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高二语文上第二次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会员独享】

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会员独享】

高二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组是()A.迤逦(yǐ)付梓.(zǐ)躯壳.(ké)盛筵.难再(yán)B.玉簟.(diàn)拱券.(quàn)尺牍.(dú)数见不鲜.(xiǎn)C.潺湲.(yuán)召.集(zhào)薜.荔(bì)命途多舛.(chuǎn)D.重创.(chuàng)镜框.(kuāng)央浼.(měi )舸.舰迷津(gě)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窠臼连理枝涸辙之鲋轻歌曼舞B.戗兽必需品诛连无辜高朋满座C.扫瞄照相机得鱼忘荃食不果腹D.鼙鼓钓鱼杆皇天厚土锱株必较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7·23甬温特大动车追尾与9·27上海地铁追尾的消息如穿云裂石....般传遍全国,人们无不对城市交通那种“大干快上,相互攀比——比公里数、比工期短,萝卜快了不洗泥”的做法摇头叹息。

B.《边城》描写了秀色可餐....的湘西自然风光,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这里的一切如梦一般宁静美好。

C.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D.一旦手机出现问题,存在里面的通讯录很容易就付诸东流....,从而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A.查韦斯日前赠给奥巴马的《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一书迅速风靡,目前该书已位列亚马逊在线书店“畅销书排行榜”第二名。

B.中核集团郑重承诺:将努力“推进国防建设和核产业经济的协调发展,推进人与核事业的和谐发展,推进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C.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避免水利工程有人修、没人管的现象?从一些地方经验看,以“谁、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推进小农水产权是一个好办法。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93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93

【全国百强校】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精品】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太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巅峰之门。

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

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

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

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

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战争中的苦难。

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旗下,辛弃族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

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

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

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总复习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总复习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总复习上高二中202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话说《诗经》之“风”①“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

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

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

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

②换言之,《诗经》之“风”,即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

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

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

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家人,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偷偷摸摸去做。

“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

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

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来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

宜春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宜春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宜春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20·大庆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名片,个人凭的信用立足社会;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动能,企业凭一诺千金的信用获得发展;诚信是国际合作的基石,国家凭的信用互利共赢。

诚信不仅仅是靠内心道德律令推动的美德,更是法治框架下国家治理、社会运行、市场健康的刚需。

让信用的货币流通起来,让信用的要素管用起来,让信用的地基坚固起来,就需要把诚实守信制度安排,国家治理现代化全过程。

一段时间以来,频发的假冒伪劣、商业欺诈、偷税漏税、欠债不还、电信诈骗等失信问题,使诚信建设一度陷入“破窗效应”的沼泽。

()近年来,从限制乘坐火车、飞机,到限制出境、限制购买不动产、限制高消费,严厉惩罚、联合惩戒失信行为的制度笼子不断强化,让那些见利忘义、败德失信者付出了代价,提升了他们破坏诚信的成本。

一系列激浊扬清的有力举措犹如徙木立信,在社会上竖起“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的风向标。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一言为定一言九鼎纳入溶入B . 说一不二言出如山放入融入C . 一言为定一言九鼎纳入融入D . 说一不二言出如山放入溶入(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怎样让人们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呢?我们一定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B . 如何筑牢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堤坝,让信用这张“身份证”管用起来?C . 我们一定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让人们不敢失信,不能失信。

D . 我们要筑牢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堤坝,让信用这张“身份证”管用起来。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联合惩戒、严厉惩罚失信行为的制度笼子不断强化,提升了破坏诚信的自我成本,让那些见利忘义、败德失信者付出了代价。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二中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二中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江西省上高二中200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命题、审校人:张昭荣熊红东2008.10.1本卷答案一律做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36分)一、基础题(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症.结/症.状哄.闹/一哄.而散成见./图穷匕见.B、剽.窃/缥.缈胼胝./民脂.民膏岱.庙/严惩不贷.C、恪.守/联络.谄.媚/陷.害忠良拮.据/诘.屈聱牙D、评.判/频.率琢.磨/卓.有成效契.约/锲.而不舍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遒劲敲竹杠沸反盈天来而不往非理也B、丰腴打圆场煊赫一时识时务者为俊杰C、撕打跑龙套有条不紊言必信,行必果D、接恰挂幌子德艺双罄牵一发而动全身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作为我国计算机汉字照排系统发明人,王选以一项发明了一家企业的基业,更波及一个时代,使中国印刷业划时代地“告别铅与火,进入光与电”,产生了天翻地覆般的变化。

