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建筑奇观》精品教案(川教版七年级下)
【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建筑奇观》(精品课件在线)_1

第九学习主题 第2课 建筑奇观 叫唤,但尽管如此,他仍然不肯蹲到刚伐完的树桩上解大便。在这里曾是历代儒生讲学论道的地方,一楼有“问津藏书馆”以及“问津文史展馆”;二楼为古典式的讲堂。
导入 返回首页
导入 赵州桥 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 元朝大运河
明长城 故宫
学习与探究
赵州桥
月嫂公司 /
薇薇叫了两份外卖,烹鸡腿,辣米米糕。
返回首页 也许是心有灵犀,那天看电视我俩不约而同的靠走了所有的小伙伴,意图很明显,回家的时候可以一起结伴同行。, 导入 四十年,我们携手前行的道路两旁开满了友谊之花:从邻居到发小,从同学到队友,从纺织厂到歌舞团,从团市委到化纤厂,从干部专修班到辽大中文系,从省国投到计生委,从 监察厅到政研室,赵从州美洲桥大陆到澳洲草原……这一路花开似锦,这一路花香袭人
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 元朝大运河
明长城 故宫
学习与探究
返回首页 导入
赵州桥 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 元朝大运河
明长城 故宫
学习与探究
第九学习主题 第2课 建筑奇观
优质课件选
儿童教育/幼教课件/家长会/ 主题班会
第九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下) 第2课 建筑奇观
赵州桥2课 建筑奇观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建筑奇观》评课稿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建筑奇观》评课稿一、引言《第16课建筑奇观》是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一篇教材内容,本文将对这节课进行评课,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世界上几个著名的建筑奇观,包括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古罗马的斗兽场、中国的长城和雷峰塔等。
通过介绍这些建筑奇观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意义,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同文明古国的建筑艺术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评析1.知识目标:学习并掌握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古罗马的斗兽场、中国的长城和雷峰塔等历史建筑的名字、特点和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文明古国的建筑形式、艺术风格以及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影响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学习和了解世界上的建筑奇观,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学生对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古罗马的斗兽场、中国的长城和雷峰塔等建筑奇观的名称、特点和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文明古国的建筑形式、艺术风格以及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影响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引入问题和图片、地图等多种教具,激发学生对建筑奇观的探索欲望,调动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2.学习新课:教师通过讲解、展示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古罗马的斗兽场、中国的长城和雷峰塔等建筑奇观的基本信息。
3.深化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和比较这些建筑奇观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4.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参观实地或者进行项目研究等方式,深化对建筑奇观的了解和认识。
5.归纳总结:结合课堂讨论和学生的学习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点。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学评价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对建筑奇观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川教版历史七下《建筑奇观》word教案

16课建筑奇观1、记住赵州桥的设计者和修建时代;隋朝大运河的中心、起止点、四段;元朝开通的两段运河、明长城的起止点2、讲述赵州桥的结构特点1、读一读,《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知识建构;2、问一问: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影响。
你想漫步于有“奇巧固护,甲于天下”美誉的赵州桥,品味它的雄伟与韵致吗?你想一睹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的悠久历史风貌吗?你想感受“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英雄气概吗?你想驻足亭台楼榭,饱览古都紫禁城的磅礴气势吗?不要犹豫了!赶快加入我们的建筑奇观之旅吧!亲身体验崭新的旅游形式。
【课前热身】1、通读全文,勾划重点,圈点关键,批注疑惑2、完成指导丛书P55知识建构,同桌互相订正3、师生交流知识建构完成情况【新课解读】一、赵州桥阅读教材,完成:1、填空:赵州桥修建于,位于,设计并主持建造者是。
3、议议:赵州桥有何价值?二、大运河的开凿1、看图找一找,比一比,填一填。
(1)隋朝大运河北达图①,是今天的,东南起图③,是今天的;以图②为中心。
(2)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A 、B、C、D四段(3)根据两幅运河图比较,元朝在隋朝运河的基础上重新开凿了两段新的河流分别是:(临清—东平),(通州—大都),沟通了、、、和五大流域。
缩短了杭州到大都的航程。
2、评一评:有人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罪在当代(时),功在千秋”。
你认为这样评价正确吗??为什么?(三)、明长城 A B隋朝大运河图③ ②①C BA1、根据上图填一填:我国最早修建长城是在,明朝重修长城的目的,明长城西起,东到,全长;图中A、B处重要关城的名称分别是、。
2、比一比:明秦长城的不同起止点。
2、说一说:你认为长城的修建体现了什么?(四)、故宫1、看一看:依据地图册上明北京城的布局结构图,说说故宫的主要布局和建筑特色?2、讲一讲:故宫的历史地位?【课堂小结】1、朗读知识建构你还知道哪些现存的建筑艺术珍品?P56单项选择及列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到了。
第16课建筑奇观教学设计

