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儿爷一年级读后感
兔儿爷读后感

兔儿爷读后感《兔儿爷》是一部我最近读到的故事书。
这本书是讲述了一个懂得关心他人、勇敢面对困难的小兔子。
通过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并对书中所传达的一些价值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故事中的兔儿爷是个善良而富有智慧的兔子。
他在森林中生活,与其他动物和平相处。
他总是乐于帮助需要帮助的动物朋友们,无论是为他们修建房屋,还是给予温暖的关怀。
兔儿爷的善举和乐观的性格,让他周围的动物们都非常喜欢他。
通过兔儿爷的故事,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友情和乐于助人的道理。
在书中,兔儿爷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不求回报,而是出于内心的善意。
这激励着我也要向兔儿爷一样,对周围的人们多关心、多帮助。
无论是在家里、学校还是社会中,我们都应该向兔儿爷学习,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只有通过持续的关爱和帮助,我们才能在彼此之间建立起牢固的友谊。
此外,兔儿爷在面对困难时也展现了很大的勇气和智慧。
在故事中,有一次森林大火,动物们陷入了危险之中。
兔儿爷立即采取行动,带领大家逃离火灾,并且提供了一个安全的避难所。
他的勇敢和聪明为大家脱离了危险,展示了他的领导才能和责任感。
这让我明白到,当面对困境时,我们不能退缩,而应该像兔儿爷一样勇往直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阅读《兔儿爷》,我还对自然界的美与神奇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书中描绘的森林景象、各种动植物的互动,让我仿佛置身其中。
我意识到我们应该珍惜大自然,保护环境。
母亲大自然赐予我们生命,我们需要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并且通过行动,保护和善待我们的地球。
总而言之,读完《兔儿爷》后,我从中受益匪浅。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友情和乐于助人的重要性,教会我如何勇敢面对困难,还让我对大自然产生了更深沉的热爱与关怀。
我将永远铭记兔儿爷的善行,并将这些价值观融入自己的生活中,让自己成为一个懂得关心他人、勇敢面对困难的人,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兔儿爷》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兔儿爷》读后感《兔儿爷》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兔儿爷》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兔儿爷》读后感篇1去年想送一个美国朋友的小孩子礼物,看来看去选了这本书,自己手动翻译成英文,又用荧光笔写在书上,读过看过抄过译过描过,五遍过后,深深地爱上了这本书。
故事写得是兔儿爷,是那些京城市井老文化,是曾经的灿烂辉煌,可是仅仅如此吗?显然不。
寻找孩子的兔儿爷,和错过兔儿爷的孩子,寻找的是爱,还是命运?挽不回的是流年,只剩一个灿烂的笑容,挂在苍老的脸上。
找孩子的兔儿爷找到的是暮年老人,中间的那么多年,没有我陪伴你,怎么就悄悄溜过去了呢?你怎么能背着我一个人,悄悄老去呢?如果我早点去找你,又会怎样呢?这个小小的关于寻找与不是错过的错过的故事,让我心有戚戚。
在我看来,关于生命中那无尽的期盼与寻找,都像是包含在其中了。
《兔儿爷》读后感篇2好喜欢熊亮的《兔儿爷》。
故事讲的是风吹走了地址,兔儿爷这份“礼物”,从此被遗落在阁楼上。
为了不让小男孩伤心,兔儿爷决定自己去找小男孩,他穿过很多空旷的地方,终于找到了小男孩,他大声唤着已经变成老爷爷的男孩:“我在这儿!我是兔儿爷!”看第一遍为兔儿爷的勇气感动,看第二遍为男孩的等待感动。
兔儿爷懂“爱”,爱是行动不是自怜,不是哈姆雷特式的延宕,“to be or not to be”式的自问毫无裨益。
兔儿爷的成长映射了“小男孩”的成长,兔儿爷如“奥德赛”式漫长而孤独的归途,沿途的风景都映照了他内心逐渐强大的过程,他在路上,他有归宿。
