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名著选读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经典名著选读第三版中文

西方经济学经典名著选读第三版中文

西方经济学经典名著选读第三版中文《西方经济学经典名著选读》是一本关于西方经济学经典著作的精选读物。

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逐步思维”(step by step thinking),这是一种系统性的思考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在本文中,我将解释逐步思维的含义,并通过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它来解决经济问题。

逐步思维是指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多个简单的步骤。

通过逐步思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并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与直接求解整个问题的方法相比,更加灵活和可行。

例如,假设我们面临着一个复杂的经济问题:如何提高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如果我们直接去考虑整个问题,我们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

而逐步思维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将经济增长分解为多个因素:人力资本、技术进步、资本积累等。

然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每个因素的具体问题和解决方案。

比如,如何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如何促进技术创新和转移?如何吸引更多的资本投资?通过逐步思维,我们可以分析每个因素的具体问题,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逐步思维中,我们还可以使用经济学的工具和模型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

比如,我们可以使用供给和需求模型来理解市场的运作,从而找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方法。

我们还可以使用收入分配模型来研究如何减少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通过运用经济学的知识和工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逐步思维还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不同解决方案的效果和风险。

在解决经济问题时,我们通常会面临多种选择。

通过逐步思维,我们可以逐个评估每个解决方案的优劣,并选择最适合的方案。

同时,我们还可以考虑每个方案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总的来说,逐步思维是一种有助于解决经济问题的思考方式。

通过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的步骤,并运用经济学的知识和工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

西方经济学名著选读 张国忠

西方经济学名著选读  张国忠

西方经济学名著选读张国忠书 目1. 亚当·斯密《国富论》(2)2. 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7)3.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8)4.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1)5. 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16)6.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7)7. 罗纳德·哈里·科斯《企业的性质》(18)8. 约翰·纳什《纳什博弈论论文集》(20)亚当•斯密《国富论》人物简介亚当·斯密 Adam Smith(1723~1790),苏格兰思想家,经济学家,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

他生于英国工厂手工业和机械大工业的过渡时期。

主要学术功绩是把当时零星片断的经济学学说,经过有体系的整理,使之成为一门独立完整的学科。

斯密1723年出生于苏格兰的法夫郡的寇克卡迪,是个遗腹子。

大约14岁时,他到在格拉斯哥大学学习,17岁时,到牛津大学读书。

毕业后曾经担任过布克莱公爵的私人教师。

然后在格拉斯哥大学任教,讲授《道德哲学》。

那时候的道德哲学,几乎相当于现在的全部社会科学,后来的经济学内容也包括在内。

斯密担任过格拉斯哥大学的校长,晚年还担任名誉校长,他也做过海关的专员。

其主要著作是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该书以人类的同情心为核心和基础展开)和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在中国简称《国富论》,该书以人类的利己心为核心和基础展开),后者开创了近代经济学,斯密因之被称为“经济学之父”。

斯密的《道德情操论》讲的是利他促进社会和谐,而《国富论》又说利己促进社会和谐,这被认为是一个矛盾,即"斯密悖论"。

【这个悖论很好解释,根据马斯洛人的需要层次论:人有生理、安全、归属和爱、自尊、自我实现等五种从低到高的五种层次的需要,利己心和同情心分别归属不同的层次】斯密从小是个瘦弱的孩子;从孩提时代起他就养成自言自语的习惯,一生未改。

西方经济学原著

西方经济学原著

西方经济学原著第一章古希腊、古罗马《经济论》色诺芬《经济论》是一部语录体的著作。

全书共分为两大部分。

在第1部分中,色诺芬借苏格拉底之口阐述了农业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认为农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希腊自由民的最重要的职业;然后又讨论了人们应当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来管理好自己的家产。

