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民歌族性核腔分析

合集下载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民歌调查与研究》范文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民歌调查与研究》范文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民歌调查与研究》篇一一、引言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位于中国东北的内蒙古自治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间艺术而闻名。

达斡尔族民歌作为该地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该地区民族历史、文化、生活和艺术的重要载体。

本文旨在通过对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民歌的调查与研究,探讨其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二、达斡尔族民歌的背景与特点达斡尔族民歌是达斡尔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口头传承的方式保存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这些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反映了达斡尔族人民的生活、劳动、情感和信仰。

其音乐风格独特,旋律优美动听,歌词富有诗意,表达了达斡尔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三、调查方法与过程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民歌,我们采用了多种调查方法。

首先,我们通过文献资料收集了关于达斡尔族民歌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信息。

其次,我们实地走访了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多个村落,与当地的达斡尔族歌手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访谈。

最后,我们采用了录音、录像等手段,记录了达斡尔族民歌的演唱过程和歌曲内容。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歌曲的旋律与节奏、歌词的内容与意义、演唱的技巧与风格、传承与保护的现状与问题等。

通过这些方面的调查,我们全面了解了达斡尔族民歌的特点和现状。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 歌曲的旋律与节奏达斡尔族民歌的旋律优美动听,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其节奏明快,富有变化,体现了达斡尔族人民豪放、奔放的性格。

在演唱过程中,歌手们运用了丰富的技巧,如滑音、颤音、装饰音等,使歌曲更加生动、富有表现力。

2. 歌词的内容与意义达斡尔族民歌的歌词内容丰富多样,涉及生活、劳动、情感、信仰等多个方面。

这些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达斡尔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同时,歌词中还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道德观念,对后人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分析

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分析

“ ” “ ” “ ”三 界 的使 者 , 于是 便 出现 信仰 原始 宗教 “ 天 人 狱 萨 满 ”的崇 拜 者 。 “ 雅德 根 ”伊 若 被 认 为在 跳神 治 病过 程 中起 着 与 神 沟通 、交 流 的重 要作 用 。 “ 德 根 ”请 神 、显 神 、祈 祷 吉祥 和 雅 周游 三 界 ,驱 邪 逐鬼 都 通 过相 应 的 蝎词 实现 。按着 “ 雅德 根 ”的 说 法 ,歌 唱 不 好 请 不 来 神 , 因而 每 个 “ 德根 ” 都 在 煞 费苦 心 雅 地 编 创 与 其 他 “ 德 根 ”不 同 的 唱腔 、 唱 词 。 “ 德根 ”伊 若 雅 雅 按 其 跳 神 仪 程 又 可 分 为 “ 惹 呼 苏 菇 ”和 “ 果 日呼 苏 菇 ”两 依 翁 种 。 “ 惹 呼苏 菇 ”是 萨 满请 神 时演 唱的 歌 曲 ,多平 缓 ,旋 律性 依 强 ,感 情虔 诚 。 “ 果 日呼 苏菇 ”则 是 神 附体 后 ,萨 满 以神 的 口 翁 吻演 唱 的 歌 曲 ,旋律 跌 宕起 伏 ,情绪 激 越 高亢 ,演 唱 风格 怪诞 、 夸张。 “ 雅德 根 ”伊 若 一般 是 由 “ 德 根 ”领 唱 , “ 雅 巴格 奇 ”帮 腔 ,形 成 一领 众 合 的演 唱 形式 。不 同 的 “ 德 根 ” 中都有 各 自的 雅 “ 若 ” , 一般 互不 借 用 。 伊 “ 德 根 ”伊 若 中 ,许 多 是 民歌 ,或 取 材 于 民歌 的音 调 ,经 雅 过 “ 德根 ”演 唱时 的 处理 和 改编 ,使其 有 了 神秘 莫 测 的色彩 。 雅 现在 能够 演 唱 “ 雅德 根 ”依若 的 人 己经 寥寥 无 儿 了 ,那是 因 为随 着 时代 的发展 、科 学 的进 步 ,人们对 自然 界的认 识也在 不断加 深和 提高 ,作 为 一 定社 会 历史 时 期 的产 物— — 萨 满 教也 渐渐 地 消 失掉 了 ,必将 使 “ 满 ”歌 曲连 同萨 满 教 一起 成 为历 史 而 一去 不复 返 萨

