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土区土壤资源现状与存在问题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与耕地退化现状及修复措施____

资源与环境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21期近年来,在黑土区西部,草原退化和植被破坏现象严重,主要是超载放牧和开垦土地而造成,从而削弱和丧失了植被对土壤的保护;黑土区东部原本稳定的草原、森林生态系统逐渐转变,天然林木植被基本绝迹,草原面积骤减,绝大部分土地已开垦为农田,形成目前脆弱的农田生态系统。
东北的黑土地经过长期的垦荒而逐步剥蚀殆尽,这将逐步加剧土壤遭受降水的溅蚀和地表径流的冲刷,影响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针对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和退化状况,在合理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的、可操作性强的修复措施,为缓解东北黑土地恶化提供参考和依据。
1水土流失与耕地退化现状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商品粮年产量达3500万t ,总土地面积为101.85万km 2,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辽宁4个省(区),面积分别为25.41万、18.70万、45.25万、12.29万km 2。
但由于黑土多年受到自然侵蚀(风力、水力侵蚀等)和人为开垦,导致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土地肥力下降,粮食产量下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东北黑土区耕地面积中59.4%属于坡耕地,多数分布在3~15°的坡面上,这样的地貌在耕作时极易发生水土流失。
据统计,黑土区内可利用土地面积连年减少,侵蚀耕地超过39万hm 2,现有侵蚀沟25万条,且多呈发展趋势。
20世纪50年代黑土厚度平均60~70cm ,目前下降至平均20~30cm ,有些区域已露出成土母质,无法进行农业生产,且仍以每年0.3~1.0cm 的速度流失。
区内现有水土流失总面积达到27.59万km 2,占黑土区总面积的27%[1]。
另外,从土壤性质分析退化现状可知,随黑土开垦年限的增加,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减少,养分比例失调、供给能力减弱,土壤板结(容重增加、孔隙度减小、通气性降低),保水保肥性能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农药和重金属残留)增多,从而造成黑土生产力下降。
浅析东北黑土资源存在的问题与保护措施

浅析东北黑土资源存在的问题与保护措施张宝库[摘要]东北黑土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土壤资源.东北黑土作为世界四大黑土带之一,具有肥力高、结构良好、质地疏松、适宜农耕、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特点。
为加强黑土保护和治理,依据多年研究成果,着重阐明了黑土的现状、退化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土壤有机质下降、黑土耕层变薄、土壤养分库容偏低。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制定黑土资源保护中长期规划.建立黑土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长效机制制定法律法规,启动国家黑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农业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设立黑土保护利用试验示范区,同时开展国际合作研究,进一步推动我国以东北为主体的黑土资源保护与战略发展。
[关键词]东北黑土;问题;保护措施1 东北黑土区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1 种植结构单一导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下降大豆重迎茬使根部病虫害严重。
根系分泌物,根茬腐解物、根际微生物的变化,养分的单一消耗,导致根际环境恶化,有害微生物增加,加剧了重迎茬大豆的减产。
同时由于根的活力下降,土壤酶的变化,使根的吸收能力降低,植株生理代谢失调,致使大豆生育不良,产量降低,品质变劣。
1.2水土流失加剧黑土区由于季节性冻融作用和漫川漫岗的地形地貌特点,开垦后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典型黑土区地形多为地势平坦的波状平原和台地低丘区,坡度虽缓,但坡长较长,一般为500~2000 m。
由于该区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加之集雨面积大,故径流集中,冲刷能力大,水蚀严重,春季土壤解冻时,表层土壤疏松,容易被积雪融化的融雪径流冲刷,促进侵蚀沟的蔓延与发展。
水蚀主要发生在坡状耕地上,占80%左右。
黑土由于质地松散,加之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半湿润季风区,每年4—5月正值黑土区干旱大风期再加之人类不符合自然规律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加剧了黑土区的水土流失。
1.3 土壤有机质下降黑土是我国农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土壤,开垦前,黑土有机质含量高达8%~10%;据测算、开垦20 a的黑土地有机质含量下降l/3;开垦40 a的有机质下降1/2左右;开垦70~80 a的有机质下降2/3左右,下降趋势显著。
黑龙江省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防治措施

黑龙江省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防治措施作者:王兴国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18期摘要:黑土区是黑龙江省宝贵的粮食生产资源,近几十年受自然灾害与人类不合理利用的双重破坏,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大幅度减产,给本省粮食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加快水土流失的防治,保护日益减少的黑土资源势在必行,本文在概述当前黑土退化及水土流失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流失的治理办法。
关键词:黑龙江省;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成因;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1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黑土素有“土中之王”的美称,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资源。
我国东北部拥有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土壤具备肥力高、性状好的特点。
黑龙江省广袤的黑土是数以百万人们的民生之本,人们习惯用一两土二两油来表现黑土的珍贵。
