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视频讲解内容-之三-中枢
缠论(四)中枢、中枢级别和中枢走势

缠论(四)中枢、中枢级别和中枢走势一、中枢1、定义: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连续前三笔所重叠的部分。
在上涨线段中形成的中枢是上涨中枢;在下跌线段中形成的中枢是下跌中枢。
2、画法:前三笔中,高点取低的,低点取高的。
二、中枢的级别1、次级别中枢:本级别图中看到横向6根及6根以上,有互相重叠区间。
2、次次级别中枢:本级别图中看到横向3-6根,有互相重叠区间。
3、利用MACD回抽0轴协助判断中枢级别三、中枢的意义1、走势与当前本级别最近的一个中枢的关系是分析股票走势的核心。
有了中枢,才会产生直观的压力与支撑,同时也可以根据中枢的位置和破坏对走势进行下一步的预判。
2、70%以上的快速上涨都来源于中枢震荡的结束。
识别出中枢,同时识别出中枢内部走势的变化,是捕捉快速上涨潜力股的关键。
四、中枢的作用1、引力作用:中枢会对所有试图离开它的走势产生引力,距离越近的中枢引力越大,级别越大的中枢引力越大。
注:引力,又称重力相互作用,是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加速靠近的趋势。
2、压力支撑作用:当股价自下方向上反弹至中枢区间时,中枢提供压力;当股价自上而下下跌至中枢区间时,中枢提供阻力。
五、中枢的走势1、上涨中枢的走势本级别的上涨通常是由2个上涨中枢构成,极少情况是一个或者超过2个。
中枢区间通常伴随着MACD向下回抽0轴,以不击穿0轴为佳。
2、下跌中枢的走势本级别的上涨通常是由2个上涨中枢构成,极少情况是一个或者超过2个。
中枢区间通常伴随着MACD向上回抽0轴,不击穿0轴则表示下跌将继续延伸。
为什么2018年是个罕见的大熊市?日线级别上形成了3个下跌中枢!。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中心定理图解

缠中说禅⾛势中枢中⼼定理图解缠中说禅⾛势中枢中⼼定理图解某级别⾛势类型中,被⾄少三个连续次级别⾛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称为缠中说禅⾛势中枢缠论中枢扩张、扩展、延伸、今天⽤图讲讲。
⼀般情况下。
当⾛势发展到⼀定程度时。
因为不可能⼀直是⼩级别的⾛势。
就有了在级别上升级的要求。
⽐如说⼀个上涨⾛势。
开始是个⼀分钟级别的。
但这个上涨不可能是这个⼀分钟级别⼀直⾛到最后。
这中间就有了中枢级别升级的要求了。
这个中枢级别升级的形式会是什么那?总共有三种。
保证没有第四种。
那就是扩张扩展延伸。
下⾯分别⽤图⽰来说明⾛势的问题了。
随后的下来。
6点背驰。
跌破了3点但没有跌破1点。
就是破了中枢的震荡⾼点但没有跌破中枢。
这个6点就是三买点。
我把它定义为扩张性三买。
它保证的67段的升幅。
这个67段就有了扩张⾛势的操作意义。
这是缠论保证的。
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如果遇到这种⾛势。
就这样操作即可。
如果是⽇线级别的扩张⾛势。
操作意义就⼤了。
我们看到。
8点背驰。
构筑了第⼆个中枢。
这样。
这两个中枢互相不重叠。
但震荡的⾼低点有重合。
随后8点开始上涨。
离开中枢。
背驰后⼀个下来到10点背驰。
这个背驰点就是这个扩张中枢的三买点。
这个三买点确认扩张成功。
就是14中枢在级别上完成了升级。
这个扩张中枢的区间是1到8.注意。
从1点开始构筑中枢开始到10点确认中枢升级。
总共有九段。
就是有九个⼩的⾛势类型。
上图是扩展⾛势的标准理论图。
我们看到8点前的⾛势和扩张⾛势⼀样。
所以对它的判断和操作都⼀样。
这⾥不重复。
我们看到8点背驰后。
⼀个⼩⾛势到9点就背驰了。
这个9点并没有突破上⾯的中枢区间。
然后⼀个下来到10点背驰。
这个10点已经突破下⾯中枢⾼点。
这样。
就确认了扩张失败。
扩展成功。
就是14中枢完成了级别上的升级。
中枢区间是1到10.注意。
从1点开始构筑中枢到10点确认扩展成功。
总共⾛了九段。
上图是延伸⾛势的标准理论图⽰。
太简单了。
就不⽤讲了吧。
1 4中枢加上后⾯的6个震荡段。
缠论的第三类买点详解(附图)