浅谈达斡尔族民歌

浅谈达斡尔族民歌

浅谈达斡尔族民歌xx级09音教1xx学号姓名xx浅谈达斡尔族民歌摘要: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新疆塔城县,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达斡尔语。

达斡尔族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哈库麦、说唱音乐乌春三类。

关键词:扎恩达勒,xx,xx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

达斡尔”意即“开拓者”。

族源契丹。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受清朝满族文化影响,通用满文,后普遍使用汉文。

达斡尔族的民间音乐有山歌、对口唱和舞词等多种形式,以音调热情奔放、委婉多变、节奏鲜明、节拍严正见长。

一、民间歌曲“扎恩达勒”达斡尔族民歌主要有“扎恩达勒”,它是一种山歌体裁的民间歌曲,通常在森林、放牧或赶车的旅途中抒唱。

歌词不固定,多半是触景生情、即兴吟咏,并衬用“讷耶哟”等虚词填充,曲调悠扬,尤多颤音,具有达斡尔族山歌的独特风格。

扎恩达勒,是一种类似山歌、小调体裁民间歌曲的统称。

这类歌曲通常是在人们放牧、砍柴、骑马、踩黄花、踩柳蒿芽时即兴唱的。

传统的达斡尔族民歌中,扎恩达勒可分为有词的和无词的两种形式。

有词的扎恩达勒根据曲调的固定程度可分为三种:(1)词曲固定的扎恩达勒,一般不允许随意改动词曲,它大多是在世代传唱中经过不段完善保留下来的。

(2)曲调固定、即兴填词的扎恩达勒,通常表现为一曲多词,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歌者可在不同的场合即兴填词来表现不同内容。

(3)词曲皆即兴的扎恩达勒,歌手触景生情即兴咏唱的民歌,在词曲的艺术上一般不够完美,歌词常用衬词填充。

无词的扎恩达勒是达斡尔族民歌中比较独特的表现形式,是一种以“讷一呀呢一呀”这种无实质意义的衬词唱曲调的歌,多是即兴演唱。

在结构上比较有词的扎恩达勒要小。

扎恩达勒是达斡尔族民歌的主体部分,也可以说是达斡尔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基础。

二、民间歌舞音乐“xx”“哈库麦勒”在内蒙古的达斡尔人称“鲁日格勒”。

“哈库麦勒”歌曲是在民间歌舞“哈库麦勒”中演唱的歌曲。

浅谈呼伦贝尔地区达斡尔族民歌的特点

浅谈呼伦贝尔地区达斡尔族民歌的特点

浅谈呼伦贝尔地区达斡尔族民歌的特点要:随着国内经济与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外文化的大量流入,使得我国很多民族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想要使得我国民族文化能够源远流长的传承与发展下去,就要在了解其原有艺术特征与价值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而达斡尔族民歌也是我国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拥有音乐、历史以及文学等多元化的价值元素,所以研究与分析达斡尔族民歌特点,不但是爱好使然,同时也是我国民族音乐艺术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呼伦贝尔地区;达斡尔民歌;艺术引言达斡尔族的群众分散在内蒙古大草原的各个角落,虽然属于同一个民族,但是由于地域差异、风土人情以及信仰等方面的因素,使得不同区域的达斡尔族拥有的民歌类型与风格也存在一定产异化。

而本文则选择呼伦贝尔区域的达斡尔族民歌进行相应的探究与分析,进一步阐明该地区达斡尔族民歌的发源、类型与特点等,进而认识到达斡尔族拥有的别具一格音乐文化特色。

达斡尔族特色鲜明的音乐艺术展现了自身的民族特色与精神,同时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变的更加丰富多样,当然达斡尔族民歌也是我国音乐文化领域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

所以,为了能够进一步将达斡尔族特色音乐文化传承发扬下去,那么就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达斡尔族民歌的生存环境、音乐特征以及相应的演唱技巧等,才可以将这一民族瑰宝传承与发展下去。

