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船》有感-心得体会模板
看红船电影心得体会

看红船电影心得体会红船电影《红船》是一部展现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创业历程的影片,通过复述党的历史,深入揭示中国革命的艰辛和困难,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解放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观看《红船》这部电影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和牺牲精神,同时也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1年的旧上海,那时正是中国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关键时刻。
《红船》这部电影以震撼人心的方式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们在红船上举行会议,商讨怎样为中国人民谋求解放和独立。
这一历史性时刻凝聚了共产主义者的希望和信念,同时也凝聚了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
这一情景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他们为中国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电影中还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困难和艰险中工作的场景。
他们在革命战斗中身经百战,团结一心。
影片生动地描述了中共党员在农村进行军事训练,帮助农民兄弟进行生产,以及带领农民起义和组织斗争。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无私奉献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他们不仅在战斗中冒着生命危险,还不辞辛劳地工作。
通过这些画面,我更加敬佩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为人民谋福祉的精神。
另外,电影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对党员进行培训和教育的场景。
这些干部和党员接受了系统的理论教育和政治思想的锤炼,从而能够为革命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电影中的这些情节向我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培养优秀的党员和领导者,以及如何通过党的组织和思想的教育来传承共产主义的信仰。
这让我感到中国共产党对于自身建设的重视和对未来革命事业的长远规划。
最重要的是,电影中的情节使我对中国共产党的贡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代史上发挥了关键作用,推动了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他们为中国人民争取了光明的未来,使我们成为了一个独立、富强和团结的国家。
电影通过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艰辛,使我对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总而言之,《红船》这部电影通过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创业历程和艰辛奋斗,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伟大贡献。
《红船》读书心得

《红船》读书心得读这本书,就像是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与那些伟大的革命者们并肩同行。
一打开这本书,那股浓厚的历史气息就扑面而来。
我看到了在风雨飘摇的旧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们在黑暗中摸索着救国救民的道路。
他们就像一群在茫茫大海上迷失方向的水手,焦急、迷茫却又有着坚定的信念。
这里面有贫苦的工人,有热血的青年学生,还有那些深明大义的知识分子。
他们的命运就像被暴风雨肆虐的小船,随时可能被无情地吞没,可他们不甘心啊。
书中有一个情节特别打动我。
有一位年轻的革命者,他和家人告别时,他的母亲泪流满面,紧紧拉着他的手说:“儿啊,这一去可是危险重重啊,你就不能不去吗?”年轻的革命者看着母亲,眼神坚定得像燃烧的火焰,他说:“娘,要是人人都因为危险不去,那咱这国家就没救了。
我就像一只飞蛾,明知那火光可能会把我烧没了,可我也要扑上去,万一能带来一点光亮呢。
”这一番对话,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为了理想,是可以舍弃一切的。
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就像一座巍峨的高山,让人仰止。
我继续读着,看到了红船的诞生。
那艘小小的红船,在嘉兴南湖上,就像一颗火种,看似微弱,却蕴含着足以燎原的力量。
那些先驱者们坐在船上,他们的表情严肃而庄重。
他们在讨论着党的纲领,那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仿佛是他们在黑暗中点亮的一盏盏明灯。
我仿佛能听到他们热烈的讨论声,一个人说:“咱们的党一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要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另一个人接话道:“没错,就像那大地离不开雨水的滋润,咱们党要成为滋润人民的雨水。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激情澎湃。
这小小的红船,承载着的是中国的希望,是人民的梦想。
它就像黑暗中的启明星,给无数在苦难中挣扎的人们指明了方向。
在书中,我还看到了那些革命者们面对敌人的残酷迫害时的英勇无畏。
他们被关进监狱,遭受着严刑拷打,可他们的脊梁就像钢铁一样坚硬。