缠论的第三类买点详解(附图)简单地总结下三类买卖点,本文有4张关于三类买卖点的图片,可以更好的给我们初学者一个直观的印象,当然学习和总结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但只要方向正确,平时多花点功夫,在理论定理上多下功夫,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可以简单地知道三类买卖点在图形里中枢的位置,这样有利于我们把握好买卖点,可以解决很多朋友会买不会卖的问题,会卖不会买的问题。
不过这些都是要建立在多级别联动上的,因为走势都是鲜活的生命体,所以要保持立体思维,而图形表示的是某一固定级别的图示,这个要分清楚。
可以简单地知道三类买卖点在图形里中枢的位置,这样有利于我们把握好买卖点,可以解决很多朋友会买不会卖的问题,会卖不会买的问题。
不过这些都是要建立在多级别联动上的,因为走势都是鲜活的生命体,所以要保持立体思维,而图形表示的是某一固定级别的图示,这个要分清楚。
第三类买卖点定理: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上离开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回试,其低点不跌破ZG,则构成了第三类买点;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下离开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回抽,其高点不升破ZD,则构成第三类卖点。
而对于第三类买卖点,其意义就是对付中枢结束的。
一个级别的中枢结束,无非面对两种情况:a、转成更大的中枢;b、上涨或下跌直到形成新的该级别中枢。
第三类买卖点就是告诉什么时候发生这种事情的,而在第二、三买卖点的本级别走势类型之间,都是中枢震荡,这时候,是不会有该级别的买卖点的,因此,如果参与其中的买卖,用的都是低级别的买卖点。
根据当下位置与中枢的运动情况①只参与确定操作级别的盘整与上涨;②第三类买点后持股直到新中枢出现继续中枢震荡操作,中途不参与短差;③中枢完成向上移动出现背驰后抛出所有筹码。
声明:本文转载仅供参考,不作为买卖依据!。
笔中枢和线段中枢应用讲解

笔中枢和线段中枢在前一段发到博客中去的《谈谈走势中枢》一文中,对笔中枢和线段中枢已经做了讲解,现在仍有人在问这个问题,并继续为笔中枢和线段中枢纠结不已,我感觉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更加详尽的讲解,所以,才有此文。
首先,我们再来看看中枢的定义,缠师在《教你炒股票17:走势终完美》一节中,给出的中枢的定义,如下: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构成缠中说禅走势中枢。
这就是中枢的定义。
大家注意一下这个定义出现的时间,是在第17节,而线段的定义,是出现在第62节。
缠师在《教你炒股票62:分型、笔与线段》一节中,给出了分型、笔和线段这三个定义,后两个定义原文如下:笔:相邻的顶分型和底分型,构成一笔。
线段:所谓的线段,至少由三笔组成。
上面这两个定义很简单,但后面给了解释和补充。
对于笔,是相邻的顶分型和底分型构成一笔,且顶分型的最高点与底分型的最低点之前,至少有五根互相不包含的K线。
若有包含关系,先进行包含关系处理之后,满足至少五根K线时才可以构成一笔。
而线段,是至少连续三笔构成,且前三笔有重合。
上图是以上涨为例由笔构成线段的示意图。
图1是三笔,后一笔上涨必然突破前一笔上涨的高点。
图2是至少由五笔构成的上涨线段,它中枢是一个上涨中枢,这个中枢可以有延伸走势,但不能超过九笔,出中枢的一笔,是必须新高的。
图3是两中枢以上的趋势形态,至少由九笔以上构成。
最后一个出中枢之笔也必须新高。
另外,对于连续三笔成线段的,除了前图第一种情况外,上图中的1、2两种走法,也是成线段的,因为按线段的定义,前三笔都是有重叠的。
上图中的后面两种情况下,三笔构成线段。
为了更好的解说笔中枢和线段中枢,我分如下几个方面渐次进行。
一、笔和线段的对应关系某级别的一笔,必然是次级别的线段,这是一个分解的问题。
但这个分解不可能无限的进行下去,它是有终结点的。
比如,一分钟的一笔,在实际操作中,就不存在次级别的线段问题,因为,任何一种交易软件,只能提供最小为一分钟级别的周期。