在第二部分中,色诺芬提出:主持家务是妇女的天职,家政训练应该成为女子教育中的特别项目。

总的看来,色诺芬拥护自然经济,反对雅典所采取的发展商业和货币经济的方针。

他根据奴隶制自然经济的要求,确定了奴隶主的经济任务,主张把奴隶主的家庭经济管理辟为一门专门学问。

《经济论》是用记录苏格拉底和别人对话的体裁写出的,有人据此把它算作《苏格拉底言行录》一书的续篇。

色诺芬是最早使用“经济”一词的人,他所谓的经济是指家庭经济而言。

《经济论》就是研究奴隶主家庭经济问题的著作。

色诺荐在结束从军生活以后,便在自己的领地上经营奴隶占有制的田庄。

管理田庄的经验,加上他从苏格拉底那里听到的一些经济思想,便是他编写这部书的基础。

色诺芬在《经济论》中力图证明人的幸福仅仅依赖于农业,农业是最愉快和最有益健康的经济部门;认为自由民不应该从事其他“粗俗的技艺”。

这种看法在当时是很普通的,马克思说过,“古代人一致认为农业是适合于自由民的唯一的事业,是训练士兵的学校,”所以“农业享有极大的荣誉”。

①《经济论》中有一大段文字描述了农业的各种好处,色诺芬还由此作出结论说,“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因为农业繁荣的时候,其他一切技艺也都兴旺;但是在土地不得不荒废下来的时候,无论是从事水上工作或非水上工作的人的其他技艺也都将处于垂危的境地了。

”法国重农学派的主要代表魁奈非常重视色诺芬关于农业的观点,曾引用上面这段话作为他的主要著作《经济表》的题词。

色诺芬维护自然经济,他把农业看得高于其他经济部门,目的即在于反对雅典民主政治所采取的发展商业和扶植货币经济的方针。

色诺芬关于商品经济的观点往往是自相矛盾的,他一方面贬低商品经济的意义,另一方面又承认商业和商人存在的必要性。

《西方经济学》参考文献目录

《西方经济学》参考文献目录

《西方经济学》参考文献目录一、各章参考文献第一章参考文献:1.马克思.资本论.第2版跋.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英]罗宾逊.马克思、马歇尔和凯恩斯.中泽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3.海尔勃伦纳.入世的哲学家们.第4版引言.11—15页.纽约:西蒙舒斯特公司,19724.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第1章引言.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985.鲍莫尔,布兰德.西方经济学——原理和政策.第7版.第1章.纽约:德里顿出版社,1997第二章参考文献: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10章.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亨特.经济学的学究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载亨特,施瓦茨编.对经济理论的批判.186—196页.伦敦:企鹅出版社,19723.阿西玛咖普罗斯.微观经济学.第1章~第3章.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19784.尼库尔森.微观经济理论.第5版.第1章.纽约:德里顿出版社,1992 5.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第3章.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98 6.海尔勃伦纳,图洛.经济问题.第7版.第7章、第8章.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847.蒋中一.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第3版.561~565页.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848.曼斯菲尔德.微观经济学.第7版.第2章.纽约:诺顿公司,19919.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第3版,第2章.美国英林崖城:普伦蒂斯一霍尔公司,199510.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册.第4章.纽约:诺顿公司,1993第三章参考文献: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1章.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道勃.价值沦所应具备的条件.载道勃著.政治经济学与资本主义.伦敦:路特里季公司,19533.米克.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伦敦:劳伦斯与维夏公司,19564.[美]斯蒂德曼.李嘉图、马克思、斯拉法.载价值问题的论战.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5.蒋中一.数理经济学的墓本方法.第3版.404~407页.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846.尼库尔森.微观经济理论.第6版.第3章一第5章.纽约:德里顿出版,1995 7.范里安.微观经济分析.第3版.第11章.纽约:诺顿公司,1992 8.曼斯菲尔德.微观经济学.第7版.第3章~第5章.纽约:诺顿公司,1991 9.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第3版.第2章—第5章.美国英林崖城:普伦蒂斯一霍尔公司,1995第四章参考文献: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资本论.第1卷.第13章.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亨德森,邝特.微观经济理论.第3版.第4章.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803.弗格森.微观经济理论.第3版.美国伊利诺斯州:伊尔文公司,1972 4.蒋中一.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第3版.410—417页,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845.萨尔维特.微观经济理论.第2版.第7章.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83 6.尼库尔森微观经济理论.第6版,第11章~第14章.纽约:德里顿出版社,19957.平狄克,鲁宾菲尔德.微观经济学.第3版.第7章一第8章,美国英林崖城:普伦蒂斯一霍尔公司,19958.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美国剑桥城: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1988第五章参考文献: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亨德森,邝特.微观经济理论.第3版,第4章第4节.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803.尼库尔森.微观经济理论.第6版.第12章.纽约:德里顿出版社,1995 4.弗格森.微观经济理论.第3版.第7章.美同伊利诺斯州:伊尔文公司,19725.瓦依纳.成本曲线与供给曲线.载美国经济学会编:价格理论论文集.美国伊利诺斯州:伊尔文公司,19526.曼斯菲尔德.微观经济学.第7版.第7章.纽约:诺顿公司,19917.萨尔维特.微观经济理论.第2版.第8章.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83 8.平狄克,鲁宾菲尔德.微观经济学.第3版.第7章.美国英林崖城:普伦蒂斯一霍尔公司,1995第六章参考文献: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3章.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美]巴兰,斯威齐合著.垄断资本.第11章.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 3.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第8章.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984.尼库尔森.微观经济理论.第6版.第13章、第15章.纽约:德里顿出版,19955.弗格森.微观经济理论.第3版.美国伊利诺斯州:伊尔文公司,1972 6.萨尔维持.微观经济理论.第2版.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837.曼斯非尔德.微观经济学.第7版.第8章.纽约:诺顿公司,19918.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第3版.第5章.美国英林崖城:普伦蒂斯—霍尔公司,1995第七章参考文献:1.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第9章、第10章.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983.尼库尔森.微观经济理论.第6版.纽约:德里顿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读书书目

