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模式研究——评《大学生管理研究》
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创业项目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沈阳工程学院为例

DOI :10.13888/ki.jsie (ss ).2021.02.024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创业项目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沈阳工程学院为例彭胡,胡剑英,田丰(沈阳工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辽宁沈阳110136)摘要:“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开始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
沈阳工程学院自2011年开始,严格按照教育部和辽宁省教育厅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大创项目。
通过总结近些年来组织实施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大创项目管理模式并运用于实践。
项目实施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结题成果为导向,加强项目研究期间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帮扶,建立过程管理制度,完善大创项目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在校大学生参与大创项目的热情和积极性,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基于创新的创业能力,为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增添助力,培养一批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大创项目;学生主体;成果导向;管理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617(2021)02-0135-04收稿日期:2021-01-05作者简介:彭胡(1989-),男,安徽桐城人,实验师,硕士。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和《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12]2号)等文件要求,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大创项目,旨在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沈阳工程学院于2011年开始着手实施大创项目,并不断完善大创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近年来,学校始终秉承“学生为本、自主申报、择优资助、规范管理”原则,制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对大创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结题等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创项目管理模式。
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 学院
51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体验式教育模式研究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52 大学生网络评论规律及舆论引导研究
山东财经大学
53 高校实践育人的协同机制及实践路径研究
武汉大学
54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研究
河北联合大学
55 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
5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京化工大学
46 SIYB与KAB比较研究及其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47 高校辅导员职业伦理失范成因分析与职业伦理精神的培养 湖南城市学院
48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高校社区育人工作的实践探索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
49 基于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网络辅导员构建模式研究
郑州大学
50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特色项目培育建设研究——以高校学生党 支部组织生活的有效性为例
朱美燕
谷朝众 聂培尧
朱华 姚冰 李宝国 何书彩
项建斌
马雷
尹冬梅
肖文旭 胡骄键 任庆银
吴月齐
64
流行音乐对青少年价值观养成之积极功能研究——以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视角
曲阜师范大学
65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和工作机制研究
信阳师范学院
66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测评指标研究
山东大学
6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研究
复旦大学
51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西藏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研究
西藏民族学院
52 新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接受性研究
浙江万里学院
4
韩磊 佴康 杨化 刘琛 张治国
何照清
曾喜云
王东阳 程治强
2021年《第十一届“挑战杯”竞赛作品获奖名单》

一等奖
《中国农村幼儿教育危机与对策的探究》
四川大学
一等奖
《新阶段三种扶贫模式在河南实践的调查研究--以信阳、驻马店、周口三市为例》
河南科技大学
一等奖
《食品安全中食物过敏原的基础研究及相关试剂盒的研制》
深圳大学
一等奖
《农户借贷行为与二元金融联动影响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千社万户的调查》
苏州大学
二等奖
《“拿来”有道--从利益平衡视角看中国开源软件著作权保护》
复旦大学
二等奖
《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状况及未来就业意愿的调研分析—基于豫鄂川赣四省的调研》
中国人民大学
二等奖
《新增300亿斤粮食从哪里来?--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产能调研》
河南工业大学
二等奖
《农村财务管理创新的有益探索--佛山市三水区引入中介组织管理村级财务调查与思考》
特等奖
欧阳光明(2021.03.07)
《人民币指数期货期权定价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特等奖
《告别徊徨:待业大学生群体生存状态研究--基于上海的实证调查》
华东师范大学
特等奖
《大学生“村官”机制建设:基于1260个乡村实证调查研究》
浙江工商大学
特等奖
《金融海啸背景下农民工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28个省区市的调查分析》
山西大学
二等奖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城中村社区参与研究--基于太原市10个典型城中村社区的实地考察》
二等奖
《论社会的有机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二等奖
《金融危机下影视产业现状和发展战略研究--以重庆影视产业为例》
重庆邮电大学
大学生常见问题管理研究