缠论学习-中枢扩张及扩展

中枢扩张及扩展大家有关于中枢扩张和中枢扩展的异同点,以及两者之间疑问、想法、建议,对这两者进行详细的区分并且以此为中心向上和向下延伸细化。
中枢扩张和中枢扩展的前生后世能全面透彻的理解掌握后,对缠论的理解会更进一步常见谬误:1、认为扩张等同扩展!2、扩张后,走出了不可扩展,就说没有扩张或不属扩张范畴。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
这里有一个递归的问题,就是这次级别不能无限下去,在实际之中,对最后不能分解的级别,其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定义为至少三个该级别单位K线重叠部分。
一般来说,对实际操作,都把这最低的不可分解级别设定为1分钟或5分钟线。
具体的计算以前三个连续次级别的重叠为准。
注意,次级别的前三个走势类型都是完成的才构成该级别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完成的走势类型,在次级别图上是很明显的,根本就不用着再看次级别下面级别的图了。
中枢的形成、中枢的区间:中枢的形成无非两种,一种是回升形成的,一种是回调形成的。
在中枢的形成与延伸中,由与中枢形成方向一致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的区间重叠确定。
例如,回升形成的中枢,由向上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的区间重叠确定。
这些与中枢方向一致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称为Z走势段。
相应的高、低点分别记为gn、dn,定义四个指标,GG=max(gn),G=min(gn),D=max(dn),DD=min(dn),n遍历中枢中所有Zn。
再定义ZG= min(g1、g2),ZD=max(d1、d2),显然,[ZD,ZG]就是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区间。
中枢方向:中枢形成的三段的方向是怎么开始的,不是随便三段就是的。
如果是向上的走势,里面的中枢一定是下-上-下的,向下的相反。
向上走势的典型中枢方向为3段连续重叠的次级走势构成的“下上下”类型;向下走势的中枢方向典型为3段连续重叠的次级走势构成的“上下上”类型;如果某级别走势仅仅由3段次级别走势构成,那么第2个次级别走势段的走势方向为该走势的中枢方向。
缠论精典解析汇报(中枢、分解、递归)

本课重点一:这种情况和盘整背驰中转化成第三类卖点的情况不同,那种情况下,反弹的级别一定比最后一个中枢低,而这种情况,反弹的级别一定等于或大于最后一个中枢的。
因此,这两种情况,不难区分==========理解这个才能准确把握是否真正背驰,躲过盘背形成三卖的情况。
5f级别以上,跌出第一个中枢这段大多都是盘背形成三卖,在次级别上也不是趋势背驰,比如笔的类中枢肯定不是趋势背驰,可以双重判断。
一般会在笔中枢两个下跌中枢第二个下面形成趋势背驰,然后反弹,在那里形成第二个5f中枢。
然后再从这里次级别跌出,如果是趋势背驰,会先形成一个三卖,再急跌一小段,这个跌出段内也盘背,这样至少是两重的绿面积背驰才能真的形成背驰。
而且这最后一段也是两个笔中枢趋势背驰,可以区间套定位。
所以至少是三重区间套。
如果再看30分的会是四重区间套请大家仔细研究下中粮地产这几天的走势,用老师的话说教科书走势先看30分图,从11月1日开始的下跌段这段在15日开始,黄白线回拉零轴,形成一个30f中枢,围绕这个中枢两端是明显的盘背。
5f图,从11月21日10点开始的下跌是两个5f中枢的下跌趋势,这段中黄白线两次会拉零轴,形成两个5f中枢很标准。
29课留言里有说回拉零轴是模糊概念,现在有些同学大概还是这么认为的,这还是没理解macd是辅助。
因为只有形成中枢的回拉才算回拉,大部分都是次级别的一个向下或者向上走势,且能形成至少本级别的中枢那种回拉才算。
只看黄白线当然会判断不出。
对照5f图和1f图的笔中枢,可以仔细分析这两个5f中枢是如何形成的。
从第二个中枢跌出的这部分,先是5f图这段内是明显的盘被,再可以从1f笔来分析这段是趋势背驰导致结束的。
