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总复习语文习题 专题十二 散文阅读 12-5 含答案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 专题十二 散文阅读 12-2 Word版含答案

课后对点集训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横岭苍茫李御故乡门前有座山,名横岭。
一道横亘于眼前且耸入云天的屏障矗立在你面前,犹如一位彪形大汉,既护住你的村庄田园,又阻隔你投向远处的目光。
开门相见,横岭就像与你相生相伴的一部分,显得格外熟络。
清晨,你可以看到雾幔缭绕;午间,你会感到热烈张扬;而夜晚,你会体味到峰峦如磐,如同巨人的臂膀,环绕于你,呵护于你。
我第一次爬上横岭的记忆已很模糊,但绝对是上山斫柴。
那是寒暑假的“必修课”。
从村里上山,要走很久蜿蜒曲折、山石嶙峋的山路,才能到达山顶。
也是在横岭,我认识了山枣、山楂、山胡椒;认识了野猪、野鸡和野兔。
一双草鞋,一副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山里人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艰辛与快乐。
一个寒暑假,天天走在山道上,我几乎熟悉了其间的每一道弯,每一块巨石,路旁的每一棵大树和路边的每一孔泉眼。
饿了,摘一串野果充饥;渴了,掬一捧山泉,沁人心脾。
上山斫柴,汗流脊背,不饿不渴之后,就一个劲唤风,当山风从胸前背后徐徐掠过,人就会觉得风是最贴心的伙伴。
山中精灵莫过于风,有声响,但不声张,把爽适给你,又悄然走过,你若再唤,又会飘然而至。
人在山里,有时想笑,有时想哭,有时想唱,有时想喊。
站在山顶,吼几句刚学会的山歌,无人聆听,无人喝彩,但自己很快活,很惬意。
山的阻隔,虽不同于锁链,但形同于门,总想推门而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当我怀揣一份渴求离开小山村,走入不一样的世界,多少年后,回首顾盼,故乡与横岭却依然在我的梦中。
一个人骨子里的情结也许永远牵绊于生你养你的那山、那水、那片热土。
横岭早已修通了穿山隧道,昔日的羊肠山道已被水泥公路所覆盖。
前些年,我曾陪父亲一起开车穿过隧道,去了山那边的横岭水库。
一泓碧水,既可调洪,又可发电。
这也算是生养我的那片土地上沧桑巨变的一帧缩影吧。
在山上,拜访过我所熟悉的一位家乡“父母官”,他在仕途正旺时,毅然辞职上了横岭,带领乡亲们种植油茶树。
其中的酸甜苦辣,他知道,山民们也知道。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学案4含答案

限时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人生如旅行李永海①出门旅行,难避漂泊。
②静静地候车,静静地等待。
时而也在候车室的壁图或铁路列车时刻表前流连,时而掐指计算车次及行程。
候车室是一个小天地,囊括各色人等,也包容各种不同的遭遇和人生。
购票、检票、上车,仿佛领取了一张公民认可证,凭着它,就可以堂堂正正乘上这次列车,去想要去的地方,开始人生奇妙的旅行。
待坐定后,探头窗外,长长的站台渐行渐远,更增添了浓浓的离情别绪。
单身旅行,无牵无挂,冷眼窗外,那里没有与自己相关的人和景;此时此刻,心境坦荡如水,人生有多少这样的小站,不知哪趟车才是自己想乘的,不知哪个座位真正属于自己。
③同在旅途,个中滋味,因人而异。
每每勾起我同情的是蜷在候车室里,或卧或躺的那些疲惫不堪的人,他们大多是离家打工外出的农民工,为了生活,四处漂泊。
一样的行程,一样的方向,同是旅途中人,遭遇却大相径庭。
④人在旅途,看着时光从指缝间溜走,心里的无助就像原野上的草一样疯狂生长着。
在午后刺眼的阳光下,只感觉到刺骨的风,不知道该用什么姿态去面对,该用什么样的热情去燃烧,木讷地做着所谓该做的事,如一粒尘埃,已经湮没在不知喟然的时光里。
⑤人在旅途,过客匆匆。
人生的驿站,或伤感或欣喜,欲下笔却无从写起,所以许多时候我选择无语。
然而无语的时候又很凌乱,像一堆扔不掉却又整理不了的旧物一般侵占着每个角落,生命中的某种本能在缓缓消失,迟钝的刀刃划在心上,血慢慢涌出来却把握不了,只能有心无力地去面对。
⑥人的一生,犹如旅行。
纵使踏遍千山万水,也仍是途中人。
原以为自己早已经习惯了停滞的状态,不会再斤斤计较地去寻求那些心里遗落了太久的东西。
快节奏的工作、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周围的人们多了浮躁、少了温情,多了竞争、少了感悟。
一路走来,从部队到地方,从军人到税官;从农村到县城,从青年到壮年。
蓦然回首才发现其实一直是渴望着被在乎的,只是逼着自己放弃,一次次希望,一次次失望。
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练习:专题十二+散文阅读+12-3-1+Word版含答案.do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祈求林敬钧①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
