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 13 猫 (2020春季)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猫》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猫》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猫》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能流畅朗读。

3.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小动物的保护意识和爱心。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辨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流畅朗读并理解课文。

•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思考和拓展。

三、教学准备1.课文《猫》相关教学资料。

2.教学课件及相关图片。

3.学生熟悉的动物课件。

4.课堂布置好学生的座位。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安排好学生的座位,准备好相关教学资料和课件。

2. 热身启动•让学生看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家里或者周围是否有养过猫,有什么感受。

3. 主体教学1.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猫”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课文: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并进行注重重点内容的解释。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就“猫”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了解学生对猫的认识和想法。

4. 拓展延伸•展示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并进行简要讨论。

•让学生猜测猫在不同情景下的表现。

5. 小结反馈•请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强调学习要点和方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猫的生活习性,增加课堂讨论时间,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六、板书设计•标题:《猫》七、课后作业1.复习课文。

2.描述你家里养的宠物或者周围见到的猫的生活习性。

3.阅读相关有关猫的故事或资料。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老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13.猫(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13.猫(说课稿)

《猫》说课稿(一)一、说教材1、教材位置: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4组的一篇精读课文,它位于课本的48页—50页。

2、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各作家笔下的动物,让学生具体感受各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

《猫》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本文主要通过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的可爱进行描写,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本文共有4个自然段,分两个部分来写,前1—3自然段主要写猫的古怪性格,而第4自然段则写了满月小猫的可爱。

整篇课文作者以对猫的喜爱之情贯穿全文,把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的可爱刻画的栩栩如生。

3、编排目的:学习本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具体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4、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因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等词语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目标:了解猫的古怪性格和可爱,感受作者与动物之间的那份和谐美好。

5、重难点:本课的重难点也正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来了解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的可爱以及学习作者用具体事实来描写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二、说学情小学四年级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着重进行篇的训练,加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理清层次的训练,重视培养观察,分析事物和连段成篇的能力。

三、说教法根据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课文的能力,对此,我要求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老舍笔下的猫写了哪些方面,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猫的性格。

借此,也使学生感受到作者与猫的那份和谐与美好。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情境教学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能够更加设身处地的感受到猫的古怪性格和可爱形象。

四、说学法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学法指导,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3《猫》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3《猫》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3《猫》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猫》的基本内容和背景;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对《猫》中角色的人物形象的感知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小说《猫》的故事情节;
•难点:理解《猫》中的人物角色和情感走向。

三、教学准备
1.备课教师:了解教案内容,准备教学PPT、故事书籍等;
2.学生:准备《猫》的教材,熟悉故事情节。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猫》的故事背景,引起学生兴趣。

第二步:讲解故事
•介绍《猫》的故事情节并请学生根据情节进行阅读。

第三步: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猫》中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第四步:情感表达
•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表达角色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
此次课中,通过《猫》这一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学,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知能力得到了提升。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下一步可以通过更多的角色扮演和情感交流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以上是针对《猫》这篇文学作品的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的内容,希望能带给学生更深入的阅读体验。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教学设计【第1篇】课题:《猫》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情达意。

对于斑羚飞渡优秀教案。

培养学生感情读文,品味揣摩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同情、垂怜弱小的思想感情,交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处事规定。

3、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学重点:指引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法:1、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主动读书。

3、讨论法:其实斑羚飞渡说课稿。

指引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2节课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种小动物。

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板书课题、作者)二、新课教学:(一)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

思每以下问题: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只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

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三)研习课文第—部分:第—只猫的故事1、学生齐读课文第—部分。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13 猫》教案 (4)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13 猫》教案 (4)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13 猫》教案(4)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学会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猫的基本生活习性,培养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的阅读内容和语音语调。

2.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三、教学内容
1. 课文《13 猫》导入
通过谈论猫的形象和特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为后续的阅读做好
准备。

2. 课文阅读
1.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快速了解整个故事的大意。

2.逐段进行解析,注重生字词的理解和拼音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课文
的核心内容。

3.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深入。

3. 语文练习
1.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练习,注意语音语调和表达情感。

2.布置相关的语文练习题,巩固词汇和语法知识。

4. 拓展延伸
1.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表演相关情节,增强理解和记忆。

2.引导学生思考:你家里有宠物吗?你会怎样对待它?为什么?
四、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学生能否自如地阅读课文,掌握语音语调。

2.课后作业:语文练习的完成情况和表现。

3.考查总结:通过课后考查,检验学生对本单元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13 猫》这篇课文展开,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表达情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通过课后评价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的进步和提高提供更好的帮助。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13 猫》教案(1)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13 猫》教案(1)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13 猫》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掌握词语的意思和用法,提升词汇积累和理解能力。

–训练学生的朗读、背诵和拼写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学习乐趣。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内容和细节。

2.掌握生词的意思和用法。

3.提升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1. 课前准备
•复习相关知识点,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导入
•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话题,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3. 学习内容
•按照课文的逻辑顺序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注重重点、难点。

4. 学习方法
•采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合作与表达能力。

5. 拓展延伸
•通过课文内容延伸相关话题,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启发学生的创造力。

四、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提高朗读水平。

2.巩固生词,完成相关练习。

3.创作有关动物的故事或诗歌。

五、教学反思
•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亮点,总结经验,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以上为《13 猫》教案(1)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语
文素养,培养综合能力。