也属于29可讲的,离最后一个中枢dd点跌幅最多的!因为5f的趋势背驰必然会回到最后一个中枢,这就是重量一个5f次级别上来涨幅这么大的原因。
“实际操作中,怎么才能达到效率最高。
一个可被理论保证的方法就是:在第一次抄底时,最好就是买那些当下位置离最后一个中枢的DD=min(dn)幅度最大的,所谓的超跌,应该以此为标准。
红炉火整理的经典教材:缠中说禅教你炒股票02:中枢、走势类型和买卖点

9段上涨走势全图谱 9段下跌走势全图谱 买卖点分析的完备性 第二类买点的几种可能的情况 三类买卖点的再分辨 第三买点买卖法、分型的辅助操作
530印花税当日行情图解(突发事件下的走势和操作实例)
当下的走势是两难的,也就是在不完美到完美的动态过程中,这就构成了其“不患” 而位次的基础。“走势终完美”,而走势“不患”地可以分解成趋势与盘整,换言之, “趋势终完美,盘整也终完美”。
一个5分钟的 走势类型, 显然不可能 包 含 一 个 30 分钟的中枢,
“缠中说禅走势分解定理二“:任 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都至少由 三段以上次级别走势类型构成。
一个高级别的走势类型必然 就是由几个低级别的走势类 型连接而成,但不一定都是 次级别的走势类型。
5分钟走势类型,必须包含也最多包含5分钟级别中枢, 至于是1个还是5个,都不影响是5分钟走势类型,只 不过可被分类成是5分钟级别的盘整类型还是趋势类 型而已。
在最低级别的下跌里,只要也 只有出现依次第N个中枢不再 低于、即等于或高于第N-1个 的状态,才可说这最低级别的 下跌结束。
一个单独的5分钟走势类型无论 如何延续,也不可能出现一个30 分钟的中枢。要形成一个30分钟 的中枢,显然只能是3个以上5分 钟走势类型的连接才可能。
要形成一个30分钟的中枢,显然 只能是3个以上5分钟走势类型的 连接才可能。走势类型与走势类 型的连接,这两个概念不可能有 任何含糊的地方。
升 形 成
g1
g2
g3
gn
a1 b1 ZG
c1
GG=max(gn) G=min(gn)
的
中 枢
AB C
Z1
Z3 Z2
Zn
D=max(dn)
K线中枢、笔中枢与线段类中枢

K线中枢、笔中枢与线段类中枢
缠论中有三个这样的概念:K线中枢、笔中枢与线段类中枢。
K线中枢,指三根K线相重叠而把它看成中枢,缠在解盘中有:三根30分K线只重叠一两个点那是不能算重叠的。
三根K线充分的重叠在次级别上往往能表现为笔,这就是看成中枢的依据。
这种说法最大的用处是在粗略看图时比较两段之间是否为相同级别,当然,经验还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在你所确定的最低级别的一笔中可以用K线中枢来粗略判断笔是否结束
笔中枢与线段类中枢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三笔构成中枢就是笔中枢,是在同一线段中,一样有盘背与趋势背,可以用来判断线段上涨或下跌是否结束。
见图二,本身只为一段。
线段类上涨中的线段就是线段类中枢,如图一,在1-5的线段类上涨中,12,34就是线段类中枢,其中4不能破1,这是条件,否则就有了本级别图的中枢出现,同样它也存在背驰与盘背(用多义性看盘),用来判断一个强势过程是否将停歇并形成中枢。
由此可知,线段类中枢的级别比笔中枢大,且一般情况下比笔中枢复杂;如果一笔中枢来个中枢震荡,其形态就会复杂,但一定不可以形成线段,否则就升级为线段类中枢了。
这两个概念说重要就重要,说不重要就不重要,它只是一个看盘的方法,尤其是在一个低级别强势趋势时,可以以此来判定趋势是否结束,而不会在中途就被糊弄。
请住:它们一样存在盘背与趋势背、三类买卖点,小转大。
就看你如何分别了。
缠论是大小通吃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内容中枢
一、中枢的定义
1、中枢定义: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连续的前三笔所重叠部分,构成中枢。
2、原著中的中枢定义: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段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部分,构成中枢。
3、为什么要重新定义中枢?
