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冬夜》阅读训练(附答案)
初三中考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

初三中考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画线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2)同样是写塞外风光,这首词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描写的塞外风光有何不同?试简要分析。
2.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划线句中“悠悠”一词有何妙处?(2)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1)上片写景,写登台时所见________、楼台、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__时节的郊外景色。
(2)结合整首词,请分析下片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这首词结尾长叹“青衫湿”。
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请自选角度赏析“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初晴游沧浪亭①苏舜钦(宋)夜雨连明②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释)①沧浪亭:苏州园林之一。
南乡子阅读附答案

南乡子阅读附答案南乡子①陆游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
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
重到家乡交旧少,苍凉,却恐他乡胜家乡。
【注】①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自蜀东归。
这首词为邻近武昌时舟中所作。
(1)扼要说明“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 在全词中的作用。
(3分)(2)诗人在舟中主要想了哪些事情?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分)(3)“却恐他乡胜家乡”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请扼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交待自己在归途中(1分),表达急切归乡心境(1分),引出下文(1分)。
(2)初到武昌情形(1分),仕途阅历(1分),想象重回家乡情形(1分)。
(3)表达了想回家乡又怕回乡的矛盾心境(2分)。
诗人久别家乡,迫切但愿回乡(1分),但又耽心家乡交旧离散反而勾起比客居他乡更深的孤单与伤感(1分)。
[解析](1)“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
” 写作者只身乘归吴的船只,虽经由了许多水陆途程,但前路还很遥远。
耽忧前途的遥远,寄归梦于吴樯,也不过是表达归吴急切的心境,但愿船行顺利、迅速而已。
妙在“寄梦” 一事,措语新奇,富有想象力。
(2)“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
” “想见” ,是邻近武昌时的假想。
作者假想在黄昏夕阳中船抵武昌,系缆于洲边上,必定能看见山上山下,一片烟树参差起伏的胜景时的情形。
“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
” 上句自叹年迈,是年五十四岁;下句追忆曾为朝官,离开朝廷已良久。
这次东归,是奉孝宗的召命,怀旧思今,同样是前途难卜,感情繁杂,滋味固然不会好受。
下面三句,与上片结尾相同,也是应用了假想的手法。
这时候作者在还乡途中,溘然想起:“重到家乡交旧少,苍凉,却恐他乡胜家乡” 。
意境新奇。
(3)本题考核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久别回乡,交旧多死亡离散的变化,怕比客居他乡所引发的孤单与伤感更大。
陆游《南乡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边这首宋词,达成下边小题。
南乡子陆游早岁入皇州,尊酒相遇尽胜流。
三十年来真一梦,堪愁,客路萧萧两鬓秋。
蓬峤偶重游,不待人嘲我自羞。
看镜倚楼俱已矣,扁舟,月笛烟蓑万事休。
14. 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适合的两项是()A.开头两句词写出了作者年轻时的胸怀志向和交游名人雅士的繁荣喧闹的生活情形。
B.三十年来像梦同样,一个“梦”字,写出了作者无尽的心酸和世事无常的不尽感叹。
C.“客路萧萧两鬓秋”,写出了作者异乡为官,为国事昼夜操劳,致使两鬓发白的状况。
D.故地重游,不待人嘲,自感惭愧,写出作者年迈体衰、事业无成,愁苦不堪的形象。
E.扁舟、月笛和烟蓑等意象,修建一幅安静淡远的生活图景,表现了作者厌烦政界的心境。
