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1第5章第1节课时(2)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生物新教材人教必修1学案:第5章第1节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含解析

2020-2021学年生物新教材人教必修1学案:第5章第1节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含解析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说明绝大多数酶是一类能催化生化反应的蛋白质。

1.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酶的功能是由其独特的空间结构决定的。

2.科学探究——实验思路及设计:能够根据实验目的,设计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1.细胞代谢(1)概念: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细胞代谢的条件:需酶的催化。

(3)意义:细胞代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对照实验的设计(1)变量: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因素。

①自变量:人为控制的对实验对象进行处理的因素。

②因变量:因自变量改变而变化的变量。

③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

(2)对照实验:除作为自变量的因素外,其余因素(无关变量)都保持一致,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的实验。

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①对照组:一般不进行人为处理,处于自然状态下。

②实验组:需要对实验对象进行人为处理,控制自变量不同。

③空白对照:未作任何处理的对照组,设置意义是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酶的作用机理(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酶的作用机理: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而加快反应速率。

①表示无酶催化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的曲线是ad段。

②表示有酶催化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的曲线是cd段。

③表示有酶催化条件下降低反应活化能的曲线是ac段。

二、酶的本质1.酶本质的探索历程(1)1716年,《康熙字典》收录了酶字,并将“酶”解释为“酒母也”。

“酒母”就是现在所说的酵母。

(2)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认为:没有酵母菌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

(3)德国化学家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菌细胞死亡并裂解后释放出来的物质。

(4)德国化学家毕希纳把从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出的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练习卷 第5章 第1节 第1课时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练习卷  第5章 第1节 第1课时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第1节植物生长素第1课时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题组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下面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部分实验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一是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胚芽鞘尖端B.实验二是达尔文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C.实验三是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D.实验四是温特的实验,证明了导致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2.(2023·陕西铜川市第一中学高二期月考)某生物兴趣小组用燕麦胚芽鞘做向光性实验,得出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B.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C.向光弯曲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侧D.生长素的产生与否和单侧光照射有关3.(2023·江苏南通高二质检)下图为温特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设计,①~⑥组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温特猜想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B.若在单侧光照下进行该实验,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C.④和⑥组结果表明单侧光下胚芽鞘向光弯曲与尖端产生的物质有关D.设置⑤和⑥组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题组二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植物激素和胚芽鞘生长情况的判断4.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这一反应的因果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b.胚芽鞘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c.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较多d.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e.背光一侧细胞生长较快f.胚芽鞘尖端合成生长素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的比较,正确的是()A.都由内分泌器官分泌B.都含量微少,但作用明显C.都是蛋白质类的物质D.都有明显的靶器官和靶细胞6.如图为有关生长素的实验探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1中①直立生长B.实验2中生长素的含量为a=b>cC.实验1中②向左侧弯曲生长D.实验2可证明单侧光能导致胚芽鞘尖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7.如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A.甲不生长、乙直立生长、丙向左生长、丁直立生长、戊向右生长B.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向左生长、丁不生长、戊向左生长C.甲向左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向右生长、戊向左生长D.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不生长、戊向右生长8.(2023·云南昆明高二期中)如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弯曲程度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9.下图为一组有关生长素的对照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和乙对照证明光照不影响生长素的分布B.该实验不能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C.该对照实验证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D.该实验不能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10.(2023·河南省信阳市教育局高二月考)某研究小组对胚芽鞘尖端进行不同条件的处理及处理结果如图所示。

人教版高一生物第5章 第1节

人教版高一生物第5章  第1节

核糖体
项目 生理功能
来源 作用场所
温度影响
Hale Waihona Puke 正确说法错误说法生物催化剂、只起催化作用
酶具有调节、催化等 多种功能
生物体内合成
有的来源于食物
既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可在 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
细胞外、体外发挥作用

低温影响酶的活性,不破坏酶的 低温引起酶的变性失
结构,但高温使酶失活

(1)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是 ②。 (2)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是 ①。 (3)AC段的含义是 在无催化剂催化条件下,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 (4)BC段的含义是 酶降低的活化能 。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1.关于酶的一些常见说法
项目
正确说法
错误说法
化学本质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产生细胞
合成原料 合成场所
一般来说,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 具有分泌功能的细
酶(不考虑成熟红细胞)
胞才能产生
氨基酸,核糖核苷酸
氨基酸
核糖体、细胞核
(1)①缺少pH=7的对照组 ②加入NaOH和HCl的时间顺序不合理,应在加入过氧 化氢酶前改变溶液的pH (2)H2O2不稳定易分解,温度会影响H2O2的分解速率 (3)将温度控制在70℃以下
典型例题4
(1)蛋白质 (2)底物量一定,底物已被耗尽 (3) (4)不变 在pH为2时酶已失活
一、ATP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1.ATP的元素组成与结构
二、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 1.相互转化的过程及能量来源
呼吸作用
ADP 光合作用
2.转化的原因及特点 (1)原因:ATP分子中_远__离__A_的__那__个__高__能__磷__酸__键__很容易水解。 (2)特点: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_动__态__平__衡__之中。