缠师在原著中,也就是发在博客中的博文中,习惯于在本级别中看次级别,也就是以次级别的走势类型来解读本级别的走势。
比如日线级别的中枢震荡,每一笔,他都当成是次级别的走势类型,好多初学者看来,明明是日线的一笔走势,怎么非要当成次级别走势类型来看?这是容易搞晕人的地方。
由于我们是从分型开始学的,这也是缠师和一些学长主张的最好的学习途径,因此,我们学了分型,并画出笔之后,就用笔来定义后面所以的概念。
需要指出的是,一笔,就是本级别图谱中的一波上涨或下跌,是次级别走势中的一个线段级的上涨或下跌。
这样,就不会再搞混明明是本级别的一波上涨或下跌且已经成笔,为什么要说是次级别走势类型的问题,虽然,事实上就是。
4、中枢分类
A、按级别分:年线,季线,周线,日线,30分钟(或60分钟),5分钟(或15分钟),1分钟中枢。
B、按方向分:上涨中枢和下跌中枢两种。
二、中枢区间和中枢的高低点
按照中枢的定义,上图中左右两个图中ABC黑色的三笔,显然是构成中枢的三段。
好多初学者搞不明白,为什么按定义三笔就构成中枢了,且在讲解中也大多数为了省事就画三笔,却总是出现五笔呢?
试想一下,中枢是一只股票K线图谱中的一段实际走势,它与前后不可能是孤立的、悬空存在的,势必要与前后的走势相连接,连接部分就是图中红线画的a、b两段了。
另外,构成中枢的虽然是前三笔,但一个中枢至少是三笔,也可以是无数笔,只是九笔以上就扩展成上一级的中枢了。
例如一只股票很变态,一直沿一个日线级中枢横盘来来回回的震荡了一年以上,呵呵,这时,就不能说它是日线中枢了,它可能已经扩展成周线或月线中枢了。
无论是上涨中枢还是下跌中枢,中枢区间是前三笔中两个高点中较低的点,画横线,称为ZG,或叫中枢上轨;低点中较高的点,画横画,称为ZD,或叫中枢下轨。
其中高点中较高的,叫中枢的GG,低点中较低的,叫中枢DD。
如下图。
习惯在在图谱中画一个四方框。
上涨中枢用红色,下跌中枢用蓝色。
笔用黄色,同级别分解线用绿色,这样不至于显得乱糟糟的。
这儿需要说明两点:任何级别的上涨中枢,起笔必然是下跌笔;任何级别的下跌中枢,起笔必然是上涨笔。
只要记好这两句话,就不会乱画乱找中枢了。
上图中,第一笔下,第二笔上和第三笔下构成上涨中枢。
区间是高点中较低的第一个高点和低点中较高的第和个低点。
上图中第一笔上、第二笔下和第三笔上构成下跌中枢,中枢区间为图中的第三个高点和第二个低点。
后面四段为中枢的延伸。
三、中枢延伸
中枢延伸,是指在连续三笔已经构成中枢之后,其后继续围绕中枢区间继续再走出几笔震荡走势。
规定:若延伸出六段,加上原来的三段,成九段时,扩展成高一级别中枢。
上图是002106莱宝高科的60分钟图谱。
前面三笔连续红色笔构成中构,后面延伸出了11笔,当然,它也从60分钟级别扩展成了日线级别。
四、中枢扩展
中枢扩展有两种形态,一是如上图的莱宝高科,由小级别中枢连续延伸出6笔以上,扩展成高一级别中枢;另一种是较为复杂的扩展模式:前后两个连续同级别中枢,由于其围绕中枢震荡的最高和最低点有重合而扩展更大级别的。
由于这种扩展模式只有指导意义,没有操作意义,不作为重点讲解内容。
后面讲同级别分解时,会把这种复杂的模式变得相对简单,所以不用担心会影响实际操作。
五、中枢新生
中枢新生,是指在上涨中枢时,一笔向上离开之后,在其上再形成一个同级别的中枢的过程。
或下跌中枢时,一笔向下离开中枢然后在其下形成一个同级别中枢的过程。
要求,这两个中枢区间,包括围绕这两个中枢震荡的最高、最低点之间,不能有重合。
