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杏林指】传统文化欲将指向何方散文
投身杏林 传承中医之精芒

投身杏林传承中医之精芒作者:卫婷婷来源:《科学中国人·上半月》2022年第01期三国时的董奉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为人治病,不受谢,不收礼,只要求被治愈者在他房前栽杏树以作纪念。
重症愈者种5株,轻者1株。
数年后,蔚然成林,红杏累累。
他又建一“草仓”,并告诉人们,如需杏果,不用付钱,只要拿“一器谷”來换“一器杏”即可。
渐渐地,用杏果换来的谷子堆积满仓,他再用这些谷子救济贫民。
世人皆赞其品行高洁,为表感谢,送他匾额上写“杏林春暖”“医林圣手”,而后这些赞誉之词也逐渐演化为中医学的代称。
事件年代虽已久远,但“杏林”二字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传统医学精神文明却是经久不衰。
中医传承者,不仅要熟练掌握精湛的医术,更要时刻铭记“悬壶以济世”的职业目标。
“短短5个字高度概括了从医者共同的梦想,也值得我们穷尽一生去践行追逐。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学术发展处处长、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员魏戌在中医骨伤科这条道路上已经探索了十几年。
作为新时代年轻一代的中医继承者,学习传统理论,面向时代科技,他曾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究竟能以所学为民众、为国家做些什么?据2020年开展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社会的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年龄只是数字,衰老未见得可怕,但衰老所带来的“并发症”——随着身体机能逐渐下滑所产生的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才是真正令中老年群体烦忧的根源之一,“手术”二字更是成为中老年人非必要则不去触碰的话题。
此时,中医学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便显现出了锋芒,从手法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到中医药防治骨代谢疾病,中医药特色疗法助力患者缓解身体与心理带来的双重痛苦。
2019年荣膺“北京市科技新星”、2021年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称号的魏戌坚定地站在医学传承的队伍之中,投身杏林,不胜欢欣。
少时立志坚定从医“身体健康”是每个人最原始而自然的渴求,也是普天下每位父母对孩子最淳朴的希冀。
然而,少时的肠胃功能不好却为魏戌带来了不少关于生病的“痛苦记忆”,也让他对医生这一职业早有认知。
中医传统文化作文1500

中医传统文化作文1500英文回答: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a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medicine that has been practic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n China. It encompasses a range of traditional practices, including acupuncture, herbal medicine, massage (tui na), exercise (qigong), and dietary therapy. TCM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the body's vital energy, known as qi, and the balance of yin and yang.TCM views the body as a holistic system and focuses on treating the root cause of an illness rather than just the symptoms. Practitioners of TCM believe that the body'svital energy flows through meridians, and when this energy is blocked or imbalanced, it can lead to illness. By using various TCM techniques, such as acupuncture and herbal medicine, the flow of qi can be restored and the body can return to a state of balance and health.In TCM,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n illness are based on patterns of disharmony in the body. This meansthat two people with the same illness may receive different treatments based on their individual constitution and the underlying cause of their illness. TCM also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prevention and maintenance of health, with practices such as tai chi and qigong promoting physical and mental well-being.