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乌篷船》片段
电子课件-《语文(第三版) 课件 32 乌篷船

《 自 己 的 园 地 》《 雨 天 的 书 》
《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
等。
后一节
回目录页
写
五四运动过后,周作人的思想和艺术情趣开始发生
作 变化。他曾经说过,内心深处却向往着雨天,喝口清
茶,同友人谈闲话,以为“那是颇愉快的事”;但他
背 又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苦”味。为了排遣内心的
景 “苦”味,“聊以对付这雨天的气闷光阴”,他提笔
②“黄昏的景色正最好看,……夜间睡在舱中,听水
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也都很
有意思。”
③“雇一只船到乡下去看庙戏,可以了解中国旧戏的
真趣味,……中产阶级的低能人别在‘布业会馆’等处建
起‘海式’的戏场来,请大家买票看上海的猫儿戏 。”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页
提
实际上,收信人“子荣”与写信人“岂明”是作
法,作者于平淡的叙述中深藏的一种难以言说的眷恋
示 与苦寂。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回目录页
课
1.课文采用书信体写作,有什么好处?〔参考〕
文
2.作者建议子荣君要以什么样的心态游览?表现了
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从末段中找出一些体现这种
研 态度的语句。〔参考〕
读
3.作者为什么将自己化为收信人与寄信人两个人?
〔参考〕
示
末段,指点朋友如何坐船去游览故乡名胜古迹、
观赏山光水色的情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回目录页
提
介绍了乌篷船的用途、种类、结构、外形等方面。
作者之所以要如此细细道来,其实是要表达他对
示 浙东故乡的一种“特别的情分”,乌篷船在作者的笔
描写乌篷船的优美句子

描写乌篷船的优美句子1. 描写乌篷船的句子有哪些1. 篷声夜滴松江雨,菱叶秋传镜水风。
——唐温庭筠【寄湘阴阎少府乞钓轮子】2. 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唐温庭筠【南湖】3. 一篷秋雨睡初起,半砚冷云吟未成。
——唐殷文圭【江南秋日】4. 谁同醉?缆却扁舟篷底睡。
——唐李珣【南乡子】5. 碧瓦朱甍无杰屋,乌篷画楫有新船。
——宋陆游【归三山入秋益凉欣然有赋】6.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
——宋陆游【鹊桥仙】7.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
——宋程垓【蝶恋花】2. 关于描写乌篷船的作文范文+材料,请自己组织范文:乌篷船----水乡流动的生命乌篷船是水乡绍兴的独特交通工具,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
800年前的陆游老先生说它是“轻舟八尺,低篷三扇”。
乌篷船船身狭小,船底铺以木板,即使有渗漏,船舱也不会沾湿。
船板上铺以草席,或坐或卧,可以随便,但不能直立,因船篷低,如直立,便有失去平衡而翻船之险。
乌篷船的动力是靠脚躅桨。
划船的人坐在后梢,一手扶着夹在腋下的划楫,两脚踏在桨柄末端,两腿一伸一缩,桨就一上一下地击水推进,时速可达10多公里。
船的航向是用手桨来控制的,船行进时,船工脚手并用。
有时船工便把作舵用的那手桨夹在腋下,把双手空出,可以于轻舟快捷的迅行中捧一碗酒品尝,脑袋让乌毡帽遮着。
其实绍兴乌篷船,并不只有这脚划船,也有小画舫大小的乌篷船,船身上雕刻着花纹、图案,船头上雕刻着虎头形象的动物(一种水鸟),它们似乎在微笑,颇为滑稽。
民间传说:龙见面避之,行船可获安全。
这种乌篷船的船身较为高大,篷高可容人直立,舱宽可以置桌椅,供游人打牌、饮宴,航速较快。
《阿Q正传》中描绘举人老爷从城里装载着家财到未庄赵府避难所用的船,就是这种乌篷船。
这种大船中有一种名叫“明瓦船”。
其中的三明瓦是在船的两扇定篷之间装一扇半圆形的遮阳篷,三扇篷的木格子上,嵌着一片片一寸见方的藻蛎壳片,既避雨,又透光,这就叫明瓦。
乌篷船课件

