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腕踝针疗法研究概况

合集下载

腕踝针疗法文献研究

腕踝针疗法文献研究

正文一、腕踝针疗法文献考㈠腕踝针的形成腕踝针疗法指的是按照病症表现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在腕踝部特定刺激点皮下进行针剌的一种治疗方法。

上个世纪60年代,上海张心曙教授受电刺激疗法的启示,发现电刺激对某些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应,于是他们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讨论,根据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规律,三阴三阳经分别分布在上下肢的内外侧面,左右对称,于是他们将电极放在腕踝部某些穴位上(如内关、外关、三阴交、悬钟等)治疗官能性麻木、肢体瘫痪及腰腿痛等病症见效。

治疗过程中当移动电极时,他们发现腕踝部一定的点,同身体一定的部位有联系。

譬如治疗头痛时,刺激腕部的前内侧缘,前额部疼痛消失,但颞部疼痛仍然存在:如果再加上刺激内关穴,则颞部疼痛消失。

通过不断探索与总结,他们在腕踝部各定六个点,并将身体大致划分成六个相应的区,以此作为治疗的基础[1]。

这可以说是腕踝针疗法正式问世之前的雏形。

㈡腕踝针的发展过程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由于电刺激疗法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条件,同时病人接受治疗时又有一定的痛苦,到20世纪70年代,张心曙教授正式将电刺激改为针刺疗法,开始在临床试验。

在反复的实践操作中,针刺方法也由最初的直刺,逐渐改为皮下平刺,并逐渐推广,随即,腕踝针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开始迅速的为世人所认识和接受,形成其独特的理论及应用体系。

㈢腕踝针疗法的应用应用腕踝针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通常须遵循“查区”、“选点”、“针法”这三个步骤。

“查区”,就是在进行治疗之前,首先要查明病症的所在部位;“选点”,就是根据病症所在部位,有针对性地在腕部或踝部选取进针点;“针法”,就是针刺的方法,操作时要求皮下进针,要表浅,没有酸、麻、胀、痛等感觉。

应用过程如下:⒈查区:查区的目的是为选点提供依据。

大部分常见病症在身体上都能够确定表现部位。

为应用方便,通常将身体两侧各划分成六个纵行带状区域(见图1、2、3),头颈躯干方面,以中线为界,身体两侧的6个纵区由前向后划分如下:1区:沿前中线两侧的区域。

腕踝针疗法

腕踝针疗法

但针刺使皮肤感受器所产生的电位差冲动,
沿神经纤维传向大脑皮层的过程中,要经过
各种神经中枢的调整作用,这种调整作用在
正常区域不发生,因此不出现感觉,但病灶
部位的组织感觉阈降低,对传入的冲动敏感
性增强就产生了感觉,经过调整使针刺引起
的弱冲动引起强反应,适合对病灶部位兴奋
的控制,使肌痉挛缓解,血循环恢复,疼痛
三、针刺法
(一)针具:一般采用30号1.5寸长毫针。
▪ (二)病人体位:病人体位不限,针踝部穴区 时,以取卧位为佳。针刺前,宜嘱病人尽量 放松肌肉。
四、选区配方
▪ 可分以下二种。 (一)上下配方法:如病症跨上下两分区时,则可同 时取上、下穴点组方;如前正中线病症,可选上1和 下1组方;另如偏瘫,可取上5、下4进行配方。
也随之消除。
五、身体分纵区定位法:
▪ 1、身体分区

躯体:包括头、颈、躯干

肢体:上肢、下肢
▪ 2、上下肢与躯干


股干线—自前面的腹股沟至后面的髂
骨嵴
(1)身体分区:分为6个纵区
▪ 1区—沿前中线两侧(前正中线至胸骨旁线) 的区域

包括:前额部、眼鼻、口唇、前牙、

包括:后头部、枕顶部、脊柱棘
突和椎旁、骶尾部等。
(2)将身体6个区分为上、下区
▪ 以胸骨下端的剑突和两侧肋缘形成的三角顶 为基准,划一条环绕躯干的横线,相当于横 膈将身体两侧的6个纵区划分成上下两半。

▪ 横线以上:上1区,上2区,上3区,上4

区,上5区,上6区
▪ 横线以下:下1区,下2区,下3区,下4
第七章 腕踝针疗法
民族医药教研室 林艳明

腕踝针疗法研究概况

腕踝针疗法研究概况

腕踝针疗法研究概况
温木生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4(020)008
【摘要】腕踝针疗法在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很快在全国得到推广,特别是近10年来,其理论和临床研究更有长足进步,现综述如下。

