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初探
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浅谈如何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浅谈如何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作者:佘洋燕来源:《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2019年第01期[摘要] 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自我职业价值观认知环节所反映出的当代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并根据这些特点,探究如何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从而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理想和目标。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高职;职业价值观[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2-0056-02青年大学生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职业价值观反映了其对职业的基本信念和态度,直接影响其职业态度和职业选择,更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目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经济产业结构加速转型、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大学生创业就业机制日益成熟的时期,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互联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也发生了一些复杂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
本文就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自我职业价值观认知环节所反映出的当代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并根据这些特点,探究如何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从而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寻找适合自己、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职业理想和目标。
一、职业价值观课程教学分析和反思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笔者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设计,以下仅列出职业价值观探索环节:【环节一】职业价值观选择、排序:在课前预学的基础上,学生从15种职业价值观中选出自己最看重的5种分别写在小卡片上,并对其进行排序。
【环节二】职业价值维度分类:让学生对所选的职业价值观进行“内在职业价值”“外在职业价值”“外在报酬”三大维度分类,选择自我职业价值观所属维度,分析自己的价值取向。
【环节三】职业价值观交换:学生围成旋转木马,依次向右旋转,进行价值观交换(直到剩下最后一条),找到自己的职业价值观。
自我鉴定探索自己的价值观与职业选择

自我鉴定探索自己的价值观与职业选择自我鉴定:探索自己的价值观与职业选择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时常会面临重大决策,其中最重要的之一就是职业选择。
而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就是我们个人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我们对世界和人生的根本看法和信念,它是塑造我们行为和选择的指导原则。
因此,深入了解、探索和鉴定个人的价值观对于职业选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个人成长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来探索自己的价值观与职业选择。
一、个人成长中的自我鉴定在面对职业选择时,个人成长中的自我鉴定是第一步。
我们需要审视自己的优点、特长、兴趣和经验,并将其与自己的价值观进行对照。
这样的自我鉴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并为职业选择提供基础。
首先,我们可以关注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通过思考自己在哪些方面表现出色,比如是否擅长沟通、具备领导能力或者是否善于分析问题等,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哪些领域有优势。
这些优势往往与我们的价值观有关,比如追求公正与平等的人可能更擅长在社会领域发挥作用,而注重创造与创新的人可能更适合选择艺术或科技类的职业。
其次,我们需要深入思考自己的兴趣。
兴趣是我们投入时间和精力的动力来源,也是我们价值观的反映。
通过问自己“我对什么感兴趣?”,我们可以找到职业选择的方向。
比如,对社会问题感兴趣的人可能会选择从事公益事业,对艺术充满热情的人可能会选择成为一名艺术从业者。
最后,我们需要回顾自己的经验和成就。
从过去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和取得的成就,这些经验和成就反映了我们的努力和价值观。
通过总结这些经验和成就,我们可以找到未来职业选择的线索。
比如,曾经在学校组织活动中表现出色的人可能对组织管理类的职业感兴趣,曾在科研中获得突破的人可能更适合选择科研工作。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自我鉴定,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优点、特长、兴趣和经验,并将其与个人的价值观进行对照。
这样的自我鉴定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职业选择的方向。
二、影响因素中的自我鉴定除了个人成长中的自我鉴定外,影响因素也对于自我鉴定起到重要作用。
地方性高校本科毕业生职业价值取向初探

重 庆文理学院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Ju a o h nqn nvrt f r n cecs (oil ine dt n o r l f og igU ie i o ta dSi e Sca S e cs io ) n C sy A s n c E i
本 文在 《 吉林 省体 育院系应届 本科 毕业生 择业取 向 的调查 与分 析》 所编制 的本 科毕业 生择业 取 向调查 问 卷 的基础上进行 了修 订。该 问卷采 用 内容 效度检 验法 ,