西方经济学读书书目

书目
1、马克思:资本论(1-3卷)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1-3卷)
3、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4、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5、张五常:佃农理论,经济解释
6、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7、熊彼特:经济分析史(1-3卷)
8、康芒斯:制度经济学
9、科斯:企业、市场和法律,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
10、哈耶克:通往奴役的道路,
11、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中国的奇迹
1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
13、阿罗:社会选择
14、布坎南:同意的计算,自由、市场与国家
15、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16、罗尔斯:正义论
17、霍布斯:利维坦
18、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
19、刘易斯:二元经济论,现代增长理论
20、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1。

803西方经济学参考书目

803西方经济学参考书目

803西方经济学参考书目以下是一些西方经济学的参考书目,供您参考:1. 《西方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部分)》- N·格里高利·曼昆2. 《西方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部分)》- N·格里高利·曼昆3. 《西方经济学原理(整体经济学部分)》- N·格里高利·曼昆4. 《西方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R·H·范桑克·霍尔顿5.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 J·M·伦斯布里格、W·J·巴奈克、D·C·斯潘格勒6.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 J·M·伦斯布里格、W·J·巴奈克、D·C·斯潘格勒7. 《商业经济学原理》- A·H·卡文迪什、W·D·卡文迪什、A·R·雪伯伊克8. 《宏观经济学:理论、政策与案例》- N·M·格里高利、C·D·罗默9.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导论》- J·P·梅尔文、W·D·诺斯10. 《西方经济学专题》- 曼昆11. 《国际经济学》- 康晓波、杨绍杰、吴晓明12. 《经济学基础》-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13. 《经济学原理》- 马钢14. 《发展经济学》- D·J·萨凡德拉15. 《微观经济学》- T·J·布劳特、C·R·诺德豪斯这些书籍覆盖了西方经济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

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您的参考书籍。

西方经济学著作

西方经济学著作

西方经济学著作
西方经济学是指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但真正的西方经济学始于18世纪的亚当·斯密。

斯密的《国富论》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他提出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认为市场自由竞争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实现经济的繁荣。

在斯密之后,西方经济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发展阶段。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欧洲兴起,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和危机理论,对西方经济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由于大萧条的爆发,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成为主流,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认为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波动,从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成为主流,提出了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认为市场是一种完美的机制,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实现经济的效率和公平。

同时,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也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如边际效用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等,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成为热门的研究领域,它们试图从心理学和实验方法的角度来解释经济行为,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新的启示。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和进步的过程,它不断地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为我们认识和改善经济现象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工具。

811西方经济学参考书目

811西方经济学参考书目

811西方经济学参考书目在西方经济学领域,有许多经典的参考书籍,涉及了各个方面的经济学理论和实践。

这些书籍为学习者提供了深入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框架的机会。

下面是一些811西方经济学参考书目,这些书籍涵盖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以及国际贸易等领域。

1.《宏观经济学原理》(Mankiw’s Principles of Macroeconomics)作者:N. Gregory Mankiw 这本书是宏观经济学领域的经典教材,被广泛采用于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

它以清晰简洁的方式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原理,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

2.《劳动经济学》(Labor Economics)作者:Pierre Cahuc, StéphaneCarcillo, and André Zylberberg 这本书提供了关于劳动经济学的系统性、全面性的介绍。

它涵盖了劳动力市场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包括工资决定、失业、劳动力市场政策和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等。

3.《发展经济学》(Development Economics)作者:Debraj Ray 这本书介绍了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

它探讨了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经济不平等以及发展政策等重要主题。

4.《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 Economics)作者:Paul Krugmanand Maurice Obstfeld 这本书是国际经济学领域的经典教材,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国际经济关系的核心概念和原则。