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加上水土流失对土壤的侵蚀,黑土层逐渐变薄,土壤肥力急剧下降,粮食产量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有效治理黑龙江省水土流失,从而保障粮食产量,对本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水土流失是指地表土壤及母质、岩石受到水力、重力、风力等外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受到破坏的损失现象。
黑土区是我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近年来受水土流失的破坏,土壤破坏严重。
据统计目前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面积占黑土区总面积的1/3。
黑土区每年流失的黑土表层达0.3-1.0cm厚度,黑土中的有机质每年以1/1000的速度减少。
受水土流失的破坏,曾经较深厚的黑土层目前厚度仅为20-30cm,部分地区已显露黄土母质,丧失了生产能力。
根据土壤调查数据估算,黑土有机质含量下降高达70%,这表示倘若我们再不认识黑土流失的现状,在不久的将来黑土层将全部流失。
二、黑土区水土流失危害1.耕地数量和质量下降水土流失会将土壤中的表层土壤带走,造成黑土层变薄,风灾严重的地区被刮走的土壤表层每年达1-2厘米,据相关土壤调查数据显示土壤流失速度是土壤形成速度的25-250倍。
辽宁省黑土资源调研报告

辽宁省黑土资源调研报告辽宁省黑土资源调研报告摘要:黑土是一种具有高度肥力、丰富有机质、良好水保持能力的土壤类型,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辽宁省黑土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调研目的及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辽宁省黑土资源的分布情况、质量状况以及面临的问题等。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数据收集和文献查阅。
二、调研内容及结果1. 黑土资源分布情况辽宁省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地区,包括锦州、辽阳、鞍山、抚顺等地。
黑土面积占辽宁省总土地面积的15%左右,是辽宁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2. 黑土资源质量状况调研结果显示,相对于其他土壤类型,黑土具有较高的肥力。
黑土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养分,对作物生长有良好的支持作用。
然而,受到长期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管理,部分黑土的质量有所下降,土壤酸化、盐碱化等问题也开始出现。
3. 黑土资源面临的问题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黑土资源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1) 长期过度利用导致黑土质量下降;(2) 土壤酸化和盐碱化问题日益严重;(3) 黑土生态环境破坏问题;(4) 黑土资源利用率不高。
4. 对策和建议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辽宁省的黑土资源,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1)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布局黑土资源的利用,避免过度利用和恶性竞争;(2) 推行绿色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壤质量;(3) 加强农户的土壤管理培训,提高他们对土壤保护的认识和意识;(4) 积极推动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提高黑土资源的利用率。
三、结论辽宁省的黑土资源具有重要的农业生产意义,然而,由于长期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管理,黑土面临环境破坏和质量下降的问题。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黑土资源,需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推行绿色农业、加强农户培训和推动土地流转等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黑土资源的优势,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黑土地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保护策略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3(12):92-96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g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h t t p ://h l j n y k x .h a a s e p.c n D O I :10.11942/j.i s s n 1002-2767.2023.12.0092匡恩俊,张久明,姬景江,等.黑土地利用现状㊁存在问题及保护策略[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3(12):92-96.黑土地利用现状㊁存在问题及保护策略匡恩俊1,张久明1,姬景红1,王庆毅2,袁佳慧1,朱莹雪1,郝小雨1,孙 磊1(1.黑龙江省黑土保护利用研究院/农业农村部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6;2.北方分公司嫩江中储粮科技园区,黑龙江嫩江150056)摘要:黑土是我国粮食生产的 稳压器 和 压舱石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㊂为科学保护黑土地㊁提升黑土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聚焦黑土地保护利用,明确黑土资源利用特征,分析了东北黑土 变薄㊁变瘦㊁变硬 的质量退化现状,从科学规划黑土地保护利用㊁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㊁稳步推进黑土地保护立法工作3个方面梳理了黑土保护的政策方案和保护条例,从强化政府统筹和管理职能,强化资金和政策支持,强化科技支撑,强化宣传引导等方面提出建议㊂关键词:黑土;保护利用;土壤质量;土壤退化;农业可持续发展收稿日期:2023-08-10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工程 项目(C X 23G G 08,HN K 2019C X 1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 F D 1500202,2021Y F D 1500204);农业农村部资助项目 国家大豆产业体系 (C A R S -04);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021J C Q N 004);黑龙江省省属科研院所科研业务费项目(C Z K Y F 2023-1-B 006)㊂第一作者:匡恩俊(1982-),女,博士,副研究员,从事土壤改良与培肥研究㊂E -m a i l :k u a n g e n j u n 