【总页数】2页(P474-475)
【作者】温木生
【作者单位】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重庆,4013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1.917
【相关文献】
1.腕踝针治疗疼痛研究概况 [J], 孙阁;高鹤
2.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腕踝针全程干预癌性疼痛的应用研究 [J], 张国娣;陈聪;顾静;张露岚;夏红莲;潘雪梅;徐东娥
3.腕踝针疗法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癌痛的应用研究 [J], 刘志霞;杨梅玉;林伟娟;王小华;章虹虹
4.腕踝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镇痛疗效的临床研究 [J], 陈静;覃海飚;韦柳雪;梁华玲;钟勇
5.二十余年来腕踝针疗法治疗疼痛性疾病的研究概况 [J], 凌学静;孙瑜;高碧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腕踝针创立以来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腕踝针创立以来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腕踝针创立以来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徐美君;周庆辉【摘要】Wrist-ankle acupuncture is a type of special acupuncture therapy, featured by simple operation, swift efficiency, and few adverse effects. In the recent years, ankle-wrist acupunctur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ized in clinic. By retrieving the relevant medical literatures from VIP, CNKI, and Wan Fang databases, this manuscript was to analyze the history of wrist-ankle acupuncture and to review it from both mechanism and clinical reports. Meanwhile, this article also pointe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of wrist-ankle acupuncture during the recent years, and expected further standardization and studies.%腕踝针是一种独特的针刺疗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迅速、副反应少等特点。

近年来腕踝针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该文通过收集和整理重庆维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中文数据库中应用腕踝针的医学文献,分析其历史,并将文献从机制与临床报道两大方面进行论述。

同时指出腕踝针近几年研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与研究。

【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4页(P277-280)【关键词】腕踝针;针刺疗法;综述【作者】徐美君;周庆辉【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第二军医大学,上海 200433;第二军医大学,上海 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腕踝针是从腕部和踝部取相应的点进行皮下针刺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疗法,是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张心曙教授于上世纪70年代结合传统针刺与现代神经学理论发明而来,因只在四肢的腕踝部行皮下浅刺以治病而定名[1]。

腕踝针治疗失眠例疗效观察

腕踝针治疗失眠例疗效观察

腕踝针治疗失眠例疗效观察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症状,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对于失眠患者的治疗也有很好的效果。

腕踝针是一种常见的针灸疗法,本文旨在观察腕踝针治疗失眠的例疗效果。

1. 研究背景失眠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病症,其临床表现为入睡难、夜间易醒、早醒、睡眠时间不足等,造成患者白天疲惫困倦、精力不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针灸疗法具有安全、简便、无副作用的特点,作为传统医学的一种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失眠治疗。

腕踝针是一种常见的针灸疗法,其针位为手、足节点,取穴时常常采用针刺法和艾灸相结合的方法,用具有温通脉络、活血止痛、调节神经等功效的艾条,热熏取穴,增强针刺的作用。

近年来,腕踝针在失眠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30位患有失眠的患者,其中男性15名,女性15名,年龄在30-60岁之间。

患者均符合失眠的诊断标准,包括入睡困难、午夜易醒、早醒等症状,并排除了器质性疾病等其他情况。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腕踝针治疗,每次治疗30分钟,共连续治疗10次。

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自评失眠严重度评定,并记录每晚睡眠时间。

治疗前3次,仅进行艾灸热熏,不进行针刺治疗,以适应患者身体对针刺治疗的接受程度。

治疗过程中,采用对侧双手针刺腕、对侧双足针刺足的方式,每个穴位注射一根0.25毫米直径的针,留针25分钟,然后拔针。

治疗后,每次失眠严重度自评评分表,以及每晚睡眠时间记录表,以及对治疗反应进行评价。

最后统计分析结果,包括失眠严重度总分、每晚睡眠时间平均值,以及治疗反应。

3. 研究结果经过10次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失眠状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

失眠严重度总分,治疗前平均为27.6分,治疗后平均为12.3分,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每晚睡眠时间平均值,治疗前平均为4.7小时,治疗后平均为6.8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腕踝针及辅助疗法治疗踝关节扭伤98例疗效观察

