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32P示踪技术
土壤盐胁迫对紫花苜蓿磷素利用的影响

土壤盐胁迫对紫花苜蓿磷素利用的影响赵乐;苏睿;何红花【期刊名称】《水土保持学报》【年(卷),期】2024(38)2【摘要】[目的]为了研究土壤磷肥和盐分及其交互作用对紫花苜蓿生长、磷营养和耐盐性的影响。
[方法]通过向[土娄]土中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磷肥(0,40,80,160mg/kg,以KH_(2)PO_(4)的形式添加)和氯化钠(0,0.4,0.8,1.6g/kg)进行温室盆栽试验,种植紫花苜蓿“甘农七号”。
[结果]紫花苜蓿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下部生物量均随着磷肥施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随着盐分添加水平的提高而减少;施磷时植物的磷吸收量增加,当磷水平为160mg/kg时,根、茎、叶的磷含量均达到最大。
添加盐分抑制对磷的吸收,当盐水平为1.6g/kg时,根、茎、叶的磷含量与不加NaCl时相比显著减少;与不加磷肥时相比,酒石酸含量随着磷肥水平升高而减少,外源盐分添加显著增加紫花苜蓿根际酒石酸的含量;大部分处理的根际pH与非根际pH相比均降低,在盐胁迫的情况下土壤pH的降低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和植物对磷的吸收;高剂量(160mg/kg)的磷肥添加使紫花苜蓿的磷吸收效率、磷利用效率均显著降低。
[结论]土壤磷肥与盐分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盐分增加加剧植物磷缺乏,适当施用磷肥可提高紫花苜蓿的耐盐性,并提高其在盐渍土壤中的生产力。
【总页数】9页(P414-422)【作者】赵乐;苏睿;何红花【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平凉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3.223.3【相关文献】1.利用32P示踪技术研究土壤磷素活性剂对大豆吸收土壤和肥料磷素量的影响2.土壤铜胁迫对水稻磷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3.维生素C浸种对盐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4.2,4-表油菜素内酯对盐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5.2,4-表油菜素内酯对盐胁迫下紫花苜蓿生理指标及根系离子积累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六章示踪技术及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剖析

二、显像剂被脏器或组织聚集的机制:
1、合成代谢: 脏器和组织的正常合成功能需要某种元素或一定
化合物,若用该元素的放射性核素或放射性核素标记的 化合物引入体内,则可进行脏器和组织的体外显像。
甲状腺对碘有选择性吸收功能,利用放射性碘作示 踪剂,可显示甲状腺影像,判断其形态大小及结节的功 能状态。
11C标记的棕榈酸 (11C-PA)可被心肌摄取利用
第六章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与显像
引言
研究各种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是医学研究的需要 用直接检测方法难以做到
原因:⑴物质浓度低,超出直接检测的灵敏度 ⑵动态变化,直接检测技术难以跟踪 ⑶无法采集信息
间接检测技术可以做到——包括示踪技术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一、定义 是以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的化学分子作为示踪
患者口服131I
甲状腺吸碘功能测定仪
甲状腺吸碘功能测定结果
5.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是根据放射性核素示踪原理,利用放射性核素 或其标记化合物在体内代谢分布的特殊规律,从 体外获得脏器和组织功能、结构影像的一种核技 术(见下图)。
放射性核素显像
向患者体内引入 特定示踪剂(或 显像剂)
核医学显像设备
体外示踪技术(in vitro)
有相同的化学及生物学性质。 如:用放射性131I来研究127I的生物学行为
