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中学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精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一语文试题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A.寥廓.(kuò)拊.心(fǔ)峥.嵘(zhēng)游说.(shuì)B.漫溯.(sù)执拗.(niù)长篙.(gāo)青荇.(xìng)C.瞩.目(zhǔ)提.防(dī)吮.吸(shǔn)雏.菊(chú)D.窒.息(zhì)创.伤(chuàng)褴.褛(làn)弄.堂(lò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和蔼谄媚打瞌睡横七竖八B.气概纳粹紫金花一鼓作气C.沧桑颠峰包身契不假思索D.嫦蛾吉祥通信网蜚声中外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⑴清清山溪,森森古柏,佛塔巍巍,钟磬悠悠,深山中的这一座古刹,真是个去处。
⑵大千居士的《庐山图》烟云满纸,莽莽苍苍,水墨潇洒不羁。
⑶袁宏道、归有光这一派作家的随笔小品一代圣人立言的载道之文,书写自我的性灵之作。
A.清闲运用不仅是/而且是B.清静应用不仅是/而且是C.清静运用不是/而是D.清闲应用不是/而是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场上的中国女排攻势凌厉,扣杀凶猛,打得对方前仰后合....,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B.著名画家李可染,画艺高超,着手成春,堪称力透纸背....的一代大师,令人敬仰。
C.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儒家学说进行挖掘、整理,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既不抱残守旧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全盘否定。
D.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诚惶诚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家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科研和教育战线上努力开创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贵州省安顺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贵州省安顺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
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社会的秩序可以不必靠什么力量就可以维持,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
乡土社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
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礼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
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
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
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
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的。
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一一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
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
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
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的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
一年一度,周而复始。
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
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
于是“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像这一类的传统,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
我们说“灵验”,就是说含有一种不可知的魔力在后面。
贵州省西秀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贵州省西秀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2016高一下·鸡西期末)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大会以后,很多企业领导端正了认识,围绕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大了整顿的力度。
B . 经考古专家20 多年的整理、研究和发掘,被学术界评定为我国20 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考古获得—系列重大成果。
C . 李少康在师院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他四处搜集和研读有关自动化控制的各种资料,运用最新的技术改革了放映设备。
D . 广东国投破产事件暴露了中国金融业的风险隐患,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提供了教训,向我国金融业敲响了警钟。
2.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如果从中国文化的特征着眼,而不拘泥于西方所承认的史诗标准,《诗经》可以说是史诗,那么,为什么从现存文献来看,《诗经》诸篇如此短小?在传统《诗经》学中,有称为“三象”的组诗,,,。
,,。
①但有人指出此说不当,“象”之得名当与周代的意识形态有关②古希腊史诗是“讲唱”,注重的是语言,因此是长篇巨制③有关此“象”之得名,过去有人以为从动物象而来④“象”当是一种有歌有舞,包含宏大叙事和表演形态的原始戏剧艺术⑤中国古代史诗是“演唱”,注重的是表演,因此篇幅短小⑥从史诗的角度来看,它与古希腊史诗相比,文本形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呈现方式的不同A . ③①④⑥②⑤B . ①③④⑥②⑤C . ①④③⑤②⑥D . ③④①⑥⑤②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3. (6分) (2019高三上·蚌埠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今天中国人的生活中,儒家思想仍不失为颠扑不破的真理,仍然是一股活的力量,还会影响我们民族的立身处世之道。
在西方读者看来,孔子只是一位智者,开口不是格言,便是警句,这种看法,自然不足以阐释孔子思想其影响之深且大。
贵州省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贵州省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6分)1. (2分) (2020高一下·牡丹江月考)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束脩,古代学生入学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被称为“束脩”,所以后来用束脩指入学。
B . 浮图,是梵语的音译,是对佛或佛教徒的称呼,也专指和尚。
也作浮屠或佛图。
C . 缗钱,是指古代用绳传连成串的钱。
一千个方孔铜钱用绳穿连在一起,就是一贯。
D .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视事”,指官员审问案件。
