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新人教版必修1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共18张PPT)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共18张PPT)
力环流模式图
1.根据图中所示的信息,画出图中热力环流的方向。
2.北京要把大气污染严重 的某大型企业从城区迁出, 根据热力环流的特点,最适 合该企业的新厂址应选在图 中A、B、C三地中的何处, 请说明你的理由。
C,C在城与郊区热力环流圈之外, 不会将有污染气体带到城区
总结
• 1、大气受热过程
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分组讨论
为什么月球外表的昼夜温差比地球剧烈?
小结
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地面辐射
太阳 太阳辐射 地面
大气 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
宙 空

保温作用
各地受热均匀吗,十一很多人去海边?
探究二:热力环流
1、几个常用概念
A、 气压: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压力 随高度升高,气压减小 上小下大
B、高压、低压: 同一高度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称为
大气反射、 散射
注 主意要:由真什正么射宙起大向空宇间保气温成作分用来射向空的 完宇间是 成宙大箭 该头 作大? 用气上?界
O3 少量大气吸收
削弱作用
太 阳 辐

CO2 H2O 大量大气吸收
辐 射
保温作用

(温室效应)



大气逆辐射

地面吸收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小试身手

地面辐射
太阳 太阳辐射 地面
大气 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
宙 空

• 2、热力环流
保温作用
地面的冷 气流垂 直 热不均 方向运 动
同一水平面产 生气压差异
大气水平 方向 运动
热力环流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36张)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36张)
(lùchéng)长,短波各色光皆被散射,剩下红光投射地 面,阳光红似火,地平线附近的天空呈红色霞光)
第六页,共36页。
3、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 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 (qìwēn)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大气 上界
月球
地球
第十页,共36页。
一、大气(dàqì)的受热 过程:地球上的能量源泉是: 太阳辐射
1. 大气对太阳辐射(tài yánɡ fú(sthàèi )y的ánɡ fú 削弱作用: 吸收、反射、散sh射è)等,
但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2.大气的保温效应:大气逆辐射 3.意义:减小气温日较差,
1006
1008
摩擦力
水平(shuǐpíng) 地转偏向力

1010 近地面(dìmiàn)大气中的风向(北
半球)
摩擦力
第二十九页,共36页。
气压梯度力
+
地转偏向力
+
摩擦力
风向与等压线 成一夹角
与风向相反
既影响风向, 又影响风速。
第三十页,共36页。

气 水平(shuǐpíng)气压梯度力
作 (使风向(fēngxiàng)垂直于等压线)
但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 (nénggòu)射到地面
第三页,共36页。
过 (1)地面增温……吸收太阳辐射 (2)大气增温……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程 (3)大气保温……大气逆辐射




射向宇宙(yǔzhòu) 空间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优质课件(共86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优质课件(共86张ppt)
的大小等。
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为什么仍 是明亮的?
太阳光被大气散射开来,所以是明亮的。
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
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和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天 空呈现蔚蓝色。
交通信号灯“红灯停”和汽车刹车灯为红色光的原理?
可见光波长较长的红色光最不容易被散射,光束集中,穿 透力强,照射的远。
海陆位置:距海远近是影响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原因之 一,深居内陆,距海遥远的地区,受海洋影响小,气温体 现明显的大陆性特点。
●云雨天气绝迹。
2、大气的垂直分布
高度 高层大气
(km)
50
平流层
12
对流层
0
空气稀薄,密度小
电 离
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 层
人造卫星等运行、极光、流星
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平流运动为主 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保护人类环境
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现象复杂
10℃20℃ 30℃
温度oC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拉萨有“日光城”之称?
年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总量最
我国新疆瓜果品质好的原因?
大值不在赤道地区,而在北 回归线附近——赤道地区云
太阳能光伏电站开发:
雨天气比回归线附近多.
1、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
2、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土地成本低,适合建设大型
光伏发电场;(荒漠、沙漠、戈壁、滩涂、盐碱地等 等
面积大)
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都能够改善
农业生产的什么条件?请简要说 明原因。
地 面
主要改善了热量条件,根据温室

效应原理,密封的环境可以防止 热量散失,同时还可以起到调节 光照、风、湿度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13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13张PPT)

A 郊区 B
市区 C
B 郊区
A
思考:
1.钢铁厂等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在哪个位置?为什么? A 2.绿化带在什么位置?对城市环境有哪些影响? B
本节课结束!谢谢!