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蜿蜒于群山之上。
画家在一块白布上泼墨挥毫。
长城上的风扬起老人的白发,鼓动每一个人的衣襟。
他展开那面墨汁未干的鹰旗。
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
阳光普照群山,也照在猎猎作响的鹰旗上。
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的眩晕,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猛烈爆发: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
②那不是我第一次见到鹰,却是第一次为鹰震撼。
③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峭壁上看到了鹰的巢穴。
那只是一个粗陋的石坑随便地搭上几根粗树枝,其余一无所有。
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后来又看到南方一种色彩艳丽的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时,我想到了北方的鹰。
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鹰的身上有一种冷峻而直入人心的力量。
我明白鹰不需要巢穴,它从不躲避风雨。
它是天地间飞翔的精灵,高傲、敏锐、凶猛、无畏,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
④我带一身风尘回到家乡,听说公园里来了个动物展览团。
我想起了鹰,于是我去了。
⑤从羽毛的颜色和体形可以看出:那是一只已经苍老的鹰和一只年轻的鹰。
鹰架距我不到三米。
那只苍老的鹰的羽毛零乱而支楞突兀,腿上有一根粗大的铁链,它埋头翅间。
那只年轻的鹰目光迟滞,仿佛在看什么,又什么也没看到。
⑥一个小孩,忽然放肆地把手中的香蕉皮扔向那只埋头的鹰,他一定不知道他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因为他还在得意的笑。
那只鹰猛地昂起了头,有力的颈部弯曲成了一个矫健而凶猛的弧度。
我看到它眼中凌厉地闪过什么,它闪电般地直掠下来。
然而那不足一米的铁链狠狠拽住了它,它猛然回坠,被倒吊在高高的鹰架上,晃来晃去。
那只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
⑦那个被吓呆的小孩这时才清醒过来,悻悻地抓起一把泥沙朝那倒吊着的鹰狠狠扔去,又嘿嘿地笑起来,一边捡石块,一边大声地骂。
那只苍老的鹰耸着翅,挣扎着,发出一串低沉鸣音。
高考语文2018年真题分类汇编(Word版,含答案解析)考点12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点12 文学类文本阅读1.[2018全国卷Ⅰ]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赵一曼女士阿成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
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
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
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
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
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
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
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
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
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
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
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
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
几个人上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
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2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教学案含解析

