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变液在电场中受挤压时的力学行为
神奇材料——电流变液

神奇材料——电流变液材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每一次材料的进步都会带来人类生活水平的一次质的飞跃,进入20世纪之后,各种新材料的产生更是日新月异,如常被人提起的超导材料、半导体材料、新陶瓷材料、纳米材料等,本文拟介绍一种不为大家所熟知的神奇材料——电流变液。
一、电流变液材料的发现1947年,有一个叫温塞格的美国学者,讲石膏、石灰和石墨混合后加在橄榄油中,然后又加入水搅拌成一种悬浮液,他想试验一下这种悬浮液能够导电,结果在实验中却发现了这一奇特现象。
当他对悬浮液加上电压后,发现液体马上变成了固体,当取消电压固体又会很快变成液体,后来他又测出这种物态变化的时间仅有几毫秒,并且固体的强度会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而增加,可以用电压的有无和大小来控制物态变化和固态强度,温塞格的发现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兴趣,科学家把能产生这种变化的材料命名为电流变液,这种现象命名为温塞格现象。
二、电流变液的应用1、电流变液刹车系统传统的车辆在高速行驶时,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司机从踩下刹车到车停下来往往需要几秒时间,而车毁人亡的人间悲剧往往就是在这几秒内发生,这主要是因为传统车辆上的刹车多是采用一种被称为圆环“抱死”系统的装置,他们都是靠压力使车轮停转,但由于压力增大需要一个过程,致使车辆不可能快速停下来。
而用电流变液做成的刹车系统,只需要千分之几秒就可达到使车轮停转的目的。
研究者在车轮的传统装置中充入电流变液,平时由于其粘度较小,对车轮转动无太大影响,当遇到紧急情况时,驾驶员只要象掀喇叭一样,按下一个相应电路控制开关,给电流变液加上一定电压,在几毫秒后,电流变液就要变成固体将使车轮传动装置与车轮固化为一个整体,按此原理还可以用电流变液锁定发动机、变速箱等,另外,还可将这种材料做成汽车防盗装置,使盗车者,即使进入车内,也只能无功而返。
2、电流变液飞机机翼研究者将直升机的水平旋翼叶片迈入压电材料(是一种能将外加力转化为相应电压的材料),并将叶片作成中空式的,在其中充入电流变液,这种充入电流变液的中空叶片,会大大降低机翼产生的噪声和振动。
电流变液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电流变液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李洪涛;牛熠
【期刊名称】《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9(006)001
【摘要】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电流变液的在外电场下的液-固相变过程,
原子间的相互作用采用简单偶极势来描写,计算结果表明:对于一个给定的外电场,当系统温度逐步降低的时间,电流变液中的颗粒首先会沿电场方向排列成链状结构,然后逐步转变成块状体四方结构。
研究结果与作者前期用统计力学方法所得结论相一致,也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
【总页数】4页(P29-32)
【作者】李洪涛;牛熠
【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院电子工程系;东莞理工学院电子工程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37
【相关文献】
1.电流变液及电流变液联轴器的实验研究 [J], 纪宏;孟永钢;田煜
2.电流变液研究进展及最新动态——第5届国际电流变液,磁悬浮体及相关技… [J], 周鲁卫;潘胜
3.一种巨电流变液阻尼与金属橡胶阻尼混合的减振器装置 [J], 本刊编辑部
4.电流变液和电流变效应的研究现状 [J], 吴昶; 牛蕊
5.基于电流变液的宽带可调超材料吸波体设计 [J], 王连胜;夏冬艳;付全红;丁学用;汪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物理学中的挤压判断方法

物理学中的挤压判断方法一、引言在物理学中,挤压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涉及到物体的相互接触和相互作用。
挤压判断方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例如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生物学等。
通过准确地判断挤压的存在和程度,可以为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因此,深入研究和理解挤压判断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应用、原理和实施步骤是至关重要的。
二、挤压的基本概念挤压是指两个物体在接触面上的相互压紧作用。
这种作用可以导致物体形状的改变,产生弹性形变、塑性形变或粘性形变等不同形式的形变。
挤压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
在静态挤压中,力的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变化;在动态挤压中,力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化。