②甲A联赛最后两轮的各场比赛,足协全部延聘外国裁判员,尽管这是一个好办法,但为了杜绝假球,也只能选此下策。

③在近代科学论中,是在经验论派在唯理论派那里,我们都常常碰到这种看法:人类经验的原始材料是处在一种无秩序的状态之中的。

A.造就未尝无论以及B.成就未尝不管还是C.造就未必无论以及D.成就未必不管还是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有的国家靠“采购”外籍运动员提高在国际赛事中的名次,使本土选手减少了在更高舞台上历练的机会,这真是买椟还珠....。

B.有些学生的作文字迹潦草,病句迭出,让人不忍卒读....。

C.小错真的无大碍吗?岂不知,集腋成裘....,小错积多了,便会酿成大错,可能会毁掉一个人,甚至毁掉一个集体。

D.一到下午吃饭过晚饭,他便一个人安步当车....,出门逍遥自在去了。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潘基文在12月14日的宣誓仪式上发表讲话说:“他秉承《联合国宪章》,按照忠诚、严谨、公义的原则要求自己,努力使联合国不负全世界人民的厚望。

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语文

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语文

2016届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命题人:江明娥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每题3分,12题共36分一、(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蓬蒿.(gāo) 迤.(yǐ)逦央浼.(měi) 少不更.(gēng)事B、讥诮.(qiào) 月晕.(yùn)细菌.(jūn) 窸窸窣窣.(sū)C、踌.(chóu)躇付梓.(zǐ) 拱券.(quàn)咬文嚼.(jiáo)字D、刊载.(zǎì) 丧.(sàng)葬岑.(cén)寂不落言筌.(quán)2.选出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棕叶天然气锱铢必较不即不离B.福祚大拇指金碧辉煌食不裹腹C.桥礅荧火虫莺啼鸟啭委曲求全D.陨落笑咪咪苦思冥想盛筵难在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B、公园里,各种花卉,争奇斗艳;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C、这些肖像体裁丰富,风格各异,色彩斑斓,有的是笔墨浓重的油画,有的是一蹴而就....的速写,有的是笔墨线条都清晰可见的素描。

D、《边城》描写了秀色可餐....的湘西自然风光,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这里的一切如梦一般宁静美好。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去云南不全是为了那玉龙雪山,还为了那被誉为“第一美味”的过桥米线和独具特色的“汽锅鸡”。

据说,品尝这两样美食最好是在秋末初冬较为合适。

B、某网站就居民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收入分配、居民住房、社会治安等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收入分配”以82.48%的关注度高居榜首。

C、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商业与环境”全球峰会,是继哥本哈根大会之后,世界环保组织和全球商界领袖首次谋求绿色共识。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试题 3(共39页)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试题 3(共39页)

2021-2021学年高二语文(yǔwén)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1.本套试卷一共150分,考试时间是是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上在答题卡上。

3.本套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5第1~7课。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一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来,不少研究发现,古老的北极冰川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

到本世纪中叶,北冰洋很可能会进入夏季无冰的时代,一片全新海洋正在形成。

全球气候变暖无疑是主要原因。

据科学家测算,北极地区变暖速率是全球平均程度的两倍以上——1980年以来,部分升温甚至达3.5摄氏度,升温幅度大大超过?巴黎协定?设定的2摄氏度目的。

2021年以来,北极中心区域冬季屡次出现爆发性增温现象,使得2021~2021年北极年最大海冰覆盖范围到达了1979年以来的最低值,目前夏季海冰覆盖面积也缩小约30%。

北极升温和海冰的快速减少已经产生一系列显著影响。

首先,北极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变化。

在陆地上,积雪快速融化,植被覆盖增加,树线北移;在海洋里,温度和光照的增加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鱼类等随之北上,渔业资源也北移。

极地是全球生态平安的屏障,作为地球上的生态脆弱带,这些变化可能给寒冷生态系统的微妙平衡带来重大破坏。

其次,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循环过程发生极大改变。

北极(běijí)是目前地球上碳源汇格局变化最剧烈的地区。

碳源和碳汇分别指二氧化碳的释放源和吸收体。

一方面,地表大量营养盐物质在冰层融化后被冲刷入海,开阔海域面积和持续时间是增加,都有利于海洋植物的生长,加强了碳从海洋表层向深层的转移和埋藏,这一将碳“抽〞入海底的过程也被形象地称为“海洋生物泵〞;另一方面,冻土层加速融化加剧了土壤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释放,海域的扩张也加大了浮游生物对二甲基硫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可见,碳源和碳汇在北极都有所增加。

