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长江三峡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必修3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长江三峡导学案(

长江三峡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2.学习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3.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活动一:自主学习重点字词启碇.滟滪..绛.紫云蒸.霞蔚峨冠博带群山万壑.雷霆.万钧.缤.纷婀娜..眺.望夔.州6.秭(的读音是____________)归,是________________的故乡,他被流放在汨(读音是______________)罗江,投江而死。
7.王昭君,名______________,她诞生在__________________。
西汉元帝时被选入宫,后嫁给匈奴的单(的读音是_________________)于,杜甫在《咏怀古迹》中有一首是咏王昭君的,课文中引了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9.本文所写景物是随_____________变化而变化的,观察角度一般都是_________视和___________视,观察到的景物方位一般都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0.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活动二:合作探究二1、诗有“诗眼”,文亦有“文眼”,所谓“眼”就是指某个能顾统领全篇的词或句。
请你联系课文,找出“文眼”并说出理由。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疑难讨论。
第一部分(第1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第2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第3~5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第6~9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是如何按照散文写景状物的写作特点来写长江三峡的(1)在课文中,作者紧紧抓住三个峡各自的特点加以描绘。
《长江三峡》学案4(苏教版必修三教案)

《长江三峡》学案4(苏教版必修三教案)
《长江三峡》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诗情、画意、哲理的完美统一(难点)
课前导读
【助读资料】
1.题目解说
长江三峡,西起四川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由西往东,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江段迂回曲折,江中滩峡相间,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两岸危崖耸立,如层层围屏,高出江面500米以上,江面最窄处仅百米左右课文节选自《长江三日》第二部分,题目是编者加的,这是一篇以日记形式写成的游记散文
2.作者简介
刘白羽,现代作家,1916年生,北京人,1936年开始创作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散文集《早晨的太阳》《万炮震金门》《红玛瑙集》《长江三日》《红太阳颂》《伟大的创业者》《巍巍太行山》等,亦有小说《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等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刘白羽的作品,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充满着强烈的战斗气息,感情炽热,气势雄伟,语言丰富畅达,色彩绚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3.背景资料
《长江三日》是一篇日记体游记,记叙的是1960年11月中旬,作者从重庆乘“江津号”轮船沿江驶往武汉的一段航程作品第一节,写11月17日雾夜在长江上航行穿过崇山峻岭的情景;第二节,写11月18日穿过三峡时在激流险滩中前进的情景;第三节写11月19日出峡后航行在风和日丽、柔和宁静的大江上的。
苏教版语文高一《长江三峡》导学案2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长江三峡》导学案2
【学习目标】
朗读重要语段、重点语段赏析、写作特色分析。
【学习重难点】把握本文写作特色。
【学习过程】
模块一复习回顾
一、字音
1、碇()
2、滟澦()()
3、秭()归
4、汨()罗江
5、澎()湃()
二、瞿塘峡的特点:
模块二重点研讨
一、朗读课文3-5节,思考如下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内容
2、巫峡主要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3、作者是怎样把巫峡特点表现出来的?(反复诵读)
二、朗读课文6-9节,思考如下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2、西陵峡的特点是什么(要求用原句回答)
3、作者除了直接描摹西陵峡的自然景观以外,还用什么方法来写西陵峡的凶险?