而男孩的等待,虽然没有文字描述,我们好像没办法不知道他是怎么样的心情,但“等待”的心情大家都体会过,何况是漫长而又无望的.等待呢?从他双手托起兔儿爷的微笑,和掉落在脚边的书,我看到了他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当兔儿爷终于和“老男孩”拥抱在一起时,我们都知道,他们都收到了生命中最好的礼物。
一起长大的玩具读后感60字兔爷儿

一起长大的玩具读后感60字兔爷儿示例文章篇一:《〈一起长大的玩具〉之兔爷儿读后感》读了《一起长大的玩具》里关于兔爷儿的部分,我心里呀,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啥滋味都有。
我一看到兔爷儿的描述,就感觉像走进了一个神奇的老北京世界。
书里说兔爷儿那模样可有趣啦,穿着红袍,戴着乌纱帽,就像一个小小的官员。
我就想啊,这兔爷儿要是活过来,肯定是个很威风又很可爱的小官呢。
书中的小孩对兔爷儿是满满的喜爱。
我仿佛看到那孩子拿着兔爷儿,眼睛里都放光,就像我得到了最心爱的玩具一样。
我跟我的小伙伴们说起兔爷儿的时候,他们有的说:“这兔爷儿听起来好特别呀。
”还有的说:“怎么会有这么有趣的玩具呢?”我就跟他们讲:“兔爷儿可不仅仅是个玩具,它就像老北京的一个小宝贝,带着老北京的味道呢。
”兔爷儿在作者的笔下好像有了生命。
我想如果我是兔爷儿,我肯定会特别高兴能被这么多人喜欢。
我要是能有个兔爷儿玩具,我肯定会天天抱着它睡觉,就像抱着我的小秘密一样。
而且我觉得兔爷儿就像一个守护小天使,守护着那些有它的孩子们的童年。
我觉得兔爷儿这个玩具呀,它虽然没有现在那些高科技玩具那么花哨,可它就像一颗质朴的宝石。
现在好多玩具都是用电池的,玩一会儿就坏了。
兔爷儿呢,感觉能一直陪着人,就像一个忠诚的小伙伴。
我读完这部分后,就特别向往老北京的那个时候。
那时候的孩子有兔爷儿这样的玩具,多幸福呀。
我也希望现在能有更多像兔爷儿这样有意义的玩具。
它让我知道,玩具不一定要很昂贵很复杂,简单又有文化内涵的才是最好的。
所以呀,我真的很喜欢兔爷儿这个玩具,也特别感谢作者把它写进书里,让我能知道这么有趣的东西。
示例文章篇二:《〈一起长大的玩具〉之兔爷儿读后感》《一起长大的玩具》这本书里的兔爷儿可太有趣啦。
我读完就像走进了一个充满奇妙的小世界。
我刚看到兔爷儿的描述时,就感觉它像一个从月亮上蹦下来的小神仙。
金爷爷笔下的兔爷儿,那模样真是栩栩如生。
它穿着一身花花绿绿的衣服,就像舞台上的小演员。
金波兔儿爷的读后感

金波兔儿爷的读后感在偶然的机会里,我读到了金波先生的《兔儿爷》,这一读,就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童年的神秘大门,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记忆,一下子鲜活起来。
《兔儿爷》讲的是一个孩子和他的兔儿爷之间的故事。
兔儿爷本是中秋佳节的应景玩意儿,可在金波先生的笔下,它却成了孩子最亲密的伙伴,承载着无尽的温暖和关爱。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个玩具,它没有兔儿爷那么精致,也没有那么多传奇色彩,但对我来说,却有着同样珍贵的意义。
那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布娃娃,现在想来,它的做工实在粗糙。
眼睛是用黑线缝上去的,歪歪扭扭;头发是用毛线胡乱缠在头上的,还经常掉毛;衣服也是最简单的碎花布,针脚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可就是这么一个其貌不扬的布娃娃,却陪我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
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外面刮着大风,呼呼作响,窗户被吹得哐当作响。
我一个人在家,害怕极了,缩在被子里瑟瑟发抖。
这时候,我看到了放在枕边的布娃娃,它那安静的模样仿佛在对我说:“别怕,别怕,我在这儿陪着你呢。
”我一把将它紧紧抱在怀里,它那柔软的身体给了我极大的安慰,我好像一下子就有了勇气,不再那么害怕了。
还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闹别扭了,心里特别委屈,回家就趴在床上哭了起来。
布娃娃就静静地躺在我身边,我一边哭一边跟它诉说着心里的委屈,把它当成了最懂我的朋友。