2002@163.c o m ㊂通信作者:张久明(1980-),男,博士,副研究员,从事土壤肥力方面的研究㊂E -m a i l :z jm _8049@163.c o m ㊂ 黑土是有黑色或暗黑色的腐殖质层的土壤,具有良好的土壤结构和较高的土壤肥力,适合农作物生长[1-4]㊂东北黑土区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季节分明,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广阔,适宜农耕,机械化程度较高[5-6],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也是最大的商品粮供给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全国粮食总产的1/4㊁输出商品粮的1/3都源于此地[7-9]㊂黑土区的优势作物主要有玉米㊁水稻㊁大豆,其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1%㊁19%和56%[10],被誉为我国粮食生产的 稳压器 和 压舱石 ,有效地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11-13]㊂由于近年来不合理的耕作措施㊁过量施肥及用养不协调,东北黑土质量呈现退化趋势,低产㊁障碍现象日渐严重,主要表现为黑土层变薄㊁耕作层变浅㊁土壤板结㊁土壤养分失衡㊁土壤酸化等问题[14-15]㊂东北黑土的 变薄㊁变瘦㊁变硬 ,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开展黑土保护与利用尤为重要[16-17]㊂前人从不同角度研究了黑土地利用及保护措施㊂汪景宽等[6]指出,东北黑土地耕地后备资源不足㊁中低产田占比较高㊁农田基础设施不足等制约了黑土产能的提升和黑土资源的合理利用㊂徐英德等[15]按照东北黑土区自然资源条件和农业生产特征,将东北黑土地分为6个基本类型区,分析其气候类型㊁地理分布㊁土壤性质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应提出适用的保护利用模式㊂韩晓增等[7]分析了黑土地开垦前后土壤有机质变化情况㊁坡耕地水土流失情况和土壤环境状况,从政府引导㊁科技支撑㊁强化宣传等方面提出了卓有成效的建议㊂因此,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文献分析的方法,阐述了新时代黑土资源利用现状,剖析黑土利用存在的问题,总结了黑土保护实施举措,并提出了东北黑土保护利用的相关建议,以期为科学地保护黑土地㊁提升黑土耕地质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㊂1 黑土资源利用现状1.1 黑土农作物类型丰富黑土地物产丰富㊁农作物类型多样:粮食作物包括玉米㊁水稻㊁小麦㊁豆类(大豆㊁绿豆㊁红小豆)㊁谷子㊁高粱㊁薯类(马铃薯㊁红薯)等;经济作物包括油料(油菜㊁葵花㊁白瓜籽)㊁甜菜㊁亚麻㊁药材(人参㊁甘草㊁枸杞㊁龙胆草㊁月苋草㊁万寿菊㊁甜叶菊等)㊁烟叶和饲料等;蔬菜包括白菜㊁黄瓜㊁萝卜㊁辣椒㊁大葱㊁番茄㊁娃娃菜㊁结球甘蓝㊁麻椒㊁茄子㊁油豆角和食用菌(黑木耳㊁滑菇㊁平菇㊁香菇)等;瓜果类包括苹果㊁犁㊁葡萄㊁西瓜㊁甜瓜㊁李子㊁沙果㊁杏和菇娘等㊂1.2 黑土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较高以黑龙江省为例,1990-2019年黑龙江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呈 阶梯状 上升趋势(图1a),其中1990-2004年稳中有升,2004年开始迅速增加,2005年较上一年提高17.4%;2005-2008年缓慢上升,之后又迅速上升,2009年较2005年提2912期 匡恩俊等:黑土地利用现状㊁存在问题及保护策略高22.5%,从2009年开始趋于稳定㊂30年来黑龙江省农作物播种面积增长较快,2019年达到1477.0万h m 2,较1990年提高72.6%,年均增加21.4万h m 2㊂从不同作物来看,1990-2019年粮食作物(玉米㊁水稻㊁小麦㊁豆类㊁谷子㊁高粱㊁薯类)播种面积增长较快,其变化趋势与黑龙江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变化基本一致㊂经济作物(油料㊁甜菜㊁麻类㊁药材㊁烟叶㊁饲料)和蔬菜瓜果类作物播种面积表现为 抛物线 变化趋势㊂从农作物占比来看(图1b ),粮食作物产量最高,占85.7%~97.0%,经济作物和蔬菜瓜果类作物占比较低㊂黑龙江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受国家相关政策调控㊁农产品市场价格浮动以及种植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㊂除个别年份波动较大外,黑龙江省农作物总产量变化趋势与总播种面积变化总体一致,3大类作物产量变化趋势与对应播种面积变化基本一致㊂2019年,黑龙江省农作物总产量为8357.0万t ,较1990年提高130.4%,年均增加163.0万t,其中粮食作物增长较快,较1990年提高227.1%,年均增加180.0万t;经济作物产量下降趋势明显,较1990年下降90.2%,年均下降22.0万t;蔬菜瓜果类作物略有回升,较1990年增加23.0%,年均增加5.0万t㊂黑龙江省农作物产量变化受气候条件㊁种植面积㊁作物单产㊁田间管理(品种㊁施肥㊁植保㊁栽培)等因素影响㊂图1 1990-2019年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变化2 黑土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 黑土变瘦黑土开垦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8%~10%,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快速下降,每10年下降0.6~1.4g ㊃k g-1[14]㊂有机质含量降低直接导致黑土肥力变差,农业生产中为维持作物高产对肥料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化肥越施越多,地越 喂 越 瘦[18]㊂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1980年)相比,2011年东北典型黑土区海伦㊁双城㊁公主岭3个县(市)30年间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下降了0.68,0.18和1.05k g㊃m -2,土壤碳储量分别下降了2.3ˑ109,5.0ˑ108和1.8ˑ109k g [19]㊂王世豪等[20]比较1980年代(1980s)‘中国土种志“和2010年代(2010s)‘中国土系志“土壤样点的土壤剖面属性变化,发现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31.0%,其中棕壤㊁暗棕壤和黑钙土降幅分别为35.4%㊁33.8%和26.0%㊂土壤中损失的碳经过微生物分解,以C O 2的形式从土壤中释放到大气中,大气中C O 2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进而影响气候变化,使土壤从 碳汇 转为 碳源 ㊂2.2 黑土变薄黑土流失的途径主要有水蚀㊁冻融交替㊁风蚀㊂第一,黑土区典型地形特征为地势平坦的波状平原和低丘台地,气候雨热同期,夏秋季降水常以暴雨形式出现,降雨量大易产生地表径流,冲刷地表导致黑土流失;第二,春季表层土壤先解冻变疏松,有坡的耕地土壤容易被融雪后径流冲刷携出;第三,黑土区每年4月-5月正值干旱大风,此时黑土由于质地松散且地表没有作物覆盖,易产生风蚀导致黑土流失㊂可见,自然因素和人为高强度利用的双重作用导致黑土层变薄㊂调查显示,黑龙江省土壤耕层厚度10.0~25.0c m ,耕层平均厚度18.7c m ;黑龙江农垦地区土壤耕层厚度14.0~42.0c m ,耕层平均厚度25.2c m ;吉林省39黑 龙 江 农 业 科 