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值 Z值 F值

合集下载

D值、Z值、F值

D值、Z值、F值

D值、Z值、F值,你有没有点傻傻分不清楚呢?食品企业在产品杀菌环节的杀菌工艺制定上确定都会参考许多因素,其中D值、Z值和F值三个概念确定都是会被用做参考的。

光看着三个值的字面定义,许多伴侣会觉得似乎都是相像的,有点傻傻分不清晰。

D值:指在肯定的境况和肯定的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某细菌数群中90%的原有残存活菌被杀死所需的时间(min)。

所以D值是一个时间概念,D值的单位是min。

举个简洁的例子:某种微生物的悬液活菌属为105CFU/mL,在70℃的水浴中,活菌数降到104CFU/mL所需时间是5min,则该种菌在70℃是的D值即为5min,一般记作D70=5min。

D值可以用来评价微生物的耐热性,某种微生物耐热性越强,其D值越大,通俗理解为在该种环境下微生物死得越慢。

我们应当清晰,D值针对的是某种微生物来确定的,不同种微生物的D值是不同的,因此可以认为D值是微生物的一共性质,是可以测定的,但与测定时选用的菌液的浓度无关。

当参考D值制定杀菌工艺的时候,必需选定目标菌,目标菌的选取也可以依据D值来确定,在不考虑热力灭菌对产品口感、质地等方面的影响的状况下,一把回旋曲D值最大的微生物作为杀菌工艺的目标微生物。

同时D值还跟菌群所处的环境有关,这些在设计杀菌工艺方案时都应考虑进去。

Z值:是指在热力致死时间曲线中,缩短90%的加热时间,所需要提高的温度值。

Z值概念可能会比D值比较难理解一点,Z值是一个温度概念,因此其单位为℃。

弄明白Z值之前首先要明白热力致死时间曲线,又叫TDT曲线。

TDT值是指在某一恒定温度下将食品中某种微生物活菌全部杀死所需要的时间,而热力致死曲线就是以TDT值和温度为坐标绘制的曲线。

与D值相像,Z值也是针对某一种微生物的,也可以看做是某种微生物的性质。

Z值和D值是有肯定关系的,提高1Z值的处理温度,D值是原来的1/10。

例如某种细菌的Z值是15℃,D75=10min,那么提高1Z值之后的D值即D90=1min,也就是可以通俗的理解为:提高1Z值的杀菌温度的同时,将杀菌时间削减至原来的1/10,对这种微生物的杀菌效果是没有变化的;反过来说,降低1Z值的杀菌温度,那就要将杀菌时间增加10倍才能得到等效的杀菌效果。

灭菌参数

灭菌参数

D 值:(考察对时间的关系)在一定温度下,杀灭90%微生物所需的灭菌时间。

杀灭微生物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即有kt dtdN -= 或303.2lg lg 0kt N N t =- 式中,t N :灭菌时间为t 时残存的微生物数;0N :原有微生物数;k :灭菌常数)10lg 100(lg 303.2-=kt D = D 值随微生物的种类、环境和灭菌温度变化而异。

Z 值:(考察对温度的敏感性)降低一个lgD 值所需升高的温度,即灭菌时间减少到原来的1/10所需升高的温度或相同灭菌时间内,杀灭99%的微生物所需提高的温度。

1212lg lg D D T T Z --= 即101212Z T T D D -=F 值:在一定灭菌温度(T )下给定的Z 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在参比温度(T 0)下给定的Z 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

常用于干热灭菌∑-∆=100Z T T t FF 0值:在一定灭菌温度(T )、Z 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Z 值为10℃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min )。

∑-∆=101210Z T t F物理F0值数学表达式:F0 = △t ∑10 T-121/ Z生物F0值数学表达式:F0=D121℃×(lgN0-lgNt) 为灭菌后预计达到的微生物残存数,即染菌度概率。

F0值F0值仅限于热压灭菌,生物F0值相当于121℃热压灭菌时,杀灭容器中全部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

F0值体现了灭菌温度与时间对灭菌效果的统一,数值更为精确、实用。

为了确保灭菌效果,应适当增加安全系数,一般增加理论值 的50%。

键词:罐头,杀菌,F 值, D 值,Z 值一、实际杀菌F值指某一杀菌条件下的总的杀菌效果。

通常是把不同温度下的杀菌时间折算成121℃的杀菌时间,即相当于121℃的杀菌时间,用F实表示。

特别注意:它不是指工人实际操作所花时间,它是一个理论上折算过的时间。

灭菌参数(F值和F0值)