2. (2分)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此三者,吾遗恨也遗憾B . 田园将芜胡不归?疑问代词,为什么C .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担忧,担心D .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或者3. (2分)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 . 茕茕(qiónɡ)黜(chù)恶睥睨(nì)渑(miǎn)池不怿(yì)B . 蹩(biě)进汤镬(huò)攻讦(xié)孱(càn)头疏浚(jùn)C . 鲰(zōu)生刎(wěn)颈桮(fǒu)杓瞋(zhēn)目命运多舛(chuǎn)D . 玉玦(quē)参乘(shèng)断壁残垣(yuán)飨(xiǎng) 犬豕(shǐ)鸡豚4. (2分) (2018高一上·牡丹江月考)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A .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行李之往来B . 为之奈何人不敢与忤视C .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 .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而伤长者之意5. (2分) (2017高一下·吉林期中) 对下列各句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④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⑤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⑧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A . ①/③/④⑤/⑥/②⑦/⑧B . ①②/③/④⑤/⑥⑧/⑦C . ①③/②⑤/④/⑥/⑦⑧D . ①④/②/③⑦/⑤/⑥⑧6. (6分) (2020高二下·嘉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贵州省安顺市2020-2021年度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A卷

贵州省安顺市2020-2021年度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8分)1. (2分) (2019高二上·伊春期中) 下列各句与例句“农人告余以春及”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 . 奚以知其然也B .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C .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D . 访风景于崇阿2. (6分)(2019·梅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批判是认识问题的逻辑起点,批判为解决问题、推动进步提供了契机。
然而,仅仅有批判精神,混沌的世界是否就一片澄明、丛生的问题是否就________?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不是________的冷嘲热讽,也不是痛快一时的情绪宣泄,而是破与立的对立统一,批判与建设的________。
当批判精神异化为“为批判而批判”,不加分辨地否定昨天,鄙薄今天、怀疑明天,结果只能陷入历史的虚无。
社会总有不完美,值得批判的事情岂止车载斗量。
对这些问题拿起批判的武器,正确而且必要。
问题是,如果人人都坐而论道,谁来为我们解决问题?与解决问题相比,做个“批判家”并不难,对照理想,现实的缺憾________。
但是,()批判是通向正义感的捷径,是体现存在感的绝佳方式,但历史的责任不允许我们满足于道德飙车。
中国的进步,不只需要“行不行”、“能不能”的探寻,也需要“好不好”“该不该”的判断。
制度的改革,社会的改良,人心的改善,有待众人一起发力。
鞭挞黑暗时,点亮蜡烛;蔑视贪婪时,拒绝同流;痛斥冷漠时,伸出双手……我们不仅要做提出问题的共同体,更要做解决问题的共同体。
(节选自《人民日报》)(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涣然冰释置身事外相提并论俯拾即是B . 迎刃而解置身事外相得益彰俯拾即是C . 迎刃而解置之度外相提并论数见不鲜D . 涣然冰释置之度外相得益彰数见不鲜(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中国的进步,不只需要“好不好”、“行不行”的探寻,更需要“该不该”、“能不能”的判断。
贵州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贵州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
鸡为什么叫“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核的话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
”鸡守时且鸣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
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
鸡这一习性,对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重要意义。
《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女曰鸡鸣……”:妻子说鸡打鸣了,赶紧起来干活吧。
可见,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了。
国君也以“鸡鸣”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
《诗经》中的《鸡鸣》就有贤妃提醒国君早朝:“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负责打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
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
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牝鸡司晨”。
《汉书·五行志》引《易传》的话:“妇人专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
”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
《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和刘砚“共被同寝”,夜半听到鸡叫声,对刘砚说:“此非恶声也。
”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健身。
鸡在古人眼里还能辟邪。
《山海经·中山经》中就多次提及:“用一雄鸡,攘而勿杀”,“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粉”。
古人认为,鸡是一种“阳鸟”,主管日出。
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更清楚:“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
”鸡鸣带来光明,而鬼怪最不敢见光明,自然便怕鸡。
还有一种说法,民间把鸡当辟邪物可能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
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国献重明之鸟,双睛在目。
这里的“重明之鸟”就是一种鸡,隐指尧的接班人舜。
重明之鸟“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民间过年时都期盼这种鸟能飞到自家门口,等不到它,“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3_2(共22页)

十中高二第一(dìyī)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一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款式——“评点〞。
“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
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
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提醒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者会心一笑。
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做出了重要奉献。
这些“评点〞既提升阅读快感,又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
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
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开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
如今,“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如今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
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交融度也进一步进步。
对此,言论反响喜忧参半。