专题12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形式,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情的文体。
近年来高考中的散文,主要包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与哲理散文四类。
一、认识散文文体特征散文的主要特征有: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是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的。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应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1)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2)以作品中的“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远,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二、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点拨(一)读懂,才能做题文学作品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
解题其实并无神秘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不够,任何解题方法都不能真正起作用。
而要提高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不能单靠多做练习题。
2018高考语文真题汇编之散文阅读附答案

2018高考语文真题汇编之散文阅读附答案(一 )(2018·浙江卷·T10~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汴京的星河叶文玲孩提时,我有许多美丽的憧憬,天真的梦。
那时,我最喜欢看天上的星河。
夏夜仰望那缀满星星的夜空,我会几个小时地坐着发痴,小脑瓜里整个儿盘旋着关于星星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
于是,我总相信月宫里有嫦娥,早晚有一天会从那影影绰绰的桂花树下飘飘走出,而那璀璨的星星呢,一定是那些调皮的小仙女随意抛洒的宝石珠贝。
我很想什么时候飞上天去,抓住天幕的一角轻轻一抖,让这些明亮得耀眼的珠宝纷纷落下来,穿过云端,落到人间。
傻念头想过万万千,我却从不以为可笑,倒觉得这些记忆,永远像蜜汁一样醇甜。
大概就因为这颗未泯的童心吧,一些别人认为是不算稀奇的事,在我,却总要兴奋地大喊大叫。
现在,我就又想叫喊了:最近,我真的看见了天上落下的星河——那明亮得耀眼的珠宝。
那是在汴京——开封。
这个赫赫有名的宋代京都汴梁城,果真又一次牵下了天上的星河,让无数次揣想过《东京梦华录》笔下灯宵月夕的我,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
素享盛誉的汴京,果不负人愿。
在月华皎皎的元宵节,它再次以花光满路千门如昼的姿颜,呈现了它非同寻常的辉煌。
非是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来客言辞夸大,我总觉得在汴京看灯会,别有一番意趣,在灯会中看汴京,别有一番别处难以得见的古城神韵和京都风光。
这种新奇有趣的感觉缘何而来?是因了那些盏灯,也因了那看灯的人,也因了那挂灯的街。
先说那街。
汴京的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
路这厢,高高耸立起一幢幢现代化大楼;路那厢,则一色是明清风味的木柱木门木栅,特别是那雕镂朱漆的木窗棂,很能教人想起白话小说中所写的布衣小帽的“市井人家”。
甚至连门口那长垂的竹帘一动,你都会蓦然一惊:是要走出一位肩搭长巾鼻头抹了点白粉的“酒保”,还是珠钗满头罗裙曳地的“女娇娃”?且说那人。
也许正月正是“闲月”吧,不大的汴京城竟拥集了这么多的“闲人”。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专题十二 散文阅读12-3含答案

课后对点集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英语老师谢宗玉①早晨,阳光照进教室,照着一颗颗晃动的脑袋和一张张开合的嘴。
我们在晨读,我们在大声晨读.别人读的是英语,我对英语不感兴趣,我在读语文.英语老师从后面走进教室,我没觉察。
他冷不防从我手中把书抢了,反手就甩了我一个耳光。
同时骂道:你妈拉个巴子!一教室沸扬的声音就这样被他突如其来的耳光给掀哑了,大家愣愣地看着我俩,早晨照进来的阳光这时也有些茫然无措的样子。
②英语老师扭过头叫道:你们停下来干嘛!然后一教室芽一般的声音又怯怯冒出来,顷刻间又是一片灿烂。
英语老师拍了一下手,..没事般地走了。
③他没事一般,我可不行,我在众目睽睽之下,俯下身把语文课本拾起。
然后伏在课桌上,一动也不动,我能遏止自己的哭声,但止不住的泪水却从我的指缝里快速渗出来。