15.词中作者把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的不一样状况进行了对照,试做详细剖析?【答案】 14. CE 15.从前轻春年少,此刻年迈体衰。
从前广交绅士雅士,此刻孤单重游。
从前理想远大,盼望立功立业;此刻功业无成,万事皆休。
【分析】14.试题剖析:这是一道综合查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全部内容,注意联合全诗进行剖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正确,手法的讲解和艺术成效的剖析不对,语言方面主假如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误解诗意,答题时注意认真辨析。
题中前四项查核内容, E项查核境界,此中 C项,“为国事昼夜操劳,致使两鬓发白的状况”错,原由好多; E项,“厌烦政界”错,是“无穷愁苦之情”15.试题剖析:本题查核艺术手法,要求回答“作者把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的不一样状况进行了对照”的内容和作用,从诗中的“尽胜流”“堪愁”“两鬓秋”“俱已矣”“万事休”剖析“从前轻春年少,此刻年迈体衰”“从前广交绅士雅士,此刻孤单重游”“从前理想远大,盼望立功立业;此刻功业无成,万事皆休”的对照。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怀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抒情分方式主假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怀、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假如对照、拟人、衬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假如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怀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
陆游《南乡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陆游《南乡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南乡子①
陆游
归梦寄吴樯②,
水驿江程去路长。
想见芳洲初系缆,
斜阳,
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
曾是朝衣染御香。
重到故乡交旧少,
凄凉,
却恐他乡胜故乡。
【注】①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自蜀东归。
这首词是他在舟中所作。
②吴樯,归吴的船只。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第一、二句写作者身乘归吴的船只,虽经过许多水陆途程,但前路尚远。
B.上片写到作者船抵武昌,系缆洲边,看见了日思夜想的那山上山下一片烟树参差起伏的胜景。
南乡子冬夜答案

南乡子冬夜答案【篇一:湖南省长郡中学2015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lass=txt>语文长郡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组稿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2道小题,共10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打破了纪录片的尴尬和,创造了难得的深夜的收视纪录并受到观众异乎寻常的热捧。
和片中令人垂涎的美食一样,该纪录片至今仍以罕见的热度跳跃在网友们的舌尖上。
的网友迫不及待地制作出了明显带有娱乐噱头性质的“城市版”和“校园版”,这些持续出的不同版本,给茶余饭后的人们带来了轻松愉悦的谈资。
a.困境意犹未尽复制b.困境饶有兴致发酵c.窘境意犹未尽发酵d.窘境饶有兴致复制3.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两年来,随着互联网中微博这一交流方式的发展和兴起,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人员纷纷开通微博,及时公布有关信息,提升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
b.今天,《人民日报》刊发了一则通讯,全面介绍天津滨海新区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分析新区建立统一行政架构、构建精简高效管理体制将带来的积极影响。
c.自从“新生代农民t”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t成长作为新一年度的工作重点。
d.这一时期,他虽然几乎没有什么创作,但一系列的社会活动使他对法国社会获得了直接感性的认识,并促使他对许多社会政治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4.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雾树溟潆叫乱鸦②湿云初变早来霞③细雨犹寒后夜花④酒家依岸扎篱笆⑤东风已绿先春草⑥村艇隔烟呼鸭鹜⑦莫遣江声入远沙⑧深居久矣忘尘世a.⑤③④⑥②①⑦⑧ b.②①⑤③⑥④⑧⑦c.①②⑤③④⑥⑧⑦ d.⑤③①②④⑥⑧⑦二、文言文阅读(22分。