4、这部分着重介绍了“秭归”和“香溪”两个县城,并引用屈原的两个传说和杜甫的诗
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模块三总结归纳
1、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
(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2、请同学们归纳整理游记散文的写法
模块四拓展应用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写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高中语文第一专题之《长江三峡》获奖学案苏教必修3

高中语文第一专题之《长江三峡》获奖学案苏教必修3高中语文第一专题之《长江三峡》获奖学案苏教必修3刘白羽〔告别三峡〕三峡工程蓄水后,江水改走明渠,库区内主要人文和自然景观有39处被全部或部分淹没,小三峡内的古栈道将被淹没.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一些旅行社为了寻找三峡旅游的卖点,打出了“告别三峡游〞的广告,什么“告别三峡游〞、“绝版三峡游〞,以至于国内外许多人均认为,三峡成库后,三峡昔日的景观不复存在了. 如今,三峡工程已经建成,神女峰依然秀丽,夔门依然雄壮,白帝城有幸保存。
白帝城四面环水,景色更加美丽迷人,游船可直达城中。
而新景更添秀色,三峡更具魅力。
集幽、秀、奇、险、怪、美于一体的小三峡、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绝妙佳境神女溪、雄伟壮丽的三峡大坝和库区成为人们更加关注和游览的景点。
让我们一同走进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欣赏她靓丽的本色。
1、正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轮廓启碇摄取瞿塘峡雷霆万钧婀娜秭归滟澦崆岭滩峨冠博带白皙瑰丽迂回红彤彤俊秀婀娜2、辨形〔给下列每组字组词〕3。
词语释义:一、课文基础3。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最近两年,这个县通过兴修水利基本建设,粮食产量不断提高。
B。
面对着巨流滚滚的扬子江,我想起了它的发展历程。
C. 昨天,在下夜班时他被一辆货车撞倒受伤,然后逃之夭夭。
D. 整天忙着工作,他已经快有一个多月没有回来过了。
3. B A项“粮食〞前加“使〞 C项“逃之夭夭〞的主语不明 D项删去“快〞或“多〞出的重点,虽然是“淡淡的印迹〞,却被“深藏〞。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5~8题○1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船随山势左一弯,右一转,每-曲,每一折,都向你展开一幅绝好的风景画。
两岸山峰奇绝,连绵不断,巫山十二峰各有各的姿态,人们给它们以很高的评价和美的命名,使我们的江山增加了诗意。
而诗意又是变化无穷的。
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特别好看的是悬崖上那一堆堆给秋霜染得红艳艳的野草,简直像是满山的杜鹃了.峡陡江急,江面布满大大小小的漩涡,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行的旅人。
高中语文 长江三峡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

《长江三峡》教学目标道德目标:培养学生爱国情操情智目标:通过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以学促写感情目标: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认识目标:学习本文抓住景物描绘、抒情的写法教学重点、难点、考点:学习本文描形、绘色、拟声来状写景物的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课间多媒体播放《长江之歌》,预热学生激昂、澎湃的爱国热情“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这是大诗人李白赞颂长江雄伟气势的诗句。
我们当代的作曲家谱写的《长江之歌》中,更从惊涛澎湃的长江巨浪中看到了我们的民族开拓奋进的精神力量,这首歌中深情地唱道:“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那么在刘白羽的笔下,长江中最为瑰丽奇特的一段——长江三峡,展现出的是怎样的风貌神采呢?这节课我们来赏析刘白羽的散文《长江三峡》。
二、互阅作业:作业本《祖国颂》部分三、自学内容和方法1、自学内容:①自由朗读,扫除生字、词瑰(guī)丽启碇(dìng)夔(kuí)州对峙(zhì)秭( zǐ )归万仞( rèn )崆(kōng)岭万壑(hè)汨(mì)罗美髯(rán)眺(tià0)望草坂(bǎn)绛(jiàng)紫停泊(bó)滟滪(yàn yù)缥缈(piāo miǎo)婀娜(ēnuó)层峦叠嶂(zhàng)②了解三峡特点③掌握作者的描写方法2、自学方法:①大声朗读,利用注释、工具书②先分段,理清文章结构,再用一个词来概括三峡特点③寻找描写方法,包括修辞3、自学达成度:①100﹪②85﹪③75﹪四、互帮:对于②、③两内容需要小组讨论,可利用参考书、知者和老师,尤其引导学生对三峡不同特点的不同描写方法和作者的侧重点五、讲解释疑:本环节由小组出示显示板、知者讲解、老师补充来完成。
高中语文长江三峡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3

长江三峡【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2.学习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3.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理会本文的取材和写法,进一步了解“散文”这一文体的特点。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和作品风格刘白羽,现代作家。
