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中使用成语要避免不遵习惯
2016年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成语使用常见问题

点击了解>>> 辽宁公职辅导讲座资讯2016年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成语使用常见问题在历年辽宁公务员考试中,行测考试题量都很大,两个小时的时间大部分考生做不完所有题目。
而对于申论而言,考生往往写不完作文。
因此,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取得高分是考生最为关心的。
中公教育专家就告诉考生如何利用有效的辽宁公务员解题技巧来获得高分。
行测言语当中考察的词语一般是实词和成语,而且现在成语考察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
那么好在哪?又不好在哪呢?大家都知道成语相对于实词来说,数量是比较少的,这是一个好的地方,实词是无穷无尽的,但是大型成语词典里面收录的成语也就约20000个。
另外,大家做题做得比较多就会发现,很多成语在这套题目里面见到了,在下一套题目里面又见到了,也就是说高频成语比较多。
那么不好在哪?那就是很多成语我们都没见过,又何谈用法呢!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给大家讲一讲在用成语的时候经常犯的一些错误,希望考生引起注意。
第一,望文生义。
即不了解某一词语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
比如,久假不归意思是长期地借用而不归还,大家容易误以为放了很久的假休息了很久不回来上班;再比如,不刊之论意思是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不要理解为不能刊登的言论。
第二,重复矛盾。
即某个成语与句子里面的某个词语或者句子意思重复了或者存在矛盾的地方。
比如,忍俊不禁意思是忍不住笑了,我们就不能说我忍俊不禁地笑了,那样就会与后面的句义相重复;再比如说安步当车,这个成语意思是以从容的步伐代替行车,如果是放在一个有很紧急情况的语境中就会与整个句义相矛盾。
中公教育辽宁公务员考试培训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辽宁省考试录用公务员信息尽在中公教育网。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误用的成语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误用的成语1.七月流火【释义】意思是到了七月(农历),火星的位置开始向西方下移,天气就渐渐变凉了。
【误解】常被误用来形容七月的天气十分炎热。
2.罪不容诛【释义】指即使处死也还不够抵偿所犯的罪恶。
形容罪大恶极。
【误解】常被误用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3.首当其冲【释义】处于首先受到攻击或压力的地位。
【误解】常被误用替代“首先”。
4.惨淡经营【释义】原意指苦心构思。
现形容费尽心思从事某项事业。
【误解】常被误用为经营不善。
5.久假不归【释义】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误解】常被误用来表示长期请假不回来工作。
6.不虞之誉【释义】意料不到的赞誉。
【误解】常被误认为不该得到的荣誉。
7.不足为训【释义】指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误解】常误解为不值得作为教训。
8.下里巴人【释义】泛指通俗的文字艺术,常与“阳春白雪”相对。
【误解】容易误认为地位低下的人。
9.不绝如缕【释义】形容事情极其危急或声音微弱悠长。
【误解】常被误认为是连续不断、络绎不绝。
10.毁家纾难【释义】捐献全部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危难。
【误解】常被误解为家园被毁。
11.好为人师【释义】形容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误解】容易误解为热爱教师工作。
12.下车伊始【释义】指官吏初到任所,泛指刚到一个地方。
【误解】常被误认为是刚刚下车。
13.目无全牛【释义】比喻技艺精湛,达到得心应手的地步。
【误解】常被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
14.危言危行【释义】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误解】常被误用为危险的言论或行为。
15.功高不赏【释义】形容功劳之大,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
【误解】常被误认为有功劳却得不到赏识和重用。
16.便宜行事【释义】指在公务活动中,经上级授权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断处置,不必再做请示。
【误解】易被误认为行事很方便。
17.差强人意【释义】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误解】常被误用为不能使人满意。
18.溢美之词【释义】过分夸奖、赞美的话。
【误解】常被误用与褒义场合。
行测 成语积累 语义重复类 对象误用类