2013年人教版生物必修1全册精品课件 第五章 第1节

2013年人教版生物必修1全册精品课件 第五章 第1节

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浓度、肝脏的新
的变量 鲜程度等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5)对照实验
①含义: 除了一个因素以外, 其余因素都保
不变 持_________的实验.
②原则: 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外, 其他变量都 应当始终保持相同.
3.酶的作用原理
(1)活化能: 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 活跃状态 学反应的______________所需要的能量.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比较 曲线 项目
解读 (1)在一定的温度(pH)范 围内, 随着温度(pH)升
酶的
高, 酶的催化-作用增
强, 在最适温度(pH)时, 酶的活性最大, 超过这
活性
一最适温度(pH), 酶的
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比较 项目
曲线
解读
(2)过酸、过碱、高温 酶的 活性 都会使酶失活, 而低温 只是抑制酶的活性, 酶 分子结构未被破坏, 温 度升高可恢复活性
自 在实验 中人为 变 改变的 量 变量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90 ℃左右水浴
FeCl3溶液 ______________ 肝脏研磨液 ______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因 变 量
无 关 变 量
自变量 随__________变化而 过氧化氢分解速
变化的变量 率
除自变量外, 实验中 反应物的性质和
解析: 选C. 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元素组成均
有C、H、O、N), 少数酶是RNA(元素组成 为C、H、O、N、P).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在细胞内、外都可发挥作用. 酶是生物活 性物质, 会不断地变性失活, 必须不断地更

高中生物苏教版高一必修1教学案:第五章_第一节_第2课时_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高中生物苏教版高一必修1教学案:第五章_第一节_第2课时_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第2课时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1.解离液是由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组成的,作用是固定并使细胞分离。

2.龙胆紫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能够使染色质(体)染成深色。

3.制片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4.分生区细胞特点: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5.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将分生区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再用高倍镜观察。

1.实验材料:洋葱或大蒜的根尖分生区细胞。

2.实验用到的试剂及作用:(1)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作用是使细胞分离。

(2)0.01 g/mL的龙胆紫溶液:碱性染料,将染色质(体)染成深色。

3.制片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4.观察装片:(1)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将分生区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再用高倍镜观察。

(2)分生区细胞特点: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3)视野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多。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根尖细胞都具有分裂能力(×)(2)解离的目的使细胞分散成一层细胞(×)(3)漂洗是指洗去解离液(√)(4)用甲基绿给染色体染色(×)(5)分生区的细胞呈正方形(√)2.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理想的实验材料为( )A.成熟叶片B.洋葱根尖C.黄豆种子解析:选B 洋葱根尖的分生区细胞正处于细胞分裂的状态,是理想的实验材料。

3.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制片流程是( )A.染色→解离→漂洗→制片B.漂洗→解离→染色→制片C.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析:选C 在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应该先解离,让根尖酥软,再漂洗去除解离液,接着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最后制片、观察,所以制作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正确顺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4.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时选择分生区B.用龙胆紫溶液处理是为了使染色体着色C.应选择一个细胞观察其连续分裂的过程解析:选C 在解离时,细胞已被杀死,故不能再进行后续的分裂过程。

2020秋高一生物1学案:第5章 第1节 第2课时 酶的特性含解析

2020秋高一生物1学案:第5章 第1节 第2课时 酶的特性含解析

2020秋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5章第1节第2课时酶的特性含解析第2课时酶的特性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

理解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的含义。

2.归纳温度和pH变化对酶活性的影响,并能分析有关曲线。

3.进一步尝试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体验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的实验方法。

1。

科学思维:通过建立温度、pH 等对酶活性的影响的数学模型,理解温度、pH等对酶活性的影响规律和实质.2.科学探究:体验探究环境因素影响酶活性的实验设计思路,规范实验步骤。

3.社会责任:通过学习酶的作用机理及特性,能够解释发烧使人食欲减退以及加酶洗衣粉使用方法等生产生活实际例子.知识点一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1.酶的高效性(1)含义: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错误!107~1013倍.(2)意义:可以使生命活动更加高效地进行。

2.酶的专一性(1)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化学反应范围比较错误!广.例如,酸既能催化□3蛋白质水解,也能催化错误!脂肪水解,还能催化错误!淀粉水解。

(2)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①实验原理:淀粉和蔗糖都是错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