13《猫》教案设计-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13《猫》教案设计-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板块教案13猫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忧、虑”等7个生字,读准“屏、折”2个多音字,会写“忧、虑”等15个字,会写“呼唤、响动”等10个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猫的古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第2自然段写法上的特点,并尝试练笔。

4.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色彩。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准备字词卡,搜集老舍的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借助字典,预习课文中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查阅有关资料,阅读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忧、虑”等7个生字,读准“屏、折”2个多音字,会写“忧、虑”等15个字,会写“呼唤、响动”等10个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猫的古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1.课件出示谜语:八字须,往上翘,说话好像娃娃叫,只洗脸,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

(打一动物)同桌间交流,猜出谜底。

2.激趣: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识了很多小动物,它们很可爱,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猫就是其中一员。

谁家里养过猫?请说说猫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3.导入: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特别喜欢猫,还写了一篇文章——《猫》,今天我们就走近老舍先生家的猫,看看猫在老舍先生的眼中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操作指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

此环节,教师可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作好铺垫。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活动1自由读文,学习字词1.学生按自学提示读文识字。

课件展示:(1)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懂字词。

圈画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地方,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

(2)读通课文(读不通的,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检查识字情况:课件展示:尽职屏息凝视蹭蛇稿纸丰富多腔无忧无虑贪玩解闷遭殃花盆枝折花落生气勃勃(1)指名读词语,强调“屏”是后鼻音。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猫》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猫》第一课时教案

第四单元第13课《猫》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猫》,使学生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3.能够用较准确的语言描述猫的生活习性。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猫》的大意。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语句。

2.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猫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1.课文《猫》的课文板书。

2.课文录音机或电子设备。

3.图片资料或小动画,展示猫的生活习性。

4.相关词汇卡片,帮助学生记忆生词。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引入话题:你家养过猫吗?你知道猫的生活习性吗?•准备好课件和相关资料,为学生呈现更直观的世界。

2. 学习课文《猫》1.让学生朗读课文,并画出课文中关键词。

2.学生理解课文,讨论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辅导学生理解生词和生词搭配。

3. 活动展示1.展示猫的生活习性的图片或小动画,让学生更直观了解猫的特点。

2.学生根据展示内容口头描述猫的生活习性。

4. 课堂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与猫相关的习题,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2.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复习课文重点。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作业,练习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2.自主搜索有关猫的资料,并写一篇有关猫的短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猫》的学习,让学生对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图片和动画的展示,增加了学生对猫的印象。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在理解课文时有些困难,需要更多的引导和解释。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方案,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猫》这篇课文,增加对猫的了解和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猫
【教学目标】
1.认识“虑、职”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屏、折”,会写“忧、虑”等15个字。

能正确读写“无忧无虑、呼唤”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举例说说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

结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先总后分的写法及平实、口语化的表达,并能照样子写一段话。

4.阅读不同文章中写猫的片段,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
能举例说说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

结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体会文章先总后分的写法及平实、口语化的表达,并能照样子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师:动物历来受人们喜爱。

作家笔下的动物更是特色鲜明,栩栩如生。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走进老舍笔下的猫。

二、师生查记,解决生字词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朗读,教师相机正音,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生字:忧虑贪职屏蹭稿腔解闷蛇遭殃盆勃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容易写错的字:“虑”的偏旁是“虍”,第三笔是横钩,不要写成横。

3.学习本课词语(课件展示)。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学会生字词的基础上再轻声朗读课文,思考:①老舍先生从哪两方面来写猫的?②给课文分段。

2.指名读,交流。

①课文从“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更好玩”两个方面写猫的。

②分段:第一段:1-5节第二段:第6节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发现特点,自读自悟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画出表示这一段主要意思的句子或段落。

指名学生回答(第一段)。

2.根据段落特点,自主学习,归纳段意。

3.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一句。

交流出示板书:
老实贪玩尽职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猫胆小勇猛
二、细读品味,体会喜爱之情
1.默读第2自然段,用“——”画出体现作者感情的有关语句。

2.齐读句子,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3.自主学习后面内容,圈画相关语句,组内交流。

体会句子: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学生演示动作,感受猫与人的亲近,人对猫的喜爱)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抓住“小梅花”,体会爱猫之情。


体会词语:更——特别喜爱,“更”在这里有递进作用。

淘气——顽皮。

把小猫当作了孩子。

绝不会——嬉闹的猫把家里搞得枝折花落,老舍并不生气,反倒觉得它们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4.小结:老舍把猫当作小孩子来写,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它的淘气、可爱,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5.对比“阅读链接”内容,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三、深入学习,体会表达
1.再读课文。

思考文章的语言特点,小组讨论。

2.体会语气词的作用。

以“说它贪玩吧”一句为例,对比朗读(三个语气词“吧、啊、呢”,读来亲切,去掉后感情发生改变)体会语气词中传达出的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以及老舍语言口语化的特点。

3.出示课后小练笔,学生照样子用加点的词语写一段话。

【课文小结】
课文生动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作者通过平实无雕琢的语言将猫的形象写得栩栩如生,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人爱猫、猫亲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板书设计】
老实贪玩尽职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猫胆小勇猛
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耍个没完没了→摔、跌、撞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充分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注重让学生在发现中习得方法。

利用构段特点概括段意时,教师点拨方法,学生发现方法自主学习;结合词句理解感情时,指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圈画词句、交流体会、表演朗读,在入情入境中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趣味。

同时,注意让学生发现语言特点,学习运用,为习作做好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