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昆虫学 第二章 昆虫的生物学
【VIP专享】森林昆虫学答案

森林昆虫2答案一、名词解释(8*2)1、孤雌生殖:雌虫产生的受精卵不经过受精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2、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间在大小、颜色、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多型现象。
3、世代交替:有些多化性昆虫在1年中的若干世代间生殖方式甚至生活习性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常以两性世代与孤雌生殖世代交替,这种现象称世代交替。
4、滞育:某些昆虫在不良环境到来之前,已经进入停育状态。
即使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也不能马上能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
必须经过一定阶段(或给它适当的刺激)才能打破停育状态。
5、经济阈值:为防止害虫达到危害水平需要防治的害虫种群密度。
6、模式标本:第一发表新种时所依据的标本。
7、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中。
特别是在胚后发育段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态变化、内部结构变化等),这种变化现象叫变态。
8、龄期:相邻两次脱皮所经历的时间称龄期。
二、填空(35分)1、蝗虫口器由 上颚 、 上唇 、下颚 、 下唇 、 舌 5部件构成。
2、蝉属____同__ 目,蝽象属____半_目,天牛属_____鞘 目,白蚁属___等___目,蝼蛄属于直翅目。
3、消化道一般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3部分。
其中嗉囊属于 前 、胃盲囊属于 中 。
4、昆虫的食性按食物的性质可分为 植食性、 肉食性 、 杂食性 、 腐食性 四类。
5、根据蛹壳、附肢、翅与身体主体的接触情况,将昆虫的蛹分为3类: 离蛹 、 围蛹 、 被蛹 。
6、昆虫体躯分为头、胸、腹3体段,对应功能分别为 感觉和取食 、 运动 、 代谢和生殖 。
7、不完全变态昆虫在发育的过程中经历的虫态分别为:卵、若虫、成虫。
8、根据昆虫对温度条件的适应性,可划分为 致死高温区 、 亚致死高温区 、 适温区 、 亚致死低温区 、 致死低温区 五个温区。
9、天牛的触角为:丝状;蝶类的触角为:棒状;三、简答题(24分)1、简述昆虫纲的特征。
一、体躯左右对称,由一系列含有几丁质外壳的体节组成,相邻的节间,以带有一定塑性的节间膜相连。
森林昆虫学章章节

距现在(亿 年)
39-43
地球的演化史及生物的进 化历程、特征
出现海洋
重要事件
18-35
原始藻类诞生
6-18
动、植物分界
2.8-5.7 2.3-1.35 0.65-0.06
陆生孢子植物、鱼类及海 生无脊椎动物和两栖 动物诞生
三叶虫产生 并绝灭
裸子植物及爬行羊膜动物 恐龙产生并
产生并发展
绪论
目的要求:
要求了解昆虫类群的生态功能和危害性,本课程的形成历
史、发展趋势及任务。
重点:
昆虫的分类地位和生物学特点;昆虫类群的生态功能和危
害性。
难点:
昆虫类群的生态功能和危害性。
一、昆虫的起源和发展 昆虫是古老、年轻又不断发展的生物类群。
生物产生与进化的地质年表
地质年代 上古代 太古代 元古代 古生代
护肤品,也是饲养动物的好 饲料。日本1992年昆虫食品 的产值达2600亿日元,是一 个很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
4、科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 昆虫生活周期短、易饲养、繁殖快,作为实验动物无社会
及法律反响,在遗传、发育生理、生理生化以及仿生研究中广 泛使用。
遗传学和仿生学研究材料: 如通过对果蝇唾腺巨型细胞的 巨大染色体研究,遗传学得以迅速发展。
昆 虫 分 类 学
昆
昆
虫
虫
生
生
理
物
学
学
昆 虫 生 态 学
昆 虫 毒 理 学
植 物 化 学 保 护
昆
昆
虫
虫
病
技
理
术
学
学
七、参考书: 南开大学等五校合编,昆虫学(上、下册)人民
教育出版社 萧刚柔主编,中国森林昆虫,中国林业出版社
昆虫学第二章 昆虫的外部形态 一般构造

