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的变迁》
《社会生活的变迁》部优课件

住
行
改革开放前
饮食的变化:改革开放前 “吃饱肚子成奢望”
20世纪60年代,每月只有3两的油和肉,当时一些机关 工作者常成群结队到山区郊外挖野生植物的茎,把它们磨 成粉末,来弥补粮食定量的不足!
改革开放后 食物琳琅满目,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健康饮食
通讯方式的变化
固定电话
大哥大
彩屏手机
智能手机
支付方式的变化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的原因
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极大解放了生产力,经济水平快速提高,改善了人民 的物质生活条件。 2.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政策,制定了正确的发展纲要, 特别是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请你出个主意?
公交优先政策 开辟新的公交线路
使用清洁燃料 提升市民素质
2.通讯方式的变化 (1)成果: 电信: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 (2)互联网: 中国互联网虽起步晚,但发展迅速。
(3)影响: 使信息的传递编的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过去人们觉得难以咽下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味道很不错。 人们的感觉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过去物资匮乏,人们可以选择的食物比较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 济的发展,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但要“吃饱”“吃好”,还要讲究 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日常生活的变化
改革前
改革后
02
1.交通工具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社会生活的变迁PPT课件 北师大版优质课件

畅想
一百年后的社会生活又会 是怎样的呢?
பைடு நூலகம்
新 民 公 司 拍 片 现 场
早 期 电 影 放 映 场 所
探究与思考
1644年4月22日,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清军 入关,占北京,下江南,爱新觉罗· 福临成 了天下共主。1645年6月15日,又是非同寻常 的一天,这天福临颁布了“剃发令”:京城 内外,限10日内,官军民一律剃发留辫,迟 疑者按逆贼论斩!“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 头”。这是以死要挟汉人皈依满人的发式。
社会生活的变迁
清 末 ·民 初
衣
食
住
行
照相的出现
慈 禧 与 西 洋 名 媛
慈 禧
溥 仪 与 婉 容
照 相 馆 中 的 民 间 女 子
上 海 流 行 的 照 相 样 式
『 我 要 吃 饽 饽 』
老 北 京 冰 上 健 叟
探究与思考
想一想:你从这些老照片中发现了什么?
老照片——凝固在胶片上的历史
早期的电影
生动的影像世界
第丰 一泰 部照 电相 影馆 的 诞 生中 地国
——
中《 国定 最军 早山 的》 电剧 影照
《定军山》
本片取材于《三国演义》中老将黄忠攻 打定军山的故事 ,曹将张合攻打葭萌关,老 将黄忠向诸葛 亮讨令拒敌,诸葛亮因他年 老而不允,黄忠当场舞刀、断弓, 于是讨 得令箭杀退张合,并乘胜攻占曹军屯粮之天 荡山。黄并乘胜攻占曹军屯粮之天荡山。黄 忠越战愈勇,又智斩大将夏侯渊,夺取了曹 军重镇定军山 。
想一想: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为什么要颁 布剪辫令?
革 命 军 街 头 剪 辫
剪 辫 风 行 , 火 了 剃 头 匠
服饰的变迁
清 末 一 家 子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2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为社会生活的变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可能了解不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拓宽视野,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掌握相关历史事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
2.难点:分析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以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丰富的课件。
2.素材:准备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变迁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3.学具:为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主要变迁,如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同时,展示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以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的影响。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巩固所学知识。
《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变迁与日常生活ppt