灭菌参数(F值和F0值)

灭菌参数(F 值和F 0值)D 值:(考察对时间的关系)在一定温度下,杀灭90%微生物所需的灭菌时间。

杀灭微生物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即有kt dtdN -= 或303.2lg lg 0kt N N t =- 式中,t N :灭菌时间为t 时残存的微生物数;0N :原有微生物数;k :灭菌常数)10lg 100(lg 303.2-=kt D = D 值随微生物的种类、环境和灭菌温度变化而异。

Z 值:(考察对温度的敏感性)降低一个lgD 值所需升高的温度,即灭菌时间减少到原来的1/10所需升高的温度或相同灭菌时间内,杀灭99%的微生物所需提高的温度。

1212lg lg D D T T Z --= 即101212Z T T D D -=F 值:在一定灭菌温度(T )下给定的Z 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在参比温度(T 0)下给定的Z 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

常用于干热灭菌∑-∆=100Z T T t FF 0值:在一定灭菌温度(T )、Z 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Z 值为10℃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min )。

∑-∆=101210Z T t F物理F0值数学表达式:F0 = △t ∑10 T-121/ Z生物F0值数学表达式:F0=D121℃×(lgN0-lgNt) 为灭菌后预计达到的微生物残存数,即染菌度概率。

F0值F0值仅限于热压灭菌,生物F0值相当于121℃热压灭菌时,杀灭容器中全部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

F0值体现了灭菌温度与时间对灭菌效果的统一,数值更为精确、实用。

为了确保灭菌效果,应适当增加安全系数,一般增加理论值 的50%。

键词:罐头,杀菌,F值,D值,Z值一、实际杀菌F值指某一杀菌条件下的总的杀菌效果。

通常是把不同温度下的杀菌时间折算成121℃的杀菌时间,即相当于121℃的杀菌时间,用F实表示。

特别注意:它不是指工人实际操作所花时间,它是一个理论上折算过的时间。

d值、z值、f值及热力学致死曲线的定义

d值、z值、f值及热力学致死曲线的定义

d值、z值、f值及热力学致死曲线的定义d值:d值是微生物死亡速率常数,用于描述热处理条件下微生物的死亡速率。

它是在特定时间内,使微生物数量减少1个数量所需的热处理时间。

具体来说,d值是在某一固定温度下,微生物数量减少到初始数量的1/e(e为自然对数的底)所需的时间。

d值越小,对微生物的致死效果越高。

z值:z值是温度对热处理条件下微生物生死的敏感性指标。

它表示在温度变化1度时,相应的d值变化的温度范围。

具体来说,z值是当微生物在一定时间内死亡速率增加到原来的10倍时,所需的温度变化范围。

z值越高,微生物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越低,即对热处理条件的适应性越强。

f值:f值是以时间和温度为基础的度量,用于衡量微生物死亡的综合效果。

它是在一定温度下,微生物数量降低到初始数量的1/e所需的时间。

f值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热处理条件下微生物的死亡效果,从而确定最佳的热处理参数。

通过计算f值,可以评估杀灭微生物所需的最小时间和温度组合。

热力学致死曲线:热力学致死曲线是指在热处理过程中,微生物死亡速率和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它通过测量微生物存活数量的变化,揭示了温度对微生物致死的影响。

一般来说,热力学致死曲线是一个呈指数下降的曲线,表明微生物的死亡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热力学致死曲线可以用来预测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微生物死亡的情况,为食品工业中的杀菌过程提供依据。

总结起来,d值、z值、f值及热力学致死曲线是用于描述热处理条件下微生物死亡速率和温度之间关系的重要概念。

它们对于食品工业中的杀菌过程设计和控制非常关键,能够帮助确定适宜的时间和温度参数,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品质。

灭菌设备F0、Fh、D、Z、F的解释与计算

灭菌设备F0、Fh、D、Z、F的解释与计算

灭菌设备验证中,应用Excel对验证中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FH、F0值。

利用Excel编制公式,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操作方便简单,结果准确。

本文利用Excel表的自动计算功能进行计算,能极大地提高计算效率并减少出错的可能。

、常用灭菌参数在检品中存在微量的微生物时,往往难以用现行的无菌检查法检出。

因此,有必要对灭菌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

F与F0值可作为验证灭菌可靠性的参数。

(一)D值与Z值D值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杀灭90%微生物(或残存率为10%)所需的灭菌时间。