我想,这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们呢?是信仰,是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
红船 心得体会

红船心得体会红船作为浙江宣传的象征,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在参观红船后,我深深感受到了红船精神的力量和启示。
以下是我对红船的心得体会。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红船见证了党的初心和使命。
红船上的党旗是最鲜艳的红色,在阳光照耀下,更加耀眼夺目。
红船的历史告诉我们,共产党人始终坚守初心,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复兴。
站在红船上,我感受到了无数先烈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红船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象征。
在那艘小小的船上,中国共产党众多优秀革命家毅然前行,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奋斗到底。
红船的革命精神饱含在每一寸土地里,在每一片蓝天下。
参观红船,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革命的艰辛和伟大,更加坚定了我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的信念。
红船还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红船上的雕塑和壁画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船首的"团栾红船"雕塑展示了中国团结的传统美德,提醒我们团结一心、携手前进。
壁画中的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等革命先驱也让我回顾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深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观红船,我也了解到了红船精神的内涵。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和精神高地。
站在红船上,我能够感受到红船精神的力量,它激励着我们奋发进取、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红船精神告诉我们,只有坚守初心、不忘使命,才能够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内心充满红船精神,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更大的成就。
红船的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艘小小的红船,承载着太多的历史和文化。
红船的意义超越了物质本身,它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代表着中国革命的伟大精神,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站在红船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
我相信,在红船的启示下,我们一定能够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红船观后感精选4篇

红船观后感精选4篇
1. 红船观后感。
观看电影《红船》让我深受触动。
影片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的
成立历程,展现了革命先驱们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不懈奋斗的精神。
从南昌起义到长征,再到遵义会议,每一个历史节点都让我感受到
了革命者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
影片中的红船更是象征着革命
的希望和力量,让人敬畏和感动。
2. 《红船》观后感。
《红船》这部电影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影片中展现了党的领袖们在困难时期的坚定决心和智慧,以及中国
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影片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塑造,让我
对中国革命历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党的奋斗历程有了
更深刻的感悟。
3. 观《红船》有感。
《红船》这部电影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有了更加深刻
的认识。
影片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不断前行的勇气和毅力,以及党员们为了人民利益不懈努力的精神。
影片中的红船更是象征着党的初心和信念,让我深受感动。
4. 《红船》观后感。
《红船》这部电影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影片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所经历的艰辛和困难,以及党的领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不懈奋斗的精神。
影片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饱满的人物形象,让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党的奋斗历程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红船》组织观看心得体会8篇

《红船》组织观看心得体会8篇《红船》组织观看心得体会8篇【一】看了电影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青年知识分子探索救国道路所做的努力,深深地震撼了我。
