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2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语文高三复习专题卷湖南省高考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鉴赏

语文高三复习专题卷湖南省高考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鉴赏

2012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湖南省高考语文最新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鉴赏(衡阳市八中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10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生查子?独游西岸① 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 )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

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

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

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1 )在诗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3 分)(2)简要分析“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10、(1)貌似傲慢却又充满情意的青山,(1分)高洁而又善解人意的明月,(1分)是诗人想像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没有世俗偏见,高洁、正直而又纯洁,是作者被贬独游时的知音。

(1分)(2)“夜夜”表非止一夜,“听读”写明月默默地听着词人读《离骚》。

(1 分)诗句表现诗人被贬独游的孤独、忧愤,(1分)对明月相伴的感谢之情(1分)以及和屈原一样的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

(1分)(湖南省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7分)虞美人?寄公度舒亶①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曾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

⑴ 词上阕点明了季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背飞双燕”一语,在词中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⑵试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首词。

(5分)10•⑴芙蓉落尽天涵水/朋友离别。

(2分)⑵要点:上阕实写日暮独倚楼头所见苍凉的秋景;(2分)下阕虚拟岁暮朋友登楼远眺,遥赠我江南春梅的情景。

2012年高考语文湖南卷及答案

2012年高考语文湖南卷及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绝密★启用前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1. 答卷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2. 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顺遂.su ì 吉兆.zh ào 歆.慕x īn 琼.楼玉宇qión g B. 捕.获p ǔ 萌.动m én g 清纯.ch ún 震古烁.今shuò C. 菜畦.q í 炫.目xu án 扶掖.y è耳濡.目染r ú D. 宫阙.qu è散.漫s ǎn 积淀.d ìn g 宠.辱不惊ch ǒn g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冀望 建档 捷足先登 宁缺毋烂B. 抵御 修葺 玲珑剔透 信马由缰C. 壁垒 赎职 心驰神往 视如寇仇D. 缄默疏浚得垄望蜀望风响应3. 下列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 ( ) A. 本人昨天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 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C. 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色眼镜一副,希望拾得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 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恳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4.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满庭鸟迹印苍苔。

A. 只道林间无人至 B. 小院地偏人不到 C. 门巷深深过客稀D. 寒气偏归我一家二、文言文阅读(22分。

范文湖南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范文湖南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湖南卷)真题及答案(word 版)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A .顺遂.su ì 吉兆.zh ào 歆.慕x īn 琼.楼玉宇qi óng B .捕.获p ǔ 萌.动m éng 清纯.ch ún 震古烁.今shu ò C .菜畦.qí 炫.目xuán 扶掖.yè 耳濡.目染rúD .宫阙.qu è 散.漫s ǎn 积淀.d ìng 宠.辱不惊ch ǒ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A .冀望 建档 捷足先登 宁缺毋烂B .抵御 修葺 玲珑剔透 信马由缰C .壁垒 赎职 心驰神往 视如仇寇D .缄默 疏浚 得垄望蜀 望风响应3.下列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C )A .本人昨天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 .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C .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色眼镜一副,希望拾得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 .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肯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4.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B )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满庭鸟迹印苍苔。

A .只道林间无人至B .小院地偏人不到C .门巷深深过客稀D .寒气偏归我一家二、文言文阅读(22分。

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自戒 郑思肖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

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

2012届湖南省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卷

2012届湖南省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卷

绝密★启用前2012届湖南省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卷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7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从下了各句中选出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一句( )A .王平对邻居张大爷说:“张大爷,我们班同学明天春游,尽快帮我借台照相机,以免误事。

”B .李长根是个老实憨厚的农民,勤劳致富后,仍然和夫人一家五口,住在西山脚下的小村里。

C .章老板脸带歉意地说:“对不起,犬子昨天冲撞了您,能否请您看在我的薄面上原谅他呢?”D .董教授打开书,只见扉页写道:奉上我的拙著一本,鄙人才疏学浅,书中谬误,敬请斧正。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训练中身体失去的水分应及时补充,因长时间训练会使身体大量排汗,血浆量下降16%,所以应及时补水以增加血浆量,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和运动持续时间。

B .当看见“徐州”舰官兵拉出的横幅时,从利比亚经海上撤离的华人跳跃着、欢呼着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试卷第2页,共10页C .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D .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