腕踝针及辅助疗法治疗踝关节扭伤98例疗效观察

腕踝针及辅助疗法治疗踝关节扭伤98例疗效观察目的观察腕踝针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急性扭伤,出现血肿者,先给予冷敷20~30分钟后进行腕踝针治疗,没有血肿或慢性扭伤即用腕踝针及辅助方法治疗。

结果治疗一个疗程,治愈者95例,占96.94%;显效2例,占2.04%;好转1例,占3.06%;总有效率98.98%。

结论腕踝针治疗踝关节扭伤疗效好,见效快,值得推广。

标签:腕踝针;治疗;踝关节;扭伤.踝关节扭伤是全身关节扭伤中最常见的部位,是在外力作用下,关节骤然向一侧活动超过其正常活动度时,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如关节囊、韧带、肌腱等发生的撕裂伤。

在关节韧带损伤中,踝关节韧带损伤占第一位。

主要发生在运动中的跑和跳或是由于走路过程中精神不集中,道路不平,或有阻碍物时不慎绊倒,下楼或下坡时不小心踩空,而发生足内翻或足外翻。

多因为踝关节周围的内、外侧韧带及下胫腓韧带损伤所致,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踝关节疼痛,活动时功能受限,关节周围皮肤青紫且肿胀,跛行步伐,活动时疼痛加剧等。

如受损韧带不能修复如常,易造成习惯性扭伤。

本病属于中医“伤筋”范畴。

本组病例都是在大中学校学生,多数是因运动时不小心扭伤所致。

笔者采用腕踝针治疗踝关节扭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笔者从自2010年3月~2012年10月,采用腕踝针治疗踝关节扭伤9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8例病人中的大多数是大中学校学生,多数是因为运动时不小心扭伤所致。

其中男性74例,女性24例,年龄16~23岁,病程0~36天。

患者均有明确的踝部外伤史,损伤后踝关节即出现疼痛,局部肿胀,皮下瘀斑伴跛行,局部压痛明显,x线摄片示无骨折。

1.2诊断标准诊断标准[7]:(1)有明确的踝部外伤史。

(2)扭伤部位疼痛、肿胀、皮下瘀斑,伴跛行。

(3)局部压痛,若内翻扭伤者,将足做内翻动作时,外踝前下方剧痛;若外翻扭伤者,将足做外翻动作时,内踝前下方剧痛。

腕踝针结合体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痛40例疗效观察

腕踝针结合体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痛40例疗效观察

腕踝针结合体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痛40例疗效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腕踝针结合体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痛的疗效。

研究选取了40例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记录。

治疗方法为腕踝针结合体针中药熏洗。

随访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的膝关节痛症状有所缓解。

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缓解膝关节痛方面有显著差异。

结论表明腕踝针结合体针中药熏洗能有效缓解膝关节痛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望未来可进一步扩大病例数量,深入研究该治疗方法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关键词】腕踝针结合体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痛、疗效观察、疾病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临床资料、随访观察结果、统计学分析、结论及临床意义、展望。

1. 引言1.1 疾病背景膝关节痛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膝关节痛的发生原因有很多,包括炎症、退行性变、创伤等。

这些原因导致关节软骨受损,引起关节炎,从而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手术等,但效果有限,而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腕踝针结合体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痛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其理论基础是通过针灸和药物熏洗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修复受损关节软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腕踝针结合体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在膝关节痛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40例患者的治疗过程和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希望为膝关节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腕踝针结合体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痛的疗效,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膝关节痛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理疗和手术治疗,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

腕踝针结合体针中药熏洗是一种中医传统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穴位和药物熏洗来改善局部循环、消炎镇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腕踝针在妇科痛症中的应用

腕踝针在妇科痛症中的应用

腕踝针在妇科痛症中的应用【摘要】:妇科痛症是指妇科经带胎产中的各种疼痛,主要是是由于盆腹腔脏器出现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而出现的症状,属于妇科疑难杂症之一[1]。

腕踝针是从患者腕部和踝部取相应点浅刺,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关键词】:腕踝针; 妇科痛症; 镇痛妇科痛症是指妇科经、带、胎、产、杂病中的各种疼痛性疾病,包括原发性痛经、产后宫缩痛、慢性盆腔疼痛、妇科手术后疼痛等等。

妇科痛症的发病机理与各科痛症大致相同,不外乎“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两种。

所不同者,“妇女以血为主”、“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主疏泄,肝郁气滞,不通则通;或因瘀阻胞宫胞脉,不通则痛。