密度增加 (高压)
冷却
C
观察 裙子是从陆地 飘向海洋? 还是从海洋飘 向陆地? 为什么?
案例分析1:海陆风
高压
低压
低压
高压
海风
升温快,气温高 低压
陆地
白天
升温慢,气温低 高压
海洋
陆风
降温快,气温低 (高压)
陆地
夜间
降温慢,气温高 (低压)
海洋
知识框架
冷 热 不 均 引 起 的 大 气 的 运 动
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D )
A.减弱① B.增强② C.减弱③ D.增强④ 2.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 C)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
案例分析2:城市热岛效应
气 流 上 升

郊区
市区
郊区
案例分析2:城市热岛效应
气 流 上 升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 大气的削弱作用
大地暖大气 地面是大气直接热源
大气还大地
大气的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 射
热力环流
形成原因
地面冷热不均
形成过程 应用
海陆风 山谷风
城郊风
课堂练习
1.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 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 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完成下题。

高中地理 2_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2_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过程一:太阳暖大地
A:太阳辐射; B:反射;
C:吸收;
D:散射。
过程二:大地暖大气
E:地面辐射。
过程三:大气还大地
F:大气逆辐射。
其他:G:射向宇宙的地面辐射; H:射向宇宙的大气辐射。
上述A-G八个环节,BCD环节体现了大气的削弱作用,F环节体现了大气的保温作
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 __地__面__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 • 太__阳__辐__射_能__是大气的最重要的(根本)能量来源 • __辐__射__热__交__换____是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
热力环流的应用——海陆风
海风
陆风


热力环流的应用——山谷风
增温快
增温慢

增温快
冷却快
冷却慢

冷却快
白天——谷风
晚上——山风
城市风的形成
郊区

市区
郊区
热力环流的应用——山谷风
增温快
增温慢

增温快
冷却快
冷却慢

冷却快
白天——谷风
晚上——山风
城市风的形成(城市的热岛效应)
郊区

市区
1015百帕 1000米
低A.
高.B
(1)比较C、D、E气压高低 C>D>E (2)判断A、B受热状况 A地受热 B地冷却
7 等压面形状的判断 凸向高空(向上弯曲)处为高压 凸向地面(向下弯曲)处为低压
高高低低!
· 高压
· 低压
C
D
· 低B压
·高A压
探究点二:常见的热力环流
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19张PPT)

固体杂质
凝结核,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补充知识
太阳辐射波长
0.4 微米
0.76微米
紫蓝青绿黄橙赤
1、太阳辐射包 括哪几类电磁 波?
2太阳辐射的能 量主要在哪个 光区?
大气的受热过程

阳 辐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气





气 大气 增 吸收


射向地面
地面受热增温
“太阳暖大地”
保持地面温度
“大气还大地”
地面 “大地暖大气”
大气的削弱作用
A.表现形式:吸收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 特点:有选择性
大气的削弱作用
B.表现形式:反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云层、尘埃 特点:无选择性
1. 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 2. 反射率:雪地,亮、刺眼 3. 夏天,穿白衬衫比黑衬衫更凉快
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 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形式:散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具有选择性
1.晴朗的天空是蔚蓝色的,因为波长 较短的蓝色光更容易被散射 2.红灯停,绿灯行,因为红色波长较 长,散射作用小,醒目 3.阳光没有射到教室里,教室里确实 亮的,也是因为散射作用。
大气的保温作用
A、月球表面为什么昼夜温差比地球表面大的多?(白天气
温127,夜晚-183,昼夜温差达310度)
大气层
B、阴天与晴天相比谁的昼夜温差大,为什么? 阴天 保温作用
实际应用
北方冬季,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吃到当地产的新鲜蔬菜?
塑料大棚、玻璃温室等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1.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34张PPT)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1.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34张PPT)
• 对流层 Troposphere,大气最下层,8~17km, 温度下热上冷,有强烈天气变化[对流、湍流]。

大气的受热过程
Heating Process of Atmosphere
太阳
反射
逸出 地面辐射
散射 吸收
地面吸收
大气受热过程
Atmospheric Heating Process
逸出
大气逆辐射
逆温现象-炊烟平流
I-Temperature P-Cooking Smoke Advection

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热力环流
The basic form of atmospheric motion thermal circulation
热力环流 冷
Thermal circulation