总体来说,北冰洋是大气二氧化碳的“汇〞,但这个“汇〞涉及上述陆地与海洋物质交换的多种过程,将来终究会如何变化,目前尚不得而知。

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pdf

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pdf

上高二中2014届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命题:朱安荣 审校:姜玉薇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殷(yīn)红咬文嚼字(jiáo)pì)如 决(xuè)起而飞 D.接榫(sǔn) 睇眄(miǎn) 潜(qiǎn)在 轻鸢(yuān)剪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亲抚养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微软拼音、全拼、郑码、智能ABC、五笔、双拼等输入法,是电脑用户很受欢迎的中文输入法。

B.政府机关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认真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C.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

有些创作者,往往只注意到了人物语言,却忽视了舞台说明的重要性,其实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在剧本中同等重要。

D.克什米尔地区的流血冲突,已造成了数以万计的人死亡,使得这一拥有绝美风光的游览胜地成了满目疮痍的悲惨世界。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心不古,人们冲破了条条框框的思想束缚,敢想敢干,求实创新,祖国面貌焕然一新。

B.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C.今天我们学习千古美文《赤壁赋》,你们一定要洗耳恭听,可不要开小差,否则,愧对我们大家都喜爱的大文豪。

D.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省教育厅在给孙旗屯村建造的纪念碑上刻着:“办学功绩,永垂青史”八个大字。

读了拜伦的诗,就想到西班牙去,想看看女郎的头发是黑的,还是金黄的?近几年的名人故里之争,让大家看得眼花缭乱。

正如一网友所言,“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到处安家,女娲遍地开花,诸葛四处显灵。

” ) A.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这是孙策临死时留给孙权的忠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

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

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

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

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

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

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

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

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

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

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

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

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

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

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摘自2018年2月12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永恒主题之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

B.文中引用《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意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

C.朱熹认为“君子”就是“品格高尚”的人,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磊落落”中必然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D.文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荣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引用张载名言,对其解释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B.文章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

C.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而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更应该做好“爱国”的本分,这就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传承。

B.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

C.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

D.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中坚定信心,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白鸦邢庆杰那对白色的乌鸦从空中扑向他的一瞬间,朱老三从梦中惊醒了,直挺挺地坐了起来,脸上、身上全是汗珠子。

窗外,电闪雷鸣,雨声如瀑。

奇怪,好多年前的事了,咋又梦见它了呢?朱老三翻身下了床,右腿画着半圆,一瘸一拐地走到饭桌前,给自己倒了一杯水。

再躺到床上时,却怎么也睡不着了。

他的脑子里,全是那对白色的乌鸦……朱老三是个老护林员。

护林员的主要职责就是防火防盗伐。

但真正敢来伐树的人并不多,最让他头痛的,是那些来砍树枝的人。

那年月,老百姓买不起煤,冬天取暖做饭,全靠晒干的树枝子这种“硬柴火”,就打起了集体林场的主意。

朱老三原则性很强,他自己决不砍树枝子,但他有一个办法:拆鸟窝。

一个硕大的鸟窝,足够一家人烧半个月的。

那年初春,儿子刚刚出生,家里那三间四面透风的房子还需要取暖。

他就把留了多年的一个最大的鸟窝拆了。

那个鸟窝很大,他从中午一直拆到太阳西斜。

拆到最里层时,竞有了意外的收获,里面有四只鸟蛋。

朱老三用地排车把拆下来的柴火运到家里时,太阳已经落山了,整个天空红彤彤的,让寒冷的天气有了一丝暖意。

他正从地排车上往下卸柴火,忽然面前掠过一阵冷风,下意识地缩了缩头,一只鸟儿贴着他的头皮飞了过去,火辣辣地疼,用手一摸,满手掌的鲜血。

他惊恐地抬起头,恰好看见两只白色的影子朝他俯冲下来!从地上抄起一根木棍,他迎面抡了出去!由于用力过猛,朱老三带倒了旁边的地排车,压住了右腿……鸟儿惊叫着,留下几片白色的羽毛,落在了对面房顶上。