三、挤压判断方法的应用挤压判断方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例如,在机械工程领域,可以通过监测和分析机器的振动和声音来判断是否出现了异常挤压。
在材料科学领域,可以运用各种测量技术,如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等,来研究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进而判断材料是否发生了挤压。
在生物学领域,可以运用组织学和生理学的方法来判断生物组织的挤压状态和程度。
四、挤压判断方法的原理挤压判断方法的原理主要是基于对力和形变的测量和分析。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测量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物体形变的大小和方向,来分析和判断是否发生了挤压。
例如,在机械系统中,可以通过测量轴承的振动和声音来判断是否出现了异常挤压。
如果轴承的振动和声音出现异常,可能意味着轴承中的滚动体与内外圈发生了异常挤压。
五、挤压判断方法的实施步骤1.确定需要监测的物体和测量参数:这可能包括力、形变、温度、声音等参数。
这些参数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来确定。
2.安装传感器和测量设备:根据确定的测量参数,选择适当的传感器和测量设备,并进行安装。
这可能需要考虑到设备的精度、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安装位置等因素。
3.采集测量数据:通过传感器和测量设备采集相关参数的数据。
这些数据应定期或实时采集,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电流变液论文:电流变液微观结构力学分析动力学仿真

电流变液论文:电流变液微观结构力学分析动力学仿真【中文摘要】电流变液作为一种智能材料,以其独特的流变特性受到了许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并且在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科研工作者都指出了电流变液的微观结构会影响其力学特性,但是,他们都没有发现在电流变响应过程中存在结构-力的动态耦合。
本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75345),本文是以电流变液的微观结构为研究对象,主要是从理论分析和动力学仿真的角度来展开研究的。
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采用点偶极子模型,并假设电流变液颗粒是球形的,计算体心四方结构、面心立方结构和六角密堆结构的势能,分析得出电流变液固化后形成的微观结构的基态是体心四方结构。
同时,用统计的方法研究电流变液的相变,得出了电流变液发生相变时的临界电场和临界温度。
其次,根据电流变液在外电场作用下,颗粒极化后形成链的微观结构的原理,并基于颗粒之间的作用力及电磁学理论,建立了电流变液微观结构的力学模型。
通过电流变液微观结构的力学模型计算了不同大小的颗粒、电场强度和颗粒的体积分率对剪切屈服应力的影响,并分析了剪切屈服应力与应变的响应特性。
最后,通过电流变液极化理论,推导了电流变液颗粒在Poiseuille流场下的无量纲动力学方程,进而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仿真了电流变液在相同外电场作用下,其微观结构的变化情况,并建立了电流变液微观结构的变化相图。
而且,仿真了电流变液在三个不同的外电场作用下,电流变液微观结构的最终状态图,以及序参量和表观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仿真结果表明:电流变液微观结构的变化对其力学特性有很大的影响,在未形成体心四方结构之前,电流变液的表观粘度是不断变化的,即产生了结构-力的动态耦合效应。
并且,电场强度和压力梯度会对这种效应产生影响。
【英文摘要】Electrorheological(ER) fluids is a kind of smart material. Because of its uniqu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ER fluids receives many researchers’attention. And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engineering region. Many researchers have pointed out that the microstructure of ER fluids affects its mechanical properties. But they havn’t found thestructure-force dynamic coupling in the process of ER response. This research originates from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51075345). The object of study is the microstructure of ER fluids, and the research is expanded