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学教师招聘积累语文知识分类整理二十一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我的备考资料要背的

公共基础知识一、填空: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是当时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具有世界影响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大教育学论》。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教育家及其著作)17、强调教育学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目,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美国教育家:杜威。
实用主义21、制度化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体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根本特征,教育质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社会活动。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精品管理资料

第一部分教材教法与教案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基础知识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基础知识第二节语文教学基础知识第二章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第一节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与运用能力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学指导与评价能力第三章经典教学案例与教案设计展示第二部分专业知识第一章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第一节文言实词与虚词第二节常见文言句式及其用法第三节文言文的理解第四节古诗词鉴赏第二章现代汉语基础知识第一节现代汉语第二节汉字第三节词汇第四节句子第五节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第三章文学概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第二节文学活动第三节文学创造第四节文学作品第五节文学消费与接受第四章现代文阅读第一节现代文分析与理解第二节文学作品鉴赏第五章写作基础第一节写作概述第二节常用文体写作第六章中外文学史第一节中国古诗词赏析第二节中国古代重要作家作品赏析第三节中国现当代重要作家作品赏析第四节外国重要作家作品赏析第一部分教材教法与教案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基础知识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基础知识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一)初中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高中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真题点睛语文课程是()与人文性的统一。
A。
工具性B。
思想性C. 政治性D. 情感性【答案】A【名师点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初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
2013年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文学体裁常识

2013年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文学体裁常识1、史学的文学体裁有哪些?有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三类如:编年体《左传》左丘明国别体《国语》左丘明纪传体《史记》司马迁2、文学体裁一般分为四种: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诗歌,是语言精练、分行分节、讲究韵律的。
戏剧由布景,角色介绍,人物台词等组成,在形式上也是好区分的。
小说和散文比较容易弄混,可从以下两方面区分:1)、小说是虚构的,散文选材一般是真实的。
2)、小说重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刻画,散文重线索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一)小说1.)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从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根据篇幅的长短,小说分为长篇、短篇和中篇。
长篇小说描写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借以反映比较广阔的社会历史画面;短篇小说描写人物较少,故事情节比较单纯,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一个场面或一件事情,以突出刻画一两个人物的性格;中篇小说介乎以上两者之间,描写若干人物和不太复杂的故事情节,比短篇有深度和广度,而生活容量又不及长篇。
还有一种微型小说(或称“小小说”),一般只有一千字左右,可看作是短篇小说的一支。
按照内容的不同,小说可分为言情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武侠小说、谴责小说、心理小说等。
按照体例格式,则可分为书信体小说、日记小说、章回体小说、系列小说等。
2).情节、人物和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故事情节是小说的第一要素,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展现人物性格、行为、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的重要手段。
小说的情节,首先要完整,从故事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要求有完整的情节。
其次要紧凑,即做到简练而不冗繁、集中而不分散,主线鲜明,可有适当的跳跃却并不中断。
第三要新颖,即不落俗套,这样可以避免读者“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乏味感。
为了使小说引人入胜,情节应生动曲折;同时,小说运用细节描写,它是使情节丰富的重要手段。
教师招聘专业语文常考文学常识