学12期土壤耕层厚度平均为19.5c m ,辽宁省土壤耕层厚度平均为25.4c m ,内蒙古东四盟土壤耕层厚度平均为22.0c m [14],黑土层厚度以年均降低0.1~0.5c m 的速度越来越薄 [18]㊂据测算,黑土地区现有的部分耕地再经过40~50年的流失,黑土层将全部消失[6]㊂2.3 黑土变硬不合理的机械化耕作造成地表压实,导致土壤出现板结现象㊁田间作业时机械行进阻力增加㊁土壤理化及生物性状变差㊂调查显示,大部分黑土区机械翻耕深度低于20c m ,且受农用机械长期作业碾压㊁径流侵蚀和风力侵蚀等因素共同作用,耕地犁底层上移加厚,土壤容重增加导致土壤硬化㊁板结[18]㊂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目前黑土区耕层容重由1.08~1.15g ㊃c m -3增加到1.21~1.27g ㊃c m -3[21]㊂研究表明,开垦20,40和80年的黑土表层土壤容重分别增加7.6%㊁34.2%和59.5%,总孔隙度分别下降1.9%㊁13.2%和22.7%,田间持水量分别下降10.7%㊁27.4%和53.9%,上述3项土壤物理性质与开垦年限密切相关[18]㊂韩晓增等[22]也发现,开垦40年后的黑土土壤容重由0.79g ㊃c m -3上升到1.06g ㊃c m -3,总孔隙度由69.7%下降到58.9%,开垦100年后土壤孔隙度下降到51.3%,土壤田间持水量由57.7%下降到41.9%㊂2.4 黑土微生物多样性变差长期种植结构单一和作物连作导致黑土地土壤养分失衡㊁板结㊁病虫害危害程度加剧,土壤微生物区系紊乱,代谢功能变弱,土体原始生境遭到破坏,导致土传病害时有发生[23]㊂以大豆为例,重迎茬的种植方式导致大豆根系分泌物㊁根茬脱落物和腐解物㊁根际微生物产生改变,导致根际环境恶化,有害微生物比例上升,根部病虫害严重,植株生理代谢失调,致使大豆生育不良而减产和品质变劣[14]㊂2.5 土壤酸化日趋严重施氮是导致土壤酸化的重要因素㊂施入土壤中的氮肥水解为N H +4,之后N H +4转化为N O -3,产生的H +与土壤盐基离子交换,尤其是C a2+不断淋失后导致土壤酸化[24]㊂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后30多年来,黑龙江省㊁辽宁省土壤p H 平均降幅超过了0.5个单位,吉林省土壤p H 降幅为0.2~0.5[25]㊂统计显示,黑土区土壤p H 在5.5~6.5的耕地占46.89%,其中黑龙江省占本区域耕地面积54.90%,农垦总局占75.42%,都存在明显的酸化趋势;不同土壤类型也存在一定程度酸化现象,黑土p H 均为5.98,暗棕壤p H 为5.91,棕壤p H 为6.26,草甸土p H 为6.7,白浆土p H 为5.84,水稻土p H 为6.32[6]㊂黑土酸化主要发生在黑龙江省东部和东北部地区的草甸黑土和白浆化黑土地带,同时由于较强的土壤酸性活化了土壤重金属(P b ㊁C r ㊁C d)元素,导致其毒性也会相应增加[23]㊂基于2005-2013年吉林省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吉林省各种土壤类型的p H 相比第二次土壤普查出现了土壤酸化趋势,黑土下降约0.5个单位,酸化程度较大的草甸土和水稻土分别下降了1.4和1.6个单位,白浆土下降0.1个单位[26]㊂3 黑土保护的相关举措党中央㊁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东北黑土地保护㊂习近平总书记就黑土保护工作多次做出了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这些批示精神体现了党中央对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的高度重视和对农业绿色生产㊁可持续发展的深刻认识[27]㊂黑土地保护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第一,科学规划黑土地保护利用㊂国家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相继印发了‘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黑龙江省黑土耕地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吉林省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辽宁省2023年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方案,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黑土地保护的指导办法㊁技术模式和保障措施㊂第二,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㊂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 十二五 以来东北四省(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199.00万h m2,其中典型黑土区达到582.33万h m 2,农田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推动耕地质量进一步提升,夯实粮食安全基础㊂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将黑土地保护放在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一章节中,凸显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性㊂第三,稳步推进黑土地保护立法工作㊂国家相关部委会同东北四省(区)人民政府,积极探索推进黑土地保护立法工作㊂2022年8月,我国‘黑土地保护法“正式颁布实施㊂2018年,率先颁布实施了黑土地保护地方性法规㊂黑龙江㊁吉林㊁辽宁和内蒙古四省(区)陆续出台了‘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4912期 匡恩俊等:黑土地利用现状㊁存在问题及保护策略例“‘辽宁省耕地质量保护办法“‘内蒙古自治区耕地保养条例“,以立法形式明确推动黑土地保护工作㊂第四,科技创新支撑黑土地保护㊂东北四省(区)积极探索工程与生物㊁农机与农艺㊁种养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形成了 梨树模式 龙江模式中南模式 三江模式 等10种黑土地综合治理模式㊂4 黑土地保护的对策与建议4.1 强化政府统筹管理职能4.1.1 强化统筹职能 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工作,强化领导㊁组织㊁协调和监督管理,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统筹制定有针对性的黑土地保护政策㊂建议设置省级黑土地保护办公室,抽调农业㊁国土资源㊁环境保护㊁水利㊁发展改革㊁人社㊁财政等部门工作人员联合办公,进一步设置市㊁县级黑土保护利用办公室,实现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㊂4.1.2 因地制宜 针对不同的生态区和耕作制度,制定针对性强㊁轻简化㊁能落地的黑土保护利用政策;建立政府推动-部门协作-市场驱动-社会参与的 四位一体 运行机制,激发黑土保护内生动力㊂4.1.3 建立黑土地保护问责机制 参照‘黑土地保护法“和省级黑土保护条例,对于在黑土保护利用工作中不作为㊁慢作为㊁乱作为的组织和个人,有责必问㊁问责必严㊂4.2 强化资金和政策支持4.2.1 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和政策支持 