一、行测成语积累语义重复类
1. 丢三落四:形容人做事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
例如:考试时,如果你丢三落四,很可能错过一些关键题目。
2. 不可救药:形容某种情况已经无法挽救或改变。
例如:如果一个人坚持不改正错误,他就是不可救药的。
3. 一穷二白:形容人物贫穷无知,一无所有。
例如:他生活在农村,一穷二白,连读书的机会都没有。
4. 见钱眼开:形容人只顾眼前利益,对金钱极其贪婪。
例如:他为了赚钱,见钱眼开,不择手段。
5. 一意孤行:形容人固执己见,不听别人劝告。
例如:他总是一意孤行,不听老师的话。
二、行测成语积累对象误用类
1. 赴汤蹈火:原意为不惜冒险,义不容辞地做某事。
错误用法为赴汤蹈海。
正确表达应为:他对工作非常投入,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2. 不辞劳苦:原意为不怕辛苦,勤奋努力。
错误用法为不饮滴水之恩。
正确表达应为:他工作勤奋,对于辛苦不辞劳苦。
3. 不可企及:原意为达不到,触摸不到。
错误用法为不可避免。
正确表达应为:这个目标对他来说太高了,几乎是不可企及的。
4. 漫不经心:原意为不加思索,不关注。
错误用法为慢吞吞。
正确表达应为:他对这个问题漫不经心,根本没有认真思考过。
5. 当之无愧:原意为完全应当,不冤枉。
错误用法为等闲之辈。
正确表达应为:他在工作中非常出色,获得这个奖项当之无愧。
行测高频误用成语

1.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认为不是、不对的否定的意思。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含有轻视的意思。
误例:有些人对于闯红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只要不与汽车撞上,总会没事的。
2. 三人成虎:城市本无虎,传言有虎的人多了,就信以为真。
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即能蛊惑人心。
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误例:在最困难的3号巷道,几名共**员齐心协力,三人成虎,终于排空了积水。
3. 美轮美奂:轮,轮lún,高大的样子。
奂,众多,盛大。
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常见误用形容其他美好事物。
误例:上海车展上,众多的汽车制造厂商纷纷亮出自己的新品,一款款轿车美轮美奂,一场场促销活动应接不暇。
4. 炙手可热:炙烤之手热得烫人。
比喻权势盛,气焰高,含贬义。
常见扩大其使用范围,错误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误例:春季房展会后,房地产开发商意识到小户型将是下一个极为看好的卖点,纷纷推出旺地小户型,一时间,小户型又成了炙手可热的销售概念。
5. 亦步亦趋:“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老师走学生也走,老师跑学生也跑。
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都顺从别人,跟着人家走。
贬义。
误例:正视先进国家的先进技术,亦步亦趋,博采众长,为的是发展自己。
6. 首当其冲:当,承受。
冲,要冲,交通要道。
处在冲要的位置。
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
一般作谓语。
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误例:洪峰即将到来,迅速转移泄洪区所有群众是首当其冲的任务。
7. 不瘟不火:瘟,戏典表演沉闷乏味,不够火爆。
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常被人误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误例:LD彩电春天风风火火地上市以后,几个月来全国各大区的销售状况均不温不火,并不像先前人们预想的那样乐观。
8. 鼎力相助:鼎力,大力。
是敬辞,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即用于有求于对方或感谢对方,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误例:老排长,还说什么呢,过去没有你的搭救哪有我今天?现在你经济上有困难,我一定鼎力相助。
国行测语理解中成语使用的易错点.doc