《建筑奇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水平记住赵州桥的设计者和修建朝代;隋朝大运河的中心、起止点、四段河的名称;元朝开凿的两段运河名称;明长城起止点;了解故宫的布局;理解赵州桥、大运河、长城及故宫的历史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模象直观的方法,让学生感知历史,体会中国古代建筑的雄伟奇特;指导学生比较隋、元运河,培养学生的比较水平,训练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方法;通过度组手绘大运河示意图和故宫平面图(简图),培养学生分组协作水平;通过对四大建筑的观察和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审美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赵州桥、长城、运河、故宫等四大建筑都是广大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大运河的作用;赵州桥和长城的历史地位。
2、难点: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对大运河的评价;对长城、故宫历史地位(价值)的理解。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自主学习与分组讨论相结合实行探究性学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现代相关奇特建筑图片及学生所熟悉的身边建筑。
师:每一种建筑都印证着一代人的梦想,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空,学习古代的一些建筑奇观,体会先辈们的伟大中国梦。
一、赵州桥展示赵州桥图片,欣赏河北民歌《小放牛》自主学习1:赵州桥的修建年代、设计者修建年代:隋朝设计者:李春探究活动1:展示赵州桥及基它类型桥梁,归纳总结赵州桥的特点。
[教师归纳总结] 特点:跨度大、桥面平造型优美坚固实用地位: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教师总结]这便是“天下之雄胜”的赵州桥,赵州桥也是中外桥梁史上的一座丰碑。
二、大运河[教师过渡] 浏览了具有“奇巧固护、甲于天下“美誉的赵州桥,我们展示大运河的图片探究活动2: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学生自主完成隋朝大运河的表格。
探究活动3:展示图片(大运河修建时的想象图和现在大运河的繁荣景象)及一些诗人对大运河的描写的材料。
谈谈同学们对大运河的理解。
建筑奇观 说课稿

建筑奇观说课稿《建筑奇观》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6课《建筑奇观》,下面我从学情、教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学情分析我校是成都市青白江区一所普通初中,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基础知识不扎实;但是经过近一年的历史学习,我们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历史比较、分析的能力,既有对历史学科的浓厚爱好,也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而且本课知识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时有所闻,比较熟悉,因此在教学时注重趣味性与学科严谨性、科学性相融合。
我们的学生,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通过创设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技能。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中国古代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同时光辉灿烂,它包含了众多方面,科技、思想与宗教、文学、艺术、教育、史学、体育等。
建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伴随着人类从古到今,从原始人的土炕土房到现在的摩天大厦,从一个群居的部落到现代化的城市街道,建筑在给我们以生活居住、走路穿行、标志纪念的同时,还展现出来科学的魅力,让人享受美的意蕴,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内涵。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伟大,中国古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2、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情况和大纲要求,对本课我设定如下目标:(1)识记与理解:记住赵州桥的设计者和修建时代;知道隋朝大运河的中心、起止点、四段河的名称,元朝开通的两段运河的名称;知道明长城的起止点;了解故宫的布局(2)能力与方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通过观看赵州桥、明长城、故宫的插图,培养学生观察、审美的能力;讨论长城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历史现象和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赵州桥、大运河、长城和北京故宫的历史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理解上述工程的特点和结构,认识它们是我国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3、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历史作用;赵州桥和长城的历史地位 (2)教学难点:赵州桥的结构特点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累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理解。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建筑奇观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

第16课 建筑奇观学案【学习目标】1. 知识方面:记住赵州桥的设计者和修建时代;隋朝大运河的中心、起止点、四段;元朝开通的两段运河, 明长城的起止点;了解故宫的布局;理解赵州桥、大运河、长城及故宫的历史地位。
2. 能力方面:正确认识大运河和长城的修建,锻炼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上述工程的特点和结构,认识他们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重难点】1、重点:大运河的作用;赵州桥和长城的历史地位。
2.难点:赵州桥的特点;对长城和故宫历史地位的理解。
【教学过程及重点知识】知识梳理一、赵州桥1、赵州桥修建于 ,位于 ______,设计并主持建造者是 。
2、赵州桥的价值和地位:二、大运河1、看图找一找,比一比,填一填。
(1)隋朝大运河北达图① (今北京),东南起图③ _(今杭州);以图② 为中心。
(2)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A _____、B __、C ____、D ______四段。
(3)元朝在隋朝运河的基础上重新开凿了两段新的河流分别是: 、(4)作用:大运河沟通了 、 、 、 和 五大流域,加强了南北的交流,促进了_________和________的发展。
③②①D B AC三、明长城1、明朝重修长城的目的:为了加强对 ____________,明长城西起,东到,全长多千米;是 _____。
四、故宫1、营建者:在元大都基础上营建了北京城。
是 _、______两朝的都城。
2、组成部分:由、和三大部分组成。
北京城的核心是。
3、故宫的历史地位:故宫是世界上现存、的宫殿建筑群,全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特别是木结构建筑的杰出成就。
【当堂检测】1、“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说的是()A.长城B.故宫C.赵州桥D.卢沟桥2.隋代大运河四部分由南往北方向排序正确的是()A.永济渠、邗沟、江南河、通济渠B.邗沟、永济渠、江南河、通济渠C.邗沟、江南河、永济渠、通济渠D.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3、2008年奥运会圣火在中国长城点燃。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建筑奇观