课文朗读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哆唆(duō suō )竹箬(ruò)乌桕(jiù )
红蓼(lià o)白蘋(pí n)壶觞(shāng)
偁山(chēng)
课 友人要去自己的故乡 (叙述) 文 赏 种类 析 用途 形状 (说明、描写)( 乌篷船 内 容 结构 材料 结 构 游历故乡,欣赏美景(描写、抒情) )
题解
《乌篷船》是周作人一组文章中的第九篇,文章总 题目是“苦雨斋尺牍”。周作人早就说过,他虽然生 活在大革命前夕的动荡年代,内心深处却向往着雨天, 喝口清茶,同友人谈闲话,以为“那是颇愉快的事”; 但他又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苦”味,“心思散漫, 好像是出了气的烧酒,一点味道都没有”。为了排遣, “聊以对付这雨天的气闷光阴”,他提笔写信,写给 谁呢?给知己者川岛(《尺牍》之三)、钱玄同 (《尺牍》之六)--二三人而已;实在没人可写了, 就写给自己(如,《尺牍》之一及《乌篷船》),这 封信的收信人就是写信人周作人本人。
(
周 作 人 )
乌 篷 船
作者简介
周作人(1885.1.16~1967.5.6),原名櫆寿,自号启 孟、启明、知堂等,主要笔名周遐寿。浙江绍兴人,现代 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以散文成就最高,中国新文 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著作: 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 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 集》、《夜读抄》、《苦茶随笔》、《风雨谈》、《瓜豆 集》、《秉烛谈》、《苦口甘口》、《过去的工作》、 《知堂文生活》、《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论著: 《欧洲文学史》文学史料集:《鲁迅的故乡》、《鲁迅小 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回忆录《知堂回想录》 译作:《日本狂言逊》、《伊索寓言》、《欧里庇得斯悲 剧集》等。
鲁迅先生的乌篷船原文

鲁迅先生的乌篷船原文那天周末,我和几个朋友去小东江赏雾。
这个季节的晴天去小东江赏雾的人很多。
上次看了好友拍回来的照片,看见那如梦如幻的仙境,好让我心动不已。
想不到仅仅相差不到十天,那天等我们赶去时已是上午九时,雾没有等我们到来就悄悄地散了,只剩下清清的江水,还有几条乌篷船。
寂寞地在风中独自摇曳。
朋友有点失望,说,到东江湖不见雾漫小东江感觉有点枉来一趟。
“可以去坐乌篷船呀!”我对朋友说。
朋友很无奈的答应了我的提议。
其实,乌篷船并非绍兴的专利。
小东江的乌篷船外形有点古色古香的味道,自然无法与周作人笔下的乌篷船较之。
它的船身就是木质结构,呈圆形浅姜黄色;左右存有格子小窗,上面有些雕花;船篷笔直的,微微拎点弧线;里面存有两排木椅或者竹藤椅,并备有救生衣。
不少文人墨客也快乐挤乌篷船。
挑选气候宜人的日子,登门拜访三五好友,在船上饮酒娱乐,既可以观赏沿途风光,领略水乡风情,又可以作诗作画,舞文弄墨,因而颇得他们的钟爱。
本来要坐够10人才开的船,船家看见我们只有5个人,后面又没有其他游客跟上,迟疑了一下,有点无可奈何地说,那你们上船吧。
我们荣登乌蓬船,船桨已经开始拖动。
船家就是个30多岁的女子,中等的身材瘦小,但矫健有力。
指着她东站在船的后梢,斧着身子,两手扶着缠在腋下划出楫,两腿一晃一变小,桨就一上一下地上树大力推进。
船的航向就是用手桨去掌控的。
乌篷船在她的手中时而行进,时而屈服。
在转弯抹角之间掌控得非常自如,得心应手。
不一会儿功夫,船竟送出了不好离。
小东江长12公里,每年的5月—10月,每当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整个小东江云雾蒸腾,朦胧飘渺,诡异神奇,飘飘忽忽地在清泠的山水间游荡,仿佛进入仙境。
河流两岸青山如黛。
郁郁葱葱,满眼绿色。
其绝佳的自然生态犹如一块翡翠镶嵌在湘南大地。
我们坐在船上,一边欣赏着美丽的青山绿水,同伴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当地还流传着母亲哄孩子睡觉的催眠童谣:“挥啊挥、挥啊挥,一摇摇到外婆桥,妈妈给我吃年糕,外公说我好宝宝,外婆抱著我眯眯苦笑、塞给我一个红纸包”歌声虽然说不上迷人悦耳,但当你置身于此情此景,听到着这样的民间小调,你可以真的存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100字名家作品写景美文摘抄

100字名家作品写景美文摘抄1、朱自清《荷塘月色》片段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旳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旳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旳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旳舞女旳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旳,有羞涩地打着朵儿旳;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最新周作人《乌篷船》赏析

