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合集下载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历程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历程
(5) 陈纳德空运队。1946年17年1月成立 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空运队,1年后,该空运队成为直属 国民政府交通部民用航空局的民航空运队。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历程
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民用航空
1. 新中国民航业初创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 新纪元,也拉开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发展的序 幕。从1949年到1979年,新中国民航业的 发展在曲折、反复和艰难探索中前进,从无 到有、从小到大,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 改革发展和20世纪90年代的起飞奠定了基 础,积累了经验,培养了队伍。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历程
2. 企业化改革和发展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民航业进入改革和发展 的新阶段。1980年3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关于 民航局不再由空军代管的通知》,决定民航局从1980年 3月15日起成为国务院直属局。同年8月4日,《人民日 报》发表《民航要走企业化的道路》的社论,指出民航 是国家的重要运输部门,是一个企业单位,要按照办企 业的方针来经营管理。民航业要打开新的局面,必须走 企业化的道路。从此,民航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以企业 化为中心、改革和发展全面展开的历史新阶段。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历程
2. 国民政府时期的民用航空
1928年6月,国民政府交通部开始筹办民用航空。 (1) 沪蓉航空管理处和中国航空公司。1929年5月,国 民政府交通部成立了沪蓉航空管理处,在上海、南京、汉口 等地修建了5个飞机场,在上海设立了修理厂,购买了美国 单翼小旅客机4架。航线的上海—南京段于1929年7月开航, 1年内,飞行15万千米,载客1 200人,并载运了很多邮件。 1930年7月,沪蓉管理处并入新成立的中国航空公司。中国 航空公司是中美合办的,于1930年7月由国民政府交通部与 美商飞运公司签订合同,经营沪蓉、沪粤、沪平3条航线。

中国民航的发展历程简介

中国民航的发展历程简介

《中国民航的发展历程简介》1949年11月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成立,揭开了我国民航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从这一天开始,新中国民航迎着共和国的朝阳起飞,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航事业无论在航空运输、通用航空、机群更新、机场建设、航线布局、航行保障、飞行安全、人才培训等方面都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民航事业的发展与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和支持密不可分,是几代民航干部职工励精图治、团结奋斗的结果,为祖国蓝天事业书写了壮丽的篇章。

新中国民航从小到大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筹建时期。

1949年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民用航空局,受空军指导。

11月9 日,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总经理刘敬宜、陈卓林率两公司在香港员工光荣起义,并率领12架飞机回到北京、天津,为新中国民航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力量。

1950年,新中国民航初创时,仅有30多架小型飞机,年旅客运输量仅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仅157万吨公里。

1958年2月27日,国务院通知:中国民用航空局自本日起划归交通部领导。

1958年3月19日,国务院通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95次会议批准国务院将中国民用航空局改为交通部的部属局。

1960年11月17日,经国务院编制委员会讨论原则通过,决定中国民用航空局改称“交通部民用航空总局”。

为部属一级管理全国民用航空事业的综合性总局,负责经营管理运输航空和专业航空,直接领导地区民用航空管理局的工作。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新建和改建了南宁、昆明、贵阳等机场,并相应改善了飞行条件和服务设施,特别是完成了上海虹桥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的扩建工程。

浅谈我国航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浅谈我国航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浅谈我国航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1. 引言1.1 我国航空的重要性我国航空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航空行业作为现代化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航空运输的快捷高效不仅促进了旅游业的兴旺发展,也大大缩短了国内外货物和人员的运输时间,提高了国家的交通运输效率。

航空工业是国家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柱,对于提升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航空业的发展还能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航空业也是国家外交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通过航空公司的互联互通,促进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我国航空的发展不仅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至关重要,也是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字数:209】1.2 我国航空的发展历程我国航空的发展历程始于20世纪初,最初的航空业主要由民间民族资本发展。