喜的是“弹幕〞的出现,进步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程度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好性。
“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dànshēng)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宏大的影响。
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承当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消费、欣赏消费、传播反响的全链条之中。
贵州省安顺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白部分①在《虞美人》中,李煜用“______,只是朱颜改。
”两句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流露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②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作者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提醒他们不要重蹈秦朝灭亡的历史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③杜甫《登岳阳楼》诗中描绘洞庭湖雄浑壮阔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如果有一天人们司空见惯....了绵延不散的雾霾,那我们还如何走出这令人窒息的污染围城?②他气得脸色半青半黄....,嘴唇哆嗦了半天,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③《中国诗词大会》带着深埋于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用国人耳熟能详....的诗词,在带领观众重温中华经典的同时,完成了一次沟通古今的精神之旅。
④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不仅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而且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⑤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虚拟广告的监管,使得滥竽充数....的广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A. ③④⑤B. ①②④C. ①②⑤D. ②④⑤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对科学的探求中,不但人类表现出非凡的智慧,加深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且不断开创出和谐优美的境界B. 在阅读中学会质疑与探讨,辨析评价文中作者对人生的看法,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会体验出更多人生的真谛C. 怎样扼住命运的咽喉?鲁迅的回答是:直面人生。
直面人生,就是正视人生的苦乐顺逆,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通达乐观D. 人类一直在思考应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尤其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更需要我们密切关注。
4.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工会提议用探望一线劳动者的方式过“五一”,这很有意义,群众积极响应,没有一点妄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旧州中学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主考正好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
卸载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的魅力优于拼音文字说到汉字,不能不提及世界文明史。
世界的古代文明,可以说就是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圈,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圈,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印度圈,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等四大文明。
这四大文明之中,前三者互相交往而发展,成为近代文明的源流,只有中国几乎未与其它文化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
国人对此是充满自豪感的,无论是对汉字的发展历史,还是对汉字所承载的中国独具的文字文明和文化底蕴。
但是,由于汉字自身的特点所带来的缺陷,如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在过去几十年中,汉字的未来与发展前景便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
但肯定的一点是,要想准确把握汉字的功过是非,必须仔细回顾和耐心审视汉字所走过的历程。
写于1988年的《图说汉字的历史》引进出版,该书作者阿辻哲次以“事典”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对汉字发展史上的基本事项进行了简洁却明晰的梳理和叙述,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现代的汉字发展史,从前印刷时代的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史到汉字印刷的发展史……意在为学习汉字、使用汉字的人提供更多的相关知识,让那些对汉字有成见的人明白:现在就想把拥有四千余年悠久历史、担负着人类文明发展一翼的汉字塞进博物馆里,还为时尚早。
汉字的表记法从古代到现代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
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而是图形文字,以物的图形为基础而形成文字,例如“山”、“川”、“日”、“月”等。
而与汉字、汉学有关的律令制度,如国家概念、产业、生活、文化等,也都跨越广阔的版图,从中国中原,传播到东方的朝鲜、日本,南方的越南,用文字连结了中国与周边世界的文化。
虽然多数国家后来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依然有着汉字的影响和痕迹存在。
如朝鲜的自创文字“谚文”的意思是“非正式”的文字,因而朝鲜“正式”的文字依然是汉字,这跟日本称汉字为“真名”,称自创的文字为“假名”相同,都是出于对汉字的尊崇。
但在过去的近百年里,世界潮流曾缩小了“汉字文化圈”,就连毛泽东、鲁迅等也曾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但事实并非如此。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字改革——实施拼音文字的作用只不过是充当了学习汉字的辅助工具。
韩国在文字政策上曾先后经历了汉字时代和“韩文专用”时代。
许多韩国专家指出,抛弃汉字使韩国社会出现了知识、哲学和思想的贫困,今天的经济危机,就是韩国半世纪以来推行韩文专用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因为它导致韩国社会出现大量文盲。
所以,韩国开始反思,并于1991年11月和1994年9月在汉城先后两次举行了“汉字优于拼音文字”的国际汉字学术研讨会,并且成立了“国际汉字振兴协议会”。
日本也是如此,它曾减少了可识的汉字字数,但现在又增加了。
现在,世界潮流不仅在扩大“汉字文化圈”,还在促使汉字为创造21世纪人类的高度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图说汉字的历史》带给汉字文化圈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它让读者明白,汉字不仅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文化根基,而且是能够超越语言的不同而让彼此知晓共通意思的最佳媒介。
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达到彼此理解、彼此认同和彼此融合。
1.从全文看,对“汉字文化圈”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汉字文化圈”是指通过使用汉字进行交流的文化圈,21世纪的今天,汉字的使用人数正在逐步增长。
B.“汉字文化圈”是在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文明中产生的,它的诞生并不是与其他文化圈交流的结果。