坤宁宫 位于故宫内廷最后面,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明代为 皇后居住所,清代改为祭神场所,其东暖阁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 熙、同治、光绪三帝,均在此举行婚礼。
故宫午门
故宫正门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清顺治四年(1647)重修。 午门高35.6米,主楼面阔九间。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太和门, 其中楼左右有钟鼓亭,每逢皇帝在太和殿主持大典时,钟鼓齐鸣,以 示威严。
是好事
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的 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
的交流,也有利于祖国的统一。
是坏事
罪在当代, 功在千秋
大运河开凿役使了大量的河工 许多河工因饥饿劳累而死,运 河开通后,隋炀帝几次巡游江
都更是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隋朝开凿大运河表
时间
河段
征发民夫
605年
通济渠
100余万
605年
邗沟
10余万
608年 全长20永0济0渠多千米 100余万
610年
江南河
10余万
世隋朝界大上运最河长与世的界运著河名大运河
名称
开凿时间
所在国家
长度
隋大运河
605~610
中国
2000余千米
苏伊士运河
1859~1869
埃及
173千米
巴拿马运河
1881~1914 巴拿马共和国
81.3千米
明长城
1. 明长城西起
结
束
5、比较隋朝和元朝的大运河以及秦长城和明长城。
赵州桥
赵州桥——世界桥梁鼻祖
赵州桥位于今河北赵县,又名安济桥,是一座由28道独立纵向 并列的巨石砌成的单孔弧形桥。全长50多米,宽9米多,主拱跨度 为37米多。它是中外桥梁史上的一座丰碑,不愧“天下之雄胜”。
七年级历史下册《建筑奇观》教案、教学设计

3.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参观当地的古建筑,如庙宇、古城墙等,了解其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拍摄照片或视频,并结合所学知识,为这些古建筑撰写简要介绍。
4.分组进行课题研究,每组选择一个古建筑修复案例,分析修复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采取的措施。最后,撰写一份研究报告,分享研究成果。
从认知发展角度来看,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具体、直观、形象的事物更感兴趣,容易接受图片、实物等教学手段。此外,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逐渐增强,为开展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古代建筑艺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审美鉴赏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认知特点,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历史素养和文化修养。
3.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发挥个人特长,展现独特的作业形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5.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
(二)教学难点
1.理解古代建筑艺术与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的密切关系,深入挖掘建筑背后的丰富内涵。
2.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鉴赏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3.激发学生对古代建筑艺术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三)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建筑奇观的壮丽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建筑奇观》精品教案(川教版七年级下)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记住赵州桥的设计者和修建年代;隋朝大运河的中心、起止点、四段运河的名称,元朝开通的两段运河;明长城的起止点;了解故宫的布局;理解其历史地位(价值)。
二、能力与方法:指导学生比较隋朝和元朝的大运河以及秦长城与明长城,培养比较能力,进一步掌握比较历史现象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运河和长城的修建,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辩证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观看赵州桥、明长城、故宫的插图,培养学生观察、审美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赵州桥、大运河、明长城、故宫的历史价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和对科学技术的兴趣;认识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大运河的作用。
2、赵州桥和长城的历史地位。
难点:1、赵州桥的结构特点。
2、对长城、故宫历史地位(价值)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我国古代科技硕果累累,不仅在四大发明上,而且建筑方面,尉为大观。
上学期学的重要建筑有哪些?今天再来看看隋唐元明清时期又有哪些建筑的奇观?。
积极回答。
悬念导学
二、赵州桥 1、谁来介绍一下赵州桥?然后落实知识点在书上。
2、指导观察插图,看看它“奇”在何处?教师讲解。
指导阅读小字。
强调赵州桥被美国土木工程协会认定为世界第十二处“土木工程历史古迹”。
认真阅读,观察、思考、感受。
三、大运河
1、仔细观察地图,找出隋朝大运河南北起点、中心、哪四段、线路特点、天然河道与运河的走向如何?回答的基础上,再启发学生得出运河的修通弥补了天然河道东西流向的缺陷,形成东西南北的水运交通网。
2、再阅读教材大字,落实知识点在书上。
再问“为什么要修大运河?开凿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难题?”来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突出“奇”。
3、观察地图,落实元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中心,开凿的目的。
然后要求同学比较隋、元朝的两条大运河有何异同?仔细观察、思考、阅读、讨论、回答。
4、讨论:大运河开通的历史意义?
四、明长城
观察秦、明长城的地图,比较两条长城的异同?(目的、位置、工程等)指导学生阅读小字及引言,得出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古代伟大的工程,中华民族的象征。
观察、比较。
阅读、讨论、思考。
五、故宫:教师请学生来介绍所知道的?然后教师出示明北京城的草图,指导观察插图,进行讲解。
并指出地位。
自由发言。
阅读听讲勾画。
六、小结
…这些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奇迹,是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的象征,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国炎黄子孙的骄傲。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