它涵盖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货币体系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5.《货币银行学》(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作者:Frederic S. Mishkin 这本书是一本经典的货币银行学教材,对货币和金融市场的运作以及中央银行的角色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它介绍了货币供需、利率、银行业务和金融市场等关键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目1.亚当·斯密《国富论》2.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3.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4.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5.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6.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7.威廉·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8.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国民体系》9.罗伯特·索洛《经济增长理论:一种解说》10.琼·罗宾逊《现代经济学导论》11.罗纳德·哈里·科斯《企业的性质》12.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和变迁》本资料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个人学习、参考、交流使用,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亚当•斯密《国富论》人物简介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苏格兰经济学家、哲学家,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属于古典经济学派。

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这位举世闻名的古典派经济学的巨匠亚当·斯密,生当工厂制手工业和机械制大工业的过渡时期。

他的功绩就是把当时零星片断的经济学学说,经过有体系的整理,使之成为一门分门别类独立于哲学的大学问。

主要理论一、分工理论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于人类独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系属私利行为,其利益决定于分工,假定个人乐于专业化及提高生产力,经由剩余产品之交换行为,促使个人增加财富,此等过程将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繁荣,并达私利与公益之调和。

他列举制针业来说明。

“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习一种特殊业务,那么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能一日制造二十枚针,说不定一天连一枚也制造不出来。

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适当分工合作而制成的数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连这数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制造不出来。

”分工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方才可能。

二、货币理论货币的首要功能是流通手段,持有人持有货币是为了购买其它物品。

当物物交换发展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后,商品的价值就用货币来衡量。

这时,便产生了货币的另一功能-价值尺度。

亚当斯密也谈到货币的储藏功能、支付功能。

但是,他特别强调货币的流通功能。

三、价值论提及价值问题,亚当斯密指出,价值涵盖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前者表示特定财货之效用,后者表示拥有此一财货取另一财货的购买力。

进一步指出,具有最大使用价值之财货,往往不具交换价值,水及钻石是其著名的例子。

不过水与钻石价值之比较是百年之后边际效用学派才圆满解决此一问题。

四、分配理论亚当斯密的分配论,是即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及土地地租自然率之决定理论。

亚当斯密指出,尽管雇主拥有抑低工资的力量,工资仍有其最低水平,此一最低水平是劳动者必须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假定社会工人需求增加或工资基金提高,工资将高于最低水平。

就另一角度言之,一国国富、资本或所得增加,将促使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则促进人口增加。

资本利润之高低如同劳动工资,决定于社会财富之增减,资本增加固可促使工资上涨,却使利润为之下降。

亚当斯密指出,假定商人投资同一事业,因为彼此相互竞争,自然致使利润率降低。

地租系指对土地使用所支付的价格。

亚当斯密认为,地租高低与土地肥沃程度及市场远近有关。

五、资本积累理论资本累积是大量进行分工必备的另一要素。

分工的扩张与生产效率的提高跟资本的总额成正比。

资本的累积必须在分工之前进行,因为分工需要使用许多特殊的设备与机械料,在在都需要以资本来购取。

分工愈细,工具的需要愈多,资本愈显得重要。

透过分工过程,可增加劳动生产量,提高国民所得,增强国民储蓄意愿与能力。

六、赋税理论亚当斯密提出四大赋税原则,即公平、确定、便利、经济。

公平:一国国民应尽可能按其能力以支持政府,亦即国民应按其在政府保护下所享有的利得比例纳税。

确定:各国民应当缴纳的税捐,须确定并不得随意变更,缴纳时期、缴纳方法、应付税额,都应对纳税人清楚宣示。

便利:一切税捐,都应在最适合于纳税人的时间与方法收之。

经济:每一税捐都应善加设计,务使公民缴付国库以外,在他的财力上受到最少可能的激动。

主要著作道德情操论(1759)国富论(1776)哲学论文集(在死后于1795年出版)《国富论》《国富论》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Wealth of Nations)。

这本专著的第一个中文译本是翻译家严复的《原富》。

这本书于1776年第一次出版,全书包括两卷共5部,在第一部的序言中,亚当·斯密对全书进行了概括描述,他认为国民财富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劳动力的技术、技巧和判断力,二是劳动力和总人口的比例,在这两个因素中,第一个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国富论》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

它首次提出“无形的手”的概念,其首次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亚当·斯密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1773年时认为《国富论》已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饰此书,初版于1776年3月,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那一年。

《国富论》共分五卷。

它从国富的源泉—劳动,说到增进劳动生产力的手段—分工,因分工而起交换,论及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再探究商品的价格,以及价格构成的成分――工资、地租和利润。