一、呼伦贝尔地区达斡尔族民歌文化根源在早期原始社会中,达斡尔族的群众主要生产方式就是狩猎,因为当时社会发展程度较低,相应的文明水平也不高,所以达斡尔族人民群众对自然的认识不是很清晰,更多的是敬畏自然、害怕自然。

在这样的落后社会状态里,达斡尔族群众逐渐的将图腾当做是精神层次的支撑,所以逐渐的形成了萨满教,随后在相应的祭祀活动中逐渐的出现了相应的祭祀舞蹈与歌曲,而达斡尔族群众也是这些舞蹈的传播主体。

而对着社会的进步,到了奴隶时代达斡尔族群众的生产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在此阶段达斡尔族民歌主题大多是与生产活动和萨满信仰相关的。

达斡尔族民歌创作技法简析

达斡尔族民歌创作技法简析

达斡尔族民歌创作技法简析一、概述达斡尔族民歌源于黑龙江流域诸游牧渔猎民族的传统民歌,以说唱、舞蹈为主的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具有较强的艺术特性。

达斡尔族的民歌非常丰富、并且很有特色,其内容有情歌、酒歌、渔歌、牧歌、奶歌、猎歌、神歌等;其形式首先有山歌小调类歌曲——扎恩达勒,其次民间歌舞歌曲——哈库麦勒,达斡尔族的“哈库麦勒”歌舞形式非常完整——“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就是形容哈库麦勒的经典表演形式。

再是民间说唱歌曲——乌钦,是由民歌体音乐向说唱体音乐过渡的典型“说唱音乐”。

这种口口相传的形式已成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最后是萨满歌曲——雅德根。

二、民歌《达斡尔姑娘》简析民歌《达斡尔姑娘》是一首经典的扎恩达勒。

从主旋律上看,多以同度或二度级进关系为主,即使是跳进也是在4、5度关系上发生,并没有跨度太远的大跳。

从节奏和节拍上看,达斡尔民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节奏与节拍对比鲜明,多以2/4拍表现出的艺术特点是衬托旋律的明快与喜庆,在赞扬达斡尔姑娘的美丽同时也表现出达斡尔人热爱生活、赞美美好事物的喜悦之情。

全曲共分为两个乐段,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由前奏引入引子,运用达斡尔经典的衬托词“呐呦耶”来印证少数民族歌曲的曲风和民族特色。

从23小节才进入A段,并且由起承转合的四句体乐段构成,诉说性较强。

以五声调式开始,43小节的长度,都在渲染一种欢乐的气氛,借此来表达达斡尔姑娘惹人喜爱的快乐一面。

节奏多以8分音符与16分音符相交替的节奏型展现了美丽的达斡尔姑娘的豪爽之情。

起承转合的4句体乐段运用最直接的肯定的表达方式来赞美达斡尔姑娘的美丽,并在结尾的和声上有明显地终止式来结束乐段,这也正是A段在感情基调上为全曲起到的铺垫作用。

B段则以8分音符与4分音符组合的形式在速度上和节拍节奏上营造了达斡尔姑娘安静的一面,如果说A段展现的是美丽姑娘活泼、可爱的一面,那么B段则展现了美丽姑娘恬静、温柔的一面。

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分析

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分析

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分析达斡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较为特殊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的黑龙江、内蒙古以及俄罗斯等地区。

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达斡尔族民歌是达斡尔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文化作品,代表了其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独特的调式在达斡尔族民歌中,最为常用的调式为简称为“斯基语”的降E调(EB)和一些升半音的旋律音高,而在旋律演奏和歌唱的时候,则也常常运用降调和升调进行转换。

这种独特的调式不仅在音乐节奏、旋律上具有自己独有的特征,也直接体现了达斡尔族的口头语言和语音语调习惯。

二、活泼欢快的旋律达斡尔族民歌以其轻快欢快的旋律而著名,在演唱过程中也不断地运用唱跳和打击乐器等技巧来增强音乐表现力,整体音乐表现与舞蹈戏曲表演双管齐下,使其显得更为充满活力和魅力。