89、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 积累。 90、要战胜恐惧,而不是退缩。
91、推销产品要针对顾客的心,不要 针对顾 客的头 。 92、无论做什么,记得是为自己而做 ,那就 毫无怨 8、相信所有的汗水与眼泪,最后会化 成一篇 山花烂 漫。
9、忘掉失败,不过要牢记失败中的教 训。 10、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 没有胜 他的把 握。
11、一百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 12、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 靡。 13、人生短短数十载,最要紧是证明 自己, 不是讨 好他人 。 14、世上并没有用来鼓励工作努力的 赏赐, 所有的 赏赐都 只是被 用来奖 励工作 成果的 。 15、只要我们能梦想的,我们就能实 现。 16、只要站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就是 成功。 17、诚心诚意,诚字的另一半就是成 功。 18、我终于累了,好累,好累,于是 我便爱 上了寂 静。 19、只有收获,才能检验耕耘的意义 ;只有 贡献, 方可衡 量人生 的价值 。
45、生活犹如万花筒,喜怒哀乐,酸 甜苦辣 ,相依 相随, 无须过 于在意 ,人生 如梦看 淡一切 ,看淡 曾经的 伤痛, 好好珍 惜自己 、善待 自己。 46、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 感千难 万难。 4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 之。 48、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49、如梦醒来,暮色已降,豁然开朗 ,欣然 归家。 痴幻也 好,感 悟也罢 ,在这 青春的 飞扬的 年华, 亦是一 份收获 。犹思 “花开 不是为 了花落 ,而是 为了更 加灿烂 。 50、人活着要呼吸。呼者,出一口气 ;吸者 ,争一 口气。 51、如果我不坚强,那就等着别人来 嘲笑。
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 错误, 所以不 要后悔 。
初中历史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知道照相和电影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
了解民国初年剪发辫、改称呼和服饰的改变等基本史实,并试分析其原因,了解对社会的影响。
对古今旗袍进行对比,培养对比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美的鉴赏力。
通过思考“为什么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学生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客观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本课相关内容掌握的程度,具备的能力。
初二学生基本上已经能使用网络查询和下载资料,加上善于表现的个性和急于探究的心理,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思想新潮、开放,让他们去探究与本课内容中的相关知识,将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情况,即知道照相和电影的出现、社会习俗的变化等。
难点: 通过参与式学习,了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在分析的基础上能够知道这些变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对古今旗袍进行对比,培养对比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美的鉴赏力。
通过思考“为什么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学生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客观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创设情境——引锚。
人教部编版《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完美版1

人教部编版《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完美版 1
改革开放初,全市仅
以中山市为例
有公路324.4公里, 高速公路 为0。
✓ 至2016年底,公路总里程超3000公里 ,路网总密度居全省前列。
✓ 至2011年底,建成高速公路117公里。
✓ 2018年,在建高速公路里程速公路。
(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的现象主要反映了( )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时间观念的增强
C.通讯手段的进步
D.消费观念的变化
2. “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后,中国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 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以下属于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的吃饭情况 的是( )①食物匮乏单调 ②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③ 野菜充饥 ④讲究绿色食品
食物匮乏单调,凭粮票供应 营养不足,温饱还是问题
吃饱,还能吃好 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 设施简单
交通条件落后 步行、自行车、公交车
人教部编版《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完美版 1
通信条件落后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 装修和环境明显改善
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汽车、火车、飞机、高铁等
普遍使用电话, 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 2018年,中山站开通直达北京、上海、贵阳、郑州、长沙等 数10个大中城市的高铁服务。
✓ 2018年,中山港新客运码头正在建设,通航后中山至深圳机 场仅需28分钟,至香港和澳门机场仅需50分钟左右。
人教部编版《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完美版 1
人教部编版《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完美版 1
前
凭票供应,数量有限 色彩和样式单调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 设施简单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 装修和环境明显改善
八年级历史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PPT课件

演 变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传统 旗袍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56
结束语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积极 的参与。课程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估表,如果对我们
1
整体概况
+ 概况1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2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3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2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习目标:
知道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3
D 唐装
11
根据课文说一说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哪些主要表现
以前
现在(清末民初)
日常生活
照相、电影的传入和流行
发式
清入关后男子留有 长辫
人际称谓 老爷、大人
剪辫 先生、君
服饰
长袍、马褂、旗装 西服、中山装、高领服装 (现代旗袍)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
A《定军山》
B 《渔光曲》
C《难夫难妻》
D 《风云儿女》
2、电影传入中国后,首先落户于哪个城市
(B )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共21张PPT)