制定《 专家调查问卷》 经过 2轮专家 咨询 , , 针对每项指标 的合适程度请专 家做 出判 断 , 专家 对各项 指标 的认定 率
1 0l
生 14人 ; 自农村 的学生 13人 , 自城市 的 7 3 来 2 来 4人 ; 独 生子女 15人 , 0 非独 生子 女 9 2人 ; 文科 专业学 生 5 7人 , 理科专业学生 8 , 0人 艺体类专业学生 6 。 0人
均在 8 % 以上 , 5 表明问卷 内容是有效 的。根据因子分析
会职业 的需求所 表现 出来 的评 价 ; 凌文辁则强调 , 价值
观在职业选 择上 的体 现就是 “ 职业 价值观 ” 。虽然 , 学
理论 , 2 原始变量进行归类。为 了使各 列因子尽可 对 2个
能地 向两极转化 , 本研 究采用 了“ 大正交 旋转法 ” 极 对各 种 因素负荷进行转化 , 取因子载荷量大于 0 5 .5水平 以上 的进行归类 , 2 把 2个原始 变量归类在 7个主因子上 。分 类为经济取 向、 工作 环境 取 向、 劳保 稳定 取 向、 人发展 个 取向 、 家庭取 向、 个人兴趣取 向和地域取 向。采用 利克特 量表法 , 对毕业生 的择业取 向进行测 量 , 测量 结果按 5级 评 分法赋予分值 , 等级依次是优先考 虑 、 虑 、 考 无所 谓 、 不 太考虑 、 完全不 考虑 , 们的分 数分别 记 为 1 、 它 分 2分 、 3 分 、 、 , 计为 2 4分 5分 合 2道题 。即在 某个题 目上 得分 越
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摘要]通过查阅532份大学生职业规划书发现,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职业规划意识非具体化、感性化,职业目标定位理想化,创业意识与实践不足,在职业规划上的自我认知不够科学,利用职业测量工具进行职业定位、职业准备的运用和认识不到位等。
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规划问题及对策[作者简介]刘慧瀛(1968- ),女,山东曹县人,郑州大学教育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
(河南郑州 450001)[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9-0098-02通过查阅532份大学生职业规划书(某综合大学二年级学生,其中文科230人、理科186人、工科116人)发现,大学生对职业规划重要性的认知反响强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处在感性、理想化阶段,对自我认识、职业目标、职业准备、职业路径的理性思考不足,职业规划思路和实际相脱离,甚至出现矛盾,解决大学生职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大学生就业教育和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1.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非具体化、感性化、梦想化。
职业规划意识是指对职业规划的知识、理论及相关因素的认识和理解。
在学生的职业规划书中发现,对职业规划的认知,接近 72%的同学起步较晚,有同学表示在上职业规划课之后才如梦方醒,才知道职业是需要规划的,才知道需要了解我想干什么?我适合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如有的同学写道:“以往我从未想过这个问题,职业规划课唤醒了我”,有的写道:“到了大学我一直都像在做梦一样,满怀信心却不知冲向何方。
”大多数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认识停留在对人生计划、对一般事物计划的水平。
如对为什么制定职业规划上,有的认为是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的同学认为是“乐天知命,立身之源也”;有的认为是“不患不知己,患己不知”;有的认为是文豪名人如此言,如萧伯纳“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不明白事理的人硬想使世界适应自己”;有的同学把职业规划和梦想和理想等同,比如职业规划题目就定位于“梦想,一直都在”“仕途——想说爱你不容易”“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有的同学甚至写道:“上完职业规划课,做出了考公务员的职业规划,并准备为这个理想而奋斗!”一项调查中显示,本科在校生中只有8.41%对职业规划表示“熟悉”,14.24%的本科毕业生回答是“陌生”,有26.97%的本科毕业生“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仅8.88%的本科毕业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有“详细规划”,还“没有”规划的本科毕业生占19.74%。
国内研究大学生职业价值观

国内研究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时普遍使用的是修订的Super的职业价值观量表和 Holland的职业兴趣量表。
super将职业价值观的结构分为 15个维度:利他主义、美感创造力、智力激发、成就感、独立性、声誉、管理权力、经济报酬、安全感、工作环境、监督关系、与同事的关系、生活方式变异性,此量表在西方广为流行,影响较大。
宁维卫对Super的“职业价值观量表”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量表比原量表多了15个项目,并用修订过的量表测评了六种职业青年的价值观,得出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主要由五个因素构成,它们分别是:进取心、经济价值、声望、工作安全性、生活方式。
郑伦仁” 的研究也同样采用的是修订后的 Supe的职业价值观量表,研究得出影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五个主要因素是:进取心、自主性、经济价值、声望和工作安定性。
另外,何华敏_8 对我国内地企业职工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中,余华、黄希庭“ 对大学生与内地员工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中也都是采用的是修订过后的 Super的职业价值观量表。
凌文栓等用自己研制的“Holland的职业兴趣量表”对6所大学8类科系共408名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作了实证研究,分析得出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包括三个主要因素:声望地位因素、保健因素、发展因素。
另外,阴国恩等在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中参考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帕格和日本学者中西信男的职业价值观调查问卷,并对天津地区七所高校 66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包括:充分发挥能力、收入、创造性、地位和名声、稳定性和将来的保障、自主成为领导者、同他人合作、冒险、帮助他人十个方面。