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的袁绍,由于为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关键时刻往往引而不发,故不能成就大业。

B .辛亥革命前后所兴起的街头政治,把民众当成革命者与国家权力进行斗争的工具,城市街头风云际会,城市在炮火中经历了灾难,民众生存环境恶化。

C .上中学时,老师在一次谈话中鼓励丁学良有机会要到哈佛读几年书,没想到一语成谶,后来丁学良就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个去哈佛读社会学的博士。

2012年高考语文湖南卷-答案

2012年高考语文湖南卷-答案

2012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湖南卷)语文答案分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答案】 A【分析】 B 项“捕捉”读音为“bǔ”;C 项“炫目”的读音为“xuàn”; D 项“积淀”的读音为“di àn”。

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切记“多音读次音,形声莫套读和方言要纠错”三大原则,平常的读和说中使用一般话,练习一般话,这样才能减少方言读音的影响,做出正确的判断。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一般话常用字的字音。

2.【答案】 B【分析】难度不大。

详细为 A 项中的“宁缺毋烂”应为“宁缺毋滥”。

C项中的“赎职”应为“渎职”,D 项中的“得垄望蜀”应为“得寸进尺”。

解答本题需要考平生常正确的读写的累积,不然很简单错选。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3.【答案】 C【分析】 A 项错在“鄙人” ,谦辞,旧时用于自称,此处不得体。

B 项错在“璧复原物” ,敬辞,用于送复原物或退却赠品,“璧”敬称对方的东西, D 项错在“高抬贵手” ,这个成语是旧时央求人谅解或宽怒的话。

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

不合语境。

【考点】语言得体,与生活联系密切,病句与成语。

4.【答案】 B【分析】先看内容照顾,这首诗是《夏季西斋书事》,诗人以仔细的笔触描述了一幅清静清美的夏季图画,表现了诗人此时安静淡远的心境和情味,那么“小院地偏”正是一种“心远地自偏”的境界,这类人迹罕至的荒僻小院更吻合当时诗人的心境,且与下句“满庭鸟迹印苍苔”相照顾。

再看平仄押韵,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第三句末字不押韵且为仄声,即可清除 C、D;从平仄来讲,二三句中平仄相粘,三四句平仄相对,且主要看 2、 4、6 三个字,第二句为“影、沉、势” ,即仄平仄,那么所填这句所对应的三个字亦应为仄平仄,那么, A 项是仄平平, B 项是仄平仄, C 项是仄平仄, D 项是仄平仄,即清除 A 项;解答本题第一需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诗意理解正确的话,能够直选答案。

2012年全国高考(湖南卷)语文试题及标准答案

2012年全国高考(湖南卷)语文试题及标准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A.顺遂.suì吉兆.zhào 歆.慕xīn 琼.楼玉宇qióngB.捕.获pǔ萌.动méng清纯.chún 震古烁.今shuòC.菜畦.qí炫.目xuán扶掖.yè耳濡.目染rúD.宫阙.què散.漫sǎn 积淀.dìng 宠.辱不惊chǒ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A.冀望建档捷足先登宁缺毋烂B.抵御修葺玲珑剔透信马由缰C.壁垒赎职心驰神往视如仇寇D.缄默疏浚得垄望蜀望风响应3.下列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C)A.本人昨天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C.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色眼镜一副,希望拾得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肯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4.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B)A.只道林间无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二、文言文阅读(22分。

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自戒郑思肖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

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

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

湖南省衡阳市六校联考高三语文12月联考试题

湖南省衡阳市六校联考高三语文12月联考试题

湖南省衡阳市2012届高三12月六校联考试题语文联考学校:衡东一中衡南一中衡阳县一中祁东二中岳云中学衡阳市一中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量:150分钟考试时间:2011-12-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氛.围fèn 璞.玉pú 皈.依guī 前据.后恭jùB.缄.言zhēn 憎.恨zēng 哨卡.qiǎ 大笔如椽.yuánC.炽.热chì 泥淖.nào 谙.习ān 汗流浃.背jiāD.荫.庇yīn 伛.偻yǔ 木讷.nè 犄.角之势jǐ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从纯粹制度理性来看,公车改革不应留漏洞,不能给既得利益者钻空子。

