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导学案

合集下载

2022年 第二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导学案:第六课 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2022年 第二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导学案:第六课 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第六课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开展真理【学习目标】1.记住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属性;2.学会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3.树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确信在实践中检验和开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学习重难点】重点: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难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预习案【知识梳理】〔要求:精读教材、勾画标注、记忆思考;方法:理解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1、真理的含义及根本属性〔1〕含义:真理是标志________________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正确反映。

〔2〕根本属性:真理最根本的属性是______。

真理只有,真理面前。

★注意:客观性是真理的最根本属性。

因为:第一,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拓展: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具有客观性,在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中,只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在对待真理辩论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以理服人;尊重对方发表意见的权利;防止语言粗暴、行为过激;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总之不能以权、以钱、以势压人。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_____,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________来说的,都是主观与______、理论与_______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说明,真理和______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______是难免的。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________________。

〔1〕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__________________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的限制。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案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识记:真理◇理解;(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3)认识具有反复性(4)认识具有无限性(5)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二、【重点、难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三、【辅助教学】:ppt四、【教学过程】: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真理是客观的◇课堂探究:(1)詹姆士关于真理的说法错在哪里?(2)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什么样的结论能够被称为真理?(3)对同一种事物的认识为何会有真理和谬误的区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说法正确吗?(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

,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

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

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一定理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

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由此,人们关于空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

◇课堂探究:(1)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2)是什么原因使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探究提示:(1)欧几里得定理是真理,但它的成立是有条件的。

(2)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

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

类似的典型事例还有一个:17世纪,牛顿完成了创立经典力学的工作。

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经典力学无法解释两类问题:一是怎样认识高速运动的物体,二是怎样认识微观粒子。

经典力学对这两个问题无法解释,这表明经典力学有其特定的适用条件和范围,那就是低速运动的客观物体。

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正确处理了宏观物体的高速运动问题,人类获得了新的认识,科学家提出了量子力学用来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性,并得到证实,人类又获得了新的认识。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导学案】2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导学案】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导学案2【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基本属性。

(2)理解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

(3)列举生活实例,根据有关原理,论证真理只有一个,不存在多元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分析说明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真理论的内容,形成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学习重点】1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2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课前延伸案】一.真理是客观的1.真理的含义:2.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的条件性(为什么)2.真理的具体性(为什么)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原理内容:(1)认识具有反复性1)从认识的主体看:2)从认识的客体看:(2)认识具有无限性1)从认识的对象看:2)从认识的主体看:3)从认识的基础看:(3)认识具有上升性2.方法论要求:【课内探究案】探究活动一:判断并说明1.真理是因为“有用”而“真”。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说明真理不具有客观性。

()3.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4.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才能完成()5. 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的过程()6. 认识具有上升性,所以,真理不断被推翻,从而不断地向前发展。

()探究活动二:读材料,揭本质几年前,人们不知道黄万里是谁。

即便现在,大多数中国人对这个名字也陌生得很。

但是,人们都知道黄河,也大都知道黄河上有一座三门峡水库——那是一项巨大的失败工程。

黄万里就因此出名。

从1952年开始,中国从苏联聘请专家为治理黄河拟定计划,遗憾的是所请的专家为水工专家,他们精通水坝业务,但未必了解黄河。

江苏省射阳县高中政治 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江苏省射阳县高中政治 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开展真理预习任务:填空1.真理的含义及其根本属性〔1〕含义:真理是标志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的正确反映。

〔2〕根本属性:真理最根本的属性是。

真理只有个,真理面前。

思考?在人们对各种认识中,什么样的认识能够被称为真理?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来说的,都是主观与、理论与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思考?真理在什么条件下就会变成谬误?〔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说明,真理和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_ 是难免的。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

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客观条件:认识受到各种_____的限制。

主观条件:还会受到不同的、、、、、等条件的限制。

②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再从的屡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原因: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

②作为认识主体的是世代延续的,③作为认识根底的是不断开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 _。

要求: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在实践中___ ,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生命。

思考?P49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会开展吗?〔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说明它是一种____ ____,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实践中不断地向前开展。

【B:课堂活动单】课题: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习目标: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B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B3.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C重点难点: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C活动一:真理是客观的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六课《第2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导学案及答案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六课《第2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导学案及答案

第2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标要求】内容目标学习建议1.明确真理和谬误的含义。

2.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及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3.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1.学会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2.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树立起崇高理想和追求真理的信念,在实践中认识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发展真理。

【自主学习】一.体系构建(要求:认真通读教材,完成下面知识结构,不能填写的,自主探究后再做。

)二.自主探究(课前自主回答完成下列各题,把握教材知识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探究一:问题导航(仔细阅读课本,将问题的有关内容在课本上画出,找出关键词句,试着快速记忆。

)1.如何理解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2.为什么说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3.怎样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4.认识具有反复性的原因是什么:5.认识具有无限性的原因是什么?自主探究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现真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任何真理都是客观和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真理中包含着谬误的成分3.认识的运动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自主探究三:困惑扫描(写出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仍不能达成共识,组间或全班讨论解决。