中文回答:中医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来实践的一种综合医学体系。
中医传统文化介绍

中医传统文化介绍1. 中医传统文化,那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啊!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健康的大门。
你想想,那针灸,几根小针下去,就能缓解各种病痛,多厉害呀!比如头疼的时候,扎上几针,诶,真就不疼了。
2. 中医传统文化多有意思呀!中药就像一群小精灵,各有各的本领。
比如说黄芪,能补气呢!你感冒后身体虚弱,喝点黄芪水,很快就能恢复元气啦!3. 嘿,中医传统文化可是博大精深啊!推拿按摩,那简直就是给身体的一次放松之旅。
就好比你累了一天,去做个推拿,哇,浑身舒畅,这不是很神奇吗?我上次肩膀疼,推拿之后就好多了。
4. 中医传统文化真的太重要啦!那望闻问切,就像侦探在破案一样,通过观察、听声音、询问和摸脉,就能找出病因。
这不跟警察找线索一样吗?有一次我看到中医通过望诊就判断出病情,太牛了!5. 哎呀呀,中医传统文化可是源远流长啊!食疗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呢。
吃点合适的食物就能调理身体,多好呀!像冬天吃点羊肉,就能暖和身子,这不就是在给身体加油吗?我冬天就喜欢喝羊肉汤呢!6. 中医传统文化魅力十足啊!拔罐就像给身体拔火罐一样,把不好的东西都吸出来。
你要是感觉身体沉重,拔个罐,马上就轻松了许多。
我有个朋友经常去拔罐,说感觉特别好。
7. 中医传统文化,那绝对是个宝藏啊!艾灸就像是给身体点了一把温暖的火,能驱寒祛湿。
你想想,在寒冷的冬天,做个艾灸,是不是感觉很温暖?我就试过,特别舒服。
8. 中医传统文化多了不起呀!五音疗法也很神奇呢。
不同的音乐能调节不同的情绪,就好像音乐是一味药。
心情不好的时候,听点舒缓的音乐,心情立马就好了。
这难道不神奇吗?9. 哇塞,中医传统文化太值得我们去了解啦!气功,那可是能让人身心合一的功夫。
就像在修炼内功一样,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我听说有人通过练气功治好了多年的病呢!10. 中医传统文化真的是瑰宝啊!那复方配伍就像一个团队合作,各种药材相互配合,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这不跟我们工作中团队协作一样吗?厉害吧!我觉得我们一定要好好传承和发扬中医传统文化!我的观点结论:中医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充满了神奇和奥秘,对我们的健康和生活有着巨大的价值,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和传承。
弘扬杏林精神共话杏林春秋

弘扬杏林精神共话杏林春秋弘扬杏林精神共话杏林春秋一、引言杏林,是指医学界。
医学作为一门古老而神奇的学科,承载着人类对健康和生命的无尽探索。
杏林精神,凝聚着中医师的聪明才智、医学道德和人文关怀。
本文将从杏林的意义、历史渊源以及杏林精神的内涵等多个方面,探讨弘扬杏林精神的重要性,以及共话杏林春秋的意义。
二、杏林的意义与历史渊源在中国古代,陶渊明曾有“杏坛清供”之言,将医学比作春天的杏花,充满了对医学的崇敬与赞美。
杏林一词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成为中国古代医学的代表。
这一词汇的来源是因为中医师常用杏子作为解毒药材,以及杏花的春天气息与医学界息息相关。
随着时代的演变,中医不断发展壮大,杏林精神也随之传承。
杏林精神蕴含着中医师的聪明才智、医学道德和人文关怀。
中医师需要具备博闻强识的学术素养,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敏锐的临床洞察力,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医德医风。
杏林精神在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保护中医传统、提升医学水平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三、杏林精神的内涵弘扬杏林精神,就是要传承和发展中医师的聪明才智、医学道德和人文关怀。
聪明才智是指中医师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凭借着自己的智慧解决疑难疾病,为患者带来健康。
