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堂检测
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 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 清晰的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 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A )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蜡烛不动,透镜远离蜡烛移动,光屏不发生移动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复习引入
照相机和投影仪的镜头都是凸透 镜,而放大镜本身就是凸透镜.照相 机能使景物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 像;投影仪能把胶片上的画面放大到 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像;放大镜 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复习引入
那么,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 立的像,又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 呢?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又在 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呢?在什么条 件下用光屏能收到像,在什么条件下 在光屏上得不到像呢?在什么条件下 像与物在凸透镜的两侧,在什么条件 下在同侧呢?
本课小结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堂检测
⒈一凸透镜的焦距是8 cm,将点燃的蜡烛 放在离凸透镜12 cm处,则所成的像是 ( B )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虚像
课堂检测
⒉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 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将图 甲所示的蜡烛放在距离该透镜35 cm处时, 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清晰的像是图乙中的 ( C )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⒉当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像时,读出物 距(u)与像距(v)的值填入数据记录表.
分析数据找出物距、像距和两倍焦距、一 倍焦距的关系.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学案十九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上课日期:年月日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小组编号:______学学习习目目的的::1.知道物体成缩小实像的条件及其应用2.知道物体成放大实像的条件及其应用3.知道物体成放大虚像的条件及其应用预预习习自自测测::1.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是:物距在的范围,像距在范围,.生活中常见透镜中哪一个运用了这一条凸透镜成像规律?2.物体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条件是:物距在的范围,像距在的范围,.生活中常见透镜中哪一个运用了这一条凸透镜成像规律3.物体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条件是:物距在的范围,像距在的范围.,生活中常见透镜中哪一个运用了这一条凸透镜成像规律学学习习过过程程::知识点一: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自主预习:阅读教材第97面、第98面,查阅资料●学生实验:(1)取一支蜡烛,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一个光屏,一个光具座.从左至右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点燃蜡烛,调整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2)分别让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55cm、35cm、25cm,并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使它们每次都出现清晰的像.物距u/cmu>2f像与物是倒立或正否同异侧立像的性质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像距v/cm●实验总结:像相对于原物体都是(填“放大”或“缩小”)、(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物距的共同点是像距的共同点是,说明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是:.知识点二物体成倒立放大实像●学生实验:分别让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出现清晰的像18cm、15cm、12cm、并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使它们每次都物距u/cmf学案十九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上课日期:年月日●实验总结:像相对于原物体都是(填“放大”或“缩小”)、(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物距的共同点是,像距的共同点是,说明物体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条件是:知识点三物体成正立放大虚像●学生实验:分别让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8cm、6cm、3cm,在透镜的另一侧无论怎样调节光屏的位置,都不能得到烛焰的像.但是,此时若把眼睛移到光屏的一侧,物距u/cmu2fU=2ff扩展阅读: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班级姓名《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编写人:审核人:【学习目标】知识和技能1.会做凸透镜成像实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作业课件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第1课时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6分)小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同组的小华不小心将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这时光屏上(D )
A.出现手指的实像
B.出现手指的影子
C.烛焰的像变得不完整 D.烛焰的像完整,但变暗
4.(12分)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蜡烛、凸__透__镜_、光 屏和光具座,有三种光具座,光具座的长度分别为0.6 m、1.2 m、_1_._8_ m,凸透镜的 焦距为0.3 m,为了能探究普遍适用的规律,应选择长度规格为1.8m的光具座。分别 把上述物体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得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
8.(5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
焦距分别为15 cm和20 cm的凸透镜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 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凸透镜是L1,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B的像 B.若凸透镜是L1,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 像
6.(12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捷用了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 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 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_亮__点_(选填“亮点”或“亮环”)为止, 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 cm,确定出焦距f=____cm10。
12.(10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调好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凸透镜在光具座50 cm刻度线处,凸透镜焦距为10 cm。
(1)先将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 cm刻度线处,只移动光屏, 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所成的清晰、倒立、_放__大___的实像。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025-学年度-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2022秋同步经典学案-物理 八年级上册 课堂本
(2)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像距v与物距u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 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1_0__cm. (3)当蜡烛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___投__影__仪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 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该成像原理工作的.