违 法行 为是指 行 为人违 反 法 律规 定 的 、 社会 给 造成 某币 害的有 过 错的 行 为。大 学生 违法 行为通 叶 危 常 是指 打 架 斗殴 、 偷 小摸 、 小 寻衅 滋 事 、 扰乱 公 共 秩 序等不法行为。大学生违法行为的产生是个体周围 的 外 在 不 良因 素 和 个 体 自身 的 内在 不 良因 素相 互 作用 的结 果 。法 律认识 模 糊是 大学 生产 生违 法行 为 的重 要 主 观原 因 。首 先 , 不 良行 为 与违 法 行 为 的 对 认识不清。只知道违法行为是不好或不道德 的, 把 违 法 行 为误 认 为是 一 般 的不 良行 为 ; 次 , 违 法 其 对 与犯罪 认识 不 清 。不 知道违 法行 为 到一定 程 度就构 成犯 罪 , 就要 负刑 事责 任 。对大 学生 的违 法行 为 , 学
架斗 殴行 为 、 酒行 为 、 酗 大学 生 个人 生活 及 家庭 实 际 问 题 等 与教 育的 关 系中提 供 给教 育管 理 者 和 大 学 生解 决
自身常见各种 问题的一般方法 . . 关键词 : 大学生; 问题; 管理
中图分 类号 :4 0 文献标 识 码 : G2 A
文章 编 号 :0 5 9 3 2 l )2 0 — 2 10 — 1 X(0 0 — 17 0 1 l
一
、
大 学 生常 见 问题 的理 论研 究
大学生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 是指在公共生活中 影响群体成员健康生活与发展 , 妨碍人 际问和谐相 处, 引起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偏离社会 主导价值标 准和 规范 标准 的现象 。大学生 常 见问题常 常 表现 为 毛病 、 过失 、 罪恶 的递次发展。具体表现 为道德缺 失、 道德扭曲和道德践踏三个层次。 道德缺失是指个体道德社会化的未完成状态。 社会化是指“ 生物个体通过 与他所处 的社会环境相 互 作 用 , 会 基本 生 产 生 活技 能 , 从 社会 规 范 , 学 遵 形 成社会人的过程” 。一般说来 , 个体完成 了道德的社 会 化 就意 味着 他能 够按 照社 会 的道 德规 范 行事 。反 之, 如果个体未 完成道德社会化 , 就缺乏丰 会认可 十 的道德意识 ,不能 自觉按 照社会要求来约束 自 。 这 样 , 容 易接 受 反 社 会 的 道 德 体 系 的影 响 , 为 就 行 就可能违背社会 的道德规范 , 出现道德上的毛病。 道德扭曲 , 是指个体持有 与 社会道德规 范相违 背或相对抗的道德观 , 表现为道德信念的丧 失。道 德 缺 失 的个 体 , 由于 未 完 成 道 德 享 会 化 过 程 , 诱 十 抗 惑、 拒腐蚀 的能力低 。即使 已完成道德社会化的个 体, 由于环境恶 变, 暴戾肆虐 , 人妖颠倒 , 也可能发 生道德扭曲 , 动摇原 有的道德信念 , 无形 中纵容 了 罪恶的产生和蔓延 , 使原有道德 变形 , 而成为具 仃 反社会性质的道德 。道德扭 曲的个体 , 往往表现m
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

、
建构 主义 的基 本理 论 ‘ 。
( )建 构 主 义 概 述 一
建 构 主 义 ( o srcii ) 译 作 结 构 主 义 , cnt t s 也 u vt 是 当 代 认 知 主 义 心 理 学 进 一 步 发 展 的 产 物 , 理 论 与 该
展 学生 的主 体性 。在 建构 主义 看来 , 生 是信 息加 学 工 的主 体 , 意义 的 主动 建 构 者 , 不 是 外 部 刺激 是 而 的被动 接受 者 和被 灌 输 的对 象 。知 识 不 是 通 过教
化历 史背 景 的作用 。 所有 这些 研究 都使 建 构 主义
理 论 得 到 进 一 步 的 丰 富 和 完 善 , 建 构 主 义 理 论 应 为
用 于 教 学 实 践 奠 定 了基 础 。
以万计 的管理类 大 学毕 业生 难 以找到 合适 的工 作 ,
( ) 构 主 义 理 论 的 基 本 观 点 二 建 建构 主义 教学 论 的基本 思想 为 : 习是 一 个积 学 极 主 动 的 建 构 过 程 , 不 是 被 动 地 接 受 外 在 信 息 的 而
和 “ 义 建 构 ” 学 习 环 境 的 四 大 要 素 , 识 是 学 意 是 知 生 通 过 这 四 大 要 素 自己 建 构 出来 的 。 建 构主 义教 学原则 包 括建 构性 原则 、 体 性原 主
体 。该理论 的奠基 人皮 亚杰 认 为 , 童是 在 与周 儿
围 环 境 相 互 作 用 的 过 程 中 , 步 建 构 起 关 于 外 部 世 逐 界 的 知 识 , 而 使 自身 认 知 结 构 得 到 发 展 。 他 确 信 从
另 一 方 面 是 社 会 对 较 高 素 质 的 管 理 人 才 求 贤 若 渴 却 又 重 金 难 求 , 致 这 种 需 求 与 供 给 失 衡 的 一 个 很 导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与创新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初探摘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形势下的迫切需要。
本文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入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改革和创新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学生管理工作改革创新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258-01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由专门机构和人员从事的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教育、管理和服务型的工作,它致力于养成、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心理、性格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作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应该积极探索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才能积极应对当今社会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
1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在促进高校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是实现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目标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能的迫切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挑战。
1.1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革,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以及生活方式等处于不断的调整、更新和转化之中。
新时期的大学生就生长在这种急剧变革的社会生活之中,对其进行的管理工作面临内外部因素的双重挑战。
一是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矛盾和冲突带来的消极影响,以及社会上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拜金主义等思想的腐蚀,都给大学生的思想形成一定的影响。
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入世的影响,使得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外国通过影视、书刊等多种渠道宣扬西方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和文化的渗透。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创新教育机制——评《高等教育管理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作者: 杨月[1]
作者机构: [1]沈阳工业大学
出版物刊名: 中国高校科技
页码: 97-97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5期