哭着哭着,心情渐渐好了起来,觉得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我还有布娃娃一直陪着我。
那个布娃娃,它不会说话,不会动,但它却用它的存在,给了我无尽的陪伴和安慰。
就像金波先生笔下的兔儿爷,虽然只是一个玩具,却有着人的情感和温度。
在《兔儿爷》中,孩子对兔儿爷的那种依赖和喜爱,是那么的真实和动人。
兔儿爷丢了的时候,孩子的焦急和失落,让我感同身受。
我能想象到那个小小的身影,满世界寻找自己心爱之物的模样,那份执着和深情,让人忍不住心疼。
而当兔儿爷历经磨难,又重新回到孩子身边时,那种失而复得的喜悦,简直能从字里行间溢出来。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不小心弄丢了布娃娃的一只鞋子,找了好久才在沙发底下找到的那种欣喜若狂。
兔儿爷读后感

兔儿爷读后感读完《兔儿爷》这本书,我的心里像是被塞进了一团软软的棉花糖,甜甜的,又带着那么一点点的忧伤。
书里讲的兔儿爷,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外婆家度过的那些美好时光。
那时候,外婆家在一个小小的村庄,村子周围是大片大片的稻田,一到夏天,绿油油的一片,风一吹,就像绿色的海浪在翻滚。
记得有一年中秋节,村里可热闹了。
大人们忙着准备月饼、水果,小孩子们则在村子里跑来跑去,兴奋得像一群小麻雀。
我跟着几个小伙伴,在村子里探险。
我们发现了一个废弃的老房子,房子的墙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窗户玻璃也碎了好几块。
我们小心翼翼地走进去,里面弥漫着一股陈旧的味道。
就在这时,我在角落里看到了一个小小的兔儿爷。
它身上的颜色已经有些暗淡,耳朵也有点歪了,但那双眼睛却依然炯炯有神。
我把它拿在手里,感觉它就像是一个被遗忘的宝贝。
小伙伴们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说:“这是啥呀?”“看起来有点旧呢。
”我心里却特别喜欢它,仿佛它在对我诉说着什么秘密。
我把兔儿爷带回了外婆家,外婆看到后,笑着说:“哟,这孩子,捡了个宝贝回来啦。
”然后,外婆给我讲起了兔儿爷的故事。
她说,兔儿爷是中秋节的守护神,会保佑孩子们平平安安的。
我听得入了神,晚上睡觉的时候,都把兔儿爷紧紧地抱在怀里。
那几天,我走到哪儿都带着兔儿爷。
我会给它摘野花,放在它的身边,假装是它的花园;我还会和它说悄悄话,告诉它我的小秘密。
有一次,我不小心把它掉在了地上,磕掉了一小块,心疼得我差点哭出来。
外婆安慰我说:“没事,它还是很可爱的。
”后来,我回到了自己家,也带着兔儿爷。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渐长大了,有了新的玩具,兔儿爷被我放在了抽屉的角落里。
直到有一天,我在收拾东西的时候,又看到了它。
那一刻,小时候的那些回忆一下子涌上心头,我的心里满是温暖和感慨。
再看《兔儿爷》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那个被我遗忘在角落里的兔儿爷在对我微笑。
它见证了我的成长,也承载了我童年的快乐和梦想。
那些和小伙伴们在村子里奔跑的日子,那些听外婆讲故事的夜晚,都因为兔儿爷变得更加珍贵和难忘。
兔儿爷的读后感

兔儿爷的读后感《兔儿爷》是一部由鲁迅创作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兔儿爷的故事。
这个故事让我深有感触,也让我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故事中的兔儿爷是一个兔子,他在一次狩猎中被一个猎人所救,从此成了猎人的宠物。
猎人对兔儿爷百般呵护,给他好吃的好喝的,兔儿爷也在猎人的家里过得非常幸福。
然而,有一天,猎人的儿子生病了,猎人为了救儿子,杀死了兔儿爷,用他的血来医治儿子。
兔儿爷在临死之前还说了一句“猎人,你这是为什么呢?”,这句话让我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故事中的猎人对兔儿爷百般呵护,但最终还是杀死了他,用他的血来医治儿子。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猎人对兔儿爷的善待只是出于自己的私利,当他的儿子生病了,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杀死兔儿爷。