还原糖能够与错误!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错误!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②目的要求:探究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错误!特定的化学反应.③设计思路:④实验步骤(思路一):a.取错误!两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然后按照下列要求操作b.轻轻振荡两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错误!60_℃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 min。

c.取出两支试管,各加入2 mL错误!斐林试剂,振荡混匀.d.将两支试管的下半部放进盛有□15热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1 min。

e.观察两支试管内的溶液颜色变化.⑤实验结果:1号试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产生了错误!还原糖,淀粉错误!有水解;2号试管不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蔗糖错误!没有水解。

⑥实验结论:淀粉酶只催化错误!淀粉水解,不能催化错误!蔗糖水解,酶具有错误!专一性。

2020-2021学年生物新教材人教必修1学案:第5章第1节第2课时酶的特性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含解析

2020-2021学年生物新教材人教必修1学案:第5章第1节第2课时酶的特性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含解析

第2课时酶的特性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1.酶活性受到环境因素(如pH和温度等)的影响。

2.实验:探究酶催化的专一性、高效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生命观念——建立模型:通过建立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等数学模型,理解影响的规律和实质。

2.科学探究——实验思路及设计:合理设计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规范实施实验,探究影响的规律。

1.酶的高效性(1)含义: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2)意义:使细胞代谢快速进行。

2.酶的专一性(1)含义: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2)锁钥模型:图中A表示酶,B表示被酶催化的底物,E和F表示催化后的产物,而C和D则表示不能被该酶催化的物质。

(3)意义:使细胞代谢有条不紊地进行。

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如图1):①ab段表示随温度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强;b点时,酶活性最高,此点所对应的温度为最适温度;bc段表示随温度升高,酶活性逐渐减弱。

②a点时酶活性较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

③c点时酶活性丧失,其原因是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2)pH对酶活性的影响(如图2):①de段表示随pH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强;e点时,酶活性最高,此点所对应的pH为最适pH;ef段表示随pH升高,酶活性逐渐减弱。

②d点和f点时酶活性丧失,其原因是过酸、过碱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 2.高温、低温都使酶活性降低,二者的作用实质不同。

() 3.在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的pH由10降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逐渐增强。

() 4.如果以淀粉为底物,以淀粉酶为催化剂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则酶促反应的速率既可以用淀粉的分解速率表示,也可以用淀粉水解产物的生成速率表示。

() 5.pH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实验材料不选择淀粉,原因是酸能促进淀粉水解。

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同步讲义 第5章 第1节 第1课时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同步讲义  第5章 第1节 第1课时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第1节植物生长素第1课时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学习目标] 1.分析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阐明其中蕴含的科学本质特点。

2.通过分析细胞学和分子水平的证据,阐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1.向光性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2.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科学家实验过程实验结论及分析达尔文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了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鲍森·詹森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拜尔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温特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将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其他科学家从人尿、植物体中分离出能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与生长素作用相同的物质:吲哚乙酸3.植物向光性的解释4.植物激素(1)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举例: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

判断正误(1)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产生生长素()(2)温特分离并鉴定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3)植物体内具有与IAA相同效应的物质还有苯乙酸(PAA)和吲哚丁酸(IBA)等,它们都属于生长素()(4)植物的向光生长是因为向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背光侧()答案(1)×(2)×(3)√(4)×任务一:“生长素的发现”的相关实验分析1.阅读教材P90~91达尔文父子的实验,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请分析下列组别的自变量和实验结论,并完善表格。

