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C机与单片机分布式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1)

合集下载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设计说明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设计说明

第一章:绪论1.1课题背景随着单片机技术的迅速兴起与蓬勃发展,其稳定、安全、高效、经济等优点十分突出,所以其应用也十分广泛。

单片机已经无处不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单片机的特点是体积较小,也就是其集成特性,其内部结构是普通计算机系统的简化,增加一些外围电路,就能够组成一个完整的小系统,单片机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

它具有和普通计算机类似的、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通过使用一些科学的算法,可以获得很强的数据处理能力。

所以单片机在工业中应用中,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业设备的智能化、数据处理能力和处理效率,而且单片机无需占用很大的空间。

随着温度检测理论和技术的不断更新, 温度传感器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在微机系统中使用的传感器,必须是能够将非电量转换成电量的传感器,目前常用的有热电偶传感器、热电阻传感器和半导体集成传感器等,每种传感器根据其自身特性,都有它自己的应用领域。

1.2温度检测的意义与技术发展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因为它直接影响燃烧、化学反应、发酵、烘烤、煅烧、蒸馏、浓度、挤压成形、结晶以及空气流动等物理和化学过程。

因此对温度的检测的意义就越来越大。

温度采集系统在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和人们的生活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很多时候都需要对温度进行严格的监控,以使得生产能够顺利的进行,产品的质量才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

温度采集系统是在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嵌入式系统虽然起源于微型计算机时代,但是微型计算机的体积、价位、可靠性,都无法满足广大对象对嵌入式系统的要求,因此,嵌入式系统必须走独立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就是芯片化道路。

将计算机做在一个芯片上,从而开创了嵌入式系统独立发展的单片机时代。

单片机诞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经历了SCM、MCU和SOC三大阶段。

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及方案论证2.1系统总体设计本章主要内容是论述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采集系统的总体设计以及方案论证。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采集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采集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采集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摘要单片机己在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为适应更多的应用领域,厂家釆取了在一块单片机芯片上集成多种功能部件和大容量存储器的方法。

因而,整个应用系统不需要扩展,而体积变小、可靠性增高,使单片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单片机系统。

第一章单片机概述单片机是单片微型计算机的简称,有时称为微控制器,是将计算机的主要功能单元集成在一个芯片中而构成的器件。

由于单片机在一个芯片上集成诸多功能,因此就单项功能而言,通常都没有普通计算机强大,如计算机速度不够快、字长较短、外部可扩展接口的数量少且规模小等。

但是,单片机具有体积小、价格便宜和技术成熟等优点,是各种电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早期的单片机都是8位或4位的。

其中最成功的是INTEL的8031,因为简单可靠而性能不错获得了很大的好评。

此后在8031上发展出了MCS51系列单片机系统。

基于这一系统的单片机系统直到现在还在广泛使用。

随着工业控制领域要求的提高,开始出现了16位单片机,但因为性价比不理想并未得到很广泛的应用。

90年代后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大发展,单片机技术得到了巨大提高。

随着INTEL i960系列特别是后来的ARM系列的广泛应用,32位单片机迅速取代16位单片机的高端地位,并且进入主流市场。

而传统的8位单片机的性能也得到了飞速提高,处理能力比起80年代提高了数百倍。

目前,高端的32位单片机主频已经超过300MHz,性能直追90年代中期的专用处理器,而普通的型号出厂价格跌落至1美元,最高端⑷的型号也只有10美元。

当代单片机系统已经不再只在裸机环境下开发和使用,大量专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被广泛应用在全系列的单片机上。

而在作为掌上电脑和手机核心处理的高端单片机甚至可以直接使用专用的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

单片机比专用处理器更适合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因此它得到了最多的应用。

事实上单片机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计算机。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

第一章:绪论1.1课题背景随着单片机技术的迅速兴起与蓬勃发展,其稳定、安全、高效、经济等优点十分突出,所以其应用也十分广泛。

单片机已经无处不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单片机的特点是体积较小,也就是其集成特性,其内部结构是普通计算机系统的简化,增加一些外围电路,就能够组成一个完整的小系统,单片机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