设置稳定的黑土地保护利用专项资金,对于黑土地保护利用完成效果好的主体或个人,给予优先补贴和奖励,例如测土配方施肥㊁化肥减施㊁肥料增效㊁秸秆还田㊁有机替代㊁科学轮作㊁机械施肥等㊂在国家㊁地方科研项目方面,设立黑土保护利用国家级重大专项㊁地方黑土保护利用重点专项㊁揭榜挂帅项目㊁青年科学家项目㊁长期试验监测项目等,建立长期有效的经费支持和管理制度㊂对于黑土保护利用中有重大资金投入的项目,如高标准农田建设㊁农田水利建设修缮㊁高效绿色智能农业设备采购等,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补贴㊂4.2.2 多方面积极引导和支持 对市场资本参与的保护黑土工作,从政策㊁税收㊁环保等方面多元化支持,发挥市场的灵活作用㊂对于黑土保护利用中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或个人,加强补贴和奖励,发挥激励作用㊂引入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㊁兴修水利设施㊁秸秆综合利用㊁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等,出台多元化优惠政策奖励实施主体,从申请贷款㊁申请项目㊁减免税收等方面积极引导和支持㊂4.3 强化科技支撑4.3.1 持续推进科技创新 从机制上明确黑土地退化与黑土培育的驱动作用,破解 利用 与 保护 的难题㊂科研机构加强研发,深入分析黑土质量退化㊁养分失衡㊁低产障碍㊁活性降低等问题,破解黑土地 变薄㊁变瘦㊁变硬 的内在机制,开展黑土培育㊁化肥减施增效㊁秸秆肥料化利用㊁有机替代技术及配套机械研发㊁用养结合循环农业等技术攻关,持续提升黑土耕地地力㊂4.3.2 推进集成创新 结合优良品种㊁绿色化肥农药㊁高效栽培模式等开展智慧农作模式攻关,创新集成一批黑土地保护技术模式㊂选取一批基地完善㊁设备优良㊁人员齐整㊁管理到位的典型农场㊁合作社或者种植大户,进行黑土保护利用模式组装,积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㊂4.3.3 加强黑土保护平台建设 积极组建国家和区域 黑土保护重点实验室 黑土保护利用创新团队 ,打造黑土保护利用国际科技创新与合作平台,积极发挥 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黑土研究院 的纽带作用,加强与世界黑土国家的人才和项目合作交流,多方面促进世界黑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㊂4.4 强化宣传引导利用宣传标语㊁微信㊁悬挂条幅㊁发放宣传单㊁专家授课㊁举办培训班和现场会㊁设立黑土保护示范区和典型示范户等手段,扩大宣传覆盖范围,结合入户咨询解答,围绕禁止乱占耕地㊁杜绝黑土地破坏违法行为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等方面普及黑土地保护知识㊂通过每年12月5日的 世界土壤日 以及地方宣传活动如 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周 等,引导群众积极关注健康土壤的重要性,倡导可持续保护和利用黑土资源㊂积极打造黑土地保护先进集体,培养和表彰先进个人,提升基层群众保护黑土地的热情,营造保护好㊁利用好黑土地的浓厚社会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黑土地保护的意识,保护 耕地中的大熊猫㊂参考文献:[1] 李保国,刘忠,黄峰,等.巩固黑土地粮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10):1184-1193.[2] 葛全胜,王介勇,朱会义.统筹推进黑土地保护与乡村振兴:内在逻辑㊁主要路径及政策建议[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10):1175-1183.59黑 龙 江 农 业 科 学12期[3] 魏丹,蔡姗姗,王伟,等.黑土肥力与大豆产量及品质的通径分析[J ].大豆科学,2021,40(1):89-97.[4] 郝小雨.黑土区秸秆还田的改土培肥及增产效应研究进展[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2(12):83-88.[5] 魏丹,李世润,辛洪生,等.南美黑土保护措施解析与中国黑土可持续利用路径[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5):1-5.[6] 汪景宽,徐香茹,裴久渤,等.东北黑土地区耕地质量现状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 ].土壤通报,2021,52(3):695-701.[7] 韩晓增,邹文秀.我国东北黑土地保护与肥力提升的成效与建议[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2):206-212.[8] 韩晓增,邹文秀.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研究足迹与科技研发展望[J ].土壤学报,2021,58(6):1341-1358.[9] 张兴义,刘晓冰.中国黑土研究的热点问题及水土流失防治对策[J ].水土保持通报,2020,40(4):340-344.[10] 中国科学院.东北黑土地白皮书发布会:东北地区黑土地白皮书(2020)[M ].北京:中国科学院,2021.[11] 姜明,文亚,孙命,等.用好养好黑土地的科技战略思考与实施路径:中国科学院 黑土粮仓 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10):1146-1154.[12] 隋鹏祥,罗洋,郑洪兵,等.长期耕作对农田黑土团聚体和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23,34(7):1853-1861.[13] 刘洪彬,高嘉鞠,吴梦瑶,等.东北三省黑土区耕地数量时空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22,53(4):444-453.[14] 魏丹,匡恩俊,迟凤琴,等.东北黑土资源现状与保护策略[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1):158-161.[15] 徐英德,裴久渤,李双异,等.东北黑土地不同类型区主要特征及保护利用对策[J ].土壤通报,2023,54(2):495-504.[16] 黑龙江省政府参事室黑土保护利用课题组.加强黑土保护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J ].奋斗,2023(2):58-61.[17] 杜国明,马辰.黑龙江省黑土资源保护对策研究[J ].奋斗,2021(16):23-24.[18] 马常宝,王慧颖.国内外黑土地保护利用现状与方向研究[J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2(11):7-11.[19] 杲广文,汪景宽,李双异,等.30年来东北主要黑土区耕层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储量动态变化研究[J ].土壤通报,2015,46(4):774-780.[20] 王世豪,徐新良,黄麟,等.1980s -2010s 东北农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2023,34(4):865-875.[21] 张志华,刘亚军.梨树县保护黑土地的做法与建议[J ].科技致富向导,2012(32):383.[22] 韩晓增,邹文秀,王凤仙,等.黑土肥沃耕层构建效应[J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12):2996-3002.[23] 梁爱珍,李禄军,祝惠.科技创新推进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齐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用好养好黑土地的对策建议[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5):557-564.