1916年生,北京人。
1938年到延安从事文化工作,1944年到重庆《新华日报》副刊做编辑工作,1946年受党的委派到东北解放区做随军记者,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
两次赴朝鲜,写了许多通讯特写。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
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刘白羽散文集》等。
刘白羽的散文诗意更多表现为壮美、明快,充满哲理。
《长江三日》中,作者以游踪为引线,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波涛汹涌的长江,奇伟壮丽的三峡。
作者笔下的长江一会儿激流澎湃,涛如雷鸣;一会儿安静温柔,像微微拂动的丝绸;一会儿万瀑悬空,砰然万里;一会儿旋转不前,一千个,一万个旋涡。
仿佛长江在高唱、在低吟、在咆哮、在深思。
那云雾变幻、朝晖夕照、电闪雷鸣,更给这显示大自然生命力的河流增添了无限的诗意。
作者把我们带到了那变化莫侧的水上世界。
作者还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而是把这种经历与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了。
“我觉得这是我们所经历的大时代突然一下集中地体现在这奔腾的长江之上。
是的,我们的全部生活不就是这样战斗、航行、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吗?”由于这一思想的熔铸,江轮便成为我们整个革命事业的诗意象征了。
文章虽然落墨于山河画卷,却处处着眼于哲理的诠释,因此,气势壮阔,格调高昂。
读起来扣人心弦,使人精神振奋。
2、了解三峡,收集与三峡有关的资料长江三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其中狭谷段合长90公里,宽谷段合长103公里)。
高中语文 112长江三峡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

第2课时长江三峡研习梳理●【字词梳理】1.正音吸摄.()启碇.()滟.()滪.()漩.涡()绛.紫()婀.()娜.()草坂.()崆.岭()秭.归()熊绎.()白皙.()抛锚.()汩.罗江()迂.回()答案:摄shè,碇dìnɡ,滟yàn滪yù,漩xuán,绛jiànɡ,婀ē娜nuó,坂bǎn,崆kōnɡ,秭zǐ,绎yì,皙xī,锚máo,汩mì,迂yū。
2.辨音瘦削.()曲.曲折折()削.铅笔()乐曲.()奔.跑()震颤.()奔.头儿()颤.栗()答案:xuē,xiāo;qū,qǔ;bēn,bèn;chàn,zhàn。
3.辨形启()(dìnɡ)纱()(dìnɡ)()息(chuǎn)破()(zhàn)急()(tuān)沉()(diàn)()()不安(zhuì)山()(luán)抛()(máo)()生(luán)()准(miáo)痉()(luán)()凤(luán)答案:碇,锭,绽,淀;喘,湍,惴惴;锚,瞄;峦,孪,挛,鸾。
【词语积累】1.词语释义启碇:起锚。
雷霆万钧:比喻威力极大。
层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岭和山峰。
云蒸霞蔚: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峨冠博带:高高的帽子,宽大的腰带。
指古代士大夫的装束。
2.词义辨析心不在焉漫不经心都表示随随便便、不用心思、思想不集中的意思。
异:“心不在焉”侧重表示不专心,可以指对事情的一时的、短暂的、不专心的态度,也可以指比较长期的精神恍惚、心思不定的表现,在句中可作谓语。
“漫不经心”侧重表示不在意,多指对事情轻率的态度,一般不单独作谓语,可作状语。
心照不宣心领神会都含有心里已领会、不用说出来的意思。
异:“心照不宣”多指双方,有时指较多的人。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指南录后序第一课时学案 苏教版必修3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第二中学2014高中语文第二专题《指南录后序》第一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基本句式。
2、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概括、鉴赏语段的能力。
3、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文天祥以死报国的爱国精神。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了解作者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自号文山。
宋理宗时曾被选拔为进士第一名,任官不到两月即与权贵作尖锐的斗争,屡遭弹劾仍坚持正义。
德佑(宋恭帝年号)元年(1275)正月,国事危急,朝廷召诸路“勤王”,文天祥积极响应,以全部家产充军费,组织武装力量。
次年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这时文天祥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议和,他不辱国体,慷慨陈辞,触怒元方丞相伯颜,被扣,解送北方;至镇江逃脱,历尽艰险,才得南归。
端宗赵昰派遣他与南下元军作战,景元三年(1278年)兵败被俘,被押到大都(今北京)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辞拒绝。
右丞相,汉奸邓光荐劝其降元,亦遭唾骂。
文天祥历尽折磨而志不屈,于至元十九年(1283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就义,年仅47岁。
二、解题文天祥的诗歌,特别是他后期的诗歌,大多是叙述他抗元的战斗经历和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一篇序言。
