也能总结自己多年来编选诗文集的经验,使?文选?的编纂体 例成为后世总集编纂的典范。
▪ 其次,?文选?之所以在传统社会久传不衰,另一个很重要的 原因就是它保存了大量的优秀作家作品,这也是其作为选本 价值的表达。
三、?玉台新咏?的编纂与宫体诗的关系
一、俊逸遒丽的乐府诗写作
▪ 鲍照,字明远,祖籍东海, 出身比较卑微。他自负才学, 但在当时门第观念严重的时 代很受歧视,郁郁不得志, 沉沦下僚。?诗品?说他“才 秀人微,故取湮当代〞。鲍 照的诗歌以乐府诗水平最高, 最能代表他的创作成就,在 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影响。
一、俊逸遒丽的乐府诗写作
▪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 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 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 辈孤且直!〔?拟行路难?〕
▪ ?南齐书·陆厥传?:“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 琅邪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 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増减,世呼为‘永明体’。〞
▪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勿言一樽酒, 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 游禽暮知反,行人独未归。坐销芳草气,空度明月辉。嚬容入朝镜, 思泪点春衣。巫山彩云没,淇上绿条稀。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
▪ ?玉台新咏?是在?文选?之后,由徐陵编纂的一部诗歌总集。 与?文选?选录标准和文学思想都全不相同。
▪ ?玉台新咏?是在萧纲为太子时的梁中大通四年〔532〕至大同 元年〔535〕之间编纂而成的。
▪ ?玉台新咏?收录从西汉以来历代有关女性题材的六百六十多 首诗歌,是宫体诗人艳体诗写作思想的反映。 此据明末赵均 覆宋陈玉父本。

第四章 宋代文学 大学语文教学课件(共65张PPT)

第四章 宋代文学  大学语文教学课件(共65张PPT)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zhōnɡ tínɡ)。庭下如积 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者耳。
第四十二页,共65页。
• 4、苏轼的词 • 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
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tiāndì) 奇观。〞 • 〔1〕题材:①至情深婉类
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第二十一页,共65页。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zhí shǒu)相看泪眼,竟无语凝 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 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 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 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 说?
卜 算 子
沙 洲 冷
肯 栖 ,



往 来 ?



第四十五页,共65页。
• ②超迈(chāo mài)豪放类
第四十六页,共65页。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qīnɡ chénɡ)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 一、什么是词 • 唐代的时候,词被称为“曲子〞或者
曲子词,曲子词的音乐(yīnyuè)多取 材于唐代流行的小曲 。
第三页,共65页。
• 二、花间词派与婉约(wǎnyuē)词派
• 花间词: • 五代后蜀的赵崇祚收录了晚唐到五代
的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编成了第一部文人 词集,起名?花间集?。 • 温庭筠被后人称作“花间鼻祖〞了。 • 花间词的内容多抒写闺怨之思,风格 婉丽绮靡 。

古代文学史 第四章 《金瓶梅》

古代文学史  第四章  《金瓶梅》



潘金莲形象的悲剧性解读


淫欲狂与虐待狂 害人者与受害者 “千古第一淫妇” “千古悲剧人物”



三、《金瓶梅》的悲剧意义 “《水浒传》是一部怒书,《西游记》是 一部悟书,《金瓶梅》是一部哀书。” (张潮《幽梦影》 首先,小说通过西门庆、陈经济的命运 深刻表现了16世纪中国商人的悲剧。 其次,小说通过金、瓶、梅三大淫妇的 毁灭,生动反映了晚明时期人欲放纵的悲 剧。
二、由美到丑,从歌颂到暴露 以前章回小说立意在歌颂,而《金瓶梅》则意 在暴露。 偌大一部作品,没一个正人。张竹坡说:“西 门庆是混账恶人,吴月娘是奸险好人,玉楼是 乖人,金莲不是人,瓶儿是痴人,春梅是狂人, 经济是浮浪小人,娇儿是死人,雪娥是蠢人, 宋惠莲是不识高低的人,如意是个顶缺之人。 若王六儿与林太太等,直与李贵姐辈一流,总 是不得叫做人。而伯爵希大辈,皆是没良心之 人,兼之蔡太师、蔡状元、宋御使,皆是枉为 人也。”
2、通过西门庆纵欲亡身和金、瓶、梅们贪 “淫”丧命,冷峻剖视人欲贪求造成的人 性扭曲、人生毁灭。