这让我对人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人们对他人的善待是否真的出于真心,还是只是出于自己的私利呢?同时,这个故事也让我对社会产生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这个故事中,猎人的行为是出于对自己儿子的爱,但他却忽略了兔儿爷也是有生命的。
在现实社会中,也有很多人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忽视了他人的生命和权益。
这让我对社会产生了更深刻的怀疑,社会中的善良和正义是否真的存在,还是只是一种表象?通过阅读《兔儿爷》,我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故事中的猎人对兔儿爷的善待和最终的行为让我对人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也让我对社会产生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也让我更加珍惜生命和善良。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对他人怀有真心的善待,而不是出于私利而忽视了他人的生命和权益。
希望社会能够更加公正和善良,而不是只是一种表象。
故事兔儿爷的读后感

故事兔儿爷的读后感
读了兔儿爷的故事,那可真叫一个有趣又让人心里暖乎乎的。
兔儿爷这形象,光听名字就特别可爱。
它就像是从老北京的胡同里蹦跶出来的一个小神仙。
你看啊,这兔儿爷的模样,人身兔脸,穿着一身花花绿绿的衣裳,那打扮就像是要去参加一场超级盛大又独特的派对似的。
从故事里能感觉到,兔儿爷可不只是个好看的小摆件。
它背后有着浓浓的人情味儿。
它就像一个守护者,默默地陪伴着人们。
在那些个传统的日子里,有这么个兔儿爷在,就好像多了一份安心。
就好比你小时候有个特别心爱的小玩偶,只要它在身边,你就觉得啥都不怕了。
兔儿爷对于老北京的人们来说,可能就是这种感觉的放大版,是整个城市的一种温暖的守护精灵。
而且这个故事还让我想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现在好多时候,我们都被那些流行的、新鲜的东西包围着。
可是兔儿爷就像一个从过去走来的老朋友,带着古老的传说和手工技艺,向我们招手。
它告诉我们,那些传统的东西有着独特的美,就像一坛老酒,越品越香。
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就仿佛看到那些手艺人,坐在小作坊里,一笔一划、一雕一琢地把兔儿爷做出来。
他们把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的尊重,都融入到这个小小的兔儿爷里了。
这兔儿爷啊,就像是一个文化的小使者,把老北京的故事、传统的节日氛围,都传递给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读完这个故事,我就特别想去找个兔儿爷来看看,摸摸它那可爱的小脸蛋,感受一下它身上带着的那种岁月沉淀下来的韵味儿呢。
这兔儿爷的故事啊,就像一颗甜甜的糖果,在我心里留下了一抹难忘的甜蜜。
兔儿爷读后感

兔儿爷读后感读完《兔儿爷》这本书,我的心里像是被塞进了一团棉花,软软的,又带着点说不出的滋味。
书里讲的兔儿爷,可不是那种蹦蹦跳跳的小兔子,而是老北京的一种传统玩具。
这兔儿爷啊,身披盔甲,威风凛凛,就像是从神话故事里走出来的大将军。
可它又有着兔子的可爱模样,让人忍不住想要抱一抱。
想起小时候,我也有过一个类似兔儿爷的玩具。
那是一个小泥人,做工算不上精细,甚至还有点粗糙。
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那就是世界上最宝贝的东西。
记得那天,跟着爸妈去逛集市。
集市上那叫一个热闹,卖啥的都有。
吃的、用的、玩的,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
我就像个没头的苍蝇一样,这儿瞅瞅,那儿看看,兴奋得不行。
走着走着,我突然就被一个小摊给吸引住了。
那小摊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泥人,有孙悟空,有猪八戒,还有各种各样叫不出名字的。
可我的眼睛,一下子就盯上了那个穿着小花袄的小姑娘泥人。
她扎着两个小辫子,脸蛋红扑扑的,就像秋天里熟透的苹果。
眼睛大大的,乌溜溜的,好像会说话。
身上的小花袄绣着一朵朵小花,特别好看。
我站在那儿,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她,怎么也挪不开步。