返回目录
2022秋同步经典学案-物理 八年级上册 课堂本
变式1 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透镜不动,若 将蜡烛移至40 cm刻度处,移动光屏,则在光屏上能观察到( C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光屏上不能呈现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返回目录
2022秋同步经典学案-物理 八年级上册 课堂本
2022秋同步经典学案-物理 八年级上册 课堂本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2课时)
2022秋同步经典学案-物理 八年级上册 课堂本
课程标准(2022年版)
本节要点
2.3.5 了解凸透镜成 像规律的应用.
1.进一步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重点) 3.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改进.(难点)
返回目录
2022秋同步经典学案-物理 八年级上册 课堂本
求焦距范围的方法 第一步:由成像规律,找出物距、像距的不等式,如根据u>v,可知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此可得不等式u>2f、2f>v>f.第二步:把 物距、像距u=20 cm、v=16 cm代入不等式中,可得20 cm>2f、2f> 16 cm>f.第三步:用数学方法解不等式,并合并结果,得8 cm<f< 10 cm.
返回目录
2022秋同步经典学案-物理 八年级上册 课堂本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物体在1倍焦距内时(0<u<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正立、放大、虚像;②物像同侧;③像距>物距:v>u;④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焦点),像变大;(4)应用:放大镜2.当物体在焦距处时(u=f):不成像(折射光线平行);3.当物体在1~2倍焦距间时(f<u<2f):(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放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在2倍焦距之外)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大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小段距离,像移动一大段距离;(4)应用:投影仪4.当物体在2倍焦距处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等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也在2倍焦距处)5.当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缩小、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f<v<2f;(像在1~2倍焦距间)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小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大段距离,像移动一小段距离;(4)应用:照相机。
【例题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答案】B【解析】解:A、当u=10cm时,u<f=15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B、当u=20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C、当u=3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故C错误;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增大,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

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移动透镜,直到屏上出现最小、
清楚的烛焰的像。此时焦距近似等 于像距(透镜到光屏的距离)
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10 cm
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透镜位置不变,分别向两侧同时移动蜡 烛与光屏,直到屏上出现等大、清楚的烛焰的 像。此时物距=像距=2*焦距(二倍焦距成等大 实像)
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10 cm
交流合作
实验思考
当成实像时,如用手挡住透镜的上半 部,猜一猜,光屏上的像可能有什么 变化?
1.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6厘米处,在光屏上得到倒
立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B)
A、10cm
B、7cm
C、8cm
D、16cm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物距为20厘米时,
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为13厘米,则
2f >10(cm)>f 由于2f >10(cm) 得: f >5(cm), 综合10(cm)>f 得:10cm >f >5cm
(3) 把蜡烛移到两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移 动光屏位置,直到找到一个清楚的像,并记录像 距和像的特点。
(4) 把蜡烛移到一倍焦点上,移动光屏位置, 视察能否找到一个清楚的像,如果不能,则从光 屏一侧对着凸透镜看,能否找到一个像,视察折 射光线有什么特点。
(5) 把蜡烛移到一倍焦距以内,移动光屏位置, 试试能否找到一个清楚的像,如果不能,则从光屏 一侧对着凸透镜看,能否找到一个像,并记录像距 和像的特点。
设计实验 如何组装实验装置? 凸透镜、蜡烛、光屏如何放置?