西门庆奸淫的部分女性:



潘金莲奴婢春梅
仆妇宋惠莲、如意儿、贲四嫂、 惠元、王六儿 丫头迎春、绣春、兰香 贵族林太太 妓女李桂姐、吴银儿、郑月儿 直至纵欲亡身,死时仅33岁。


第二节 封建末世的世俗人情画
西门京良 × ——西门达 陈经济 李氏 × ——西门庆 × 夏氏 × ————西门大姐 陈氏 (原配) 吴月娘(继配) —西门孝哥 李娇儿(第二房妾) 卓丢儿(第三房妾) 孟玉楼(第三房妾,补卓丢儿) 孙雪娥(第四房妾) 潘金莲(第五房妾) 李瓶儿(第六房妾)—西门官哥 × 乔长姐

中国古代文学第四章 小说戏曲

中国古代文学第四章 小说戏曲

但蒲松龄的本领,在以变幻委曲摇曳多姿之笔 ,叙述怪异离奇之事,即以唐传奇之笔法写志怪小 说,文字凝练而生动,开创文言小说叙事艺术的一 种新风格与新境界。清代中期,受《聊斋志异》的 影响,文言小说中谈狐说鬼成为一时风气,但大都 平庸无奇。四库馆臣纪昀则反其道而行之,以简洁 淡雅之笔作《阅微草堂笔记》,虽然其叙事尚质黜 华,不事虚构,殊少文学意味,但其知识性与趣味 性却颇能投合旧时文人的阅读趣味,故在士林中也 颇为流行。
4
曹雪芹的 《红楼梦》无疑 是人 情 小说 的 登 峰造极 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曹 雪 芹 (约 1715—约176 3),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别号,满洲正 白旗人。其曾祖曹玺、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 曹兆页,在康熙朝,世袭江宁织造。在康熙诸皇子 夺嫡之争中,曹家押错了赌注,雍正继位后,即以 “织造款项亏空甚多”等罪名,将曹 兆页革职, 并抄没家产,曹家从此败落。《红楼梦》,又名《 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 二钗》,作者通过对贾府的全景描写,细致入微地 反映了这一贵族之家由盛到衰的巨变。
总之,《红楼梦》既是文学的,又是历史的; 既是写实的,又是魔幻的;既是叙事的,又是抒情 的;既是传统的,又是创新的。其将小说由俗变雅 ,由消闲文学变为严肃文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7
参考书目: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 出版社,1986.
阿英.晚清小说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 版社,1980. 朱一玄.明清小说资料彚编[M].上海:上 海古籍出版社,1992.
第四章
小说戏曲
按照正统史家的叙述,清代主流文学还是诗 文,所以吴敬梓、曹雪芹等小说大师生前默默无 闻,穷困潦倒,不入文学之林。但小说创作已成 时尚,尤其在晚清,随着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流, 新式报纸期刊的出现,读者群的扩大,小说创作 空前繁荣,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 ,概括其主流有四:一拟古派,二人情派,三讽 刺派,四侠义派。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件第四章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件第四章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传统文化
第四章 诗意的栖居:中 国古代文学

先秦诗歌和先秦散文

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1. 了解掌握《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掌握中国古代不 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 感受古典文学的文字美、意境美。中国文学既是古代中国社会的文学图卷,又是古代中国人的心灵 记录,既是真实的社会写照,又是空灵的意识境界;文学根植于时代,根植于生活,根植于历史,文 学的发展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透过文学看历史,透过历史理解文学。
第一节 先秦诗歌和先秦散文
(一)《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四言 诗为主,共收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篇,分风(民间歌谣)、雅(正声雅乐,大多指宫 廷宴饮的乐歌)、颂(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歌词) 三部分,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 2 500 年前漫长历 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尤其是西周至春秋中叶五六百 年间的广阔社会生活,表现了干预人生、反映现实 的批判意识。