刘广珠叫在对青岛市十八家企业中的中层管理人员的职业价值观进行研究时采用的量表是修订过的 Raths编制的量表,含有 45个项目。
他把职业价值观分为待遇、福利、环境、学以致用、工作时间、进修、休闲、升迁、同事、自主等 10个内容。
在倪陈明、马剑虹对企业员工的职业价值观的研究中采取的是修订过后的Wollack等人的职业价值观量表和 Buchhoh的工作观念量表,研究得出职业价值观包含工作行为评价因素、组织集体观念因素和个人要求因素三个因子。
大学生如何在职业选择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大学生如何在职业选择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职业选择是每个大学生都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因此,如何在职业选择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建议,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
一、认识自己在职业选择之前,首先要认清自己的个人特点、兴趣爱好和优势。
通过自我评价或者寻求他人的帮助,了解自己的价值观、性格特点、才能和技能。
通过这种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为自己的职业选择提供参考。
二、明确目标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可以先确定一个大方向,例如自己希望从事哪个行业或者领域。
然后,在这个大方向下,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小目标和具体的职业职位。
这样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加具体地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以及为之后的努力提供方向性指导。
三、积累经验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
可以参加实习、兼职工作,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
这些经历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各个职业领域的实际情况,培养职业技能,同时也可以积累一些人脉资源。
四、寻求指导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向学院就业指导老师、行业专家或者校友等寻求帮助和建议。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大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职业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
五、持续学习职业选择并不是一次性的结果,而是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
因此,大学生在进入职场后,仍然需要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
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进修课程或者自主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只有保持学习的状态,才能适应职业发展的变化,并在职业道路上不断前进。
六、明确价值观职业选择同时也是一个价值观的选择。
大学生要明确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以及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方式。
在选择职业时,可以考虑自己的价值观和职业发展的契合度,以及对个人成长和幸福感的影响。
这样可以更加坚定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初探

( 一 )国 外研 究 状 况
教育工作也能真正做到 “ 与时俱进” ,因此研究当前大学生择业观是顺应 时代 的要求 ,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成才的现实需要 ,具有非常重要
的实 践 意义 。
人力资源市场在经济发达国家中,相对较成熟 ,大学生在人才市场
一、现 状 述 评 Nhomakorabea大学生职业价值观 的特点及教育 》 、 《 理工科大学生择业观演变分析与高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 出:“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 的就业。就业 是民生之本 。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 ,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 ,促进
校就业指导工作 的对策研究 》 、 《 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 目 标和方法 》 对大
也大体属于优势群体 ,总体就业形势良好 ,但 由于部分 国家近期受到全
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导致失业率提高 ,因此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
一
三、亟待解决的突 出问题及研究 目标
基于上述背景因素 ,目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 一) 对 辽宁省高校的大学生 的择业 观进行调查 ,研究找出影响辽
方面大学生失业率居高不下 ,另一方面空置了许多的大学生不愿意从
事的工作岗位。
宁省大学生择业观的因素有哪些 ,并与全国其他省份大学生的择业观进 行 比较研究,为辽宁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改革依据。 ( 二) 通过研究 ,找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的方法 ,使大学 毕业生的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树立正确 的择业观,是大学生实现工 作理想 、人生 目 标 的必要条件,个人的理想 与目标的实现 ,有利于社会 的长治久安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大学生可以自觉的将 自己的学习 、 生 活与工作 目标联系起来 ,有意识 、有 目的的学习专业知识与锻炼专业能 力; 树立正确的 、 积极的择业观 , 是大学生可以积极的面对生活 、面对 未来 。 ( 三) 为政府制定大学生就业政策、制度提供有效研究依据。
高职院校职业价值观全程教育方法初探

其次, 利用历届优秀毕业生榜样示范法。学校可邀请