它具有和普通计算机类似的、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通过使用一些科学的算法,可以获得很强的数据处理能力。

所以单片机在工业中应用中,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业设备的智能化、数据处理能力和处理效率,而且单片机无需占用很大的空间。

随着温度检测理论和技术的不断更新, 温度传感器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在微机系统中使用的传感器,必须是能够将非电量转换成电量的传感器,目前常用的有热电偶传感器、热电阻传感器和半导体集成传感器等,每种传感器根据其自身特性,都有它自己的应用领域。

1.2温度检测的意义与技术发展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因为它直接影响燃烧、化学反应、发酵、烘烤、煅烧、蒸馏、浓度、挤压成形、结晶以及空气流动等物理和化学过程。

因此对温度的检测的意义就越来越大。

温度采集系统在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和人们的生活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很多时候都需要对温度进行严格的监控,以使得生产能够顺利的进行,产品的质量才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

温度采集系统是在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嵌入式系统虽然起源于微型计算机时代,但是微型计算机的体积、价位、可靠性,都无法满足广大对象对嵌入式系统的要求,因此,嵌入式系统必须走独立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就是芯片化道路。

将计算机做在一个芯片上,从而开创了嵌入式系统独立发展的单片机时代。

单片机诞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经历了SCM、MCU和SOC三大阶段。

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及方案论证2.1系统总体设计本章主要内容是论述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采集系统的总体设计以及方案论证。

PC机与单片机温度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PC机与单片机温度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f (= ; > ; 一一) 0 i 8 iO i r { D =O Q : D = dt00 ; Q a x1 & dl ( ) ey5 ; a O =1 Q :
d t > = 1 a> :
P O =P O fx 0: C N C N 08
T R1=1;
T 1 0f; / H =x 4 / 波特率 40 s 80b p
dl (0 ; / e y8) a / 精确延时 大于 40s 8u
D 1B0 S82 智能型温度传感器 , 专门负责现 场温度 的测量、 变换和数字量化¨2. 用 A M L公 司 - 选 ] TE 的通用 8 位单片机 A 8C 1 T95 作为微控制器 , 再通 过 1 Wi 总线与温度传感器 D 1B 0 一 r e S8 2 进行交互 通信 , 通知 D 1B 0 S8 2 进行温度采集 , 然后让其将采
维普资讯
1 1 日出版 月 5
P C机与单 片机温度检测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商 周 张恒博 吕进华
160 ) 165 ( 大连 民族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辽宁 大连
摘 要:选用 A M L T E 公司的 A 8C1 T95 单片机及 D LA 公司的 D1B0 ALS S82 智能温度传感器作为核心元
件, 设计温度检测模块电路,并且为温度检测模块设计了相应的通信接 口电路 , 使之能够方便地连接 到远程 P 机终端;实现了在 P 机端采用V ++ . 编制的程序将接收到单片机传递的数据进行显示 c c c 60
以及 曲线 的绘制 . 关键词: 单片机 ; 温度检测 ; 一线总线;S 45 R 一 8 总线; 串行通信;S82 D110 3
成的温度检测系统 , 主要安装到各温度采集点 . 系

基于PC机与单片机分布式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

基于PC机与单片机分布式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

基于PC机与单片机分布式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作者:周海兵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3年第23期【摘要】根据分布式温度采集系统的相关要求,本文根据大量实践,结合实际,对PC 机与单片机分布式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进行了研究,主要从系统控制、温度信号采集、温度信号显示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想法和意见,在我国PC机与单片机分布式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道路上做出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索。

【关键词】单片机温度采集串口通讯 DS18820VB温度是一种物理变量,在平常的生产中,测量温度又是必不可少的,在生产中准确的测量出温度,可以提高生产产品的质量,这就需要有一种专门的仪器来测量温度;但是传统的测量温度的办法是通过传感器将温度信号转换为模拟电压信号,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测出温度,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很大的弊端,如果远距离的话,就要克服很多困难,准确度也相对较低;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产生了数字温度采集系统,这种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温度采集系统的模块设计通过图1可以看出,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设计出不同的测量温度的数量,具有很大的可变性和灵活性。