)【释疑解惑】一.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二.全面理解真理的属性属性理解误区真理是客观的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③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④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①对同一对象可以有多个真理;②真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真理;③真理是一成不变的。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在这个条件和范围内,真理是绝对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真理的内涵、特征及其发展规律,掌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关于真理的问题,提高辨别真伪、理性思考的能力。
3.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紧密联系实际,凸显学科特点
本教学案例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将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政治学科的魅力。通过引入现实案例、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政治学科的时代性和实践性。
2.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策略,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真理的追求和发展。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思考。
4.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真理追求和实践发展的论述,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真理的相对性和发展性,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关注现实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理问题。
4.培养学生具备诚实守信的品质,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勇于改正错误,追求真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真理的追求和发展。例如,通过引入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历史事件或经典案例,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引发他们对真理的思考。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等,增强情境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导学案: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现真理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导学案: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现真理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在实践中追求和发现真理导学案学习目标:识记真理的含义,懂得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理解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知道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要看到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明确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学习重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学习难点:真理的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课前预习自主探究】预习任务:一、真理是客观的1.真理与谬误(1)真理:是标志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2)谬误: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不符合的认识则是。

2.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真理面前。

(2)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认识能力和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

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把适用于一定条件的,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就会转化为谬误。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到认识,再从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时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是不断发展的。

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的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的前进或的上升。

4.方法论: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

【课堂活动】活动一: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7世纪,牛顿完成了创立经典力学的工作。

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经典力学无法解释两类问题:一是怎样认识高速运动的物体,二是怎样认识微观粒子。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探究型导学案2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探究型导学案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探究型导学案2[课前预习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真理是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3)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体总是具体分析的能力及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认识真理(2)使学生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课前自主学习】1.真理是客观的(1)真理的含义: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

人的认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是,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是。

(2)真理最基本属性是知识拓展真理形式上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乃是真理的根本属性。

这是因为:第一,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3)对一个确定的对象真理只有一个。

(4)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和,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

(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来说的,都是主观与、理论与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到,再从到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作为认识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的过程。

(3)我们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具有上升性)①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的前进或者螺旋的上升②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方法论: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和真理,在实践中和真理。

【自学检测】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自主预习案】
课题: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
预习范围: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预习任务:填空
1.真理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1)含义:真理是标志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的正确反映。

(2)基本属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真理只有个,真理面前。

思考?在人们对各种认识中,什么样的认识能够被称为真理?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来说的,都是主观与、理论与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思考?真理在什么条件下就会变成谬误?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_ 是难免的。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客观条件:认识受到各种_____的限制。

主观条件:还会受到不同
的、、、、、
等条件的限制。

②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再从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原因: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

②作为认识主体的是世代延续的,③作为认识基础的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_。

要求: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在实践中___ ,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生命。

思考?P49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会发展吗?
(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____ ____,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实践中不断地向前发展。

【B:课堂活动单】
课题: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学习目标:
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B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B
3.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C
重点难点:
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C
活动一:真理是客观的
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

思考:
1、詹姆士关于真理的说法错在哪里?
2、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什么样的结论能够被称为真理?
3、对同一种事物的认识为何会有真理和谬误之分?
4、如何理解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活动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

在他之后的两千多年里,
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什么条件下都是用的真理。

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

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

由此,人们关于空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

1、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
2、是什么原因使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
3、如何理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活动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面过程中爆炸失事,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但它并未影响其他国家的航天计划。

一天后,俄罗斯成功发射了“进步M-47”货运飞船,并于2月4日同国际空间站对接成功。

1、当我们在实践中遭遇失败时,应该怎样看待已经获得的认识?
2、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是怨天尤人,还是鼓起勇气,再接再厉?
3、认识为什么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C:检测巩固卷】
【易混易错】
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所以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2.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

3.认识运动是一种循环反复的运动。

4.人的认识是无限的,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

5.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6.客观事物的本质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而不断显现和改变
单项选择题
7.牛顿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运动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一旦进入宏观高速运动领域就必须让位于相对论力学。

这主要表明
A.真理是客观符合主观的范畴B.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8.笛卡儿对原本相互分离的几何方法和代数方法进行比较,发现了它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在此基础上,他把代数运用到几何上,使图形的几何关系以代数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创立了解析几何。

这说明
A.人对事物的认识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B.获得真理就要敢于打破常规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D.真理也会变成谬误
9.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真理之所以为真理,只是因为它是和谬误以及虚伪对立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
A.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C.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具体性、条件性D.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10.2012年4月,中国银行宣布对存量房贷实施差别化利率。

对此调整,人们感到莫衷一是。

这说明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B.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一定不是真理
C.人们对不同的事物,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D.因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不同
11.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说:“实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如果没有实验的证明,是没有意义的。

当实验推翻了理论以后,才可能创建新的理论,理论是不可能推翻实验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③要有创新精神④没有终极真理存在
A. 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
D. ②③④
从上世纪90年代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十七大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再到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国强民更富”。

回答12~13题。

12.党对我国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问题的探讨历程表明
A.真理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B.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C.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13.从认识论角度看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①②B.③④C.②③ D.②④
2012年9月20日,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透露,2013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着比以前更加趋紧的形势(一是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尚未完善,二是就业空间相对紧)。

因此,国家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

这是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并依据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提出来的。

实践证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实现就业。

分析材料体现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观点?
高二政治必修第8课时
B B B B B B
C C
D D B C C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面对2013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发展,国家形成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的共识,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证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实现就业。

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活动的发展。

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国家始终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并在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共识指导下,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实现了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就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