腕踝针通过浅刺腕部和踝部相应点,而腕部及踝部为十二皮部的分布区域,刺激该部可调整对应经络和脏腑的功能,使气血运行通畅,所谓“通则不痛”,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腕踝针自问世以来,主要应用于疼痛控制领域,对于骨关节病疼痛、偏头痛、癌性疼痛等各类疼痛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逐渐推广至各个领域。

近年来,腕踝针亦被应用于各类妇科痛症,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笔者总结了近年来腕踝针治疗各种妇科痛症的临床研究文献,现综述如下。

1.腕踝针治疗妇科痛症的临床应用研究1.1 原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是指伴随月经周期而出现的下腹疼痛,甚至连及腰痛、坠胀感,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和乏力等症状,其主要发病群体为青春期少女和未婚或未育的年轻妇女[2]。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社会压力的增大,原发性痛经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

我国发病率为50.06%-76.36%[3-4],国外最高达95%[5]。

腕踝针疗法具有非常明显的镇痛作用,且止痛效果迅速,从而能够明显地改善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痛经症状[6]。

刘卫星等[7]对原发性痛经大鼠进行腕踝针治疗,通过观察大鼠的扭体潜伏期与扭体次数,检测大鼠子宫组织匀浆中β-EP、NO 及血清中PGF2α、SP 含量。

结果显示:腕踝针可能通过抑制PGF2α,上调β-EP、NO及SP缓解子宫痉挛,增观察原发性痛经大鼠加血流量,促进子宫组织功能改善,达到止痛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苎婴旦亘壹笪垦丛壅堂查!塑童叁垄茎!!垄重塞笪壅堂垒:!!竺兰!!星肤微见血为度,再拔罐5分钟左右。

除1例治疗2次外,其余99例均经1次治愈。

全部未用任何药物治疗。

也有用刺络拔罐加灸治疗落枕60例。

方法是用掌根在患者压痛明显处用力揉按片刻,消毒后以三棱针快速点刺3。

5针,使之出血。

出血以2—5毫升为度,再拔罐10—20分钟,留罐期间点刺风池、肩井出血。

起罐后擦净淤血,用艾条悬灸患部周围皮肤红润,患者自感有温热感为度,每日治疗一次。

其中1次治愈28例,2次治愈23例,3次治愈9例。

8.治疗颈椎病:用钹针输刺拔罐治疗本病63例,方法是以颈椎脊突痛点为主穴,配以天宗、肩贞、阿是穴。

按《内经》输刺法直人直出深至骨处。

针后有少量血液(一般不超过5毫升)。

针后加拔火罐5分钟左右,去罐后做局部按摩头颈部,并旋转颈部,3—5天1次,一般3次即可。

经上法治疗2—3次后,治愈19例,显效27例,无效17例。

9.治疗增生性脊柱炎:对华佗夹脊穴用絮刺、拔火罐方法知了23例。

方法是患处常规消毒后,永30号毫针在患处夹脊穴、临近俞穴针刺,用泻法,再用梅花针叩患处50.100次。

至浸出血珠后止。

然后拔罐1分钟,最后嘱其热敷患处。

每日或隔Et1次。

10次为1疗程。

经治疗1.3个疗程,显效15铡,有效6例,无效2例。

10.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梅花针及拔罐加灸治疗65例,全部经cT或核磁共振确诊。

方法是在腰骶郝最明显的压痛点选穴.下肢后侧牵拉样痛,可配委中、阴门,下肢外侧痛配风市、阳陵泉。

以上穴位经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叩至皮肤微出血,即拔罐5。

10分钟,吸出血l。

2毫升,再用艾条温和灸3—7分钟。

隔日】次,五次为1疗程。

痊愈3l例,好转20例。

无效14例。

11.治疗骨折后功能障碍:用三棱针加拔罐治疗50侧。

方法是根据不同伤情,辨证选穴,曲泽、委中、腰俞、阳交、尺泽、太阳、阳陵泉、委阳、阿是穴等,或穴位附近瘀阻明显的络脉(静脉血管)。

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准确刺破血管,使血流出2—5毫升,待血流自行停止后,加拔火罐。

显效13例.有效36例,无效1l例。

十年来腕踝针疗法研究概况温木生(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重庆巴南401320)腕躁针疗法在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很快在全国得到推广。