主题词: 创新能力培养;教育管理;教育机制;大学生;高等教育;技术文献;创新教育;创新意识
摘要:刘明亮的《高等教育管理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年11月)一书主要研究了新时代下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相关理论,聚焦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机理,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创新教育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析。
该书一共八章,第一章到第五章主要围绕高等教育管理,梳理分析了高等教育的相关理论,第六章到第八章,则将侧重点放在大学生这一群体,围绕高等教育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机制、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创新教育机制等内容,力求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以适应新时代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中 图分 类 号 : 6 7 G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64 92 (0 2 1— 0 9 0 17 — 3 4 2 1 )0 0 1 — 3
【 科学管理 】
新形势下 高校学 生管理 工作 面临 的挑 战及对策研究
王金铎 , 申子辰 ( 河南农业 大学 , 河南 郑州 4 0 0 ) 5 02
摘要 : 近年来 , 随着我 国社会改革和 高等教 育改革的进 一步深化 , 办学主体 的 多元 、 高教 对 象的普及 , 使得高 校 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 战和机遇 。 如何使 学生管理 工作科 学化 、 制度化 、 法治化 , 培养大批合格人 才成为 当前
生管理理 念的转变。譬如 , 学生工作 的管 理职能 正在向 服务 型职能转变 ,大 学生就业 由原来 的计划 分配 向 自 主择业转 变 , 固定学制 向弹性学制 转变 , 济困难学生 经
的资助 由原来 的发放 助学金 ,困难 补助 向助 学贷款 和
笔 者针对 这三 种情况 对他 们进行 思想 上 的疏 导 。
文化 的激 烈碰撞对青年 们 的影 响无疑增加 了学生管 理 工作 的难度 。因此在新形势下 , 如何实现管理工作 的实 效性和科学性成为学生管理 和思想教 育的当务之急 。
当前高校学 生管理 工作面 临的挑 战 1 . 新形势下市 场经济的挑战 。当前 , 多学生抱怨 很 在学校 学 到的专业 知识 不能 在社会 上有 效地 发挥 , 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Ina FoREst PRoducts IndustRy
林 产 工 业
- II
-BooK REVIEW
书 评
林产工业2019年第46卷第6期
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评《大学生管理研究》
纪 媞 金洪英
大学生管理作为高校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工作中的地位愈加重要。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理念、模式等难以适应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难以保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规范大学教育管理秩序。
因此高校学生管理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大学生管理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一书是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全国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配套教材之
一,本书以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为重点,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研究分析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心理、行为特征与身心发展规律,探讨学生管理的理念、原则与方法,力求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是一本实用性、时代性、学术性价值较高的著作。
通读全书,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特色:一、紧扣主题,结构清晰
《大学生管理研究》全书共十一章,以“大学生管理”为主题,重点阐述四方面内容,分别为大学生管理内涵和价值、历史沿革和发展创新;大学生管理理念、原则、方法;高校学生管理者素质结构及管理队伍建设;大学生思想、心理、行为特征分析及专项管理工作的开展。
本书详细阐述了大学生管理的方法论及切实有效的管理对策,力求为开展大学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书中内容丰富,行文简洁,结构清晰,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二、逻辑紧密,深入浅出
《大学生管理研究》本着“从工作中来,到工作中去”的原则,立足我国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长期实践和基本经验,结合现代管理与其他相关学科理论展开研究。
本书前三章侧重阐述大学生管理工作相关理论,后八章重点对学生工作主要内容进行探讨。
本书围绕促进大学生成才这一根本目标,系统总结了大学生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基本经验,吸纳一线工作人员与专业人士的研究成果,对当前大学生管理实践中面临的新问题和困惑给予科学指导。
在大学生管理方法上,本书重点阐述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刚性管理、柔性管理、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六个管理方法,但采取任何管理方法都要有一定灵活性,从而实
现科学、有效管理。
本书阐述逻辑结构清晰,由表及里,由易到难,更利于读者系统性研读。
三、富于创新,前瞻性强
大学生管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发展的。
本书不仅总结大学生管理的基本经验,还把握当代大学生管理新趋势,为创新大学生管理提供新路径。
作者认为,新时期大学生管理创新要通过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管理、探索网络信息化管理以及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三条路径来实现。
强调大学生管理创新应突出育人功能,完善大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健全大学生管理服务体系,保证管理行为的合法性和高效性。
在开展管理工作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本书的理论与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这些理念对广大高校学生的管理人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综上所述,《大学生管理研究》一书主题鲜明,内容实用,逻辑严谨,重点突出,系统阐释了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方式及创新模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有助于高校管理者更合理地管理学生,对推动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稳步向前发展意义重大。
本书具有极高的实用研读价值,是一本兼具理论和实践指导的著作。
(作者单位:
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