壹 节
先秦诗歌和先秦散文
第一节 先秦诗歌和先秦散文
一、先秦诗歌
秦朝统一各国前的诗歌为先秦诗歌。先秦诗歌是中 国传统诗歌的源头。
《诗经》和《楚辞》历来合称“风骚”,是中国古 代诗歌的两大源头,其中《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 的源头,而《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诗经》和《楚辞》2 000 多年来一直被历代诗人 尊为学习的典范。
第二节 汉赋
二、大赋
汉代大赋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代表 作《子虚赋》和《上林赋》,也有人认为二赋本为一 篇,即《天子游猎赋》,赋中对田猎盛况和宫苑的豪 华壮丽作了极为夸张的描写,并归结到歌颂汉帝国的 强盛和汉天子的威严。赋尾则委婉地表示了惩奢劝俭 的用意,但这种讽谏方式只能得到“劝百讽一”的实 际效果。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章北宋前期词教学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章北宋前期词教学课件
其词风格与冯延巳接近。他一味崇尚婉约,题 材较狭窄,内容不外吟风弄月、伤离伤别。
一 .晏

14岁以‚神童‛赐同进 士出身。仁宗时官集贤 殿学士兼枢密使,一生 屡历要职,过着达官贵 人的优裕生活,‚太平 宰相‛‚富贵词人‛。
晏殊《珠玉词》特色:
宋初词家始祖,与小晏合称 ‚二晏‛。一生过着‚未尝
一日不宴饮‛的优雅生活。
• 在《珠玉词》中,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作品,具有淳朴的乡 间泥土芬芳。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 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 • 上片写自然景物。‚燕子‛、‚梨花‛、‚碧苔‛、‚黄 鹂‛、‚飞絮‛,五色杂陈,秀美明丽,写足春色之娇娆媚 人。 • 下片写人物。撷取烂熳春色中一位年轻村姑之天真形象和幼 稚心态进行表现。‚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 察其色,观其形。‚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 笔再现‚女伴‛‚昨宵春梦‛和‚今朝斗草‛的生活细节, 惟妙惟肖,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写足,与上片生气盎然的 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 • ‚笑从双脸生‛,特写,绾合换头‚巧笑‛语意,收束全篇 春光无限之旨。 • 全词浑成优美,音节浏亮,意境清秀,场面轻快,洋溢着诱 人的青春魅力。尤其上下片的构思,景与人对应着写,将春 天的生命写活了。其中巧笑的东邻女伴,仿佛春天的女神, 给人间带来生气、美丽与活力。
蝶恋花
• • • • • • •
宋·晏殊Βιβλιοθήκη 暮秋怀人之情,离恨相思之苦. 上片重在写景,寓情于景; 深婉含敛。 下片登楼望远,因情设景; 开阔悲壮。 (1)疏澹的笔墨,温婉的格调, 谨严的章法。 (2) 意象虚涵不质实, 工于词语,炼字精巧。 (3) 移情入景,一波三折,细致入微。 徐育民《历代名家词赏析》:

