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合集下载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是什么?
李晓玲
【期刊名称】《解放军理论学习》
【年(卷),期】2008(000)003
【摘要】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一论断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为我们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页数】1页(P48)
【作者】李晓玲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博士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
【相关文献】
1.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J], 秦刚
2.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 [J], 张磊
3.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基本要求和精神实质 [J], 王岩
4.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 [J], 张磊
5.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J], 艾麦提江·阿布都热西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为什么要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作业)

为什么要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作业)

1、为什么要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是什么?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答了“为谁发展”、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以及“靠谁发展”的基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不断升华。

执政理念是我党执政规律的反映,它决定着执政能力、执政使命和执政结果。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改革发展实践的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在于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又好又快发,它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以人为本是它最核心的内容,这与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本质上是一致的,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要求本质上是一致的。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

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四篇

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四篇

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四篇#/12一、学习科学发展观,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和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对于我们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自觉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工作中的实际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真正做到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事就要去做,不符合的就要毫不含糊地去改。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

我们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群众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

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全社会的各个阶层、各类群体的每一个人都能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迎来小康生活。

三、把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与当前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着力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素质。

二要提高工作能力。

新形势下我们尤其要具有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能够在复杂的人物和事件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超前采取防范措施,把工作做在前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三要提高创新能力,顺应形势进行不断总结、巩固、升华。

创新不意味着否定过去,而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的眼光区分对待。

创新的关键在于依托现有条件、整合现有资源、发挥现有优势,借鉴以往的经验、条件的同时,发挥主、客观能动性,客观查找存在的问题,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去分析问题,总结有效的做法,找出新思路、新方法。

四要提高自律能力,进一步树立为人师表的形象。

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而且代表着党的形象。

我们一定要珍惜党的政治声誉,堂堂正正做人,走好人生之路,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总之,作为教师队伍的一员,我将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认真反思不足,积极对照整改,努力弥补差距,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敬业的态度、更加踏实的作风,把工作做得再深入一些、再细致一些、再贴近实际一些,为我国教育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答: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群众解读:●发展不为民,好比树无根;发展不全面,会损一大片;发展不协调,犹如歌跑调;发展不持续,民生难改善。

●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科学发展是真道理,谁偏离了这个真道理,谁就在时代和人民群众面前输了理。

2、什么是全面发展?答: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群众解读:●阳光、雨露是万物生长的起码养分,经济、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要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绝不能只演“独角戏”,不唱“合奏曲”。

●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少做“假大空,急功利”的事,追求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

3、什么是协调发展?答:协调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

群众解读:●协调发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丢了西瓜捡芝麻,也不能丢了芝麻捡西瓜,既要西瓜,也要芝麻。

●一条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决定其容量;一个单位,最薄弱的一面决定其发展上限。

只有解决发展中的“短板”问题,才能实现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4、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答: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群众解读:●资源有限瞎浪费,最后一滴是眼泪。

资源有限不再生,可持续发展鸣警钟。

●不思发展是休止符,协调发展是弹钢琴,加快发展是快四拍,持续发展是连接音,科学发展是最强音。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的党的基本路线是什么?答: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党的十七大精神内容1

党的十七大精神内容1

党的十七大精神内容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大会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要求全党同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大会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大会通过的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体现了党的十七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对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大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深刻领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深刻领会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任务。

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的理解

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的理解

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的理解许晓东“科学”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发展观”是人们对“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主张。

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作了这样的概括:“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对“第一要义”可作三层理解:其一,发展是第一位的,是绝对的,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如何发展的思想和观念,是为发展服务的,离开发展就无所谓科学发展观。

其二,邓小平所说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一语道破了发展的绝对性和永恒性;江泽民所说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度概括了发展在党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

这些思想都同“第一要义”密切相关。

其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归根到底是要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而不是否定发展、不要发展、磨灭发展的锋芒、阻碍发展的脚步。

“第一要义是发展”,揭示和概括了发展在科学发展观全部内容中的首要地位,指明了发展的重要性,是理解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抓住的首要一环。

核心是以人为本,至少应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以人为本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目标。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终极的、核心的目标。

这个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艰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断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二是以人为本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也就是把实现、维护、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谋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个内容影响和制约着科学发展观中的其他内容,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内容来展开的。

三是以人为本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和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和根本要求

实际达到 73克
实际 上建 成 80%
•(1)人均生产总值2500元 •(2)城镇人均收入2400元 •(3)农民人均收入1200元 •(4)城镇人均住房12平方米 •(5)农村人均住房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75克 •(7)城市道路人均8平方米
•(8)农村通公路达85% •(9)成人识字率85% •(10)人均预期寿命70岁 •(11) 教育娱乐支出占11% •(12)电视普及率100% •(13)森林覆盖率15% •(14)农村初级卫生保健100%
——新通过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否定 了“行人违反交通规则撞了白撞”,体 现了生命权高于道路通行权的原则,突 出了对生命的尊重。
——新婚姻登记条例施行,从此国 人结婚、离婚不再需要由单位出具证明
• 《物权法》既是近 两年争议最多的一 部立法,也是与民 众关系最大、最直税法维护 的内外资企业得以公平竞争的平等身份, 还是物权法赋予国家、集体、私人财产平 等的受保护地位,这两部法律的针对性竟 然惊人的一致--平等。
• 现实背景
国内背景:
(1)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水平低、不完全、发展很不平衡。 (2) 2003年4月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 (3) 2003年社会问题多发期、社会结构最不稳定期 (4) 2003年,我国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
进入关键期
实际人 均
•2000年的小康标准为:1066 元
▲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为世界之最。
▲50个中国富豪的资产,相当于 5000万中国农民的年纯收入;而 300万个百万富翁的资产,则相 当于9亿中国农民两年的纯收入!
长期从事中国农民问题研 究的温铁军对此忧心忡 忡,并引用了一段警示 语言:“在中国,农民 做得成奴隶的时候便是 顺民,如果连奴隶都做 不成了便是暴民……”

3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

3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

邓小平: 邓小平: 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才是硬道理。”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 靠自己的发展。 靠自己的发展。” 要“善于利 用时机解决发展问 题。”
江泽民: 江泽民: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 一要务。 一要务。” 对发展本质做了新揭示 对发展规律做了新认识 对发展机遇做了新判断 对发展动力做了新概括
2.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中共十七大三段深刻论述: 中共十七大三段深刻论述: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 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东思想、 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 俱进的科学理论, 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 指导方针, 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 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中国经 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提出来的, 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提出来的,是 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 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 第三, 第三,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紧 跟时代步伐,认识不断深化, 跟时代步伐,认识不断深化,具有很强的 现实性。 现实性。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1. 科学发展观的语义分析
(3)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 面协调可持续 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理想社会是社会生产 马克思主义认为, 力高度发达和人的精神高度发展的社会, 力高度发达和人的精神高度发展的社会,是人与 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 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 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 会全面进步。 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 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发展是硬道理,是时代的最强音。

用不同的发展观去认识和追求发展,其结果必然大相径庭。

作为一个对中华民族、对人类负责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用来指导发展的是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是最广大人民的殷切期望,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我们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改革开放29年来,湖南经济社会长足发展,辉煌成绩有目共睹。

但我们也要正视发展中存在增长粗放、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有违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