周作人《乌篷船》赏析《乌篷船》是周作人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周作人是一位在我国现代散文创作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不仅数量相当多,而且独具风格。
周作人的散文按体裁划分,大致有三类:一是杂感,二是小品文,三是书牍札记。
杂感,多是作者在“五四”潮流涌动下创作的。
这类作品,尤其是作者的早期杂感,取材广泛,思想锐利,能抨击时弊,其中代表作有《祖先崇拜》、《沉默》、《碰伤》等。
周作人一生创作的小品文数量相当多,而且最能代表他散文的独有风格。
他的这类作品,虽然着意于琐细而又不惹人注目的草木虫鱼之类的小题材,但是作者却能够全神贯注于对象之中,并细致入微地表现它们,从而使这类文章具有幽隽淡远的特有意趣。
平和闲雅的情趣是周作人这类散文所表现的中心,广征博引,知识丰厚,语言朴实无华,不重藻饰,构成了他此类作品的重要特色。
他的这类散文密切了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可以使人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这类作品的代表作有《乌篷船》、《故乡的野菜》、《苦雨》等。
周作人的书犊札记写得也很有自己的特色,这类作品的代表作有《我的杂学》等。
周作人创作的散文,无论是读书札记、文艺评论,还是以草木虫鱼、风俗人情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小品文,都能把自己的个性精神溶入作品之中,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周作人重要的散文集有《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等。
《乌篷船》是一篇以书信形式写的别具一格的小品文。
友人要到作者的故乡浙江绍兴去,作者在信中开篇告诉朋友,故乡最有特色的风物便是船。
于是,作者便开始向朋友介绍船的种类、形状、材料、结构和用途。
在介绍乌篷船时,作者详尽介绍了“三明瓦”的好处,并对其作了非常具体细致的描述,然后,又写了怎样坐船以及“到乡下去看戏”等种种的“理想的行乐法”。
在谈到游历家乡景色时,作者特别强调要耐着性子,从容不迫,“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
作者认为,只有这样才是游山玩水的最佳心境。
从表面上看,这里作者是在写游山玩水,然而细细体味,其中却透露出作者对人生的处世态度。
[乌篷船简谱]乌蓬船
![[乌篷船简谱]乌蓬船](https://img.taocdn.com/s3/m/ea728be8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e.png)
[乌篷船简谱]乌蓬船乌蓬船篇(1):绍兴三乌文化作文绍兴三乌文化作文1古越大地——绍兴,位于杭州湾南岸,会稽山北麓,东与宁波为邻,西接省会杭州。
它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其中,数“三乌”文化最具特色。
“乌干菜,白米饭,吃得神仙想下凡。
”这句广为流传的谚语,说明了绍兴人对乌干菜的钟爱。
乌干菜具有开胃、增加食欲之功,夏天喝乌干菜汤,还有消暑防痧之效。
所以,绍兴民间几乎家家腌制,常年食用。
乌干菜制作简便,物美价廉,容易保存。
乌干菜以颜色乌润而得名,也有人称之为霉干菜。
它那独特的风味,使人吃后终生难忘。
鲁迅先生当年在北京、上海时,就经常托家乡的亲友给他寄送乌干菜,尤其是笋煮干菜。
收到后,鲁迅先生总会在日记中郑重地记上一笔。
这在《鲁迅日记集》中就可以查到。
乌毡帽是绍兴的传统特产之一,它用羊毛毡制成,颜色乌黑,与乌干菜、乌篷船并称为“绍兴三乌”。
乌毡帽帽顶呈圆形,旁有卷边,其状如倒覆畚斗,造型独特。
如今,虽然戴乌毡帽的绍兴人越来越少了,但它浓厚的地方特色,还是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许多到过绍兴的人,即便是不买一顶乌毡帽回去,也要戴上乌毡帽留个影,以此作为访问鲁迅故乡的纪念。
乌篷船是绍兴最古老、最原始也是最有特色的交通工具之一。
它的船篷用竹蔑编成,中间夹着竹箬,呈半圆形。
乌篷船俗称“小划船”或“脚划船”。
划船者坐在船尾,背靠一块小木板,双手持手桨,两脚驭踏桨,手脚并用,手下脚出,一张一收,在有节奏的划动中,小船飞速前行。
当它高速划行时,速度可达每小时两公里左右,有人戏称其为“水上的士”。
乌篷船船身长丈许,最多只能容纳四人。
人坐在船舱里,篷顶离头顶不到三五寸,双手可以伸出船舷去嬉水。
坐船时,乘客必须有较好的平衡感觉,否则很可能倾斜侧翻。
不过安全问题你尽可放心,因为那些划船师傅长期从事这项工作,有十分高超的驾船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会时时提醒乘客,而且他们个个都是凫水的高手。
乌篷船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轻盈地向前窜行,两岸的村庄、农舍、稻田、绿柳、茭白、渔舍、丝瓜棚,以及晾着的衣裳、行走的村姑等快速地向后退去,宁静淡远,悠然轻快。
周作人《苦雨》