2、可测性: 放射性核素发出各种不同射线,可被放射性探测仪所
测定或被感光材料所记录。 如:研究物质代谢3H、14C、32P
体外放射分析125I 脏器功能测定与显像131I、99mTc、111In、18F等
三、示踪技术的主要特点
剂,通过探测放射性核素在发生核衰变过程中发射 出来的射线,达到显示被标记的化学分子踪迹的目 的,用以研究被标记的化学分子在生物体系中的客 观存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类核医学技术。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6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素养加强课6 同位素标记法及其应用课件 _00001

(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 标记蛋白质和DNA的特征元素,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用35S 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3)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用3H标记亮氨酸,研究分泌 蛋白在细胞中的合成、运输与分泌途径,证明分泌蛋白在附着于内 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之后,按照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方 向运输,从而证明了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
把遗传物质DNA注入细菌,因此如果标记的是蛋白质,则上清液放 射性高,沉淀物放射性很低;如果标记的是DNA,则上清液放射性 很低,沉淀物放射性高。综上所述,此组实验中标记的是DNA,即 DNA中的P元素。此实验过程中,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 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3)由 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在含14N的
B [①③采用的是同位素标记法,其中①是为两组植物分别提
供H
18 2
O和CO2、H2O和C18O2检测产生氧气的标记情况,③是分别用
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检测子代噬菌体的标记情况;
②采用的是诱变技术,④采用的是混合染色技术。故采用的核心技
术相同(或相似)的是①和③,B项符合题意。]
1.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 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分裂1次……N次。 若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40条 和2条,则这至少是第几次分裂的分裂期( )
A.第1次 B.第2次 C.第3次 D.第4次
C [由染色体总条数为40条可知是分裂后期,若是第1次有丝 分裂后期,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应为40条;若是第2次有丝分裂 后期,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应为20条;若是第3次有丝分裂后 期,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应为0~20条。]
用 32P光镜放射自显影示踪对人体经脉循行路线组织结构的研究

m ei i i ls l ea e o c tae l e v . rda sco ey rlt t uelOl n r e n d S Ke l s t lem e iin ;r dc u l e P:n c m per do u r p y y wo d wev rda s a ia ei d i f ms i a ia mg a h
关键 词 十 二经 脉 ;放 射性 核 素监P ;放 射 自显影 术
S u y O lts u t u t r f t a s iso o t fhu a r d a t 2 t d l i e s r c u e o r n m s i n r u e o m n me i i n wih 3 P s l htm i r s o i a o u o r p y i c o c p c r di a t g a h g