在 各 行 各 业 工 作 的本 校 优 秀 毕 业 生 , 分 专 业 进 行 , 高 可 对 职 新 生 开 展 职 业价 值 观 教 育 , 经验 交流 会 、 用 讲座 、 讲 等 演 形 式 进 行 。 通 过毕 业 生 自身 经 历 的介 绍 , 帮助 新 生 了解 专
必须把职业价值观 教育放在第一位 , 充分利用入学教育的
系 列活 动 有 目的 、 计 划 开 展 。 有 在 教 育方 法上 , 先 , 住 开 学 典礼 环 节 。 首 抓 充分 利 用 新 生 的入 学 典 礼 开展 职业 价 值 观 教 育 。 通过 开 学 典 礼 的入 学 教育 , 向学 生介 绍 高 职 院 校 的 办 学 特 色 、 养 目标 , 绍 应 培 介
增 强 新 生 对职 业成 就 的感 性 认 识 , 发 学 生职 业 荣 誉 感 。 激 再次, 以班 为 单 位 召 开 主 题 班会 。有 各专 业 的学 科 带 头 人 主 持 , 本 专 业 的 专 业 课 程 设 置 、 用 方 向等 进 行 详 对 应
表 现 出 多方 面 的认 知 能 力 不 足 的 倾 向 :专 业 思 想 不 稳 定 , 很 多 人想 转 专 业 但 又 有 很 大 的盲 目性 和 随 意 性 ; 业 认 识 专 不全 面 , 职业 理想 尚未 形 成 : 高 职 教 育 、 对 高职 生 的 素 质 要 求 成 才 要 求 认 识 片面 、 糊 甚 至 严 重 错 误 ; 出 的 自卑 心 模 突
理 伴 随着 较 强 烈 的 发展 欲望 。 以上 这 些 职 业 思 想 的 迷 茫 而
业 与 职 业 的 关 系 , 定 专 业 心 理 , 步 确 立 职 业 方 向, 稳 初 同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初探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择业;职业价值观
论文摘要:从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成因和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进行了分析,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长期的综合性任务。
职业价值观(Vocationalvalues),也称职业意向,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
随着近些年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也成为社会科学、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研究和分析他们的职业价值观,对于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正确地择业和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1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
1.1 职业价值主体意识增强
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意识到自我作为利益主体的重要性,职业价值主体呈现个性化倾向。
在职业选择时,有着更加明确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费毓芳等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在择业时,倾向于听“自己”意见的占57.4%,听“父母”、“好友”、“老师”、“舆论”、“其他”意见的分别占15.7%、10%、7.3%、3.5%和6%。
许多学生从入校开始就主动关注就业情况,了解有关政策与整个就业形势,开始结合自己的职业期待规划大学阶段的学习与社会活动。
毕业生在择业时并不是一味地追求金钱和物质利益,而是更注重个人才能的发挥与特长的施展,优先考虑个人需要与兴趣的满足,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长远的人生发展目标。
费毓芳等的调查显示“发挥自己的才能”成为毕业生择业的首要标准。
另外蒋阳飞等在调查大学生的众多择业因素中,作为第一位的选择,大学生选择“发挥个人才干、符合个人兴趣”和“实现个人抱负”分别占到了61.1%和36.9%。
当代大学生以实现自我价值为主导的人生取向,将构成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主流。
1.3职业价值取向有多元化、复杂化的矛盾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是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所表现出来的倾向性态度和选择性行为,是大学生对自身价值的定位。
由于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处于自我主体与外在社会的客观性的矛盾冲突中,因而这种多样化职业选择倾向常常突出表现为就业期望值与实际社会需求的脱节,在求稳和求变中存在着困惑。
相当一些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正处于现代与传统、理想与现实、精神与物质的矛盾交织之中。
他们关注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仍保持传统职业价值观所倡导的“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愿望,但在实践中又常常表现“短视”行为,不进行全局、长远的战略思考和人生定位,重视短期效益,职业价值目标短期化和矛盾性;他们希望物质与精神并重,实惠与理想兼得,但在求职过程中更偏爱经济利益,反映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标准的现实化和功利化;他们既渴望竞争,不惜冒险,但又缺乏竞争的勇气,担心竞争失败,遭受挫折,期待工作稳定,希望政府能保障就业;他们既期待
专业对口,发挥专长,又准备随时放弃专业,改行跳槽;他们既追求自我奋斗,自我价值的实现,又希望轻松、自在、安逸刚。
1.4职业价值标准影响就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职业价值标准由以往抽象的理想主义变为明显增强的务实主义。
追求经济收入最大化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经济价值型”、“自我价值型”并存,希望物质与精神并重,实惠与理想兼得。
因而大学生在择业时优先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大城市、大单位。
费毓芳等的调查也显示了这一特点。
对于医科大学生,这一特点更是表现突出。
在大城市、大医院就业更有利于学习和掌握各项医学技术,更有利于走在医疗技术的前沿,对于实现自我价值有更多的有利条件,并且在大城市、大医院就业经济收入一般也比较丰裕和稳定,成为医科大学生就业的优选目标。
但是,大城市加大医院毕竟是少数,而且这些单位多数用人指标已经饱和,中国真正缺医少药的乡镇农村很多学生又不愿意去,这就缩小了就业面,影响了大学生就业。
再者,由于医学的专业性强,一些医科大学生抱着除了与医学有关的行业其他行业均不考虑的思想,也大大缩小了就业面。
1.5择业心理准备不足