.
昆虫附肢的种类
胸部:前、中、后足。 腹部:第一、二产卵瓣、雄性的抱握器、尾须。 头部:上唇节、触角、前上颚、上颚、下颚、下唇。
.
.
侧向 背向
头向
腹向
侧向
.
尾向
就身体某一部位:
前缘
后缘
基部
端部
.
二、昆虫的体躯分节和体段
与其它节肢动物一样,体躯由若干环节组成。
由于附肢功能的演变和特定肌肉群的形成,各体 节分别集合成 3 个功能不同的体段。 ——头部、胸部和腹部。
.
(一) 体躯的分节方式 1、初生分节
一般昆虫的幼期,相邻体节具环形凹陷,即 节间褶,纵肌附着褶上,其体节相当于胚胎发育 的真正体节,故称这种分节方式为初生分节,其 体节称为初生节。具有初生分节方式的昆虫体躯 几乎可以向任何方向弯曲或活动。
这些骨板通常被膜质部分或沟、缝(体表的凹陷 部分)分割成若干小片,即骨片。背板分割成的小片 叫背片,腹板分割成的小片叫腹片,侧板分割成的小 片叫侧片。.Βιβλιοθήκη 背片侧片背板
侧板 腹板
侧板
腹片
侧片
.
沟是骨板向体内褶陷在体表留下的狭槽。 沟下陷部分成脊状或板状者称内脊,而成刺状或叉状 者叫内突。这些内突与内脊构成了昆虫的内骨骼。 缝是两骨片并接的界线。
第二章 昆虫外部形态学
.
第一节 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本节在前面介绍昆虫纲特征的基础上, 讲授昆虫体躯构造的通性(generalization ),如身体的表观特征、体躯的分节方式 、基本结构和附肢特点。
.
一、昆虫的体形、大小和体向
1、体形(形状)
圆筒形(飞蝗) 椭圆形(叶甲) 圆球形(蛛甲) 扁平(臭虫) 侧扁(姬蜂) 细长(竹节虫) 有的奇形怪状。
昆虫学中的昆虫的森林生态学

昆虫学中的昆虫的森林生态学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类群之一,同时也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昆虫的森林生态学研究,关注昆虫与森林之间的相互作用、昆虫在森林中的生活习性以及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
本文将从昆虫的食性、生态位、互补与控制、希望效应以及昆虫与森林种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介绍昆虫学中昆虫的森林生态学。
一、昆虫的食性与生态位昆虫的食性和生态位在昆虫生态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昆虫具有多样的食性,包括植物性、肉食性、腐食性、寄生性等。
这些不同的食性决定了昆虫在森林中的生态角色。
以食草昆虫为例,它们以森林中的植物为食,通过摄取植物的养分,并进一步转化为自身的生物质,从而影响森林营养循环和能量流动。
而食肉昆虫则通过掠食其他昆虫,维持了昆虫群落的平衡。
二、昆虫的互补与控制昆虫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互补与控制的关系。
在森林中,昆虫对于花粉传播和传粉植物的繁殖至关重要。
蜜蜂、蝴蝶等昆虫通过采集花蜜和花粉,帮助植物传播花粉,促进植物的繁殖。
而寄生性昆虫则在控制某些有害昆虫的数量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某些昆虫寄生物种可以侵入松毛虫的体内,控制其数量,从而保护森林中的松树。
三、希望效应昆虫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时被称为希望效应。
希望效应是指昆虫对森林植被和其他生物的正面影响。
例如,一些昆虫通过掠食或寄生来控制有害昆虫,保护了森林中的植物,维持了植物群落的稳定。
此外,一些昆虫的活动也促进了土壤肥力的提高,从而有利于森林的生长和发展。
四、昆虫与森林种间相互作用昆虫与森林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昆虫的森林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一方面,昆虫通过食草和寄生等行为对森林植物种群结构和种类多样性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森林植物也对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种群动态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森林植物通过产生化学物质来排斥昆虫的食草行为,从而保护了自身的生长和繁殖。
总结昆虫的森林生态学研究丰富了我们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认知,揭示了昆虫与森林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森林昆虫种群及其动态ppt课件