经 脉循 行路 线 进 行 了 2倒 组织 结构 的研 究 。结 果 : 现3P不 但 大 量分 布 在 表皮 的 生 发 层 中 , 发 2 而且 还 广 泛分 布 于 皮
神经 纤维 和触 觉 小体 内。 结论 : 示 人体 经 脉 循秆 路线 的组 织结 构 与皮 神经 纤 维 的关 系 十分 密 切 。 提
r do u o rph M e h d :Th r n m ls n r u eo t a eiin Ⅷ a ia tg a y to s eta s a i o t fh m ̄n m rda o su id i ae t 2 ih a t de n 2 css w h 3 P l tmi i g i c
华中农业大学同位素示踪技术讲课提纲七

af = 1.37-0.37 = 1.0%
∴ Ndff = ap/af = 0.3/1.0 = 30%
Npf = Np×Ndff = 30Kg/亩×30% = 9Kg/亩
施入尿素量:W = 20/40% = 80Kg/亩
肥料N素利用率:R = Npf/Nf= 9/20 = 45%
①15N2还原法(Burris,1941):充15N2密室进行
NdfA=a样/a气×100%
固氮量=NdfA×总N量 ②同位素稀释法(J、O、Legg等,1975),15N施入土壤
NdfA=1- a固/a非
③AN值法(M、Fried等,1975),田间种固N、非固N NdfA=(As + Afix - As) ×NdfF/Af As、Af、Afix分别代表土壤、肥料、大豆有效N量。 NdfF:来自肥料N素的比例。
Ndff = ap/af×100% (设N素来源于土壤
和肥料二方面) (3)
af:肥料N的原子百分超(或动物饲料N的原 子百分超,此时又多了一个动物排泄因素)。
上片解释见第五章第37片同位 素稀释法
4 、 植 物 从 土 壤 中 摄 取 N 的 % ( Percentage of in the plant tissue derived from
(2) 仪器的本底检查。
(3)离子峰的选择(14N和15N的峰比28N、29N小 10倍,选28N、29N、30N)。
(4) 仪器精确度检查(检查去O2后的空气或 纯N气)。
2.分析样品的制备:
(1) K氏法(Kjeidali) 质谱分析常用法。
A.样品的消化:(例:0.05g植样
+10ml 浓 H2S04+3.3gSe:CuSO4:K2SO4 为 1:10:100混合催化剂→样液清亮再消煮 5h ( 土 ) 或 2h( 植 ) , 温 度 120-140℃ 。 样品予处理:水杨酸—硫酸法:5g干土 或0.5g植样+12ml水杨酸:硫酸为50g: 1000ml 溶 液 中 放 置 30min , 再 加 2.5g 硫 代硫酸钠和15ml水,缓缓加热至停出起 泡→冷却→常规消化)。
【高中生物】小小“侦察兵” 工作细无声

【高中生物】小小“侦察兵” 工作细无声【高中生物】小小“侦察兵”工作细无声1.示踪原子和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是二十世纪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之一。
同位素示踪法是随之产生的一项科学应用技术。
简单地说,带有“放射性标记”的原子叫做示踪原子。
同位素示踪法(isotopictracermethod)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
形象地说,就是把示踪原子派出去当“侦察兵”,让它去跟踪研究对象。
匈牙利化学家吉奥吉·赫维西(1885-1966)于1923年首次研究了铅盐在具有天然放射性212pb的豆类中的分布和转移。
1934年,在制备了磷的放射性同位素后,他对体内的磷进行了示踪试验。
随着加速器和核反应堆的发明,产生了大量的同位素,同位素示踪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放射性同位素的特点放射性同位素是不稳定的。
它的原子核将持续自发地发射射线,直到它成为另一种稳定的元素,这被称为“核衰变”。
放射性同位素可以在核衰变过程中发射α射线β射线γX射线或电子俘获,但放射性同位素不一定在核衰变过程中同时发射这些射线。
核衰变速率不受温度、压力、电磁场和其他外部条件的影响,也不受元素的化学状态的影响,只与时间有关。
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率通常用“半衰期”来表示。
半衰期长的放射性同位素被认为是实验中鉴定化合物的理想工具。
3.同位素示踪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同位素示踪中使用的放射性核素与自然界中相应的普通元素及其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化学和生物性质,但具有不同的核物理性质。