古代文学第四章南宋词坛

古代文学第四章南宋词坛

第一节 李清照8
《永遇乐》(p56)是抒写家国之思的杰作:落日熔金, 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 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 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 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 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 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 “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蝶恋花》),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 春》),“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 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 “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新荷叶》), 或怀念故国,或感叹国势衰微,或希望有爱国志 士拯救百姓、振兴国家,反映出一定爱国思想。
穷独凄凉晚景真实写照,词中的愁远非前期的春 愁、离愁可比,而是国破家亡之恨与流离患难之 悲交织在一起的深哀巨痛。开头14个叠字,有如 “大珠小珠落玉盘” ,刻画孤独寂寞、凄苦哀伤 复杂深细心理,艺术精妙,声情并茂,堪称创举。
第一节 李清照10
李清照也有豪放之作。《渔家傲》(p55):天接 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 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 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 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第一节 李清照3
二、李清照词的内容 《漱玉词》刊于宋代;失传,现辑录
仅70余首,又杂以伪作。词以南渡为 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生活美满, 词风清新妍媚;后期,四处漂泊,晚 景凄惶,词风凄惨淡静。 (一)前期词是其少女、少妇生活的 反映,多写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爱情 的向往,基调乐观开朗,有时也有闲 愁和闺怨,缠绵委婉。
词以绚烂瑰丽的想象表现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和 对自由、光明的追求,境界雄奇壮阔,风格豪 迈奔放,熔铸庄骚,驱谴李杜,充满奇情异彩, 梁启超《艺蘅馆词选》:“此绝似苏辛派。”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4)明代诗文32页PPT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4)明代诗文32页PPT
“启天才高逸,实据名一代诗人之上。其于诗, 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 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振元末纤秾缛丽之 习,而返之于古,启实为有力。然行世太早,殒折 太速,未能熔铸变化,自为一家。” (《四库全书 总目大全集提要》 )
高启诗歌创作:众体兼长,歌行、律诗无 不运用自如。
文其人,无美恶皆欲合道”(《论学上篇》)。
“真诗乃在民间”,“真者,音之发而情之原也”, 学子之作“出于情寡而工于词多”(《诗集自 序》)。
②主张模拟前人诗文格调:
《明史·李梦阳传》:“梦阳才思雄鸷,卓 然以复古自命。弘治时,宰相李东阳主文柄, 天下翕然宗之,梦阳独讥其萎弱。倡言文必秦 汉,诗必盛唐,非是者弗道。”
宋濂主张“以道为文”,作品多道学气。 传记文《秦士录》《王冕传》《杜环小传》 《记李歌》等,写壮士、文人、市井平民, 却生动传神,呼之欲出。《送东阳马生序》 围绕劝学中心,寓道理于事实描绘之中,语 言质朴,笔调流畅,为传世名作。
2、刘基 元末进士,明朝开国功臣,明 初著名诗文家。
寓言体散文最具影响,《买柑者言》是传 世名作。文中深刻揭露封建官僚“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的腐朽本质,构思巧妙,讽刺辛 辣,语言犀利。寓言体散文集《郁离子》共 18章,195篇,写于元末。《狙公》章较为 著名。
所匡救,其转捩诗风、导流七子之功是不容抹杀的。