第七节 害虫的调查统计 一、取样方法 1、全部调查法: 2、随机取样法:双对角线式、单对角线式、棋盘 式、平行线式、“Z”字形式、五点式等。
二、取样单位 1. 面积 常用于调查地下害虫和密植的苗木上的 害虫。 2. 长度 适用于苗圃。
3. 植株或植株的一部分。
(3)均匀度指数:E=H / Hmax=H / lns
其中:E为均匀度,H为多样性指数,lns为种类 数,s 取自然对数,个体总数N=∑ni (4)丰富度指数 Pi=Ni / N
其中:Ni为第I类群个体数,N为个体总数
(5)Sorenson相似性系数:Cs=2j/(a+b) 式中:j为两个群落或样地共有的物种数;a和b 分别为样地A和样地B的物种数
群落中各个生物成员在群落中的重要性不同。如常 常一个或几个优势种可能决定群落的特征。
(3)森林昆虫群落的结构
包括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和营养结构。
二、森林昆虫群落的结构
1、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同一地域的同一群落都具有其时间和空间结构的 特点。如一个森林群落常可以划分为乔木层、灌 木层、草木层、苔藓、地衣层等;在同一植物上 各种昆虫的生态位有所不同。
第六节 害虫的预测预报
害虫的预测预报也就是要预先掌握害虫发生期 的迟早,发生量的多少,对植物危害的轻重, 以及分布、扩散范围等。
害虫的预测预报工作是进行害虫综合防治的必 要前提。只有对害虫发生为害的预测预报做得 及时、准确,才能正确地拟定综合治理计划, 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经济有效地压低害虫的 发生数量。
最后分析下代种群数量动态趋势,或进一步分 析影响种群数量动态的关键虫期和关键致死因 素,为预测和防治提供依据。
林学综合考试大纲

《林学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的性质林学综合考试涵盖《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和《森林昆虫学》三门课程的内容,三门课程均为林学的骨干专业课程,是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入学考试的重点内容。
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一)考试内容一、森林培育学部分绪论森林培育学概论第一篇森林培育的基本原理第一章森林立地基本概念:立地,森林立地,森林立地类型。
基本原理:森林立地的因子,立地类型划分的方法,造林地的种类第二章林中规划和树种选择基本概念: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特殊用途林,适地适树。
基本原理:林种的类型,树种选择的基础,适地适树的途径与方法第三章植物组织基本概念:林分密度,初始密度。
基本原理:密度的作用,确定林分密度的原则,种植点的配置方式,培育混交林的意义,树种混交的类型,混交树种原则,混交方法第四章森林的生长及其调控基本概念:森林生产力,森林的潜在生产力,森林的现实生产力。
基本原理:林木个体发育时期,林分生长发育的阶段,提高森林生产力的途径。
第二篇森林培育技术(上)人工造林第五章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基本概念:良种,种子成熟,种子生理成熟,种子形态成熟,净种,种子的寿命,净度,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种子休眠,种子催芽。
基本原理与技术:影响种子寿命因素,种子贮藏主要方法,种子催芽主要方法第六章苗木培育基本原理与技术:裸根苗的缺点,苗圃地施肥的原则,苗圃地追肥方法,苗圃地苗期管理的主要技术环节要点,硬枝扦插的主要技术环节,容器苗的优点,评价苗木质量的主要指标要点第七章植树造林基本原理与技术:造林的剩余物和植被清理的方式,造林的剩余物和植被清理的方法,造林的整理方式,造林地整地的方法要点,人工造林方法要点。
第八章农林复合经营基本概念:农林复合经营基本原理与技术:农林复合经营的主要类型,农林复合经营时间和空间结构的主要类型。
第九章苗圃总体规划设计与造林规划设计基本概念:工程造林第三篇森林培育技术(中)----- 森林抚育管理第十章林地及林木抚育基本原理与技术:灌溉的主要方法,林地施肥的意义,林地施肥的方法,林木修枝的意义。
森林昆虫学

