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轴轮系教案
轮系定轴轮系教学方案计划教案(公开课)

-定轴轮系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任务发布与分解】【定轴轮系部分任务单】(该类题目为高考必考题)现有一定轴轮系,已知各齿轮齿数Z1=20,Z2=40,Z3=15,Z4=60,Z5=18,Z6=18,Z7=1,Z8=40,Z9=20,齿轮9的模数m=3mm,齿轮1的转向如箭头所示,n1=100r/min,请完成一下任务:【任务一】用箭头法判别齿条10的移动方向?【任务二】计算出传动比i18?【任务三】确定蜗轮8的转速n8为多少?(r/min)【任务四】计算齿条10移动的速度v6为多少?(m/s)(注:了解其他几种末端形式,并分别掌握其移动速度计算。
)1.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任务单,并进行任务简单分析和分解。
2.提示学生该类题目为高考必考题,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接受任务单,了解任务,【任务一】【任务一】用箭头法判别齿条10的移动方向?【复习回顾】1.一对齿轮传动类型:(1)另外包括齿条传动、螺旋传动、毂轮提升重物几种情况2.两对及以上情况:3.轮系中惰轮的定义和作用轮系中,只改变齿轮副中从动轮回转方向,而不改变齿轮副传动比大小的齿轮称为惰轮。
两齿轮间若有奇数个惰轮时,首、末两轮的转向相同;若有偶数个惰轮时,首、末两轮的转向相反。
举例略提出要求:回顾前面单元涉及各种齿轮的转动方向判别(播放图片)根据教师播放的各种齿轮传动的结构简图,回顾复习其传动判别方法【任务一】【解决任务一】用箭头法判别齿条10的移动方向?1.各组巡视,并进行指导;2.指定学生回答问题1.分组讨论完成;2.学生代表回答。
【强化练习】1.用箭头法判别下列各轮系中各轮转向。
1.各组巡视,并进行指导;2.指定学生展示完成的任务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任务二】【任务二】计算出传动比i18?展示定轴轮系模型,引导【新知】一.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概念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是指首末两轮的转速之比。
(要求领会定轴轮系传动比概念)二.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重点内容) 轮系的传动比等于各级齿轮副传动比的连乘积或等于轮系中所有从动齿数的连乘积与所有主动轮齿数的连乘积之比。
第六章轮系教案

教案§6-1 轮系分类及其应用特点教学目的:1、熟悉定轴轮系的概念2、掌握定轴轮系的分类3、轮系应用特点教学重点:定轴轮系的分类新课导入:定轴轮系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范围较广。
例如:磨床砂轮架进给机构,卷扬机传动系统等。
那么砂轮架和卷扬机的重物G移动方向及移动速度怎样确定呢?下面我们介绍定轴轮系的有关内容。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教学用具:教材、教案、挂图、各色粉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新课导入、内容讲授、课堂练习、小结、布置作业教学内容由两个互相啮合的齿轮所组成的齿轮机构是齿轮传动中最简单的形式。
在机械传动中,有时为了获得较大的传动比,或将主动轴的一种转速变换为冲动轴的多种转速,或需要改变从动轴的回转方向,往往采用一系列啮合的齿轮,将主动轴和从动轴连接起来组成传动。
这种由一系列相互啮合的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称为轮系。
一、轮系的分类1、定轴轮系当轮系运转时,所有齿轮的几何轴线位置相对于机架固定不变,也称定轴轮系。
(本章重点)2、周转轮系轮系运转时,至少有一个齿轮的几何轴线相对于机架的位置是不固定的,而是绕另一个齿轮的几何轴线转动。
3、混合轮系在轮系中,既有定轴轮系又有周转轮系。
二、齿轮在轴上的固定1.固定2.空套3.滑移三、轮系的应用特点1.可获得很大的传动比一对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不能过大(一般i12=3~5,i max≤8),而采用轮系传动可以获得很大的传动比,以满足低速工作的要求。
2.可作较远距离的传动两轴中心距较大时,如用一对齿轮传动,则两齿轮的结构尺寸必然很大,导致传动机构庞大3.可以方便地实现变速和变向要求滑移齿轮变速机构利用惰轮变向机构4.可以实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采用行星轮系,可以将两个独立的运动合成为一个运动,或将一个运动分解为两个独立的运动。
§6-2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教学目的1、掌握定轴轮系各轴转向的判断。
2、掌握定轴轮系传动路线分析传动比计算。
3、惰轮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定轴轮系传动路线分析传动比计算。
定轴轮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教案

定轴轮系任意传动齿轮转速计算的教案邵爱华 2010年5月31日星期一第二节情感目标:通过理论教学,再联系实际,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重点 :1、定轴轮系的识读、传动路线的分析2、定轴轮系任意传动齿轮的转速的计算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1)什么是定轴轮系?2)分析下列轮系的传动路线2、新授:任意从动齿轮的转速计算设轮系中各主动齿轮的齿数为Z 1、 Z 3 、Z 5,从动齿轮的齿数为Z 2 、Z 4 、Z 6,知识目标 :1、领会定轴轮系的识读、传动路线的分析。