在歌唱中也常常以一种高亢、激烈的情感表现方式来体现民族精神和文化特征。

三、朴实自然的歌词风格在歌词方面,达斡尔族民歌注重表现自然与生活,很多歌曲歌词都与家庭生活、狩猎、冶炼等生产生活方式和经验有关。

歌词主题多为赞美生活、颂扬爱情、祝福家庭等,有着独特的朴实自然的风格特点,使人不禁感到一种亲切感和生命力。

四、显著的音乐表现力达斡尔族民歌以其卓越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境界而著称,它充分表现了民族文化的精神特征和文化气息。

在演唱和演奏中,表现力也要求歌唱者倾情演绎,并在整个表演中表达出民族文化与智慧的本质。

这种音乐表现力不仅会折射出整个民族人的精神世界,也反映出了达斡尔族民族文化的内涵和深度。

在整个音乐表现中,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可以说凝聚了达斡尔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也体现出了他们自身文化的特点和精髓。

能够深入分析与研究一种民族音乐的特点和传承,不仅可以增加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同时还能够为加强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发挥积极的作用。

《对达斡尔民歌“扎恩达勒”的演唱阐释》范文

《对达斡尔民歌“扎恩达勒”的演唱阐释》范文

《对达斡尔民歌“扎恩达勒”的演唱阐释》篇一一、引言达斡尔民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是历史、情感、习俗以及人民生活经验的完美融合。

在达斡尔语中,“扎恩达勒”代表着美妙的歌唱。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详细阐述“扎恩达勒”的演唱技巧、情感表达以及文化内涵,以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达斡尔民歌“扎恩达勒”的背景与特点达斡尔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

他们的民歌“扎恩达勒”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以其深情的旋律和丰富的表现力闻名。

其歌词内容多以描述自然风光、历史事件、爱情故事以及生活习俗为主,表达了达斡尔族人民的情感与心声。

三、演唱技巧的阐释1. 声音的运用:在演唱“扎恩达勒”时,歌唱者需运用深厚的嗓音基础和技巧,包括运用气息控制音量,用共鸣调整音色等。

特别是在高潮部分,歌唱者需灵活地调整声音的强弱和音色的变化,以展现歌曲的情感张力。

2. 节奏与旋律:在演唱中,节奏与旋律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扎恩达勒”具有鲜明的节奏感,歌者需要在恰当的地方增加拍子的强调,或在部分句段适当延长时间值等。

旋律则需要表现出细腻而有力的动态,从而达到生动表达歌词情感的目的。

3. 表情与动作:除了声音的运用和节奏旋律的掌握,歌唱者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也是表达歌曲情感的重要手段。

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和身体动作的配合,歌唱者可以更好地传达歌曲的情感和主题。

四、情感表达的阐释在演唱“扎恩达勒”时,歌唱者需要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通过声音、表情和动作等手段将歌曲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例如,在表达爱情主题的歌曲中,歌唱者需要通过声音和表情表现出深深的情感投入和渴望;在表达自然风光或历史事件的歌曲中,歌唱者则需要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变化来展示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与赞美。

五、文化内涵的阐释“扎恩达勒”不仅是歌唱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从歌词内容到歌曲结构,从歌唱者的演唱到听众的感受,“扎恩达勒”都蕴含着达斡尔族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

达斡尔民族歌曲

达斡尔民族歌曲

达斡尔民族歌曲达斡尔民族歌曲达斡尔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是具有独特文化的民族群体。

其中,达斡尔民族的歌曲文化尤其令人瞩目,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反映了达斡尔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一、总体介绍达斡尔民族的歌曲不仅有纯歌曲,还包括吟诵、口头传说等多种形式。

这其中以纯歌曲最具代表性,歌曲内容涉及人生百态,描述了人们的情感、生活、工作等多方面内容。

不同形式的歌曲和吟诵都是传承和宣扬达斡尔民族文化的方式之一,被视为“人民的精神文化之花”。

二、歌曲的类型1. 民歌:这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歌曲。

民歌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歌声悠扬、动情,歌词质朴自然、富有感染力。

2. 祭祀歌曲:达斡尔民族信仰萨满教,因此祭祀歌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祭祀歌曲在萨满教的祭祀仪式中演唱,旨在向神灵祈求保佑和祝福。