1929年,中国第一架国产飞机诞生,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开端。

到了1950年代,中国开始建立国家航空工业,并成立了中国民航局。

1974年,中国第一次开始引进国外飞机,这在当时的国际关系环境下是一次不小的突破。

随后的几十年中,中国航空业迅速发展,从国产飞机、航空公司到航空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990年代后,中国加入WTO,全球化进程加速,中国航空业也面临了更多机遇和挑战。

航空公司扩大国际航线,民航业务逐渐开放。

2000年代以来,中国航空业不断壮大,成为世界第二大航空市场。

国产大飞机C919的首飞,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实现了重要突破。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航空业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我国航空业经历了从起步到崛起的过程,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全球乘客运输和货运市场逐渐饱和的情况下,中国航空业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展现出无限的发展潜力。

2. 正文2.1 我国航空的现状分析我国航空业在近年来经历了快速发展,国内航空公司数量不断增加,航线网络也越来越完善。

简述中国民用航空运输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民用航空运输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民用航空运输的发展历程
中国民用航空运输的发展历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民航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1953年,中国民用航空公司完成了首次由北京飞往上海的国内定期航线。

1955年,中国民航完成了1万1千公里的长途航线,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实现这一里程纪录的航空公司。

1966年,中国民航开通了首条国际航线,飞往苏联的莫斯科,正式进入国际航空运输市场。

此后,中国民航不断发展壮大,航空运输产品和网络组织也不断完善。

1979年,中国民航入选《国际民用航空公约》,使中国民航得以正式进入世界民航的行列,并不断发展,变成全球最大的民用航空集团之一。

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加强,中国还给外国航空公司准许由中国境内的机场落地起飞,提高了民客运输的效率。

2019年,中国民航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民航网络覆盖了全球近80%的国家和地区,中国民航运输能力在全球排名前列,航班数量也突破了50万架,在全球空域的航班数量也成为世界第一。

从1949年到2019年,中国民航发展经历了从建立到壮大、从小规模运营到大规模运营、从国内运营到国际经营的发展史,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民航集团,也为世界民用航空运输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1 -。

民航行业概况介绍

民航行业概况介绍

中国民航业
• 中国民航未来五年运输量预期走势
中国民航业
航空旅客运输协作体系
航空公司
订票系统
机场
代理人
旅客
民航运输与旅游
旅游
航空
航空运输与旅游
• 旅游
始发地 交通 目的地
航空:为远距离的旅游提供了条件
旅游:为航空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全球民航业
• 世界航空旅客运输量趋势图
中国民航业
全球地位: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场,增长量稳居全球第一 航空公司:40家 运营航线:国内航线5405条,国际地区航线1520条 民航机场:218个 民航客机:4511架 飞行人次:5.5亿人次 行业营收:6300亿元
中国民航业
• 中国航空旅客运输量趋势图
航空运输的快捷性
北京-广州:2200公里
步行 骑马 2个月 15天
轮船
高铁 飞机
7天
9小时 3小时
航空运输的安全性
全球民航业
全球航空公司:2000多家 全球运营航线:6700多条 全球民航机场:10000多个 全球民航客机:23000多架 全球飞行人次:37.73亿人次(2016年 ) 全球民航营收:7300亿美元,净利润350亿美元 民航GDP占比:世界GDP的10%
民航客运行业概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浙江丽水华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18. 1
主要内容
1
2 3 4
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历程 全球与中国民航业市场 民航旅客运输协作体系 航空运输与旅游的关系
人类交通方式的演变
航空运输业的发展
1903年,莱特兄弟驾驶人类第一架动力飞机升空 1933年,波音247正式首飞,第一架现代意义的全金 属运输机。 1945年,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成立 1970年,世界首架波音747交付使用 1998年,香港至纽约航班起航,成为当时世界最远 航线 2008年,纸质机票正式退出市场被电子机票完全取 代 2017年,中国首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短程 双发窄体民用运输机C919成功首飞

中美民用航空运输运营情况对比分析

中美民用航空运输运营情况对比分析

中美民用航空运输情况对比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中美航空运输的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有客货周转量、航线网络、机场和航空公司等方面进行对比。

