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建设与实践

本项 目任务 的 独立 见 解 , 出该 零 件 的 几种 初 步 提 加工 方案 , 组 讨 论并 对 多 种 方 案 从技 术 与经 济 分
角度 分析 比较 , 同时借 助 于 切 削 用 量 手 册 等各 种
做 ” 实 践行 动 中 , 生 做 中学 、 中做 , 做 合 的 学 学 学
与刀具 的选 用能力 ; 配工艺 的设 计 能力 ; 床专 用 装 机 夹 具 的设计 能力 和 零 件 加工 质 量 的分 析 控 制 能 力 。 核心 素质包 括 : 谨 、 面 、 效 、 严 全 高 负责 的职 业 素 质 ; 良好 的道德 品质 、 协调 沟通 能力 、 队合作 及 敬业 精 团
艺编 制 与机床 夹 具设 计 所 需 的 核 心 知识 、 心能 力 核
和 核心 素质 。核 心 知识 包 括 : 属 切 削 加 工 基 础 知 金 识、 机床 与刀具 知 识 、 件 工 艺 分 析 知识 、 具设 计 零 夹 知识 、 件质 量分 析 和装 配 工 艺 设计 知识 。核 心 能 零
J n 2 1 u ., 0 2
基 于项 目化 教 学 的《 械 制 造 技 术》 程 建设 与 实践 机 课
王 道 林
( 南京工 业职 业技 术学 院
摘
机械 工程 学 院 ,江 苏 南京
204 ) 106
要: 对机械 制造与 自动化专业核 心课程 《 机械 制造技 术》 目化建设的思路和方法进行 了探 索 , 项 通过案例 阐述 了以
组对 该课 程项 目化 建设 与项 目化教 学实 施进 行 了一
些探 索
《 机械 制造 技 术 》 为机 械 制 造 与 自动 化 专 业 作
的一 门理论 与 实践 紧密 结合 的专 业 核 心 课 程 , 机 在
项目教学法在《机械零件加工》

项目教学法在《机械零件加工》作者:宗春英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7期摘要:文章从《机械零件加工》——刀具模块课程的特点出发,阐述了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展示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刀具模块实践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b)-0185-011 引言《机械零件加工》——刀具模块是机械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高职机械制造、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的必修课程。
它要求实践性特别强,这也是高职学生们掌握专业技术、实现校企联合、获得岗位技能的桥梁。
然而该课程涉及的知识点颇多,理论知识太过抽象,如:画法几何、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机械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课程等。
以前教师按照传统的方法组织教学,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很是减弱教学效果。
所以将项目驱动教学法融入到《机械零件加工》——刀具模块课程中,把相关知识点融入到各个项目环节当中。
通过实践教学便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羇?更促进学生们团结互助,创新探索精神。
2 项目教学法的涵义及特点所谓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展开为主线,将实际的工程项目作为对象,将相关知识点融入到各个项目环节中去,进行层层推进。
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设计分解,并作适当的演示示范,然后安排学生分小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通过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
项目教学法融合了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以及案例教学法的特点,着重关注一个学科的中心概念和原则,意在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自主完善知识而完成任务,从而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检验实现教学目标。
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2 以 “ 目驱 动 ”为 导 向的 教 学 模 式 项 所谓项 目驱动式 教学 法 , 最初是 德 国 3 项 目驱 动 教 学 法 的 应 用
职 业 教 育 大 力 推 行 的 一 种 “ 为 引导 式 的 行 教 学 形 式 ”, 种 以 项 目为 主 体 的 职 业 行 业 这 引 导 式 的教 学 方 式 , 过 组 织 学 生 真 实 地 通 在 具 体 的 项 目驱 动 教 学 中 , 据 项 目 根
以及解决问题 。 《 械 制 造 工 艺 学 》 门 课 程 包 含 的 内 机 这 容 多 且 杂 , 具 体 的 实 践 教 学 中 共 设 计 了 在
从 教 师 的 角 度 说 , 目驱 动 教 学 法 是 项
种建 立在 建 构 主 义 理 论 基 础 上 的 教 学 方 法 , 用 于 培 养 学 生 自主 学 习 、 析 问 题 、 适 分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 师 由传 统 的 “ 角 ” 教 主 转 变为“ 角” 辅助指导的 角色。 配 和
结 合 《 械 制 造 1 艺 学 课 程 实 践 性 强 机 二 的 特 点 , 过 项 目 驱 动 法 教 学 , 生 共 同 实 通 师 施 一 个 完 整 的 项 目工 作 , 一 可以 帮 助 学 习者 明 确 学 习 目标 , 学 生 不 再 把 学 习 当 任 务 , 使 而 是 根 据 项 目需 求 来 进 行 学 习 ,由被 动 地 识 的 广 度 和深 度 , 至 得 到一 个 完 整 的 项 直 目解 决 方 法 。 3. 项 目的 选 择 与 设 计 1 项 目驱 动 教 学 模 式 的 重 点 和 难 点 在 于 项 目的 选 择 与 设 计 。 施 教 学 过 程的 弊 端
《 机械 制 造 工 艺 学 是 机 械 类 专 业 的 一 门核 心 课 程 , 统 上本 门 课 程 的教 学 是 以 传 课 本 的 授 课 为 主 , 教 师 为 中 心 , 由 于 其 以 但 内容 繁 杂 , 些 概 念 抽象 , 学 这 门 课 时 常 某 初 会 感 到 比较 困难 , 以 理 解 。 生 学 习 目的 难 学 不 明确 , 理论 学 习与 工 程 实 践 结 合不 紧 密 , 久 而 久 之 , 会 使 学 生 失 去 了学 习 该 7 就 ’ 课 程 的 兴 趣 , 影 响 了 教 学 任 务 的 完 成 及 教 也 学效果的提 高。 从 某 种 意 义 上 说 , 学 的 成 功 与 否 在 教 很大 程 度 上 取 决 于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和主 动 性 , 旦 对 学 习 发生 兴 趣 , 会 充 分 发挥 自 一 就 己 的 积 极 性 和 主 动性 。 以 学 习 主 动 性 与 所 学习兴趣是互 相促进相辅相 成的关系 。 因 此 ,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和 主 动 性 , 以 要 可 考虑 尝 试 一 种 新 的 教 学 方 法 , 种 既 能 发 一 挥 教 师 的 主 导 作 用 又 能 充分 体 现 学 生 认 知 主体 作 用 的新 型 教 学 模 式 。
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造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为例

2 0 1 3年 3月
.
漳 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 o u r n a l o f Zh a n g z h o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Te c h n o l o g y
Vo 1 . 15 N0. 1 Ms t r . 201 3