问题是,绝对完善的制度从来不是一挥而就....的。

B.目前很多电视台明年的剧排都已经排满,如何‘消化’协调这些广告,寻找一种利益平衡是电视台目前的当务之急....。

C、在捷克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上,2500多名科学家决定将太阳系第九大行星冥王星逐出行星行列。

天文学界多年的争论至此尘埃落定....,太阳系只剩下八大行星。

D.为了推销产品,商家打起了“绿色生活”、“环保电视”的注意。

专家提醒,环保电视市场鱼龙混杂....,购买时须认清“中国环境标志”。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台湾有关方面公布的救灾物资需求,中台办正在积极准备相关救灾物资,为台湾同胞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各种必要援助。

B.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继续,尽管国内外旅游业面临的压力和不确定性都在加大,但中国旅游业繁荣与发展的基本状况并未改变。

2012湖南全国统一高考语文卷(真题)【6】

2012湖南全国统一高考语文卷(真题)【6】

2012湖南全国统一高考语文卷(真题)【6】
16.简析“一九二九年五月末”这一自然段情感表达的特点。

(5分)
答:①该段先写见到韦素园的高兴,后写高兴中的悲哀,由喜至悲,情感跌宕起伏;
②运用排比句式,描写了作者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充分表达了对韦素园处境和命运的关切与忧虑。

17.综观全文,分析鲁迅笔下韦素园形象的特点(6分)
答:①韦素园是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进步文学青年;②他有一种踏实苦干的精神,虽然穷困但仍“钉住着文学”,支持、经营未名社;③他性格认真而激烈,关爱别人胜过关心自己。

18.文章的结尾部分鲁迅说“在中国第一要他多”,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6分)
答:①鲁迅把韦素园比喻为“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赞赏了他认真踏实的精神;并希望中国有更多的像韦素园这样的人。

②当今中国需要大力弘扬这种认真踏实的精神,一方面,我们要像韦素园一样做一个甘于奉献,脚踏实地干实事的人;另一方面,我们不要忽视干实事的人,要看到他们对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和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2012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翘.楚(qiáo)精辟.(pì)恪.守(kè)称.心如意(chèn)B.供.奉(gōng)慰藉.(jiè)充分.(fēn)安步当.车(dàng)C.奇葩.(bā)刚劲.(jìng)挑.战(tiāo)博闻强识.(zhì)D.倜傥.(tǎng)巨擘.(bò)旖旎.(lǐ)菁.菁校园(qīng)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汽车一进山谷,李雪就感觉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青山绿水赏心悦目....,眼前景象让人陶醉,她赶忙从包里拿出相机,一阵猛拍。

B.王静也是一个玲珑剔透....的人,一经点拔,马上就明白了闻先生的意图,看看闻先生又看看姜先生,心里还真是羡慕他们的默契。

C.终于领到了心仪的大学通知书,我兴奋地将它捧在胸口;透过封面上几个烫金的大字,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如花似锦....的未来。

D.老师经常告诉我们,读古代诗词要以修学好古的精神,含英咀华....,发现那摄人心魄的诗境,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体验。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当前.处于同一文化圈的中东、北非地区正经历着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深刻变化,这对整个国际形势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B.据此看来,现代社会是不是一个排斥诗意的社会我们不得而知,但现代社会对诗歌荣誉、诗人地位的取缔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

.C.如果你对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各类杂志、报刊、书籍的生产方式有所了解,那么就会明白《学人》作为独立集刊出现的意义了。

D.尽管并非所有人都认同这一论断,但阵线俨然步步收缩,偶尔发出的辩驳的声音都退守在“《易传》是否为孔子所作”的问题上。

4.依次填入下面空格中最恰当的一组句子是雨,悒郁而又固执地下着。

①,使人想起辽阔的江村,小楼一角,雨声正酣,从窗外望去,朦朦胧胧,仿佛张着纱幕,②,终于跟雨云融合作一处。

我又记起故乡的乌篷船,③。

A.①那淙淙的雨声正惹人思绪纷飞;②远山巅宛如一副绝妙的水墨画;③缓缓地移动在江南水乡B.①那淙淙的细语正编织着一种幻境;②远山巅宛如一副绝妙的水墨画;③夜雨渐渐地敲着竹篷,船头水声汩汩C.①那淙淙的雨声正惹人思绪纷飞;②远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③缓缓地移动在江南水乡D.①那淙淙的细语正编织着一种幻境;②远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③夜雨渐渐地敲着竹篷,船头水声汩汩二、文言文阅读(22分。