虽然我知道错了,一三五的早晨该读英语.但我的过错难道就该由这记毫无商量余地的耳光来惩罚吗?想到这里,我的眼泪又流快了.我从没有被人打过耳光,更没有在这样的大庭广众下受辱,我满脸火辣辣的,不是因为疼痛,而是因为羞耻!我感觉我那个叫自尊心的东西,在这个早晨,就像被一把无形的快刀,给拦腰斩断了。
④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直不声不响低着头进出教室。
而在心中,仇恨的水草却疯了般昂扬生长.是的,我要报复,我要杀了他!我一定要杀了这个让我当众丢丑的家伙!我要用最直接的方法报复,我要痛快淋漓地拿刀捅了他!……我低着头,一声不响,就这样在自己的幻想中把内心捣鼓得壮怀激烈。
那被拦腰斩断的自尊心在伤口处来。
我最终还是失去了寻刀杀人的耐心,似乎又长出了细嫩的芽儿..英语老师就这样在懵懵懂懂中逃过一劫。
我后来的想法是,我一定要发奋读书,将来超过他,再来羞侮他!⑤但很快就有一事,让我很快进入了两难境地.那天英语老师闯进教室,对教室里的三个同学说:下午帮我去挖薯吧.你,你,还有你,来,把书收起,我们这就走。
⑥三个同学其中一个就是我,英语老师仿佛早就忘了两个月以前发生的事.但现在他既然点到我了,我不能让他知道我心中的仇恨。
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练习:专题十二+散文阅读+12-3-3+Word版含答案.do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托尔斯泰的背影韩静霆到俄罗斯旅行,第一重要的是去拜访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庄园。
也许,可以偷窥一下老托尔斯泰笔下那些惊心动魄、光怪陆离、浪漫沧桑的贵族生活,或者,能够追随一会儿老作家高大的背景,重新参悟《战争与和平》的妙谛。
我们走向列夫·托尔斯泰图拉庄园这天,天气特别好,蓝天白云,遍地阳光。
走进庄园,却十分意外,看到的是一片荒郊野林。
庄园空荡荡的,连个鸟儿也没有。
地上模模糊糊的马车的辙印,绝不可能是载来贵族军官沃伦斯基的,只能算作这里曾经有过车马的一点记忆罢了。
我兀自在庄园走了一阵子,看见老远的地方,马在悠闲地啃着地上的青草。
托尔斯泰称他这个庄园阳光明媚的是那片草地,现在的阳光明媚就只剩下马来啃了。
眼前的列夫·托尔斯泰庄园的景致,让我那渴望奇迹的心平和下来了,步履也缓了,我走过了林中的展览馆。
这座看上去很普通的庄园农舍,是老作家如囚徒般生活的地方?说来很难让人相信,托尔斯泰写作《战争与和平》时住的房子只有十平方米。
很小很小的屋子,很小的一张书桌,十平方米呀,就铺开了人世间惨烈的战争和生死相依的和平,简直不可思议。
据说他进入《安娜·卡列尼娜》的写作的时候,从这间十平方米的房子搬到了另一间十平方米的房子,一共搬了三次。
没人知道老托尔斯泰怎么像中了梦魔一样,写着写着,抱着稿纸、墨水和笔,挪了地方。
挪了,又不安生,又换房间。
究竟作家患了什么症候,一次次调换写作的地方,是因为安娜和沃伦斯基回肠荡气的爱情和最后安娜卧轨自杀的惊心动魄的遭遇,搅扰得老托尔斯泰坐卧不宁,欲写不忍,欲罢不能,只好从这间屋子搬到那间屋子,捧着心,寻找片刻的安宁。
我知道,那时候老作家笔下美丽女主角安娜的行踪,已经不是作家随意安排的了,她顺应着外宇宙和内宇宙的法则,不可违拗地离开了家,走向铁路,躺在铁轨上,发出最后一声叹息……在参观列夫·托尔斯泰遗物的时候,我看到了一双牛皮靴子,这双靴子竟是托尔斯泰晚年自己缝制的!剪开牛皮需要怎样的手劲儿?拿起锥子,皮绳,连缀起一块块牛皮,需要怎样的工夫和耐性?他竟然放下未完成的长篇巨制,一锥锥,一线线把这个靴子缝制成功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对点集训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水仙
高璨
①水仙在我心中的位臵与蜡梅相当,我甚至觉得它比蜡梅更容易亲近。
我总是不忍将任何一朵蜡梅花摘下,让它陪在身边,它是那么美丽,蜡质的容颜却没有人类制作的蜡像的那种苍白、虚拟感。
它开在没有一片叶子的树枝上,具有一种安静的气质。
水仙花却可以买来,摆在家里,想它时就可以清晰地观赏到。
②我喜欢水仙花的样子,但几年未见我已有些淡忘,在这样的想念下我养了三株水仙。
看到它们时,我才准确地忆起水仙这种天使的神态与模样,还是那样甜美的笑靥,还是那样鲜亮而温柔的黄,还是那样随意,会看到任意方向的风景。
我一直以自由的原则养着它们,而它们的长势也令我满意,并且在新年第一天的零点绽放了。
我并没有刻意希望它们在什么时候开放,但这样的开放时间格外令我惊喜。
③它是同窗外的礼花一同绽放的。
由于今年的时间实在不够充裕,我也是等到去年的最后一天才点燃了第一支礼花。
人们仿佛都变得忙碌了,到点了才出门,到点了才开始在地面铺展鞭炮,谁都没有闲情逸致在临近过年的时候,像以往那样扔几个震耳欲聋的鞭炮,使附近车辆受到惊吓以至呼喊起来。
④天空被各种颜色的礼花映照得明亮,轰隆隆的炮声包围了一切。
这个时候,人和人的交流变得很困难,好像声音挣扎着要离开我们,好像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将声音挽留。
这个时候,我感到的不是喧闹,不是声音的嚣张,而是寂静,是声音的凋零!