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南乡子-冬夜》及赏析—阅读题答案

《南乡子?冬夜》及赏析—阅读题答案原创〕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南乡子冬夜万籁寂无声,衾铁稜稜近五更。
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
只有霜华伴月明。
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
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
起看清冰满玉瓶。
注:黄升〔生卒年不详〕字叔旸,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建安〔今属福建建瓯〕人。
不事科举,性喜吟咏。
以诗受知于游九功,与魏庆之相酬唱。
著有《散花庵词》。
8.冬夜有何特点?哪些地方表现了这个特点?〔4分〕答:9.结合诗句简析塑造了怎样一个主人公形象。
答:参考答案:8.【答案】冬夜特点是极寒。
〔2分〕布衾冰冷坚硬,满地霜华,玉瓶结冰。
〔2分〕【解析】此题考查同学分析诗歌形象和筛选并整合信息的技能。
这首词写夜吟之苦,冬夜极寒,这首词都表现这个特点。
回答此题需要同学找到相关的语句,概括关键词即可。
9.【答案】〔1〕喜爱吟咏。
深夜仍苦吟。
〔2分〕〔2〕以梅为友。
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
此句点明不仅他在想着梅花,梅花也怜念起他来了。
他们竟成为一对知心好友!〔2分〕【解析】此题考查同学分析诗歌形象的技能。
上片深夜不眠,香断灯昏吟未稳,仍苦吟不已。
说明是个喜爱吟咏的人。
下片写不顾夜深极寒,在冰满玉瓶的状况下,起身探望梅花,可见是个爱梅之人。
【鉴赏】黄升是一位闻名的词选家,其词如晴空冰柱,今读此词,颇有此感。
上片写夜寒苦吟之景状。
词人生在南宋中期,早年放弃科举,遯迹林泉,吟咏自适,填词是他精神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这首词看,即使夜阑人静之时,他还在苦吟不已。
起二句云:万籁寂无声,衾铁稜稜近五更。
夜,是静极了,一点动静也没有。
只有深夜不睡的人,方能有此体会。
稜稜二字,使人感到布衾硬得似乎有稜角一般,难以贴体。
至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二句,词人那么把留意力从被窝移向室内:炉中沉香已尽,残灯如豆,昏暗异样,凄清异样。
至只有霜华伴月明,词人又把留意力转向室外,描写了明月高悬、霜华遍地的景象。
五句三个层次,娓娓写来,自然而又逼真。
《南乡子》阅读答案

《南乡子》阅读答案
《南乡子》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乡子》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南乡子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此诗为王安石晚年谪居金陵、任江宁知府时所作。
1、这首词的上阕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4分)
2、这首词以“槛外长江空自流”作结,有何妙处?(4分)
参考答案:
1、运用对比手法,将一片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与四百年后的古墓荒丘作对比,突出了眼前情境的荒凉,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愁情。
(“对比”1分,对比的内容1分,突出“荒凉”1分,“昔盛今衰”1分)
2、①紧承上文的游踪和感慨,衔接自然。
②一个“空”字,写出了长江奔流不息,从不因任何事而改变的特点,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或物是人非)的感慨。
③以景结情,给读者以较大的联想和想象空间,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歌的意蕴。
(每点2分,考生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给满分4分)。
《南乡子·冬夜》原文及翻译

希望能帮助到您
《南乡子·冬夜》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南乡子·冬夜》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一、《南乡子·冬夜》原文
万籁寂无声。
衾铁稜稜近五更。
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
只有霜华伴月明。
应是夜寒凝。
恼得梅花睡不成。
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
起看清冰满玉瓶。
二、《南乡子·冬夜》原文翻译
