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秋节的习俗介绍:兔儿爷

合集下载

中秋节的传统玩具

中秋节的传统玩具

中秋节的传统玩具中秋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个充满欢乐和温馨的节日里,除了美味的月饼、明亮的圆月,还有许多充满趣味的传统玩具,为节日增添了更多的欢乐和惊喜。

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兔儿爷。

兔儿爷是中秋节期间广受孩子们喜爱的传统玩具。

它的形象通常是一只可爱的兔子,身着华丽的服饰,有的手持玉杵,有的骑着瑞兽。

兔儿爷的造型多种多样,色彩鲜艳,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

兔儿爷的起源有很多传说,其中一种说法是,玉兔在月宫为嫦娥捣药,人们为了纪念玉兔,便塑造了兔儿爷的形象。

在中秋节,孩子们会把兔儿爷摆放在家中,祈求平安健康。

还有一种传统玩具叫花灯。

中秋节的花灯造型丰富,有圆形、方形、动物形状等等。

花灯的材质也各不相同,有纸糊的、纱制的,还有用竹子和木头制作框架的。

孩子们会在夜晚提着花灯在街上游玩,星星点点的灯光照亮了街道,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欢乐的氛围。

制作花灯也是一项有趣的活动,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动手,裁剪纸张、粘贴装饰,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还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另外,传统的走马灯也是中秋节常见的玩具之一。

走马灯的内部通常有一个可以转动的轮轴,上面贴着各种剪纸或者绘画。

当点燃蜡烛或者油灯时,热气上升带动轮轴转动,灯面上的图案就会不断变化,形成有趣的动态效果。

走马灯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耐心,但完成后的成就感也是无法言喻的。

再者,说到中秋节的传统玩具,怎能少了香包。

香包通常用彩色的绸缎或者布料制成,里面填充了香料。

香包的形状多样,有圆形、方形、心形等等,上面还绣着精美的图案,如花朵、蝴蝶等。

在中秋节,孩子们会佩戴香包,不仅可以驱虫辟邪,还能增添节日的氛围。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一种叫做泥人张的传统玩具。

泥人张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生动的形象而闻名。

在中秋节,会有各种各样以中秋元素为主题的泥人,比如嫦娥、玉兔等。

这些泥人色彩鲜艳,造型逼真,让人爱不释手。

中秋节的传统玩具不仅是孩子们的娱乐工具,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它们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亲人的祝福,以及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兔儿爷与中秋节的故事

兔儿爷与中秋节的故事

兔儿爷与中秋节的故事
好的,以下是一个关于兔儿爷与中秋节的故事:
《兔儿爷的传说》
相传,在古代有一只兔子,它非常聪明伶俐,深受人们的喜爱。

有一年,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准备庆祝这个节日。

这只兔子也想参加庆祝活动,但是它发现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礼物可以送给大家。

于是,它决定用自己的智慧和技巧,为大家制作一件特别的礼物。

兔子想了很久,终于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它用自己的毛编织了一个美丽的灯笼,然后在灯笼里放上了一些美味的食物和水果。

兔子把灯笼送给了人们,人们非常高兴,他们觉得这个灯笼非常漂亮,而且里面的食物也非常美味。

他们开始庆祝中秋节,兔子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从那以后,兔子每年都会为人们制作灯笼,人们也把兔子制作的灯笼称为“兔儿爷灯笼”。

每年中秋节,人们都会挂起兔儿爷灯笼,纪念这只聪明伶俐的兔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就能够为他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兔儿爷:京城民间文化的重要代表

兔儿爷:京城民间文化的重要代表

兔⼉爷:京城民间⽂化的重要代表
兔⼉爷是北京的地⽅传统⼿⼯艺品,属于中秋应节应令的⼉童玩具。

⼈们按照⽉宫⾥有嫦娥⽟兔的说法,把⽟兔进⼀步艺术化、⼈格化,乃⾄神化之后,⽤泥巴塑造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兔⼉爷。

它渊源于古⽼的⽉亮崇拜。

明清以来,⽉宫⽟兔逐渐从⽉崇拜的附属物中分离出来,在祭⽉仪式中形成了独⽴的形象,并逐渐丰富。

兔⼉爷兼具神圣和世俗的品性,融祭祀和游乐的功能于⼀体。

如今兔⼉爷已经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北京⾮物质⽂化遗产之⼀。

常见的“兔⼉爷”,⼀般都是⾦盔⾦甲的武⼠模样。

⽽且,插在头盔上的野鸡翎只有⼀根,⽼北京有句歇后语:“兔⼉爷”的翎⼦--独挑。

后来,“兔⼉爷”⼜由单个武⼠,发展成整出武戏的“兔⼉爷”,如《长板坡》、《天⽔关》、《战马超》等,其服装、道具,⽆⼀不和舞台上相似。

再后来,⼜有了反映⼈们⽇常⽣活的“兔⼉爷”,如剃头的“兔⼉爷”,推车、挑担的“兔⼉爷”等等。

甚⾄⼈们还把“兔奶奶”也请到了供桌上,让他们夫唱妇随,⼆者⾐着打扮,也随时代变迁⽽变化。

可以说,兔⼉爷是北京⽂化的代表,越来越得到社会民众的关注。

每逢中秋,市⾯上还会出现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兔⼉爷;在庙会等传统⽂化场所,兔⼉爷也是深受游客欢迎的“常客”,是最具地域代表性的民俗符号。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西⼭⾬⽂化。