2、掌握定轴轮系任意传动齿轮的转速的计算。
能力目标:1、知识的获取、消化和吸收;2、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首轮的转速为n1,第k 个齿轮的转速为nk,由153164211-==k k k k Z Z Z Z Z Z Z Z n n i (不考虑齿轮的旋转方向) 得到第k 个齿轮的转速为:kk k k Z Z Z Z Z Z Z Z n i n n 6421531111-== 例1如图所示,已知Z 1=26,Z 2=51,Z 3=42,Z 4=29,Z 5=49,Z 6=36,Z 7=56,Z 8=43,Z 9=30,Z 10=90,轴Ⅰ的转速为n 1=200r/min,试求当轴Ⅲ上的三联齿轮与轴Ⅱ上的三联齿轮啮合时,轴Ⅳ的三种转速。
分析:该传动机构的传动路线为:Ⅰ(n 1)→21Z Z →Ⅱ→⎪⎪⎪⎪⎭⎪⎪⎪⎪⎬⎫⎪⎪⎪⎪⎩⎪⎪⎪⎪⎨⎧837465Z Z Z Z Z Z →Ⅲ→109Z Z →Ⅳ→n Ⅳ 解:(1)齿轮5与齿轮6啮合时:n Ⅳ10629511Z Z Z Z Z Z n =903651304926200⨯⨯⨯⨯⨯=min /26.46r ≈ (2) 齿轮4与齿轮7啮合时:n Ⅳ 10729411Z Z Z Z Z Z n =905651302926200⨯⨯⨯⨯⨯=min /60.17r ≈ (3) 齿轮3与齿轮8啮合时:n Ⅳ10829311Z Z Z Z Z Z n =904351304226200⨯⨯⨯⨯⨯=min /20.33r ≈ 练习:如图所示轮系为多刀半自动车床主轴箱传动系统。
定轴轮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教案)

定轴轮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教案)《机械基础》课教案第六章轮系§6–2:定轴轮轮系的传动比计算课题名称总课题: 轮系课型新授课分课题:定轴轮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授课时数 2 教材分析第六章轮系是前面几种传动的综合应用。
其中定轴轮系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应用最多最广泛,它的学习将对今后生产岗位的实践与创新影响极大。
本次课学习的“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是本章的核心内容,既是前面各章内容的综合运用,使学生知识组合与迁徙的学习能力得以提高;是培养学生推理分析问题、演绎组合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过程。
学情分析目前职校学生普遍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欠缺。
对理论课学习感觉更为枯燥,这是共性问题。
但在前章的学习中,我常将理论以实际紧密联系,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的机械理论生动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变抽象为直观;结合身边的例子来融入教学,以实用引领兴趣,以兴趣激发求知。
授课方法启发、讲授、练习法教具挂图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练绘制定轴轮系。
1/ 62.领会定轴轮系的识读、传动路线的分析。
3.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和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
能力目标:1.知识的获取、消化和吸收;2.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3.利用分解组合法应用知识的能力;4.自学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理论教学,再联系实际,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1)定轴轮系的识读、传动路线的分析。
这是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和各轮回转方向判定的前提条件。
2)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和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
这是掌握定轴轮系后续内容的基础和关键。
教学难点1)定轴轮系传动比公式中m的取值。
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充分理解(-1)m中的(-1)的含义,要让学生理解(-1)就是传动比的符号改变一次,即旋转方向改变一次,那么只有当圆柱齿轮外啮合时从动轮相对主动轮的转向才改变,内啮合则不改变。
2)非平行轴定轴轮系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
轮系定轴轮系教案(2)(公开课专用)。