教师招聘专业语文常考文学常识大家好呀!今天我们聊聊“教师招聘专业语文常考文学常识”,怎么说呢,这可是语文教师面试中的必考知识点,能不能把这个部分搞定,决定着你能不能顺利通过笔试。
说实话,很多人一听到“文学常识”就觉得有点头大,心里嘀咕:“这也太广了吧?每年都变,哪里能记得住呢?”别急,今天咱们就把这些看似庞杂的知识点,通通变得简单易懂,保证你学了就能记住,考试时秒答!说到文学常识,首先大家别把它想得太复杂。
其实啊,它就是对一些基础知识的考察,没错,像古诗文的作者,重要的文学流派,文学史上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和事件,简而言之,就是考察你对中国文学的“通识”程度。
就像你读书的时候,肯定也见过不少脍炙人口的诗句,像《静夜思》呀《悯农》呀,记得的应该不少吧?这些诗句的背后,背后都有个“大人物”,而这些大人物,就是我们文学常识考察的重点。
比如说,《静夜思》是谁写的?这问题一定不难,大家肯定都知道是李白。
对,就是那个“诗仙”李白!你看他不只在诗歌方面厉害,简直就是个“诗界的明星”。
他的诗豪放,喜欢直抒胸臆,给人的感觉就是——想说就说,想做就做。
再比如《悯农》这首诗,大家应该都听过吧?“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就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
李绅写诗时,很多作品都和农民生活相关,透着一股朴实和真实。
他那个时候就已经用诗歌来关注农民的疾苦,简直是个“先知”!再往前推,有没有想到唐代的“大诗人”杜甫?他的《春望》被誉为是“诗史中的千古名作”。
杜甫的诗语言严谨,感情深沉,可以说他就是“诗坛的稳重派”。
对了,还有《红楼梦》!这可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大家肯定不陌生吧?它的作者曹雪芹,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文学巨匠”。
《红楼梦》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让它成为了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文学常识可不仅仅是这些个诗句。
你得知道哪些文学流派也很重要。
比如说,古代文学中就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这两个大的流派。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第一部分教材教法与教案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基础知识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基础知识第二节语文教学基础知识第二章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第一节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与运用能力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学指导与评价能力第三章经典教学案例与教案设计展示第二部分专业知识第一章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第一节文言实词与虚词第二节常见文言句式及其用法第三节文言文的理解第四节古诗词鉴赏第二章现代汉语基础知识第一节现代汉语第二节汉字第三节词汇第四节句子第五节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第三章文学概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第二节文学活动第三节文学创造第四节文学作品第五节文学消费与接受第四章现代文阅读第一节现代文分析与理解第二节文学作品鉴赏第五章写作基础第一节写作概述第二节常用文体写作第六章中外文学史第一节中国古诗词赏析第二节中国古代重要作家作品赏析第三节中国现当代重要作家作品赏析第四节外国重要作家作品赏析第一部分教材教法与教案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基础知识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基础知识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一)初中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高中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真题点睛语文课程是 ()与人文性的统一。
A. 工具性B. 思想性C. 政治性D. 情感性【答案】 A【名师点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013年中学教师招聘积累语文知识分类整理十七

教师资格网络培训视频免费试听:/kcnet2580/古诗中描述河的句子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关雎》)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4.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5.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木兰辞》)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夏完淳《别云间》)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8.蒌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题惠崇〈春扛晚景〉》)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1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古诗中描述鸟的句子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独坐敬亭山》)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人若耶溪》)古诗中描述树的句子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5.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灏《黄鹤楼》)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完整word版)中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必备文学常识汇总.doc

一、年龄称谓0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02、孩提:指2—— 3 岁的儿童0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0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0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0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0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0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0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 、“半百” )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13、期颐之年:一百岁二、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 年废止 )(1)等级:院试 (又叫“童试” ,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
) 乡试 (又叫“秋闱” ,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 (又叫“春闱” ,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 (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 ,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三、古代主要节日(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0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0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0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0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12)冬至:又叫“至日” ,节气的起点。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四、古代的刑罚(01)黥刑:又叫“墨刑” ,额颊上刺字涂墨。
(02)劓刑:割鼻子(03)笞刑:又叫“杖刑” ,打板子 (背、腿、臀 )(04)刖刑:将脚砍掉(和氏璧 )(05)宫刑:又叫“腐刑” ,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马迁 )(06)膑刑:剔去膝盖骨(孙膑 )(07)大辟:砍(08)炮烙:将人烤死(09)裂:又叫“五分尸”(商鞅 )(10):将人煮死(11)腰:从腰部(12)凌:又叫“千刀万”(13)弃市:暴尸街,五、古代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干支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年的方法。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语文教师招聘基础知识分类整理

本帖最后由76506690 于2011-9-30 14:30 编辑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第一部分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网络培训视频免费试听:/kcnet2580/
古诗中描述亲情的句子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七步诗》)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辞》)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自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9.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杜牧《归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