因此,同位素可以作为一种标记物来制造含有同位素的标记化合物,而不是相应的未标记化合物。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连续发射特征射线的核物理性质,核探测器可以随时跟踪其在体内或体外的位置、数量和转化。
用放射性同位素作示踪剂不仅灵敏度高,测量方法简单易行,能准确测量和定位,而且符合研究对象的生理条件。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具有以下四个特点:3.1灵敏度高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可以测量10-17kg~10-21kg的水平,即从1015个非放射性原子中可以检测到一个放射性原子,但迄今为止最精确的化学分析方法很难测量10-15kg的水平。
示踪技术分类

样品 非均相样品
乳浊液样品 (使用乳化剂) 悬浮颗粒样品 (使用凝胶剂、超声波) 固相样品(滤纸吸附等)
例1
样品量(mg)
50 100
燃烧法:
耗氧量(ml)
250 500
乙醇胺(ml)(吸收剂)
2 5
例2、消解法:
(适用于3H、14C、35S、45Ca、32P等)
样品量(mg) Hclo4(ml) H2O2(ml) 温度(℃ ) 时间 10 0.2 0.4 70-80 1h
efficienty)E
一、 放射性示踪法原理和特点
1、 原理:
物理性质的可探测性 化学性质的相同性 生物代谢中无异常变化
2、 特点:
1.灵敏度高
-6g 化学分析法:一般10
光谱法:10-10—10-12g
示踪法:10-14—10-18g
例
32P: A(Bq)
3.7 ×104 3.5×10-12 LSC的rb<10dpm)
A、 溶解成液体,如上法引入。
B、 土培、水培、沙培法(地下部 分)。
C、大田施肥。
●动物:
A、注射法:皮Leabharlann 、肌肉、腹腔、静脉注射。 B、口腔引入法;食物、水、胃管、投丸。 C、吸入法:通过呼吸道、易挥发示踪剂。
D、涂布法。
E、 喷涂法。
60Co、182Ta、226Ra金属丝扦入 F、扦入法:将
生物体。
(1)活体:固定部位、固定距离、固定面积。 (2) 鲜样:打孔法、取液法、匀浆法。 (3) 干粉法:70-80℃烘干 粉碎 称量。 (4) 燃烧法:C、H → Co2、H2O (5) 消解法:使用强酸、强碱消化。 (6) 灰化法:浓缩样品。
第三讲 示踪技术

2020/4/5
同位素示踪
❖ 1923年, Hevesy在丹麦玻尔实验室工作期 间,将豆科植物浸泡在含有放射性210Pb和 212Pb的铅盐溶液中。结果发现:铅全部被吸 附在根部,从而保护其它部位
定位定量准确
❖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能准确定量地测定代谢物质的转移 和转变,与某些形态学技术相结合(如病理组织切片技 术,电子显微镜技术等),可以确定放射性示踪剂的定 量分布,并且定位准确度
三、示踪实验的设计原则
➢ 通常都用核素作为标记物,所以示踪实验也称核素示踪实验, 其中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时,称为放射性示踪实验
2. 选择示踪剂给入途径
整体示踪实验时,应根据实验目的,选择易吸收、易操 作的给入途径,一般给予的数量体积小,要求给予的剂 量准确,防止可能的损失和不必要的污染
体外示踪实验时,应根据实验设计的实验步骤的某个环 节加入一定剂量的示踪到反应系统中去,力求操作准确, 仔细
生物实验:
❖ 整体动物实验的给药途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简便
❖ 放射性测定不受其它非放射性物质的干扰,可以省略许多复杂的物质分离步骤,可以利用 某些放射性同位素释放出穿透力强的γ射线,做到非破坏性分析,随着液体闪烁计数的发展, 14C和3H等发射软β射线的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及生物学实验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不受环境和化学因素影响等优点 在各种学科的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继后Jolit和Curie于1934年发现了人工放射性,以及其后生产方法的建 立(加速器、反应堆等),为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的更快的发展和广泛 应用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和有力的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分量,而且根据植物吸收来评价土壤中有效养分的量。用来