组别自变量结论①和②胚芽鞘尖端的有无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尖端的存在有关①和③胚芽鞘尖端是否遮光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尖端受单侧光刺激有关①和④胚芽鞘尖端下部是否遮光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尖端下部是否受光刺激无关(2)分别遮盖胚芽鞘尖端和它下面一段的目的是什么?提示分别遮盖胚芽鞘尖端和它下面一段,是采用排除法观察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刺激时系统的反应,从而确定是哪一部分在起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第1节课时(2)酶的特性
酶具有哪些特性?P83 一、酶的高效性
1.含义: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意义:使细胞代谢快速进行
二、酶的专一性
1.含义: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2.意义:使细胞代谢有条不紊地进行 许多无机催化剂能在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条件催化化学 反应,酶在细胞内催化生化反应需要怎样的条件呢?为什 么用过热的水洗衣会使加酶洗衣粉失效?
验证酶的活性——(2)酶的专一性(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 (1)原理: 淀粉 水解 麦芽糖 蔗糖 水解 葡萄糖+果糖
唾液中含淀粉酶;麦芽糖、葡萄糖、果糖都是还原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 与斐林试剂呈砖红色沉淀反应。
试管 1 2 第一步 2ml淀粉溶液 第二步 / 第三步 / 2ml稀唾液 第四步 37℃/5min 37℃/5min 第五步 现象 2ml淀粉溶液 2ml清水 斐剂/加热 无砖红 斐剂/加热 砖红色
反应速率就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即使 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也不再改变, 原因是酶已经饱和。
B A O
C
5.酶的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底物足够多,其他条件适宜不变情况下, 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四、验证酶的活性——(1)酶的高效性
试管编号
加入物质
2mLH2O2溶液 2mLH2O2溶液
1 2 3 4
处理 不做处理
现象 几乎无气泡产生
2mLH2O2溶液
2mLH2O2溶液
90℃水浴加热 有气泡产生 加2滴 FeCl3溶液 有气泡产生 加2滴 肝脏研磨液 有大量气泡产生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不同和催化剂不同。因变量是:H2O2的分 解速率(用气泡数量表示)。无关变量是:H2O2溶液量、FeCl3溶液 和肝研磨液量相同且都新鲜、室温等(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 只考虑1号和2号,对照组是1号,实验组是2号;只考虑3号和4号, 对照组是3号,实验组是4号。 实验结论:H2O2酶比Fe+3的催化效率更高,降低反应活化能更显著
三、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1.酶的活性 (1)概念: 酶对化学反应具有催化效率 (2)主要影响因素:温度和pH
2.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最适温度(P85图5-3)
在一定条件下,酶活性最高时所对应的温度为最适温度。 温度偏高或偏低均会使酶活性降低,温度过高时,使酶变 性失活(不可逆,因蛋白质空间结构已改变)。
3
2ml蔗糖溶液
/
2ml稀唾液
37℃/5min
斐剂/加热 无砖红
(2)实验分析: 对照组、实验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各是什么? (3)实验结论:唾液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不能水解蔗糖(即: 酶具有专一性)
五、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本实验不宜用H2O2溶液、H2O2酶)
步骤 第1步 第2步 操作内容 加等量可溶 性淀粉溶液 设置不同 温度条件 加等量α淀粉酶溶液 加等量碘液 结论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六、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本实验不宜用淀粉溶液、淀粉酶)
步骤 操作内容 1 注入等量H2O2溶液
2 3 注入等量不同pH溶液 注入等量肝脏研磨液
试管1 2ml
5滴蒸馏水
试管2
2ml 5滴NaOH
试管3
2ml 5滴HCl
2滴 2滴 2滴 4 迅速堵住三支试管,轻轻振荡 5 观察产生气泡数量 大量气泡 无气泡 无气泡 6 点燃无火焰香接近液面 猛烈复燃 不复燃 不复燃 H2O2的分 单位时间气 (1)自变量是 pH不同。因变量是解速率 ,用 泡产生数量 来表示。 无关变量是H2O2溶液量/不同pH溶液量/肝研磨液量、新鲜度/室温… 。
(2)实例:
一般来说,动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6.5~8.0之间(胃 蛋白酶例外,最适pH为1.5);植物体内的酶最适pH在 4.5~6.5之间。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中,除了温度和pH两个因素外, 还有哪些因素?
4.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1)在底物浓度较低时: 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 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 (2)当底物浓度很高,且达到一定限度 时:
(2)实例:
一般来说,动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35~40℃之间;植物 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40~45℃之间。
3.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最适pH(P85图5-4)
在一定条件下,酶活性最高时所对应的pH为最适pH。pH偏 高或偏低均会使酶活性降低,pH过低(过酸)或过高(过碱) 时,均会使酶变性失活(不可逆)。
,这个模型解释了酶的作用 ,D是 。 。
(3)从图A看出,在反应前后酶本身的性质和数量
(4)如果A数量是100,底物B数量从50增加到100的过程中,反 应速率的变化是 。底物B数量继续增加,反应速率 的变化是 ,原因是 。若要使反应速率 再增加,可采取的措施是 。
本节小结:
酶不同于无机催化剂的是: (1) 降低反应活化能更显著; (2) 本质是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极少数是RNA; (3) 在温和条件下催化化学反应更快速、有序进行; (4) 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并对温度和pH有严格 要求。
2ml
60℃热水 (5min) 1ml (5min)
2ml
沸水 (5min) 1ml (5min)
2ml
冰水 (5min) 1ml (5min)
第3步
第4步
4~5 滴
4 ~5滴
4~5滴
实际结果
呈碘液颜色 蓝色 蓝色 在不同温度下,α-淀粉酶的活性不同
实验分析: 对照组、实验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各是什么?
不能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 (2)试管1的作用 对照 。不设置试管1为何不行? 。
(3)实验结论是 不同pH条件下,H2O2酶的活性不同 。 (4)步骤2和3能不能颠倒?为什么?未控制好不同pH之前,不能让底 。
物与酶接触,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典例1.下图表示某类酶的作用模型。
(1)C和D是反应产物,A是 特性是 。 (2)如果B代表蔗糖,则C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