mainly by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dynamic simulation.The specific research works in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Firstly, using the dipole model and assuming ER particles are spherical, the potential energy of body-centered tetragonal structure, face-centered cubic structure and hexagonal close packed structure are calculated. Analysing the rusult that the ground state of ER fluids’solidified microstructure is body-centered tetragonal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when ER fluids isgetting phase transition, the critical electric field and critical temperature a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statistical method.Secondly, with the action of the applied external electric field, polarized particles form chains. Besides,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force between particles and electromagnetic theory, the mechanical model of ER fluids’microstructure is established. Calculating the effect of the particle size, electric field strength and particles’volume fraction on the shear yield stress by this mechanical model, and analysing the response between shear yield stress and stly, using the polarization theory of ER fluids, the nondimensional dynamic equation of ER particles is derived in a poiseuille flow field. With periodic boundary conditions, simulating the microstructural changes of ER fluids under the same external electric field. And establishing phase diagram of ER fluids’microstructural changes. Besides, the final state diagram of ER fluids’microstructure, the changes of order parameters and apparent viscosity with time are simulated under three different external electric fiel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nges of ER fluids’microstructure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its mechanical properties. Before thebody-centered tetragonal structure has formed, the apparentviscosity of ER fluids changes constantly. That is the dynamic coupling effect of structure-force appears. Also, the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and pressure gradient have an impact on the dynamic coupling effect of structure-force.