择业应当是一种有准备的行为,除了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准备外,还要有心理上的准备。
而目前很多大学生缺少这种准备,或准备不足,缺少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
或者是心理期望过高,当理想与现实产生冲突,就会产生挫折感,进而不敢面对困难,产生消极情绪,否定和怀疑自己的能力;或者是自信心不足,怯于竞争,存在着就业
焦虑、社交恐惧、自卑等心理问题,坐失良机;或者是对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能力倾向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他们在职业选择中常常不能独立思考、独立选择,而产生盲从心理。
2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成因分析
2.1经济体制的变革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竞争、协作等特征已深入到了各个领域,以利益为导向的观念更是深人人心。
大学生在确立职业目标时也往往看重经济利益和短期效益,将个人需求的满足放在考虑的第一位,功利性明显增强。
其次,在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出现多样化的情况下,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观念、文化不断涌现,必然导致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出现多元化。
"
2.2社会文化的影响
社会文化是大学生确立职业价值观的基础。
一方面,崇尚个性解放、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社会风气多渠道地影响着大学生,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了大学生个性张扬、务实进取的价值取向的形成;但另一方面,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思想也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使得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表现出多元、复杂和矛盾的特点。
2.3高等教育目标的改变
高等教育由传统的精英教育已逐步转变为当今的大众教育,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社会精英岗位与大学毕业生数量相比严重
不足,只有少部分大学毕业生通过竞争能进入社会的精英岗位,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只得在“非精英”岗位就业。
这些变化要求大学生适时转变其职业价值观念,但当前仍有部分大学生没有改变传统的职业价值观,择业时期望值过高。
2.4家庭的影响
家庭作为学生个体成长的第一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
家庭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家庭成员的素质等都会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
父母的职业价值观将影响或直接决定子女的职业价值观,一些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求稳定、保终身等观念仍在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取向。
3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3.1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所要回答的是“大学毕业后我要干什么”的问题。
它自20世纪初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一门建立在心理学、管理学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而且随着职业心理学的发展而发展。
因此,不能将“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等同于现在的“就业指导”,应该说它比“就业指导”更具专业性、针对性、实效性。
而且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应该在大学低年级的时候便开展,帮助大学生尽早增进自我了解,从而有目的地学习、培训和锻炼,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今后就业打下基础,从而避免大学生在毕业前择业时的迷茫和盲从。
3.2帮助大学生全面认识自我,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Holland的职
业发展理论提出了人格的6种类型,分别是: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
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避免盲从。
另外要改变大学生是时代的精英、学什么就要干什么的传统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大学教育是大众教育,就业是大众就业的观念,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就业打开广阔的空间。
3.3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目标与职业价值取向
合理的就业目标是指选择的职业既符合个人特点、个人能力,也符合社会需要,体现人职的合理匹配,能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发挥个人优势,在为社会服务中最大限度实现个人价值的就业目标。
教导大学生择业不仅取决于自身的愿望,而且也取决于社会的需要,没有社会的需要就没有职业的分工和选择。
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并重。
3.4加强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优良的职业素质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强烈的敬业精神、认真的工作态度、过硬的专业技能、创造性、诚信品质等,这些职业素质是从事任何一个职业都需要具备的。
因此,大学教育不仅要注重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更要注重大学生职业品质的提高和培养,要重视专业课程与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水平。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和促进社会进步,影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