“指南录”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表达作者心指南宋、冒死南归的爱国之情。
“序”作为一种文体,可分为“赠序”和“书序”。
书序在正文之前,一般介绍作家生平或目的,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由于在这篇序文之前作者已经写过一篇《自序》,所以把这篇序文叫做“后序”。
2、解释重要词语A、予不得爱.身;B、于是,辞相印不拜.C、则直前.诟虏帅失信D、不复顾利害..E、北虽貌.敬F、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四、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本文共八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你认为怎样划分,每部分写什么内容?五、自学自读第1—3段1、重点语句解析:①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三峡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2.学习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3.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活动一:自主学习
重点字词
启碇.滟滪
..绛.紫
云蒸.霞蔚峨冠博带群山万壑.雷
霆.万钧.缤.纷婀娜
..眺.望夔.州
6.秭(的读音是____________)归,是________________的故乡,他被流放在汨(读音是
______________)罗江,投江而死。
7.王昭君,名______________,她诞生在__________________。
西汉元帝时被选入宫,后嫁给匈奴的单(的读音是_________________)于,杜甫在《咏怀古迹》中有一首是咏王昭君的,课文中引了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9.本文所写景物是随_____________变化而变化的,观察角度一般都是_________视和___________视,观察到的景物方位一般都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0.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活动二:合作探究二
1、诗有“诗眼”,文亦有“文眼”,所谓“眼”就是指某个能顾统领全篇的词或句。
请你联系课文,找出“文眼”并说出理由。
明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疑难讨论。
第一部分(第1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第2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第3~5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第6~9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是如何按照散文写景状物的写作特点来写长江三峡的
(1)在课文中,作者紧紧抓住三个峡各自的特点加以描绘。
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重点写其________;巫
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重点写其________;西陵峡处处急流,处处险滩,主要突出其_________。
因此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2)写景有序。
按作者____________顺序写。
4、长江三峡山陡、流急、滩险,有时看起来“十分吓人”,为什么还使人感到美呢?
明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总结。
归纳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通过航程艰险的记叙,启示人们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链接
1、刘白羽:现代作家。
1916年生,北京人。
1938年到延安从事文化工作,1944年到重庆《新华日报》副刊做编辑工作,1946年受党的委派到东北解放区做随军记者,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
两次赴朝鲜,写了许多通讯特写。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
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刘白羽散文集》等。
2、长江三峡。
三峡西起四川奉节县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县的南津关,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江段迂回曲折,两岸危崖耸立,如层层围屏,高出江面500米以上。
江面最窄处仅百米左右。
瞿塘峡又名夔峡,西起白帝城,东至巫山县大宁河口,在三峡中最短,但最险峻。
江水的最大流速达每秒8米,每小时20多公里。
峡口有夔门,古有“夔门天下雄”之称。
巫峡西起四川巫山县大宁河口,东至湖北巴东县官渡口。
水道迂回曲折,两岸奇峰兀立,曲折幽深。
舟行其间,好像处处被大山挡住去路,但驶到跟前,峰回路转,前面又展现出一段水道。
西陵峡又称巴峡,在湖北境内,自官渡口到南津关,这里滩多水急,断续相连。
过去,这一带触礁沉船的事故层出不穷,青滩北岸还有一座“白骨塔”,以堆积死难船工的尸骨而得名。
解放后,这些险滩经过整治,数千吨轮船都可以安稳通过,险滩已经成了历史陈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