【关键词】电流变液微观结构力学分析动力学仿真【英文关键词】electrorheological fluids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analysis dynamic simulation【目录】电流变液微观结构的力学分析及动力学仿真摘要4-5Abstract5-6第1章绪论9-17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9-10 1.2 电流变液的流变机理10-12 1.3 电流变液的研究现状12-13 1.4 电流变液的工程应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3-15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5-17第2章电流变液微观结构的基态及形成的基本条件17-28 2.1 引言17-18 2.2 电流变液微观结构的基态18-22 2.3 电流变液微观结构形成的基本条件22-26 2.3.1 电流变液的自由能22-25 2.3.2 电流变液的相变25-26 2.4 本章小结26-28第3章电流变液微观结构的力学模型28-43 3.1 引言28 3.2 电流变液的基本方程28-31 3.2.1 Maxwell 基本方程组28-31 3.2.2 电流变液颗粒的极化率和极化强度31 3.3 电流变液微观结构的力学模型31-33 3.4 计算结果与分析33-42 3.4.1 剪切屈服应力与电场强度的关系34-36 3.4.2 剪切屈服应力与颗粒体积分率的关系36-38 3.4.3 剪切屈服应力与颗粒大小的关系38-40 3.4.4 剪切屈服应力与应变的关系40-42 3.5 本章小结42-43第4章电流变液微观结构的动力学仿真43-56 4.1 引言43 4.2 电流变液的动力学模型43-47 4.3 仿真结果与分析47-55 4.3.1 电流变液微观结构的变化相图47-49 4.3.2 电流变液微观结构的变化状态图49-53 4.3.3 电流变液微观结构的力学特性分析53-55 4.4 本章小结55-56第5章总结与展望56-59 5.1全文总结56-57 5.2 研究展望57-59参考文献59-64致谢64-65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65【采买全文】1.3.9.9.38.8.4.8 1.3.8.1.13.7.2.1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说明】本文仅为中国学术文献总库合作提供,无涉版权。
TiO2电流变液的行为及其性能研究

E e t h oo ia e a ira d p o et so i 2 at ls lcmr e lgc l h vo n rp r e fT 0 r ce b i p i
T N S o u ,O G X apn 2 I o g, U og a WA G Y o i ,H O H n 3 A u k i S N i ig, n O H n yn , N ajn Z A o g 一 o JS G t
mir s u t r b e v t n co t cu e o s r ai . r o
Ur a T i t a oa n n D .E e to h oo ia rp r e r ls l s o itd wi e o tn ,t e c l mn s u t r e 、 r h n lmi e a d S BS lcr r e lgc lp o e t s a e co ey a s cae t Ur a c n e t h o u t c u e e i h r
A6 b T e e a ir n p o et s f T O2 lc rr e l ge l l i r su id y h b h vo a d rp ri o i ee t h o o i a f d we e t d e b me h nc l rp r e t s n e o u c a ia p o et s e t d i a
谭锁 奎 , 晓平 , 宋 纪松 郭 红 燕 , 耀 军 , 红 , , 王 赵
(. 国兵 器 科学 研 究 院 宁波 分 院 , 江 宁 波 3 5 0 ;. 安交 通 大学 理 学 院 , 西 西 安 7 0 4 ; 1中 浙 1 13 2西 陕 10 9 3大连 理 工 大学 材 料科 学 与 工程 学 院 , 宁 大连 16 2 ) . 辽 104 摘 要 通 过 力 学性 能 试 验 , 貌 观察 重 点 研 究 TO 微 粒 电流 变 液 的 电流 变 行 为 和性 能 。结 果 表 明 , 过 尿 素 、 乙 醇胺 形 i 经 三
第四章 智能材料 电流变液

●聚合物电解质粒子: 含易极化极性基团。
●聚合物半导体粒子: 含大π键电子共轭结构, 属电子导电型材料 。
●复合材料粒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 性质材料组成。
11 ●复合材料粒子
典型结构:核—壳结构 核—导电或半导电材料—导电层
外壳—绝缘材料—绝缘层或控制层;
12 对分散介质的要求:
a.绝缘性良好(高电阻和低电导率),耐高压,抗 击穿性能好;
●通过电流变液的电流密度:应<20uA/cm2 (电场强度3kV/mm);
8 对电流变液的性能要求:
●稳定性:好; 化学性能十分稳定; 悬浮稳定性好:基础液与固体颗粒的比重最好 接近;
●工作温度范围:-30~140℃ 甚至更宽;
●无毒、无污染、无腐蚀性; ●易于大批量生产制造、价格低廉; ●无水型;
(ii)表面改性
对材料进行表面改性
26
改善材料的表面状态 (如表面电荷分布、与基液的润湿性等)
改变材料的介电性质或物化性质
提高ER效应,降低颗粒的沉降性。
表面改性方法:氧化处理、吸附、包覆、接枝等。 优点: 制备简便,材料性质较易控制;
无机-有机复合界面状态更加模糊,材 料性能可持久不变。
27
4.3 影响电流变效应的主要因素
加电场时:通过阀的电流变液的表观粘度可由电场 无级调节,从而实现流量的无级调节。
电极间的流体固化时:阀门即“关上”。
特 点:不需要具有相对运动的零件; 不需要精密的机械加工; 流量和压力可以直接用信号控制
4 电流变效应的特征
a.流体粘度随场强连续地无级变化直至固化,可实 现在液态和固态或在液体属性和固体属性相间快 速和可控的转换;
b.液态和固态的转换是完全可逆的; c.控制信号简单:场强或电压信号,可人控或自控;
电场对液滴的力学行为影响