医学道德是中医师必不可少的品质,要恪守医德,秉持患者至上的原则,做到廉洁奉公、守信用、尊重患者的权益。
人文关怀是中医师的情感担当,要善待患者,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传递温暖和希望。
四、弘扬杏林精神的重要性弘扬杏林精神意味着传承中医文化,推动中医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杏林精神的弘扬将促进中医传统的保护和传承。
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医疗智慧。
只有不断弘扬杏林精神,才能保护中医传统,使其继续发光发热。
弘扬杏林精神将推动中医事业的科学发展。
中医师要以杏林精神为引领,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和临床技艺,推动中医科学化、现代化的发展。
弘扬杏林精神将提升中医师的社会地位和公信力。
中医师要恪守职业道德,做到真心为患者服务,这样才能树立起中医师良好的形象,赢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弘扬“杏林”文化 加强现代医德建设

【关键词】医德祖国医学有着悠久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她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博大精深。
古代民间医生董奉,热心为百姓医病,不计报酬,凡有感谢者,则让其在山中种杏树。
数年后,杏树繁茂成林,后人将医学界及其美德称之为“杏林”。
“杏林”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并成为行医的道德标准。
这些优秀的历史遗产,对今天的医德建设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 以“大医精诚”为借鉴,建立现代医德的思想境界祖国医学是“宏观医学”,其深厚的宏观哲学思想,对培养人的高尚思想境界和世界观极有价值。
“大医精诚”是古代医德的最高境界之一,其中“大”不仅强调了祖国医学的宏大广博,更强调了医者的高尚道德情操、宽广胸襟和至高、至远、至深的思想境界;“精”强调了对医术精益求精;“诚”强调了医学及医者必须至诚至信为民除疾灭病。
这种行医准则长期以来对我国医护人员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它要求医生对病人高度负责,忠于医疗职业,视病人的健康和生命高于一切,对我们在市场经济下加强医德建设也有特殊的指导作用。
应借鉴“大医精诚”思想,吸取我国传统医学“杏林文化”之精华,提高现代医德水平。
2 以“礼、义、仁、爱”为借鉴,建立现代医德准则规范现代管理思想提倡“以人为本”,目前的医德建设以单纯的“管制式”方法为主[1],这一做法把人完全当作被管理和被约束者,以经济和物质的目标为发展目的,打击和约束了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收效不佳。
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放人类”,提高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实现人的理想和价值。
在医德建设方面,我们也应加以改进。
名医龚延在医学“十要”中强调,从医者必须“十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
孔子曰:“为国以礼,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感。
上好义,则民不敢不服”,古人云“君子喻于义”,我们也应提倡“为医以义、行医以礼”,淡泊名利,崇尚医德,用中华民族深厚的医疗文化及美德来引导今天的医德医风。
3 以古代医学教育为借鉴,加强医学教育中的医德培养在我国古代师承式的医学传授中,十分重视医德教育,首先要求学会的是一种道德观念和做人行医的准则,其次是要学会祖国医学特有的宏观哲学思维方法,而后才能学习医术,这对我们今天的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很有指导意义。
[苏轼东风破原词赏析]东风破苏轼
![[苏轼东风破原词赏析]东风破苏轼](https://img.taocdn.com/s3/m/0767cb14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4.png)
[苏轼东风破原词赏析]东风破苏轼一:[东风破苏轼]东风破苏轼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他的诗歌更是宋代的文学代表之一。
《东风破》原文:一盏离愁,孤单窗前白鬓头,奄奄门后人未走。
月圆寂寞,旧地重游,夜半清醒,烛光空留。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君去酒暖思念瘦,水向东流,三春如梦向谁偷,花开却错。
谁家琵琶东风破,琴幽幽,人幽幽,枫染红尘谁看透。
篱笆古道曾走,荒烟蔓草的年头,纷飞后。