2018年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中成语使用的易错点2018年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中成语使用的易错点。
在公务员考试中,关于成语的使用有两个最为常见的易错点:1、不辨色彩成语的感情色彩是指成语所带有的感性上的表达色彩,很多成语都有褒贬之分,从而体现出作者不同的感情倾向,与褒贬相对应的则是没有感情色彩的中性词。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沿着木板小径走到黄龙顶峰的琼瑶彩池时,面对它奇异的景色,我们不禁赞叹这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B.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集上网、收发邮件、看电影、听音乐、导航、拍照、摄像等功能于一身,真可谓无所不为。
C.今年的春装以休闲、淑女、中性为主要风格,流行的图案越发抽象了,点、线、面各种元素的交织,构成了更加光怪陆离的神秘几何图形。
D.没有人不害怕失败,没有人不渴望成功,然而冠军只有一个,所以偶尔的失败是不足为训的,可怕的是失去了自信和热情。
答案:C解析:此类题要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辨,做出判断。
A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用在此处与句意自然而成不符,故排除A。
B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
指什么坏事都干。
用在此处与句意智能手机的功能全不符,故排除B。
D不足为训: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与句意不符,故排除D。
所以选C。
2、望文生义望文生义是指不了解某一成语的确切含义,只牵强附会地从字面上去理解,作出错误的或片面的解释的现象。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小米手机凭借互联网销售模式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惊人的销售业绩,一时成为国产手机的众矢之的,华为、中兴等手机厂家也纷纷效仿这一模式。
B.月光如水的夜晚,沏一壶清茶,邀三五好友,共聚院中的葡萄架下,海阔天空地畅聊一番,忘却尘世的纷扰,该是何等的惬意!C.嫉妒心强的人看到身边的人取得了成就,不仅不赞一词,反而会恶语相加乃至造谣中伤,使对方激情消减,名誉受损,甚至产生更坏的结果。
D.江西三清山素有清绝尘嚣天下无双福地,高凌云汉江南第一仙峰的美誉,所到之处,但见奇峰林立,深谷清幽,果然名正言顺。
公务员行测考试选词填空成语技巧

公务员行测考试选词填空成语技能从近几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来分析,成语在选词填空类题型中的比重有上升的趋势,因此广大考生应当全面而扎实的掌控此类题型的作答技能。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选词填空成语技能,期望对您有所帮助!公务员行测考试选词填空成语技能方法一:元素分析法成语是由一个个语素组成的,每一个语素都表达着固定的含义。
当命题者将某个成语用于一个特定的句子当中,这个成语就在此句中表达了某种特定的含义,成语中的语素与题干的某些元素必定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因此,在解题进程中,可通过分析相干元素的关系来找出正确选项。
有些成语的意思很相近,通过常规方法很难将它们区分开来。
运用“元素分析法”解答此类题目,可帮考生快速排除困惑项,得出正确答案。
例题:国家行测真题柏克和阿伦特等思想家把博爱和同情视为感伤主义,是滥情、不理智的表现,认为结果会,达不到改进弱者境遇的成效。
贫困等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政治,而非部分人的善心。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适得其反 B。
事与愿违 C。
南辕北辙 D。
雪上加霜【答案】B。
【技能点拨】1.找出关键句:“达不到改进弱者境遇的成效”。
2.综合分析,提取语素。
以下图所示:改进弱者境遇→ 表达的是一种愿望→ 愿达不到……成效→表达与预期情形相反→违3.由上面的分析可快速得出正确答案为“事与愿违”。
正确答案为B。
知满天教育网专家将运用“元素分析法”解题的步骤归结以下:1.找出关键句。
这里的关键句是指与需填入的成语距离最近,联系最紧密的句子,一样而言,这些句子暗含了对成语的说明说明。
2.进行元素分析。
第一要对关键句中的信息点分类,然后分析其含义,再将此含义缩减为对应的语素。
3.语素对照。
用缩减的语素比对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方法二:成语(连用)关系判定法成语连用,从语法上讲,它们都是复句或联合词组,其结构复杂,所以能够表达复杂的内容;从修辞上讲,两个成语连用后,形成抑扬顿挫、韵律和谐的音调,具有语音美,读起来生动活泼,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公务员行测成语题高分技巧