影片中,毛泽东说自己曾信孔孟、信佛、信孙x,但铁一般的事实告诉他,封建帝制、民主共和都不能彻底拯救山河破败、受尽列强欺压的旧中国。
彼时的毛润之虽腹有诗书挥斥方遒,却对中国革命到底要走什么道路充满迷茫和无力感。
我看了后感概良多,我想,早期共产党人在黎明前黑暗中探索所受的煎熬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正是影片想传达给我们的。
一大召开时,毛泽东已经28岁,他的中国革命之路这才走上正轨,并且花费了他生命中又一个黄金的28年,才成功建立了新中国,那是属于他的黄金时代,回想起来可谓荡气回肠。
作为当代青年,作为共产党员,我也应当以红船精神自勉,珍惜光阴只争朝夕,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红船》组织观看心得体会8篇【二】恰逢党的百年华诞,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壮丽而唯美的革命电影《红船》,看着一百年前年轻的初创者们,倍感振奋。
一心救湘的毛泽东“以卵击石”,毅然决然上京驱张,颇有大侠风范,呈现了毛泽东的思想觉醒历程。
思想先驱李大钊在南开大学演讲,对学生的提问巧妙作答,可谓发人深省,掷地有声。
影片后半段的强大表现力更是让人心惊肉跳。
在党建立初期的重要会议中,年轻的代表们与反动势力周旋,最终化险为夷,让我在观感上大呼过瘾的同时,惊叹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年轻人有着何等过人的志向与胆识。
红船之上,会议紧锣密鼓地进行,天空乌云密布。
会议顺利完成后,x映红了南湖和画舫,伴随着“共产党万岁”的呼声,美好的希望冉冉升起。
影片标题“红船”,含义绝不仅限于百年间这一闪光瞬间。
红船是一种精神,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百年前风雨飘摇的中国,围坐于一艘小小红船的初创者,一心想要扬帆启航,乘风破浪,救国家于水火之中。
红船电影观后感范文七篇

红船电影观后感范文七篇红船电影观后感篇1 “红船精神”是我们党创立时期坚持和实践自身先进性的一个历史明证。
正如党的先进性不是与生俱来、一劳永逸的,“红船精神”也是具体的、历史的。
我们要把“红船精神”贯穿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实践上来。
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红船精神”的实质与核心,同时也就把握了党的先进性的真谛。
弘扬红船精神可以加快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弘扬红船精神为保障。
从两者的形成和发展来看,红船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起,伴随着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是其初级梦想;“中国梦”的实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级梦想。
从两者的内涵和历史地位来看,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等一起,共同构成共产党在前进道理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争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指引着中国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民族复兴“中国梦”将指引中华民族走上伟大复兴之路。
红船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的精神之源,是具有创造性意义的;民族复兴“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目标,是具有创新性意义的。
从两者时代价值和传承弘扬来看,中国共产党建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航船从这里扬帆起航,并作为中国革命精神的基因,在随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而一步步展现出来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存在着,得到了传承弘扬;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在中国建设和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创新意义。
“红船精神”是鞭策我们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要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求真务实、一心为民的强大道德力量。
中国共产党沿着红船的航向,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
我们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历经曲折而不畏艰险,屡受考验而不变初衷,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靠的还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
红船书籍观后感

红船书籍观后感最近读了一本关于红船的书,让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亲身经历了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
书里的文字仿佛有魔力一般,将我带到了嘉兴南湖的那条红船上。
我看到了一群心怀壮志的革命者,他们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那光芒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理想的执着。
他们在狭小的船舱里,热烈地讨论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那种激情和热血让我深受触动。