其中。

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断句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送夏进士序龚自珍乾隆中,大吏有不悦其属员者,上询之,以书生对。

上曰:“是胡害?朕亦一书生也。

”大吏悚服。

呜呼,大哉斯言!是其炳.六籍、训万祀矣。

嘉庆二十二年春,吾杭夏进士之京师,将铨县令,纡道别余海上。

相与语,益进,啐然愉,谡然清,论三千年史事,意见或合或否,辄哈然以欢。

余曰:“是书生,非俗吏。

”海上之人以及乡之人皆曰:“非俗吏!”之京师,京师贵人长者识余者,皆识进士,亦必曰非俗吏也。

虽然,固微窥君,君若惧人之訾其书生者,又若有所讳夫书生者,暴.于声音笑貌焉。

天下事,舍书生无可属。

真书生又寡,有一于是,而惧人之訾已而讳之耶?且如君者,虽百人訾之,万人訾之,啮指而自誓不为书生,以喙自卫,哓哓然力辩其非书生,其终能肖俗吏之所为也哉?为之而.不肖,愈见其拙,回护其拙势必书生与俗吏两无所据而后已。

噫!以书生之声音笑貌,加之以拙,济之以回护,终之以失所据。

果尔,则进士之为政也,病矣!新妇三日,知其所自育;新官三日,知其所与。

予识进士十年,既庆其禄之及,于吾里有光,而又恐其信道之不笃,行且一前而一却也。

于其行.,恭述圣训,以附古者朋友赠行之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其炳.六籍、训万祀矣炳:使……光大B.暴.于声音笑貌焉暴:表露C.其终能肖.俗吏之所为也哉肖:与……相似D.于其行.,恭述圣训行:品行6.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而”字,与“为之而不肖”的“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予识进士十年既庆其禄之及于吾里有光而又恐其信道之不笃行且一前而一却也A.予识进士十年/既庆其禄之/及于吾里/有光而又恐其信/道之不笃/行且一前而一却也B.予识进士十年/既庆其禄之/及于吾里/有光而又恐其信/道之不笃行/且一前而一却也C.予识进士十年/既庆其禄之及/于吾里有光/而又恐其信道之不笃/行且一前而一却也D.予识进士十年/既庆其禄之及/于吾里有光/而又恐其信道之不笃行/且一前而立却也8.作者在第一段中引用故事有什么用意?(3分)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大吏有不悦其属员者,上询之,以书生对。

(3分)(2)真书生又寡,有一于是,而惧人之訾己而讳之耶?(4分)(3)果尔,则进士之为政也,病矣!(3分)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10.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

(8分)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1)结合诗歌前两句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

(3分)(2)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11.古诗文默写。

(5分,每空1分)(1)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2)玉露凋伤枫树林,。

江间波浪兼天涌,。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3)愿陛下矜悯愚诚,,,保卒余年。

(李密《陈情表》)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1分。

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要讨论中华诗歌的传承与发展,就必须回答什么是中华诗歌的精神,然后还要回答,这种精神有没有拓展和变化的问题。

我们从现有标本看到的,是从《诗经》到汉魏时期的古风、乐府这样一些带有先民原初思维特质的歌咏;看到的是唐宋以来的诗体自觉及形式上的登峰造极。

后世的人们,在将早期汉语固有的声韵和节奏逐步书面化、文本化的同时,渐渐游离了天然的性情流露和生命哀叹,又被儒道之类的政治文化辖制,成为千年不变的教化工具,即便屡屡出现反抗栽道、逃离世俗、解放心灵的冲动,却终归是游戏性质的,在认识上,在精神层面则是宿命论的和停滞的。

古代中国的诗歌,粗朴纯真,感时伤事,但少有对人的意识的深层观照,少有对精神世界的持续探求。

近世白话文运动的副产品之一就是所谓新诗的诞生,但这个诞生的过程却至今都不能说已经结束。

就仿佛唐代以后的近体之变,相对于汉魏乐府及更早的诗歌,是又一次诗体的自觉。

“新诗”似乎是一种基于思想浪漫而催化出的文体的浪漫——胡适、徐志摩、郭沫若这样一些典型人物大肆铺陈,为情造文,因时事造文,假思想之名造文,自由体翼然展翅。

有人称此处发生了文化的断裂,其实非也。

白话文运动也就是汉语的现代化,其功也许可比近代社会历史运动中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因为只有少数人掌握的书写、表意系统,被空前地大众化了,文化的神秘与特权色彩被抹去,民主的曙光已经初现。