定轴轮系课程名称机械基础授课班级高二综合预科班授课地点教室(多媒体设备)课时6课时学习单元定轴轮系课题定轴轮系教学内容1.定轴轮系的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及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2.定轴轮系末端带移动件的传动计算;3.定轴轮系中齿轮受力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及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2.掌握定轴轮系末端带移动件的传动计算;3.掌握定轴轮系中齿轮受力分析。
【能力目标】1.知识的获取、消化和吸收;2.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3.利用分解组合法应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1.语言表达能力;2.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1.定轴轮系的识读、传动路线的分析。
2.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末端带移动件的传动计算和齿轮受力分析。
教学难点定轴轮系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行为能力分析【专业能力】熟练绘制定轴轮系,领会定轴轮系的识读,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末端带移动件的传动计算和齿轮受力分析。
【方法能力】知识的获取和消化吸收,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分解组合应用,自学能力;【社会能力】语言表达、团队意识、展示技术。
教学方法任务式教学法、模块化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分解组合教学法、分组测试激励法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设计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任务发布与分解】【定轴轮系部分任务单】(该类题目为高考必考题)现有一定轴轮系,已知各齿轮齿数Z1=20,Z2=40,Z3=15,Z4=60,Z5=18,Z6=18,Z7=1,Z8=40,Z9=20,齿轮9的模数m=3mm,齿轮1的转向如箭头所示,n1=100r/min,请完成一下任务:【任务一】用箭头法判别齿条10的移动方向?【任务二】计算出传动比i18?【任务三】确定蜗轮8的转速n8为多少?(r/min)【任务四】计算齿条10移动的速度v6为多少?(m/s)(注:了解其他几种末端形式,并分别掌握其移动速度计算。
机械基础教案_轮系2

课时计划年月日课题§6-3 定轴轮系中任意从动的转速计算授课人柳长生教学目的:1.掌握轮系的分类2.了解齿轮在轴上的固定方式3.了解轮系的应用特点重点轮系的分类、轮系的应用特点难点关键课堂类型单一教学方法讲授教(学)具教学手段教学进程:(一)组织教学:(二)内容回顾:(三)讲授新课:§6-3 定轴轮系中任意从动的转速计算一、轮系的分类:1.定轴轮系:(普通轮系)二、齿轮在轴上的固定方式1.固定三、轮系的应用特点:1.可获得很大的传动比(四)板书设计(五)小结:(六)课后作业(七)课后分析下面是古文鉴赏,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九歌·湘君屈原朗诵:路英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
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优质课教案

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优质课教案教案标题: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定轴轮系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掌握计算定轴轮系传动比的方法。
3. 能够分析和设计定轴轮系传动装置。
教学重点:1. 定轴轮系的概念和特点。
2. 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3. 定轴轮系传动装置的分析和设计。
教学难点:1. 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2. 定轴轮系传动装置的分析和设计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投影仪。
2. 实物或模型定轴轮系传动装置。
3. 计算工具和纸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实物或模型定轴轮系传动装置,引起学生对定轴轮系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定轴轮系吗?它有什么特点?二、讲解定轴轮系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1. 使用教学课件,简明扼要地介绍定轴轮系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强调定轴轮系的特点,如传动比恒定、传动效率高等。
三、讲解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15分钟)1.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详细讲解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2. 强调各种传动元件的齿数关系和转速关系对传动比的影响。