平衡同位素的系统不同,测定的有效养分可分为E、L和A值。 都以典型的同位素稀释公式来计算: • E、L和A值=S1X/S2-X=X[(S1/S2)-1] • 式中X为加入系统中示踪剂的量;S1和S2分别为平衡前后同位
素的比活度。
• 一、测定原理:
• 则 31P表=32P表× 31P溶/ 32P溶 ……………………………② • 用这种同位素交换法测得的31P表,McAuliffe等称为表面磷.
• Russell等提出有效磷概念,即为表面磷加溶液磷,代表系统中 能为同位素交换的或能进行同位素稀释的这部分磷,称为E-值。 • 由于E-值与平衡时间有关,故又用Et 表示。根据Et的概念,可 交换P(Et)应为表面P与溶液P之和,所以:
• §6-2 32P样品的制备和测量
• 一、活体样和鲜样: • 可以把活体测量看作是测量固体样品的特殊方式。例如,在研
究32P标记的肥料自土壤进入植物体的速度时,即要进行活体测
量。可用钟罩型计数管进行植物活体测量。活体测量虽然简单 易行,但误差很大,一般只能粗略的定性测定。
• 新鲜样品的策略是把新鲜样品采回,稍许加工,不进行灰化。
• §6-3植物对磷的吸收利用和代谢研究 • 一、植物体内32P代谢组分的提取和分离: • 见实验资料。 陈子元主编,核技术及其农业科学中的应用,
P518~519。
• 二、磷的吸收、运转研究: • 1.磷的吸收、运转和小麦生长发育的关系 • 王志芬等,核农学通报,93,14(4):171~179。 • 2.磷在棉株中的吸收、运转和分布规律
• 2.H2SO4-H2O2法,消煮
• 葛才林等。小麦干粉0.5g,加Na2H32PO4 ,加3ml HClO4 和3ml H2O2,加热起爆至无色,碱液稀释到10ml,闪烁测量。 • 四、干灰化: • 500~550℃马福炉中灰化4~5h,至灰白色,用2N HNO3溶解, 蒸发至半干,过滤定容。 • 测量方法:定标器、契伦可夫、液体闪烁测量等。
• ① 各 种 形 态 P 的 回 收 ; ② 植 株 中 Pdff ; ③ 植 物 中 P 比 活 度 (14~18天),以KH2PO4为100。
• Al-P Fe-P 19.3-38.9 Strengite 1.1-1.9 Variscite 2.6-3.4 KH2PO4 100 • 40-53
• 因由土壤吸附的磷酸盐保持可交换的状态,所以加到平衡溶液 中的磷的量对E-值没有影响,也即用载体 32P和用无载体 32P得 到的结果一致。 • 但如土壤中具有强亲和力的化合物时,以无载体法加到土壤的 32P与这些化合物作用,而被土壤吸附或固定不再参与同位素交 换,因而引起32P的损失,而使测定值过高。 • 如果采用载体法,由于 32P只占 31P的很少部分,则由于固定或 吸附所引起的损失可忽略不计,因而能正确地反映土壤中可交 换磷的量。 • 但如果加到土壤中的磷比可交换磷的量大得多,则稀释前后的 比活度差别很小,而使灵敏度降低。 • 用无载体法还是有载体法,以及载体法所加载体的量依土壤上 固磷能力的大小来决定。
• 2.土壤标记: • 将32P标记液注射或喷洒到土壤中,或与土壤均匀混合。可用于 测定肥料利用率、磁带土壤有效养分、研究土壤中根条活力、 根际磷吸收、耗竭等。 • 3.植物标记: • ⑴ 根部引入,用土培、水培或砂培等。 • ⑵ 地上部分引入:叶面喷涂、茎根注射。 • 主要用于研究植物对磷的吸收、运转和代谢等。 • 4.离体标记: • 研究磷的运转、代谢等。 • 5.其他: • 微生物标记通过培养介质标记,单细胞藻类也可通过培养介质 标记。如将32P-K2HPO4加到培养钝顶螺旋藻的培养液中,可得 到32P-钝顶螺旋藻体,进而可用标记的藻体用作鱼饵料的研究 和珍珠蚌摄食的研究。(核农学通报:1987,2:7-8)
• 磷肥利用率(%)= 植物吸收肥料P2O5 (mg)/ 应用的肥料
P2O5(mg)×100
• =( Pdff× PT/应用的肥料P2O5)×100
• 2.利用标记土壤: • 将标记的磷酸盐与土壤充分拌匀,使土壤磷获得标记,然后在 这种标记突然施入未标记的磷肥,以不施磷肥的对照。种植作 物,收获后,植物材料烘干、消化(或灰化),测总P和32P活 度。按下式计算磷肥利用率:
32P→5L
Chien
et
al.
Soil
• 配施TSP增加玉米和cowpea(缸豆)对磷矿粉的吸收利用效率。
K2HPO4
(20mg/L),取80ml→4kg土,1 wk后,施用PR。
HNO3 和HClO4混合液消化,测消化液中P浓度,闪烁测量32P。
• ⑶ 计算:
• ① soil + PR:植物从磷矿粉吸收的P的量:
第六章 32P示踪技术
§6-1 示踪剂及标记方法 • 一、产品制剂 • 1.能量、半衰期: • 射线能量大,1.7112Mev,测量方便,但使用时要注意防护。 • 半衰期较短,T1/2=14.3天,便于废物处理。
• ( 33P,Emax=0.249Mev,T1/2=25.3天,在电镜自显影和分子生 物学等领域应用较多,在后面介绍。)