但诗歌却很快停滞不前,原地踏步,再次脱离了读者大众。

原因在于,新诗对体制有解放而无建设,基于语言的音韵节奏等特质的形式生命,涣散为七零八落的长短句,没有了任何抑扬抗坠、顿挫起伏,所谓“内在节奏”的形成也并无章法,诗人们只是率性而为。

最重要的是,新文化运动起初的精神动因——与呼唤民主、科学、自由,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吁求健康国民性等“五四”精髓共生的思想锐气,在诗歌中不仅未见光大,反而屡被强强的战祸与社会的癫狂所压制干扰,及至消弭不见了。

离开人的尺度,离开对生命的正直与尊严的把握,就会导致精神要素的稀缺,导致精神探求的迷失、停滞。

精神的东西不能继续拓展和变化,主观性的内容不见发育成长,对“人”的认知当然就不会有什么帮助,“新诗”要么成为新的载道工具、宣传工具,要么只能作茧自缚,渐渐与时代精神隔离,最容易成为新的文化僵尸。

百年间,扔掉了旧式枷锁的新诗人们,其实仍旧是破衣烂衫,唯有一副看似放浪形骸的奇怪尊容而已。

——节选自殷实《语言和谐与价值和谐》12.下面关于“新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新诗作为一种自由体的诗歌,其实就是一种基于思想浪漫而催化出的文体的浪漫。

B.新诗没有建设新的体制,而基于语言的音韵节奏等特质的形式生命又遭到破坏,这也是造成诗歌脱离读者大众的一个原因。

C.新诗诞生以来,那些与“五四”精髓共生的思想锐气就未在新诗中出现过。

D.新诗因为离开了人的尺度,离开了对生命的正直与尊严的把握,所以最后只能成为载道或宣传的工具。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后世人们在将早期汉语固有的声韵和节奏逐步书面化、文本化的同时,渐渐成为了天然的性情流露和生命哀叹,这在认识上是宿命论的和停滞的。

B.古代中国的诗歌,虽然粗朴纯真,感时伤事,但因为缺少对人的意识的深层观照,缺少对精神世界的持续探求,所以影响了后来诗歌的传承和发展。

C.在诗歌的形式上,唐宋时期达到了诗歌发展史上登峰造极的地步,而唐代出现的近体之变,对于汉魏乐府及更早的诗歌来说,是又一次诗体的自觉。

D.白话文运动使只有少数人掌握的书写、表意系统被空前地大众化,抹去了文化的神秘与特权色彩,初现民主曙光,因此它的功劳也许可比戊戌变法。

14.最后一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新诗人们扔掉了“旧式枷锁”而又仍旧是“破衣烂衫”?(5分)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故园春柯灵故乡的三月,是田园诗中最美的段落。

桃花笑靥迎人,在溪边山脚,屋前篱落,浓淡得宜,疏密有致,尽你自在流连,尽情欣赏。

不必像上海的摩登才子,老远地跑到香烟缭绕的龙华寺畔,向卖花孩子手中购取,装点风雅。

冬眠的草木好梦初醒,抽芽,生叶,嫩绿新翠,妩媚得像初熟的少女,不似夏天的蓊蓊郁郁,少妇式的丰容盛髻。

油菜花给遍野铺满黄金,紫云英染得满地妍红,软风里吹送着青草和豌豆花的香气,燕子和黄莺忘忧的歌声……这大好的阳春景色,对大地的主人却只有一个意义:“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天对乡下人不代表诗情画意,却孕育着梦想和希望。

天寒地裂的严冬过去了。

忍饥换冻总算又捱过一年。

自春徂秋,辛苦经营的粮食——那汗水淘洗出来的粒粒珍珠..,让地主开着大船下乡,升较斗量,满载而去。

咬紧牙齿。

勒紧裤带,度过了缴租的难关,结帐还债的年关,好容易春天姗姗地来了。

谢谢天!现在总算难得让人缓过一口气,脱下破棉袄,赤了膊到暖洋洋的太阳下做活去。

手把锄头,翻泥锄草,一锄一个美梦,巴望来个难得的好年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