课程需要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进行 充分的实践操作学习,是一 门需要有较好理论基础的实践课程。机械制
造技 术课 程涵 盖 了金属 切 削 原理 与 刀具设 计 、机 械制 造 工艺学 、金 属切 削机 床 和 机床 夹具 设计 等多 方面 的 理论 知 识…。学生 的 主要 先修 理 论课 程 包括 互换 性 测量 技术 、机 械制 图 、金 属 工艺 学 等, 先修 实践环 节 主 要有 金 工实 习, 同步 实践 环节 包括 机 床 的车 、铣 、刨 、磨 、钻 等 加工 实训 。
念。教学过程应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项 目为驱动任务,能力提高为目标,寓 “ 驱 动” 起 来, 主动 学 习,创 造性 的学 习,从 而 实现 学 生的 理论 水平 、实践操 作 能力和
创造 性思 维 的培 养 。
实践 教学 显示 ,本 课程 更 加 侧重理 论与 实践 操作 能力 的结 合 ,因此 在项 目驱动 教学 中应该 注意 以下几 点" :I )在 学生 分组 讨 论 和实 践 的过 程 中,需 要合理 安排学 生分组 分 配 。针对 学 生 的特 性 ,不 同学生 的学
收稿 日期 :2 0 1 3一O l —l 8
作者简介 :吴海勇 ( 1 9 8 5 一) ,福建龙海 人,助教,工学硕士,研究方 向:机械制造 与设 计;精密高效加工 技术 。
第l 期 吴海勇:基于项 目驱动的机械制造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

学 习过程 的完成 , 帮助学 生实现知 进行 计算 机辅 助 绘 图和辅 助设计 器为载体 。在具体 的机器实物 中 ,
识 和能力 的建构 。
以项 目驱 动方式 开 展教 学 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能力 等。通过本课程 的学 习 , 还应 每一 种机 构 和零件 的作 用都 显 而
该 让学 生 获得必 要 的方法 能力 和
2 1 年第 l 期 01 7 第 3 卷 2 总6 1 5 期
职业技术教育
V0CAT ONAL AND ECHNI I T CAL EDUC ATI ON
No1 ,01 .72 1 Vo .2 1 3 Ge ea .5 n rl No6 1
基于项 目驱动的《 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改革
开发要解 决两个问题 : 一是课程 的
各 ( 《 二)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项 行 自主探索和深人研究 。另外 ,
目设 计
个项 目的实物载体可 以延续使 用 ,
项 目设 计是 项 目驱 动教 学模 在 高层次学 习中, 学生不 必应对形
因而可以专注于 内 项 目化 问题 , 即要打破传 统的课 程 式 的核 心工作 。本课程 项 目设计 式载体 的变化 , 格 局 , 专业 培养 目标 出发 , 计 从 设 的核 心 思 想是 : 有 项 目及 其 子 容 本身 , 所 切实锻炼思维 能力 。在完
涵 盖课 程知 识 和能力 目标 的典 型 项 , 托同一个完整 的典 型机器 成项 目的过程 中 , 都依 学生通过主动寻 项 目, 把课程应该达 到的知识和能 力 目标 融合到所设计 的项 目中去 ,
围绕项 目来组织教学 活动 ; 二是项
( 也可 以 由简单到复杂 的选择 几个 求知识 , 构建知识 体系 。在寻求 和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2019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2019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综合性技术的基础理论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程常用材料的性能、用途,冷热加工和热处理基本知识;具有机械零件几何精度和相互配合的知识;掌握金属切削原理和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了解机械加工的方法和常用机床的基本知识。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培养机械制造加工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采用理论教学、试验教学、金工实习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以通过重组、整合、优化的“五模块”知识体系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使整个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方案最终落到实处。
结合生产实际和学生特点和机械制造基础实训的基本条件,将教学内容整合为五大模块,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目标结合在一起,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实用性。
以任务为驱动组织教学资源,确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以项目为导向,每一个项目又分为若干个又针对性的学习任务,以追求时效性为目的的组织课堂教学,开展课外教学,选择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和“做”的过程,围绕教学目标达到课程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机械制造生产应用的基本能力。
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本课程通过学习工程材料相关理论与性能改善方法、毛坯制造技术与加工要求、金属切削的基本理论、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工艺装备及制造工艺等知识,培养学生能根据零件的使用性能进行合理选材及合理安排热处理进行加工的工程能力及培养学生合理选择零件加工方法、熟练应用机床、夹具及工艺文件等方面的能力。
2.2具体目标2.2.1知识目标1.能利用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应用范围的知识分析机械制造中常用材料的选用原则与方法。
2.熟悉各种主要加工方法的基本工艺理论和工艺特点,具有选择毛坯、零件加工方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3.能根据毛坯及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常用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它们的极限与配合的组成与特点。
4.了解各种常用加工方法所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打印稿)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打印稿)一、前言本方案旨在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课程教学进行深度改革,通过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适应未来工业4.0时代的需求。
二、课程目标1.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
2.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工程实践技能。
3.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将技术应用于社会发展。
三、课程改革方案1. 课程整合将传统的课程划分打破,将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打破学科壁垒,促进跨学科学习。
2. 项目驱动以工程项目驱动学习,引导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学习和应用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教学重视实践环节,引入仿真实验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4. 个性化学习设置个性化学习轨道,允许学生根据兴趣和发展方向进行个性化选择课程,开拓学生视野。