特别是近lO年来,其理论和I矧幕研究更有长足连步。

现综述如下:1临床特点腕踝针疗法是在腕踝部特定刺激点皮下进行针刺的治疗方法。

它把人体两侧分为6个纵区.在腕踝各定6个相应的针蒯点,实行皮下针刺而不需得气,具有简便快捷和阻断效应、治疗面广等特点。

其适应症以痛症为主。

镇痛范围广,即刻效应强,与其它疗法比,有取穴简单,留针时间长,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的特点。

2选穴腕踝针针刺点少,先穴简单,一般有两个选穴依据。

(1)根据主要症状所在分区选取相应针刺点;(2)根据原发病所在分区选取相应针刺点。

选穴原则有三条:(1)上病取上,下病取下。

121一——————————』妻盎盐壅兰叁二塾些j1旦.!L箜塑旦堕童笪垦笪叁兰查!堑堕室堡奎堡堡横膈为界,分部取穴;(2)左病取左,右病取右,以人体正中线为界,分别取穴;(3)区域不明,选取上穴。

丽临床应用时,灵活配穴更显得重要:(1)上下同取治疗横膈线上下范围疾病;(2)左右共针治疗前后跨中线附近疾病;(3)前后呼应治疗分属前后不同区域的原发病及症状;(4)三针排刺治疗症状范围广的病症。

3针法腕躁针在临床上应十分注意针刺的深度、方向和调针。

正确的深度应使针体沿真皮下水平刺入,可见皮肤上似鱼浮)K前游而不见鱼的形状。

在x线透视下可见针体达皮下肌肉浅层。

针刺方向应“趋向病所”,针下出现疼痛等感觉应进行调针。

临床也可在针刺点进行埋线、电针、皮肤针叩刺等不同刺激Z‘式。

岜可取得良效。

针法以皮下推进针身无阻力为行针之最关键,进针前后在患处揉按有助于疗效的判定和恢复,在原针处相隔少许加刺一针可加强即刻疗效,延长留针时间可相应延长疗效时闾。

针刺时闯上.田氏、高氏都提出久留针l一21小时甚至更长时闻有助于提高疗效。

临床也可同时配合体针和手法治疗。

4疗效十年来用腕踝针治疗报告的45个病种4000余病例中,疗效在71.4%至100.O%之间'平均有效率达89.3%。

其中以疼痛性疾病较好。

田氏治疗功能性疼痛28"/2例,痊愈率达到55.43%,总有效率98.57%。

对妇科7R后疼痛,剖腹产后取下1区:子宫切除、卵巢囊肿切除取下l、2区,留针2,3天,结果100例中,夜间使用镇痛剂只有8例,而对照组100例中,则有9l例使用镇痛荆。

李氏治疗软组织损伤,选取受损部位区域相应点留针30分钟。

300例中痊愈149例,显效82例,有效54例,无效15例,有效率96%。

陆氏取下4、6区配合休针治疗53例腰椎闯盘突出症,治愈33例,好转20例,有效率100%。

李氏则选下6区配合按摩治疗119例。

结果中央型有效率为71.4%.偏侧型95.0%。

王氏选下5、6区治疗惫性腰扭伤11.4侧,痊愈96例,显效12例,好转6铡,总有效率95%。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病,严氏取下4、6区治疗700例,痊愈率46%,总有效率93%。

腕踝针治疗痛经疗效肯定,郑氏针双下1、2区100例,总有效率96%。

崔氏治疗虚证痛经208例,总有效率也达94%,有人针刺上5区治疗肩周炎32倒,治愈率达87.5%。

腕踝针对非痛性疾病的治疗有广泛的应用.李氏治疗面瘫用上1区和2区,而痛加上2区,有效率92.5%,而对照组为83.3%。

刘氏治疗面肌痉挛33例,选上4、6区,痊愈23例,有效lO例,有效率100%。

与体针组有效率84鹋,懑比,有极显著意义但固.01)。

治疗耳鸣,李氏取上l区、上4区,体穴风池、率谷、听宫、昕会配合针刺,治疗62例。

经1~3疗程治疗,取得总有效率82.2%的疗效。

王氏治疗失眠32例,以腕踝针上为主,心脾两亏加下3和下4;’肝肾不足加下1和下2;心肾不交加下1和下6;肝胆火旺加下2和下5。

留针弘小时,治愈16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总有效期率93.75。

取上1、2治疗麦粒肿216例,对照组60例,分别治愈104、15例,好转89、26例,未愈23、19例,有效率89.4%、鹋.3%。

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取上t、上2治疗,结果显示,对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有效,成熟期无效,治疗前视力>0.1疗效较好,枧力<0.1则疗效较差。