四、实例分析和计算练习(20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和传动装置的参数,让学生进行传动比的计算练习。
2.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参数对传动比的影响,并讨论其实际应用。
五、定轴轮系传动装置的分析和设计(20分钟)1. 分组讨论,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实际应用场景,设计一个适合的定轴轮系传动装置。
2. 学生展示设计方案,并进行讨论和改进。
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定轴轮系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2. 提出相关拓展问题,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定轴轮系的应用和发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物或模型、讲解概念、计算练习和设计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的相关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设计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进行适当调整和辅导,以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机械基础轮系教案

轮系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李静2008-7-11教学目的:掌握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方法,能够独立解决相关实际应用问题教学重点:1、平行轴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2、非平行轴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教学方法:讲授法课时安排:1课时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前面的讲授,学生已经认识了轮系并了解轮系不同于齿轮副的传动特点,会简单得齿轮副传动比计算,在此基础上介绍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学生对新课的接受应比较快。
大专院校的学生领悟能力及自学能力都比较高,所以在讲授新课的时候对于轮系传动比的推导没有过多解释。
教学安排:由前面所学的轮系引入新课程,开始介绍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轮系简介:轮系:由一系列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
按照各齿轮轴线位置是否均固定,可以分为:定轴轮系(又称普通轮系)周转轮系两类、定轴轮系(-)、定义定轴轮系:各个齿轮轴线均固定,并只绕其自身轴线回转的轮系。
(二八分类平行轴定轴轮系:各齿轮的轴线均平行的定轴轮系。
非平行轴定轴轮系:各齿轮的轴线不全部平行的定轴轮系。
三、传动比计算(一)、平行轴定轴轮系:m轮系中各级齿轮副中所有从动轮齿数连乘积i (・ 1)轮系中各级齿轮副中所有主动轮齿数连乘积H1:轮系中所有外啮合齿轮副数目结果分析::轮系中首末两轮回转方向相同:轮系中首末两轮回转方向相反(二)、非平行轴定轴轮系:•轮系中各级齿轮副中所有从动轮齿数连乘积'轮系中各级齿轮副中所有主动轮齿数连乘积(三八比较平行轴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不仅可以得到传动比的大小还可以判定首末两轮的回转方向的同异。
非平行轴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只能得到传动比的大小,首末轮的方向需用其他方法判别。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还可以用首末两轮的转速来计算。
n首轮首轮In末轮末轮(四)、例题例1:在如图所示定轴轮系中,已知:ni=1440r/mIn,各齿轮齿数分别为Zi=Z3=z6=18,Z2=27, Z I=Z5=24, Z?=81O试求末轮7 转速n?o图4nm?1440Z2 Z5 z7Z1 Z3 Ze144027 24 81/18 18 18160 m n习题1:如图所示轮系中,各齿轮均为标准齿轮,且乙=Z2 = Z1=Z5= 20,齿轮1, 3, 4, 6同轴线安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轴轮系课程名称机械基础授课班级高二综合预科班授课地点教室(多媒体设备)课时6课时学习单元定轴轮系课题定轴轮系教学内容1.定轴轮系的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及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2.定轴轮系末端带移动件的传动计算;3.定轴轮系中齿轮受力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及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2.掌握定轴轮系末端带移动件的传动计算;3.掌握定轴轮系中齿轮受力分析。