[24] 王继红,王洋,于洪波.吉林玉米带黑土酸化与有机质稳定性关系[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22,44(6):657-664.[25] 杨帆,贾伟,杨宁,等.近30年我国不同地区农田耕层土壤的p H 变化特征[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23,29(7):1213-1227.[26] 王寅,张馨月,高强,等.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p H 的时空变化特征[J ].土壤通报,2017,48(2):387-391.[27] 王志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保护利用黑土地中的关键支撑作用[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10):1127-1132.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E x i s t i n g Pr o b l e m s a n dP r o t e c t i o n S t r a t e gi e s o fB l a c kL 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 K U A N GE n j u n 1,Z H A N GJ i u m i n g 1,J IJ i n g h o n g 1,W A N G Q i n g y i 2,Y U A NJ i a h u i 1,Z H U Y i n g x u e 1,H A OX i a o yu 1,S U NL e i 1(1.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c a d e m y o fB l a c kS o i lC o n s e r v a t i o n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 /L a b o r a t o r y o fB l a c kS o i lP r o t e c t i o na n d U t i l i z a t i o n ,M i n i s t r y o fA g r i c u l t u r e a n dR u r a lA r e a s ,H a r b i n150086,C h i n a ;2.N e n j i a n g No r t hB r a n c h ,C h i n a G r a i nR e s e r v e s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P a r k ,N e n j i a n g 150056,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B l a c ks o i l i st h e"pr e s s u r i z e r "a n d"b a l l a s ts t o n e "o f g r a i n p r o d u c t i o ni n C h i n a ,w h i c h p r o v i d e s i m p o r t a n t s u p p o r t f o r e n s u r i n g n a t i o n a l f o o d s e c u r i t y .I no r d e r t o s c i e n t i f i c a l l yp r o t e c t b l a c k s o i l ,i m p r o v e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b l a c ks o i l a r a b l e l a n d ,a n d p r o m o t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i s p a p e r f o c u s e do n t h e p r o t e c t i o n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o f b l a c ks o i l ,c l a r i f i e d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b l a c ks o i l r e s o u r c eu t i l i z a t i o n ,a n a l yz e d t h e q u a l i t y d e g r a d a t i o n s t a t u s o ft h i n n i n g ,t h i n n i n g a n d h a r d e n i n g of b l a c k s o i l i nN o r t h e a s t C h i n a ,a n d s o r t e d o u t t h e p o l i c yp l a n sa n d p r o t e c t i o nr eg u l a t i o n so fb l a c ks o i l p r o t e c t i o nf r o mth r e ea s p e c t s ,s ci e n t i f i c p l a n n i n g o f b l a c k s o i l p r o t e c t i o n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o f b l a c k s o i l p r o t e c t i o n p r oj e c t ,a n d s t e a d yp r o m o t i o no f b l a ck s o il p r o t e c t i o n l e g i s l a t i o n .S u g g e s t i o n sw e r e p u t f o r w a r d f r o mt h e a s p e c t s o f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th e g o v e r n m e n t 's o v e r a l l p l a n n i n g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f u n c t i o n s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f i n a n c i a l a n d p o l i c y s u p p o r t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s c i e n t i f i ca n d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s u p p o r t ,a n d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p u b l i c i t y an d g u i d a n c e .K e yw o r d s :b l a c ks o i l ;p r o t e c t i o n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 ;s o i l q u a l i t y ;s o i ld e g r a d a t i o n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a gr i c u l t u r e 69。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_成因及防治措施.