《苦雨》周作人伏园兄:北京近日多雨,你在长安道上不知也遇到否,想必能增你旅行的许多佳趣。
雨中旅行不一定是很愉快的,我以前在杭沪车上时常遇雨,每感困难,所以我于火车的雨不能感到什么兴味,但卧在乌篷船里,静听打篷的雨声,加上欸乃的橹声以及“靠塘来,靠下去”的呼声,却是一种梦似的诗境。
倘若更大胆一点,仰卧在脚划小船内,冒雨夜行,更显出水乡住民的风趣,虽然较为危险,一不小心,拙劣地转一个身,便要使船底朝大。
二十多年前往东浦吊先父的保姆之丧,归途遇暴风雨,一叶扁舟在白鹅似的波浪中间滚过大树港,危险极也愉快极了。
我大约还有好些“为鱼”时候--至少也是断发文身时候的脾气,对于水颇感到亲近,不过北京的泥塘似的许多“海”实在不很满意,这样的水没有也并不怎么可惜。
你往“陕半天”去似乎要走好两天的准沙漠路,在那时候倘若遇见风雨,大约是很舒服的,遥想你胡坐骡车中,在大漠之上,大雨之下,喝着四打之内的汽水,悠然进行,可以算是“不亦快哉”之一。
但这只是我的空想,如诗人的理想一样的靠不住,或者你在骡车中遇雨,很感困难,正在叫苦连天也未可知,这须等你回京后问你再说了。
我住在北京,遇见这几天的雨,却叫我十分难过。
北京向来少雨,所以不但雨具不很完全,便是家屋构造,于防雨亦欠周密。
除了真正富翁以外,很少用实垛砖墙,大抵只用泥墙抹灰敷衍了事。
近来天气转变,南方酷寒而北方淫雨,因此两方面的建筑上都露出缺陷。
一星期前的雨把后园的西墙淋坍,第二天就有“梁上君子”来摸索北房的铁丝窗,从次日起赶紧邀了七八位匠人,费两天工夫,从头改筑,已经成功十分八九,总算可以高枕而卧,前夜的雨却又将门口的南墙冲倒二三丈之谱。
这回受惊的可不是我了,乃是川岛君“佢们”俩,因为“梁上君子”如再见光顾,一定是去躲在“佢们”的窗下窃听的了。
为消除“佢们”的不安起见,一等大气晴正,急须大举地修筑,希望日子不至于很久,这几天只好暂时拜托川岛君的老弟费神代为警护罢了。
前天十足下了一夜的雨,使我夜里不知醒了几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作人《乌篷船》片段
你如坐船出去,可是不能像坐电车的那样性急,立刻盼望走到。
倘若出城,走三四十里路(我们那里的里程是很短,一里才及英里三分之一),来回总要
预备一天。
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色,随处可见的山,
岸旁的乌桕,河边的红蓼和白苹,渔舍,各式各样的桥,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
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
偏门外的鉴湖一带,贺家池,壶觞左近,我都是喜欢的,或者往娄公埠骑驴去游兰亭(但我劝你还是步行,骑驴或者于
你不很相宜),到得暮色苍然的时候进城上都挂着薜荔的东门来,倒是颇有趣
味的事。
倘若路上不平静,你往杭州去时可于下午开船,黄昏时候的景色正最
好看,只可惜这一带地方的名字我都忘记了。
夜间睡在舱中,听水声橹声,来
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也都很有意思。
雇一只船到乡下去看
庙戏,可以了解中国旧戏的真趣味,而且在船上行动自如,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我觉得也可以算是理想的行乐法。
只可惜讲维新以来这些
演剧与迎会都已禁止,中产阶级的低能人别在“布业会馆”等处建起“海式”
的戏场来,请大家买票看上海的猫儿戏。
这些地方你千万不要去。
--你到我
那故乡,恐怕没有一个人认得,我又因为在教书不能陪你去玩,坐夜船,谈闲天,实在抱歉而且惆怅。
川岛君夫妇现在称山下,本来可以给你介绍,但是你
到那里的时候他们恐怕已经离开故乡了。
初寒,善自珍重,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