我仔细地想象着当时的场景,那船不大,空间有限,但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一片广阔的天地。
他们的表情严肃而又充满期待,每一句话都像是一颗重磅炸弹,要炸破旧世界的枷锁,开启一个全新的篇章。
他们或许紧张,或许激动,但没有一丝犹豫和退缩。
书中对于红船周围环境的描写也特别细致,让我感觉自己就身处其中。
湖水轻轻荡漾,微风拂过,带来一丝凉爽。
岸边的垂柳依依,像是在静静地倾听着船上的讨论。
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美。
但此时此刻,这些革命者们无心欣赏风景,他们的心思全都放在了如何为国家谋出路,如何为人民谋幸福上。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其中一个革命者的形象刻画。
他身材并不高大,但站在那里却有一种顶天立地的气势。
他的眼神坚定而深邃,仿佛能看穿一切困难和阻碍。
他说话的时候,声音不大,却字字有力,让周围的人都不自觉地被他吸引,认真倾听他的每一句话。
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透露出一种无畏和坚决,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他内心的强大信念。
再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和那个时候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我们享受着和平、繁荣和安宁,却常常忘记了这一切是多么来之不易。
读了这本书,我才真正明白,我们的幸福生活是那些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
他们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下,没有先进的武器,没有充足的物资,甚至随时都可能面临生命危险,但他们从未放弃。
他们靠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一步步地走了过来。
而我们呢?有时候遇到一点点小挫折就抱怨连天,轻易就想要放弃。
和他们相比,我们真的应该感到羞愧。
这本书还让我对团队合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红船 观后感

《红船》观后感
《红船》是一部描写中国革命历史的电视剧,故事情节紧凑、剧情跌宕起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观后感。
首先,剧中的人物塑造非常饱满。
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和各自的背景,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特别是主角红船党员,他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令我深为敬佩。
他们在困难的环境中不屈不挠,坚持革命事业,为了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而反面角色也塑造得非常成功,他们谋取私利、欺压百姓,展现出人性的丑恶面。
通过对人物的生动刻画,该剧成功地展现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其次,该剧的情节紧凑,剧情跌宕起伏。
故事情节紧凑,没有冗长的情节拖沓。
从红船的建立到革命斗争的全面展开,再到最后的胜利,整个故事节奏紧凑而有力。
剧中的情节高潮迭起,充满了悬疑和紧张感,让我屏息以待、情绪紧张。
每个情节都紧扣主题,不仅展示了革命者的智慧和勇气,也展现了斗争的艰辛和牺牲。
最后,该剧通过细致的制作和真实的场景,还原了那个年代的生活和风貌。
无论是剧中的农村景象还是城市的街景,都充满了浓郁的时代氛围。
服装、道具等细节也都打造得非常用心,使我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充满烽火的时代。
同时,该剧还通过反转的手法,展现了人物的成长和命运的转折,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总的来说,《红船》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视剧。
它通过饱满的人物塑造、紧凑的情节和真实的场景,成功地再现了中国革命历史的伟大时刻。
观看该剧,我不仅收获了历史知识,也对那个时代的英雄人物和伟大事业充满了敬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红船》有感
96年来,党的领袖们时时心忧天下,处处留意行船的规律。
下面是本人收集整理的关于《红船》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红船读后感优秀【1】
手捧历史巨著《红船》,沿着作家黄亚洲雄浑、壮阔的追寻之笔,目光再度聚焦于嘉兴湖上微波荡漾的那艘巨船,不禁令人心情格外激动。
小说全景再现了1919年到1928年十年间,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到壮大的历史进程,深刻展现了其披荆斩棘的艰难与辉煌,由弱小逐渐走向成熟的发展脉络。
《红船》称得上是近年来兼具历史厚重感和文学感染力,又富有深厚思想内涵的长篇佳作。
小说以简洁、流畅的文笔,浓墨重彩地勾勒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中山舰事件、“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重大历史事件,生动传神地塑造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百余位个性鲜明、命运迥异的历史人物,写他们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思索与进取、沉浮与抉择。
作者追忆历史脉络清晰,不急不缓徐徐道来;刻画人物性格鲜明,叙事节奏疏密得当,洋洋洒洒五十余万字,结构紧凑、构思精巧。
小说在谋篇布局中,始终紧扣时代激越的音符,为我们明白晓畅地诠释了“红船精神”。
当巴黎和会出卖中国的消息传来,是共产党人肩负起民族的担当,带领全国人民发出了正义的呐喊,敲响了“自由、平等”的警世钟声。
“红船精神”在那一刻,照亮了全体国人砥砺前行的征途。