此外,明初诗人中,还有一些因地域及政治联系或学术渊源关系而
联结成的诗人群体,如越诗派、吴中四杰、闽中十才子等。他们的诗歌
既保存着元代纤弱的诗风,也呈现出易代的文化状态以及新兴王朝的文
化心理。但还没有形成鲜明的格调。
二、宋濂、刘基、高启
1、宋濂 曾任元翰林院编修,后辞归著 书。入明初深得朱元璋赏识,官至翰林学士 知制诰。刘基称他“当今文章第一”。著有 《宋学士文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 《游金山寺》:
❖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闻道潮头一丈高, 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天下第一泉]南畔石盘陀[突 兀不平],古来出没随涛波。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 江北青山多。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微 风万顷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是时江月初生魄 [《礼记》:“月之三日而成魄。”],二更月落天深 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乌惊。怅然归卧心 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 警我顽。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
12
❖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痍。雨顺风调百谷 登,民不饥寒为上瑞。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牙, 前丁后蔡[丁谓、蔡襄。作者自注:“大小龙茶始于丁晋公, 而成于蔡君谟……”]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 斗品充官茶。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作者自注:“洛阳 贡花,自钱惟演始”]。
❖ 《和子由渑池怀旧》:
❖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骞驴嘶。
❖ 注:嘉六年(1061)苏轼赴凤翔上任时,苏辙送行至 郑州,返京作《怀渑池寄子瞻兄》,苏轼即和作。苏 辙对渑池颇有感情,原诗有“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 僧房壁共题”。老僧:指宿县和尚奉闲。据苏诗自注: 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二陵,即河南崤山, 分东崤和西崤,在渑池西。
旨召还。后先后被派知颍州、扬州、定州等地。
❖ 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 ❖ 绍圣元年(1094),苏轼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 ❖ 绍圣四年(1097),苏轼被贬海南儋州(今海南儋
县)。
❖ 元符三年(1100),徽宗继位。苏轼奉诏内迁。次 年病逝。
参考文献:
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栾城后集》
第四章 苏轼
-
1
苏轼像
(元)赵孟頫
-
2
第一节 苏轼的生平、思想和散文 创作
-
3
一、苏轼(1037-1101)简谱:
❖ 景祐四年(1037),苏轼生于四川眉山。 ❖ 嘉祐元年(1056),苏轼与弟苏辙随父赴京应举。
次年与弟苏辙中同榜进士。 ❖ 嘉祐六年(1061),应中制科入第三等,除大理评
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 熙宁二年(1069),苏轼还朝,王安石变法。熙宁
年间,苏轼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 地为地方官。 ❖ 元丰二年(1079),苏轼于湖州任上被捕,“乌台 诗案”发。被贬黄州。 ❖ 元丰三至六年,苏轼于黄州生活。 ❖ 元丰七年,改贬汝州。
-
4
❖ 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执政。苏轼调回京都。 ❖ 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六年以翰林学士承
-
10
苏轼手稿《赤壁赋》
-
11
二、苏轼诗歌
现存苏诗两千七百多首,内容丰富,风格多样。 1、苏轼诗歌的主要内容: ❖ (1)苏轼留心观察社会、有志经世济民,不少诗作 描写百姓贫苦,具有对现实深沉的批判意识。请看 晚年创作的《荔枝叹》: ❖ 十里一置[驿站]飞尘灰,五里一堠[记里程的土堆]兵 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龙眼来。飞车跨 山鹘[音骨,海鸟的一种,指海船]横海,风枝露叶 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永元 [汉和帝年号]荔支来交州[今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天 宝岁贡取之涪[涪陵]。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 酹伯游[汉和帝唐羌,曾建议罢除交州荔枝的进贡]。
-
8
第二节 苏轼的辞赋和诗
-
9
一、苏轼《赤壁赋》
苏轼的赋继承了欧阳修的传统,又更多地融入了古文 的疏宕萧散之气,吸收了诗歌的抒情意味。《前赤壁 赋》和《后赤壁赋》 《前赤壁赋》表达的人生哲理: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 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 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 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 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的思想
1、苏轼儒、道、释三家兼融调和的思想: ❖ 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初好贾谊、陆贽
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 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 子》,得吾心矣。”乃出《中庸论》,其言微妙, 皆古人所未喻。……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 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 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 碍,浩然不见其涯也。 ❖ 1)、平易(不求高深);2)、重实用(与陈述古 辩禅理,“龙肉”“猪肉”之说);3)、圆通 (“人皆趋世,出世者谁?人皆遗世,世谁为之? 爰有大士,处此两间,非清非浊,非律非禅。”)。
-
6
❖ 2、苏轼的文学思想。文道观:文的独立价值与道的 广泛性;辞达而已的观点:
❖ 《与谢民师推官书》:“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 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 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 则文不可胜用矣。”
❖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和诗画传神观。
❖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论画以形 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 一律,天工与清新。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何如 此两幅,疏澹含精匀。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
14
(3)写景抒怀作品,脍炙 人口。如《新城道中》、 《饮湖上初睛后雨》、《望 湖楼醉书》、《望海楼晚景》 等:
《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 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写望湖楼急雨前后之景。 云、雨、风给人一种力度,诗人 用善于捕捉自然界稍纵即逝的动 景。
-
杭州望湖楼
❖ 这首诗被誉为史诗,诗中把描写和议论结合起来, 把对历史的批判和对现实的揭露结合起来。表现了 诗人忠于国家、关心现实的一颗赤子之心。诗篇跌 宕起伏,沉郁顿挫,深得杜诗精髓。
-
13
❖ (2)对人生的感悟,充满哲理。如《和子由渑池怀 旧》、《东坡》、《题西林壁》等。
❖ 《题西林壁》: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
7
三、苏轼的散文:议论文和游记特点。
《石钟山记》叙事、抒情、写 景、议论的水乳交融。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 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 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 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人者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