3. 传统戏曲旋律:传统戏曲在达斡尔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旋律也被运用到了歌曲中,具有独特的韵律和情感表达方式。

三、歌曲的特点1. 饱含感情:达斡尔民族歌曲的情感表达非常深刻而丰富,歌手们经常通过声音、语调、音乐表演等多种方式来表现歌曲的深层次情感。

2. 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达斡尔民族歌曲中常常运用比喻和象征来寄托情感和展示历史文化。

比如,梁花(芦花)被用来喻示爱情和家庭,林子是抒发对故土的思念和向往等等。

3. 富有节奏感:达斡尔民族歌曲的节奏非常明显,歌曲旋律优美,歌曲节奏和音调的变化层次分明,具有很高的听觉美感。

四、代表性作品1.《草原之夜》:这首歌曲情感表达深刻,旋律悠扬动人,歌词描绘了草原夜晚的美丽和寂静。

2. 《祝福歌》:这是达斡尔民族传统的祝福歌曲,被广泛用于节日庆典等活动中,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浓郁的节日气息。

3. 《梁花民歌》:这首歌曲抒发了对爱情和家庭的向往和祝福,歌曲中富含比喻和象征,情感深刻而动人。

五、结语达斡尔民族歌曲是中国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代表了一种特殊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欣赏和传承达斡尔民族歌曲,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这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精神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 媳 妇 盼亲 人
此例在达 斡尔族 民歌 中
例2 .《 青蛙 自夸 》今 声记谱
此 例 是 比较 纯 朴 、 原 始 的 单 句 乐 段 结 构 , 1 - 2 小 节 是 核 腔 音在下方四度 上的移位 呈示,3 - 4小节是核腔原型行腔 ,5 小节是核腔 下行四度移位 ,6  ̄ 8小节核 腔通过音位 交换形 式 构成终止式 。整个单句 乐段仅通过核腔 原型行腔 、音位 交换 和 移 位 手 法 构 成 。 类似这种 Re Mi S o l 和S o l l a Do交替出现混合使用的例子很多 ,从核腔移位观点看 ,两者同属于四度三音列结构 ,其 结构 意义 相同 ,是核腔在不 同高度上 的再现。也进一步证实 了四度三音列结构 ,其结构 意义相 同 ,是核腔在不 同高度 上的 再现 ,也进一步证 实了 四度三音 列核腔结构在达 斡尔族旋法 思维上的烙 印之 深。但个别 时候 核腔 以 R e Mi S o l形式 出现 时 , 由于 受 调 式 制 约 ,R e Mi S o l 具 有 了独 立 的 意 义 而 不 再 或 很 少 出现 S o l l a Do , 这 时 我 们把 R e Mi S o l 看 作 独 立 的 核 腔 之
2 0 1 5析
刘 和 智
摘 要 :一 个 民族 共 同 的心 理 素 质 、 文 化 传 统 和 审 美观 念 反 映在 音 乐 中 ,就 形 成 了 一个 民 族 音 乐形 态 上 的 某 些共 同 特 征 ,几千年 的延 续传承始终保持着相对稳 定的状态。也 因此形成 了本 民族 区别于其 它民族 的鲜明独特的音 乐风格 。本 文借 鉴 “ 核 腔 说 ” 理 论 和 分 析 方 法, 抽 绎 、 归 纳 出达斡 尔族 民歌 音 调 基 础 结 构 中的 两 种 核 腔 , 以期 望 从 新 的 角度 获 得 一 些 达 斡 尔族 民歌 共 性 特 征 的 再 认 识 。