在一定灭菌条件下,不同微生物具有不同的D值;同一微生物在不同灭菌条件下,D值亦不相同。

因此D值随微生物的种类、环境和灭菌温度变化而异。

Z值是指灭菌时间减少到原来的1/10所需升高的温度或在相同灭菌时间内,杀灭99%的微生物所需提高的温度。

(二)F值与F0值1.F值F值为在一定温度(T)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在参比温度(T0)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灭菌时间,以min为单位。

F值常用于干热灭菌。

F值的数学表达式如下:式中,Δt为测量被灭菌物温度的时间间隔,一般为0.5~1min,T为每个时间间隔Δt所测得被灭菌物温度,T0为参比温度。

2.F0值F0值为一定灭菌温度(T)下,Z为10℃时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Z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min)。

也就是说,不管温度如何变化,t分钟内的灭菌效果相当于在121℃下灭菌F0 分钟的效果。

在湿热灭菌时,参比温度定为121℃,以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作为微生物指示菌,该菌在121℃时,Z值为10℃。

则:显然,即把各温度下灭菌效果都转化成121℃下灭菌的等效值。

因此称F0为标准灭菌时间(min)。

F0目前仅应用于热压灭菌。

式中:F0——标准灭菌时间(min),FH——当量灭菌时间(min),T0——标准灭菌温度(℃),T ——灭菌温度(℃),t ——灭菌时间(min),Z ——灭菌温度系数。

d值、z值、f值及热力学致死曲线的定义

d值、z值、f值及热力学致死曲线的定义

d值、z值、f值及热力学致死曲线的定义热力学致死曲线是微生物热力学死亡率(即F值)与物理死亡率(即Z值)的关系图,表示了在不同温度下微生物的死亡情况,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热处理的重要依据。

在食品加工中,为了确保产品的安全性,需要对微生物进行灭菌处理。

而对于不同的微生物和不同的加工条件,需要确定不同的F值和Z值来进行适当的热处理。

D值(Decimal reduction time)是用来描述微生物灭活速率的指标。

它是指在一定温度下,需要多长时间使微生物数量减少10倍。

D 值越小,微生物的热敏感性越高,灭活速率越快。

通常情况下,D值是在特定温度范围内确定的,因为它和温度密切相关。

Z值(z value)是用来描述微生物热敏感性的指标。

它是指在温度上升或下降时,需要多大的温度变化使微生物的D值增加或减少10倍。

Z值越大,微生物对温度的变化越敏感,灭活速率的变化越快。

F值(F value)是用来描述特定温度下杀灭微生物所需的时间。

它是通过D值和Z值计算得出的,通常以分钟为单位。

F值越大,表示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进行热处理,以确保微生物的灭活。

热力学致死曲线就是以F值和Z值为参数绘制的曲线。

在热力学致死曲线上,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时间或F值。

通过热力学致死曲线,可以直观地了解在不同温度下对特定微生物的热处理时间,从而为食品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热力学致死曲线可以用来确定食品加工中的热处理条件,例如确定杀菌时间和温度,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通过计算F值和Z值,可以根据热力学致死曲线来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参数,以达到灭菌的目的。

热力学致死曲线的绘制过程需要先测定微生物在不同温度下的D 值,然后通过数学计算得出Z值和F值,最后根据这些数值绘制出热力学致死曲线。

通过研究热力学致死曲线,可以确定最佳的热处理条件,同时对于不同微生物种类和不同产品,可以有针对性地确定相应的参数,为食品加工提供技术支持。

总之,D值、Z值、F值及热力学致死曲线是食品加工中热处理的重要参数和依据,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微生物在不同温度下的灭活情况,为确定合理的加工工艺参数提供科学依据。

d值、z值和f值的名词解释

d值、z值和f值的名词解释

d值、z值和f值的名词解释
d值、z值和f值是统计学中常用的概念。

下面是它们的详细解释:
1. d值,d值是一种用于比较两个群体或条件之间差异的效应量度量。

它通常用于比较两个群体的均值差异,表示两个群体均值之间的标准差差异相对于总体标准差的大小。

d值越大,表示两个群体之间的差异越大。

常见的计算d值的方法有Cohen's d和Hedges' g。

2. z值,z值是一种标准化的分数,用于衡量一个观测值与其所在总体均值之间的差异。

它表示一个原始分数与总体均值之间的标准差差异相对于总体标准差的大小。

通过将原始分数减去总体均值,再除以总体标准差,可以将其转化为z值。

z值常用于标准正态分布的计算和比较。

3. f值,f值是一种用于比较两个或多个群体方差是否相等的统计量。

它是方差比的比值,通过将较大的方差除以较小的方差得到。

在统计分析中,f值常用于方差分析(ANOVA)等方法中,用于检验不同群体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概念在不同的统计方法和领域中可能略有不同的定义和用法。