第二章第一节 地球上的大气
• 大气的削弱作用:反射、吸收、散射 • 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6℃ 3km
-0℃ 2km
06℃ 1km
气温直减率
Te m p e r a t u r e l a p s e r a t e
12℃ 0km
• 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但在不同地点及不同时间,可能 会小于0.6℃或大于0.6℃。图示为富士山山顶积雪。
海陆风
LS-breeze
低压

陆地 [比热容小]
海风
Sea breeze
高压

海洋 [比热容大]
热力环流的表现形式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rmal circulation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之大气的受热过程(共13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之大气的受热过程(共13张PPT)
A.ab坡为迎风坡 B.bc坡为迎风坡 C.两个坡均有可能为迎风坡 D.两个坡均有可能为背风坡
2.bc坡上与a点高度相同的 点的气温可能
A.15 ℃ B.20 ℃ C.25 ℃ D.24 ℃
迎风坡空气湿气温变化率小; 背风坡空气干气温变冷化热率不均大引起。大气运动
读右图,
C
3.回答:影响该地气温
的主导因素是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之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能量最集中的部分是可见光 区,因此说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 大气(主要指CO2)只能吸收长波辐 射,故太阳辐射能穿透大气到达地面 而不是直接被大气吸收。 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大气直接热源:地面长波辐射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阳
大气散射 大气反射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小部分损失到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地面长波辐射 大气逆辐射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吸
收少
太阳短
地面
波辐射
吸收
地面长 波辐射
大气强 烈吸收
大气逆辐射
大气的削弱作用: 吸收、反射、散射
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使大气增温。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地面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保温作用: 相当于给地球盖了棉被保暖。
大气吸收了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 又以逆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 热量还给地面。
云层越厚云量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选择吸收: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 收红外线;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课前相关知识链接
大气的组成
多种气体的混合物
◎干洁空气:
课前相关知识链接
1、以氮、氧、氩为主,占大气总 体积的99.96%。 2、微量气体:
有二氧化碳、氪氖、氨、甲烷、氢、 一氧化碳、氙、臭氧、氡、 ◎水 汽 ◎固体杂质 大气中悬浮着的尘埃、孢子、花粉等固态微 粒。
课前相关知识链接
热力环流原理下:
北极
在理想状态下,
地球赤道和两
极间存在
的热力环流
赤道 赤道
南极
3、实例
(1)城市风
高 低



冷郊 区

城 热 市 郊冷 区
思考:
1、城市风对城市大气环境有什么不良影响? 城市上升的气流把污染物带到郊区,然后 通过地面环流回到城市 2、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 之外 应将卫星城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外,避免相 互污染。
太 阳 辐 射 大 气 辐 射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面 吸
大气吸收