公务员行测成语题高分技巧/ 2012-04-25 来源:浏览次数:87在言语理解中要应对成语类题目,仅仅理解成语的含义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相应的成语。
一、适用对象角度有些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如果对这些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缺乏了解,就会使陈述与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如“汗牛充栋”只能形容藏书;“豆蔻年华”专指女子十三四岁时;“萍水相逢”只能形容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不能用于老朋友之间等。
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辨析成语之间在适用对象上的区别,避免误用。
【例题1】中国的节日历来与文学表现密切相关,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节的诗句,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数不胜数B.汗牛充栋C.罄竹难书D.不一而足解析:本题答案为A。
选项中四个成语都有“多”的意思,但适用对象不同。
“汗牛充栋”意为藏书很多;“罄竹难书”意为罪恶很多,难以说完。
这两个成语都不能形容“赞美元宵节的诗句”多,排除B、C。
“不一而足”指同类的事物或现象很多,反复出现,不能一一列举。
词义与句意相符,但“不一而足”一般用于句尾,故不如“数不胜数”贴切。
二、程度轻重角度有些成语意思相近,但在程度轻重上存在差别。
如“惨无人道”与“惨绝人寰”都指极残酷,极狠毒,但后者指世上没有过的惨事,手段之残酷,情形之凄惨到了极点,程度比前者重;再如“信口开河”与“信口雌黄”,二者都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后者有歪曲事实随意掩盖真相,进行诽谤污蔑之意,语义比前者重。
在做题过程中要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例题2】中国在全球奢侈品市场的地位已,对其垂涎的各大奢侈品牌纷纷增资加码是的举措。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屈一指顺理成章B.举足轻重理所当然C.今非昔比天经地义D.无与伦比水到渠成解析:本题答案为B。
第一空要填一个表示中国在全球奢侈品市场地位的成语。
“首屈一指”指居第一位;“无与伦比”指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公考行测高频易错成语

公考行测高频易错成语
1. 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2. 闭门思过:闭门自省,反省错误
3. 刻舟求剑:拘泥于固定的观念,不适应变化
4. 左右逢源:无论对方采取什么行动都会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5. 亡羊补牢:事情发生错误后,赶紧补救
6. 青出于蓝:学生的成绩不仅仅能够超过老师,甚至超过大师
7. 杀鸡取卵:贪图一时的小利却失去了更大的利益
8. 马失前蹄:事情本已到了成功的前一步,却因为疏忽而失败了
9. 画饼充饥:只有想象中的事物,而无实际的营养补充
10. 无事生非:无缘无故地制造争端或纷争
11. 孤掌难鸣:单个力量很难取得成功
12. 云淡风轻:境界高,不为外物所扰
13. 同床异梦:志不同,心不同,目标不同
14. 鸡飞蛋打:事情做得太仓促,没有留下任何可利用的价值
15. 对牛弹琴:对不理解的人讲无用的道理
16. 人山人海:人多得像山和海一样
17. 自相矛盾:自己的言行与行动不相符
18. 一劳永逸:只做一次努力,永远解决问题
19. 美事酸辣: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20. 悔不当初:事后后悔,希望自己当初能做出不同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中使用成语要避免不遵习惯
纵观近几年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填空题,对成语的考查越来越多,而考生对于成语的掌握还有很大欠缺,经常会犯一些不遵习惯的错误,下面,就由中公教育专家带领大家来熟悉一下常见的不遵习惯有哪些,以便考生在备考时加以注意。
一、范围应用的错误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或者缩小使用的范围甚至误作他用。
【例题】
(1)近十年来,我国的城市“夜景观”建设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
(2)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女生自编自演了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中公解析】
(1)句中,“琳琅满目”一般是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用在“城市‘夜景观’”上不合适。
(2)句中,“绘声绘色”用来形容描写叙述生动逼真,用于形容“演出”显然不妥。
二、敬谦错位的错误
某些从古代沿用下来的成语已烙下了古代文化的印迹,有的用于自称(谦称),如“雕虫小技”、“敝帚自珍”等;有的则用于称对方(敬称),如“鼎力相助”、“如坐春风”等。
如将其混淆,就可能造成误用。
【例题】
(1)王厂长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2)你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换房子的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中公解析】
(1)句中,“抛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粗浅意见,目的是引出别人更好、更成熟的意见,是谦辞,句中误用作敬辞。
(2)句中,“鼎力相助”即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是敬辞,句中误用为谦辞。
三、否词肯用的错误
成语大多是古代沿用下来的,有着很厚的文化积淀,因此在用法上也往往具有自己约定俗成的使用习惯,不可随意改变。
比如,有些成语常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而很少或不能用于其他句式。
【例题】
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以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A球队望其项背。
【中公解析】
“望其项背”是指赶得上、比得上,这个成语必须用于否定句或表示否定意义的反问句中,否则就是错误的。
即使意思符合,一般也不能用于陈述句中,因而这里应该为“不能望其项背”。
中公教育专家提醒考生,备考时应当注意对成语的积累,特别是对一些可能出现不遵习惯错误的成语,要着重记忆,避免在考试时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