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4.8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人教新课标
第四单元比例《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一看:看原图各边占几格;二算:计算按一定的比把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新图形的各边占几格。三画:按计算后得到的新图形的边长画出新图形。
你能总结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点和画法吗?
输入标题
1.先按4∶1把下面的三角形放大,再把放大后的图形按1∶2缩小。
2.按2∶1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可以将它分成2个直角三角形再进行放大。
1.明确是放大还是缩小。
2.图形的各边按一定的比扩大或缩小。
3.尽量将图形分成有直角边的图形。
输入标题
教材P63 第1、 2题
角度不变
边长
3格
6格
扩大2倍
周长
12格
24格
扩大2倍
长方形
内角
都是90°
都是90°
角度不变
长
4格
8格
扩大2倍
宽
2格
4格
扩大2倍
周长
12格
24格
扩大2倍
直角三角形
内角
分别是90°、53°、37°
分别是90°、53°、37°
角度不变
水平边
4格
8格
扩大2倍
竖直边
3格
6格
扩大2倍
斜边
5格
10格
扩大2倍
周长
12格
24格
扩大2倍
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把正方形按1∶3缩小。
6格
2格
输入标题
பைடு நூலகம்
8格
2格
把长方形按1∶4缩小。
4格
1格
输入标题
8格
4格
把三角形按1∶2缩小。
6格
3格
输入标题
图形在缩小后长和宽变小了,周长也变小了,内角没有变。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江西省吉水县实验小学施凤莲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目标:1、复习数值比例尺,引出放大、缩小两个概念,通过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图形放大和缩小。
2、学会用方格纸把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自行发现,总结两个简单图形的相似之处,不同之处,深化理解放大、缩小的含义。
教学重点:1、理解图形的放大、缩小的原理,利用方格纸把简单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
2、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1、在理解“放大和缩小”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对组合图形是不是相似图形进行正确判断。
2、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自行设计漫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设计理念: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和审美意识。
我利用课件,创设一种师生交流、互动、互学的学习氛围。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总结,发现数学奥秘,用数学知识美化生活。
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引出新知。
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尺,在数值比例尺中,有一种是放大(扩大)比例尺,一种是缩小比例尺。
出示: 2:1 1:3 两种比例尺让学生辨别板书:放大缩小二、创设情境,点明课题课件:(观察蜜蜂外形结构放大图,拍摄天安门城楼,“你好棒”放大字样,老爷爷用放大镜看报、教师讲课用幻灯机投影,小朋友利用灯光做影子游戏)提问:这些图片中,哪些是物体缩小,哪些是把物体放大?我们已经认识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下面我们就要学习简单“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把板书补充完整)三、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课件:例4、按2:1画出下面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提问:你能按2:1画出它们放大后的图形吗?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把原图中相对应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学生拿出已经准备好的方格纸,尝试画图,教师巡视。
指名口述自己的操作方法,(教师同时使用动画课件展示过程)质疑:三角的两条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后,斜边是否也为原来的2倍呢?学生讨论后得出:1、量一量,用直尺量出原图斜边长和现图斜边长。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精品课件18

1
复习
1、比例尺?
2
复习
2、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 比例尺三者的关系?
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 ÷ 比例尺 =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 × 比例尺 =图上距离
3
复习
3、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 的互换?
1 :7000000
= 1cm :7000000cm
= 1cm :7000000cm = 1cm :70km
9
检查自学效果
按2:1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10
检查自学效果
按2:1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11
检查自学效果 1、P58,画画。
2、P58,做一做。
12
如果把放大后的三个图形的各边按1:3缩小 ,图形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画画看.
14
0 70km
4
复习
3、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 0 85km 的互换?
1cm :85km
= 1cm :8500000cm
= 1 :8500000
5
在现实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现象吗?
6
在现实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现象吗?