这种测量温度的方法,可以直接读出数据,这是区别于传统的传感器的地方,这个系统分别由上位机和下位机组成,下位机由测温模块和测温系统组成,单片机是整个系统模块的关键,通过进出端口采集测温信号,进过处理后,再通过总线、键盘等显示温度,通过这种方式处理过的信号,通过RS232传送到上位机,上位机肩负着对所需参数的设置。

2 温度采集系统的电路设计温度采集系统是通过传感器采集的系统,这种进出口电路有32个端口,还有3个定时器,和其他系统比较起来具有很强的优越性,型号为DS18820的传感器,具有很多特点,分别是体积小、结构相对简单,可根据需要自行设计温度,范围也很大,一般可以测零下55度和零上125度的温度,单总线还有一些复合的功能。

DS18820这种系统,要想提高他的负载能力,就必须要采用外部供电的能力,本文探讨的单总线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节省端口资源,因为端口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的增加,这样一来,网络结构也相应的得到了简化;测温点的8个端口分布在p1上,从很大程度上讲可以提高效率;假如有200个测量点,每个端口平均接25个个测温点,从这8个端口读取温度;当然采用这种方式比用1个口线来测,效率要高出很多。

基于单片机及PC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及PC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及PC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作者:郭佳陈乾君来源:《物联网技术》2013年第07期摘要:给出了采用STC89C52单片机进行自适应控制来控制PWM波,进而控制电炉的加热,以实现温度控制的设计方法。

这套温度测控系统弥补了传统PID控制结构在特定场合下性能下降的不足。

与传统的系统相比,该电路结构简单,测温精度高,温度控制误差小,并在不同时间常数下均可达到技术指标。

文章同时给出了用串口调试精灵将PID控制器的输出和温度采样值显示在PC机上,以方便温度的监控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温度控制;自适应;PID;PC机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3)07-0018-030 引言目前,水温控制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家电等很多领域,水温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品质,因此,水温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设计的任务与要求为1 L水由1 kW的电炉加热,要求水温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由人工设定,并能在环境温度降低时实现自动调整,以保持设定的温度基本不变。

主要性能指标:温度设定范围为25.0~100℃,最小区分度为0.1 ℃,温度控制的静态误差小于或等于0.1 ℃,用SMC1602A液晶显示模块显示实际水温和PID控制算法中的三个主要参数Kc、Ti、Td的赋值,用串口调试精灵将PID控制器的输出和温度采样值显示在PC机上。

1 系统方案本设计以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采用了温度传感器DS18B20、RS232标准接口及PID 控制算法对温度进行控制。

该水温控制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检测、控制型应用系统,它要求系统完成从水温检测、信号处理、输入、运算,到输出控制电炉加热功率以实现水温控制的全过程。

本设计实现了水温的智能化控制以及提供完善的人机交互界面及PC机与单片机通信接口,系统由PC机与单片机通信模块、温度检测及其显示模块、PID控制算法等模块组成,其特点在于采用PC机与单片机通信,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基于PC与单片机的8路室温采集系统的设计任务书