⑤声音是最空洞的事物。
即使炮声垄断了这个世界,即使所有的炮声都这般雷同,也不能否认它们在很快地消逝,死去,不断地消逝,不断地死去。
声音死去的无数间隙,就是寂静,死一般的寂静。
我们的耳朵听见的是炮声,心灵听见的却是那些声音死亡的间隙,它让我们在炮声中失去了自己的声音。
再加上漫天烂漫的烟花,绚烂得使我们迷醉,以至我们在这样的庆祝时刻,脑中往往一片空白,连祈祷都忘记了。
⑥这是声音的魔术。
⑦然而,当我看着水仙,周围的一切就都像变魔术般涣散,哑然。
一朵小小的花儿教给我们应该怎样安静地走过一年的最后时刻,或是怎样走进新的一年。
⑧在这样热闹、温暖与多彩的背景下,构造自己安静的思想才是最幸福的。
想一想有什么要对旧年说,有什么要对新年说,与自己的老朋友相当于诀别地告别,还有一位新朋友正微笑着向我们走来,我们就算不准备礼物,也应该准备一份虔诚,而不是仓促。
⑨雪花不断飘过我的眼前,烟花绽放时漫天彩色的硕大泪滴令我心碎。
我责怪自己的仓促,以至当这一年又要与我告别时,我又没有准备好送给它的诗。
但是它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它从不会要求我写一首送别诗,它总是说过去一年的回忆都是送给它的礼物,它说这是可以陪伴它的唯一事物。
我曾说要为它写一首诗,但我终究没有写,它也没有为等待这样的一份礼物多停留一会儿,时光的马儿依然飞驰着将它带走。
多少个它来,多少个它去,岁月的来去从来不肯停止,永远不肯停息……
⑩水仙在我身边安静地散发出清香,这与蜡梅花有几分相像,它们都会在远远的空气里用香味勾勒出自己的样子,它们都会在远远的空气里用香味为所有的陌生人画一条通向自己的小路。
我喜爱这种宁静和清香,甚至喜爱花儿们画出的小路。
窗外的烟花不是路,它们是同我们一起迈过门槛的脚印,是离海最近的沙滩上的脚印,浪潮一抹就立即消失了。
⑪不要崇拜烟火,尤其不要在过年的时候让自己的心灵陷入空洞。
这是水仙花穿戴着它的安静告诉我的。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借水仙在新年到来之时的安静表现,表达了“我们应从容面对时光的流逝”这一中心。
B.文章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并以描写和议论为主,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又具有哲理性和深刻性。
C.文章第⑩自然段说窗外的烟花“浪潮一抹就立即消失了”,既写出了烟花生命的短暂,也说明烟花带来的迷醉是短暂的。
D.文章以“这是水仙花穿戴着它的安静告诉我的”一句结尾,用拟人的手法突出了水仙花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