• 1.E-值:(核农学P-313)
• 土壤加水或0.01MCaCl2 ,组成悬浮液,加入 32P-磷酸盐,溶液 中32P与土壤颗粒表面的31P会发生同位素交换反应:
•
•
31P +32P = 32P +31P 表 溶 表 溶
• 达到平衡时,固体表面和溶液中的32P比活度相等。即:
32P
/ 31P 表 = 32P溶/ 31P溶 ……………………..…………① 表
• 假定Psoil(TSP+PR)= Psoil(TSP),则⑨式可求。
• (因为研究表明,在有TSP时,加本试验矿添加的PR,
对植物吸收土壤中的P无大影响。)
• 比较PR单独施用时和配施TSP时,植物对PR中P的吸 收,结果由于配施TSP,使玉米和cowpea对PR-P的吸 收分别增加了3.48mg和1.38mg每盆,相对增加165% 和72%。
Psoil(TSP)=P(soil+TSP)- PTSP……………..….…..………………⑤
• ③ TSP+PR+soil (标记TSP):
•
• • •
PdfT(PR)= SA(PR+TSP+soil)/ SA(TSP)……….….…………⑥
PPTS(PR)=PdfT(PR)× P(PR+TSP+soil)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⑦ PPR+soil(TSP)=P(PR+TSP+soil)-PTSP(PR)………….……..…………⑧ PPR(TSP)= PPR+ soil(TSP)-Psoil(PR+TSP)………..…………..……⑨
• 2.产品形态:
• ① 有载体和无载体的磷酸盐:
• 如:32P-K2HPO4、32P-KH2PO4、32P-Na2HPO4、32P- NaH2PO4。 • ② 口服液:磷[32P]酸钠。 • ③ 注射液:磷[32P]酸钠、胶体磷[32P]酸铬注射液。
• • • •
• • • • •
二、标记方法 1.肥料标记:(核农学P-320) ⑴ 合成法: ① 把32P结合到其中一种成分中去。如可在制备过磷酸钙时, 在硫酸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盐,用这种硫酸处理磷矿粉,制得 的过磷酸钙,除有正常结构外,还有分布均匀的32P示踪原子。 • 32P-磷酸盐+硫酸→处理磷酸粉→ 32P-标记过磷酸钙 ② 实验室内用32P-H3PO4制备标记磷酸铵 H332PO4+NH3=NH4H232PO4 或 H332PO4+2NH3=(NH4)2H32PO4 ⑵ 交换法: 最常用的标记方法。用32P标记的磷酸盐溶液与普通过磷酸钙肥 料混合,搅成糊状,保持若干小时,在此过程中不断搅拌,甚 至可以加温至70℃左右,以促进肥料中的 31P与加入的 32P进行 同位素交换,直到达到相对平衡,然后烘干,磨细备用。
或烘干即进行测量。主要有“打孔法”和“匀浆法”。(见农 学中同位素示踪技术 P-122)。上述鲜样组织的测样,虽然手 续简便、迅速,但误差很大。一般仅能判断同位素在各组织器 官中大致的放射性活度。
• 二、干样:
• 粉样:50~100mg/皿,无限薄、均匀。
• 三、湿灰化: • 1.HClO4-H2O2法,慢灰化、起泡法。
• ⑶ 中子活化法: • 标记难容性矿粉时,用同位素交换法,其速度极为缓慢。 • 可直接把磷矿粉放入原子反应堆中,用中子轰击磷矿粉的方法 (中子通量一般不低于1012~13n/cm2· sec),使磷矿粉中的31P获 得中子后变为32P(31P+δn—→32P+r)。 • 这种比较方法可使磷矿粉中的其它元素同时被标记,在使用前 需将短半衰期的放射性核素进行冷却衰变,在操作及样本测量 时,也需要注意其它被活化的放射性核素,如 45Ca、 46Sc、 60Co等放射性的防护和叠加干扰。 • 冷却(Cooling):通过放射性衰变来减弱强放材料的放射性活度 的方法。
• • • PdfR=1-Pdfs=1-[SA(PR+soil)/ SA(soil)]… ………….…① PPR=PdfR×Psoil+PR……………………...……………………② PdfT=SA(TSP+soil)/ SA(TSP)……..…….…………………③
• ② soil + TSP:
•
•
PTSP=PdfT×P(TSP+soil)…………. ……………………………④
• 2.配施水溶性磷肥(重过磷酸钙,TSP)对增加磷矿粉中磷 的 有 效 性 的 效 应 。 ( S.H. Sci.Sol.Am.J..60:1173~1177) • ⑴ 处理: • ① soil + PR:用32P- KH2PO4标记土壤,1ml • ② soil + TSP:标记TSP(用交换法) • ③ soil + TSP(labeled)+ PR,其中TSP:PR=50:55 • 在各处理中种植玉米和缸豆。 • ⑵ 采样:42天收地上玉米,45天收cowpea,烘干,粉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