《东风破》赏析:《东风破》本是古琵琶曲,而这首歌仿古小调曲风,辅以二胡与琵琶的融入,复古的曲风,听来让人容易进入唐诗宋词的世界与遐想,方文山想藉由古诗词入歌的想法,让古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融合,打破现今新诗与歌词分家的模式,在方文山的特别经营下,歌词古今交替,更有时空交错的感觉,“东风破”就是代表着这首歌曲的新名词。
《东风破》模仿着人在西湖走的江南妩媚,旋律上使用了周杰伦罕用的中国调式,la si la so把乐句落在so上,符点打出中国古曲惯常的跳跃感,做足了古韵,琵琶滚动,二胡起舞。
还有一堆类似竖琴之类的柔和乐器翩翩作态。
融入宋词元曲式的“词牌”,和有些类似“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的意境,表达的是当代少年的恋情,出来的化学效果是很微妙和奇妙的。
苏轼介绍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苏轼按排行位居第二,故曰“仲”,至于取字“和仲”,则是苏洵希望儿子性格和缓(苏轼性格比较急躁),后来父亲另给他取字子瞻,则与他的名“轼”更相关,且希望儿子高瞻远瞩),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死后追谥文正。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北宋书画家、文学家、美食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
在文章方面与欧阳修合称“欧苏”,在词作方面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诗词里的杏林文化

诗词里的杏林文化杏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古代医家对医学的崇高追求和对患者的关爱之心。
杏林文化以“仁爱、慈善、和谐”为核心,体现了医者仁心、治病救人的精神追求。
在诗词中,杏林文化也有着丰富的表现和传承。
首先,杏林文化中的“杏”字,既可指代中医中所用的杏仁、半夏、陈皮等中药,也可引申为医家仁爱、慈善的精神品质。
在诗词中,常常可以看到以“杏林”比喻医家仁爱、治病救人的形象描写。
比如唐代诗人王维的《酬张少府》中就有“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到君有情人,当识君苦思。
常闻贵仁义,栽杏不殖梨。
”的诗句,这里的“栽杏不殖梨”就是形容医家以仁爱治病救人,不求利益的崇高品质。
其次,杏林文化中的“林”字,则可理解为医家之间的团结互助、和谐共处的关系。
在诗词中,这种和谐的关系常常被表现为“芝兰玉树”的形象。
比如唐代诗人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中就有“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苔绿麒麟暖,松高鸾凤长。
短童拾松蒿,驱鹿饮寒水。
不语披短蓑,瞑目抵风泣。
”的诗句,这里的“麒麟”、“鸾凤”等形象就是比喻医家之间的和谐共处,相互扶持的关系。
再次,杏林文化中的慈善、关爱之心也在诗词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中就有“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的诗句,这里的“为我引杯添酒饮”就是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爱和热情款待之情。
而这种关爱和热情也正是杏林文化中所倡导的慈善之心的体现。
除此之外,杏林文化中还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俗和活动也被诗词所记录和传承。
比如在古代,医家们常常会在清明节前后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患者早日康复。
这种活动也被称之为“清明礼医”。
在诗词中,这些习俗和活动也有所表现。
比如宋代诗人陆游的《清明》中就有“宝马香车正踏青,岂知已自过清明。
”的诗句,这里的“踏青”就是指代清明节祭祀活动的习俗。
总之,杏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诗词中有着丰富的表现和传承。
杏林仁爱济苍生

杏林仁爱济苍生杏林是指医学行业,也称为医学道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杏林象征着医者仁心、医德医术。
仁者爱人,医者仁爱济苍生。
杏林仁爱济苍生,寓意着医者不仅仅是医治疾病的医生,更是一位道德高尚的仁者,其行医之道,是以仁爱之心来医治众生。
在杏林中,医者不仅仅是治病救人的医师,更是具有高尚品德的仁者。
在古代,医生不仅仅是医治疾病的技术工作者,更是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者。
医者仁心,医德医术俱备,以仁爱之心,济苍生于水火。
杏林之中,所培育的医者,其视医疗为一种使命,视病人为亲人,以慈悲之心,尽心竭力地医治病患,不图名利,只愿人人健康,让世间免除疾苦。
杏林之道,是医者几千年来的传承与延续,是医者继往开来的责任与担当。
杏林之道强调医者要用心来对待患者,要以仁爱之心,去对待每一个患者,用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求医的人。