并得出中国需要向美国航空方面所借鉴的地方,最后通过南航和美西南的案例分析,得出对中国航空公司的建议。

关键词:中美对比;航线网络;航空公司;航空运输1中美民用航空发展概况1.1中国民用航空发展概况1.1.1中国民用航空发展历程中国民航的发展事业在世界上属于起步较晚的国家,落后于欧美和一些发达的亚洲国家,不过经过我国的努力,现在中国民航事业已站在世界前列。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民航开始实行“政企分开”的改革,组建了七大国家直属航空公司,民航运输业开始步入较快发展的通道。

2002年,为应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民航业进行了第二次大的重组,成了国航集团、南航集团和东航集团三大国有骨干航空集团公司。

2005年开始,随着国家对民航运输业市场准入条件的放松,奥凯、鹰联、吉祥、春秋等一批民营航空公司纷纷组建并通入运营。

1.1.2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现状据民航局官方公布,2013年1-10月,全民航完成运输总周转量559.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0.4%,其中国内航线完成384.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1.3%,国际航线完成174.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8.6%;预计2013年全年完成运输总周转量67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0%。

图1-1-1 2006年-2012年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2013年1-10月,全民航完成旅客运输量2.98亿人次,同比增长11.1%,其中国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2.75亿人次,同比增长10.9%,国际航线完成0.22亿人次,同比增长12.9%;预计2013年全年民航完成旅客运输量3.5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1%。

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全球的旅客运输量将达到31.29亿,我国旅客运输量约占全球旅客运输量的九分之一。

图1-1-2 2006年-2012年中国民航旅客运输量2013年1-10月,全民航货邮运输量为453.8万吨,同比增长2.4%,其中国内航线完成328.5万吨,同比增长4.5%,国际航线完成125.3万吨,同比减少2.8%;预计2013年全年民航货邮运输量达到557万吨,同比增长2%,这也是近三年来货邮运输量首次出现同比增长。

航空运输的影响与发展趋势

航空运输的影响与发展趋势

安全问题
总结词
安全是航空运输的首要任务,但仍然存在诸多挑战。
详细描述
航空运输业面临的安全问题包括飞行安全、空防安全、地面安全等。这些问题可能由于人为因素、设备故障、天 气条件等多种原因引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航空运输业需要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安全意识,加强技术 研发和应用,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现代航空运输的崛起
喷气式飞机的出现
01
随着喷气式发动机技术的发展,飞机速度大幅提升,为现代航
空运输奠定了基础。
航空公司与机场的规范化
02
随着航空运输的普及,航空公司、机场管理和安全标准逐渐规
范化。
航空枢纽的形成
03
大型机场逐渐成为航空运输网络中的枢纽,连接全球各地的航
班。
航空运输的全球化
全球化时代的来临
提升生活质量
航空运输使得医疗援助、教育资源等能够快 速到达偏远地区,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质 量。
对环境的影响
碳排放问题
航空运输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对气候变化产生 影响。
噪音污染
飞机起降和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对周边居民的生活 产生影响。
资源消耗
航空运输业对燃料等资源的需求较大,对资源储量产 生压力。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航空运输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航空运
1903年莱特兄弟的首次飞行
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的动力飞行,标志着航空时代 的开始。
军用航空运输的兴起
一战和二战期间,飞机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目的,包 括侦察、轰炸和运输。
民用航空运输的萌芽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增长,一些航空公司开始 提供商业航班服务。

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与壮大

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与壮大

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与壮大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探索宇宙的渴望,航空航天产业成为了人类追逐的新的领域。

航空航天产业不仅对国家经济带来巨大利益,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历程、当前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前景。

第一部分: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历程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热气球发明。

自那时起,人类开始了对飞行的探索,并不断改进飞行器的设计和技术。

20世纪初,莱特兄弟成功发明了飞机,这标志着航空航天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飞机作为战争武器的重要角色得到了验证,航空航天产业开始蓬勃发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航空航天产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火箭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能够进入太空,并进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探索。

