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与对话:保证所有学生的学习权

合集下载

培养学生倾听与提问能力:小学教育中的对话互动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倾听与提问能力:小学教育中的对话互动教学策略
创设良好的对话环境
教师应努力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对话环境,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促进学生的自由交流和讨论。
结合多种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结合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话互动,提高 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 生的不同需求。
对话互动教学的意义
对话互动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促进师生之 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
倾听与提问能力的重要性
倾听能力
倾听是有效沟通的基础,培养学 生倾听他人的观点、理解他人的 情感和需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 社交能力和情感智慧。
提问能力
提问是探究学习的关键,培养学 生提出有深度、有逻辑性的问题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 创新能力。
学生提问能力增强
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问题的质量和深 度也有所提升,表明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和深入。
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对话互动教学策略的实施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参 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更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和创新能力。
改进方向与措施
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对话互动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鼓励学生提出有深度的问题, 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引导积极倾听
训练倾听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引导和鼓励等方式, 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倾听的习惯,如主动提 出问题、给予反馈等。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专门的训练活动,如听 力游戏、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倾听技 巧和能力。
03 提问能力的培养
CHAPTER
提问的定义与内涵
提问的定义
提问是指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向教师或其他同学提出问题,以寻求解答或进一步 探讨的行为。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倾听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素养。

倾听能力不仅是一种基本的交际技能,也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塑造正确世界观的重要手段。

通过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小学阶段,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让他们从小懂得倾听、尊重和理解他人,从而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成为有担当的人。

培养倾听能力是有必要的在当今社会中,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所接触到的信息非常庞杂和多样化,但是这些信息的真假、好坏,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准确区分。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让他们懂得通过倾听来理解和分辨信息,从而形成独立、理性、坚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一方面,培养倾听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在交流和沟通中取得更好的效果,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知识,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经验,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倾听能力还有助于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他们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成为有担当的人。

培养倾听能力的方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需要采取多种方法。

要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引导学生懂得倾听,让他们在老师和家长的示范下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懂得倾听。

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让他们在课堂听课的时候积极倾听老师的讲解,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主动倾听意识和能力。

可以通过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比如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团、小组活动、亲子活动等,让他们在与同学、老师、家长交往中懂得倾听、尊重和理解他人。

在家庭教育中也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家长要以身作则,通过家庭交流和教育,让孩子在倾听他人的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倾听能力的意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倾听”引导教学

“倾听”引导教学

“倾听”引导教学【摘要】本文探讨了倾听引导教学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首先介绍了倾听引导教学的背景和定义,以及其特点和原则。

接着分析了倾听引导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及实施步骤,以及对学生的影响评价。

结论部分总结了倾听引导教学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

最后探讨了倾听引导教学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倾听引导教学有助于促进师生沟通,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值得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倾听引导教学、重要性、背景、定义、特点、原则、方法、应用、实施步骤、效果评价、实践意义、未来发展、学生发展、课堂、评估、技巧、沟通、倾听技巧、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师角色、学生参与、反馈。

1. 引言1.1 介绍倾听引导教学的重要性倾听引导教学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表达的机会。

而倾听引导教学则强调教师要充分倾听学生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促进他们的个性和潜能的发展。

通过倾听引导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增强自信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倾听引导教学也有助于建立师生之间更加密切的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共鸣。

倾听引导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倾听引导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挑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2 阐述倾听引导教学的背景倾听引导教学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探究式提问”方法。

苏格拉底强调通过对话和提问,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发现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这种强调倾听和引导的教学方法在当今教育界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学生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更多地面临着信息过载和碎片化的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倾听引导教学成为了一种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陪孩子的方法内容和效果

陪孩子的方法内容和效果

陪孩子的方法内容和效果
陪伴孩子的方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关注和倾听:与孩子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倾听他们的问题、忧虑和兴趣,给予关注和理解。

2. 共同阅读:与孩子一起阅读好书,讲故事,让他们参与到故事中去,培养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3. 一起游戏:与孩子一起参与各类有益的游戏,例如益智游戏、户外运动等,促进身体和智力的发展。