7
这两种现象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8
自学例题(P57),并回答问题 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 的图形相比,有什么相同 点?有什么不同点?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第【1】篇〗《图形放大和缩小》六年级数学说课稿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图形放大和缩小》六年级数学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先让学生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再让学生经历按指定的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操作过程,借助图形的直观变化,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比例的内涵。
同时教材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贯穿整个单元的始终。
这样的安排,既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同发展,也能为以后学习成正比例的量、成反比例的量,以及图形的相似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扩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扩大或缩小的方法。
情感目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3、说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4、说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二、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中,利用长方形图片放大的具体情境导入,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中安排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探究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以及数据的比较,体会图形的相似,感受图形放大和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样设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交流空间,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设计与评析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设计与评析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38、39页“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1、2题。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形成概念(一)认识放大1.谈话导入师:我们的班级博客中有许多照片,记录了同学们学习生活的瞬间,看这张长方形的照片(如图1)就是其中一张,能看清吗?(学生:看不清)那把它变大一点。
演示:将一张长方形照片(图1)的长边拉长(图2)。
师:现在照片变大了,感觉怎样?如果宽边拉长(图3),那这样变,感觉怎样?那长边与宽边都按相同倍数拉长(图4)呢?师:三张照片中,只有一张照片符合数学意义的放大,你认为是哪一张呢?你为什么选这一张?你感觉这张照片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生:大小变了,形状没有变化。
(板书:图形的放大)2.形成概念师:请同学们观察两张照片(课件出示图1和图4所示的两张照片的长和宽:图1长3cm、宽2cm;图4长6cm、宽4cm),第一张长方形照片的长是几厘米,宽是几厘米?第二张长方形照片的长是几厘米,宽是几厘米?放大后长方形的长与原来长方形长有什么关系?宽呢?生:第二张长方形照片的长是第一张的2倍,宽也是第一张的2倍。
第二张长方形照片的长与第一张照片的比是2:1,宽的比也是2:1。
师:你能上来指一指哪两条边的比是2:1吗?学生上台指出放大后长方形照片的长与原来长方形照片的长的比是2:1。
师:我们把放大后长方形的长与原来长方形的长叫做一组对应边。
(板书:对应边)你们还能找到其他对应边的比是2:1的吗?(引导学生找出放大前后的四组对应边师:想一想,这个2:1表示的是谁和谁的比?(板书:放大后边的长度:放大前边的长度=2:1)出示: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例放大。
【教学评析】先呈现原图和放大后的图形的长和宽,教师再适时点拨,启发学生利用“倍”或“比”的知识完整地进行表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比例
《第四单元 比例》 第七课时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小学数学
情景导入 你见过下面这些现象吗?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 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
探究新知 按2:1画出下面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按2:1放大就是把各边的 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 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放大到 原来的2倍,斜边是否也变 为原来的2倍了呢?
易错举例 把左边的长方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后得到右边的 长方形,求未知数X。(单位:㎝)
你能写出正确 答案吗?
42:X=6:3 6x=42×3 6x=126 x=21
巩固拓展 下面哪个图形是图形A按2:1放大后得到的图形?
A
B
C
D
×
×
√
只将宽度扩大到原来 只将高度扩大到原来 的2倍,高度没变。 的2倍,宽度没变。
探究新知
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 图形比较,大小变了,但形状没 有变;而且各条对应边的长度的 比都等于指定的比。
探究新知
先按4:1把下面的三角形放大,再把放大后的 图形按1:2缩小。
按4:1放大
按1:2缩小
易错举例 把左边的长方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后得到右边的 长方形,求未知数X。(单位:㎝)
解得对吗?
巩固拓展 按2:1的比画出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
量一量,三角形斜边的长也 是原来的2倍吗?
课堂小结
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 的图形比较,大小变了,但 形状没有变 。 各条对应边的长度的比都等于 指定的比。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对应内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2:X=3:6 3x=42×6 3x=252 x=84
易错举例
把左边的长方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后得到右边的 长方形,求未知数X。(单位:㎝)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情景导入
你见过下面这些现象吗?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 物体缩小?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探索新知
按2:1画出下面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按2:1放大,就是把各边 的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
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斜边是否也变为原来的2倍呢?
( 大小 )不变。图形在放大与缩小后,( 大小
变化,( 形状
)不变。
)发生了
(2)学校准备出一张环保知识的手抄报,要将这幅画按1∶2复印出 来放在手抄报上,应该调到( 200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学以致用
3.把左边的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右边的长方形,求未知数X。 (单位:㎝)
你又发现了什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学以致用
1.先按4:1把下面的三角形放大,再把放大后的图形按1:2缩小。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学以致用
2. 填一填。
(1)图形在平移和旋转后,( 位置 )发生了变化,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探索新知
观察一下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比较它们的内角、边长、周长,什么变了? 什么没变?
你能发现什么?
如果把放大后的正方形按1:3,长方形按1:4,三角形按1:2 缩小,各个图形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在方格纸上画画看。
解:设长方形的宽为x厘米。
6:3=42:x X=126÷6 X=21
【通用版】2020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4.8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精品试卷,推荐下载4.8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填一填。
(1)图形在平移和旋转后,()发生了变化,()不变。
图形在放大与缩小后,()发生了变化,()不变。
(2)学校准备出一张环保知识的手抄报,要将这幅画按1∶2复印出来放在手抄报上,应该调到()%。
2.画出下面三角形按4︰1放大后的图形,然后把放大后的图形按1︰2缩小。
3.按1︰2的比例,在方格纸上画出下图缩小后的图形。
4.把左边的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右边的长方形,求未知数X。
(单位:㎝)
答案:
1.(1)(位置),(大小),(大小),(形状)(2)(200)%。
2.略
3.略
4.解:设长方形的宽为x
6:3=42:x
X=126÷6
X=21
精品试卷,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