杏林强调医者要有爱心,要有责任感,要以医者仁心,去济苍生于水火。
杏林之中,不仅仅是培育出了一代代医者,更是培养出了一代代具有高尚品德的社会新人。
杏林之中,不仅仅是医者须以仁爱之心看待患者,更是让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能从医者仁心中体会到医者的良苦用心,从而培养一颗慈悲之心,去关爱关心身边的人。
杏林之中,所培育的医者,他们以医者仁心,以医者责任,去面对每一个病患,行医以仁心,坚持医者的责任,帮助每一个病人,用爱心去拯救每一个生命。
杏林以仁爱之心去医治众生,不计报酬,只求患者能康复,家庭幸福,社会稳定。
杏林之中,医者以医者的仁心,看待每一个患者,无私奉献,默默助人,用自己的爱心拯救每一个生命。
医者不仅仅是为了金钱,更是为了患者的痊愈,更是为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杏林之中,无论是从医者个人的修养,还是从整个医学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杏林仁爱济苍生的根本宗旨。
杏林之道,是医者继往开来的责任感与担当,是医者仁心良苦用心的具体体现。
杏林之中,医者不仅仅是医治疾病的技术专家,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先锋,更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守护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杏林指】传统文化欲将指向何方散文
《前段时间,出于对家乡舞龙节的关注,欲写一篇关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流传的文章。
可后来想想还是作罢了。
因为对传统文化的精妙我知之甚少,甚至可以说一无所知。
我想,若用堂皇的理由来标榜自己的学识并非是我所想的。
若用华丽的词澡去堆砌一篇空洞的文章也并非是我愿的。
前几天看东南卫视,说到网上流传地火热的一段视频,是关于九零后殴打白发老人的评论。
其间,数八零后表现地最为愤慨。
当然,也许我站在80后的尾巴上慷慨激昂地砰击90后的作派并不客观,但是我想,这样做法确实也让接受了几千年儒家文化的国人汗颜。
“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如果说九零后的作派令我们八零后不齿,那么对平平实实堂堂正正的中国汉字,无论是九零后还是八零后,“去除糟粕”地绝对是别出心裁,什么“有木有”、“是卜是”在网络当中随处可见,这“通假字”用得是理所当然,玩得是空前绝后;而对于我国的国粹(书法)则自创了标新立异的“流派”,自已写的字若要隔过几天,就连自己也都认不出来。
这也绝对“取其精华”地前无古人。
前车之签我对我们新生代能否担起民族的未来有了担忧。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蝼蚁也尚且偷生,而在富士康的跳楼事件中,我们的新生代竟然兴致勃勃地前扑后续了十几个。
也许“祸水东引”倒是可以功德圆满了,也许舍生取“利”也不用去传统的诗词歌赋里面寻找了,前人曾经引以为傲的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也通通都可以束之高阁了。
历来打天下的都是英雄豪杰,然后就是黄鼠狼生小老鼠一代不如一代。
我们知道滨屺步,知道苍井空,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却一无所知。
头发上染着红、黄、蓝、绿、青、橙、紫,拿着西方的低俗文化来冲击自己的优良传统。
甚至有人拿《春秋》当成节气,拿关公的青龙偃月刀当成历史的厨房用品;“笑唱一首《东风破》,谁人能知苏轼曲?”原以为《东风破》只是周杰伦嘴里的歌,可谁又知道也是苏轼笔下的曲呢?
传统文化的薪火难以代代相传,前人创下的精神文明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跨掉,与其说是无奈倒不如说是一种悲哀。
摒弃儒家思想内核的文化创新,与其说是执著倒不如说是一种堕落。
信仰危机的时候我们拿鸡窝当庙门,也能引得无数善男信女去挚诚地上香。
失去信仰的人们,哪怕是几十亿凑在一起也是一盘散沙。
若是一个民族以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以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作为信仰,那么这个民族就基本上完蛋了。
“笑谈中外古今,细问长城内外”中华民族的千年财富已随长江之水渐渐东流,传统的文化土壤也渐渐地消逝在了黄河的故道之上,在我们新生代的掌心里渐渐的枯竭。
我们拽着理想主义的尾巴,却以堂皇的理由推卸本应担负的历史责任。
你当然也可以说我固守成规而冥顽不灵。
但我要问,你头顶西方“神灵”的七彩光圈所挣来的回头率能否掩饰你内在贫乏?
“非常时期处事自然非比寻常”,“时代”往往是人类历史的替罪羔羊,我们总是说时代不同了,但“时代”又岂能作为我们标新立异地近乎另
类的借口?作为“新生代”,我们有权利也有能力去接受新生事物,这当然也无可厚非。
只是对传统文化“去除糟粕,取其精华”的反其道而行之,实在是令人费解,我费解的是新生代们到底要将流传千年的传统文化引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