[收稿日期 ] 2007-11-20[作者简介 ] 赵会明 (1968- , 女 , 黑龙江克山人 , 工程师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防治措施赵会明(克山县水务局 , 黑龙江克山 161600[摘要 ]阐述了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危害 , 分析了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 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 水土流失 ; 现状 ; 危害 ; 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 ] S275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006-7175(2008 06-0477-02 目前 , 地球上共有三大块宝贵的黑土区 :(1 在欧洲。
主要分布在东欧的乌克兰大平原 , 面积为 190 104km 2。
(2 在北美洲。
主要分布在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 , 面积为 100 104km 2。
(3 在亚洲 ,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松花江 , 辽河流域。
号称中国东北黑土区 , 面积大约 10 104km 2。
在我国黑土区中 , 有几块极为珍贵的典型黑土区 , 面积约 33 104km 2, 土壤为黑土 , 黑钙土及草甸黑土 , 土壤肥力和结构非常好 , 农民形象地称为种土手一捧就出油 , 插一根筷子都长 , 是一种高产土壤 , 根据潜力分析主要作物 (玉米、小麦、大豆 , 平均产量可达到 8250kg/hm 2, 而目前仅达到 4000kg/hm 2。
这除了受气候、品种和栽培等因素影响外 , 黑土区的水土流失是一主要障碍因素。
克山县位于典型黑土区腹地 , 土地面积 31 87 104hm 2(其中耕地面积 18 70 104hm 2 。
1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根据 1986年应用遥感技术对土壤进行调查结果 , 东北黑土区实有水土流失面积 6 29 104km 2, 占该区总面积的 37%, 仅克山县水土流失面积就达 22 07104hm 2。
其中耕地水土流失面积 9 87 104hm 2, 占全县耕地面积的 52 8%。
吉林省黑土地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

巩 超,吕 航,于卫昕,等.吉林省黑土地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业,2023,17(22):18-20.吉林省黑土地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巩 超,吕 航,于卫昕,吉 凡,孟庆龙,任 平(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吉林长春 130000)摘 要吉林省是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生产大省,黑土地资源非常丰富。
但是,由于长期无序开发及运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黑土地质量下降严重。
为了改善吉林省黑土地的质量,在分析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后,着重探讨了目前吉林省黑土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技术措施。
关键词黑土地保护;必要性;技术措施;吉林省中图分类号:S158.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ki.1673-890x.2023.22.005黑土地是世界最稀有、最珍贵的土壤资源之一,只在包括我国东北平原在内的4个地区有所分布。
吉林省处于东北平原中部,因而黑土地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由于长期重用轻养及持续高强度开发,吉林省黑土地质量下降严重。
如果不及时采取技术措施加强对黑土地的保护,势必会对吉林省农业健康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在当前背景下以吉林省为例,就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问题现状及技术措施展开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黑土地是指水肥土热协调、团粒结构好、有机质含量高、拥有暗色或黑色腐殖质表土层的土壤类型,具体又可以分为黑土、白浆土、黑钙土等。
相较于其他土壤,黑土地肥力更高,更适合农作物生长。
但是黑土地的形成周期非常漫长,1 cm黑土地至少需要200年时间才能形成。
由于有黑土地分布,我国吉林省、黑龙江省耕地肥沃,农业发展良好,是我国重要粮食优势产区,因此保护黑土地十分必要。
1)加强黑土地保护是维持国家粮食安全的客观需要。
东北地区尤其是吉林省、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我国25%的商品粮都在该地区生产。
但是,近年来受冻融、风蚀、水蚀等因素影响,黑土地地力下降严重,而黑土地地力下降势必会对粮食产量造成不利影响。
黑土资源调研报告

黑土资源调研报告黑土资源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黑土是我国特有的土壤类型,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了更好地了解黑土资源的状况和利用情况,本次调研旨在揭示黑土资源的特点、现状以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黑土资源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资料收集等方法。
实地考察主要是到黑土地区进行了对土壤肥力、土壤结构、土壤水分等的采样和测试,进一步了解黑土资源的特点。
问卷调查主要是针对黑土地区的农民和当地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对黑土资源的认识和利用情况。
资料收集主要是收集了相关的书籍、期刊、报纸、网站等资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三、调研结果1. 黑土资源的特点:黑土是一种肥沃的土壤类型,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矿质元素,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通透性。