地面增温
大 气 逆 辐 射 地面
大 气 吸 收
1 “太阳暖大地” 3 “大气还大地” 2 “大地暖大 气”
大气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 地面通过大气的逆辐射补偿损失的热量
仅从大气的热力作用,说明为什么地球表面 温度的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明显? 夜间,地面辐 射绝大部分热 量又被大气逆 辐射还给地面, 使气温不致降 得过低 月球 白天,大气削弱了到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气温不会太高
大约每上升100 m,温度降低0.6摄氏度 二、垂直方向上形成强烈对流(“对流层” 因此而得名) 三、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对流层最活跃 和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
课前相关知识链接
平流层的特点:
1、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热源来自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紫外线 2、空气水平运动占显著优势 3、大气能见度高,利于高空飞行。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地球大气的密度、温度、压 力、组分和电磁特性等都随 高度而变化,具有多层次的 结构特征。大气的密度和压 力一般随高度按指数律递减; 温度、组分和电磁特性随高 度的变化不同,按各自的变 化特征可分为若干层次。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课前相关知识链接
对流层的特点:
一、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
大 气 上 界
思考2 :为什么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值出 现在午后14时
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1地球上的能量源泉是: 太阳辐射
读图了解:
1、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 哪两个部分?
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和红外区
2、太阳辐射为什么属于 短波辐射?
太阳温度高,辐射中最强 部分为可见光部分,波长短
结论:太阳辐射——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长波辐射
(3)山谷风
夜晚吹山风
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加热炉”变成 了“冷却器”,空气降温较多;而谷地上空,同高度的空气因离 地面较远,降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顺山坡流 入谷地,谷底的空气因汇合而上升,并从上面向山顶上空流去, 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谷地,称为山风
低压 西 东
高压 风压定律:北半球高空,背风而立,左侧为低压, 右侧为高压 近地面,背风而立,左前方为低压,右后方为高压
判断A和B地的风向
'
北半球
B
A
下图为北半球高空气压分布图 ,图 中MN为等高面。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hpa
D、B、E ⑴图中A、B、C、D、E五处,气压相等的是_________ 三处;气压最 A C 高的是______ 处;气压最低的是_____ 处。 低 ⑵ 在近地面,甲处气压比乙处_____, 乙处 ⑶假若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则甲、乙两处中的________ 处位 于海洋。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层 对 流 层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参与 的大气成分: 云层、尘埃 特点: 无选择性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具有选择性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作用 参与作用的 形式 大气成分 波长范围
紫外线
红外线 各种波长同 样被反射
作用特点
1020(hpa)
水平气压梯度力
1040
1060 风向
1080 1100
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
A 1000 1005 1010 B
A、B 两点哪个风速较大? A点风速较B点大 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集,气 压梯度越大,风速越大
2.高空的风
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 梯度力 (hpa) 1000 A.垂直于空气的 运动方向 B.随物体运动速 度增大而增大
B
地面
大气水平运动 (形成风)
直 同一水平面 接 产生气压差异 原 因
▲空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差异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 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注意:
1.高空的气压高低与地面相反 2.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3.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不同高度难比较。
1000m
1100hpa
500m
地面
问题1: 比较P1、P2、P3三个高度的气压值大小
P3 900hpa P2 1000hpa P1 1100hpa 气压值相等的点组合而 成的面叫做等压面
P1>P2>P3
等压面变化:高压处上凸,低压处下凹
3 等压面 2000米
高1
低 2
4
地 面 问题2: 把1至4点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1>3>4>2 -------------------
吸收强烈,有选
择性,大部分可 见光可穿透 无选择性,反 射光呈白色 向四面八方散 射 ,有选择性
吸收 臭氧(平流层)
水汽、二氧化碳 (对流层)
反射 散射
云层、尘埃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蓝色光最 易被散射
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1地球上的能量源泉是: 太阳辐射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
吸收、反射、散射等,大部分太阳辐射到 达地面
5、 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 它并不是全球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地区?
赤道地区空气对流旺盛,多云雨,云量多,大气的 反射作用强的原故
6 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都能够改善农业 生产条件。请简要说明原因。
地 面 辐 射
温室效应

全球变暖
二、热力环流
二、热力环流
1、几个常用概念 A、 气压: 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 高度升高,气压减小 高空
1005
1010
北半球
地转偏向力
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 风向 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南左)
存在于高空( 高空摩擦力为0 )
1020(hpa)
1040
北 半 球
1060 1080 1100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3、近地面的风 摩擦力:地面与空气,或不同运动状态的空 气层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阻力 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 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高空摩擦力为 0 )
太 阳 辐 射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面 吸
大气吸收
大 气 吸 收

地面增温
地面
1 “太阳暖大地”
2 “大地暖大 气”
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1地球上的能量源泉是: 太阳辐射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
吸收、散射等,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
3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为什么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14时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
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或寒冬 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4、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 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 御霜冻)
大气 上界 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
效应,月球表面辐射强烈, 月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
地球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 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 温度升得很高,气温很高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1、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 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2、为什么晴朗的正午天空呈蓝色,早晚呈红色? (正午太阳高度大,阳光穿过路程短,仅蓝光被散射 掉,因而天空呈蓝色;早晚阳光斜射,穿过路程长, 短波各色光皆被散射,剩下红光投射地面,阳光红似 火,地平线附近的天空呈红色霞光)
A

B
2、热力环流过程
地面冷热不均
高空
1020hpa
1060hpa
1100hpa
高 度 升 高 , 气 压 减 小 C 冷却 A 受热 B 冷却
地面
热力环流
高 空
1020hpa
低压
高压
低压
1060hpa
1100hpa
地 面
高压 C 冷却
低压 A 受热
高压 B 冷却
2、热力环流过程
能量来源 根本原因 太 阳 辐 射 地 区 间 冷 热 差 异 空 气 的 垂 直 运 动 同 一 水 平 面 的 气 压 差 异 热力环流
谷风
山风
思考:甲村庄受到的污染,白天与 夜晚相比,何时更严重,为什么?
甲村庄
白天吹谷风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热力环流
1.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2.等压面的弯曲方向 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