C.“汉字文化圈”是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而逐渐形成的,汉字文明影响之处,都是“汉字文化圈”的一部分D.“汉字文化圈”是所有会使用汉字的文化人的圈子,而不同于音乐人的“娱乐圈”、政客们的“政治圈”。
2.对“汉字具有独特魅力”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在四大文明之中,只有中国圈文明几乎未与其他三大文明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
B.汉字的表记法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
C.汉字承载着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文明与文化底蕴,抛弃文字,就可能出现知识、哲学和思想的贫困。
D.汉字是表意文字,因此,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实现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畅通无阻的沟通与交流。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由于汉字有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等缺陷,它的发展前景曾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
B.世界潮流缩小了“汉字文化圈”,所以毛泽东、鲁迅等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
C.回顾和审视汉字走过的历程,包括汉字发展史、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和汉字印刷的发展史,不难发现汉字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D.中国推行汉语拼音的实践,韩国、日本对汉字的态度变化,说明汉字文化圈有必要重新认识汉字的魅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季布为奴季布者,楚人也。
为气任侠,有名于楚。
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
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
季布匿濮阳周氏。
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
”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
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
”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
滕公留朱家饮数日。
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
”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
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
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
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
”待间,果言如朱家指。
上乃赦季布。
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因此闻名当世。
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4.对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迹:追踪B.乃髡钳季布,衣.褐衣衣:穿上C.季布为项籍用,职.耳职:职分D.夫忌壮士以资.敌国资:凭借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朱家侠义言行的一组是()①为气任侠,有名于楚②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③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
④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⑤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
”⑥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
A.①③⑤B. ②④⑥C. ②③④D. ③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季布为表示自己得罪汉高祖是出于人臣之责,无意与汉朝廷为敌,才摧刚为柔,甘愿到朱家处为奴。
B.朱家不顾罪及三族,窝藏季布这个朝廷要犯并设法使他得到赦免,主观上是出于侠义,客观上有利于汉政权赢得民心。
C.朱家举出伍子胥鞭打荆平王坟墓的事例,意在说明不能过于逼迫季布,以免造成他“资敌国”的后果。
D.汝阴侯滕公向汉高祖进言,是由于钦佩朱家的侠义,看重季布的贤能,更是为了维护朝廷的根本利益。
7、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
(3分)(2)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4分)(3)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渡湘江(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
8、诗歌鉴赏要做到知人论世,这样方可解其“真义”。
请根据相关信息推测本诗创作的背景,并概括本诗表达的思想情感。
(5分)9、“今春花鸟作边愁”这一诗句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评析其艺术效果。
杜甫《春望》中有一联也用了此种手法,请写出该联诗句。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在《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鸟和鱼表明自己渴求摆脱官场、向往田园生活。
(2)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夔州露冷枫丹、万物萧森的景象,寓有悲壮的色彩。
(3)《诗经.氓》中,女子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情感淡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在答题卡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括号内打钩。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马裤先生老舍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蹬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
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他没言语。
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茶房跑来了。
“拿毯子!”马裤先生喊。
“请少待一会儿,先生。
”茶房很和气地说。
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
荼房刚走开两步。
“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
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
“拿枕头!”“先生,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
”茶房说得很快,可依然是很和气。
茶房看马裤先生没任何表示,刚转过身去要走,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茶房!”茶房差点吓了个跟头,赶紧转回身来。
“拿茶!”“先生请略微等一等,一开车茶水就来。
”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
茶房故意地笑了笑,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腿刚预备好要走,背后打了个霹雳,“茶房!”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竞自快步走开。
“茶房!茶房!茶房!”马裤先生连喊,一声比一声高。
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为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
茶房始终没回头。
马裤先生又挖了鼻孔一下,坐在我床上。
“你坐二等?”这是问我呢。
我又毛了,我确是买的二等,难道上错了车?“你呢?”我问。
“二等。
快开车了吧?荼房!”他站起来,数他的行李,一共八件,全堆在另一卧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