4. 学习辅导:与孩子一起学习,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5. 共同参与兴趣爱好:与孩子一起参与他们的兴趣爱好,例如绘画、音乐、体育等,与他们建立共同的回忆。

效果方面,陪伴孩子可以起到以下几个积极的作用:
1. 增进亲子关系:通过与孩子的互动交流,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增强亲子之间的感情。

2. 促进孩子发展:通过陪伴,孩子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指导,促进他们的认知、社交和情感发展。

3. 提高学习成绩:与孩子一起学习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

4. 培养兴趣爱好:与孩子共同参与他们的兴趣爱好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潜力,培养他们的特长和兴趣。

5. 增强自信心:通过陪伴,孩子可以得到更多的赞许和鼓励,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积极面对挑战。

总的来说,陪伴孩子可以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并建立积极的家庭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做一个善于倾听的教师

做一个善于倾听的教师

做一个善于倾听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种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倾听是教师尊重学生的重要体现,是了解学生的主要途径,是实现师生对话的前提。

在当今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有些教师缺乏主动倾听的意识,表现出来的现状也是多种多样。

我们要认识到主动倾听的价值不仅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对话教学中体现出的平等、尊重、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呼应和交融。

因此我们要做一个主动的倾听者,学会如何倾听。

一、倾听的价值所在:1、尊重生命个体。

我们的孩子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具有独立的存在价值,我们的教育不能把他们当作“一块白板”或“一张白纸”而随心所欲在上面“做成什么样式”画上什么图画,而应顺其势而引导之、培养之。

只要我们去耐心倾听,也就成功了一半。

反之,不善于倾听,甚至拒绝倾听,就会失去了解学生的机会,失去教育教学的前提和根基,教育就会变得虚无缥缈,成为无的放矢的无意义行为。

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认为:倾听是对儿童观的把握,是对学生生命个体的尊重,是对教育教学要义的领悟。

2、走向对话教育。

所谓对话,不仅仅是对话者双方的言谈,而是指双方内心世界的敞开,是对对方的真诚的倾听和接纳,在相互接受和倾听过程中实现智慧的共享和情感的交融。

由此可见,对话教学,应该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的教学方式。

对话是从倾听开始的,倾听是对话的前奏,没有倾听就无法对话,也就无所谓教育,无所谓教学。

3、折射教育品质。

毋庸置疑,倾听首先是一种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

它不是教学的某一个环节,它是而是至始至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过程就是倾听和探究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折射出我们的教育品质。

其一是尊重。

其二是期待。

其三是互动。

4、凸显教师的智慧。

倾听的核心是思考。

我们经常在强调教师的教学机制,在努力创设我们的教学艺术,其实,倾听本身就是处理教育事件的艺术和智慧的源泉。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书心得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书心得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书心得本书的作者是佐藤学,日本东京大学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

21世纪的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什么,那就是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

本书中一个个平凡的教师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宣告:课堂上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

这不但是师生的共同愿景,也是学校整体变革的基点,是保障每一个儿童学习权的挑战。

课堂革命全世界的课堂都在由“教授的场所”转变为“学习的场所”;从以“目标——达成——评价”为单位的程序型课程转变为以“主题-探究-表现”为单位的项目型课程;从班级授课的模式转变为合作学习的模式。

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课堂革命在学习上的表现方式为从各自呆坐的学习,教师教授的学习走向了活动性的学习,从习得、记忆、巩固的学习转向探究、反思、表达的学习。

在教学方式上表现为从传递、讲解、评价的教学转向触发、交流、分享的教学。

这种教学革命不仅在日本,而且在世界各国的课堂里正波澜壮阔的展开。

这也打破了我国教育教学中传统的教授性教学模式,为教育方式的变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模式。

“目标——达成——评价”课程形式转变为“主题-探究-表现”的课程形式;;;;“目标——达成——评价”的课程是按照“计划”来组织的课程,这种计划性的课程注重效率性,对于目标的达成是有效的,但是对于“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来说谈不上有效。

“主题-探究-表现”的课程形式按照“学习的轨迹”来组织课程,一次学习活动唤起下一次的学习活动,不断的发现课题,最后发展为与地区的历史与未来的规划相联系的学习活动。