治中风后遗症58例,取上2、上4、上5、下2、下4、下5。

留针3天。

基本治愈55.2%,好转44.8%。

邱氏治疗气胸5例,1次治愈4例,1例13次治愈。

高氏用久留针法刺上2区治疗降发怪0动过速48例,痊愈19例,显效15例,好转8例,有效率87.95%。

对顽固性呃逆选取苎塑堡堕童堕垦笪叁堂查堡堕叁堡奎至塑茎壅笪壅兰叁:!塑兰塑一上2区留针30。

60分钟,20例中,1次止呃12例,仅1例无效。

张氏取下4、5区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50例,达到98%签j总有效率。

谢氏取双下2、左下1、右上1治肠易激综合症41例,体针组34例,结果分,列痊愈5、0例,显效18、11例,有效12、15例,无效6、8例。

治疗尿潞留选下l。

6区,81例中,只有13例无效。

徐氏用腕躁针治疗小儿遗尿症,取下1区埋针1日,53例中,有效率96.30k。

而对照组有效率为91.5%。

贾氏则用上1、下1治疗19例,痊愈13例,显效5例,无效】例。

针上1区治疗急性荨麻疹46例,也取得有效率95.65%的好成绩。

5机理对腕踝针的机理探讨。

主要从“针灸学”皮部理论和现代医学的神经学阐述。

从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看,其分区与十二皮部的分部基本一致。

全身的皮部都属于十二皮部,而皮部与经络、内脏又有密切关系.腕踝针可看作是在十二皮部,属远道取穴的轻浅刺法,因此可调整相应经络和脏腑功能,促使气血运行通畅。

严氏进一步发现腕躁针分区与十二皮部分区极为相似,十二皮部体表区域按十二经络划分,是十二经络机能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经脉之气散布之所在。

符氏认为腕踝针与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而且从腕踝针能即刻镇痛的特点,认为它疗效的取得主要不是由于体液的调节而是神经调节,而且趋向于低级中枢。

也有人认为,这种皮下刺激的治疗方法,不但可能与低级中枢神经调节有关,也可能与脊髓节段分布有关,但根据其下钎即效,针后易复发,留针可提高和延长疗效的情况看,也不能排除有体液因素产生镇痛物质和消炎物质有关。

6前景与问题腕踝针疗法问世30多年来,在许多医家的不断实践和研究下,取得长足的进步,目前的研究观察工作在层次上取得了提高,适应范固不断扩大,几乎涉及If缶床各科i-对一些体钟疗效较差的病种,也往往取得佳绩,证明腕躁针具有操作简单、疗效迅速、经济安全、易于推广等特点和优点,特别在疼痛痰病上疗效可靠,即刻效应明显,成为一种非常有用的治疗手段。

腕踝针打破了通过得气来镇痛的传统模式,对“在急性病模型中,单纯留针并不能提高痛阈”和“电针镇痛靠的是电的因素,而针刺并无作用”的看法提出的挑战,今后如能从腕踝针着手研究针刺镇压痛,比体针研究可能更有前景,更符合简便原则,而且,越来越多的临床发现,腕躁针已不仅限于治疗痛证,对许多其它痰瘸都有即亥4疗效,如能在疗效维持上能得到更好的解决,更显而易见前途无量。

当然.和其它任何一种治疗方法一样,腕踝针仍有自己的不足缺陷,常在临床中不断改进完善。

其中最主要的是解决碗踝针的机理,现行的机理研究多是假设,实验研究明显不足,动物实验更是缺如。

另外,帖∞{芒上沿需解决的有:(】)疗效的维持问题;(2)针刺点过少,每天反复针刺易引起局部炎变或感染;(3)初次针后效果显著,如第一次不能痊愈,则恢复较慢。

(4)对器质性病变疗效相对较羞;(5)治疗范围需进一步扩大;(6)选区有限,治疗范围比较局限,使腕踝针的应用受到一定限铡。

因此,有人鉴于腕踝针的特点、机理、方法均相似,在治疗范围上有互补性,而建议将二者全二为一,命名为“皮下针疗法”,并已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了初步成果。

但总的说来,腕踝针的发明、发展将不断打破原有的~些观念和模式,不断提出更深一层的课题,不断充实针灸学科。

只要在今后的研究中群策群力,发扬优点,不断改进,腕踝针的发展前景,应该是十分光明的。

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