注意:调整蜡烛、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 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1) 把蜡烛移到两倍焦距以外,移动光屏位置, 直到找到一个清楚的像,并记录像距和像的特点。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PPT课件(人教版)

知识要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用一支蜡烛作为发光物体,一块白色的硬纸板作为屏,研究烛焰的
成像情况(图5.3-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把蜡烛放在较远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 楚的实像。视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u和像距v(像到凸透 镜的距离)。
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几厘米,放好后重复以上操作。 继续向凸透镜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的位置,你总能在屏上得到蜡烛
f=0.4m-0.3m=0.1m。
课堂讲授
例 2:如图所示,小梦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 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楚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 B. 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C. 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D. 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视察光屏上的像,光屏ຫໍສະໝຸດ 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课堂讲授
例4:【解析】审根据图示管煎不能确定焦距大小,故A错误;B中能在光屏上 成像,并且物距大于像距,只有u>2f,2f>v>f,成倒立缩小实像,故B正确;C 中因为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产生改变,则蜡烛变短时,像应该向上移动, 故C错误;D中凸透镜成像与有无光屏无关,所以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仍能成 像,故D错误。
放大的实像?有没有缩小的虚像? 3.像的正倒: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
立的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物体成实像的条件:物距u>f。 (2)物体成虚像的条件:物距u<f。
课堂讲授
知识点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焦距、物距、像距 (1)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一 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字母“F”表示。 (2)焦距:光心O到焦点F的距离,叫做焦距,用字母“f” 表示,一般同一透镜两侧的焦距相等。 (3)物距: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字母u表示。 (4)像距: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字母v表示。
人教版物理课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ppt公开课1

12.(莱芜区中考)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焦距分别为1010cm和30 cm的两个凸透镜,
为了顺利完成实验,你应该选择焦距为____cm的凸透镜。
(2)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此时光屏上呈现了 烛焰清晰的像,像的性质是倒立的__放__大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 像,__投__影__仪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
工作的;如果此时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光屏上__能__(填“能”或“不能”) 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3)若小华在做实验时,不小心让凸透镜和自己的衣服发生了摩擦带了 静电,将一小片碎纸片吸附到了凸透镜上面,将凸透镜的镜面遮挡住了 一部分,此时光屏上___烛__焰__的__像__变__暗__了__些__(填“烛焰的像不完整”“会 有纸片的像”或“烛焰的像变暗了些”)。
像,此时的像( D )
A.是放大的 B.是缩小的 C.是等大的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3.小夏用如图所示的凸透镜(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探究凸透镜的成像 规律,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情景中,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是
(A )
4.(盐城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 变短,像会出现在光屏的__上__方,为使像回到光屏中央,合理的操作是
_____将__凸__透__镜__向__下__移__动__或__将__光__屏__向__上__移__动_________。
5.(雅安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 透镜前某一位置,在凸透镜后20 cm的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倒立等大的
像,如果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25 cm处,则(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f
如图所示,某同学将物体分别放在A、B、 C三点,放在( )点时成倒立、缩小 的实像,放在( )点时像最大。
探索发现:
• 将物体继续靠近凸透镜,发现在( )附 近,光屏上的像消失了,此时将光屏去掉, 眼睛在光屏的一侧透过透镜观察,会看到 一个( )的像。
规律总结:
像的性质 应用
物距 (U)
倒正 U>2f 倒立 倒立 正立 缩放 缩小 放大 放大 虚实 实像 实像 虚像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f<U<2f U<f
课堂检测:
(1)在光具座上由左至右放置 、 、 , 并调整 、 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 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 是: 。 (2)把蜡烛依次放在u>2f、f<u<2f 的位置,调整 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 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和倒正。 (3)把蜡烛放在u<f的位置,在光屏上 (能、 不能)观察到像,这时应从 (蜡烛、光屏) 一侧透过凸透镜进行观察,会看到一个 、 的 像。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检查认识器材: 物体
用来承接像
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火柴
焦距10cm
实验准备:
. 注意: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 光具座上,调整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 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实验步骤:
1.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的标记处,调 节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5cm。
缩小
缩小
实像
实像
20 17 13
倒立
倒立
等大
放大
实像
实像
倒立
放大
实像
推理:1.你认为物距为30cm成什么像? 2.凸透镜能成等大的实像吗?
规律总结:
• 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大于两倍焦距,成 倒立、缩小的实像。
• 简写作:U>2f ,成倒立、缩小的实 像。
轻松练习:
·
B C
F ·· · · · 2f F
2.点燃蜡烛,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 直到光屏中心上的像最清晰。观察分析像 的大小、倒正。记录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3、分别使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1cm, 17cm,13cm,重复以上实验,将所得 数据填入表格。
实验表格:f=10cm
物距/cm 30 25 21 倒立 像的性质 缩小 实像
倒立
倒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