六、上涨下跌盘整
在引入中枢概念前的上涨、下跌、盘整定义
1、上涨定义:对于连续三笔,若后一个高点高于前一个高点,且后一个低点也高于前一个低点,就是上涨。
2、下跌:对于连续三笔,若后一个高点低于前一个高点,后一个低点也低于前一个低点,就是下跌。
3、盘整:对于连续三笔,若后一个高点低于前一个高点,但后一个低点却高于前一个低点;或后一个高点高于前一个高点,但后一个低点却低于前一个低点,就是盘整。
引入中枢概念之后,对上图中的四种情况,都叫盘整。
只有一个中枢的上涨或下跌,叫一中枢上涨或下跌(说明一下,这在原著中只有一个中枢的情况仍叫盘整),有两个以上同级别中枢的,叫两中枢上涨或直接叫趋势。
4、趋势定义: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至少包含两个以上的依次同向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称趋势。
对于只有一个中枢的上涨或下跌(趋势)来讲,主要考虑到较大级别的中枢震荡,如周线以上级别时,一般只会有一个中枢,或虽然中枢级别相对较小,如日线一笔,但它对应的次级别如30分钟(或60分钟)级别中,受于日线中枢区间的限制,没有足够的空间在30分钟(或60分钟)级别中形成两个同向中枢,但它形成的背驰点,依然可以作为第一类买卖点对待。
七、介绍两种特殊的中枢
1、下跌过程中形成的特殊中枢
A图中,05是下跌走势(线段),按下跌中枢的定义,是上下上三笔构成,即由12、23、34构成下跌中枢,图中用蓝色方框标示。
但是,从1到4还是上涨的,按上涨中枢定义,它幅23、34、45构成,画红色。
此两中枢的区间是一样的,且红色中枢是可以不画出来的,不影响判断。
这种情况,严格来说,在1和4处,画同级别分解线。
这样,10、14、45构成上一级别的三笔盘整形态。
下图是A图的实例图谱,但多了一段,意思是一样的。
三个低点和高点都是依次抬高的。
所以,它就构成一实质上存在的上涨中枢。
但对于整个下跌来说,不画也问题不大,后面视为前面下跌中枢的延伸出来的两笔。
上图B中,05是上涨走势(线段),按上涨中枢定义,是下上下三段构成,即由12、23、34构成上涨中枢,图中红色方框即是。
但它还有一个下跌中枢,由23、34、45构成,中枢区间是一样的。
当然,这个下跌中枢也可以不画出来,不影响整个分析。
下面给一个实例图谱。
再给两个更特殊的,请问,它们形成中枢了吗?请按中枢的定义进行判断。
如果写到整篇完成后仍没忘此事的话,我可以给出答案。
八、中枢的不同形态
1、收敛三角形中枢:指形成中枢的三笔一笔比一笔短。
整体形态呈三角形。
2、矩形平台中枢:这是较常见较正规一些有中枢形态,呈较标准的箱体或平台震荡走势。
3、楔形中枢:也有收敛特征,但中轴线呈倾斜状态。
收敛三角开的中枢线呈水平。
4、扩张三角形或喇叭形中枢:构成中枢的三笔一笔比一笔长。
5、旗形或锯齿形中枢:上升中枢下跌的两笔基本相等;下跌中枢上涨的两笔基本相等。
它最大的特点是,中枢不是常见的在左侧,而是在右侧,给人一种很不习惯的视觉感受。
6、奔走型或通道式中枢:常见于通道式上涨或下跌股票中形成,特点是形成中枢区间非常窄。
若不是出现在通道式上涨或下跌中,则其后一笔上涨或下跌将会非常猛烈。
上图的图例,也回答了上两个图是否构成中枢的问题,显然,是构成中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