当朱毛红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时,是共产党人扛起了民族解放的大旗,与一切反动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红船精神”在那一刻,点燃了劳苦大众翻身做主人的革命理想信念。
时光悠悠,岁月走远,时至今日,“红船精神”依然历久弥新。
不管时代如
何发展,对于中国共产党和每一名党员来说,都需要时时回望党诞生的最初历史。
“红船精神”源于建党历史,“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红船》中共产党人的忧患、奋斗、责任、担当,通过一场场历史巨幕、一个个鲜活形象,让我们不断地感受、领悟和铭记,思想境界也不断得到拓展和提升。
《红船》是一面镜子,能让我们正衣冠,也给了我们很多感悟和思考。
面对新的历史,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惟有铭记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继承伟人、先烈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才能不忘初心,永葆党性,为党的事业增光添彩。
红船读后感优秀【2】
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
经典的最大优势是经得起重复。
常被人想起,永不会忘记。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领导”这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是中国共产党打天下的经典。
中国共产党现在是一个拥有七千多万党员的大党,是一个掌管这960万平方公里国土,13亿多人口国度的执政党。
可谁能想到,当初她却诞生在一只小船上。
最近我有幸借到了一本有关党的历史发展的书,名叫《党史》其中有一篇写关于党的诞生专门写到红船的文章,深深触动了我。
我想象着这只小船,上搜索着有关它的图片,细细观察之,欣赏之。
因为它是党史的起点,这只小船现在被称为红船,称为党史上广为传颂的红色经典纪念物之一。
因为我觉得它是个传奇,是神圣,所以特地找了很多有关这只红船的资料,便萌生写这篇有关红船的文章以纪念党的生日的到来。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栋房子里召开,但很快就被巡捕监视上了。
不得已,立即休会转移。
代表之一李达,她的夫人王会悟是南湖人,是她提议到南湖开会。
8月1日,王会悟,李达,毛泽东先从上海来到嘉兴,租好了旅馆,就出来选“会场“。
他们登上南湖心岛上的烟雨楼,见四周烟雨茫茫,,水面冷冷清清地漂着几只游船,不觉灵机一动,就租下它一只来当”会场“。
当时还计划好游船停泊的位置,在搂的东北方向,既不靠岸,也不傍岛,就在水中来回飘荡。
第二天,其余代表分散行动,从上海来到南湖,来到这只小船。
下午,通过了最后两个文件,中国共产党就这样诞生了。
历史沧桑烟雨茫茫,我们今天回望,真不敢想象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当初是那样艰难。
那时百姓穷无立锥之地,要想建立一个代表百姓利益的党,当然也就没有可落脚之处。
距南湖不远是以大潮闻名的钱塘江,当年孙中山过此,观潮而叹曰:“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共产党在此顺潮流而生,合乎天意。
西方人心上帝,我们认马克思主义。
也许是马克思冥冥中的安排,专门让我们这个大党诞生在一只小船上。
于是党的肌体里就有了船的基因,党的活动再也离不开船。
一大后,毛泽东一出南湖便买船到湖南组织农民运动。
大革命失败,他发动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
当时全国正处在白色恐怖之中,许多人不知革命希望在何方。
他挺立井冈大巅大声道:革命高潮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楑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
抗战八年,共产党在陕北聚积了力量,然后东渡黄河,问鼎北平。
而东渡黄河靠的还是老艄公摇的一只木船,穿仍然不大,以至于连毛泽东心爱的白马也没能装上。
中国革命的整个司令部就这样在一条木船上实现了战略大转移。
不久就有了百万雄狮乘着帆船过大江,解放全中国。
中国历史上秦皇汉武们喜欢说他们是马上得天下,中国共产党真正是船上得天下。
96年来,党的领袖们时时心忧天下,处处留意行船的规律。
历史上第一个以舟水关系而喻治国驭世者,大概是荀子,后来魏征也把这个比喻说给唐太宗。
他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当我们这只小船航行到第34个年头,时在1945
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开过七大,胜利在即,将掌天下。
当红船航行到第71个年头,1992年,邓小平南巡再指航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发展才是硬道理”。
我们扬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风帆,又一次勇敢地冲上浪尖。
当这只船航行到第79年,20XX年江泽民视察浙江——历史巧合又是红船的出发地。
他指出:党要永葆青春活力,就必须时刻坚持“三个代表”。
时至今日,当红船航行到第96年,20XX,年,面临着如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如中东北非动乱,国内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一触即发,拆迁时间频繁曝出。
政治,经济,民生,外交,军事等各方面都考验着我们党继续掌舵的能力。
浪里飞舟九十年,心忧天下四代人。
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伟大的,成熟的党。
相信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会在党的领导下事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南湖边上停着的那只小船,已经是一种政治的象征和哲学意义的昭示。
从贫无寸土,漂泊水上,到神州万里,江山红遍。
党在船上,船行水上,不惧风浪,不忘忧患,顺乎潮流,再登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