§1 昆虫的头部头部分区1、额唇基区:额区+唇基2、颅侧区:头壳的侧面和颅顶(头顶部)3、后头区:次后头沟与后头沟之间的骨片4、次后头区:后头区后环绕头孔的拱形区5、颊下区:颊区与唇基之间的骨片头式:头部的形式按口器在头部的着生位置分三种:下口式:口器向下,与体躯纵轴几乎成直角。
(螽斯)前口式:口器向前,与体躯纵轴几乎平行或成钝角。
(步行虫)后口式:口器向后,与体躯纵轴几乎成锐角。
(蜡蝉,蝉)触角:着生于触角窝基本构造:1、柄节——短小,一节2、梗节——小,一节3、鞭节——由多节组成,是触角的主要变化部位触角的类型1、刚毛状触角:触角短小,形似刚毛。
蝉2、丝状触角:从基部向端部逐渐变细,又称线状。
螽斯3、念珠状触角:鞭节各节大小相近,形状如圆珠,整个触角看起来象一串佛珠。
白蚁4、锯齿状触角:鞭节各节的端部一角向一边突出。
芫菁雄虫、叩头虫5栉齿状触角:鞭节各节向一侧突出成细枝状,形如梳子。
绿豆象雄虫6鳃片状触角:端部数节(3-7)向一侧扩展成为片状,折叠在一起,形似鱼鳃,可以张开、闭合。
7、具芒状触角:短小,柄节梗节各一节;鞭节特别膨大,基部着生有1根刚毛(称为触角芒)蝇8、膝状触角:柄节特别长,相当于整个触角的1/3或1/2;梗节短;柄节与梗节之间弯曲成肘状或膝状。
8、环毛状触角:从第三节起,多数节上具有一圈细毛,越近基部毛越长,向端部递减。
雄蚊锤状触角:端部数节突然膨大成锤状9、球杆状触角:端部数节逐渐膨大,整个触角像一根球棒,又称棒状。
10羽状触角:鞭节各节向两侧突出成细枝状,形如羽毛。
雄蛾复眼一般位于颅侧区上方,多为圆形、卵圆形、肾形,形状各异。
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面组成。
穴居性、寄生性、静止生活的种类,复眼趋于退化,有些则无复眼。
单眼背单眼一般是成虫与不完全变态昆虫的若虫所具有,一般有3个,多生于两复眼之间。
侧单眼是全变态昆虫的幼虫所具有的,位于头两侧,一般1-7对。
单眼近似于复眼的小眼,但不能呈像,只能感知光强度的变化。
昆虫的生物学控制昆虫天敌和寄生虫的生物防治应用

昆虫的生物学控制昆虫天敌和寄生虫的生物防治应用昆虫控制一直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保护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传统的化学农药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控制害虫的数量,但也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实现更可持续、安全和环保的害虫控制方式,生物防治应运而生。
生物防治依靠昆虫的天敌和寄生虫进行生物学控制,通过他们的捕食、寄生和繁殖来降低害虫的数量。
本文将介绍昆虫天敌和寄生虫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一、昆虫天敌的生物防治应用昆虫天敌是指食肉性昆虫,它们以害虫作为食物,通过捕食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昆虫天敌的生物防治应用广泛存在于农业生产、园林管理和林木保护等领域。
首先,农业生产中的昆虫天敌应用。
以常见的蜥蜴为例,蜥蜴喜食害虫如蚜虫、蚂蚁等,是一种天然的生物防治调节者。
在农田中,蜥蜴可以帮助控制蚜虫等害虫的爆发,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园林管理中的昆虫天敌应用。
在城市园林和公共绿地中,昆虫天敌如蜻蜓、蜘蛛等可以帮助控制蚊蝇、害虫等昆虫的数量,维持生态平衡。
这种生物防治方式既避免了化学农药对人体的危害,又保护了生态环境的稳定。
最后,林木保护中的昆虫天敌应用。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很多害虫如毛虫、象鼻虫等对林木造成严重威胁。
利用昆虫天敌,如守卫女蜘蛛等,可以有效地控制这些害虫的数量,保护森林的生态平衡。
二、寄生虫的生物防治应用寄生虫是指寄生于其他昆虫体内并对其进行损害的昆虫。
通过寄生虫的寄生行为和繁殖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实现生物防治。
首先,在农田中,利用寄生虫进行生物防治。
以寄生性黄蜂为例,它可以寄生于害虫体内,通过产卵和寄生行为抑制害虫的繁殖和生长。
这种生物防治方式对于一些对化学农药耐药的害虫尤为重要。
其次,在果园和蔬菜大棚中,寄生虫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寄生性蚜虫寄生蜂可以控制蚜虫的数量,降低害虫对果树和蔬菜的危害。
与化学农药相比,寄生虫的生物防治方式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最后,在很多林区,害虫如毛虫、金龟子等会对树木造成严重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