“妈,我想要这个。
”我扯着妈妈的衣角,可怜巴巴地说。
妈妈看了看,皱了皱眉头说:“这有啥好玩的,别买了。
”一听这话,我的眼泪立马就在眼眶里打转了。
爸爸见我这样,笑着说:“买吧买吧,孩子喜欢。
”就这样,我终于拥有了那个小泥人。
一路上,我把她紧紧地攥在手里,生怕一不小心就给弄丢了。
回到家,我把她放在床头,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跟她说话。
给她讲学校里的趣事,讲我今天又认识了哪个新朋友,讲我考试考了多少分。
有时候,我还会偷偷地跟她分享我的小秘密,比如我喜欢班上的哪个小男生,或者我又被老师批评了。
那个小泥人,就像是我的好朋友,默默地听着我所有的喜怒哀乐。
现在想想,那时候的快乐真简单啊。
一个小小的泥人,就能让我开心好久好久。
不像现在,长大了,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可真正能让自己感到快乐的却越来越少。
《兔儿爷》里的兔儿爷,或许对于书里的主人公来说,也是这样一份简单而又珍贵的快乐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兔儿爷一年级读后感
兔儿爷一年级读后感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的是,老舍先生由北方城市中秋节街头卖的泥做的“兔儿爷”,想到了那些投身日寇的汉奸,他们也跟那些泥做的“兔儿爷”一样,虽然外表光鲜亮丽,但是却空虚,只能没有尊严地活着。
告诫人们,不要作空心的泥做的、没有人格尊严和民族气节的“兔儿爷”,既要有真本领,又要有浩然正气,否则只能成为“废物”。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要爱自己的祖国,并且要浩然正气。
在这篇文章的安里行间,我看到了汉奸犹如跪着双膝、摇着尾巴、一脸媚相,卖国求荣的哈巴狗,当他们帮着日本侵略者,践踏自己的祖国,枪口对内,杀戮自己的同胞,此时,我恨得牙关痒,恨不能一口咬死他们,方能解我心头之恨,他们比日本侵略者更令人可气、可恶、可杀,他们不是“废物”,而是祖国的“败类”。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祖国母亲都要出卖的人,还是人吗?他们连小孩都不如,我以这些败类为耻,我以雨来、嘎子、王二小等小英雄为荣,他们年龄虽小,却机智勇敢、浩然正气,深爱自己的祖国,我佩服他们,要向他们学习。
当今,和平年代,虽然没有以前的硝烟战争,却有强权国家对我国的虎视眈眈和金融的财富掠夺,所以,我们这一
代人肩负重任,任重道远,我们更要努力学习,掌握高端核心科技,报效祖国,让我们的祖国成为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的巨龙。
兔儿爷一年级读后感我是一个生长在南方的孩子,每年中秋节,一家人团坐桌边,挂灯笼、吃月饼、赏明月,很是温馨和谐。
却殊不知,在遥远的北方,中秋节除了吃喝玩耍外,还有卖“兔儿爷”的。
这就是我读了《兔儿爷》后的收获。
文中说:这“兔儿爷”是一种用来祭月用的泥塑玩偶,兔子脸,人身,有各种各样的服饰、坐骑,很神气。
不同的“兔儿爷”大小、身高也不同。
“兔儿爷”的起源大约是在明朝末期,到了清朝,功能便从祭月转变成了儿童的玩具,随之有了更多的种类、形态。
“兔儿爷”大的有将近一米,小的有一二寸,捧着沉甸甸的。
“兔儿爷”一般都是粉白面孔,抹上一层淡淡的胭脂,让人感到滑稽可笑,而又亲切。
从《兔儿爷》这篇短文里,我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无所不有。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很自豪。
而华夏人民的智慧也是非常可叹的。
从一个个神话故事中,人们创造出了许多有趣、生动的形象,还将这些形象具体化,做成了各种玩偶、物品,点缀了我们的生活。
同时,我还感受到民间的艺术的丰富多彩,就我所知,除了兔儿爷,在北方,还
有吹糖人、捏泥人等小玩意,这些可爱的小东西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不觉中,兔儿爷在我心中已经变得亲切可爱起来,我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还可以发现更多象兔儿爷一样的民间艺术,生活和学习就是在这样不断的发现中越来越快乐,越来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