同时,飞机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超音速飞机和航空母舰等新技术的出现,使得航空航天产业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第二部分:航空航天产业的现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航空航天产业在现代社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航空航天技术不仅推动了航空旅行、货物运输和战争技术的发展,还对通信、导航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民用航空方面,航空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航空器的性能和安全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现代客机的航程更远、速度更快,乘客的舒适度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此外,空中货运和空中医疗服务等新兴领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军事航空航天方面,各国不断加大对航空航天技术的研发和投入。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成熟,人们对未来战争的形态产生了新的想象。

太空军事也成为各大国家争夺的焦点,太空探索和太空武器的研究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三部分:航空航天产业的未来前景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人们对航空旅行和货运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与此同时,太空探索和利用太空资源的追求也将成为航空航天产业的新的发展方向。

未来,航空航天产业将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0年开通我国的第一条航线:北京一天津航线
1929年4月15日 国民政府特 设中国航空公司机构,管理民 用航空事务,并委派铁道部部 长孙科兼任该公司理事长。
1929年4月17日 孙科以中国航空公司理事长 名义,与美国航空发展公司签订中美“航空运输及 航空邮务合同”。条款内容极不完善,有损中国主 权。交通部部长王伯群对铁道部部长孙科插手办航 空心存不满,强烈谴责该合同“丧权辱国,有碍中 国领空主权” 。
沪蓉航空线管理处
1929年(民国18年) 5月政府成立沪蓉 航空线管理处,从7月8日起,使用美国史汀生 型单翼客机,开航沪蓉航线的上海——南京 航段开航之初,不载旅客,先运邮件,不寄 包裹。从8月26日起,才开始载运旅客,当时 购票者极为踊跃。至9月7日,在不到两个月 的时间里,共往返飞行上海——南京之间34 次,载运旅客47人次。
• 1941年8月1日,陈纳德的飞虎队成立了。队员多半是勇敢、 渴望冒险、性格不拘的年轻人,由于形式上并非正规军, 他们的战术研究和训练反而得以自由挥洒。不久,他们在 昆明初试身手,首战便对日本战机予以痛击,此后并连创 击落日机的佳绩。1943年,志愿航空队改为第十四航空队, 除了协助组建中国空军,对日作战外,还协助飞越喜马拉 雅山,从印度接运战略物资到中国,以突破日本的封锁, 称“驼峰飞行”。日本投降后,陈纳德曾协助蒋介石打内 战。近二十年,中美关系改善,抗战史实陆续被披露,陈 纳德与飞虎队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获得高度的评价。
“中航”成立
1930年8月1日 中美合资的“中航”在上 海成立。与此同时,国民政府交通部的沪蓉 航空线管理处亦与其合并。“中航”归交通 部管辖,飞行基地设在上海龙华机场。
“欧亚”成立
1931年2月1日中国和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合办的 欧亚航空公司(简称“欧亚”)在上海正式成立。飞行 基地设在上海虹桥机场。
第一章:民用航空运输常识
第一节 中国民用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中国民航的 历史发展概况
• 一、民国时期(1920---1949)
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冯如
(1883~1912) 广东恩平县人
• 1909年9月21日,冯如驾驶 着自制的飞机──冯如一号, 从机翼、方向舵、螺旋桨到内 燃机等大小部件全部自制,在 奥克兰市上空翱翔了八百多公 尺,安全着陆,揭开了中国航 空史的第一页。它的航程等于 飞机发明者美国的莱特兄弟 1903年首次试飞距离的三倍多, 使西方世界为之震惊和羡慕。 冯如的成功,向全人类展现了 中国人民的智能和能力,为中 国在世界早期航空史上赢得了 极大的荣誉。