基于PC与单片机的8路室温采集系统的设计任务书
2,在硬件系统基础上,编写程序,完成软件设计;
3,最后,经实验,调试,测试,实现PC与单片机的联机室温采集系统,使其具备检测室温并在PC机上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随时掌握温度的变化与合理调节。
注:课题性质分为①理论型②实践应用型。下同。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全利.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
指导教师意见:
1.通过;2.完善后通过;3.未通过
签名:
年月日
注:以上各项内容由学生填写,指导教师审核后签署意见。
对于设计者而言,应熟悉AT89C51单片机操作与编程;掌握硬件电路仿真;能查阅参考文献,为完成论文打下基础。
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内容:
本课题“基于PC与单片机的8路室温采集系统的设计”的主要内容如下:
1,基于PC与单片机的8路室温采集系统,选择单片机作为微处理器。加上温度传感器,通信总线与PC机联机,构建硬件系统,画出原理图进行仿真实验,完成pcb设计;
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课题条件:
室温高低对人体的健康有重要影响,检测和合理调节控制室温,达到人体所需的正常温度,对人的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此,拟设计一个基于PC与单片机的8路室温采集系统,对室温进行检测和控制调节。本系统选择单片机作为微处理器,加上温度传感器,通信总线与PC联机,构建硬件系统;在硬件的基础之上,编写程序,完成软件设计;最后,经实验,调试,测试,实现PC与单片机的联机室温采集系统,使其具备检测室温并在PC机上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随时掌握室温变化合理调节。
【2】.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3】.王毅.单片机器件及应用[M].西安:陕西电子编辑部,2001
【5】.蔡振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基于单片机与PC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硬件设计毕业设计 精品

基于单片机与PC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硬件设计毕业设计 精品

摘要在工业生产中,人们需要对各类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和锅炉中的温度进行检测和控制。

采用单片机对温度进行控制具有控制方便、简单和灵活性大、精度高等优点。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AT89S52单片机与PC机串口通信的温度控制系统,用单片机作下位机完成温度数据的采集和执行PC机发出的控制执行命令;用PC机作上位机接收单片机发送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向单片机发送控制命令。

PC机与单片机采甪串行通信,可实现远距离温度检测和控制。

本设计充分利用PC机VB6.0软件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和友好的人机界面,对温度进行实时曲线显示。