四、教学资源支持1. 教学设备更新更新实验室设备,提供先进的模拟仿真平台和实际操作设施,保障教学质量。
2. 师资培养组织教师参与跨学科教学培训,提升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合作交流加强与企业和其他高校的合作交流,引入最新的技术和理念,丰富教学资源。
五、评估机制建立全方位的评估机制,包括学生综合能力评价、教学效果评估、师资培训评估等,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六、实施计划1. 教学计划制定制定一体化教学计划,明确课程整合方式、项目驱动模式、实践教学安排等内容。
2. 硬件设施更新年度投入经费更新硬件设施,确保教学设备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3. 教学培训组织教师参与相关培训,提升教师的新教学理念和方法。
4. 课程评估每学期对课程进行综合评估,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七、总结与展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推动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希望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学生能够在跨学科、问题驱动、实践性教学的模式下,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研究

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时代汽车 “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研究罗浩 吴振鹏 朱俊懿武汉商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56摘 要: 在大力倡导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对工科专业工程应用类软件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此研究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和要求,对《汽车CAD/CAE》课程教学问题和现状进行分析与梳理,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实际工程需求为依据,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开展教学改革,并持续反馈改进,以达到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目的,以夯实车辆工程专业开展工程教育认证的基础。
关键词:汽车CAD/CAE 工程能力 教学改革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工程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国际认可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也是工程师资格与工程教育国际认可的重要基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是确保其是否符合行业认可的工程毕业生质量标准。
这是一项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资格评估。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和能力。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开始了项目驱动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相融合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创新创业背景下,探索两种教学法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工程创新实践能力势在必行。
此研究以笔者承担的《汽车CAD/CAE》课程为例来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根据前期调研发现,传统的《汽车CAD/CAE》课程教学,一般以三维软件的常规操作方法教学为主,本质上是软件使用教程的学习。
教学流程采用软件普遍的使用教程流程进行,建模对象一般是较为简单的针对单一知识点的模型。
课程结束后,学生普遍掌握了单一知识点的软件操作方法,即掌握了软件的使用方法。
但是,针对本专业涉及的汽车上复杂的汽车零部件建模,学生在做毕业设计过程中,普遍感觉无从下手,很多学生不具备复杂汽车零部件建模的能力,不具备相应的工程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工程学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
课,是研究机械加工系统组成与功能,将传统制造技术与现代制造技术相贯通,并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应用技术。
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感觉这是一门枯燥难学的课程,往往产生惧怕的障碍心理,从而导致传统的由浅入深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没有得到较好的训练,无法实现现代人才的培养目标[1]。
随着社会、企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通过教学实践探索,提出在传统教学方法上融入项目驱动教学法,以有效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的特点
1.综合性强。
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以典型机械产品制造为主线,以质量为中心,以效益为出发点,研究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该课程主要包括金属切削的基本原理、机械制造装备及其加工表面、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机床夹具设计原理、机械加工质量分析、典型零件加工工艺和机械制造装配技术基础等七部分内容,涵盖了材料科学、制造科学、测量学等多个学科,具有涉及知识面宽、综合性强的特点。
2.实践性强。
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教学实践表明,采取先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教学模式,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项目驱动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在学习时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而获得[2-3]。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进行结合,以探索问题的方式,来引导、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学习任务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和丰富学生自身的知识和能力[4]。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以项目为中心,通过完成项目的过程,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具体而言,项目驱动教学法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主导下,学生围绕一个共同项目活动中心,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并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培养学生