因此,在具体的统计分析中,需要根据所使用的方法和背景进行准确的解释和应用。

灭菌设备F0、Fh、D、Z、F的解释与计算

灭菌设备F0、Fh、D、Z、F的解释与计算

灭菌设备F0、Fh、D、Z、F的解释与计算灭菌设备验证中,应用Excel对验证中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FH、F0值。

利用Excel编制公式,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操作方便简单,结果准确。

本文利用Excel表的自动计算功能进行计算,能极大地提高计算效率并减少出错的可能。

、常用灭菌参数在检品中存在微量的微生物时,往往难以用现行的无菌检查法检出。

因此,有必要对灭菌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

F与F0值可作为验证灭菌可靠性的参数。

(一)D值与Z值D值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杀灭90%微生物(或残存率为10%)所需的灭菌时间。

在一定灭菌条件下,不同微生物具有不同的D值;同一微生物在不同灭菌条件下,D值亦不相同。

因此D值随微生物的种类、环境和灭菌温度变化而异。

Z值是指灭菌时间减少到原来的1/10所需升高的温度或在相同灭菌时间内,杀灭99%的微生物所需提高的温度。

(二)F值与F0值1.F值F值为在一定温度(T)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在参比温度(T0)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灭菌时间,以min为单位。

F值常用于干热灭菌。

F值的数学表达式如下:式中,Δt为测量被灭菌物温度的时间间隔,一般为0.5~1min,T为每个时间间隔Δt所测得被灭菌物温度,T0为参比温度。

2.F0值F0值为一定灭菌温度(T)下,Z为10℃时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Z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min)。

也就是说,不管温度如何变化,t分钟内的灭菌效果相当于在121℃下灭菌F0 分钟的效果。

在湿热灭菌时,参比温度定为121℃,以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作为微生物指示菌,该菌在121℃时,Z值为10℃。

则:显然,即把各温度下灭菌效果都转化成121℃下灭菌的等效值。

因此称F0为标准灭菌时间(min)。

F0目前仅应用于热压灭菌。

式中:F0——标准灭菌时间(min),FH——当量灭菌时间(min),T0——标准灭菌温度(℃),T ——灭菌温度(℃),t ——灭菌时间(min),Z ——灭菌温度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值Z值FO值
2011-11-08 18:09提问者:上海宽健医药|浏览次数:1994次
我现在在一家经营生物指示剂的公司工作,这几个值的关系我一直搞不明白。

望哪位大哥大姐能帮我解释一下,小弟在此谢过。

D值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杀灭90%微生物(或残存率为10%)所需的灭菌时间。

在一定灭菌条件下,不同微生物具有不同的D值;同一微生物在不同灭菌条件下,D值亦不相同。

因此D值随微生物的种类、环境和灭菌温度变化而异。

Z值是指灭菌时间减少到原来的1/10所需升高的温度或在相同灭菌时间内,杀灭99%的微生物所需提高的温度。

F值为在一定温度(T)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在参比温度(T0)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灭菌时间,以min为单位。

F值常用于干热灭菌。

F值的数学表达式如下:式中,Δt为测量被灭菌物温度的时间间隔,一般为0.5~1min,T为每个时间间隔Δt所测得被灭菌物温度,T0为参比温度。

F0值为一定灭菌温度(T)下,Z为10℃时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Z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min)。

也就是说,不管温度如何变化,t分钟内的灭菌效果相当于在121℃下灭菌F0 分钟的效果。

在湿热灭菌时,参比温度定为121℃,以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作为微生物指示菌,该菌在121℃时,Z值为10℃。

则:显然,即把各温度下灭菌效果都转化成121℃下灭菌的等效值。

因此称F0为标准灭菌时间(min)。

F0目前仅应用于热压灭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