本设计由硬件和软件二部分组成,本文主要进行硬件部分设计。

经样机实验证明本设计性能稳定可靠,各项性能指标高,可用于实际工程。

关键词:单片机,PC机,温度控制,串行通信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温度的整数部分是以02℃、 . ℃为进位界限的 . 5 07 5 关系,实际温度 T 可用下式计算得到:
85的控制软件还需要单独编写, 20 增加了系统的成本。 本设计采用一种用单片机普通10口 / 和相应软件实现 串行通信的方法。
22I 机与单片 .. P c 机通信电 路
8C 0 1 单片机通过普通 10口与 P 9 25 / C机 R 22 S3
【 要】 针对 摘 分布式 度采集系统, 温 提出了 种科 一 学的、 可行的 度测量 温 方案, 给出了 体可 硬件 并 具 行的
电路和系统软件。系统硬件分为三部分: 引8 2 温度测量模块、单片机多机通信模块、 C机 0 日 0 尸 与单片机通信接口电路; 在软件方面, 单片机汇编语言与V 相结合并利用p 巴 C机串口通信技术,
图2 温度测量电路
2 8 或8 1 0 5 5 2 通用同 异步 步/
接收发送芯片进行扩展, 但是 这样就要额外占用单片机10 / 口 资源。 电路会比较的复杂,
图3 p 机与单片机模拟串口通信 C
这都是用MA Z X 犯接口 芯片实现的, 具体的电路如图
4 。
主机接 口
222单片机多机通信电 .. 路
为了增加单片机多机通信的距离,该部分电路采 用R 22 S3标准接口, 通信距离可以达到巧米; 如果采 用R 4 或是R 4 接口, S2 S8 5 通信距离会更远。 多机通 信接 口原理图见图 1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的是
基于D 8 Z的温度测量装置电路图如图2 B O 1 S 所示, 温度传感器D 1 2将被测环境温度转化成带符号的 S8 0 B 数字信号 ( 以十六位补码形式, 占两个字节) 传感器 , 可置于离装置 1 米以内的任何地方, 0 5 输出脚 10直 / 接与单片机的P .相连,RI I 1 为上拉电阻,传感器采 用外部电源供电。8 C 0 1 9 2 是整个装置的控制核心, 5 8C 0 1 9 2 5 内带 I K字节的 +S V l h O 用户程序存放在 F sR M, a 这里。显示器模块由四位一 体的共阳数码管和4 0 个91 2 组成。系统程序分传感器控 制程序和显示器程序两部 分,传感器控制程序是按照
肠 成
希 杀 麟 湘 菠裘 彬 翻迄 斟钱弱鹅 洲 , 拜、 豁 湘彩 飞
__ — 一 矍黑鹭翼罄摆翼矍擎 撇 _ _
度 数 分几数 然 用BH 令 取 数 的 整 部 , 后 E 指 读 计 器1 计 数 余 呜 余 每 计 值 度考 到 SB 测 剩 值 和 度 数 气 。 虑 D 82 1 0
图1 系统框图
位的数字量, 对应的可分辨温度分别为。5 02℃、 ,℃、, 5
01 ℃和002o; .5 2 . 5 为实现与P 机串口 6 C C 长距离数据 通信, 系统采用了R Z 串行接 口, S犯 通信距离可以达 到1 如果采用R 42 S 8 串行接口 5 m, S2 或R 45 可以达到 I 0 串口 O m。 通信由P 机与单片机的通信和单片机多 0 C 机通信组成, 每个从机负责温度的测量然后通过多机 通信把温度数据发送到主单片机上,最后P C机通过 V 程序控制串口 B 把主单片机上的所有温度数据收集起
R 22 平, s 电 提高了 3 抗干扰能力。 需要在主机串行接
口 和从机串 行接口 进行电平转换 〕 L R Z 丁 L T 一 S犯一 T 。
D 1B 0 s 8 2 的通信协议编制。
系统的工作是在程序控制 下, 完成对传感器的读写和 对温度的显示。
22串口 . 通信电 路的设计
通信电路是本设计的重 要组成部分, 负责温度数据的 采集和数据的上传。 包括单片 机多机串口 通信电 P 路, C机 与A 8C0 的串口 T 25 9 1 通信电 路。 其中主单片机A 8C0 T 25 9 1 既要和从机通信, 还要负责将 数据通过串口 发送到P C机 上。而A 8C 01 T 2 单片机只 9 5 有一个串 行通信口, 这就需要 用硬件或是软件扩展一个串 行通信 口。通常情况下使用
在传统测量系统中, 传感器与计算机接口 的连接 是通过若干条导线连接。当传感器数量较多时, 尤其 是信号线的长距离传输时, 相互容易产生干扰。一个 室内多点温度测量中,系统的接线会非常多, 导线往 往不易铺设,使得测量工作非常困难。采用总线结构 数字式传感器, 配合单片机及P 机串口 C 进行长距离数 据通信, 则可以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 该系统最多可 以检测 2 路温度信号,在室内多点温度测量控制中 6 5
收稿日 20一 10 期: 070一 3 资助项目:陕西理工学院教改资助项目 ( G4 1 J Y 2 0 ) 作者简介:卢超( 7一 , 陕西省汉中人, !9 )男, 9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生
陕西理工学院教师, 主要从事电子技术, 测控方面的研 完。
2 系统各模块电路的设计 21温度测量电路的设计 . 温度侧量采用 D 1B O S Z 数字式温度传感器。由 8 D 1B 0 S 8 2 构成的智能温度测量装置由三部分组成: D 1B 0 S8 2 温度传感器、8C 01 9 25、显示模块。产品的 主要技术指标:①测量范围: 5℃一 15 一 + ℃,②测 2 量精度: .℃, 05 ③反应时间(s m 。 o s 为了达到更高 的精度, 则在对D 8 2 测温原理进行详细分析的基 1 S B0 础上, 采取直接读取D 8 Z内部暂存寄存器的方法, l s BO 将 D 8 2 的测温分辨率提高到 0 0 ℃一0 1 l s B0 . 1 . ℃, D 82 内部暂存寄存器的分布如表1 1 S B0 所列, 其中第7 字节存放的是当温度寄存器停止增值时计数器1 的计 数剩余值, 字节存放的是每度所对应的计数值。 第8 这 样, 我们就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获得高分辨率的温度 测量结果。 首先用D 8 2提供的读暂存寄存器指令 1 S B0 (E )读出以05 BH, .℃为分辨率的温度测量结果, 然后 切去测量结果中的最低有效位(S , L B 得到所测实际温 )
(ea l no P i , a U i rt f ho g ah n 200 h i n e i o Tcl1 yH Zog730) D Pr et f 场s sSn t n c x vs y e l o, n
卢超
L ho uC a
几际 ( 一·+ 甘 一 0 )1 度气动脚毒 一几数 2 (铂 5 度
表 I D 1BO S8Z 内部暂存器
序号