54469冬天的夜晚万籁静寂无声。
已近五更时分被子却还是冰冰冷冷。
炉中沉香已燃尽,灯光昏暗,孤冷凄清,这样的夜何时才是尽头。
窗外也只有那结成的霜花伴着明月。
孤寂寒冷夜,想着那迎风绽放的梅花也是烦恼的无法入眠的。
我在想着梅花而梅花也在念着我,互相牵挂着。
起床时看到那玉瓶中的水已全都凝结成冰。
三、《南乡子·冬夜》作者介绍
黄升,男,汉族,江苏徐州人。
2010年毕业于江苏警官学院。
毕业后一直在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公安局子房派出所工作。
2012年11月22日,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子房派出所民警黄升在赴山东滨州办案途中,遭遇犯罪分子伏击受伤,后经抢救无效牺牲。
2012年11月27日,他的追悼会在徐州举行。
黄升事件引起了网友的密切关注,有网友在网上为黄升建立了纪念馆,供网友们共同凭吊。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乡子冬夜》阅读训练(附答案)
南乡子冬夜
万籁寂无声,衾铁稜稜近五更。
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
只有霜华伴月明。
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
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
起看清冰满玉瓶。
注:黄升(生卒年不详)字叔旸,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建安(今属福建建瓯)人。
不事科举,性喜吟咏。
以诗受知于游九功,与魏庆之相酬唱。
著有《散花庵词》。
8.冬夜有何特点?哪些地方表现了这个特点?(4分)
答:
9.结合诗句简析作者塑造了怎样一个主人公形象。
答:
参考答案:
8.【答案】冬夜特点是极寒。
(2分)布衾冰冷坚硬,满地霜华,玉瓶结冰。
(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形象和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这首词写作者夜吟之苦,冬夜极寒,这首词都表现这个特点。
回答此题需要学生找到相关的语句,概括关键词即可。
9.【答案】(1)热爱吟咏。
深夜仍苦吟。
(2分)(2)以梅为友。
“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
”此句点明不仅他在想着梅花,梅花也怜念起他来了。
他们竟成为一对知心好友!(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形象的能力。
上片作者深夜不眠,“香断灯昏吟未稳”,仍苦吟不已。
表明作者是个热爱吟咏的人。
下片写作者不顾夜深极寒,在冰满玉瓶的情况下,起身看望梅花,可见是个爱梅之人。
【鉴赏】
黄升是一位著名的词选家,其词如“晴空冰柱”,今读此词,颇有此感。
上片写夜寒苦吟之景状。
词人生在南宋中期,早年放弃科举,遯迹林泉,吟咏自适,填词是他精神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这首词看,即使夜阑人静之时,他还在苦吟不已。
起二句云:“万籁寂无声,衾铁稜稜近五更。
”夜,是静极了,一点动静也没有。
只有深夜不睡的人,方能有此体会。
“稜稜”二字,使人感到布衾硬得好像有稜角一般,难以贴体。
至“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二句,词人则把注意力从被窝移向室内:炉中沉香已尽,残灯如豆,昏暗异常,凄清异常。
至“只有霜华伴月明”,词人又把注意力转向室外,描写了明月高悬、霜华遍地的景象。
五句三个层次,娓娓写来,自然而又逼真。
“吟未稳”者,吟尚未觅得韵律妥贴、词意工稳之句也,三字写出词人此时之所为,可称上片之词眼。
由于“吟未稳”,故觉深夜寂静被子寒冷,香断灯昏;又由于“吟未稳”,才觉霜华伴月,碧空无边。
而“凄清”二字,则烘托了本文的整个氛围,不贯穿整文,随处可以感到。
由此可见,词的结构是井然有序、浑然一体的。
下片词人从自己的“吟未稳”联想到梅花的“睡不成”。
冰寒大地,长夜无眠,词人居然不说自己感到烦恼,却为梅花设身处地着想,说它该是烦恼得睡不成了。
此语奇警,设想绝妙。
接下去二句说:“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
”此句点明不仅他在想着梅花,梅花也怜念起他来了。
他们竟成为一对知心好友!
这种构思,确实是奇特异常;这种格调和意境,确实是空幻的。
它非常形象地勾画了一个山中隐士清高飘逸的风采。
它的妙处尤其表现在将梅花拟人化。
结句“起看清冰满玉瓶”,跟以上两句不可分割,互为联系,词中句断乃为韵律所限。
因为词人关切寒夜中梅花,于是不顾自己冷暖,披衣而出,结果看到,玉瓶中的水已结成了冰。
至于梅花呢,他在词中未提及,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蕴意深远,饶有余味。
如果词人在词中将梅花说尽了,说梅花冻得不成样子,或说梅花凌霜傲雪,屹立风中,那就一览无余,毫无诗意了。
由此可见词人手法之高明。
从整个词来说,晶莹快洁,恰似玉树临风;托意高远,说它的风格如“晴空冰柱”,不是很相宜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