电场对液滴的力学行为影响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场,作为一种辅助工具,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研究液滴的力学行为。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流体运动会导致流体内部电荷转移与再分布;反之,随着流体运动和内部电荷再分布,流场中的电场分布也会发生改变,这种流场与电场的耦合作用称之为电流体动力学。
因此,电场作用下的液滴的力学行为也是电流体动力学中研究的重要部分。
在工业中,电场也被广泛的应用到生产和处理液滴,例如静电雾化、射流破裂荷电、电除雾器、电破乳等。
液滴在电场作用下通常会产生变形、破碎、聚合、运动等行为现象,所以研究电场作用下液滴的力学行为对于深入了解这些过程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
在实验研究中,大都采用高速摄像仪记录液滴的形变行为;在理论分析中,科研工作者提出了各种相应的数学模型,而这些模型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与理论分析的结果相吻合;在数值模拟方面,多数都采用商业软件Fluent对一些数学模型和部分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因为电场与流场的耦合本身就很复杂,加之电场中影响液滴的力学行为因素又很多,所以至今还未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这就迫使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再接再厉,取得更好成果。
2.国外的研究现状2.1液滴的变形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液滴悬浮在另一种互不相融的液体中变形行为在早期的研究中就有不同的数学模型和研究方法。
基于以下几点假设,Taylor提出电流体动力学理论:一个中性有浮力的液滴,一个静电场,漏电介质流体,弱变形和无电荷转移。
Taylor理论被称之为漏电介质模型,它已经被证明在液滴导电率比较小,与周围流体介电常数相差不大,且变形很小时,液滴的变形系数能够做出合理的预测。
Torza等人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当液滴变形较大时,漏电介质模型的理论解和实验值之间存在较大偏差。
在电场作用下,Sherwood采用边界积分法且解了电场的拉普拉斯方程和运动流体的斯托克斯方程,并对电介质液滴做了一个理论分析。
电场作用下流体流动特性的分析研究

电场作用下流体流动特性的分析研究引言电场作用下流体流动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它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电解液的电泳、电动机的转子冷却等。
本文将对电场作用下流体流动的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相关机理。
电场的基本原理电场是由电荷引起的一种物理场。
当电荷存在时,周围的空间就会出现电场。
电场可通过数学方程来描述,其中的基本物理量包括电场强度和电势。
电场强度表示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用向量E表示。
电势则表示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能量,用标量V表示。
在静止的情况下,电势能可以通过电场强度积分得到,即V = ∫E·dl。
而电场强度又可以通过电势的梯度得到,即E = -∇V。
电场作用下的流体流动在电场作用下,流体的流动行为会发生变化。
电场对流体的影响主要通过电荷和电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
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当流体中存在带电粒子时,这些带电粒子会受到电场的力而移动,进而引起整个流体的流动。
这种电场作用下的流体流动可以用电动力学方程来描述,其中的基本物理量包括电流密度和电场强度。
电流密度表示单位截面积内通过的电流的大小和方向,用向量J表示。
而电场强度则表示单位电荷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用向量E表示。
在稳态条件下,电动力学方程可以简化为Ohm定律,即J = σE。
其中,σ为电导率,表示物质对电流的导电能力。
电场对流体流动的影响因素电场对流体流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电场强度、电荷浓度、电导率以及流体的性质等。
1.电场强度: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直接影响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进而影响流体的流动。
较强的电场强度会使流体流动更加剧烈。
2.电荷浓度:较高的电荷浓度意味着更多的带电粒子存在,从而增加了流体受到电场力的数量和强度,促进了流体的流动。
3.电导率:较高的电导率意味着物质对电流的导电能力更强,流体中带电粒子的移动速度更快,进而加快了流体的流动速度。
4.流体的性质:流体的粘度、密度等性质也会对电场作用下的流体流动产生一定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 到 初 始 膜 厚 的 一 半 多 ) 第 二 是 单 向挤 压 而 不 达 ,