第1卷,共11章,主要内容是分析形成以及改善劳动力生产能力的原因,分析国民财富分配的原则;第2卷,共5章,论资产的性质、积蓄及用途。

主要内容是讨论资本的性质、积累方式,分析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取决于工作的性质;第2卷有五大论点:一论资产的性质及分类;二论社会总资产中的一种特别部门﹝即货币﹞及藉银行的各种操作以节约货币的方法;三论资本的积蓄及生产与不生产的劳动;四论利息的升降;五论资本的各种用途,并予以比较。

第3卷,共4章,第三篇论各国富裕进步的不同。

主要内容是介绍造成当时比较普遍的重视城市工商业,轻视农业的政策的原因;第3卷说明:国富的自然进步,资本是最初用于农业,而后用于各种制造业,最后用于国外贸易。

第4卷,共9章,论经济政策与经济学说之诸体系。

即商业体系与农业体系。

主要内容是列举和分析不同国家在不同阶段的各种经济理论;第5卷,共3章,主要内容是分析国家收入的使用方式,是为全民还是只为少数人服务,如果为全民服务有多少种开支项目,各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当代政府都有赤字和国债,这些赤字和国债对真实财富的影响等。

《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有下列重要主张:1. 个人主义:经济体制之建构,应以保障个人之生存及发展为原则。

因为每个人若能充分发展自我,则社会整体也将获得进步。

2. 私有财产制:就是主张私人有权拥有及支配自己的财富。

因为如此才能使个人充分发展,同时促进文明的发展。

3. 追求利润具有正当性:企业家投资工商业虽然为了追求利润,但是在过程中往往产生服务人群、贡献社会的效果,促进社会进步。

4. 经济自由:主张政治中立,不随便干预经济活动,使每个人得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进行其经济活动,如此才能有效率。

5. 价格机能: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如此价格自然会调整恰当,而且资源也会配置得当,结果将始社会效益达到最佳的状态。

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

该书的伟大成就之一是摒弃了许多过去的错误概念。

亚当·斯密驳斥了旧的重商学说。

这种学说片面强调国家贮备大量金币的重要性。

他否决了重农主义者的土地是价值的主要来源的观点,提出了劳动的基本重要性。

亚当·斯密(分工理论)重点强调劳动分工会引起生产的大量增长,抨击了阻碍工业发展的一整套腐朽的、武断的政治限制。

《国富论》的中心思想是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的自由市场实际上是个自行调整机制,自动倾向于生产社会最迫切需要的货品种类的数量。

例如,如果某种需要的产品供应短缺,其价格自然上升,价格上升会使生产商获得较高的利润,由于利润高,其他生产商也想要生产这种产品。

生产增加的结果会缓和原来的供应短缺,而且随着各个生产商之间的竞争,供应增长会使商品的价格降到“自然价格”即其生产成本。

谁都不是有目的地通过消除短缺来帮助社会,但是问题却解决了。

用亚当·斯密的话来说,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象“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

”(《国富论》,第四卷第二章)斯密在《国富论》中要回答的最后问题是,感情与"公平的旁观者"之间的内在斗争,在社会的长期演进中究竟是怎样在历史本身的大舞台上发生作用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见第五编,他列举了社会发展的四个主要组织阶段,除非由资源的匮乏、战争或政府的坏政策予以阻止,否则这些阶段是会连续进行的。

这四个阶段是:猎人的最初"野蛮"阶段,原始农业的第二阶段,封建或庄园"耕作"的第三阶段,商业上相互依存的第四阶段。

每一阶段伴有与它的需要相适应的制度。

例如,在猎人阶段中"没有任何财产……因此,也就没有任何确立的行政长官或正规的司法行政"。

随着牛羊群的出现,产生了比较复杂的社会组织形式,不仅包括"可怕的"军队,而且有不可缺少的法律和秩序堡垒。

斯密思想的核心是:这种制度是保护特权的工具,不能用自然法为之辩护。

他说,"文官政府是为了财产的安全而设立的,实际上是为保护富人反对穷人而设立的,即为了保护有些财产的人反对根本没有财产的人而设立的。

"最后,斯密将演进描述为从封建主义走向一个需要有新制度的社会阶段,这种新制度是由市场确定的而不是由同业公会确定的,是自由的而不是受政府限制的。

这在后来称为放任自由的资本主义,斯密称之为完全自由的制度。

这种物质生产基础的连续改变,将带来的上层建筑的必然改变,这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有明显的相似之处。

可是也有一个重大的差别: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最后动力是阶级斗争,而在斯密的哲学史中,主要的推动机制是"人性",由自我改善的欲望所驱使,由理智所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