作用 寄存器名称 序号 寄存器名称 、5 保留字节 1 6 、2 温度低字节 以 1 位补码 4 形式存放
串口实现通信的硬件接口 电路如图3 所示。 由于P 系 C 列微机串行口 S犯C 为R Z 标准接口, 与输入、 输出均采 用T L 平的8c 01 T电 9 2 单片机在接口 5 规范上不一致,
编写了一个上位机程序。 系统的测温精度可以达到士00℃, . 1 并且能稳定的与单片机和p 机通 C
信。
【 关键词】 单 机 温 采 串口 信 D 82 v 6 片 度 集 通 1 0 巳. sB 。
A s atT e aeir ue a ir u de Pr rm a i ss mbs o P n MC . a w e n bt c h P rn o cd d tb e t e t e es n yt a d n Cad U H r a ad r : p td si t m a u r u g e e d r sf a w s e r e idtl o e s lxeec w sl g e. o场 t r a ds bdn e i Sm ue e rne a a o i n e c i a. u f P i s v K y od: C Tm e t e c it Sr l o e w rsM U e Pr rA q si a u u i n o eaC t i u m n i i D lB 0 V 6 co t a n S8 2 B. 0
1r .L I , 门L
勺L , 电平输入 r
从机接 口
1L 丁 电平输出
图S O 8Z 温度计主程序流程图 1 s BO 图4 TL R22 TL T一 S3一 丁 电平转换电路
勿粥 1B 侧剥立 8 2 命令
3 系统软件的设计
310 82 温度测量软件的设计 . 5 B0 1 由 S8 2 B 单线通信功能是分时完成的, 于D 1 0 它有 严格的时隙概念,因此读写时序很重要。系统对 D 1B 的各种操作必须按协议进行。 S8 2 0 操作协议为: 初始化D 1 2 发复位脉冲)一发R M功能命令 S8 0( B O 一发存储器操作命令一处理数据。 主机控制D 8 Z 1 S BO 完成温度转换的程序必须经过3 个步骤 初始化、 O RM 操作指令、存储器操作指令。假设单片机系统所用的 晶 振频率为1MH , 2 z 根据D 8 2 的初始化时序、 1 0 S B 写 时序和读时序, 分别编写3 个子程序: N T为初始化 II 子程序, IE WR 为写 ( T 命令或数据) 子程序, E D RA 为读数据子程序,所有的数据读写均由最低位开始。 主程序的主要功能是负责温度的实时显示、读出并处 理D 1B 0 S8 2 的测量温度值, 温度测量每 1进行一次, 5 流程图如图5 。读出温度子程序的主要功能是读出
尸,目, . 产尸 , , ,严哪 , 侣 汤 . 产崎 命浮下
汽‘  ̄ 短 峪 眼 称叫泌 叭翔铸 ‘ 撰嗽班幽 犷 曰 斟遥吨 踞 班 涂 ” 斌 坪 ̄ 务 嗽领 赞 钾 钾甲 终嘴 碑 伽 况 嗽 娜 取 嵘 钱 莽 呼 黑 卯 鲜 终明 , 申撬 娜 姨 狱 帐 飘 份 唯 浅 曲 礴
因此T L T 电平到R Z S 犯接 口电平的转换采用MA I XM
l 2
温度高字节
6 7
计数器余值
计数器 / ℃
CRC

T / H 用户字 存放温度上限 节l H/ L 用户字 存放温度下限 节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