像 阻 尼 器 那 样 上 下 往 复 振 动 。本 文 将 基 于 广 义 的 双
加 电场 作 用 下 其 表 观 粘 度 和 屈服 应 力 可 发 生 急 剧 变
化 的 材 料 。 它 在 无 外 加 电场 作 用 下 表 现 为 牛 顿 流
电流 变 液 在 电场 中 受 压 时 的 力 学 行 为 水 挤
茅海 荣 孟 永钢 田 煜 温诗 铸
( 华 大 学 摩 擦 学 国家 重 点 实 验 室 清 北 京 1 0 8 ) 0 0 4
摘 要 :研究 了电流变 液 的准静 态挤 压过 程 ,测试 了在 不 同外加 电场 下挤 压 时 电流 变液 所 能承 受 的压缩 应力 随压 缩 量 的 变化 曲线 ,并利 用 由Wiims 人基 于 广义 双粘 度模 型 推 导 出的 电流变 液 压缩应 力 与 屈服 切应 力 之 间的关 系 la 等 l
维普资讯
第3卷 0 8 第1期
2 0 0 2年 1 0月
机 械 工 程 学 报
CHI NESE OURNA L ECHAN I J OF M CAL ENGI EERI N NG
V18 o0 o3 . N. 1
Ot c. 200 2
屈服 面 佯 谬 【。 佯 谬 的 出 现 表 明 使 用 的模 型 有 些 过 3 ] 于 理 想 化 , 已不 能 正 确 描 述 问题 的物 理 本 质 。所 以
在 本 文 中 ,将 采 用 Wiims 人 提 出 的 广 义 双 粘 度 la 等 l
模 型 【 】 分 析 两 平 行 平 板 间 的 电流 变 液 的 挤 压 流 4 来 I 动 ,该 模 型 比宾 汉 模 型 更 加 符 合 流 体 的 本 构 特 性 , 而 且 能 避 免 屈 服 面 佯 谬 的 产 生 。Wiims 主 要 是 la 等 l
式计算 了压 缩应 力 随压缩 量 的变化 ,其 结 果与试 验测 试 的 曲线 基 本吻合 ,说 明电流变 液 受挤 压 时的力 学行 为可 以
用 双粘 度流 体力 学理 论作 出较准 确 的描述 和 预测 。
关键 词 :电流变 液 压缩 应力 广 义 双 粘 度
中 图分类 号 :T 3 . 2 H 175 2
电流 变 液 在 经 受 沿 电场 方 向的 压 缩 时 能 承 受 多 大 压
力及 其 力 学 规 律 等 问题 , 除 了一 些 与 电流 变 挤 压 油 膜 阻 尼 器 相 关 的研 究 外 , 一直 未 受 到 人 们 的重 视 。
本 研 究 小 组 曾在 以前 一 篇 文 章 里报 道 了 电流 变 液 在 外 加 电场 作 用 下 承 载 能 力 的试 验 研 究 ,本 文 将 对 电 流 变 液 受 挤 压 时 的 力 学 行 为 及 其 规 律 ( 缩 应 力 与 压 压缩 量之 间 的 关 系 ) 进 一 步 的研 究 。 作 在 挤 压 流 问题 中 , 常 用 的 宾 汉 模 型 将 会 导 致 在
两平 行平 板 间 无 相 对 运 动 的非 物 理 结 果 , 即所 谓 的
型 动 态 应 变 仪 相 联 并 输 入 到 计 算 机 的 数 据 采 集 系
统 ,所 选用 的测 力 传感器 是量程 为 5 的 C J 型 0N LL 应变 式拉 压传 感器 。工作 台的上极 板尺 寸为 3 2 mm× 3 T,下 极 板 尺 寸 为 3 l×7 2 ml l 5 mi l 0 mm。给 电流 变 液 施 加 的 外 加 电压 由一 个 型 号 为 GYW - 0 0 的 高 1 压 直 流 电源 提 供 ,平 行 平 板 的 下 极 板 接 电源 正 极 , 上 极 板 接 电源 负 极 。
流动 特 性 已进 行 了大 量 的试 验 和 理 论 工 作 ,但 是对
方 向轴 ) 向 的驱 动 功 能来 改变 下 极 板 的 位 置 ,z轴 方 方 向运 动 由一 步 进 电 动 机 和 滚 珠 丝 杠 驱 动 机 构 实
现 ,下 极 板 的进 给 速 度 和 进 给 量 通 过 计 算 机 精 密 控 制 。上 极 板 通 过 一 测 力 传 感 器 与 三 维 工 作 台基 座 上 的 固 定 横 梁 串 联 联 接 , 力传 感 器 与 一 台 DH一5 3 95
Hale Waihona Puke 粘 度 模 型 所 得 的 理 论 分 析 结 果 与 试 验 结 果 进 行 比
较。
体 ,在 外 加 强 电场 (V/ k mm量 级 ) 用 下 可 在 很 短 时 作 间 ( 量 级) ms 内转 变 为 类 固 态 ,表 观 粘 度 显 著 升 高 , 表现 为 宾 汉 流 体 ; 当外 加 电场 撤 除 后 , 电流 变 液 又
恢复为牛顿流体【 。
1 试 验装 置及 方法
电流 变 液 在 平 行 平 板 间挤 压 试 验 的 原 理 示 意 图 如 图 1 示 。该 试 验 装 置 安 装 在 一 个 数 控 三 维 运 动 所 工 作 台 上 ,试 验 时 主 要 利 用 该 工 作 台 的 z 轴 f 直 垂
利 用 电流 变 液 的 上 述 特 性 可 以开 发 各 种 各 样 的 工程 应 用 器 件 。按 照 流 动 模 式 的 不 同 , 电流 变 器 件 大致 可 划 分 为 剪 切 流 、压 力流 和 挤 压 流 三 种 类 型 。 在 以往 的 研 究 中人 们 对 电流变 液 的 剪 切 流 动 和 压 力
针 对 挤 压 型 电流 变 液 阻尼 器进 行 了分 析 , 并 与 试验
0 前 言
电流 变 液 ( lcrre lgc lf i) 一 种 在 外 E etoh oo ia l d 是 u
结 果 进 行 了对 比 ,取 得 了较 好 的一 致 。本 文 的 挤压 试 验 与 挤 压 阻尼 器 的 工 况 略 有 不 同 ,第 一 是 挤 压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