【能力目标】1.知识的获取、消化和吸收;2.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3.利用分解组合法应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1.语言表达能力;2.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1.定轴轮系的识读、传动路线的分析。
2.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末端带移动件的传动计算和齿轮受力分析。
教学难点定轴轮系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行为能力分析【专业能力】熟练绘制定轴轮系,领会定轴轮系的识读,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末端带移动件的传动计算和齿轮受力分析。
【方法能力】知识的获取和消化吸收,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分解组合应用,自学能力;【社会能力】语言表达、团队意识、展示技术。
教学方法任务式教学法、模块化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分解组合教学法、分组测试激励法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设计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任务发布与分解】【定轴轮系部分任务单】(该类题目为高考必考题)现有一定轴轮系,已知各齿轮齿数Z1=20,Z2=40,Z3=15,Z4=60,Z5=18,Z6=18,Z7=1,Z8=40,Z9=20,齿轮9的模数m=3mm,齿轮1的转向如箭头所示,n1=100r/min,请完成一下任务:【任务一】用箭头法判别齿条10的移动方向?【任务二】计算出传动比i18?【任务三】确定蜗轮8的转速n8为多少?(r/min)【任务四】计算齿条10移动的速度v6为多少?(m/s)(注:了解其他几种末端形式,并分别掌握其移动速度计算。
)1.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任务单,并进行任务简单分析和分解。
2.提示学生该类题目为高考必考题,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接受任务单,了解任务,【任务一】【任务一】用箭头法判别齿条10的移动方向?【复习回顾】1.一对齿轮传动类型:(1)另外包括齿条传动、螺旋传动、毂轮提升重物几种情况2.两对及以上情况:3.轮系中惰轮的定义和作用轮系中,只改变齿轮副中从动轮回转方向,而不改变齿轮副传动比大小的齿轮称为惰轮。
两齿轮间若有奇数个惰轮时,首、末两轮的转向相同;若有偶数个惰轮时,首、末两轮的转向相反。
举例略提出要求:回顾前面单元涉及各种齿轮的转动方向判别(播放图片)根据教师播放的各种齿轮传动的结构简图,回顾复习其传动判别方法【任务一】【解决任务一】用箭头法判别齿条10的移动方向?1.各组巡视,并进行指导;2.指定学生回答问题1.分组讨论完成;2.学生代表回答。
【强化练习】1.用箭头法判别下列各轮系中各轮转向。
1.各组巡视,并进行指导;2.指定学生展示完成的任务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任务二】【任务二】展示定轴轮计算出传动比i 18?【新知】一.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概念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是指首末两轮的转速之比。
(要求领会定轴轮系传动比概念)二.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重点内容) 轮系的传动比等于各级齿轮副传动比的连乘积或等于轮系中所有从动齿数的连乘积与所有主动轮齿数的连乘积之比。
数的连乘积各级齿轮副中主动轮齿数的连乘积各级齿轮副中从动轮齿总mk i i )1(1-==m----表示外啮合齿轮副的数目注意点:(1)上式中m)1(-只适用于平行轴圆柱齿轮传动的轮系。
表示首末两轮回转方向的异同,计算结果为正,两轮回转方向相同;结果为负,两轮回转方向相反。
(2)当轮系中有锥齿、蜗杆副时,不能用m)1(-确定末轮回转方向,而只能用标注箭头的方法。
【举例】 演示定轴轮系,分析轮系的组成分析传动路线: (难点)轮系中各对齿轮的传动比用双下角标表示,如12=n 1/n 2=-Z 2/Z 1; 23=n 2/n 3=-Z 3/Z 2; 45=n 4/n 5=+Z 5/Z 4; 67=n 6/n 7=-Z 7/Z 6; 89=n 8/n 9=-Z 9/Z 8。
系模型,引导学生参与到演示教学中来,通过一对齿轮的传动比概念,教师提出问题: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是否就是输入轴的转速与输出轴的转速之比?引发学生思考。
演示得出定轴轮系的概念 教师演示 举例分析Z 2/Z 1 Z 3/Z 2 Z 5/Z 4 Z 7/Z 6 Z 9/Z 8轮系的传动比等于各级齿轮副传动比的连乘积,即= 12 23 45 67 89=(-Z 2/Z 1)(-Z 3/Z 2)(+Z 5/Z 4)(-Z 7/Z 6)(-Z 9/Z 8)=(-1)4Z 3Z 5Z 7Z 9/Z 1Z 4Z 6Z 8。
注意事项:1. 箭头表示各轮可见侧的旋转方向,不可见的一侧圆弧线要与该轴线断开表示。
2. 在分析传动路线时,主动轮是带动从动轮旋转 而使从动轮产生运动和动力的。
教师演示【解决任务二】计算出传动比i 18? 分析传动路线:因轮系中有锥齿副时,不能用m)1(-确定末轮回转方向 1.各组巡视,并进行指导; 2.指定学生展示完成的任务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二】【强化训练】如图为一卷扬机传动系统,末端为蜗杆传动。