前高涨。
当堂达标
【1】 “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墙上(钟表),八
十年代 看手上(手表),九十年代看腰上(手机)”的
现象主要反映了( C )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时间观念的增强
C.通讯手段的进步
D.消费观念的变化
当堂达标
【2】从有啥吃啥到吃 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 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主要原因
中山装
列宁装
60、70年代
“劳动最光荣, 朴素是时尚!”
“蓝灰色的海洋”
改革开放前(蓝灰色的海洋)
80年代
服饰的变化
“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 了时装!”
1984年,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出访欧洲
90年代以来
绚丽多彩时尚 个性
票证年代
“排着长队购物,勒紧肠子度日”
北京的粗粮票(只能买玉米面) 米票(可以买大米)
是( B )
A.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人们努力生活得更好 D.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从“新旧四大件”看人们生活的变化。
缝纫机
改革开放前 自行车 旧四新四大件 冰箱
洗衣机
空调
电脑
20世纪90年代末汽车 新新四大件
住房
手机
“旧四大件”? (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
改革开放
“新四大件”? (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50年代
面票(可以买白面粉)
油票(可以买食用油)
粮票 米票
面票 布票
食物的变化
改革“绿开色放年后代”
从吃多吃好到吃少吃精 从细粮为主到粗细搭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票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着变得 丰富多彩起来。服饰已经不仅 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 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绚丽多彩时尚个性
食
改 革 开 放 后前
食 物 丰 北京的粗粮票(只能买玉米面) 富 多 样
米票(可以买大米)
面票(可以买白面粉)
油票(可以买食用油)
改革开放前后,“吃”的变化也很大。人们在“吃”的方面有哪些变化? 过去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现在人们不但 能“吃饱”,还能“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 也日益深入人心。
你知道中国改革开放前后, “四大件”各指什么吗?
“四大件”的变化——20世纪50—70年代
20世50—70年代
“四大件”的变化——20世纪80—90年代
“四大件”的变化——21世纪
第19课 社 会生活的 变 迁
01 日常生活的变化
1衣
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能满 足人们生活需要,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 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退出
人们生活方式变迁的原因是什么?
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极大解放了生产力,经济水平快速提高, 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 2.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政策,制定了正确的发 展纲要,特别是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使我国综合国力大 大提高。 3.全国各族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建设祖国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随堂练习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 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发 生了什么变化。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物质生活 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 (3)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请举一例并加 以说明。
随堂练习
(1)由物资紧缺、凭票限购到物质丰富、鼓励 消费;生活水平提高,追 求质量或物质生活的 科技含量增加。 (2)科技改变生活;改革开放。 (3)互联网的普及;说明:网购巨大的成交量, 拉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实行限行政策
➢开辟新的公交线路
➢提升市民素质
➢大力进行城市道路建设(乌鲁木齐BRT)
➢发展轨道交通(地铁、轻轨)
课堂小结
社会生活的变迁
日常生活的变化 衣、食、住、用的变迁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随堂训练
1.改革开放前,人们买粮食要凭粮票,主要
D 是因为当时(
)
A.人口多,耕地少
随堂练习
材料一 4、
随堂练习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 件”是城乡家庭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冰箱、空调等新的 “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 热点。 材料四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株杂交水稻“南优2号”,此后又成 功培育出“超级杂交稻”。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增产粮食40亿吨, 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袁隆平曾针对全球性粮食危机问题,这样说过:“中 国完全能 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休闲活动多样化
02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 交通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额资金改善交通条件,并取得 巨大成就。
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铁路 公路 民航 城市道路
到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居世界第二; 1997年以来,铁路几次提速,提高了运营效率。 密集的公路网;一座座公路大桥;高速公路里程 居世界前列。
改革开放后,人均住房面积扩 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 改善。
现代楼房
新农村建设
4 生活方式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 费结构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 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 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合作探究】
1、探讨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1、党的好政策——改革开放
2、国家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
4、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2、了解了我国几十年来的社会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科技改变生活! 国强才能民富! 有和平才有发展
拓展提高 缓解城市交通堵塞,你有何高招?
➢公交优先政策
过去人们觉得难以下咽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 味道很不错,人们的感觉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只为解决 温饱并无其他选择的余地。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 不但要吃饱,不要吃好,人们开始讲究营养均衡、粗 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3住
改革开放前,住房比较拥挤, 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大力发展轨道交通。
改革开放交通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出行方式变化
2 电信
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 位居世界前列。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固定电话早已进入千家万户, 移动电话的使用十分普遍。
互联网发展迅速
中国网民的规模不断扩大, 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2005年——2016年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B.政府控制城镇人口规模
C.政府提倡节约粮食
D.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2.下列符合“文革”时期人们服饰特点
C 的是( )
A.名牌服装争奇斗艳 B.时装表演成为风景线 C.穿解放装,千篇一律 D.西服革履,风度翩翩
3.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
D 在于(
)
A.实行“公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