冯如(坐者)在广州燕塘试飞前与徒弟合影
在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之后,南方革命政府、 北京政府和其他地方势力都积极发展航空,在北京、 广东、东北组建空军,把航空用于军事目的。
1918年北洋政府设立航空事务处,是中国第一 个主管民航事务的正式管理机构。
左图是北洋政府总统府大门。 右图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 将领合影
美军运输机载物资 飞越喜马拉雅山。
二、筹建时期(1949--1978)
“两航起义”
1949年11月9日当时总部迁到香港的 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的总经理 刘敬宜和陈卓林宣布两个航空公司4000 余名员工起义,服从中央人民政府领导, 并率领12架飞机飞回祖国大陆,这就是 奠定新中国民航事业基础的著名的“两 航起义”。
• 我国第一条国际航线
1936年开通了广州到河内的航线,这是我 国第一条国际航线。
抗日战争的爆发
守卫卢沟桥的29军士兵英勇抵抗日军入侵。
抗战期间民航成为中国和当时支持 中国抗战国家之间的主要联系通道。
1939年成立的中苏航空公间外辟厂重庆-莫斯科的航线, 为苏联支援中国抗日提供的人员、物资开辟厂通道。
• 飞虎队
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是第十四航空队又军军官学校飞 行教官,抗日战争爆发后,陈纳德积极协助中国空军对日作 战,并且亲自驾机投入战斗。日本政府得知此情况,向美国 政府施压,要求所有美国飞行员离开中国。迫于外交压力, 陈纳德的活动转为非公开,他回到美国,私下替中国政府招 募飞行员。1940年11月,美日关系趋于紧张,美国总统罗斯 福终于采纳陈纳德的建议,同意退役人员以志愿航空队的名 义去中国协助抗日战争。
• 陈纳德将军
陈纳德领导的飞 虎队和第十四航 空队,在中国与 日军英勇奋战, 共摧毁了2600架 日机,击沉和击 伤了220万吨以上 的日军商船和海 军舰只,击毙了 66700名以上的日 军。他的机队与 日机战斗的损失 比,达到了1:80 的神奇境地。
• 飞虎队
抗战期间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 虎队部分队员在战机前合影。
刘敬宜(左)陈卓林(右)与 戴季陶的公子戴安国(中)
刘敬宜与陈卓林在广州酒 店举行欢迎会与两航人员 合影。
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时期,我国的民航 业受到严重的扰和损害,处于停滞状态。
• 三、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
第——阶段(1978—1987)
在世界上的排名由第 37位上升到第17位,年 平均增长率为22%。
第二阶段(1987—1997)
到1997年民航运输的总周 转量达到86亿吨公里,比10年 前增长了4.3倍,年均增长率 在16%以上,在国际上的排位 进一步上升到第10位,成为了 世界上的航空大国。
第三阶段(1997年至今)
1998年至今,实施新一轮的管理体 制改革,重点是政企彻底分开、政资彻 底分开、民航总局与所属企业彻底"脱 钩",使企业真正走上市场,成为市场 主体。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进行 重大的行业结构调整,组建航空运输集 团;机场实行属地化管理,以充分调动 和发挥地方建设民航的积极性。目前, 这一阶段的改革正在实施当中。
我国的民航 事业在正确的方 针指引下,一定 会在21世纪中腾 飞,在20年内实 现由民航大国转 变为民航强国的 宏伟目标。
谢谢 观赏!
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苏联支援中 国的飞机有一千多架,空军志愿 队大约有二千人。中苏飞行员在 汉口机场
位于武汉解放公园的 苏联空军志愿队纪念 牌,这里埋葬着15位 苏军烈士。
• 驼峰航线
航线只能从印度的萨地江、汀江再到中国的昆明、 叙府(宜宾)、泸州、重庆等地。由于整条航路大部分 是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及横断山脉平均海拔6000米上空穿 越,而当时最先进的飞机在满载情况下,最大飞行高度 也不过是6000米,甚至还要更低,飞行艰险和飞行难度 可想而知!由于要在连绵不断的山谷间穿行,无论是飞 行线路还是所经过的地形都犹如骆驼的“驼峰”,于是, “驼峰航线”由此得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