已知:1z =18,2z =36、3z =20、4z =40、5z =2、6z =50,鼓轮直径D=200mm, 10001=n r/min 。
试求:(1)总传动比i 16? (2)确定提升重物时1n 的回转方向?1.各组巡视,并进行指导;2.指定学生展示完成的任务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三【任务三】确定蜗轮8的转速n8为多少?(r/min )【新知】教师归纳,得出结论学生自学课本内容一.任意从动齿轮的转速计算任意从动轮k 的转速,等于首轮的转速乘以首轮与k 轮间传动比的倒数。
即:kk k k z z z z z z z z n i n n ⋯⋯==-64215311111二.变速机构中,变速级数的计算:变速机构中变速级数等于各轴之间传动线路数量的连乘积。
【举例】如图所示为多刀半自动车床主轴箱的传动系统已知带轮直径18021==D D mm,1z =45,2z =72,3z=36,4z =81,5z =59,6z =54,7z =25,8z =88, 14431=n r/min 。
试求(1)当电动机时主轴Ⅲ的变速级数。
(2)当电动机时主轴Ⅲ的各级转速。
分析:传动链2/1 6/5n →Ⅰ→ → Ⅱ→ →Ⅲ 4/3 8/7解:主轴可获得2×2=4种转速① 齿轮1与齿轮2啮合,齿轮5与齿轮6啮合,4.9585472180594518014436225111=⨯⨯⨯⨯⨯==z z D z z D n n Ⅲ教师演示任务三r/min②齿轮1与齿轮2啮合,齿轮7与齿轮8啮合,2.2568872180254518014438227111=⨯⨯⨯⨯⨯==zzDzzDnnⅢr/min③齿轮3与齿轮4啮合,齿轮5与齿轮6啮合,7.7005481180593618014436425311=⨯⨯⨯⨯⨯==zzDzzDnnⅢr/min④齿轮3与齿轮4啮合,齿轮7与齿轮8啮合,2.1828881180253618014438427311=⨯⨯⨯⨯⨯==zzDzzDnnⅢr/min【解决任务三】确定蜗轮8的转速n8为多少?(r/min)1.各组巡视,并进行指导;2.指定学生展示完成的任务学生独立完成【强化训练】如图为一卷扬机传动系统,末端为蜗杆传动。
已知:1z=18,2z=36、3z=20、4z=40、5z=2、6z=50,鼓轮直径D=200mm, 10001=n r/min。
试求蜗杆的转速6n【任务四】【任务四】计算齿条10移动的速度v6为多少?(m/s)【回顾旧知】1.齿条移动速度v=n π m z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复习并回答v----小齿轮沿齿条的移动速度mm/min 2.普通螺旋传动 V=N P h【引入新知】定轴轮系末端带移动件的传动计算 一、末端螺旋传动的定轴轮系 (14分钟) ①工作原理举例:磨床砂轮架进给机构当丝杆转一转,螺母(砂轮架)便移动一个导程。
定轴轮系 + 螺旋传动 n k =n 1 * 1/i 1k L=n k*P h ②移动距离计算L=n k*P h =n 1*P h *z 1*z 3*z ---z k-1/z 2* z 4*z 6---z k (mm )h kk h k P z z z z z z z z n P n v ⋯⋯==-64215311式中:n k —第k 个齿轮转速(r/min )P h —导程(mm ) ③移动方向判定 遵循螺旋传动的判别方法 【例题】:磨床砂轮架进给机构,已知丝杠T r 50*3。
为右旋,s=3mm ,z 1=28,z 2=56,z 3=38,z 4=57,当手轮按图示方向以n 1=50r/min 回转时,求砂轮架移动距离方向。
解:L=n 1*P h*z 1*z 3/z 2*z 4=50*3*28*38/56*57=50mm/min 砂轮架向右移动。
二、轮系末端是齿条传动的计算举例:卧式车床溜板箱传动系统 ①工作原理定轴轮系 + 齿条传动n k =n 1*1/i L=n k*лd p =лm p z p (mm/min ) ②移动距离计算L=n k*лd p =n k*лm p z p (mm/min )1.重点强调带移动件的轮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移动件的移动距离或速度及方向,如螺母(或丝杠)、齿轮(或齿条)的移动距离或速度和方向;2.放映[磨床砂轮架幻灯片]演示说明磨床轮系的组成及例题1;3.黑板上分析传动原理及推导计算公式;4.提问与思考:1)怎样将两个机构联系起来?2)螺旋传动螺杆(或螺母)移动距离怎样计算?(3)移动方向怎样判定?1.带着问题观看[例题幻灯]展示; 2.思考要解决的主题问题; 3.根据教师引导回答问题; 4.复习螺旋传动计算、左右手螺旋法则,推导传动计算公式; 5.根据推导出的公式与教师一同演练例题。
任务四=n1пm p z p *z1z3z5---z k-1/z2z4z6---z kppkk zmzzzzzzzznvπ⋯⋯=-64215311式中;n k—带动齿条的小齿轮转速(r/min)d p—小齿轮分度圆直径(mm)③方向判定:接触点小齿轮的线速度方向【例题】:车床拖板箱传动,已知条件见图。
求(1)i18(2)n8(3)L解:z2*z4*z630*50*69(1)i18=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6.9z1*z3*z54*24*231 4*24*23(2) n8=n1* —=40* ______________ =0.85r/mini1k 30*50*69(3)L=n8*πm p z p=0.85*3.14*3*12=96.5mm/min【解决任务四】计算齿条10移动的速度v10为多少?(m/s)解:教师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见【附件一】完成任务单情况总结一、定轴轮系的传动比大小:i1k=n1/n2=各级齿轮副中从动齿轮齿数的连乘积/各级齿轮副中主动齿轮齿数的连乘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