中秋节 兔儿爷

中秋节 兔儿爷

中秋节兔儿爷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也叫做月圆节或团圆节。

中秋节有许多的民间传统和习俗,其中之一就是兔儿爷。

兔儿爷是中秋节的一个重要象征,它是一个传说中的神兽形象。

根据传说,兔儿爷是一个能够制作长生不老药的仙兽。

古代人们认为,每逢中秋节这个时候,兔儿爷就会从月亮上降临到人间,提醒人们团圆、感恩和祈福。

人们在中秋节的时候通常会制作兔儿爷的形象,用纸或者其它材料做成兔子的形状。

有的人还会在庭院或者窗户上挂上兔儿爷的纸制品,表示对这个传统节日的热爱和祝福。

兔儿爷也是中秋节月饼的重要形象之一。

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它通常是圆形的,象征着团圆和圆满。

在月饼上通常会印刻着兔儿爷的形象或者月亮的图案,寓意着兔儿爷降临人间,带来团圆和好运。

总之,兔儿爷是中秋节的一个重要象征,代表着团圆、祈福和吉祥。

人们通过制作兔儿爷的形象和食用兔儿爷图案的月饼来表达他们对这个传统节日的祝福和热爱。

历史冷知识:中秋节的“兔儿爷”是什么?

历史冷知识:中秋节的“兔儿爷”是什么?

历史冷知识:中秋节的“兔儿爷”是什么?
中秋节不仅有美味的月饼,还有可爱的兔儿爷。

兔儿爷其实就是月宫里捣药的玉兔,人们把它艺术化、人格化之后,用泥巴塑造成各种不同的造型。

因为,玉兔毕竟是神物,为了表达敬意,人们便把这种中秋节的儿童玩具称为“兔儿爷”。

兔儿爷起源于明末,最初用于拜月。

据明人纪坤《花王阁剩稿》记载:“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


到了清朝,兔儿爷的制作日趋精致,有头戴盔甲的,有身披戢袍的,有背插纸旗或纸伞的,或坐或立,形态可掬。

不过,这时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了。

正如清人方元鹃《都门杂咏》所写:“儿女先时争礼拜,担边买得兔儿爷。


如今,过节的仪式已经不再那么讲究,兔儿爷也不再像古时那么稀罕,制作兔儿爷的民间艺人也越来越少。

但是,这种中秋节特有的小物品承载了千年的传统文化,无论如何都不应该被湮没于现代繁华之中。

老北京中秋习俗

老北京中秋习俗

老北京中秋习俗老北京的中秋节习俗:兔儿爷,中秋要放三天假。

十三到十五日,学生也不上课。

而所谓“泥兔摊”,就是卖兔儿爷的。

前十年,北京中秋还有兔爷卖。

现在很少见了。

似乎只在春节庙会上见过。

中秋节祭的就是这只月亮里的兔子。

兔爷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亦谑亦谐。

有曲为?quot;莫提旧债万愁删,忘却时光心自闲。

瞥眼忽惊佳节近,满街挣摆兔儿山"。

过中秋,家里摆个兔爷像,确实很有气氛。

老北京的中秋节习俗:吃月饼果品中秋节,正值秋果上市,特别丰富。

《春明采风志》里有“中秋临节,街市遍设果摊,雅尔梨原文、沙果、白梨、水梨、苹果、海棠、欧李、鲜枣、葡萄、晚桃,又有带枝毛豆、果藕、西瓜。

”过去的果子市在前门东,八月十三、四两日灯火如昼。

并有吆喝:“今儿是几来?十三四来,您不买我这沙果苹果闻香的果来,哎!二百的四十来”现在,这些秋果街上都买得到。

而且相形下,今年的水果多又便宜,正是由猴子变成的人的最美时刻。

美中不足的是萝卜有点贵,和苹果一个价。

难免有老年人痛斥这没有道理的价格。

值得一提的还有毛豆,过去中秋并不常见,今年在北太平庄副食店的月饼摊前,居然也支起了煮毛豆的大锅,而且确实是带枝的毛豆。

上看,和过去中秋靠近的还有送礼。

“中秋,大家互送礼节,赏奴仆钱,铺户放帐帖,每节如此”。

北京这两年似乎又兴起了中秋送礼大行动。

节前,弄两辆车,满满的装上月饼果品,挨家挨户送。

当然,这里的家和户是指商家客户。

送礼,自然是为了联络感情,结款要生意。

两年前做这事时还想,现在到底拜的是那里的兔儿爷。

今年这风气恐怕更盛了。

1.故宫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形容其结构的复杂。

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

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

中国传统文化兔爷

中国传统文化兔爷

中国传统文化兔爷兔爷,又称为兔神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形象,被视为司掌兔类的神灵,具有传说中的慈祥和聪明、能干的特征。