合作学习;;;;相比于当前普遍的教师独白的应付式教学,合作性学习注重在娴雅的关系中相互倾听彼此的心声,每一个人的细腻思考都能得到细致的交流。

这不同于以往那种受到喝彩的、热热闹闹的、华而不实的教学,而是借助纤细的交响展开的、静悄悄的、返璞归真的教学。

不折不扣的接纳儿童发言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简介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简介
《教师的挑战 :宁静的课堂革命 》简介
任 苏蕊 (华东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上海 200241)
’ j【■ ,I
l lr 州_
l一. ■∞ ●●,‘ l 二
. “一 t■■■ ,' li.■目■■ *■¨ lI ■
- ’●●’ H’,,
I --,,
— l“|lI ●唧 ∞ 姗 n哗 I舳 ‘
学 习是同新世界的 “相遇 ”与 “对话 ” ,是师生基于对话 的 “冲剌”与 “挑战 ”。在合作学 习的课堂里 ,每 一 个儿童与教 师一道奏 响着 同声相应 、同气相 求的交响曲。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 “好的教学” ,而是要实现所有 儿童 学习的权力 ,尽可能提高儿童学 习的质量 。培育儿 童相互倾 听关系的第一个要件就 是教师 自身悉 心倾 听每 一 个儿童 的心声。教师对每一位学生 的信任和倾 听形成 了润泽 、融合 而安全 的言说环境 ,也会在 无意之中培养 了学 生之 间相互信赖和倾 听的关系。
该 书共 包括 序和 六个篇章 的内容 。 “以学 习为中心的教学创造 ”为序 ,介绍 了课堂中构筑合作学 习的几个案 例 。其 中第一章 “从相互倾听的关 系走 向合作学 习的关 系”、第 二章 “个体与个体 的链接 ”、第三章 “创造合作 探究 的教 学”和第 四章 “从课堂教学到学校改革 ”的每个章节又 分为几小节 ,每个小节里都列举 了相应 的教学片 段。第五章 “创造 合作 学 习课堂—— 国外案例 ”,同样是教学片段 的实录 ,只是 目光转 向了国外。无论是意大利 北部 的莱加 ·艾米 莉亚幼儿学校 、墨西哥的小学 ,还是波士顿的小学、 巴黎郊外的小学和剑桥市的小学都在创造 学 习共 同体 的教 室 ,启 发学生创造力的同时 ,也使支持和促进儿童发展的行为 ,变得更有创造性。第六章 “学 习 的触发与援助 ”,总结 出课 程要 由 “目标一达成一 评价 ”为单位重构为 “主题一 探究一 表现 ”为单位的单元组织 形 式 。

浅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浅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浅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摘要:学习是学生的事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细心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反应,感知学生的心理感受,精心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体现其主体地位。

面对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能换位思考,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

关键词:关注学生;读懂学生;尊重学生;换位思考,理解学生,个体差异课堂教学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生存.教师在课堂上要与学生之间进行真诚、平等的对话、交流,这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做学生学习上的伙伴,引导学生明白事理,从而掌握知识,发展自身.教育越来越关注人的生命质量,新课程追求的是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呼唤一个个富有生命活力、真实健康的个体的出现。

教师的课堂反思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发展,师生共同享受课堂教学带来的无穷乐趣。

一、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和读懂学生,首先要从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考虑,其次要顺应学生的学习与认知发展,第三要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第四要促进教师的发展。

教师要想读懂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思路想法和学习轨道.而学生的学习基础包括知识基础、方法基础和经验基础。

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难免的,教师对待学生错误的正确做法应该是把学生的错误作为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指导作用而不是主体作用,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人.可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往往出现:一道题拿出来,学生还来不及思考,老师觉得这样等下去,会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

于是就包办代替,不留给学生思考探究的空间,这种情形是较常见的。

新课标很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强调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包办代替已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动手,借助于书本已有的知识去总结规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超前自学课本内容,完成书本的习题,每一节课布置一些思考题,加强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逐步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学会学习能力.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新课标要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