2. 黑土资源的现状:黑土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和北部华北地区,占我国耕地的比例不足1%。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的推进和农业生产的过度开发,黑土资源面临严重的退化和破坏,黑土面积不断缩减。
3. 黑土资源的利用情况:目前,黑土资源主要用于农业生产,支撑着我国北方地区的粮食生产,尤其是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种植。
同时,黑土资源也用于生态建设和旅游开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 黑土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黑土资源的肥力高、蓄水能力强,为农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能够支持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但是,由于黑土面积减少和生态破坏,现在黑土资源已经面临着退化、盐碱化等问题,对农业生产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四、调研结论1. 黑土资源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需要得到保护和合理利用。
2. 目前黑土资源面临严峻挑战,需要采取措施加强保护,加大黑土地区的土地整治力度,减少退化和破坏。
3. 合理利用黑土资源,推广生态农业和精细农业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黑 龙 江农 业 科 学 2 0 , 6 : 9 7 0 6 () 6  ̄ 2
H el ia A ̄rc hur lScen e i on i n iu a i c s
东 北 黑 土 区土 壤 资 源 现状 与 存 在 问题
魏 丹 。杨 。 谦 迟 凤 琴 r s ur e c n ton nd p ob e r n r du e nd t h ng il o sr c : o l e o c o dii s a r l ms we e i t o c d a he c a e offe d pr — du to nd e ol g c ls t m ft r he s l c o lr gi nsi a s d 5 e r sa l z d c i n a c o i a ys e o heno t a tb a k s i e o n p s e 0 y a swa na y e . Pr blm sofb a k s i d gr da i n we e t o lqu lt e c nd o e l c o l e a to r he s i a iy d s e s,t o le o i n s v rt hes i r so e e iy,s l ai ne — o i e nd a i to —s d e d a eda i n。ph ia nd e mia h r c e itc gr d to nd a e fl we il ysc la he e lc a a t rsi sde a a in a r aso o r y ed
( . 尔滨工业 大 学, 尔滨 1 0 0 ;. 1哈 哈 5 0 1 2 黑龙 江省农科 院土 肥所 , 尔滨 1 0 8 ) 哈 5 0 6
摘 要 : 绍 了东北 黑土 区土壤 资 源利 用现状及 存在 的问题 , 介 分析 了 5 0年 来 东北 黑 土农 田生产 力和 生态 系统的 变化 。 当前 东北 黑土 退化 主要表 现在 : ①土壤 肥 力下 降 ; ②水 土流 失严 重 ; 出现 盐化 、 ③ 碱化、 酸化等 障碍 ; 理化性 质 恶化 ; 中低 产 田面积扩 大 。 东北 黑土 区 已形 成 3 0亿 k ④ ⑤ 0 g粮食 生产
( . Ha b n n tt e f 1 r i I s lut o Te hn o c ol gy, H a b n 5 0 r i 1 0 01; 2 So l n Fe tl e I tt t , He . l a d r ii r ns iu e z i
ln j n a e fAg iut r l ce c s o g i g Ac d my o rc lu a in e ,Ha bn 1 0 8 ) a s r i 5 0 6
积 累过 程 ( 物 富积 作用 ) 土壤 的 腐殖 质 层 厚 度 一 生 ,
般在 2 ~ 10 e 之 间 , H 呈 中性 , 要 为 黄 土状 0 0 m p 主
母质 。东北 三省 黑 土 区总 土地 面 积 76 4万 h 。 8 m, 其 中平 原 区约 占全 国平原 面积 的 13 有 耕地 22 4 /, 0
黑 土是地球 上 最 珍 贵 的 土壤 资 源 , 具 有 质地 它 疏松 、 肥力高 、 肥 能力 强 的特 点[ 。是 我 国重要 供 1 q] 的商 品粮基地 E 。 目前东 北 黑 土 区面临 着 土壤 质 州] 量下 降E 养分 库 容 降 低 , 土 流失 严 重 , 壤 抵 御 . 水 土 自然 灾害 能力 降低 , 将直 接威胁 到 国家粮 食 安全 。 这 因 此通过 对黑 土区 土壤利用 现状 和面 临 的问题 进行
Th o lRe o r e Co dii ns a d t e Pr b e s i r h a t eS i s u c n to n h o l m n No t e s
Bl c o lRe i ns a kS i go
W E n ~,YANG a IDa Qin ,CHIF n - i e gq n
e lr e .I i t ei o tn rh n ief o a ei iab c u eg an yed i 3 iin k nagd ts h mp ra t me c a d s o d b s nCh n ea s r i il s 0 bl o g/ l
y a n o e ra d c mmo iyg an i 2 i in k / e ri h e in . dt r i s 0 bl o g y a n t er go s l
Ke r s The blc oi c n ton y wo d : a k s l; o dii s;p o e r bl m
能 力和 2 0亿 k 0 g商 品 粮 的 供 应 能 力 。 是 国 家 重 要 的 商 品 粮 基 地 。 关 键 词 : 北 黑 土 区 ; 状 ; 题 东 现 问 中 图 分 类 号 : 5 . 7 S1 5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 7 7 2 0 )6 0 6 — 0 1 0 —2 6 (0 6 0 - 0 9 4