关键词 : 达斡 尔族 民歌 : 三音列结构 : 核 腔
引 言
如 何从理性上认识和识别不 同民族 民歌的音乐风格特征 呢?着 眼于音乐形态 的基础性分 析研 究是十分必要 的。我 国许多民 族 音乐理论家们 ,早 己致力 于民间音乐形态学 的研 究,并取得 了卓著的成果 。他们 从音 乐诸形态 的纷繁复杂 的表 象中,归 纳 出基 本的规律和特点 ,使人们对诸 民族的音乐风格有 了较为全面地 认识 。但是 由于我 国音 乐理论至今 尚未形成一个完整 的体系 ,因而在 民族音乐 的研 究实践 中,基 本还是沿用欧洲音乐理论 的框 套,这对于认识我 国民族 音乐的本质属性似乎存 在着某 些缺 憾。能否拓宽研究领域 ,从 新的角度,用新 的研 究方法对 民族 音乐有新 的再认识 呢?许多音乐理论家们开始 了 新 的探索 。近年来产生 了许多颇有见地的理论学说,“ 核腔说” 便是其中的一个。 所谓“ 核腔 说“ 即是基 于前人们 的“ 典 型音 调” 、“ 典 型乐汇” 、“ 色彩 乐汇” 等诸 多观 点而概括和 升华 出的有关探 究民歌基 础结构 的学说 。按照“ 核腔说” 创立人蒲 亨强先生 的说法是 :“ 核腔 即民歌音 乐结构中, 由三个 左右的音构成的 ,具有典型性 的核心歌腔 ,它 是民歌地方色彩和 民族风格 最集中最纯正 的体现 者” 。“ 核腔必须有广泛 的概 括性且能反映 一定地域、 民族 的音乐结构上 的本质 。它与西洋音 乐中的“ 动机” 相似 ,区别在于“ 动机 ” 必须有一个 富有 特征的节奏 型,而“ 核腔” 则 是规 范 音 组 织 关 系 ,而 不太 强调 节 奏 形态 ” 。 “ 核腔说” 突破 了传 统 曲式 分析 的一些 固有 观念和框 套 ,力 图在更 高层次来 分析 、探 究 民歌 的深层 结构及其逻 辑和功 能 ,无疑为我们认识和 区别音乐的 民族特征及结构本质属性开辟 了一个新的途径 。
遗 存 着 相 当 一 部 分 的 原 始 而 纯 正 的 单句乐段 ( 即所 谓 的 一 句 体 ) ,这 些 单 句 乐 段 多 由 三 声 、 四 声构成 ,偶有五 声 ,它是 达斡 尔族 民歌发 展的 原型和最初 基 础 , 因为 较大成份 地保 留了达斡尔 民族 民歌的原生 性核腔 风 貌 ,为 我 们 分 析 、 归纳 达 斡 尔 族 民歌 的核 腔 ,无 疑 提 供 了最 可靠 的依 据 。 此例 由 S o l L a D o三声构成 ,大二度与d , - 度的结合构成此 曲的旋法特点,因为它所呈示的核腔是明晰的,第- -d , 节 是核腔 S o l L a Do的原型呈示,第 2小节核腔通过音位交换变形为 D o L a S o l , 第3 - 4小节是核腔 音的前置 延伸 重复。整首歌 由核腔 引发 ,并通过核腔的音位交换 、延伸等方式贯穿始终 。


族性核腔一 :四度三音列结构 S o l La D o
达斡尔族 民歌同我国其他 民族 民歌一样 ,在 音乐结构上存在着若干个具 有典型意义的基础结构——族性核 腔,它 以其 强大的 内聚力成为诸 多民歌中音乐结构 的核 心部 分,并在旋律进行 、发展 中通过 多种变形重复 ,贯穿全 曲,结构全 曲。其 中四度三音列结构 S o l L a D o是达斡尔族 民歌 中的主要核腔之一 ,以此为核腔的 民歌 占绝大多数。 S o l L a D o核腔 ,常常 以各种音位交换或下 四度移位 R e m i 5 o l出现 ,有时采用前后延伸、增添附加音、镶嵌等手法结 构全曲 。但无论 以什么形 式出现,其核腔贯穿全 曲不 断重 复的形迹是 明晰 的,所呈示 的音 乐风格是统一 的。下面 ,我们通 过民歌 实例作 一具体分析 。 ( 1 ) 单句乐段 的核腔结构分析 例 1 .《 小媳 妇盼亲人 》王 丽坤 记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