在中国的民间信仰中,兔爷是一个备受尊敬和仰慕的存在。

兔子在中国的文化中一直享有很高的地位。

兔子是一种繁殖能力强、生命力旺盛的动物,被赋予了繁衍、福气和春季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兔子是一个重要的角色。

在传统的中秋民间故事中,兔子是一个能制作仙丹的悟性很高的动物。

所以,人们常说“月亮上的兔子”来形容这个传说中的兔爷。

兔爷的形象常被描绘为身着红色锦衣的老人,他眼睛明亮,微笑着,背负着一个兔子形状的宝葫芦。

有的故事中,兔爷还有一根竹签,他用来画出人们的命运轨迹。

这种形象使得他看起来慈祥而聪明,具有巨大的亲和力。

在中国的民间信仰中,人们会祈求兔爷的庇佑。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兔爷被认为是保护生育、家庭与婚姻的神灵。

人们会在村庙里供奉兔爷的神像,祈求他给自己带来好运与福气。

此外,人们还会祈求兔爷给孩子带来智慧和聪明才智。

兔爷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论是在传说中的形象,还是在民俗信仰中的地位,兔爷都代表着人们对美好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兔爷的形象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在现代社会中,尽管很少有人真正信奉兔爷,但是兔爷的形象仍然存在于中国的文化中。

兔子在中国被视为吉祥动物,常常被用于设计产品、装饰物和礼品。

人们也会在生活中常常见到以兔子形象为主题的艺术作品、电影、动画等。

兔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有趣而富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他不仅具有象征春季和福气的寓意,还代表了人们对美好与幸福的向往。

兔爷的形象也反映了中国文化对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

尽管是一个虚构的形象,但是兔爷的存在仍然通过艺术和文化影响着中国的人们。

老北京泥塑兔爷儿简介赏析

老北京泥塑兔爷儿简介赏析

老北京泥塑兔爷儿简介赏析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的兔儿爷是北京地区著名的传统节令玩具,泥质彩塑,兔儿爷是一种人身兔面的泥玩具,说是“兔面”,也不完全是兔脸,只有嘴是三叉形的兔唇,其它部位更象人脸。

“兔儿爷”是老北京中秋节俗的标志之一,旧时京华,中秋节前半个月,东安市场、前门五牌楼、东四、西单等地,都有售卖兔儿爷的摊子,摊上架设数层楼梯式的木架,逐层增高,上面摆满大大小小的兔儿爷,人称“兔儿爷山”,为花团锦簇的团圆佳节,增添了烂漫色彩和欢乐气息。

传说兔爷能赐给人们平安和吉祥。

从明代时起老北京人就有自家请兔爷、给亲朋送兔爷的习俗,请兔爷就是请平安,送兔爷就是送福、送吉祥。

北京泥玩兔儿爷的历史和渊源起源:兔儿爷的起源已难考证,至少明代就已经流行了。

明朝人纪坤在《花王阁賸稿》中云:“京师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

”清代此俗更盛,兔儿爷的品种也更多,一般形象都是金枪红袍,雄踞在黑虎、白象、麒麟等身上,讲究的还有张伞盖或背插纛音“倒”旗的,像戏台上的武将,猛一看,威风凛凛,细看却是以性情温顺见称的兔子,令人忍俊不止。

民间艺人别具慧心的创造,表现出北京人的浪漫心性和乐观幽默性格。

而以兔儿爷为题材的歇后语,象兔儿爷拿大顶----窝犄角;兔儿爷掏耳朵----歪泥;兔儿爷着雨----一滩泥等等,更是表现出北京地方语言的诙谐特点。

兔儿爷诞生于明代,清代达到鼎盛。

一般认为,兔儿爷的形象源自月中的玉兔,一个流传较广的传说故事是这样说的:有一年,北京城里忽然闹起了瘟疫,几乎家家都有病人,吃什么药也不见好。

月宫中的嫦娥看到人间烧香求医的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就派身边的玉兔到人间去为百姓们消灾治病。

玉兔变成了一个少女,来到了北京城。

她走了一家又一家,治好了很多病人,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之后,玉兔就回到月宫中去了。

人们为了感谢玉兔,都要送给她东西。

可玉兔什么也不要,只是向别人借衣服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中秋节的习俗介绍:兔儿爷
中秋节的习俗有很多,例如赏月、观潮、猜灯谜、吃月饼、喝桂花酒等等,小编掰着手指数了一遍还是没有数完,小编发现一个有些陌生的习俗,就是兔儿爷,这个兔儿爷是中秋的什么习俗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中秋节的习俗:兔儿爷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

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

”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

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

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

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中秋节的习俗:兔儿爷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

”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

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

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

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

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

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

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

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

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

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