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2,4]。
三、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教学项目设计
在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其中教学项目的选择与设计是最为关键的环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学科学规划课题“卓越工程师教育背景下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BD1213047)、黑龙江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基于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JYB-56)、“黑龙江科技大学青年才俊培养计划”(项目编号:Q20130104)和黑龙江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YB-6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唐庆菊(1981-),女,山东夏津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先进制造与检测技术。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唐庆菊,于凤云,张文生,芦玉梅
(黑龙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2)
摘要:针对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进行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想,分析了教学项目选择和设计的原则,提出了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步骤,并在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应用与实践。
结果表明,项目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项目驱动;机械制造工程学;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164-02
节,
教学项目设计的合理与否,将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项目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而调集到一起的资源组合,是为了取得特定成果而开展的一系列相关活动。
项目驱动教学法主要包含三层含义:项目是一项有待完成的任务,且具有特定的环境与要求;在一定的组织机构内,利用有限资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任务;任务要满足
一定的性能、质量、数量、技术指标等要求[2,5]。
在进行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的项目设计时,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项目的综合性。
综合项目的实施,有助于使学生把已掌握知识和即将学习知识交融结合、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6]。
因此,在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设计和实施基本项目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外,还设计了“轴类零件的加工”、“箱体类的加工”等综合性项目,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讲授《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术语和定义》一章内容时,设计了如下项目:怎样获得如图1所示的阶梯轴零件?它由一些外圆柱面、圆锥面和平面组成,并有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
怎样才能获得这些表面?需要哪些运动?需要用什么机床、刀具、夹具和量具?怎样把它装在机床上?精度怎样?该项目可涵盖本章几乎所有的重要知识点。
2.项目的典型性。
典型的教学项目,不仅要有利于
承载相关基本知识和基本
理论,而且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CA6140车床主轴的加工”作为一个教学项目,承载了金属切削原理和机械加工工艺设计教学任务。
通过本典型项目的实施,可使学生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条件、切削运动的组成、切削用量三要素、外圆车刀的几何角度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等相关知识。
3.项目的可行性。
项目的可行性是项目驱动教学法顺利实施的基本要求。
所设计的教学项目必须难易适中、切实可行,且实施过程中要按照由简到繁、由易
到难的原则进行。
在机械制造过程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各模块的教学,基本按照基本项目-典型项目-综合项目的顺序进行实施,以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在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图2所示的流程图实施项目教学。
总体思路是以实践为导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设计和选择教学项目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研究和小组协作相结合,完成项目涉及的各项任务。
最后,师生共同进行学习总结和效果评价,并将项目内容进行延伸、改进和完善,以适应以后教学的需要。
五、结束语
黑龙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把项目驱动教学法引入到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教师的角色由过去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变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持者,而把学生被动听讲变成主动参与操作,积极参与新知识的探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莉.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5):221-223.
[2]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林佳一.基于项目驱动的《网络数据库》课程教学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08,(9):84-85.
[4]张琳.浅析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合作学习模式[J ].科技创新导报,2008,(35):141.
[5]李志霞,陶冶,陈延华.高校以项目设计为主线的教育模式[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94-98.[6]贾宝会,张文,范智勇.“PLC 应用技术”课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法实践探索[J ].教育与职业,2013,(18):
150-151.
图1阶梯轴简图
图2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