是乌鸦,两只罕见的纯白色乌鸦,冲他愤怒地鸣叫!忽然明白了,他拆的鸟窝,应该是这两只白鸦的,它们来寻仇了。

那天晚上,他把鸟蛋煮了,给妻儿补充了营养。

两只白鸦在他的屋顶叫了一夜,吵得孩子不停地哭叫。

第二天,孩子发了高烧,请来村里的赤脚医生,折腾好久才退下烧来,但孩子从此落下了惊厥的毛病。

而朱老三被压过的右腿从那时起就不听使唤了。

朱老三把鸟枪装满弹药,开始找那两只白鸦寻仇,但那两只白鸦再也没有出现过……天快亮的时候,朱老三打了个盹儿,醒来时太阳已经一竿子高了。

推开屋门,朱老三吃了一惊,门前的水洼里,躺着两只白色的乌鸦。

望着曾经的仇家,朱老三竞没有丝毫复仇的快感,而是从心底升起一阵兔死狐悲的伤感:它们也老了,经不起大的风雨了。

他踩着一地泥泞,走出院子,吃惊地发现,院外的小路上竟躺着十多只死鸟,有斑鸠、麻雀、啄木鸟……昨晚的风雨太大了,无家可归的鸟儿都被风雨打了下来。

把所有鸟儿都埋葬之后,朱老三的心情变得异常沉重,脑海里不断闪现二十几年来拆除的一个个鸟窝,他第一次感觉到,那简直就是作孽。

朱老三开始行动,是三天以后的事情了。

他找出了祖传的木匠家什,伐倒了两棵枯死的榆树,用大锯把它们拆成板子,开始在护林屋里制造鸟窝。

他有祖传的手艺,整个鸟窝,所有的木板都是用卯榫扣起来的,板子之间的缝隙全部用蜂蜡封得密不透风。

鸟窝的出口处,上下各安上五个巴掌大的平板,上面的遮雨,下面的供鸟儿站立。

他对自己设计的鸟窝非常满意,就按这个样品,日夜不停地做,困了就睡一会儿,饿了就啃个馒头,喝点开水。

一个多月后,他把所有的木板都用完了。

他数了数,共做了四十八个鸟窝。

朱老三用了十几天工夫,把四十八个鸟窝均匀地安在了林场的各个部位。

在来来回回的路上,他欣喜地发现,最早安装的几个鸟窝,已经有鸟出入了。

在安装完最后一个鸟窝回来的路上,他忽然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停下来想了想,却想不出,就继续走了几步,才发现,自己的右腿不知什么时候不画圈了,恢复正常了。

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枯死的槐树上,在心里估算着还能做多少个鸟窝。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第7期,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插叙朱老三早年护林时候的经历,交代了时代背景,表现了那个年代的艰难,同时也引出下文拆鸟窝的情节。

B.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朱老三护林时跟村民们行为的对比,朱老三拆鸟窝与建鸟窝行为的对比,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

C.文中划线的景物描写,烘托了朱老三得到柴草的喜悦心情,并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了下文朱老三被白鸦抓伤。

D.文章结尾写朱老三目光停留在一棵枯死的槐树上,“心里估算还能做多少鸟窝”,意蕴丰富,余味悠长。

5.小说中的朱老三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6分)6.结尾写朱老三搭建鸟窝后右腿恢复正常,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人工智能技术正迎来新的发展高潮,人工智能将被嵌入广泛的生活场景中,我们或将成为与其真正共同生活的第一代人。

按照能力等级,人工智能可以分为狭义人工智能(AN)、通用人工智能(AG1)、超人工智能(AS1)三个阶段。

此前战胜顶级围棋高手的“阿尔法狗”尚处于狭义人工智能阶段,未来,人工智能会从狭义阶段走向通用阶段,即能够理解更复杂的理念,思考不同层面的事务。

且不说较为遥远的超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前两个阶段间的过渡,就会让人类生活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期间,神经网络、大脑研究以及量子技术等会极大促进人工智能发展催生更聪明的机器人大批量替代人类工作,而万物互联后,更智能的生活解决方案将让人类过得更好。

以“阿尔法狗”为开端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之所以能取得突破,主要得益于三方面要素: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技术的发展。

下一步,人工智能的重要突破口是“迁移学习”,就是机器把在一个领域学习掌握的技巧、经验,迁移到一个新的相关领域里再运用。

当机器具备这种能力,人工智能将迈入全新层次。

(摘编自杨俊《第四次科技革命来临》)材料二:量子计算机最令人惊叹之处,在于其颠覆式的计算能力突破。

量子计算机利用量子特有的“叠加状态”,实现并行计算,让速度指数级提升。

一旦量子计算机达到50个量子比特水平,一步就能进行2的50次方运算,达到目前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

而随着量子比特数量继续上升,量子计算机将把现有的超级计算机远远甩在后面。

对此,科学家们乐观地认为,“量子霸权”时代正在到来。

2017年底,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宣布成功研制一款50量子位处理器原型,并与三星、摩根大通等公司合作,有望在2021年前推出首个在金融领域的量子计算应用;英特尔则于2018年初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宣布,已成功设计、制造和交付49量子位的超导测试芯片;量子计算的另一领先者谷歌也有望推出类似性能的产品。

量子计算轻松实现计算能力突破,把量子计算用到人工智能上,人类可能比大自然更聪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